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1
一、制定延边地域特色小类目工种的意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浓郁的朝鲜族地域文化及民俗风情,但与朝鲜族相关的民俗食品产业、民俗服饰产业、民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从事相关食品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不到几十家,产值不足几亿元。企业要发展,政府部门就要出台扶持和引导政策,积极推动以上几类特色民俗产品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延边地域特色小类目工种的制定与实施,从业人员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将为延边朝鲜族产品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发展、打造地域品牌打下夯实基础。
(从全国线上销售数据来看,延边朝鲜族泡菜的销售数据排在沈阳、梅河口等地之后,除了销售自身的原因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并不熟知延边朝鲜族泡菜与其他泡菜工艺上的本质区别,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延边地域特色小类目工种,来确认延边朝鲜族食品的“正宗”。)
二、延边地域特色小类目工种的选择标准:
1、一定具有延边朝鲜族的鲜明特色;
2、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产业化的工种,产业所带动的经济价值高;
3、有效促动社会就业;
三、初步可入选小类目工种
根据第二条列出的三点原则,朝鲜族泡菜、朝鲜族传统服饰、纳豆生产等可率先作为尝试,制定小类目工种。
1、朝鲜族泡菜制作工:
泡菜的种类繁多,选料广泛,既有天然的山野菜,又有常见的农家蔬菜。所用的原料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泡菜文化,它更是广大朝鲜族群众日常三餐不可缺少的佐餐帮手。延边现有成规模的泡菜企业几十家(具体数据需要调研),成为延边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也代表着延边的饮食文化,但从全国线上销售数据来看,延边朝鲜族泡菜的销售数据排在沈阳、梅河口等地之后,除了销售自身的原因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并不熟知延边朝鲜族泡菜与其他泡菜工艺上的本质区别,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延边地域特色小类目工种,来确认延边朝鲜族食品的“正宗”。
2、朝鲜族服饰制作工:
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 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
3、纳豆:
四、工作开展:
想完成小工种的设定,既需要相关技术部门的指导,同时也需要规模化企业自身的标准与经验,所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工作:
1、与市场管理监督局、工信局、民宗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寻找出规模企业名单;
2、出台关于小工种制定的意见征询书,向相关技术部门征询意见,同时组织相关企业,就小工种制定进行深度研讨;
3、对小工种标准参与起草的企业,进行走访;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职会计 工作过程 系统化 课程体系
一、引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即能在企事业单位,尤其能在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中从事会计核算、财税协管、统计、仓管、财经文员以及收银等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工作。但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实践性培养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施的是以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为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
(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重复
以传统学科为中心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中多数主干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税收基础》与《税务会计》之间都存在知识重复交叉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深化,普遍中职学校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实践教学提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程度。但很多学校的做法都是,学期前十几周理论教学,后面几周为专业实训周,人为地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割裂。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传授会计知识,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缺乏教学情境设计,没有向学生提供企业最关注的工作过程基本工作经验、方法和岗位技能,课堂上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担任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不高,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造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差,缺乏会计职业操作技能,就业上岗时遇到实际会计问题,就无从下手,解决不了。这大大有悖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构建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笔者所在的学校建立了由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人员、企业财务总监、课改专家和会计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到会计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研讨,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致提出:要依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要以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课程安排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情境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全面打破原有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线索,以财务核算与管理岗位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新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总分为四个模块分为:技能认知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技能证书模块和技能综合模块,如图1所示,具体专业课程安排如下表。
(二)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会计技能课程体系
1.《认识会计》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从具体工作任务出发,介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将原有《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进行重新分解、整合为十个教学项目模块: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编制会计报表和装订与保管会计档案。
2.《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本课程以活动为引领,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简易心算、点钞技术、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小键盘录入和账表盲打等。
3.《企业创立与沙盘》课程
本课程以完成创立企业的实际工作为载体,分设筹备工作、企业创立、处理经济业务和事项、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四个单元。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创立办理流程(如工商注册、税务注册、银行开户等),并且结合实物沙盘模拟企业经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有更深刻的理解。
4.《收银员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收银员日常工作过程,分为收银设备认识、服务礼仪、零钱兑换、伪钞识别、收银设备使用、收银登记、收银交接以及门店协助等模块内容。
5.《会计岗位技能实务》课程
