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展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范文1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工作基本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知,与会展专业相关的专业名称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两种。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是 110311 S,11为学科门类“管理学”,1103为“公共管理类”,“会展艺术与技术" 的专业代码是050427S,05为“文学”学科门类, 0504艺术类, S均表示在少数学校试点。

查找教高函〔2004〕3号和教高函[2005]7号“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两份重要文件的附件1而知,2003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会展专业”试点全国高校本科学校有2所,即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为3所,他们是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此外,2004年全国还有317个申请设立的新专业未能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在这些没有获得批准的新专业中,共涉及全国200多所大专院校,2004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会展专业”的学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四所大学。根据教育部教高函〔2004〕3号文件中的意见,没有同意增设专业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专业论证不够充分,新专业的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以及有些专业布点过多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广州、杭州、四川、重庆、哈尔滨、昆明等地有50-60余所大专院校设立了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对于开设会展管理专业或者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来讲,连续两年来5所大学新专业的申报成功,无疑给各个学校开展会展专业建设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引导会展专业的健康发展,至于该专业的专业布点、学科属性、专业建设、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材建设、科研建设、招生就业等相关问题,有待相关部门和专家进一步探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展专业能够办出特色,由更多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入能够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正式开展专业招生,也希望正在选择未来大学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会展专业,投生我国的会展事业。

2003年教育部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名单

853 上海师范大学 110311S 会展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865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10311S 会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教育部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名单

478 沈阳师范大学 110311S 会展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751 上海大学 050427S 会展艺术与技术 四年 文学 1988 广西财经学院 110311S 会展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会展专业范文2

【摘要】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致使会展专业人才供给短缺,针对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开发的认识,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切实的培训开发规划,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加强高校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保证我国会展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展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会展业作为一类新兴的经济产业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目前中国会展产业的规模日趋扩大,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知名展会,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分析我国会展人才队伍的现状,认识会展人才市场需求,对于加强会展人才培养和中国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展产业迅猛发展呼唤会展专业人才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了国际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再加上交通手段的不断改善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会展业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会展业在欧洲、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进入了商业化运行阶段。我国会展业在进入新世纪后,也同样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会展产业的发展与会展人才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会展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端管理人才与一线会展人才。

会展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会展知识或展会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会展行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有了这样一批人,才能推动了会展业的顺利发展。正如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所说:“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根据会展组织和服务活动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和一般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会展专业人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从事会展经营管理人才,包括规划与行业管理、服务管理、场馆经营管理、融资与财务、项目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与服务管理等人才。二是进行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人才,包括活动策划与组织、国际公关、市场营销、布置广告等人才。三是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人才,包括会展场馆设计建设、设备保养和维护、会展场馆装潢、展台设计和搭建、会展软件系统开发及维护人才。四是会展教育研究人才,包括专家学者、教师及科研人员、行业协会培训管理工作人员、信息统计人员、刊物网站编辑和技术人才。

然而,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目前会展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和岗位转岗调入的,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在素质上先天就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文化艺术素养、公关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个人的形象气质等方面,与世界会展业人才素质相比,差距明显;熟悉展览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十分匮乏,许多会展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尚停留在商品展销、成就展览的层次;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各地会展人才紧缺的呼声强烈,波及的地区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据2004年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示,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约100万人,从事经营策划的管理人才有15万人,这些人多半是“半路出家”,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训练,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的会展人才比较缺乏。另据上海师范大学完成的“关于会展人才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2004年上海会展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5000人,其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上海目前平均一天一个展览,人才缺口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如此,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会展人才短缺就更加明显了。在当今世界会展业与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人才已成为其中最根本的动力,它对会展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形势,中国会展业大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开始重视会展人才问题,为会展人才的培养开辟道路,在政策上促进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二是组织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和培训,到国外先进的会展公司学习锻炼。三是确立会展行业培训基地,进行会展行业培训,完善会展行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开展多层次的会展职业教育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四是高校开办了会展专业教育,进行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从2002年开始至今,我国已有许多高校、高职、高专设置了会展专业。在会展教育中,很多学校注意到了现代展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提高,重视能力培养,拓展全面素质。

由于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起步较晚,会展理论、会展教育以及会展研究严重脱节,致使会展产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会展经营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运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目前会展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仅北京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大专院校及高职、职高就达几十家,会展培训班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快速发展的会展培训教育也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一是从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足够认识;二是培训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在技能与技巧的训练上时间不够,学员与老师之间难以有效的进行经验交流,难以保证培训效果;三是教育培训很难契合现实情况,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各类会展对人才的需求。

