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费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议费管理办法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科研经费;风险管理;会议费

一、科研经费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随之飞速发展。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经费是指由国家基金委及有关部委、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主管部门以项目拨款方式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经费是指接受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让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获得的经费。由于单位制度建设、内控执行、课题负责人及科研经费审核人责任意识等种种原因,科研经费安全受到威胁,存在被违规使用、挪用、套取等风险,问题也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比如会议费,可能存在以下风险: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超预算报销会议费:虚报会议人数、天数,违规超标准报销会议费:超范围报销会议费:夹带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

二、科研经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单位制度建设不健全

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对科研经费管理做出规范。但单位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修订、更新比较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新的管理需求。其次,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可行性差,流程过于复杂,不可操作,形同虚设。再者,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未充分考虑单位具体情况,无法发挥管理作用。

例如单位未完善《会议费管理办法》,未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针对可行的具体管理规定,事前无法通过会议申请发现问题,防止风险的发生:事中经办人组织会议时无据可从,存在随意支出的风险,或利用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存在虚报会议费的风险:事后课题负责人、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无据可依,造成无法发现或判断会议费支出问题的风险。

(二)单位自控执行不到位

部分单位虽然已建立起内控制度,但由于有些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不清楚应审核的问题,签字应负的责任,抱着“其他人签字则跟着签字”的态度,即使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都无法被发现,使内控管理形同虚设。有些管理人员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宽对待科研经费使用,避免与科研人员产生冲突,影响内控执行效果。更有甚者,一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了私心或私利,协助违法违规经费使用,使内控管理失效。

譬如单位未落实会议费内控执行,部分相关人员对各自的职责不清晰,如:课题负责人不清楚应审核会议费的真实性,科技处应审核会议费的合理性、相关性,财务处应审核会议费的合法合规性等,责任相互混淆,造成一些问题重复审核,一些问题则无人把关的现象。部分相关人员明确职责但缺乏审核方法,缺少审核经验,如:通过会议日程、签到表、预决算等材料,无法发现会议业务中隐藏的逻辑错误,以推断出相关真实性、合法性问题。部分相关人员则抱着“其他人都已审核过,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侥幸心理,使经过审核、审批的会议费支出仍可能存在不真实、不合法风险。

(三)课题负责人意识薄弱

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风险意识薄弱,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课题科研经费支出审核随意,未建立起“课题负责人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意识。事实上,课题负责人需对课题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把关,科研经费一旦被查出违法违规的问题,课题负责人将首当其冲。此外,一些课题负责人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努力争取的成果,对其使用及管理拥有绝对的权力,不愿意受到单位管理部门的监管,仍未意识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保护科研经费,保护课题负责人,常常阻碍监管工作的开展。

比如,课题负责人一般都将会议的举办与组织事宜交由项目成员或研究室秘书负责,对会议实际需要发生的费用并不太关心,审核签字时也较少会进行应有的询问与了解,使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议费用支出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顺利通过课题负责人的审批。

三、加强科研经费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组织内审工作,发现科研经费风险

单位应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及相关审计工作流程,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程序、内容、要求等进行规范。同时,建立起独立的审计部门或从属于最高领导层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应由知识结构多面、具有一定经验、相对固定的审计人员组成。每年将科研经费内审列入年度常规工作计划,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室并根据其特点抽查经费使用情况,或者抽取1~2种科研经费对所有研究室进行专项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发挥内审预警作用,防范于未然。另外,内审工作在审查经费使用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还需检查内控的有效性,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为改进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正如会议费,通过内审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风险:1.通过税务局网站查询发票,发现存在“无此发票信息”的虚假会议费发票,或通过询问发现旅行社虚开的会议费发票,配套伪造虚假会议议程、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2.通过航空公司官网查询机票,电子行程单无法查询或机票票价等信息与电子行程单不符,发现存在使用虚假电子行程单报销会议差旅费的现象:3.通过比对会议签到表笔迹、查询会议室租用、会议用餐情况等,发现假冒签字虚增会议人数、虚构会议天数以掩饰超标准报销会议费的问题:4.通过细查会议费报销票据,发现会议纪念品、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专家评审费等超范围报销支出,同一时段重复报销餐费、会议期间外交通费等与会议无关费用:5通过对比项目任务书、会议预算申请表等材料,发现存在超预算报销会议费的现象。

