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主体地位;地理兴趣; 信心;成就
随着新课标“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有地理素养公民”要求的提出,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我认为首先应从呼唤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兴趣出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初一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呼唤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主体作用的彰显,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我,能够自主的表达这无疑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新教材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预习性增强,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放开手,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惊喜不断。
例如我在讲 “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公转”时,我试着让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其中一个学生伸开双臂代表太阳,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仪开始围绕着“太阳”“公转”,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不对,不对,地球是倾斜的!”“地轴永远是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以及我的纠正下最终取得了相对正确的演示方法,接下来是同桌一组练习巩固。这个教学难点就在不断地纠错中紧张而又有序的完成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参与,而且收获很大。
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老师的指引,老师的赞许或认可,在推动学生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课堂的进程。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呼唤学生的地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开始。对地理本身感兴趣了,那么在课堂上也必然活跃了。
(一)古诗词
词中承载了大量的地理知识,把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会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可用“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用“羌笛胡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文犹如和煦的春风,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充满春意的盎然。
(二)讲故事
孩子们多半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无疑会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请同学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当学生将他的“满腹经纶”娓娓道出的时候,也是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中的时候。最后,稍微一点拨,并不是诸葛亮能呼风唤雨,而是了解天气的变化,并能够充分的利用天气。于是,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也随之而出。
(三)顺口溜
简洁好记的顺口溜也深受学生的喜欢。孩子们很乐于在课上展示他们课下自己总结的顺口溜,我们可以稍作修改推荐给其他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呼唤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学习我快乐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最大的障碍无非就是读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又是不可逾越的,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应从读图开始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
(一)读图意识
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例如在讲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先将名称和位置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在经过稍微的点拨,比如非洲和南美洲就比较相似,但非洲旁边有马达加斯加岛,南美洲没有。认准确后,然后进行拼图练习。这样,经过循序渐进的一系列措施之后,学生也就将大洲大洋放在心中了。基础地图有了,学生学习也就有底了,在天天的练习过程中,图的意识也在慢慢增强。
(二)提取信息地理读图方法的训练很重要
比如板块运动时,首先读清图名,再看清图例,然后读图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对板块的名称和运动方向要仔细看清;最后,看到的内容说出来。例如地中海将来要缩小啊,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红海要扩大啊,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读图的过程熟悉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动手画图
地理简图的绘制,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简图要尽量的准确,尤其像纬线的度数这样经常出错的地方。经常性的自己画简图,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四)学会用图
初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最得意的就是能看懂天气预报图了,因此,可从卫星云图出发,让学生能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卫星云图上,山东上方是绿色,由此可分析出山东大部分地区是晴朗的天气。
初一上中有很多图是初中地理的基本地图,先从图开始,读图的意识读图的习惯有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也就逐渐增强了。
四、呼唤学生的成就感:让赏识常在
学习的快乐是学生最大的动力,而学习的快乐很大的成分是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的赏识是学生学习成就的源泉。或许是一个眼神,或许是一个动作,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让感动常在,让赏识常在。地理课堂沐浴在赏识的春风里,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兴趣,才会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下面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人机互动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动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互动方式对于地理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自觉执行力,达成目标。
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1.2人机和谐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互动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题。
2.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形信息
2.1抽象变为有形。初中地理知识空间感强,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死记硬背,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与思维的训练,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一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生最终会知识是一些多媒体的作用,但学生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毫无想象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声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能有效地显示的是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旁边还能显示影响气候的其他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的“干巴的讲解”。
2.2理论变为直观。初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地理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 “区时“,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区时的理解,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时区,结合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区时的理解,播放,引导学生把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区时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3静态变为动态。运动的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用多媒体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地理知识大都可用《多媒体》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现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性学习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Michelle417
2001年,新一轮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个实验区拉开序幕。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则是在2002年夏季。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不仅来势迅猛,而且史无前例,涉及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领域。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作为一个初涉地理教育教学领域的生力军,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但是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磨练,对于地理的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师本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现就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面作几点概述。
