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1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倾听别人发言作出榜样。教师要善于倾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架子,耐心倾听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一段故事。学生踊跃发言,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即使是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一片小手林中,怯生生地伸出了一只小手。老师就点了他的名。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跳回了井里……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示意让他坐下,并言归正传: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让我们来听听他没说完的话吧。他在日记中写道:……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乌黑发臭的废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伙伴――小鱼、小虾、螃蟹都不见了,只剩下青蛙孤零零的一个,它很害怕,它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又跳回了井里。

当我读到这个学生日记里的话语时,我的心被完全震动了。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他尚未说出就被扼杀了,这完全是教师没有耐心倾听、不尊重不相信学生的缘故。在这里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教学的情景。平时上课没有听学生讲完,或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思路、解法,就用老师的威严匆忙让他坐下,就这样熄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了倾听教师讲课的欲望……

在苦苦追寻让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每次都认真地听学生的想法呢?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既然有教师的讲,学生认真听,也就应有学生的讲,老师认真地听。在让学生倾听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随意打断、甚至阻止学生继续发言,或者强迫学生去听、去说,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像两个朋友交谈,轻松地说出他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学习上的知心朋友,自己应当把心里的想法和问题都说给老师听。

2.注意评价,灵活倾听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倾听中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学的魅力来自于教师敏锐的课堂洞察力与机敏的教学反应,正确听辨学生的发言,并对倾听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教学决策,可以催生新的教学行为。教师或点头、微笑以示赞同与鼓励,或复述、追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或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往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被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告诉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因为在“听”中自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2

1 努力践行名校成长之路,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的管理与发展不能只是一味的摸索,一定要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少走很多弯路。

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践行名校经验的:

1.1 如魏书生在《学校管理》讲座中所说:抓班子,带队伍,最要紧的问题是: ①引导老师转变观念。②引导老师调整生活态度。我校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定期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于永正等名师讲座,以此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调整工作、生活的态度。我们为不同层次的老师研究不同层次的服务,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引导老师多读书,引导大家减少同事间的互斗,少琢人,多琢磨事,都不比没用的事,而是把精力用在眼睛向内,超越自我,提高素质上。我们倡导大家要能够静下心来,到内心深处,找到好的、善的、美的、积极的因素,不断浇灌它,培养它,使它越来越长大、长高、茁壮。领导班子的成员率先垂范,不比大家干得少,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服。我们努力保持自己的工作特点,不追风,这样也感染了绝大多数的教师。树立工作休息要分开的意识,干像干的,闲像闲的,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干较多的事,把无效劳动降下来。全校教师通过学习讲座及校长班子成员不失契机的针对性引导,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氛围。

1.2 如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在《名校成长之路》中所说,我们要避免四种伪文化: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全能制度、外力制动。我校把发展指向未来,在没有规范的时候,我们建立规范,有了规范的时候,我们超越规范,实现人性化。在建立规范方面,我们把标准化管理年各项细则及学校各项工作简明扼要的汇总在了两张表上(《大河小学优秀教师评定表》和《大河小学优秀班集体评定表》)。这样就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制度化、公开化了。我们要求广大教师别光喊时尚口号,要真正转化为我们平时的发自内心的言语行为、思维方式。我们不在追风中迷失自我,我们不断思索:我们的教学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学校的发展不依赖外力的推动,而是回归本位,追求自主、自律、自为的发展状态。

2 在培养教师专业化上立足本校,放眼全国,走自我成长之路

我们深知,领导所能给予的学习机会,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不等不靠,建立了自己的教师成长路径:①开阔视野②名师导航③走进经典④案例课题⑤思想碰撞⑥搭台引鉴⑦催生成果

以语文组为例:

学校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读专业的书籍,而且读非专业的书籍,并且行万里路,领导大家走访人文古迹,听大家报告,力求站在教育之外,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看教育,以避免对教育的断章取义,坐井观天。

同时,一起学习王崧舟的讲座及课例,深入研究了他的“语感教学法”。之后,尝试体验这种教学风格,广大教师受益匪浅。接下来,研究于永正的讲座及课例,认识了“五重教学法”。大家便以此为主题,搞试验性教学。广大教师又得到一次专业引领。后来,学习窦桂梅的“深度语文”,体会她的思想,再次丰富了大家的教学技艺、人生境界。接下来,深入研究李镇西的教学艺术。再后来,学习了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认识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六步教学法”。尤其是高年级教师乐此不疲的实践着,深深的从中受益。为了避免邯郸学步的现象,最后,学校引导大家走出种种风格,形成与自我相适应的独特风格。语文如此,其他科目也是这样。

由于广大教师素质高低的参差不齐,我校根据这一自身情况,为了能够迅速培养起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制定了一套独特的适合自身实际的教研方法:

①确立适宜的主题。②作课教师围绕主题去备课;教研组其他成员各自围绕主题去学习,准备发言。③听课。④根据主题及作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讨。⑤总结发言。

这套看似简单的教研方式却极具科学性:确立主题有效避免了研讨的漫无边际;分头学习有效加深了研讨的深度,避免了研讨的表面化、形式化;听课则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集中研讨又是思想碰撞、达成共识的必由之路。

3 日常原则

3.1 校长要率先垂范并努力倡导大家坚持经常性的学习,以求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系统,就像郑渊洁所说:每个人都是在坐井观天,但井口的大小却各不相同。即使在暑假里教师值班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值班室放上十几本书,并在黑板上写明:请大家用心研习,以求养心!

3.2 坚信“巧匠手中无弃才”,用心爱护好、发展好、分配好现有的每一个人。不惩治性地调出任何人。时时不忘以学习到的新思想、反思到的新办法改进现有的工作。注重对团队所有人的教育,每一次会议都要融入思想教育的内容,以求端正团队风气、培树有精神信仰的教师。

3.3 让教师参与管理,让学生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他会明白校长的辛苦甘劳,会不自觉的换位思考,更易于体谅支持学校的工作。学生参与管理会在管理中增强自律意识,也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很多益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于师生的。

3.4 不盲从。实事求是的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受困于法规条文。要展开创造性的工作。

3.5 工作中恪守中庸之道,万事万物,过犹不及。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可承受性。在和谐社会的大原则下创和谐校园。

3.6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机会,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有梦,且能一步步梦想成真。

3.7 切实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以此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 中小学校本教研 英语教研 研修班

1. 研修班概况

首先是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助理、学校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朝晖教师“让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主题讲座。郑教师博学多才、温文儒雅,他从学习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教学研讨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认知主义观念下的教师培训四个大的板块深刻剖析了教师的培养模式。其中讲解的翻转课堂模式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接下来由著名校本教研专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陈大伟教师进行了有效地观课议课以及理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专题讲座。陈大伟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敏捷,他还时不时地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到我们教师中间进行互动。他的讲座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因思而变”。听着他引人入胜的讲解,我也在思考,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当中的评课、议课应该如何改变,从主观上的批评或“好好先生”转向客观的、委婉的陈述这一堂课以及事实,从评课、议课中折射出你的人格魅力。另外,理想的课堂是什么?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提高课堂效果。进而创造我们教师的幸福生活!

2. 专家的特色与风采

三位专家的讲解各具特色,展现出了不同风格的教师风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知识执着的追求和对自身不断的反思总结,以及面对挑战所表现出的那种魄力。他们都曾经和我们当中的每个人一样,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十几年之后,我们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做着这份工作,但他们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提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通过他们的讲座,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自身成长方面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们又应邀来到旅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甘肃陇原孙建华名师工作室、旅顺邵艳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由孙教师介绍了近三年来工作室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邵艳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认真仔细地聆听了孙教师的讲解并就如何指导基层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在工作室培养新加入的教师、如何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协调安排工作室的活动时间等提出问题,孙教师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最后,我们几位工作室的成员也相继介绍了自己在工作室的成长历程。

3. 感悟

我在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内心非常激动。没有加入这个团队之前,虽然工作了十来年,但一直是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积攒了一些教学经验,但缺乏专家的指导,日子一天天也就过去了。自从三年前加入孙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以来,得到了许多专业的、中肯的指导。在孙教师的帮助下,参加兰州市高中新课程竞赛获得二等奖,个人课题《高二英语选修课尝试》获得了2013年兰州市课题二等奖,参与编写了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英语配套练习册,并且按照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到外校进行观摩课和展示课,充分的锻炼了自己。这次的大连之行,更让我开阔了眼界,有幸聆听各位专家的讲解。而孙教师也用她的一言一行无声地影响着我们,要求我们做到的,她一定会提前做到并且做得很好。不顾身体的疲惫,有时针对我们工作室的专题讨论她会工作到深夜,想到什么她会立刻发在QQ群里,她对事业的那种钻研精神我们都自愧不如。只有跟紧她的脚步,随时记录学习到的点点滴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4

一、思想上积极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工作

思想重视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广大幼儿教师在思想上首先要树立重视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理念,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谋划、广泛研究、细致探讨。教师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课程游戏化研究:

一要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成果。幼儿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中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要重视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已经得到验证和广泛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是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从事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高度。

二要积极开展游戏化的尝试。教师不能纸上谈兵,要理论联系实践,勇于探讨、勇于尝试,将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各项因素考虑周全,确定方法与模式,主动在教学设计中予以兼顾,在教学中充分彰显游戏化的特色。只有积极开展尝试,才能够保证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优化和提高。