(二)开展风险防控工作,防范内审发现的风险

单位应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结合内审工作报告、整改意见等,查找出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风险点,制定一一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具体职责,将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以会议费为例,根据会议费管理流程(见图1)以及上述内审工作发现的风险,分析梳理会议费的责任人、工作职责、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首先,明确责任人职责,如:课题负责人审核真实性、必要性,科技处审核合理性、相关性,财务处审核合法合规性,主管所领导整体把握审批真实性、合法性等。各层责任人审核会议申请时,需要在《会议申请及预算表》签名确认,审核会议报销时,需要在《会议决算审批表》及报销单签字确认。其次,分析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如:课题负责人面对的主要风险为会议申请信息、材料不真实、会议未申报年度计划、预算项目脱节、编制粗糙、随意性大等,因此应要求经办人事前申请,通过确认会议人员名单、会议通知内容是否准确、完整以判断会议申请是否真实,通过确认会议是否在课题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是否符合课题会议费预算以判断会议是否必要:科技处需要管理的风险主要为会议事项与课题研究不相关、会议费超课题会议预算、会议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项目超范围、预算金额超标准等,应根据课题组提供的项目任务书、会议通知、会议日程、邀请函等材料判断会议业务是否与课题研究相关、是否合理,课题会议预算是否充足、预算明细是否超范围、超标准:财务处防范会议报销合法合规性风险时,应审核发票是否为正规发票:检查会议报销材料是否完整,如:是否附上《会议申请及预算表》、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费决算审批表》等:检查会议手续是否齐全,如:《预算表》、《决算表》、报销单是否已经签字审批:核对支出范围、金额与预算及决算、管理办法是否相符,如:报销内容是否与《预算表》、《决算表》内容相符,会议标准、报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最后,通过经费申请与报销的审核监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加强责任人之间的沟通,最终建立起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

(三)建立单位规章制度,形成常态管理

科研经费的风险管理最终需要靠科学的制度加以规范,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科研经费,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研究之中。因此,单位应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内审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果,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或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单位会议费专项内审发现的风险以及会议费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果,制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为提升会议管理工作、保证会议费使用安全奠定夯实的制度基础。此外,单位还应定期检查评估制度使用、执行情况,根据单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科研经费; 预算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5.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加快科技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到位率,提前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并细化项目(课题)预算到具体承担单位,规范项目课题概预算管理是项目立项决策和项目总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

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有关情况:

科技支撑计划定位于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为目标。由科技部—负责计划管理,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课题承担单位—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立项:备选项目征集指南;进行网络视频评审,建立备选项目库;凝练、整合,提出备选项目建议;综合咨询,确定立项项目和项目组织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算申报书;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概算评议;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论证。

执行:年度报告制度: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评估监督制度:相关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过程管理:项目专员或专家总体组;调整或撤销: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科技部核准。

验收:项目验收依据:项目批复;课题验收依据:课题任务书、课题预算书;项目验收时间: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项目验收程序:财务验收、技术验收。

不通过验收的5条红线:

A: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B: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C: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D:超过项目批复规定的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F: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二、课题预算编写

1、课题预算申报书编制原则: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

2、课题预算申报书编制要求:课题组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为课题预算编制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3、课题预算书中各科目列支内容:

(1)直接费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

(2)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4、可以调整的情况

(1)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2)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

(3)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三、具体编制方法

课题预算编报必须以确定的研究任务为依据。确定课题的名称、编号、负责人、承担单位、主要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以及合作单位的相关情况。依据前期论证确定的课题经费额度,合理测算课题各开支科目的需求;先根据课题任务需要,确定设备购置费支出;课题承担单位在不超过间接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据实测算课题间接费用及其余预算科目。编制要求:

设备费:单价在5元以上的设备需有详细预算。专项经费不宜大量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如果作为少量实验室设备更新,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其预算理由和测算依据;设备租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租赁使用承担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使用属于承担单位支撑条件的设备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

材料费:专项经费不允许购买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不可以使用专项经费购买办公材料,确实必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办公材料时,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注意应在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中列支的材料费支出是否在本项下重复列支;在结题前突击购买材料的合理性;材料费支出不能“领代耗”。

