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1
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是深入贯彻实施新《会计法》的一项举措。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规定是新《会计法》的重要突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内部会计控制虽不完全等同,但是,这些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一系列法律要求,充分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因此,新《会计法》是财政部制定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法律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构成了新《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对于深入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及会计相关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比如,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挪用公款赌博,私自将巨额资金调到澳门或国外的赌场进行豪赌;用公款炒股,动用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买卖股票,谋取个人私利;利用改组、改制、拍卖、租赁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巨额回扣,等等。剖析这些经济犯罪案件,原因是复杂的,然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案例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单位缺乏最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交由一人保管所致。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腐败,防范风险,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重视和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二十世纪初至今,内部控制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理论到实务内容不断丰富。早期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帐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经理协会(FEI)等多个职业团体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国外内部控制的发展除了反映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外,政府的推动也是重要因素。在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1977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反国外行贿法案》(FCPA),该法规定每个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80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恰当性的关注,并成立了Treadwny委员会(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目标之一是增加内部控制标准和指南。该委员会的工作成果之一即是著名的COSO报告。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注意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先后过部门或系统的有关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作出规定。此次财政部新的两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可以说,这是我国重视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适应即将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总体思路财政部此次制定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以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研究制定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总体思路是:
l.《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新《会计法》的重要配套规章,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范畴,由财政部制定并。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取分批分步制定实施的方式。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先制定最迫切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如货币资金、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环节的控制,成熟一个一个。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形成过程
财政部此次制定并的两个规范,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经过了调查研究、起草初稿、征求意见、定稿等四个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2000年年初,财政部会计司
组成了内部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4月份,财政部会计司以财会函字[2000]18号印发了《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思路(讨论稿)》和《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讨论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11月份,财政部会计司在南京召开了企业内部控制高级研讨会,就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期间,国家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东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财政局财务会计管理中心、中大华正会计师事务所、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安水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经验和国内外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2001年是月,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考察团赴英国和法国考察了一些单位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2月份,财政部会计司内部控制研究小组对邯郸钢铁厂、黑龙江斯达造纸公司、新兴铸管、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华为公司、广东省佛山市财政局等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为起草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起草初稿阶段。2001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研究制定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列人当年工作重点。2月份,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以2000年4月印发的《关于研究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总体思路(讨论稿)》和《关于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暂行规定(讨论稿)》为蓝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量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和做法,重新起草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财会便[2000]4号文件印发,再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3.征求意见阶段。两个征求意见稿发出后,财政部会计司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份书面材料,对两个征求意见稿发表修改意见。反馈意见的来源既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又有高等院校的教授、讲师、研究生、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人员,还有普通读者。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修改两个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4.定稿阶段。2001年6月,财政部会计司根据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对两个征求意见进行了修改,并定位为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体,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最终形成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下简称“货币资金规范”)。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正式,从之日起试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主要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2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85-02
内部会计控制是衡量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一致,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市场的经济不发达、对内部控制重视得不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应统一指导和规范、全面构建整体框架。下面就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理财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进行肤浅的分析。
1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与委托理财
1.1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58年,美国的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为了划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1.2 委托理财的含义
