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属材料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属材料论文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1

首先,考虑到难加工金属材料特殊的硬度和强度,需要更大的切削力,相比于普通材料力度要提高3~4倍,这无疑增加了切削的难度。其次,考虑到难加工金属材料的低导热率,其具有着较高的切削温度,很容易使材料表面形成烧伤、划痕等严重的质量问题。最后,考虑到在进行切削时道具很容易发生磨损,进而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在高温环境下,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化学活性很高,在热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有关钛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反作用于工件,使其韧性降低,切削难度进一步加大。以上因素说明对难加工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具有一定的难度。

2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

2.1RBF神经网络及相关算法概述下页如图1所示,RFB的每一个神经元同输入层连接的向量W1i与输入的矢量Xq的距离设为b1,输入y=radbas[dis(W,x)×b],并且输出层的神经元对相应的输出函数采用线形的加权组合。对于基函数大齿常采用高斯函数:对于RBF的初始化及相关的学习可以参照图2。在进行训练前,先输入矢量X,与之对应的是目标矢量T以及径向基函数的一个拓展常数C。具体的训练目的是,求W1,W2以及b1和b2。当系统完成所有输入值的聚类以后,会自动求得每个隐层节点RBF的中心ci,进而确定相应的W1。在改进方法上,主要是针对第0个神经元进行初始的训练,排查出错误后自动的增加神经元[2]。

2.2难加工金属材料的RBF监控系统难加工金属材料的RBF监控系统构造如图3所示。整个系统采用的是M317069的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速,SZMB-9的磁电转速传感器进行转速的测定,HK-NS-WY04的位移变送器进行对吃刀量的检测。一旦检测到加工过程存在问题,系统就会实行自主的参数控制。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神经网络所采用的最基本单元是神经元结构的模型。它的输入模式具有线性不可分性,考虑到这些实行的是多层化的感知器网络,以实现多层次的网络输出,若最终的输出结果不是想要的,可以通过修改各个感知器的权值来达到目的。

3结语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2

1.1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科学配置理论、实践和创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对基础理论、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教学体系进行梳理,合理规划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等相得益彰的教学内容,统筹规划各阶段课程安排[2]。通过架构科学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见表1。课程体系中,第一和第二学年以数理类基础课程、电学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力学机械类基础课程为主,通过少量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初步认知。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主要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确定了以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性能与应用以及材料的表征为核心课程,涵盖若干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项目的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1.2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地方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践教学,结合“三性”实验等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3]。地方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可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项目,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举办科技作品大赛,引导学生参加导师课题。通过组织协会、开办论坛讲座、举办创业大赛等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习,以学生创业促进学生就业。以地方科技园的资源优势为平台,鼓励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以江苏省“材料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先进金属材料和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平台,开放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科研项目中提炼综合性实验项目,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7项,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两次荣获一等奖,创新成果丰富,效果明显。

1.3加强与地方产业、行业、企业的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整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资源通过与材料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点企业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形成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人才的机制。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建设大学生和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产业教授”和“兼职硕导”,联合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而为江苏省培养科研及实用型经济建设人才。目前,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南方轴承、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常州鑫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州中钢精密锻材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分别从铸造及轧制技术、热交换器焊接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新型镀锌合金成分优化、材料失效与防护等方面承担了多项产学研项目,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关键材料和工艺等技术问题,而且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保障,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衔接。

2结语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3

关键词:接地网;耐蚀金属材料;电化学测试

1引言

变电站容量的扩大对接地网安全运行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接地体的热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在我国,由于资源、经济等原因,接地网所用的材质主要为普通碳钢。接地网腐蚀通常呈现局部腐蚀形态,发生腐蚀后接地网碳钢材料变脆、起层、松散,甚至发生断裂。某盐碱性土壤变电站现场与接地网连接的普通碳钢试片埋置2年后的表面情况。一般性土壤变电站现场与接地网连接的普通碳钢试片埋置226天后的表面情况。无论在盐碱性土壤中还是在一般性土壤中,接地网的碳钢试片腐蚀是非常严重的,其表面有许多局部腐蚀坑,试片边缘也不完整。