测试化验加工费: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检查预算说明书中是否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课题承担单位已具备相应测试化验加工设备,测试化验加工费列支问题单独计算盈亏的内部独立核算的可以,但定价按内部成本价(原则应低于成本价),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其发生的支出可以列入其他相关费用科目,如材料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等;数据加工费用,如果是由承担单位自行完成的,可将相关费用列入相应科目,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可以在测试化验加工费列支。

燃料动力费:应考虑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运行实际时间,以及即期水、电、气、燃料等的实际价格;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以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不得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科学考察发生的车(船)燃油费可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大型仪器设备和专用科学装置的使用与能源消耗情况。

差旅费:差旅费开支标准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3号规定的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关注预算超支情况;与会议费的区别,自己举办会议发生的列会议费,参加会议发生的国内差旅费列产旅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而不应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

会议费:会议费开支范围与标准参照《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规定,关注预算超支情况;参加会议费用属于差旅费支出;会议通知、内容、日程安排是判断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等合理性的主要依据;关注会议费中是否包含专家咨询费、招待费、旅游费等不合理开支;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课题,是否存在重复开会的情况。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国人员费用标准参照《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财行[2001]73号规定,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开支标准应按照《关于短期邀请的国外专家生活待遇的规定》(外专发【1987】14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支撑计划课题应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费用按国境划分,不是按费用性质划分,发生在国外的参加会议注册费、差旅费等都列入本科目;对照课题组成员名单、出国审批件,审核出国人员中是否有非课题成员;关注目的地国别、天数次数、人员规模是否与预算相符,变更是否合理。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原则上不应用专项经费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不应由专项经费列支日常手机通讯费;大宗专业资料购置、软件购置,首先要相关,并有预算,对于属于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得由专项经费列支;专业软件购置费不能混入设备费中重复列支;委托外单位开发所产生的软件开发费,列入本科目。自行开发的在相关支出科目中列示,劳务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专家咨询费等;对照课题成果,注意是否有不相关费用(注册费、办公费等)列入该科目;检查专业软件购买、专著出版等大额支出的合同,专利权、论文等受理函件或检索信息,现场那个查看电脑中是否真实安装专业软件等。

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博士后进站费和房租补助等不属于劳务费;劳务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研究过程中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作咨询费;结合课题周期和劳务人员投入的全时工作时间统计数,判断是否虚报劳务套取资金;劳务费支出不得突破预算,要审核单位制定的劳务费发放办法、劳务费发放手续、劳务费发放原始凭证内容填写情况(人员、单位、职称、身份证号、主要工作等信息);课题组有工资性收入人员不得领取劳务费。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企业 餐饮费用 账务 管理

一、业务招待费的相关规定及处理

(一)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现已经失效,但有关的具体规定仍然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中业务招待费的概念是: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中规定,业务招待费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此规定虽然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但企业单位可以参考;《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业务招待费规定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现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应该记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用”中,行业财务制度如《工业企业财务制度》曾规定业务招待费可以在限额内据实列入管理费用,但现在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从规定可以明白,业务招待费用包括餐饮、住宿等相关费用,业务招待过程发生的餐饮费用可以据实列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用”中;业务招待费列支税务方面有限额规定,需要在申报所得税的时候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筹建期间:《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关于筹办期业务招待费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转入当月损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根据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中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应该记入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科目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会计方面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不管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管理费用都可以据实列支,但税务方面有限额规定,需要在申报所得税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会议费规定及处理

《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会议费开支包括会议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此规定虽然不是针对企业的,但可以参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现已经失效,但对实际工作仍具有具体指导作用)第五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会议费证明材料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根据上述规定,在实务中,会议费一般是召开会议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等,根据业务事项的不同可记入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税务和会计方面处理一致,都可以据实列支,没有限额,不用调整。

三、福利费的相关规定及处理

财企(2009)242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中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中对上述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2012年4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政策答疑时指出:《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第三条,没有列举职工福利费的全部内容,没有列举的费用项目,如确实是为企业全体属于职工福利性质的费用支出目的,而且符合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对支出税前扣除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和确定性要求的,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在福利费核算的实务工作中,职工加班餐饮费、节假日聚餐费用等职工集体福利性餐饮费用,应该在福利费用中列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但税务方面超过限额的,在申报所得税的时候需要进行调整。