2、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

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会展经济的这种特殊的依附性,实际上造成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大都市会展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很难向中小城市流动,这种相对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培训的浪费,也难以满足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城市的发展需求。

3、缺乏系统的扶持和保护措施

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使一些地方具有良好前景的会展产业,在人才培养和保护方面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会展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相关的管理与保护办法,一些地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的会展方面人才大量流失,这无疑会影响会展产业在我国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会展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会展业日益规范化和国际化,中国会展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会展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1、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开发的认识

事实上,会展行业人才,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培训和艰苦的自我提升才能达到。中国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对相关人才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的。虽然会展业界开始意识并且重视人才问题,但是依然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形成一种有利于会展人才成长的土壤和氛围,使各类会展人才和各类会展专家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和份量,充分发挥与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

2、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开发规划

根据会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开发规划,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这一规划要有政府权威部门组织协调,制定出相应的近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规划及实施措施,严格加以考核,确保目标的实施,使培训开发与需要结合起来。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和企业可加强会展职业培训的协调及管理,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加快会展培训的品牌建设。培训要定期化,内外培训要相结合,长短期培训要结合。通过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能够承担起展会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3、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是会展业最活跃的因子,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办好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会展是无法想象的。由于国外开展规范化的会展时间较早,并且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所以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及著名会展企业合作培养,吸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充分占有行业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另外,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选派专业人才到国外培训,或直接从国外引进会展专家和人才,或聘请国外著名会展专家来讲座和指导,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他们举办和组织会展的经验,加强与国外会展业的交流与沟通,从意识和形式上迅速提升,以提高会展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中国会展业早日进入国际化发展轨道。

4、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

随着会展业向纵深发展,人才再不是单一的,它需要有现代公关、组织展览的能力,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展行业内部建立自己的人才衡量与考核标准,对不同的会展岗位制定相应的人才衡量标准,有利于会展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间会展人才的流动。会展行业的人才衡量标准主要有: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所做的贡献。同时,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不仅要涵盖有学历有职称的会展人才,也要涵盖没有学历和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会展人才。这样,确保在会展行业内,形成能者居其位的良好态势。

会展专业范文3

自从教育部批准建立会展专业以来,中国的会展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展专业在我国高校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A2009年10月止,全国有192所院校(包括81所职业技术类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截止到2009年,我国至少已有123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高职院校97所)、76所高校在其他专业下设有会展方向定向招生①(其中高职院校57所)。每年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约达1万人,会展高等教育受到空前重视。

不少的专家学者对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认为我国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存在如下特点及问题:

1 会展人才培养起步晚、发展快。我国会展业较世界会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其发展迅速。邬适融(2006)认为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我国会展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全国冒出了50多家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的高校。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院校开展会展教育,而会展高等教育集中在会展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

2 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还有“公办民助高校”、“股份制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来华合作办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

3 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易小力(2010)认为,目前中国会展教育主要呈现如下特征:跨学科。会展跨越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门类;跨行业。主要涉及外语、旅游、贸易、设计、传媒、工程、文化、艺术、计算机等行业知识和经验;跨领域。一门会展课程通常会横跨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4 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从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生,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左右。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艺术系的林冬、林河(2008)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具有专业设置繁杂、不够统,培养层次低、以职业培训为主的特点。

但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适应,教学手段偏陈旧,实践环节不落实。尤为严重的是,一方面会展业缺少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会展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会展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常见模式

基于我国的会展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院校开设背景、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等特点,会展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会展专业目录只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会展艺术与技术”两个名称,而各高校设立的会展方向名称则千差万别,如“会展与商务旅游”、“会展管理”、“会展经济”、“会展文秘”、“会展英语”、“会展策划”等等,不同学校的会展专业或方向开设的课程则因专业起源(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别。

尽管如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发现,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以课程理论教育为主,开放校企合作为辅

该模式在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培养中最为多见。在课程设置上,多呈现出“基础课程+会展类专业课程”的架构,开设的课程般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二是旨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一般性经济与管理方面问题能力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三是旨在提高学生从事职业化会展管理的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如会展概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信息管理、会展政策与法规等。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高校则通过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办学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一些访学交流活动或者企业实习机会来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诉求。然而,基于会展行业更侧重于对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所以尽管此种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会展人才教育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因理论性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而难以符合会展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种模式常见于会展人才培养的专科教育层面,其中有北京对外贸易学校和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等。在该模式下,学生学制4年,实行“学――工――学――工”的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半在会展企业工作,半年完成毕业设计,使会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提升为1:1,学生按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和会展企业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学分,从而使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在课堂、现场、职场的互动教学中,练就“真功夫”。然而,尽管该模式能较好的解决了会展专业学生实习机会较少、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却又产生了学生管理较为松散,打乱了传统的教学周期致使课程重设难度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负面的影响。同时,作为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而言,其是否愿意与高校起开展合作成为了此模式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方则在此则显得相对的被动。

