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范文1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经历、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当前的物理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技能的训练,为了应付高考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同时受实验器材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的制约,不少学校变“做实验为讲实验”,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律改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可以说不少学校物理实验课形同虚设,实验教学的功能完全没能发挥出来。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急需改进。

如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课堂演示实验,我们要明确:课堂演示实验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学习某些知识所需的背景材料,更应注重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演示实验不应将其仅仅视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更应多挖掘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较好地运用“先做后说,师生共作”为主、多法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经常性地渗透创新思维方法,大胆创新,改进演示实验,极大地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只要教师能因势利导,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时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就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学生通过每一次实验,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建立正确的概念,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他们从中学习到了探究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第二,针对学生实验,我们也要明确:学生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实验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存疑、质疑。在存疑和质疑的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在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在原有实验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提出新的实验课题,并适当增加实验器材,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完成新课题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改进实验和设计新实验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教学结束后,可向学生提出:本实验运用了ε=U+Ir的公式通过测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测电池电动势ε和内阻r的值,那么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其他知识测定ε、r的值呢?事实上,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ε/(R+r)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ε、r的值,此时公式改为ε=I(R+r)或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也可以测定ε、r的值,公式为ε=U+(U/R)r。

实验教学范文2

实验教学是卫生检验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基于实际问题的一种认识活动。学院从2005年起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把科学探究贯穿实验教学始终,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不仅获得了卫生检验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增进了对“卫生检验”学科的理解[1]。本次改革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卫生检验实验教学要突出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验的学习由“照方抓药”式向“探究式”转变,实验教学首先应该注意选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突出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并尽可能地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卫生检验专业知识。在这里,教师应注意必须放弃话语霸权,不能限定过死,更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如,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设计“大运河污染现状调查”、“纸质食品包装的利与弊”等课题,要求学生独立搜集相关信息,走向市场做调研,确定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案。又如,在学习氟的测定时,教师可以结合氟在生活中的存在,设计“饮用水中氟测定”、“牙膏中氟的测定”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必要的技能和技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卫生检验实验教学要设计好探究的水平层次

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设计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当学生的探究水平较低,或探究活动难度较大,就离不开教师引导,随着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增强,教师过多的参与又可能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现有探究水平,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独立程度和教师的调控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探究划分为5级水平,供教师把握学生科学探究自主性水平时参考。

1级水平是最低层次,确定课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都由教师完成,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由学生做,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优缺点,然后由学生补充。显然,这种水平的探究活动,教师的引导起主要作用,学生的自主性不强。2到4级水平,学生自主性逐渐增强,教师逐渐成为合作者和参谋。5级水平完全由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属于最高水平。在卫生检验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从1级到5级逐渐放手,最后到完全开放实验,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长科研和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常用的科研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3卫生检验实验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方法教育

实验教学范文3

一、讨论式实验教学模式

1、引导主题:就是旨在设疑创境,激发引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化学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实验能力确定化学问题的层次与坡度,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铺设问题台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迁移。

2、实验研究:目的在于获得主动、具体的感知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来自实验活动的外部刺激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设计带有目标定向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对象和条件,要求学生遵循合理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和装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作好实验现象的记录,能够准确地、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以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事实与现象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开拓思路、培养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实验事实和现象,提出讨论问题或出示讨论提纲,学生讨论以实验小组(或相邻4人为一组)为单位进行,先是学生闯的自由交谈,互相争辩述理,再是师生共同讨论,此时指定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讨论内容,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以补充完善讨论结果。学生在对实验事实和现象的推理分析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同时使科学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4、归纳总结:是对知识规律系统整理的过程。旨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知识规律。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推理分析,对新知识有了粗浅的认识,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且不易准确掌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一条知识主线串联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5、反馈实践: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过程,旨在运用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妙地隐含在练习题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消化巩固,更在于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问题本质的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设情景可采用故事、实物、实验等手段,关键是要去设置“悬念”、“疑问”、“障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弄清事理的迫切需要。

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指学生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各种设想。要努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化学原理比较复杂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请学生通过途径先查阅资料,并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