四、差旅费的规定及处理

《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3号规定: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差旅费标准由企业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2012年4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卢云就所得税相关政策答疑时解释到: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单位以现金方式给出差人员发放交通费、餐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如果单位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凭出差人员实际发生的交通费、餐费发票作为公司费用予以报销,可以不作为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三公经费”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一、引言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作为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部门职能的经济基础,是单位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大力整治,提出“三严三实”等全面从严治党的措施下,各地纷纷出台规范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会议等管理办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控各项经费支出,备受公众诟病的公款吃喝、违规出国、超标配车等行为受到明显遏制,“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关注“三公经费”,并非要全盘否定“三公经费”。“三公经费”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越少越好,需要在支出与行政效率中求得平衡。近年来“三公经费”之所以屡屡为民众所质疑、诟病,其根本症结就在于透明缺失的暗箱操作和公开信息的语焉不详,“三公经费”的年年高企并没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成正比。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外部监管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阻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主要表现在:

1.出国(境)费用方面。目前除厅级以上单位安排出国(境)经费较多外,基层单位的出国经费预算几乎为零,取而代之的各类国内出差、会议、培训支出名目繁多。一些单位和个人顶风作案,诸如享受“隐利”的“借壳游”;“公款旅游顺带开会”“旅游中间插播会议”等本末倒置的“傍会游”;还有会在前、游在后的“顺道游”等。这些都是借考察、交流、开会、培训、调研等幌子的“开会游”,而所有费用都被列支到培训费或会议费中予以报销。2014年9月,中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的会议一律不得到黄山等21个风景名胜区召开,各类旅游景点门票费、导游费严禁在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中列支,公款“开会游”有所遏制,但仍存在暗箱操作。

2.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方面。一是变相配车,转嫁支出。在中央三令五申,“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高压态势下,有些权利部门为避风头,将违规问题“下沉”至下属单位。表现为长期“借用”或直接占用下属单位车辆,或以租赁方式变相配备公务用车,或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摊派转移公车费用。二是公车私用屡禁不止。随着公车改革逐步落实,多地出台新规,对公务用车喷涂明显的公车标识,有的还装上GPS定位系统,这些手段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一些党员干部律己不严、心存侥幸,通过揭掉车标、关掉定位系统等手法来逃避跟踪,相关案例不断被纪检部门曝光。三是公车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对公车管理随意随性,无定点采购和定点管理制度约束,单凭管理者个人喜好或利益关系决定单位的车辆维修、加油、保险等日常维护费用,俨然成为滋生腐败的导火索。四是一些地方出现违规配备公车、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以及“私车公养”现象。

3.公务接待存在的问题。高压禁令下的各类接待也花样翻新。一是公务接待让企业买单,由于企业有求于权力机关,他们所出的接待费实际上是对权力的购买;二是接待地点更加隐蔽,在外表简朴内里豪华的内部餐厅或改造后的职工食堂消费,用矿泉水瓶装茅台等名酒;三是超规格超标准接待费用报销手法更为多样,以“零吃整报”或变更消费项目的方法继续大吃大喝;四是为了应对请客送礼的禁令,商家用以营销的“试吃”“试用”办法也被公款消费者所“借鉴”。最近被披露的中粮集团所属中粮肉食公司就以“试吃”为名,送出礼品113份,合计53788元。

(二)“三公经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财务管理不规范,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三公经费”带来很多障碍。有些单位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虽有内控制度,但形同虚设,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严重降低了“三公经费”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当多的机关单位实行兼岗或轮制,在岗的财务人员并非财务专业出生,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培训,欠缺专业的财务素质,平时只能应付简单的收支核算。遇到具体问题,只能凭经验主观臆断,由此加剧了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2.投机取巧,轻视预算编制。近年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总体动向合理调整和科学预测,更谈不上按单位实际车辆和人员编制进一步细化拆分,编制数据粗糙、笼统,和实际相脱离。在实际经费支出时,为了不突破“经费有限,不得超支”的刚性约束,投机取巧,将项目支出科目作为一般预算“补漏”和“找零”的“万能筐”。