三要做好经验总结积累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不断提炼总结才能够提高进步,对于课程游戏化研究而言也应如此。教师要重视现有经验的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予以固定,提炼经验并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如读后感、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素材、指明方向。

二、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化路径突破工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还要重视指导实践,在实践运用中完善补充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幼儿全面成长服务。

(1)数学教学以游戏帮助理顺数量关系。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的关系讲解,要通过一些趣味小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直观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例如教学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一位学生担任售货员,手里有三支铅笔,另一位学生扮演顾客,来买走了一支。这时候引导孩子们分析原来一共有多少、被谁买走了多少、还剩下了多少,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形成“原有的量减去被买走的量等于剩下的量”这样的概念关系。以游戏形式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是非常好的形式,实践证明也非常有效。

(2)语言教学以游戏帮助提高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中语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对孩子们进行表达的训练。表达的训练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游戏的方式进行,如组织几位小朋友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一位幼儿扮演“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对话小游戏。如“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吃早饭了吗?”幼儿回答:“吃过了。”接下来可以进行“吃的什么、好吃吗”这样的连续提问。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话可以不限定内容,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对话的内容非常广,有学习的,有生活的,有食物的,等等。这样的小游戏既让孩子们有了动手表演表达的机会,也让他们对学习活动更感兴趣,提高了表达能力。

(3)美术教学以游戏帮助增强创新意识。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创新思维从小得到培养。教师教幼儿画什么,这是方式方法的引导,幼儿在掌握方式方法之后,可以给予他们更加广阔的空间,鼓励他们开展想象。在这一环节,笔者对幼儿进行了拓展,在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后,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合作完成一幅画,以“未来的家”为题进行创作小游戏活动。小组中有的幼儿负责绘画,还有的进行补充,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绘画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其本身,兼顾了幼儿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在画中除了房子、家电之外,还画有飞碟,理由是为了将来上学、上班不再拥堵;有的孩子设计了可移动的房子并画了出来,为了方便家人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等等。这样的创作小游戏活动,既兼顾了美术自身的绘画技巧方法训练,同时让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5

误区一:教学即研究:研究过程的简单化

“我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就是做科研,不需要再写什么课例案例,不需要参加所谓的校本教研活动或学校的课题组活动了。”一些教师简单地把普通而常规的教学活动过程等同于科学研究过程,认为这就是从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出发,基于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

1.教学过程可以是最好的教师研究过程

针对许多教师把“教学与研究”割裂且对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提法能让教师看到两者的同生共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之外的活动。这种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关注文本学习、资料积累和理论思考,而且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行为的连环改进。”[1]基于教学的科研才是真正的教师科研,教学过程可以成为教师最好的研究过程。

2.教学过程需要转化才能成为教师的研究过程

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一定含有研究因子,有些教学是反思性、创造性的,但也有些教学则可能是重复性的。“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这样批判那些仅仅在做重复性教学的教师。重复性教学即便有一些思考,但因为那些教师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并不能称之为研究。许多教师恪守的传统式备课、上课、评课过程恰恰就只停留在重复阶段。

增加教学过程中反思性与创造性,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过程。如果说,创造性教学可遇而不可强求,反思性教学则是教师可以努力争取的状态。一个教师,教学设计时有“行动前反思”,教学过程中有“行动中反思”,教学后有“行动后反思”,就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在反思中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并历练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他就已经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了,这才是研究。

把教师科研过程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把教师一般性的教学思考等同于科学研究,人为地降低了教师科研的层次,忽略了科研对于教学的提升空间,教师的教学则又回到了“教而不研则浅”的原点。

误区二:行动等于科研:教育理论的排斥

“我的研究中,我的论文中,没有任何抄来的理论,都是我自己的东西。”经常有教师这样自信地描述自己的研究,但将成果文本拿来一看,却发现与日常的工作总结无异,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高度与理性提炼。质朴不等于粗糙,简洁不等于简陋,教师研究要走的是一条不局限于理论桎梏中的草根之路,但这条路上不一定要对教育科学理论绕道而行。

1.教师研究有其独特的不受约束性,不需要过多纠结于理论

教师科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性科研,不需要也不应该过多纠结在理论与逻辑的论证上。在我国,像李吉林、李镇西等从中小学教师中涌现出的研究者的成长历程也再次佐证了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依旧可以让理论落地,让自己的经验开花。对空洞的理论说不,可以防止教师科研陷入“假科研”、“伪科研”的误区;不纠结于理论论证,也可以让教师将更多的研究视角投向鲜活灵动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教学行动中有所收获。