腐蚀是导致接地体事故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运行多年的接地网而言,由于腐蚀性土壤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电网设备等运行中的泄流造成的腐蚀使得接地体截面减小,甚至断裂,造成接地性能不良,不能满足热稳定性的要求,因而电路电流将会烧坏接地网,使得变电站内出现高电位差,造成其它主设备的毁坏事故,还会危及人身安全。由于接地网埋设在地下,一旦腐蚀严重到使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甚至局部断裂时,对接地网的翻修改造是相当费劲和困难的,费用也是巨大的。因此防止接地网腐蚀,保证接地性能的稳定性,延长接地网的使用寿命,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生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接地网防腐蚀的研究,目前国内主要有两条路线[1],一是研制耐蚀性能优良而且经济性好的导电材料以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碳钢;二是采用电化学保护技术以减缓正在服役的接地网的腐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接地网防蚀研究及应用”课题组经过长期大量的试验,已经筛选出耐蚀性能优良且价格合理的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碳钢。

2试验情况

由于接地网土壤腐蚀是一个缓慢过程,因此为了能快速优选出所需的材料,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电化学测试,试验测试方法包括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扫描。由于变电站接地网要承受雷电流及电网不平衡电流的泄流作用,因此在对材料进行筛选时必须了解材料的耐电解电流腐蚀的性能,为此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材料的电解试验。试验所用土壤介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其自腐蚀电位为-688mV。根据德国DIN50929土壤腐蚀性评价标准评价该土壤为腐蚀性土壤[2]。试验所筛选的材料为2种稀土钢材(CL4和CL5)及3种常见表面处理的合金钢(CL1、CL2和CL3)。为了便于对比,试验还使用了普通碳钢及镀锌钢。根据实验室初步试验的结果,在变电站现场土壤中埋置了一定数量的材料试片以了解材料在变电站土壤现场中的耐蚀性能。

(1)极化曲线测试

1)试验条件

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阳极。其中工作电极是将各种材料制作成体积为1cm3的小块,留出一表面作为研究面,其余表面用环氧树脂密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通过鲁金毛细管插入电解池;辅助阳极为铂电极。试验介质为土壤水土比为5:1的浸出液。试验所用仪器为TD3690型恒电位仪,HD-1A型信号发生器及3086-1AX-Y型记录仪。

试验时,起扫电位的选择是阳极极化时起扫电位比自腐蚀电位低100mV,阴极极化时起扫电位比自腐蚀电位高100mV。每次扫描的速度为2mV/s。

2)试验数据处理

采用BETACRUNCH(VERSION)程序进行计算。

(2)交流阻抗测试

1)试验条件

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介质为水土比为5:1的土壤浸出液和水土比为2:1的泥浆,试验使用的仪器为EG&G公司的交流阻抗测试仪,包括锁相放大器,M283恒电位仪。计算机3个硬件部分通过GPIB总线连接起来。软件为M398阻抗数据专用测量软件。

2)数据处理

以频率最低处的阻抗值(|Z|0.05)来表征材料在介质中的耐蚀性能。|Z|0.05越高,说明材料的耐蚀性能越好,反之亦然[3]。

(3)电解测试

电解时试验材料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用石墨棒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电解所用介质为变电站土壤的水土比为2:1的泥浆,电解时间为3h,电解电流为64.0mA,槽压为150V。

3试验结果和讨论

3.1极化曲线测试

极化曲线测试试验的结果可见,在这些土壤介质中,材料CL1、CL2的腐蚀速率较其它材料低,其耐蚀性能较好。

3.2交流阻抗测试

试验结果可见,材料CL1、CL2的阻抗值明显高于其它材料,比普通碳钢高出2个数量级。材料CL4、CL5的耐蚀性能与普通碳钢差不多,甚至有时还不如普通碳钢。

3.3电解测试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镀锌钢耐电流电解腐蚀性能较差,材料CL1和CL2的耐电流电解腐蚀性能较好,其耐蚀性能比普通碳钢要高得多。电解结束后观察材料表面可以看出,镀锌钢表面的镀层出现了局部剥离现象,而其它材料表面均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