3.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监管乏力。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财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同时他们也是“三公经费”的决策者和消费者,监管不分离,造成内部监督的缺失。上级检查大多流于过场,缺乏持续有效地监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出国(境)经费方面。完善经费预算审核和任务审批联动机制,把好源头关,杜绝无预算出访,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确保不扩大开支范围,不突破开支标准,坚决杜绝公款出国(境)旅游。随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国家完善了会议、差旅和出国经费的政策依据和管理制度。近两年“培训费”、“会议费”也已作为常规指标纳入“三公经费”统计。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化,应尽快建立完善常态化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方面。作为“三公”经费的重中之重,公车改革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一直以抓铁留痕的决心大力推进。公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严格执行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一是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监督,不得违规购置新车,超预算使用公车。二是对确有公务需要保留下来的公务车,应建立公务用车监管机制,完善相应用车审批程序,防止滥用公权力向企业或下属单位“借车”,杜绝既领车补又变相使用其他单位车辆等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对于清理的公车应按规定封存、拍卖。四是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定点定量维修和加油,单车核算维修保养费用和油耗成本。五是建立完善社会举报机制,让全社会都来监督公务用车,使违规用车行为无处藏身。

3.公务接待费方面。公务接待要讲规矩、守标准。2013年12月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进行了明确规范。规定要求公务接待费用凭借派出单位公函、接待审批单、接待费用发票、接待清单进行结算,并对公务活动项目、时间、接待场所和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及接待陪同人员情况等都做了详细列明。作为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报销的单据应坚持原则,严格把关。除要求公务接待要采用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外,尤其要练就“火眼金睛”,善于从接待清单中发现新问题,不要让别有用心的单位及个人钻空子,把一些原本不合的项目和费用改造“漂白”后蒙混过关。

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还要增强内控认识,完善内控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三公经费”具体用途,完善审批流程;其次必需使用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有效控制了资金的来源及去向,减少了资金在事业单位内部违规运作的可能性,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简化了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最后切实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工作人员队伍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三公经费”核算管理

一是要明确“三公经费”的内涵,细化分类标准,避免类别模糊,层次不明的问题。让预、决算编制人员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可寻,知道哪些具体的支出应该列入“三公经费”,而不能被套用、混用到其他会计科目或项目中,以此防范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转移三公支出。二是要强化预算编制。各单位在年初预算编制时,把只减不增作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硬指标,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

(三)完善监督机制

为了使制度链条体系更加体现完整性、严密性、统一性,必须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督制约模式即本单位纪检部门、上级纪检监督机构、内部审计和国家专项审计监督。通过多层次,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活动强化“三公经费”支出问题。各个机关单位应当构建完备的层级管理制度,进而就相关“三公经费”问题进行逐层问责。接受公众监督,保障“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建立完备的民主评议制度。

综上所述,现阶段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初见成效,但还需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控执行及监督着手,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和优化内控监督制度,形成有效的良性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富玲.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内控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213-214.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药检机构 预算管理 内控体系 信息化

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5年底又出台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在此形势下,药检机构作为国家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时不我待。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建设内控体系,有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之分。业务层面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资产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合同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六大方面。对于Z药检机构,预算、收支业务由财务部门管理。资产、采购、合同、工程都各有归口管理部门,且各有管理软件。因此进行内控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给资产、采购、合同、工程等内控业务做了接口。

一、建设过程

(一)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

1.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根据单位新三定结果,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进行梳理,对业务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业务管理的组织构架。

(1)预算业务。Z药检机构的预算业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等环节。预算业务可分为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也可分为财政预算与内部预算。

预算编制阶段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各部门按照自己归口管理范围进行预算编制,各部门将预算上报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后,交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再上交上级单位。预算批复阶段的业务流程是上级单位将批复后的预算下达到单位,财务部门连通业务部门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预算执行阶段的业务流程是各业务部门进行收支,财务部门进行会计记账。决算阶段的业务流程是财务部门对会计结果进行汇总,将财务报表上报。绩效评价阶段的业务流程是各业务部门对各自执行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出具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并汇总结果上报。