(三)“订单式”饺企合作办学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上述第二种模式的个变形。除了集合上述模式的优点以外,由于其办学的出发点为企业的需求,是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所侧重,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后续就业问题,是种人才定位更为明确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的优势背后,我们也不得忽略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包括企业的经营和诚信状况直接影响到“接单”的能力与风险、学生就业面较窄、学校管理被动等。

(四)基于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此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以实践认知的哲学论点和体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校与行业进行项目合作为载体,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活化”,使学生具备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和企业、学生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与社会直接接轨的人才培养方式,此模式最早被应用在理工科等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但是在对我国目前的会展人才培养形势作出充分的研究下,许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以此作为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的探索。周云峰、于景洋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产教结合方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会展行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肖轶楠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有关我国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刘大可则建议防止供给过剩、坚持金字塔型学历教育、结合各自的传统优势专业嫁接会展学科、师资建设要加强校际与业界及国内外合作、结合实际创新会展教育模式;马

勇、肖轶楠提出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握项原则(专业方向细分下的灵活机动原则)两种能力(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三大层面(战略管理人才、般管理人才及服务操作人才)四个定位(目标、功能、模式、方向)以及五个模块(工商管理、综合素质、会展管理、大型活动、展台施工);张俐俐、庞华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三结合、培养模(高校与行业、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和教学体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学校培养则是会展教育的基石。在我国会展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对滞后且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会展教育已经难以与之匹配了,可见,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现状和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如下:

(一)我国现存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优势:

1 课程设置囊括会展概况、营销、公关、管理、策划等方向,体验了跨专业、跨领域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各高校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对比,一些经济管理类、公关营销类和外语类的课程成为了基础和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则呈现出各高校的地域特色、优势特色和方向特色。

2 开始注重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在过去的会展人才教育里,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但基于行业发展和专业现状等原因,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但随着近年大家对会展业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企业愿意为高校的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接近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 逐步朝着专业建设规范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和培养主体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加入了WTO的新形势下,我国的会展行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而为了符合大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的会展专业教育中开始更多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也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

(二)我国现存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不足:

1 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与会展教育的相对滞后不匹配。起步较晚以及发展不成熟等的先天不足致使我国的会展教育不尽如人意,而如果仅仅由市场去调节人才的供需又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故在会展教育现状和会展人才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2 会展专业教育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出现偏差,导致会展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就业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的会展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种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处在“制定――检验――修正――在检验”的循环之中,所以难免会出现些供需不符,难以满足市场现状需求的状况。

3 会展专业知识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架构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多学科交叉,无法体现会展的专业性。而同时,尚未形成的会展教育体系也使得对会展教育的规范建设缺少依据。

4 会展的专业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过少,或只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脱离从知识到知识、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多理论的传统模式,致使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快速适应就业后的企业环境。

(三)对我国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建议:

1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会展业的发展实际为立足点、以与区域内会展企业合作为重要手段”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可以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的方向。

2 在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除了延续跨学科、跨领域的特色以外,更重要的是突出会展的专业性,可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的实际,适当增设些相关专业课程,如会展风险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形成一个更完备更科学的会展学科体系。

会展专业范文4

关键词:会展专业 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实训教学模式

一、我国会展行业发展及从业人员培养状况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分工越来越深入,许多新型产业与行业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会展行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既是国际经济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结果,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进出中商品流通、 技术交流、 信息沟通及经贸交流等活动。我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谈及中国展览业发展前景时指出: “展览业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增长快、 发展潜力大、 前景看好的行业之一,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个集商品展销、 经贸洽谈、 信息交流、 文化交往、 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经济产业。会展经济的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功能,正在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和概括:会展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为1:9 ,我国会展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效益系数预计为1:6。我国至2008年底,国内展览项目已达5800个,展览收入总额达320亿元,带动的经济增长不可忽视。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目前我国从事会展业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总体偏低,专业出身的人才比例很低, 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养, 半路出家, 缺乏经营管理和现代会展运作方面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会展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会展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发展的同时,会展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会展人才紧缺,或会展人才素质极待提高的状况,有资料显示,我国各大会展城市高薪待遇招募不到合适的会展人才,广州会展人才需求势头迅猛,每年需要3000名以上会展人才。会展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据国内知名媒体2008年的调查,我国三大会展城市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 11∶1、 北京9∶1、 广州 8∶1; 据估算, 全国办展单位多达几千家, 今后一段时间, 我国会展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至少需要 20万;可见会展业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的严重滞后。

