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
1会宁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1制订实施方案,注重考核的科学性
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会宁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会宁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和“会宁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分别从政策依据、目标任务、考核组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程序、结果应用和保障措施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细化。
1.2设计测评指标,控制考核的规范性
根据“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确定了乡镇卫生院院内管理与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和群众评价与监督等5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并设计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套考核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均由三级指标构成。同时,将基层卫生人员按专职和兼职岗位划分为18类岗位,并建立了相应的人员考核指标。
1.3设定统计分值,确保考核的公正性
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三级考核指标均按权重确定,并分配分值。考核方法采取查阅资料、财务审计、现场检查、走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1.4重视结果应用,保证考核的有效性
将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与激励紧密衔接,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在激励上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上,县财政局将基层卫生机构补助经费的70.0%按月拨付,预留30.0%,实行绩效支付,考核合格兑现全部资金,不合格按照一定比例扣减经费,扣减经费用于奖励合格且排名靠前的卫生机构;非物质激励,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评优选先晋升职称挂钩,对考核优秀的机构及负责人给予通报表扬,得分靠后、不合格的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负责人职务。(2)紧密衔接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各项重点工作。在考核过程中,将绩效考核工作同卫生质量评价、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和新农合工作开展等工作衔接起来,精简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3)兑现考核结果。2010年获奖励最多的乡镇卫生院获得奖励资金达到6.8万元,扣减资金最多的乡镇卫生院达到6.5万元,有11所乡镇卫生院获得省、市、县先进集体、38人次获先进个人,有17人次取消评优选先资格、6所乡镇卫生院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1名院长被免职。
1.5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考核的导向性
会宁县下发了《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分别于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2次集中考核;乡镇卫生院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完成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同时,县上成立了由纪检、人事、财政和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
2试点成效
2.1增强了内部质量管理的自觉性,效率意识和机构活力显著改善在2010年上半年考核中,得分80分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有3家;而得分较低或不合格的4家卫生机构,经积极组织整改,出现了后进机构赶超先进机构,工作落后人员赶超先进人员的良好局面,使乡村卫生质量内部管理的自觉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在2010年年终考核中,得分90分以上的机构有1家,80分以上的9家,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包扩2所分院)考核100%及格,绩效考核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2促进了乡镇卫生院职能转变和乡村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在2010年上半年实施绩效考核之后,会宁县积极分析与总结绩效考核结果与经验,及时调整考核方案,探索形成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兼顾基本医疗服务的考核内容体系,通过综合绩效管理,以促进乡镇卫生院职能和乡村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2010年下半年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显地由“以医疗服务为主”逐渐向“注重公共卫生,兼顾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从而调动了乡村卫生机构和人员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在2010年年终考核中,30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比上半年提升了40.0%,对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水平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3促进了会宁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使得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机制、质量效率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2.3.1行政管理得到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对聘用村医100%实现目标责任管理,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覆盖率。2.3.2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5%,住院分娩率达到93.9%。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0.0%以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2.0%,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0.0%以上,两种及以上抗生素处方从23.0%降低到了16.0%。截至3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2207户,建档172062人,建档率为29.8%。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患者及时就诊率达到95.0%,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1.0%。2.3.3队伍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全县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新农合门诊统筹、财务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卫生监督执法及合理用药等专业知识培训3500多人次,省、市、县进修173人次。地产中药材治疗10种常见病在284个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60%的村得到推广应用。2.3.4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降低了药品价格从2010年6月开始,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284所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11.0%。截至目前,零差率销售共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320多万元。
2.4农村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上升通过绩效管理使得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意识和机构活力明显增强,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由56.6%提高到91.4%。
3试点经验
3.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和导向性绩效考核指标分类和分值设置要体现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导向,体现卫生机构的职能定位,并引导乡村卫生机构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乡镇卫生院的办院规模。适当整合农村卫生资源,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乡镇卫生院要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根据地域和人口分布情况,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标准及转变运行机制和严格控制规模[1-4]。
3.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一定要调动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要与农村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相衔接。应该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评估乡镇卫生院真正所需要的投入量,按需分配。对于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全额补助,对于任务完成得不好,酌情缩减投入,以引导乡镇卫生院院长树立以完成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任务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开展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以优质的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足额投入,彻底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良性发展。
3.3做到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的应用并举在考核过程中,要将绩效考核工作同卫生质量评价、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新农合工作开展等工作衔接起来,以精简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并与卫生服务质量分析和改进相结合,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在激励上要采用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评优选先和晋升职称挂钩,与负责人职务挂钩,考核结果兑现要公正、及时。
3.4提高乡镇卫生院领导的管理水平是关键乡镇卫生院能否实现职能定位,院领导的作用是关键。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要公开竞争上岗,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其的法人代表地位,保证其相应待遇。乡镇卫生院领导必须品德、知识和能力等兼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5-6]。同时,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领导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培训,乡镇卫生院领导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信心,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全身心地投入经营管理中。
4存在问题
4.1考核方法较简易目前,会宁县绩效考核采用较为传统的“打分法”,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后的成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收集数据和客观测量,但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方面存在问题,对绩效管理效应的敏感性较低。