(2)收入业务。Z药检机构的收入业务主要包括检验收费、技术服务收入、货款等。收入业务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单位收款后,各部门确认收入,开具发票或汇缴证明,记账。

(3)支出业务。Z药检机构的支出业务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各部门先申请资金支付(借款或报销业务),会计记账,最后出纳进行资金支付(支票、汇款、公务卡还款、无现金报账、现金支出)。

完整的收支流程还应包括银行对账、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档案保存。

2.分析风险,确定风险点

(1)预算业务。在预算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支持脱节,影响后续预算执行。预算编制阶段风险点:各部门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预算编制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预算编制与项目完成时间是否相一致。

在预算批复阶段的主要风险是:按照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没有进行指标分解,单位预算调整和追加程序不规范。预算批复阶段风险点:预算批复指标分解是否下达到具体工作部门;预算调整程序是否规范;预算追加程序是否规范。

在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不按照预算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指标不符,产生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慢。预算执行环节风险点:是否在预算批复额度和开支范围内执行预算;预算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合理。

决算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决算编报与单位原始数据不一致。决算阶段风险点: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2)收入业务。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征收;上缴国库的收款收入到非国库银行账号;合同收入的合同签订不准确。收入业务的风险点: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规定时间向财务部门提供收入有关凭据。

(3)支出业务。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支出事前审核不严;原始票据审核不严,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借款不还款,往来款变坏账;支出资金安全性;支出特殊项目科目是否合规安全。支出业务的风险点:支出是否与预算相符;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支出标准;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支出是否与合同一致;往来款能否及时催收;支出大额资金是否有审批;支出特殊项目是否有归口管理部门管理。

(二)设计具体内部控制方案,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1.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Z药检机构在财务部门内部将出纳岗与会计核算岗剥离,出纳岗与印章保管岗分离,会计核算岗也与会计档案保管岗、银行对账岗相分离。

在业务部门内部将业务申请人与业务审批人相分离。

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内部监督与各部门相独立。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Z药检机构对资金支出的管理是以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按照项目区分,每个项目设定项目负责人,项目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涉及归口管理部门的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涉及大额资金的,严格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如果授权人无法实施审批,需要授权给他人的,必须将授权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在财务部门备案。

3.归口管理

Z药检机构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预算工作;对财务的审计监督,由纪检监督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办公用品和实验材料集中采购,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办公仪器和实验仪器的集中采购,召开会议和培训由各组织部门按照政府采购名录自行抉择,但要提前一年上报会议计划,提前一个月上报会议预算;资产管理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综合管理,实盘;合同管理由业务部门综合统管,负责参与合同的签订和相关活动,统一管理合同专用章和授权委托书,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控制。

4.预算控制

Z药检机构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过程控制。

完善内部预算管理,设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健全预算论证审批组织架构;制定《预算管理办法》,规范预算管理职责,明确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预算审批程序;专项预算实行归口管理、指标控制。

建立财务分析体系。按月预算执行简报,建立预算执行季度分析、年度财务分析制度,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要按照预算批复的额度和规定的开支范围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对资金的使用形成了预算约束。政府采购也要先上报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流程,形成了预算对单位资产购置行为的约束。

实行会议费、培训费年度有计划,举办前要提交预算、执行中不得突破预算。

5.会计控制

Z药检机构梳理现有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制定财务部门服务公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相应资格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记账工作的人员必须有从业资格证书;合理设置财务岗位,主要分为预、决算岗位,出纳岗位,支出核算岗位,收入核算岗位,银行对账和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科研管理岗位,工资薪酬核算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各岗位权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财务审核;每周固定一个下午的工作时间,专门拿出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日常化,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6.单据控制

预算、决算方面主要通过留存领导审批签字、盖章后的报表;收入方面通过开具发票实现;支出方面,除劳务费、专家费要提交劳务费、专家费表由领取人亲笔签字领取外,都需要报销人提供原始发票;其中,材料费和办公费需要附明细;差旅费的报销需附出差审批单和会议通知;会议费的报销需附会议预算表、报销发票、举办地点提供的流水单,会议通知、签到表、会议现场照片等。