3.4现场埋置试验

不同材料制作的试片在变电站现场土壤中埋置624天后挖出,经过表面处理后测定材料的腐蚀速率,结果可见,材料CL1和CL2的腐蚀速率较碳钢及镀锌钢要小得多。

同种材料,当与接地网连接时其腐蚀速率高于接地网不连接时的腐蚀速率,原因是与接地网连接的试片除了要受到土壤自然腐蚀作用外,还要受到变电站接地网泄流时的电流电解腐蚀。

在变电站土壤现场埋置试验过程中发现,与接地网连接的镀锌钢材料在不到1年时间其表面镀锌层就已经被电解腐蚀掉,而未与接地网连接的镀锌钢材料其表面镀锌层却完好。从现场埋置材料试片测定的腐蚀速率结果也可以看出,镀锌钢用作接地网材料时其耐蚀性能较普通碳钢没有多大提高,因此用镀锌钢材料来延长接地网使用寿命意义不大。

4结论

(1)在土壤腐蚀性较严重的地区,为了延长接地网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往往考虑采用镀锌钢。其防腐蚀的原理是锌的腐蚀电位较普通碳钢的低,在土壤介质中锌优先被腐蚀掉从而保护了普通碳钢,达到延长碳钢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没有电流作用下,镀锌钢的使用寿命的确较长,在变电站土壤现场埋置试验的结论也是如此。但是作为接地材料,由于其要受到接地电流的作用,镀锌钢表面的镀锌层很快就会被电解掉,因而镀锌钢对延长接地网的使用寿命实际作用不大。

(2)根据实验室电化学测试的结果可知,无论是在土壤浸出液中还是在土壤泥浆中,材料CL2的耐蚀性能较其他材料的耐蚀性能好,是普通碳钢耐蚀性能的5~7倍。

(3)经试验测试表明,材料CL1和CL2的耐蚀性能较普通碳钢要强得多,这对于延长变电站接地网的使用寿命,确保接地网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考虑材料的经济性及来源等因素,本文推荐用非铜质材料CL2替代普通碳钢用于接地网防腐蚀。

参考文献

[1]许崇武,胡学文,彭泉光,等.接地网防蚀研究及应用[R].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70-03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相关联的重要结合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集中训练,是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在毕业离校前的一次全面培养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2-6]。然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和教师数量受到限制,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质量滑坡的趋势。如何针对目前的状况,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系统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对该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由原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来,该专业覆盖面宽,优势和特色明显,是材料学院的主导学科,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使得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毕业生的大幅度增长,也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论文质量严重下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和观点提炼能力弱,文献查阅不充分。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但是却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和专业数据库检索与所开展课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在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过程中,文献查阅不充分,收集的资料比较凌乱,文献阅读少,对文献的观点缺乏提炼。

2.实验方案不合理,工作量不饱满。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时,一般都会安排较为饱满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不能有效归纳,实验方案设计欠合理,总会对实验工作量进行“打折”。此外,由于实验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往往会导致毕业论文工作量不饱满。

3.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更谈不上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在论文撰写时,普遍存在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不够充分的问题,将实验所得数据简单地进行罗列和基本描述,缺乏从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能力。

4.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特别是文献综述、实验方法与过程等章节,普遍存在着抄袭、拼凑的现象。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的初稿基本上都是从相近的几篇文献中整段成篇直接粘贴拼凑起来的,甚至连对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格式错码或者乱码都没进行检查修改。

5.论文撰写不规范。从内容上看,有的论文中文摘要没有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英文摘要的语态、词态、主谓搭配和专业术语等错误较多,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一致;有的论文表述口语化,结构松散、不完整,逻辑性差、缺乏条理,文章的前后没有合理地组织联系起来。从格式上看,毕业论文中常出现很多不规范的表达,主要体现在文字排版、图、表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有的论文中还有不少的错别字。

二、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生花在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上的时间逐渐增加,选择考研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的16~20周和第8学期的4~16周,共计18周。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是第七学期末,人才市场的各种招聘会也在此时逐渐进入旺季,考研学生利用第七学期的最后五周进行复习冲刺,求职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到了第八学期,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和企业的面试又占去大量时间,因此学生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工科毕业论文多属科学研究型或技术应用型,必须进行大量实验,摸索研究,充分论证,若课题实验时间过短,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不高。