委托理财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当出现闲置的资金时,企业就可以将其委托给专业性的投资机构投资于股票、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用来达到获取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财目标。
2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和委托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内部会计控制不严格、委托理财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决策程序极不完善的状况。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导致公司委托理财行为决策草率,上亿元的委托理财经董事长或证券投资部经理大笔一挥就轻易流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
2.1 上市公司的费用支出失控,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大企业允许部门经理掌握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开支范围,致使一些部门经理挥霍浪费;单位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监控的力度也不够,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不严格,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增加了单位的亏损。
2.2 上市公司的保底收益、全权委托缺乏法律保障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收益分配方式有三种:保底型、保底加分红型和按比例分红型。在现实中,证券商等受托机构为了吸引投资往往采取保底的做法,规定最低收益率。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商接受客户的委托时,不得用任何方式对客户的收益作出承诺。所以,收益保底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生争议,不受法律保护。目前许多委托理财实际上就是一种全权委托行为,委托人将委托资金完全交给投资人进行投资,委托人不干预如何投资,在委托期满后收取一定的收益。许多上市公司为了确保收益的稳定性,常常采用保底型的方式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理财,期待获得稳定的收益。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如果在牛市中,赚钱效益明显,如果遇上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导致资金链断裂,则必然给上市公司和券商带来较大风险,自然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2.3 委托资金违规入市,极易诱发股市泡沫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现阶段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诸如市场的风险、信贷的风险、营运的风险、技术的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等。企业应该建立能够辨认、分析和管理的风险机制,并确认其高风险领域,以便加强管理。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董事会中没有风险评估委员会或者形同虚设,造成领导者随意决策。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三种: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通过配股和增发新股募集来的资金。国家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用的必须是自有资金,信贷资金和募集资金是不能够进入股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往往用的是“闲置资金”,很难分辨资金来源。利用自身信誉的优势,获取了银行信贷资金以后,以“自有资金”形式转向委托理财,其本质就是“洗钱行为”。上市公司募资到位以后,将募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就造成了蓄意违规。使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合法性大打了折扣。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短期内有可能推动股价上扬,实质上使股市的泡沫成分增加,可能会迷惑一部分投资者进行投资,导致资金的无效率流动,其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股价是十分脆弱的,稍有风险都足以使泡沫破灭、股价回落、股民损失巨大。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使资金大量回流到资本市场,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泡沫成分,对宏观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2.4 上市公司的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不具有科学性,规章制度对于内部控制的指导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导致了会计的理解和执行的多样性。缺少财务报告真实的保障机制,财务业务数据分析不具体。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能,致使一些财务主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公司内控不严的漏洞,开虚假发票、非法侵吞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也参与违法乱纪活动,贪污、挪用公款,更有甚者,为违法违纪人员出谋划策。为企业经营埋下隐患,同时也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3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委托理财业务的措施
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内部会计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债权人、商业伙伴的利益以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上市公司规范理财的行为和程序,是全面推进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重要环节。要按照效率与约束兼顾的原则,规范理财的程序,健全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约束机制,提高理财透明度,做到阳光理财。
3.1 上市公司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设置受公司规模的制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职务分工应该十分细致,要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会计制度控制。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完善适合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各级控制主体会计以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约束理财行为。
3.2 上市公司要建立多维度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控制违规行为
美国安然财务欺诈案爆发之初,人们将焦点放在公司本身的违规操作上面。事实上,导致安然公司破产倒闭的因素,并不只是会计与审计的缺陷,甚至其真正原因还远不是会计与审计的问题;除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外,投资银行、证券分析和资信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乃至政府监管机构和民间的自律组织都难辞其咎;同时,相关机构如交易所、注册会计师协会也面临着全社会的信任危机。因此,我国政府监管机构的决策者必须认识到,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事件与行为的发生,其成因是复杂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应该高度重视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解决信息披露行为失真需要考虑的环境要素。
3.3 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委托理财的保底承诺的监管
证券法明文规定,受托机构不得对客户的收益或损失补偿进行任何的承诺。而事实上,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在委托理财中实行,已经成为引发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风险的很重要的因素。取得收益必然以承担风险为代价,高收益也就伴随着高风险。表面上上市公司获取的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保底,实际上是把所有的风险转嫁给了受托机构。为了达到约定的收益率,受托机构只得违法将委托理财资金挪作他用,出现了问题,又难以化解。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本息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监管部门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合法运作程序。
3.4 完善委托理财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定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融资流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严格考察上市公司的资格,选择真正优秀的公司上市是保证合理融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上市公司经理的经营能力提出质疑,审批从严,造成重大影响、损失的,取消其配股资格。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要全过程跟踪监督,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控制器。要推动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协调发展,通过相关法律约束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行为,从而避免引发大规模经济泡沫。
4 结 语
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理论和实践正在摸索中前进,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保证公司顺畅运转而又不失控制。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企业以及相关利益各方,应该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违规行为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不断理顺各种委托关系,形成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相互促进,使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兰,冯建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9(3).