在单据控制中,会计档案保存是内部控制尤为重要的一环,按照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未来云审计的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扫描,存储在网络,对目前的会计档案保存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7.信息内部公开

Z药检机构在内网搭建了财务信息平台,既国家财经政策也机构内部制定的财经制度,这些制度既对广大职工有培训宣传的意义,也同时作为收支业务控制的依据。财务信息平台还能提供银行收款情况供各部门认领收入,也提供项目经费查询功能和支出审批功能。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网上审批,也可以在平台上查询自己负责的项目的收支情况,与预算框架进行对比,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经费余额。

(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本单位实际和近期国家要求的重点进行了内部管理制度梳理,包括财务管理总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公务卡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暂借款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

(四)信息系统架构,实现内控体系信息化

1.信息系统基础

铺建信息系统首要是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网络运行环境,包括对硬件的要求,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对浏览器的要求等。

2.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

采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实现网上报账;采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单据扫描上传和对电子单据的管理;采用无现金系统实现报销款项直接支付到经办人卡内;采用物流化报账系统实现报账单据的分配和状态记录,还可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短信通知。

3.在信息系统中固化流程

将网上审批归口管理部门梳理清楚,对大额资金审批进行限定,按照一般报销申请,借款申请,出国费申请,差旅费申请,劳务费、专家费申请,会议、培训费申请分为六类。

网上填报的业务在后台进行实时校验,根据业务流程实现相关部门的网上流程审批,保证申请通过的业务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切实可行。

经办人选择报销业务类型,选择经费使用项目,填写报销金额,扫描上传原始单据,进入审批流程,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系统自动冻结相应的项目额度。还需要归口管理部门审批的,进入归口管理负责人审批流程,需要大额资金审批的,进入大额资金审批人审批流程。审批完成的报销单,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可以读取并生成全部或部分会计凭证。

通过审核后,出纳人员可以进入无现金系统进行支付,报销款项直接支付到经办人卡内。综合信息平台可以将经费使用情况,往来催款,经费到款,项目执行进度,工资发放通知,报销流程进度发送到相关人员处。

二、建议

(一)自上而下,领导的支持是关键

内部控制很复杂,涉及到多个归口管理部门,不单单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建设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经济业务,需要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动态控制,长效机制。这些跨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关键在于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是基础

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建设一个覆盖全部门全流程,从预算审批到决算报表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内部往往各部门各有信息系统,信息孤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信息系统时首先要注意系统的运行环境,该信息系统与操作系统的适应度,与扫描仪、打印机、高拍仪的适应度,与银行系统的衔接情况。同时,建设系统时不但要满足现有业务需要,还要注重面向未来发展,给各个管理模块都留下未来可接入的端口。

(三)制度完善是支撑

相关制度中其实早有内部控制的要求,比如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团组和预算审批的要求,以及开支控制的要求,但这些内控要求都分散在各个制度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完善,既是对现有的一些制度的梳理、整合,也是对缺失或模糊脱节部分的明晰完善,实现管理制度的整合,衔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环节。

基金项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基金项目“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中检院内控体系信息化研究”(2014A1)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EB/OL].

[2]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6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心协力抓征收。一是成立税收征管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税收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从县"四大家"和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税收征管协调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定期听取财税收入进度情况的汇报,分析当前财税收入形势,了解财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实际情况确定下一段工作的重点,切实抓好财税征管工作。二是定期召开财税征管部门工作会议。县"四大家"领导定期听取财税征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县领导现场办公。对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县政府出面进行协调的事项,县领导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尽量不召开大型财税工作会议,只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小会议,每一个会议都要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征收工作,形成人人关注财政收入,个个重视财政收入的良好局面。

(二)公平税赋,社会监督,依法依规抓征收。一是开展税源普查。为摸清全县税源底数,县政府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班,采取"单位自查自报,专班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所有具有收费项目单位的税收情况,不遗一户、不漏一项,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掌握详细情况,分析税(费)结构,建立微机数据库,为加强征管打好基础。并摸清各单位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收费额度和近三年的实际收入情况,便于县政府和征管部门全面掌握。二是坚持依法征收。对企业和个人建帐健全的,依法自觉申报,到纳税服务大厅核定征收;对建帐不健全的,由征管人员根据近三年的实际销售情况,共同核定税额,再将在同一地段的个人应纳税额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无异议后再确定征收,实行一年一定;对招商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律实行先征后返,做到税赋公平,让纳税人满意。三是严格税收稽查。对企业的个人申报的税款和纳税的情况,税务稽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一线调查核实,对偷税漏税的,坚决予以打击。