二、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会展人才的缺乏,高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高校培养的会展人才主要分布于三个层面,并有各自的特点。 一般而言, 研究生层次会展人才主要侧重于会展学科的科研, 本科层次既要求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也需要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当然两相比较, 理论上有较强的优势,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展人才要求理论知识适度和实践操作技能较强, 尤其重视实际操作,也就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会展人才培养是我国会展教育的主力军,但是会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缺乏办学经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外延过泛,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法不够全面等问题,其中,明确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关键。

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会展企业人才岗位的需求与能力分析密切相关,会展企业在工作中需要哪些岗位及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调研发现,一般会展企业有四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即会展管理人才、会展策划人才、会展营销人才和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其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会展管理人才对应会展企业的经理岗位,要求其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与管理能力。从事本岗位的工作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会展理论与实践都较丰富,高职院校培养的会展人才要在会展企业的基层工作多年并积累一定经验后方可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会展策划人才在会展活动中主要负责项目创意、市场调研、 方案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会展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起草会展项目的策划书,编制预算等;会展营销人才主要从事会展招商招展、市场营销、 宣传推广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直接与市场打交道,通过电话、 网络、 邮件、 登门拜访等形式和会展企业的客户、 新闻媒体、 广告商取得联系,推销自己的展会,此类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销售技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为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从事会展现场布置,展台设计,对会展策划、 会展营销等一线工作部门的服务,会展活动项目中的后勤接待服务工作等。以上工作对应会展企业的基础工作,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以上岗位及能力紧密相关。结合高职院校与会展企业的实际,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从事会展策划,调研,营销及服务等基础工作,既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又具有现代管理知识 ,能对会展及相关活动进行设计、 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展会现场管理、展会设计与搭建、市场调研、会展营销、 广告策划及服务等相关岗位工作。

三、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会展企业的岗位及能力要求决定了会展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及其体系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充实是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是否能完成的保证,因此,要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还要象前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一样,具体地分析会展企业的岗位及能力要求。会展业是一项集全局性、 专业性、 操作性和政策性于一身的系统工程, 会展活动涉及了很多岗位与行业领域, 因此, 会展高职人才属于多种技能人才的集合, 如从事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项目经营型人才、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专业服务人才、 场馆建设与营运的场馆管理型人才等, 不同类型的会展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亦有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其内容的完成来达到以上多种能力的塑造。

会展管理人才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是会展行业的核心人才。这类人才往往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丰富的会展运作经验、准确的市场预测能力,其对会展活动起着整体的指导作用,其具有的水平和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会展水平的高低和会展的效果。这种人才培养一般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长,其不仅需要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懂统筹懂规划,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般是难以胜任的,这样的人才不是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要设置一些体现会展管理思想与理念,体现市场预测与判断,体现会展设计与规划等课程,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通过职业的积累,全面拓展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这些课程有: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既能为高职学生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为其以后通过几年的职业积累实现向会展行业核心人才的转化,也能为学生开展具体的会展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会展策划人才、会展营销人才和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在会展行业中属于会展务工作环节的操作与实施人才,是会展行业的与行业支撑性人才。这些人才属从事的工作主要体现为会展工作的具体任务的完成,根据工作的流程其任务可以有:参展企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某个展会的市场推广与营销,会展项目的计划与编制预算,展会现场布置与搭台设计,具体展会活动的后勤服务等。在会展公司中,以上工作任务的完成基本由刚毕业的高职生完成,所以,为对应以上工作任务,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应开设如下课程:会展英语、 英语口语、 商务礼仪、 计算机、 文案写作、心理学、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客户管理、会展经济学、 会展业法规、会展设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会展物流 、会展旅游等课程。