4.2考核结果导向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绩效考核设计时,常常以拉开工作人员的薪资为出发点,而不是通过考核改善卫生服务绩效为核心。虽然,薪资差距是绩效考核的激励措施,但绩效考核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机构的绩效改善。应继续重视绩效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以促进乡村卫生服务的持续改善。
4.3考核结果的公平性有待提高在实施绩效评价中,因考评主体的不同而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的现象有所存在;同时,为防止贿评现象的发生,从2011年起,实行绩效定期评价与农村卫生日常督导等管理相结合的形式。
4.4绩效考核过程管理需更严谨在农村卫生机构绩效评价中,要关注结果应用,也要兼顾绩效评价过程;绩效评价容易导致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此,2011年我们已经在绩效考核过程管理、复杂程度控制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过程管理改进。
5改进措施
5.1提高绩效考核认识水平绩效考核尤其是岗位考核的基本目标不是为了制造职工间的收入差距,而在于卫生服务绩效改善;绩效考核要以尊重职工的价值创造、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前提;绩效考核过程不仅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交流沟通过程,也是绩效管理思想的宣传普及过程。提升绩效考核主体的现代管理意识,强化卫生机构领导的管理素质,是继续推进农村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
关键词:梁平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绩效管理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距主城180公里,总人口92万,其中农村居民73万。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卫XI项目等工作开展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数医疗设备陈旧、就医环境差、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佳,整体服务能力不高,在结合卫XI项目,利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推行强有力的绩效管理后,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一、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状况和问题
在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和推行卫XI项目之前,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面貌陈旧,设备老化落后,医务人员缺乏且素质偏低,就医环境非常不理想。在服务方面,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忽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卫生服务水平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在管理方面,大部分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只将经济收入作为唯一指标;在收入方面,主要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中获取,并依赖于高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药品利润,“以药养医”阻碍医院生存发展。以上种种软硬件方面的落后导致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大环境不理想
由于我国整体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限制,机构的绩效管理所处的大环境并不理想,比如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地理条件欠佳、政府对医疗机构补偿不能完全到位及历史欠账等问题,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在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等方面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大多数机构管理者素质整体偏低,包括能力不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欠缺,存在分工不妥,管理流程不科学,制定绩效计划及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工作目标设定不合实际的问题;存在日常和定期绩效指导是空话的问题;存在绩效考核一定程度上还是经济考核翻版的问题。
(三)综合满意度低下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存在多方不满意的现象,首先是群众不满意。因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偏低,比如乡镇卫生院门诊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39%,门诊激素使用率超过21%。并且医务人员只片面地追求经济利润,提高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群众看病成本较高;其次是一些医务人员不满意。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多则月薪上万,少的只有几百元;最后政府不满意。医疗机构在管理上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卫生服务质量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患者就医成本高,影响社会稳定。政府民调群众满意度排名靠后。
二、改进做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重庆市卫XI项目办的指导下,结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历年工作,梁平县于2009年开展卫XI项目工作,以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主要目的,对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先后经历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三个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2009-2010年)
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抓手,县卫生局出台了《梁平县乡镇、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方案》,制定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为22个、14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为9个、5个,并在云龙、回龙、仁贤、福禄等四个乡镇试点。
卫生局对试点乡镇卫生院每半年进行一次外部评价,试点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每季度评价一次,试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每月自评一次。
(二)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2010-2012年)
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调整为17个、18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调整为8个、9个。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从试点乡镇向全县乡村医疗机构铺开,同时推进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服务质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价考核周期及方式同第一阶段,评价结果与职工绩效挂钩。
各乡镇卫生院制定了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其中明确乡镇医务人员人均绩效总额17543元/年,其中奖励性绩效为40%。
(三)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绩效管理阶段(2012-2013年)
本阶段主要是以“绩效改进”为核心,以“三好一满意”医院建设为契机,把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并重,并将劳动纪律、医德医风以及各界满意度纳入医院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促进医院持续改进,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成立医院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一般是院长任组长,副院长及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院办公室等职能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宣传、解释、督导工作;其次成立绩效考核小组。一般是分管行后、医疗、公卫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应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工作;最后成立绩效考核监督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妇委会、共青团主要负责人及职工代表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及职工申诉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2、制定绩效管理方案
《绩效管理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向一线倾斜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办法。
3、确定各项管理指标
首先确定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其次调整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最后设立其他考核指标。
4、明确绩效管理程序、路径
首先制定绩效管理方案前,为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落实做好人、财、物的准备;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教及绩效管理、评价技能的培训;做好管理指标基础数据及职工建议的收集整理等。其次绩效管理方案(含考核指标、绩效分配办法)初稿后,广泛征询职工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方案,争取绝大多数职工支持。第三贯彻执行绩效管理方案。绩效考核时公平、公正,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民意测验等方式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公开,对职工的申诉认真调查处理,做好绩效沟通。
三、经验总结
梁平县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的种种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程序清楚、评价公开的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有据可依,摒弃了以往主观上用“好”和“差”来评价的经验管理模式;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完善了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建立了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机构服务水平;通过最后一个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使得乡村医疗机构管理更上一层,诊治病人增多,业务收入增加,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疗服务质量上升,医疗纠纷事故减少,良好地实现了“三个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
贯彻国家及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革新精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革新,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原则上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和管理,乡镇予以协助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确保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设置预防保健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疗护理。