[2]赵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3
【关键词】 会计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风险; 监督检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为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实施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控制风险,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何实施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规范严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制度来制约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等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二、确定关键控制点,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防范风险
(一)从货币资金控制入手,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1.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领导报告。
2.在货币资金业务过程中,应当按照“计划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计划申请。办理采购、维修等业务时,应提前根据年度批准的财务预算编制带有连续编号的计划明细表,由责任部室领导签字后按照审批权限呈主管局长、主管财务局长、局长审批,责任部室将审批后的计划报财务部备案,作为以后办理款项结算的依据。(2)支付审批。报账时,填制报销单,同时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审批人有权拒绝审批。业务经办人员对票据及业务的真实性负责。(3)支付复核。财务部对批准后的支付凭证进行复核,复核支付凭证的批准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凭证,按货币资金的管理规定办理支付手续。
3.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由记账员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并对未达账项逐项进行追查,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在实施货币资金控制时,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出纳人员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二)从实物控制方面入手,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1.明确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责任,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审批人员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同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2.在实物控制方面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单、发票等项资料的相互核对工作。
(三)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安全、稳定运行
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授权人员、经办人员、审核人员、出纳人员、会计核算人员、物资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两人以上参与,不应有脱离监督的经济行为。
2.在开户银行的预留印鉴,不能由出纳一人保管。
3.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
4.会计核算人员负责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但不能管理货币资金、不能管理实物资产。
出纳人员负责管理货币资金,但不管理账簿(除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外)、实物资产、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
5.会计核算人员应及时与出纳核对库存现金余额,发现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会计核算人员应每月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对未达账项,应逐笔核实,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6.物资核算人员应每月与仓库保管员核对物资收、发、存的数量,如有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组织体系,进行职责划分,明确责任,使责权利有机结合
为预防和及时发现在执行所分配的职责时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应做到办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一项交易的执行、记录以及维护、保管相关的资产应该指派给不同的部门或人员。一项交易执行的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部门,从而实现各相关工作岗位的相互监督与制约。
(一)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监督制约
不相容职务岗位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岗位。会计岗位设置中应注意横向与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做到防患于未然。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将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人的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者更多人的工作,使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安全、规范、健康有序地运行。
设置高效的会计机构,为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4
摘 要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行为机制,对保障高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基础工作是高职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其主要包括五个部门,即制度、监督、人员、核算以及机构。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其会计基础工作已经全面贯穿到高职教育事业的各个环节,当前社会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其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职能,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难以顺利、高效、有序开展,因此,推进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已是迫在眉睫。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现行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际情况,切实实现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促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趋于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基础 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探究构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高职院校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总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会计核算方面
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资金的配置状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会计业务处理缺乏规范性,多借多贷、先贷后借现象日益显著;第二,受漏记或多记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不实;第三,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尚未严格按照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第四,编制会计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内容空洞,不全面。
(二)会计制度体系方面
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没有涉及到原始记录管理和财务会计分析等问题,同时,有关会计基础处理程序和各项操作规程不完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导致高职院校内部会计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彻底摆脱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束缚,内部很多内容没有体现到现代高职会计基础等内容,导致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不利于最大限度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高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
高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不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规定的任用条件,使得其自身难以有效的开展各项会计工作;其次是受高职院校会计工作人员数量局限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轮岗制度;最后是根据相关规定:出纳实行一人一岗制。而部分高职院校出现出纳人员复核岗位的现象,不利于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高效性。
(四)高职会计监督方面
与其他方面相比,高职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最为突出,其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方面是会计独立性评估和检查力度较为薄弱,没有全面实现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账账、账实核对,严重制约了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是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其流于形式,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重视高职监督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1)强化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意识。一方面要明确会计监督管理和各项职责,使其高职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认识到会计监督职能,立足于种种认识之上,实现对会计业务的理性判断;另一方面是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法规宣传力度,为开展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高校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强调过程管理,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监督包括持续性监督、独立性评估或二者结合的方式。持续性监督建立于高校内部的业务循环当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独立性评估通常由高校外部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定期执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外部的独立性评估与检查,以定期巡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的建立。
(2)完善监督体系建设,强化会计自身监督。首先是相关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就财务审计问题做出汇报和总结,以保障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项审计状况;其次是高职院校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力度,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审计工作,切实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是实现财务公开,号召和鼓励全体教职工均能够参与到财务收支监督管理中,并且,为完善监督体系建设纳言献策。