(三)挖掘潜力,堵塞漏洞,完善机制抓征收。一是查找税收流失重点。通过对我县的税源情况与周边县市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县的房地产税收和非税收入相隔较大。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并赴外地考察学习房地产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先进管理经验,力争使全县在这两项税收上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规范税费征收行为。在调查和学习的基础上,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房地产建设行政审批和税费征收管理办法》、《土地收益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相关的税收进行规范管理,堵塞收入漏洞。三是严格操作流程。根据工作实际,对各种税收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工作流程,严格按程序操作。县房地产开发和建设行政审批的税费征收工作流程,就明确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涉及到12个部门、36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道道衔接、环环相扣。为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的监督,县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关于规范税费征收秩序、严肃税费征管纪律的通知》,规范税费征收秩序,消除收"人情税"、"面子税"现象。

通过这些抓收措施的实施,今年的财政收入提前一个月实现"双过半"目标,元至7月份,全县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0529万元,占县预算任务42799万元的71.33%,同比增长60.27%;地税征收超历史,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和地方税收增幅两项在全市均排名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二、多管齐下抓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发挥作用。

(一)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实施部门预算改革,统一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支出标准和定额,通过细化部门预算内容,强化预算约束。一是界定部门预算编制范围。改革预算体制,将全县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对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纳入一本预算反映。这种统筹安排的运作方式,从制度上控制单位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二是实行零基预算。按照统一口径编制部门预算。坚持"编办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的预算管理办法,打破基数概念,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人员经费到人,公用经费定额,专项经费到项目,有效约束了资金使用上的自由空间。三是强化部门预算约束。预算编制完成后报县人大批准,除特殊情况外不搞二次预算或追加。规范资金拨付程序,从制度上控制单位违规开支的漏洞。

(二)规范集中支付制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收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通过国库集中收付,直达用款对象,从而达到既防止挤占挪用,又确保了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目的。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制定了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资金支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预算内资金、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三)创新县乡管理体制,规范县乡管理秩序。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印发了《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全县性的会议,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各乡镇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乡财县管"的模式。其好处是:一是强化收入征管。通过取消乡金库,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强化乡镇财政收入征管。二是规范支出行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顺序合理调度资金,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拖欠工资现象。三是缓解乡镇财政压力。通过严格规范管理,遏制了违规支出,压缩了乡镇公用经费支出,禁止乡镇随意举债,控制债务膨胀。四是提高管理水平。能够全面掌握和有效控制财政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可强化乡镇政府生财、聚财、用财观念,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各地目前正在顺利交接,10月底将组织验收。

(四)认真开展增收节支,认真抓好"五清"工作。一是清人。对全县财政拨款的所有在岗人员进行了清理,掌握了真实情况。二是清编。在清人的基础上,对全县有财政编制的人员集中进行了清理,掌握了各单位的编制情况和实有人员情况。三是清车。为切实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行为,对19家单位超编的47辆小汽车,由财政局委托进行公开拍卖,整体拍卖价93.6万元,实际拍卖近80万元。对借(占)用车辆,都已清退到位。四是清收。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对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公款进行全面清收。按照《县财政、乡镇政府及县直单位资产负债清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收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公款工作,通过各单位自查上报、专班核实拖欠公款涉及122个单位3336人。通过清收,有70个单位全部完成了国家工作人员拖欠公款任务,下欠单位52个,涉及人员515人,下欠公款273.1万元,占应收3300万元的8.3%。五是清产。组织专班,对全县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真实的数据,正在酝酿出台《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清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行。一是根据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会议费和接待费管理的问题,县政府今年先后出台了《会议费管理办法》和《接待费管理办法》,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律按管理办法执行,年终要进行检查,有违规行为的要查处到位。二是建产长效的激励机制。为加快我县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奖励和财政贴息的政策,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财政每年兑现政策只要照章执行就可以了,减少了很多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