(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防治工作。
(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卫生的干预防治工作。
(五)落实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政策措施,开展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六)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七)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
(八)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的指导。
(九)协助做好区域内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十)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乡镇中心卫生院除履行乡镇卫生院职责外,要协助做好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乡镇卫生院的革新任务
(一)革新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在月日前完成。按照《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机编2号)核定人员编制。核定的编制是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鼓励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3、实行全员聘用在月日前完成。根据卫生院编制和岗位设置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所在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与竞聘上岗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1)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竞聘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卫生院正式在职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每届聘期原则上为3—5年。乡镇卫生院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可以连续聘任,考核不合格的可以提前解聘。
(2)实施步骤。①报批设岗方案。乡镇卫生院在月日前根据《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本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上报。设岗方案由卫生局、编办、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月日前报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在核准的岗位总数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②确定竞聘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岗位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③组织竞聘上岗。市卫生局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
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4、乡镇卫生院空岗人员的补充。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空缺补充人员,必须在核准使用的编制、岗位和年度招聘计划内,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二)革新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的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对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按照《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执行。月日前由市卫生局组织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市卫生局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档次确定相应的补助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考核不合格的扣除补助资金,由财政局和卫生局统筹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
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由省组织采购,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统一定价、配送。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其中,已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省采购价;未实行省集中采购的药品,销售价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具体实施时间最迟不得晚于月日。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由财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和支出,收支差额部分通过其它多渠道予以足额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管理,强化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收集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安全。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4
一、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济源市作为全省首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市之一,从2010年3月份起在12个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从去年12月份起在477 个农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品规和我省确定的200种增补药物品规,实行全省统一采购、企业统一配送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增补了29种习惯性用药,实行零差价销售,并按基本药物政策报销。切实加强基本药物配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功能齐全、经营规范” 的药品配送网络,做到了基本药物配送“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到位、网络到位、服务到位”,确保了急救药品第一时间送到、一般药品按需送达、偏远山区不超过24小时送达,满足了基本药物实施单位的需求;创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机制,由配送企业直接配送到村,减轻了镇级药品管理负担;实行基本药物款项集中支付,在市财政设立基本药物资金结算专户,对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统一配送,每月卫生院将药品款上缴专户,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配送企业,避免了拖欠货款等现象发生。全面实现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累计处理各类预警信息956条,处理率100%,确保了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二、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一)建立收支核定补偿机制。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原则,以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实际发生数为基数,综合考虑职能转变、取消药品加成等影响收支的因素,核定收支补助标准。2012年经常性收支差额核定以2011年核定数为基础进行微调,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新进在编人员、选拨高校生的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障费等人员经费给予增加,对2011年安排的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补偿款予以核减,结合实际收入完成情况对收入任务进行重新认定,核定补助1548万元,基本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在资金的拨付上,按照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药补助资金的90%,分月及时拨付,剩余10%待年底经绩效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结算。
(二)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机制。按照人口总数比例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核定,核定后的编制为682个,新增编制159个。对基层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达到86%,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竞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基层医疗机构聘用的197名计划外人员清退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
(三)是实行绩效工资机制。制定了《济源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明确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基础性绩效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按单位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行为、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考核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从根本上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发生。改革后,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达到2400元左右,达到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我们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办法》,量化了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标准,在镇卫生院设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站,明确了镇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将35%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村卫生室承担,由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对其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将相应比例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拨付给村卫生室。
四、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通知》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要求。一是确保农村卫生室和人员实现“双覆盖”,每个村至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人员按辖区常住人口的1.2‰的比例配备,至少保证有1名乡村医生。二是以镇卫生院“院建院管”为形式,对农村卫生室实行“八统一(统一机构设置、绩效考核、基本保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药械供应、档案规范)、两独立(财务独立、责任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硬件设施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指导监督体系化、服务质量优质化。三是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对年满65岁、连续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不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月给予300元生活补助。新规的实施,进一步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巩固了基层网底建设。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5