本课程是中职会计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它以企业会计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课程项目载体,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依据,以会计岗位工作技能标准为项目标准,分为3门子课程《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这三门课程分别以小规模商业企业、小规模工业企业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连续3个月的模拟经济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及开展学生实训操作。其中每门课程又细分为十个模块课程:《出纳员工作》、《费用会计核算工作》、《往来会计核算工作》、《财产物资核算工作》、《存货保管与收发工作》、《职工薪酬核算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税费计缴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工作》和《电算化核算工作》。
6.《EXCEL与财务管理》课程
本课程是结合大量财会工作实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Excel的凭证设计与应用、Excel的账簿设计与应用、Excel的常用财务报表设计与应用、Excel日常管理统计表设计与应用、Excel常用财务分析和Excel的常用财务决策等。
7.《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工作》课程
本课程结合企业信息统计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方法,内容分为认识统计、企业信息统计的组织和基础工作、企业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企业劳动统计与分析、企业生产统计与分析、企业销售和库存统计与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统计与分析以及企业能源统计与分析等八个项目模块。
8.《企业会计实务(综合)》课程
本课程主要分为小规模商业企业会计实操、小规模工业企业会计实操和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会计实操三部分,这三部分实操应分别涵盖三种企业从创立试运行直至正常营业的三个会计期间(10月、11月、12月)经济业务,让学生仿真连贯地模拟三类企业3个月不同经营情况的账务处理。
9.《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习完《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和《电算化核算工作》两门课程后开设的,是结合《企业会计实务(综合)》实操内容在用友、金蝶等常用财务软件下进行电算化实操处理,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企业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会计从业证书考试科目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要取得会计证必须通过考试。目前会计证考试目前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方式,达到60分即合格通过。笔者认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必要条件,当前考试题目以客观题为主,知识点内容也基本上以识记为主,因此会计证考证科目即《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建议在第四学期专门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轻松应对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即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与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新课程体系相比较,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以典型工作岗位任务情境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为标准,以企业实际案例、项目课程为主的技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强化学生会计技能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小课堂与就业岗位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我局制度体系,确保改进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反对“”,实现我县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整改时间
2014年9月10日前完成。
三、整改内容
(一)反对形式主义方面
1、修订《县体育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解决领导班子学习不深入、不主动,真学真用不够的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2、制订《县体育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解决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现场和一线少,主动为群众服务和解决实际困难少的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反对方面
1、修订《县体育局民主集中制制度》,增强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2、修订《县体育局“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议事决策。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反对享乐主义方面
修订《县体育局考勤制度》,解决干部职工不遵守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离岗等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四)反对奢靡之风方面
1、修订《县体育局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解决公款吃喝、同城吃请,超标准、超规格接待等浪费现象。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2、修订《县体育局公车管理规定》,解决公车私用,管理不严,定期保养不够等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办公室
3、修订《县体育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解决执行廉洁自律不严,下乡时,没有按有关规定缴纳伙食费问题。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职;会计;实践与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生源的变化,传统的中职会计学科系统化课程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要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能在一线从事实践技能性工作”,缩短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距离,使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重中之重。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师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以现代职业工作为核心和基础的,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就以中职《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阐述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建设。
二、《会计岗位技能》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
21世纪专业课程开发应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课堂教育应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是通过对职业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分解出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按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来进行组合排列知识,并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的课程模式,是比学科系统化课程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职业实操能力的课程模式。《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它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等学科的界限,以“适度、够用”的原则解构和重构融合这几门课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以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和完成企业具体会计岗位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步骤实施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更好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会计工作过程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思路。