(二)转变高职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观念
(1)树立高职会计基础工作理念。第一,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会计法规和法律知识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知各项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加强对相关会计负责人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保障其自身知识能够紧跟时展潮流,满足各项会计基础工作的需求,并运用自身掌握的相关财务知识,确保各项会计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第三,加强对相关会计负责人的思想觉悟认识,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保障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职能的顺利开展。
(2)增强高职会计负责人的职业管理能力。首先是增强其道德修养。切实严格按照各项会计职业道德和财务制度,开展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是增强其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核心,积极接受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开拓视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三)以制度为前提,完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内控环节
(1)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建立预决算管理制度。明确预决算管理的体制、程序以及方法,立足于管理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实行绩效预算的项目;第二,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运用现行日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管理、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以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第三,建立账务处理相关制度,通过设置会计基础工作各方面的限制条件,确保高职会计核算资料的科学性、完整性、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建立高职院校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一方面是明确各高职院校负责人的相关岗位职责,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明确各会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根据高职院校会计基础工作实际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另一方面是构建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将其会计基础工作划分为不同的岗位,选取专业的人才进行岗位管理,并对其管理状况负责。
(四)以核算为基础,规范高职会计基础工作环节
首先是加强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围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为中心,不断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切实做好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原始凭证进行开展付款和入账等各项实际业务;其次是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其登记账目主要包括总账、现金、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等,对于每一笔高职院校资金应及时入账、记账,并且,对其入账和出账状况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汇报于相关上级部门,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查账,以保障账目的准确性。
(五)评估会计基础工作失范风险
会计基础工作的弱化,将会产生账目混乱,差错严重,会计监督消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形成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执业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风险评估,应采取自查纠错与整改完善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会计基础工作的风险。
实施有效控制应包括按照规范操作的事中控制和内部稽核与检查的事后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方志英,姚建芬.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知识经济.2010(09).
[3]钱世良,钱昕.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大众科技.2006(08).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5
一、当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如《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主要是从行业的角度予以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指导,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位不够准确、全面,在具体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出现偏差。
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之前,理论界对内部会计控制有不同的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高校在理解和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容易发生把握不准、顾此失彼、轻重不分等现象,客观上弱化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高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风险增大;
②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财政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
③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全面,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各项收支账款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严格地执行,而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却不全,控制也不严格;由于基建账务的处理是以其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很多会计人员对基建的情况又不够熟悉,导致难以对基建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转变。
由于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并衍生了重财轻物的观念,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中,在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责任制度,少有专家科学、谨慎的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4.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
有些高校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二、有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理解国际上包括coso报告在内的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对我国包括高校在内的所有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2.准确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位及内涵,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财政部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同时,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的说明,这将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具体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位及内涵。
针对目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一级财务部门(含预算内账务、预算外账务)、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进行控制;
②合理性原则。高校应将财政性经费和包括创收经费在内的预算外经费都统一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中来,摒弃按经费来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标准的做法;
③高校负责人负责制原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进一步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应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④内部牵制原则。控制论指出,有效的牵制、制衡能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决策内容的准确。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联签及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预算内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的内部牵制方法等,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为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有效控制,高校应坚持业务控制与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对具体业务的控制,也有针对业务循环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为此,高校应及时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流程再造”,设置切合自身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将对流程中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三、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结合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高校应着重确立两种意识,即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意识。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预算控制不是简单的对预算编制的控制,而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在内的整体的、动态的控制。因此,除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高校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规定的标准编列到具体项目外,还应运用一系列财务综合分析指标,如支出预算完成率、设备利用率等,对工资总额及定员定额情况、资产、资金和效益状况等进行分析,对各项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其次,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产业,虽然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教育培养成本提高或教育资源浪费等风险,特别是在后勤社会化及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经营亏损甚至经营实体破产等风险。因此,高校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
四、加强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其执行与否及执行的有效程度都对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努力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并使之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范文6