大学四年,各门考试都会有不及格的学生,而唯独毕业论文通过率几乎是100%。因此,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思想: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只要我考上研究生、找到工作了,学院就不会不让我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有些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不认真查找和阅读文献,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对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不以为然,临近答辩撰写论文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将毕业论文带到企业去完成,而到了企业之后,繁重的工作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二)指导教师的原因

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包括:申报毕业论文题目、下达任务书和外文翻译、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研究内容外,还要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以及论文修改,准备各种记录材料。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本科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教师队伍却没有得到扩充,分配到每个指导老师的学生大概在4~6名,总体来讲指导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由于生均实验仪器不足、教师精力有限,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指导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大部分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与科研和教学相比,毕业论文工作给指导教师带来的回报低,加上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缺乏责任心,对学生要求不严,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缺乏定期检查和监督;甚至有的老师让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不问。

(三)管理制度的原因

学校为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和管理办法,但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缺乏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客观公正的考核,缺乏不合格毕业论文的淘汰机制,最终使制度趋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往往因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迫使教师对毕业论文采取过分宽松的政策,暗中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迁就的态度,论文成绩评判和答辩过程不严谨,几乎没有不通过答辩的论文。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开放选题

改变教师分配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的模式,以系为单位,所有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上报题目和任务书,根据指导教师的能力和实验条件严格限制每位指导教师上报课题数量。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方向、内容、工作量和实验室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题目不能过大、过深,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最终形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课题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以及课题难易程度进行自主选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毕业论文。

(二)提前启动毕业论文

以往毕业论文时间是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时间集中,且与学生考研和就业相冲突,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毕业论文时间得不到保证。因此应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让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带着课题在第七学期学习《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方法,在培养和提高论文检索、翻译和撰写能力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在第七学期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这样能使学生提前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利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的时间,安心去准备考研、复试和找工作,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时间。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主动性

让学生知道本科毕业论文是其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指导教师。在从课题库完成选题以后,学生主动联系指导教师,了解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进度,开展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毕业论文。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避免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开展必要实验准备工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加强教师指导

师资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参与工程问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工程实践和指导能力;促使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科研必须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之上;鼓励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工作;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建立指导毕业论文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以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充分调动积极性;而对工作缺乏能力、教学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让每个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进展,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可借此掌握学生的整个工作状态、进度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学生也可以从中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学习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除了进行论文答辩外,在开展毕业论文过程中要对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为了促进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院系成立了检查组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工作进展实施集中检查,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手段进行认真论证,避免学生对题目把握不准而偏离主题,或因实验条件不够而中间改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研究内容完成情况和实验结果等几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教育,在规定期限内督促整改。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进行,率超过10%就不予答辩,退回修改。答辩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任务没完成、格式不规范的论文不准参加答辩;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盲评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正式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帮助学生积累答辩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预答辩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严格答辩程序,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答辩,详细记录答辩内容;从平时工作、中期检查、论文质量与水平、答辩情况等四方面客观地考核、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严格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做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不通过者,当年不予毕业。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认识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王淑梅.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2):67-69.

[3]张晓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0):123-124.

[4]呼汉卫,刘正远,张茂仁,等.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4-396.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综合实验 金属材料专业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92-02

金属材料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和领域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新的专业培养计划对本科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倡知识融合,以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取代原有的验证性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可以将他们的设计构思得以实现,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

一、我校金属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介绍

2006年我们专业开始开设金属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时间是安排在学生基本完成了所有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课程实验后的第七学期,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金属材料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已学的各门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师资是本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有实验教学经验的实验教师。教材是江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金属材料实验指导》,内容是铅锡合金的成分配制―建立相图―铸造组织分析、低碳钢变形度―再结晶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钢的化学热处理―碳氮共渗工艺设计与操作和镀锌工艺及镀层耐腐蚀试验。