一、 地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本次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冲击是对教师的。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1、 教师的教育观念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只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学习知识是为了考试,那是应试教育。地理课改的目的在于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应随时抓住这一核心棒,以研究式、开放式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师的职业技能
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广、知识面大、与时俱进是它的一大特点。初中地理虽说是基础知识,但是其包括的内容却面面俱到。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如果我们不能牢固掌握所教科目,对一些知识都还存在疑惑那么如何把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解答学生关于地理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这个职业所需。
丰富的文化知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人才。教师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它比其他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更广、更渊博的知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时代性又使得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不局限于地理的范围,还应融合其他各种知识,比如生物、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等。
3、 教师的教法
(1) 备课
改革后,地理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一些具体知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初一地理在经过课改后,教材章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很多知识进行了融合,整个教材体系逻辑性更强,内容结合更紧密。这样就要求我们备更多的课,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而且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备教材,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备教材:掌握每节课教材的内容,课本涵盖了哪些方面?书上有哪些学生活动?教材安排的顺序如何?把握清楚根本的内容才能为教师进行知识的扩展指引方向。备教材又不仅仅只看教材,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深入研究课标,正确掌握教学要求、新型的教学理念,以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自己:教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具有哪些优点、组织课堂教学的强项体现在哪些地方、还有哪些知识掌握不牢等等;备学生:学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备学生,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依据各班学生的反馈程度备不同的课。地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能为不同发展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知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两个月下来,对各班的情况心中有了数,每个班该怎么去教、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自己大体上能够拿捏得住。
(2) 上课
A、 创设情景
体现课改成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课堂教学。教材的变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图片更吸引学生、学生的参与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实,许多同学在学地理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他们有洞察生活的能力及兴趣,他们热衷于探寻奇妙的地理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抓住的闪光点。所以在创设课堂情景的时候应多考虑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现身说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课件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结合鲜活的时事,因势利导,从时事中挖掘出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也可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可在上课时通过课件小游戏、学生进行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对于创设情景中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不求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说出思考问题的思路即可。还可以让优秀学生发挥引导作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学会从内心深处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会“潜回答”。
B、 表达能力
地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不仅体现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较强的语言及行为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地理教师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口才,为上好每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学科有些方面涉及到空间概念及运动,如果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教师不进行讲授,也许只有几个同学会达到教师要求。如果讲课教师是一名逻辑思维弱,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人,那么他的讲授的结果也许只会越讲越糟,学生根本不知所云。相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将所讲问题解释清楚,那么学生学起来也快,听起来也更吸引人。
除了语言外,行为的辅助也必不可少。教师的表情、姿态等构成的体态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其一个眼神,一举一动,都能给学生传递信息,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当的身体语言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准确性和形象性。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将知识更到位地展现给学生,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C、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90年代中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地理课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法。受到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是就课本讲课本,课堂显得沉闷、死板,学生一上地理课就犯困。课改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重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强大的地理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影片、动画、游戏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学习地理的方法,使其由“学会地理”上升为“会学地理”。通过情景创设的体验式、研究式和开放式,让学生一步步懂得发现问题、从哪个角度入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怎样组织语言,通过简短精确的语言将问题解释清楚。课改的学生主动性原则大大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把握知识于学生、于教师,是一种互盈。
(3) 课后总结及反思
新课程在实施中更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是指导教师发展的实践根据。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就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拔高,其途径就是通过课后的总结及反思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及作出对策,如此才能做到教法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新的状况,及时将这些问题记录,课后总结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教师的灵活处理方式;反思一堂课的闪光点、失败之处;都能使教师广开教学思路,找准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善,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可以做课后笔记,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听同学评课、组内或组外之间的观摩及评课达到反思提高自身的目的。
二、 学生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换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从课堂中的主角位置上敢于走下来,成为后台的导演,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胆充分地演绎,丰富自己,成长起来。所以,传统教学与改革后的教学之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课改的中心所在,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地理教材的改革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课程的改革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传授式为主的地理教学已走上创设地理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从而获得成功的新型学习方式。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通过演讲、讨论、调查、地理热点问题交流等形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