(1)成立专业课程改革开发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调研和规划工作。如我校组成了以会计骨干教师、事务所财税专家、企业财务总监为主的课程开发小组,先后对学校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会计人员行业现状、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未来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社会调研并进行多次讨论分析后,课程开发小组明晰了中职会计学生就业定位和实际工作岗位任务。
(2)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典型会计工作领域。在对会计专业社会调研成果分析基础上,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问卷调查、参观访谈等方法,组织财税专家、企业一线财务人员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按岗位工作性质和要求,分解成10个工作岗位模块(如表1),并对各个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3)将归纳出的工作岗位转换为学习领域,并编写出相应模块课程标准。课程开发小组的会计专业带头人和会计骨干教师将行业专家分析归纳的10个工作领域,结合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转化设计为典型的学习工作任务(如表1),把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的过程能力转化为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编写出包含课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技能和知识要求等课程标准等。
(4)模拟出真实工作情景,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情境。根据各个学习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会计教师结合行业专家的建议,选取了三个具有本地区特色不同行业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并以这三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课程载体。然后,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将每一个学习工作任务都设计三个学习情境,从情境一小规模服务业企业到情境二小规模商业企业,再到一般纳税人制造业企业,各情境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的,经济业务难度是层级递增的。
三、《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建设
(一)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岗位技能》教材。
目前在市场上的教材基本是以学科系统化知识体系进行编排的,如果要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就必须打破传统课程教材的编写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编写学习工作任务单和实训指导手册。在编写新教材时,课程开发小组是以“任务引领,实践导向”为指导思想,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出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并且根据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顺序,同时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将理论知识按会计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的先后排序,提供知识指导、操作指引,使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达到“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1. 课程教学组织安排。
课程小组在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本教材的同时,还制定出了《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中对每项学习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建议、时间安排、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务求达到前后任务的知识点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
在考核评价上,不再是“一科一考、一期一考”的模式,而是包括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课堂表现、纪律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比重占10%;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完成各个学习工作任务中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等进行评价,由“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组成,比重占50%;期末综合考核主要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综合运用和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进行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核,比重占40%。
2. 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工作任务,获取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能力。经过课题开发小组的教师实践和总结,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课堂教学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任课教师要先与负责《认识会计工作》的教师、其他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学生自愿和教师指定的方式选出8至9名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然后让学生自行组合、教师适当调整组成小组,小组人员4至5名左右。同时,各小组还要选出非组长的发言人,成立学生专家评审团。
第二步,发放任务资料,下达学习工作任务。在上课前,教师应将每项学习工作任务所需的账证表等资料、学习任务工作单、基本资料搜集方法和途径等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工作任务有提前的了解。
第三步,学生认识任务,分析任务,明确任务。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工作任务――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由学生提出关于任务的各种疑问,教师则对疑问进行归纳、分类,形成学生学习过程常见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时间。
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完成任务的相关资讯,学生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计划。当学生明确了解任务后,如何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时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应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学会“找”相关的资源,学会“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分析,学会“想”完成工作的方法。
第五步,各小组按计划进行动手操作,相对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计划分工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任务的操作指引,并密切留意各小组学生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以边操作示范边讲解;或者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操作,然后选做得较好小组进行示范,然后进行讲解点评。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操作,不仅学到了结果性的知识,还得到了过程的能力。
第六步,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发言人分享心得,教师规范梳理知识点。经过动手实践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学习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本组的心得收获,然后选出一名非组长组员作为小组发言人代表向其他小组进行说明。最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总结梳理,并采用规范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变得系统化,使学生既掌握技能又理解到知识。
第七步,学生专家评审团进行初审,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当所有小组完成任务、总结归纳后,由各小组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和教师分别对各小组的任务作品或成果进行检查并形成一定的文字评价意见。同时,各小组内结合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还要对各小组学生在动手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对产生的错误进行修改。