2006年~2008年最初三年我们的程序是:1.教师介绍专业综合性研究对象(实验内容)、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实验仪器设备结构与(安全)操作方法、实验场地;2.学生以组(6~8人为一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实验方案;3.教师对实验方案审核修改后开始实验;4.处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二、专业综合性实验中常见的问题

一是试验方案不能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制定,个人想象的东西较多,可行性差,虽然经过教师修改,由于可能是不完全理解或定式思维的作用,在实际操作时会出现偏差;还有就是试验方案主要内容完全照搬书本,不能融会贯通进行理解。二是实验室每组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他同学共享实验结果。三是判断能力差。图像处理(金相照片)、数据处理正确性差,往往开始就错了,还不知道,又继续往下做。四是实验报告和平时课程实验一样,只是把试验结果表达出来,如把金相照片以及测试数据堆积在一起,结果分析没有或比例不够。

三、专业综合性实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思路

1.引入预防原理

根据质量管理的预防原理,质量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和根据的,质量改进不应仅仅着眼于“质量问题”这一结果,而应主动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控制原因,降低质量问题。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和对实验方案的良好理解是提高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把实验方案制定作为“预”的重点。

2.加强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按照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管理主要是在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

根据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在原程序中策划增加了实验方案答辩的环节,增加了将实验报告改为小论文形式的要求,并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监测检查。有意识地在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管理机制。

(二)质量管理方法与实施

1.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组织答辩

首先是实验方案的根据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教师依据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参数、所用材料、检测方法等进行提问,问题广泛而且较为深入,例如对“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实验,实验方案的根据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所提问题有工具钢的分类和用途、各种用途的服役条件举例、性能要求、钢的相变、相变临界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冷却介质的种类和要求等;再如对“低碳钢变形度―再结晶对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检测的方法所提问题有硬度的意义、种类、适用范围,载荷如何确定,加载时间的作用等。通过实验方案的答辩和修改,同学们对实验目的和方法有了明确而深入的了解,这就为顺利进行实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是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教师依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设备、化学药品)对实验方法、步骤、数据和图像处理等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例如用箱式电阻炉加热时所提问题有箱式炉的优缺点、箱式炉分类、氧化脱碳对试样的影响、防氧化脱碳方法以及怎样实现安全操作等,通过答辩,使同学们对实验仪器设备、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了清楚的了解,在实际实验时能够胸有成竹。

答辩时以组为单位,但实验方案陈述人并非一定是组长,可以临时指定,这样可以促使每个人都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相互补充,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一起确定修改意见并最终定稿成为实验依据。

2.过程进度控制

(1)签到制度

由于综合性实验采用实验室开放,先由学生预约、再经实验室安排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方法,学生自主性强,为了确保每个同学参与实验的时间,我们要求同学在进入和离开实验室时均需进行签名登记,并进行最终参与时间的统计。

(2)随机性检查制度

综合实验采用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分工负责,合作完成。为了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实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为了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随机性检查制度,指导教师可以随时对任一学生的实验进度和阶段性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对进度落后的同学进行督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指导。保证每个同学对试验过程中的细节有清晰了解,并有所收益,同时保证实验每一步骤的合理性。

对检查时发现有问题的同学,有意识地增加检查次数,对屡次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同学,及时提出警告,并在最终考核成绩上有所体现。

(3)实验成绩综合确定方法

实验考核注重对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文献查阅资料、实验方案设计及制定、实际操作、实验考勤、最后答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考核成绩还要体现在鼓励参与和创新,对在实验室时间较多和具有创新的学生予以加分。

(三)实验报告改为小论文

综合实验与课程实验不同,涉及的内容较多,也较系统,适宜用论文形式反应实验结果,论文与实验报告的最大区别是强调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参考所查阅的资料,通过对因与果的思考,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能使学生灵活和系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同学们的“知识”得到升华。

除了严格要求按照论文写作形式,如摘要、关键词、前言、实验方法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结论、参考资料外,还要求格式规范、图表清晰、论述和分析合理、语句通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

(四)质量管理效果

1.综合实验成绩明显提高

新的管理方法实施之后,出现了进实验室的同学多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同学多了的可喜局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综合实验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同学最后总评成绩都能得到优等的评价。