关键词:建立健全 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一、医院管理层重视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的关键
医院管理层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成败的关键。《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第三条要求:“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由此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人。
医院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风格直接决定了一个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可能采取的内部会计控制方式方法,它是控制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等涉及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医院文化、业务流程的设定和优化等方面,只有医院管理层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行动上带头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把自觉遵守、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事关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作为影响医院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才有可靠的保证。
二、医院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者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会计本身具有内部控制的作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中,监督职能体现了会计工作参与医院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作用。从会计人员在医院的地位来看,会计人员是最适合的内部控制执行者,会计工作是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医院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会计环节转换为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医院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第三条规定了“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由此明确了财务部门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和实施部门。
三、建立健全规范严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基础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是衡量管理者、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考核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管理的客观需要。
从制度建设入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包括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权债务控制、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把内部会计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转化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
通过建立规范严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约束医院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及各项经济业务,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选准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点
内部会计控制应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要建立一个能涵盖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内部会计控制整体框架。同时,要明确控制的关键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对医院收入的控制,重点把握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禁设立“小金库”、加强收费票据和退费管理,加强结算起止时间控制等。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规定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健全岗位责任制,按岗位具有的特征确定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五、内部会计控制要体现岗位制约机制,明确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
内部相互牵制是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业务人员查证核对。内部牵制主要包括实物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等。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过程中,通常要做到在横向关系上,一项业务至少要经过彼此不相隶属的两个或多个部门,以使每一部门的工作能够接受另一部门的检查和制约,通过交叉核对及时发现错误;在纵向关系上,一项业务至少也要经过上下级有关人员之手,以便上下级互相监督,促使上下级均能忠于职守。总之,财务管理工作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重要经济事项不得由一个部门或一人办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六、建立健全员工选拔、培训和教育制度,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
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制订的,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既是对人的控制,又需要由人来控制,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素质的高低与能力的强弱,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运行,医院需要制订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一是要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任用,确保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员工具有正直品行和胜任能力;二是要注重对员工进行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三是要加强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四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晋升机制,员工的正直品行和胜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有关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的合理程度。五是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通过人员轮换,使后来者可以发现前一任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这一岗位上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无形监督约束机制,督促各岗位人员按章操作。
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经营活动中集体创造、逐渐形成并为员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及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整体认知,是一种医院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依存于医院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是将医院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它是一个医院的中枢神经,所支配的是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员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在开展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协调好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员工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医院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的行为标准,而医院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粘合剂。在良好的医院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法治”,医院文化则是“德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八、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强化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在医院发展很快,但计算机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却比较薄弱。从某种程度上讲,借助于财务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的“机控”要比传统的“人控”更有效率,因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使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置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监督之下,从而对操作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而在传统的“人控”方式中,由于员工易受到主观上思想、情绪、业务技能及客观上金钱诱惑等因素影响,使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医院管理层应重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强化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依据《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建立健全财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加强财务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和数据、程序及网络安全控制,建立财务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并配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九、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医院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内部经营管理发生的差错,杜绝舞弊,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实施恰当的监督、测试和评估,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应建立在对内部会计控制评审之上,不仅包括对账目进行详细的审核,还包括检查、测试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真正做到位,并向医院管理层提出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机制持续而有效地运行。
要确保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监督内容由单纯的会计监督向稽查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扩展,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中的作用,使内部审计监督具有日常性、全过程性和有效性。医院应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上享有绝对的权威,对于其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个人必须在指定期限内予以整改,绝不能推诿扯皮。
医院也应聘请中介机构或注册会计师等外部监督力量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进行评价,使其与内部审计一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也为持续改进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