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思考
从《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可以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将学生放在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强化了学生职业工作过程能力,缩短了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也碰到了不少问题,值得去思考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管理人员观念要不断更新,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尤其是学校领导。由于当前传统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还是占多数,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必然会存在着教学组织、教学要求、课堂设计和学生学习成果大大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所以,学校采用学科式教学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来进行教学管理也必然会影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突破传统学科教学的思维模式,创造条件推动教学改革持续发展。
(二)教师的角色观念要转变,同时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要不断提高。相比传统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转变角色,由“讲授的主体”变成“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以任务为引领、以实践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有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更多职业实践经验,又有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教材理论知识编排分布要更加系统、严谨。由于《会计岗位技能》课程教材没有现成的规划指导,教材内容由一线会计教师和企业财务专家一起边教学边总结修订编写,所以教材的内容编排和理论知识分布还存在体例不统一、教学内容逻辑安排不严谨、知识点相互交叉重复等问题。
(四)要加大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因此,我们要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将课程的教学资源放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练习测试。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章卫芳.任务驱动型会计项目课程设计――以《基础会计》为例[J]. 职教论坛, 2010,(8).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字:物流专业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一、前言
目前,广西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北部湾打造成“承东、启西、联南”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职物流教育作为培养物流生产管理第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承担着为社会物流行业输送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一直在不断的积极探索和改革,但始终存在工学不能较好结合、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得到较好训练的现象,未能形成一个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物流专业课程的建设、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是中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是通过企业调研,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有助于知识、能力的对接,工学的结合。同时,课程的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思路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认为,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教学环节必须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涉及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从专业技能、问题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思路
1、课程内容设计。物流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物流的职业岗位内涵也非常丰富。但是目前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每一种方法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融“教、学、做”于一体,集理论、实训操作于一体,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课堂的能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3、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由易而难,结合物流教学工厂和实训场所,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场地,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再现企业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具体做法
1、通过企业调研,归纳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通过对广西物资贸易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顺丰速递有限公司、广西桂华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了解这些物流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岗位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是对物流所对应的职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确定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提炼出来,形成了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体现企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也是进一步设计课程内容的基础。
3、确定学习内容。以物流企业中仓储和配送作为基础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商品入库、在库、出库以及配送作业的操作环节,实现了职业能力向课程内容的转换。这些课程的内容遵循了职业成长与认知的规律,来自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体现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更有针对性。
4、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教学中,将每一个情境划分为若干学习子单元,进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教案设计、任务书、工作单设计,然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最后以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5、形成精品课程。从满足物流领域岗位需求出发,物流品牌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特点设计,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精品课程的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网络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服务与共享。
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创新