会展专业高职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有关会展的核心专业技能,如会展前期的市场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的组织及服务管理等技能,而且与核心技能相关的综合素质也十分关键,从前面所分析的会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可以看到,从事会展工作的高职学生要有纵深的专业技能储备,同时要具备宽泛的综合素养才能胜任会展相关工作。根据会展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达到的目标不同,以上课程可以分为两大模块课程,即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和专业项目模块课程,前者主要是指会展英语、 英语口语、 商务礼仪、 计算机、 文案写作、心理学等课程,后者主要是指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客户管理、会展经济学、 会展业法规、会展设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会展物流 、会展旅游等课程。专业项目模块课程又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及项目实践课程,其区分标准在于专业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而项目实践课程主要为完成会展工作而设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进行人才培养。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在一年级开设,项目实践课程主要在二年级及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可以根据会展工作的流程及工作项目的设立在前五个学期中分别开设。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除了以两个模块课程之外,还应该在三年级开设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会展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应以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等方式体现。

四、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依据行业、企业及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这要通过高职人才的实训教学途径才能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的目标。会展高职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从整体上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从技能认识与掌握的程序上可以分为认识性实训,基础性实训及工作项目性实训三个实训环节。

认识性实训的目的在于:学生开始进行会展专业的学习时,通过一些实训内容的设计与教学使学生认识会展行业及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会展工作的性质及人才的要求,从而让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与方向。认识性实训从校内实训来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学生生日聚会、学生迎新晚会等学生自己参与并实践的会议形式,并规定以上会议的内容与程序,让学生进行会议计划的制定及相关活动方案的策划等工作,使学生对会展专业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认识性实训从校外实训来看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的新产品现场会及企业的市场调研部门等参观与学习,使之了解会展工作、市场策划工作等的实际情况,对会展专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基础性实训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大量会展基础项目的技能实训与掌握。本类型的实训项目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相结合,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起基础性的作用。基础性实训项目主要体现为各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的内容、为某一专业技能而设置的专业实训项目等,如市场策划方案的拟定与撰写、会展现场的设计与搭建等。以上实训内容的实施要依赖校内专业实训室功能的完善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完成,校内实训室主要是为会展工作的各过程而专门设置的专业实训室,如会展模拟实训室、广告策划实训室、市场调研与推广实训室、会展现场搭建设与设计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主要由教学硬件与教学软件组成,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完成学生对会展专业的模拟实训,实现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基础性实训的完成也起重要作用,其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或行业的基础性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作项目性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的真实工作平台,让学生完整地参与整个会展工作流程来得到真实有效的工作能力。这种实训体现工作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可以借助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其表现为当企业有某一具体工作项目时,如新产品的展销,通过会展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工作项目团队的方式,在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完成这一工作来实现专业技能的获得与累积。

参考文献:

[1]宋继东,宋晓燕.《浅谈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

[2]张翠娟.《浅谈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网络财富》2008

[3]石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会展专业范文5

一、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强调职业技术性。高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会展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是:以社会对会展经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会展经济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需专业理论知识。

二、目前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缺少专门或固定的实习单位。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经济专业难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建立公司进行实际会展展销。这主要是校外一些实习场所大多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企业或个人注重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不可能无偿地提供学生实习,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校内也没有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或部门用来实习,即使有,也主要用于解决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且名额也非常有限。

(二)、校外分散性的实习难以控制质量,实习流于形式比较严重。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也无法满足那么多的人集中实习,所以,实习的单位和场所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这样,就带来了实习管理困难的问题。对分散实习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常出现"放羊现象"。

(三)、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不高。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2、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3、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我院的会展经济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院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参加专业实习的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三、提高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依靠具体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实现,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案例教学和角色演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角色分配演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老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项目组,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会展或节庆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目标,由团队在一个学期内到市场上实际操作,最后考核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会展的组织策划者,涉及从预算到宣传、招展、招商等各个环节。

(三)、在学校内建立会展实训室,有基本的展台、特装修展台及实际展览操作中用到的基本器械等供学生了解,在实训室内学生可模拟展馆运作,进行展览现场服务演练等。

(四)、鼓励学生进行学校内各项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寻求赞助商,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有益处。

(五)、在会展教育的核心力量中积极引入会展业界的合作。以展览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引导学生从立项开始直到会展结束后的评估一系列系统的实习过程,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为这些公司进行订单式培养,根据展览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最好的状况是学生进入学校,即有了学生和企业学徒工两种身份,在校学习阶段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公司或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与场馆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是参与场馆的现场管理与服务,提高组织、服务、应对突发事件和调研统计等能力。

会展专业范文6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上交实训手册,手册内容要填写以下内容:实训项目描述、主要岗位任务、每个模块的实训记录及个人感受,2000字以上个人实训总结等。综合评定由各项目成绩综合组成。

参考文献: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纺织专业

下一篇实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