(1)提高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320元,农民个人缴费70元。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2)提高补偿水平。指导各地不断优化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逐步缩小实际补偿比与政策补偿比之间的差距。
(3)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
(4)建立覆盖全县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县实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5)积极推进省内跨地区就医即时结报。以统一补偿方案、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即时结报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市新农合数据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6)严格基金监管。健全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形成卫生、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合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的监控,严厉打击套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7)继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加大门诊统筹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改革试点,6月底前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积极探索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8)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试点。
(9)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1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启动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巩固
“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创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
(11)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绩效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乡镇卫生院的积极性。
(12)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派员参加全市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急诊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13)继续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到2014年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14)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淘汰机制。对违反项目规定、项目落实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
(15)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
(16)积极探索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加大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机制和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17)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18)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各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按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19)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重点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和农村医疗机构定期集中巡诊工作。
(20)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改任务,重点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动态管理与服务。
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范文6
【摘要】目的 对襄州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进行绩效考核,综合分析并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政策建议和方法。方法 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襄州区各镇级和区级医疗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个乡镇卫生院,考评为合格的7个,考评为基本合格的7个,考评为不合格的5个。结论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 绩效考评 分析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和《襄州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2010年10月11日至26日,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组织考核组按计划对全区各镇级和区级医疗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对各镇卫生院、区直各有关医疗单位2009-2010年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
1 对象和方法
1.1考评对象及方法
本次参与考核单位共19家卫生院。每个卫生院抽查2个卫生室。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访谈、问卷调查、询问、电话核实等方式对各单位公共卫生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1.2考评内容
1.2.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等数量和质量情况。
1.2.2考评结果评价 绩效考核结果分为3个等次,考评分值200000分(折合为70分,含70分)以上为合格,,1000000-20000000分为(折合60-69分)为基本合格,1000000分(折合为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 结果
各镇(编号1-19)的综合考评结果见表1,全区编号19、15.6、17、4的考评等次为“不合格”,编号为3、8、10、1、14、18、12的考评等次为“基本合格”,其余各镇的考核等次均为合格。其中,编号为5、16、2、9的乡镇得分超过了90分,编号为13、11、7的乡镇得分不足80分.。见表1。
3 讨论
襄州区2009-2010年按照15元/人标准,其中国家补助9元,省补助2元,地方补助4元,总计投入1034万元,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保证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
3.1目前在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1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性缺乏认识 一是相当部分单位的领导、特别是院长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缺乏认识,没有采取必要措施,组织人员开展项目工作。个别院长甚至基本未过问项目工作。二是对项目工作缺乏计划性,采取的措施具有很大的临时性。
3.1.2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少,专业素质差 一些卫生院仍没有把公共卫生摆在重要位置,没有安排必要的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素质偏差问题,很多公共卫生人员是滥竽充数,导致无法完成基本的公共卫生工作。
3.1.3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未到位,职责不清,也缺乏管理;二是卫生院没有很好的履行组织计划,人员培训、督查等方面职责;三是未发挥村卫生室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作用,不清楚村卫生室应承担的项目具体工作,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必须由村卫生室为主完成的项目工作,也由卫生院包办,结果是根本无法完成好;四是没有建立完整的镇村考核与奖惩制度,未能充分发挥镇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1.4公共卫生人员待遇偏低 重临床、轻公卫的思想仍普遍存在。有些卫生院仍未将公共卫生科视为主要业务科室,工资待遇比单位其他业务人员相差悬殊,有的甚至未得到基本保障,严重挫伤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看得见、能拿到的蛋糕,是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卫生院的主要职能之一。因此,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深刻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性,主动创造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认真做好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保证公共卫生人员到位,进一步抓好公共卫生工作管理。 转贴于
(2)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督导管理,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进一步加强督导考核,今后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妇幼保健项目工作的考核,都分别由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具体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考核有卫生局基妇科实施,每季开展一次考核,并兑现部分项目经费,同时作为年度总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作用,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适宜卫生室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以卫生室为主开展,卫生院给予协助,同时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督导考核,及时兑现相应经费。
(3)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抓好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严格执行项目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全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加强社会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免费服务项目,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营造群众理解支持、积极参与项目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项目工作深入开展。
(5)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对这次考核提出的问题,各单位要组织专班制定整改措施,现时整改。
总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评估,是对公共卫生服务成效的反映和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引导和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1]。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指标杠杆作用,对当前居民迫切需要的、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要在评估指标权重上重点倾斜,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序和高效地推进。
表1 2010年慢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得分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