(一)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课程开发从企业调研入手,基于物流活动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物流各学习领域内容和相应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在内容安排上都体现了企业完整工作过程,进一步通过单元教案设计、工作任务书设计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所学与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二)形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和实训情境中,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呈现出灵活性和多元性,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工厂实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工学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的教学情境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成为企业活动的再现,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融合教学工厂,校内校外实训室,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职;Photoshop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连续―线性结构;主题―同心圆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42-02
Photoshop是目前公认最好的通用平面美术设计软件,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图像处理和编辑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网页设计和多媒体制作等各个领域当中,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广告设计、美术创意和三维动画制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图像编排领域、广告和形象设计领域广泛使用。现已成为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对于在中职学校进行技能学习的学生来说,若能熟练掌握Photoshop这个软件并能利用它设计出很多很有创意的作品,肯定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如何上好Photoshop这门课就成了我们任课教师思考的重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传统的课程结构的定型始于中世纪初期,随着学校形式的教育以及科学分类的出现产生了分门别类的专业化教学计划。随后,这一课程结构由巴孔・冯・维鲁兰发起并由大教学论专家拉特克和夸美纽斯完成的线性――平行科目所取代,其平行设置的科目实现了不同内容的同时性传授。然后,夸美纽斯将线性――科目平行性原则进一步发展成为同心圆的教学计划图式,强调学校应保持各年级间而不是各年级内的课程连续。
一、应用“连续―线性结构化”的阶梯式课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职业类学校中这种教学计划的编制原则保证了各种不同的学校形式之间在课程上的一定的联系。由于所有核心科目都是结构化的。因此,同一结构化的课程通过一定的方式叠加构建,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学校相互衔接,并逐步形成“职业教育路径”。职业学校依据通融性的基本准则使得教学层次的叠加成为可能,这一结构化课程后来发展成阶梯式课程和螺旋式课程。笔者认为阶梯式课程适合中职初学Photoshop专业课程的学生。
因为刚入学的学生,没有基础,应该让他们首先学会Photoshop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学习: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常用的操作命令、创建并编辑选区、绘制图像和形状、编辑与修饰图像、图层的应用、输入和编辑文本、路径的应用、调整图像色彩、魔幻滤镜、通道与蒙版的应用、图像的输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按照从简到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把Photoshop这个软件的基础操作学习好。因为学生必须先学会了“选区”操作才能对选区进行“编辑”、“上色”、“修饰”、“滤镜”等操作;只有先学会了“图层”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才能进行“蒙版”、“通道”的操作;也只有先学习了“钢笔”工具的使用,才能更好的结合“路径”的高级命令操作。在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连续性,故在此阶段采用阶梯式课程结构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基础知识的有序性进行阶梯式的学习和吸收。
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比,以往的教学方式就是讲到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习题的示例,这样可能部分知识是没有连贯性的也放在同一章节里面。例如在教授“色调工具”和“聚焦工具”的时候只是每一个工具用一幅图片来举例说明。若学生接触到其他的图片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很难想象到需要应用这个工具。但若结合到姜大源教授“连续―线性结构化”的“阶梯式”课程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把“色调工具”和“聚焦工具”分散到各个案例中去,到需要用到的时候再拿出来讲,这样学生的印象一定会深刻,就能更好地让学生能在由浅入深的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有一个阶梯的观念,即由“简单的、基础的”向“专门的、复杂的、理论的”过渡进行有效学习。
二、应用“主题――同心圆结构化”的主题化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升教学
这种“主题――同心圆结构化”课程也称为项目或过程型结构化课程,这大类课程也包括非连续性和主题化这二大维度,共分为类型结构化、范例结构化、纪元结构化、项目形式结构化、案例导向结构化、结构晶格结构化、学习领域导向结构化、混沌结构化八种。笔者认为主题化课程方式,对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有着典型和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已经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和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这时候适合采用主题化课程结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分为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光盘设计、产品外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主题进行教学。这些主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教授每个主题的过程都是按照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只不过是每个主题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六要素在变化而已。这个阶段就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依葫芦画瓢了,是要求学生能自己根据各主题给出的案例迅速、熟练的完成作品设计,并能延伸至自己独立开发、创作出同类型的作品。例如在“标志设计”主题中,学生能熟练完成书上的案例后,可以开展一个“我设计我校徽”的设计比赛;又例如在学完“海报设计”的主题后,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一个“校园文化”海报设计比赛;甚至可以在学完“网页设计”的主题后,开展一个“我校网站首页”的设计比赛。因为这些都非常结合实际,学生设计起来就会更加投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作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校的热爱程度。
这个阶段的学习就更加突显了学生的领悟和拓展能力。例如在进行标志主题设计的教学过程时,有些同学很快完成教授的例子后,自己就会琢磨给自己的班设计一个班徽;在进行海报主题设计的时候,有些同学就考虑到为自己喜爱的一些产品设计一个产品宣传海报……从这些反馈效果中很明显看出:通过使用这类课程模式的教授,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的Photoshop操作能力,而且还教会了学生们独立设计各类主题方案的方法和步骤的能力。而我们作为老师也完全沉浸在“授人与渔”和“授人与鱼”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中。因为之前在没采用课程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教会学生们使用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后,学生们可能就对这一个案例,或几种常用的操作方式比较熟悉,换了环境或者换了素材,学生就会有点无所适从或者无从下手的感觉。现在学会了设计框架后,无论在今后工作中碰到怎样的主题都可以按照主题化理论的步骤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完全可以为以后参加工作无缝连接作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方案。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她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逐渐培养形成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与实际工作进行无缝对接。学生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不断学习,学到了具有普适性的工作思路,所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综合。这样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9-11.
[2]张人杰,蒋慧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初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