实验教学范文4

1.生物实验教学的含义

广义的中学生物实验,不仅出现在生物课堂(包括教室和实验室),还出现在家庭、社会,使生物教学与自然结合、与社会结合、与现实生活结合、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它包括生物观察、生物调查、生物制作、生物实验等。狭义的中学生物实验,即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人为地使所要学习的生物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生物知识的实验。

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思考,狭义的生物实验不能包括生物教学中涉及的所有的实验内容,所以要更充分全面地研究生物实验就要从广义实验入手。

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实验须具有简易可操作性。实验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用既简易又预期效果好的器材做实验,难度不宜过大,不能为了做实验而设计一些高难度的复杂实验,以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2.2 实验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生物事物和规律更多的是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生物实验教学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通过生物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

2.3 实验应具有典型性。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还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设计一些不会干扰正确概念形成的实验,使学生对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具有深刻的印象,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负迁移。

2.4 实验必须有启发性。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实验的启发性,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3.生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3.1 要有明确的生物实验目的。要验证什么,探索什么生物规律、原理,达到什么目标。这是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3.2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好实验计划,准备好实验需要的用品,分好实验小组。

3.3 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实验的主要特征;巡视全班实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释和引导。

3.4 安排实验的步骤和具体做法。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具体的做法。

3.5 做做实验评价。教师要鼓励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认真动脑筋、做笔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态度给予表扬,及时发现闪光点。

4.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4.1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生物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影响学生选择接受教学信息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首要条件。生物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是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4.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学会思维与方法,发展各种生物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多个环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5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智力智能,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了大胆创新、积极思维的精神。教育实验证明:生物实验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效果成正相关,生物实验教学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优化生物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生物素养的形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4.6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实验和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受到规范的实验和实习训练。如:生物实验教学从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野外观察训练,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结合观察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还要对观察成果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生物试验和实习还能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5.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应该从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中解脱出来,扮演好主导的角色;从单纯的讲解原理为主转变为设计教学为主;从训导者转变为启发者、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5.2 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设备资源,使这一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有些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设备虽然齐全,但大多数束之高阁,造成极大的浪费。试验设备的价值是在教师学生的实践中使用中体现出来的,使用率是评价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标志。

5.3 必须加强生物教师的实验和科研能力培养。生物实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拟实验等)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生物实验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实验教学范文5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知识经验方面,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而完整的实践经验;在工作能力方面,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善于组织协调和分析判断。事实上,当前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于现实的系统的会计业务,并没有真正从事过,缺乏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知识能力。能够承担起实验教学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但大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理论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会计实验教学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1]。

    二、就业指导下会计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观念,完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是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这样,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开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层次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增加综合的开放型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完整有序。联系社会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培养计划,根据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整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着重强调这些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增加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实验中综合型业务的比例,使得会计实验教学涵盖财务分析、计划与预算、纳税申报、银行操作、资产评估等各个经济事项及管理层面,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要。

    (三)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每次的实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因地制宜地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情况的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片等,这样,既能增加实验课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还要打破会计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借助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网站,让学生能够灵活自由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注重前瞻性,选用精品化的实验教材

    会计实验教材在选取和编写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秉承价值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自主学习会计理论、自主实践会计实务的能力。精品化是指实验教材应具备综合性和新颖性的特征。实验教材既涵盖基础性实验内容,又包括综合性和拓展性实验内容,同时,还能根据国家颁布的最新会计和税务法规,对教材进行及时的修订。只有选用这种精品化的会计实验教材,才能将会计由“报账型”延伸到“管理型”,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实验教学范文6

实验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1]。大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公共管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需要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实验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其理念主要体现为:

1.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接受社会的挑选,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生放在教学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3.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实验教学整体优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应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子系统。要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单独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形成与理论体系相平行的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互协调、整合与优化,达到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计划。人才培养是由一个课程的总体来完成的[2]。分析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英国的宽厚基础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专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共同的特征是着重学术素养教育。在课程结构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专、自由选修与限定选修要求的结合。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计划强调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模式与分修制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基本技能(写作、外语运用、数学方法)的训练,体现其通才教育传统和通中有专的特点[3]。我国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如下二级学科(即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我们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可参见图1)。基础实验模块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机械专业

下一篇口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