2.提高了科研兴趣

经过严格的综合实验训练,同学们看到全过程由自己主导的试验结果,自信心和参加科研的兴趣有了极大提高,这在我校大学生科研立项报名上反映极为明显,最近两年,每班仅有25~26名同学的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报名项目达到近20项。

3.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因为学生有了专业综合性实验的经验,学生在实验方案制定、性能检测、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实践训练。学生得到论文选题后,能迅速进入研究状态,查阅文献,确定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也非常熟练,论文格式、图标制作、遣词造句更是驾轻就熟,论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两年学生毕业论文优良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专业综合性实验的效果得到了普遍肯定,这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志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1).

[2] 陈灵.金属材料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提高[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3] 张照军.金属材料专业综合实验课进一步改革的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4).

金属材料论文范文6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思考实施策略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由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二级学科专业英语组成。它是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使用与推广的英语文体,要求语言表述客观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往往揭示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最新动态,以实现该领域前沿科技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故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概括为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前者体现在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相关概念、原理的表达或翻译和写作等语言表述时,强调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语言叙述准确规范、逻辑性和规范性强、精炼流畅。如第三人称语气和被动语态,力求对研究对象和过程客观准确描述;非谓语动词短语和名词化结构,如分词、动名词及动词不定式等可代替从句,简化结构,避免复杂主从复合长句;省略句和惯用句型等用于句子的精炼表达、准确陈述和严密推理。后者体现在专业英语词汇的组成、构词法和各种词汇缩略等,专业词汇一般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词汇、学科通用的半专业词汇和书面非专业词汇。专业技术词汇意义狭窄单一、专业性强,只在本专业范围内使用。其中,绝大部分专业词汇按构词法由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如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半专业词汇词义繁多、用法灵活、形式多样,需在“英译汉”时注意词义的正确选择;非专业词汇严格表现专业内容、避免歧义。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校为例,该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虽经多版次(2003、2006和2011版)修改仍存诸多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不尽合理,与考研复习和求职面试有所冲突。学生在前期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以CET-4或6为主要目标,少有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积累,且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七学期,总学时数相对较少(每学期16学时),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难以保证其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难以及时捕捉科技前沿信息,对专业英语教师要求较高。教学参考书仅局限在少数国内高校出版的听说译写教材,其选择范围窄,教材内容多为单调叙述原理的表现形式且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信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专业教师需查阅大量SCI、EI和CPCI检索英文期刊来获取材料领域的前沿信息。

3.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翻译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板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需突破单一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实训环节,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4.课程考核环节不尽合理,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本校采用专业基础课“五级分制”的闭卷考核方式,主要以结课考试成绩来确定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难达到客观反映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鉴于上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故现阶段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或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阅读和撰写材料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和科技论文,并能通过学术交流走向国际舞台。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英语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凭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摆脱所选教材束缚和界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方法改革就是突破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模拟国际会议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模式。该模式用于口语教学,以3~5人为一个Group,分派不同Topic(如:Progress in Carbon Nanotube),内部成员经英语交流与讨论后形成整理材料,进行Oral Presentation报告。

2.自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外的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即适当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活动,其实施方法则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可控性强的学习内容指定给某位同学,准备一段时间后进行自主授课教学,课后教师给予评价与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境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的升级版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全面展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基本流程和应该如何准备会议,且能通过模拟口头报告形式改善口语活动质量。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实施策略的探讨

欲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需采取如下策略:

1.明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教与学双方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教学培养目标即以材料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工具学习专业知识,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文献,并锻炼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量搜集该领域前沿信息,如综述文章、专著节选、期刊论文等。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英语角、模拟国际会议等“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2.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运用能力。合理安排听说读写各环节的教学进度和授课时间分配,结合单一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自主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任务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翻译能力,以上教学方式形成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结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沿课题信息捕获。以科研训练环节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相关的英语论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注重国际会议和日常口语交流训练。结合情境式教学方法和分组讨论,采用视频教学和模拟实践联合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口语训练,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上述为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实施明确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模式,重视科研实践,强化语言交流等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实效,满足现阶段材料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