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班科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1

李灿莉在会上希望通过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发现一批好苗子、好典型、好教师;通过实验操作比赛,形成一批很好的案例;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总结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个性化问题。

徐世昌主任在会上先简单介绍了这几年安徽教育装备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未来教育装备更好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大赛中参赛选手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希望各位参赛教师回到学校能够总结过程,学习并消化其他教师实验教学中好的经验、好的办法并应用好。

李强副主任希望各位选手要充分利用这次基本功竞赛的机会,互相学习、展示自我,争取好成绩。

本次竞赛由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卷面笔试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主要考查教师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大部分选手无论是10月22日下午的理论笔试,还是10月23日的动手实验操作,都能沉着冷静、仔细答题,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2

沉和浮教学设计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题背景: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学生经历了本单元前六课的学习,了解物体的材料特性会影响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课将展开对影响沉浮状态的另一个变量,即液体进行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本课主要研究当物体放置的液体改变了,或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状态是否有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可以使学生感知: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食盐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在学生的实践中渗透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2.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发现规律,理解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镊子,纸巾。

小组实验:马铃薯、培养皿、镊子、食盐、勺子、塑料片、烧杯、100毫升清水、筷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光头强如何取出沉在缸底马铃薯的故事。

2、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二、活动一:盐水是否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1、问题:盐水能否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分析:盐水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2、介绍实验步骤

(1)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2)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入盐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3、学生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归纳结论:盐水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三、活动二:放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才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1、问题:食盐溶液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3、学生发言,表达设计思路。

4、看操作步骤图,整理实验步骤,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100毫升水

②取1平勺盐

③放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④用镊子夹马铃薯放入水中

⑤记录马铃薯在水杯中的位置

⑥用镊子从水中取出马铃薯,放置于培养皿中,重复实验。

5、分组实验活动,时间10分钟。

6、实验结束。

①收拾桌面

②上交实验材料

③整理实验结论

7、学生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①放了多少平勺食盐溶解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开始改变?

②放了多少平勺食盐溶解后,马铃薯开始露出水面?

③我们的发现是:当盐水浓度增大的时候,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8、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盐水浓度和马铃薯受到浮力大小的关系。

四、拓展和应用

1、情境:光头强在没有食盐的情况下,还能取出沉在缸底马铃薯吗?

2、任务:应用课堂上的方法,和父母一起调制糖溶液(或其他),看是否能让马铃薯浮起来。不局限于用糖做探究实验。

板书设计: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一

发现:盐水能改变马铃薯的沉浮状态。

活动二

发现:当盐水浓度增大的时候,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附件:

活动二记录表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平勺盐

100毫升

)平勺盐

100毫升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3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Watch a video about an argument between a son and a mother.

设计思路:

观看一段关于母亲与儿子之间由于能否外出所产生的矛盾的视频。九年级学生正直青春期,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但是又同时面对很重的课业压力。所以,孩子与父母在外出游玩和在家学习上有着较为明显的矛盾。故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学后记:

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

(1)本活动在设计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能使阅读前的“Warming 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3)上课伊始就顺利切入主题,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Step 2: Group discussions and show.(组内交流,先学展示)

-- Find some problem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1. Sts show useful phrases of this passage.

(Sts can share the phrases with each other.)

--Help s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设计思路:

(1)通过汇报小组的板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本文中出现的有价值短语,并将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大家,以达到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相互问答,相互质疑,检测对本文有价值短语的理解和运用,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Sts and teacher read the passage by following the tape together.

--Help sts solve the problems of pronunciation.

O计思路:

(1)听和读都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边听边读(默读)可以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3. Sts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2c on Page 55.

(Group discussion and solve problems together.)

--Check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Question 1: What is Liu Yu’s hobby?

Question 2: What does Liu Yu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Question 3: Why do Liu Yu’s parents not allow Liu Yu to practice his hobby at night?

设计思路:

(1)进一步有目的地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细节。同时,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帮助学生运用连词“but”将问题串联,进一步体会主人公和父母之间矛盾。

4. Sts role-play the dialogues.(在“演”中“学”,在“演”中“说”)

(sts role-play the dialogues in groups and then show in class)

--Help sts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ogues between Liu Yu and his parents’. Try to make clearly about the opinions of them.

5. Show the opinions about Liu Yu and Liu Yu’s parents.

(sts discus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and then show the opinions in class)

--Check the answers of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opinions of Liu Yu and his parents.

设计思路:

(1)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表演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文章改写与复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 Sts have a debate.(在活动中运用――以读引说)

(Sts share their own opinions in their groups and then

have a debate in class)

Positive sid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Negative side: Teenagers should accept their parents’ suggestions.

--Help sts to speak out their own opinions by using target languages.

中班科学教案范文4

——记一堂“我与交通安全”的班会课

许东矩

大 家好!欢迎来到初二年12班的演播室参加我们的节目。我是主持人许小撒。今日邀请到的嘉宾有校领导、班主任、各科任教师们。

十字路口,没有警察值勤,我是否会等绿灯亮起再穿道而行?

繁忙路面,暂时没有车流,我是否会趁那一隙间便越栏而过?

回家心切,没有其它车辆,我是否会乘这已超载的客车而归?

(台下笑声四起)

我们今天的节目是要告诉大家:交通,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安全,时时刻刻都提醒着我们注意。

请看以下的报道:

一、在宽阔的城外大道上,各式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在加速行驶。紧盯前方的司机不曾想到有某个学生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攀在他的车沿上,随车而行。迎面有一辆客车要驶来,司机一刹车,拖拉机停住了,学生的生命也停住了,只有自行车的轮子还在转动。

二、在繁忙的市内大道上,两旁的绿树成荫。树荫下,若隐若现着一道绿色的防护栏。栅栏内,行人步履匆匆。忽然停下脚步的人要干什么?他四下张望(远处有一条人行的斑马线),一抬手脚,竟越出栏外。说时迟,那时快,一辆轿车急速驶来……不多时,一辆顶部闪烁着红灯的车辆呼啸而来,活泼的生命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

三、在灯火辉煌的夜景下,忙碌一天的人们相继休息了。“小李,走好,不送了。”一酒家传出殷勤的道别声。“不——用,我能回去。”接着摩托发动的机声,带着疲倦与醉意,人与车匆忙上路了。“嘀——嘀——”刺耳的喇叭声唤醒酒醉的人,然而不听使唤的手脚还是误了大事。摩托车冲出了道路,人甩在冰凉坚硬的水泥路上。

(台下群情激荡,东一句,西一句,议论开了)

主持人许小撒询问嘉宾: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为什么还会发生?

嘉宾:悲剧是大家不愿见到的。但发生了,我们就要深思其中的原因。《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骑自行车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行人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拦”、“醉酒的人不准驾驶机动车”。很显然,当事人都忽视了交通安全,更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这是主要原因。

主持人许小撒询问嘉宾:悲剧有没有可能减少?

嘉宾:这绝对有可能。只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安全地行驶,悲剧就不会发生。有法可依,有法还得必依。我们还要通过更多的宣传方式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法规广为人知,让人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它,并让安全行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才会降低。

主持人许小撒: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上亿,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美元,间接损失更远甚于此。杜绝不安全的交通行为,势在必行。

高兴的是,我们的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前不久,国家又重新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部法律将于2004年5月1日实行,它将规范着我们日常的交通行为,保障着我们交通的畅达安全。

学习这部法律,宣传这部法律,让枯燥的条文演变成生动的故事深入人心,是今天的我们要做的。

谢谢大家的观看。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