2.教师研究强调“理性”的实践

教师研究更是一种“理性”的实践行动,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探索,才能确保开展行动的科学性。如一位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无法独立整理作业,编制了如“作业完,要整理。刨铅笔,六七支”等琅琅上口的儿歌,“快、齐、洁、美、静”等简单易记的口诀,这样一种促进低段同学更好地学习的行为是一个有思考的教育行动过程,可也是大部分教师都在做的事情。当教师从对低段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认识与学习习惯培养的思考,从培养个性化、持续性的整理习惯与能力的探索中提出了低段整理课的五大支架的搭建,他则进入了研究的领域。因为他开始借用系统有效的理论自觉反思自己内隐的理论与探索尝试的教学实践行为之间的关系。

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限于个人。教师只有把智慧的行动提炼成为科学的经验,才能对自身的教学活动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能够透过教学现象看到本质,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解读出教学活动内在的学术理论意义。这更需要教师通过教育理论的有效学习来培养自己深刻的洞察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有效应用来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合理,而不是成为理论学习的反对者。

教师研究追求朴质,但却拒绝肤浅。用经验至上、理论无用的去理论的方式来降低教师研究的标准,必然会让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同时陷入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尴尬境地。

误区三:记录等于研究:科研方法的忽略

“写写自己的研究故事”的叙事研究作为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被广为推崇,一些学校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师科研,还规定教师必须开博写文。大量的随笔与教育故事开始充斥着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仔细翻阅教师的文章,却发现许多教学日记与随笔只是记录今天上了什么课,学校布置了什么任务,自己完成了什么任务……仅仅“照相化”地把自己“自然”工作的点滴记录下来,随意、表象而零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6

减负;教学质量;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师资缺乏和不均衡是制约我校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实现教师力量的均衡?唯一出路就是狠抓校本教研,引领教师成长。两年多来,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的成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靠制度保障作用,转变观念,走研课之路

没有时间教研,缺少专家引领,怕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是教师们的顾虑。为了消除这些顾虑,在实施中逐步让教师们看到校本教研带来的成效,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师参与听课、议课、集体教研活动签到制度,业务考核办法,把教师的业务考核与教师的听课、备课、研课、公开课联系起来,想办法让教师能够动起来。在制度的引领下,大部分教师们进入了校本教研的状态,在校本教研实施中逐步转变教师观念。

没有时间教研,学校在安排课表时留出集体教研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要上一节公开课,每周二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下午第三节为数学教研时间;每周三上午第一节为语文课,下午第三节固定为语文研课时间,开展“同上一课”、“一课两上”、“一课三上”活动,使教师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逐步认同研课的实效。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但专业引领不等于专家引领。能够外出学习,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很好,但毕竟受限制。我们更多的是团队成员在一起交流。读了《如何促使教研组高效运行》一文,让我深受启发:“以校为本的专业引领”可以让成员之间差异互补,并成为团队的重要学习资源。学校的教研组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核心成员可以逐步达到“专家”的水平,学校也将拥有一批“小专家”。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砺,在语文数学学科中逐步涌现出了小专家型的教师,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虚心好学,乐于奉献。

校本教研是否影响教学质量?在坚持两年的研课活动之后,我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下滑,而是上升了,特别是毕业班的语文、数学教学质量两年来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打消老师顾虑,在制度的引领下带动教师走研课之路,逐步提高教师们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依靠团队的力量引领教师成长

研课让教师受益匪浅。教师的个人成长力量是有限的,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依靠团体的智慧,可实现学校教师的飞速提升。

公开课是每位老师每学期必上的一节课。这节公开课是实现教师自我提升、与大家一起成长的平台。其基本环节是:备课——说课——二次备课——讲课——自我反思——集体议课——自我提升。

备课。每个备课组要提前一周备课,每位成员要按照备课组的分工进行精心备课;说课,主备课人要对自己备的课进行说课,在备课组内实现交流;二次备课,备课组每位教师要对下周的授课内容进行再备课,吸取备课组其他成员的精华,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讲课。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共同体成员会积极参与到听课活动中来,共同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集体议课、集体教研的话题。

自我反思。教师作为执教者,先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在集体议课时,先做自我反思。

集体议课。所有参与听课的成员都要针对自己在课堂上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执教者对话,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提出更好的设计建议。

自我提升。执教教师正确对待团队成员所发现和研究的问题,虚心听取合理化的建议,实现自我的进一步提升。

韩老师的《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教学,听课教师无不被学生在整节课中展现出的精彩所震撼!在韩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勇于展示自我的鲜活个体,学生充满了自信。不管是同学间的评价,还是教师的点评都恰到好处,都能让人感受到真诚的鼓励与赞扬。

通过听韩老师的课,我感受到:构筑理想课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做到放手与引领相得益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更要放手学生,不束缚孩子的思维。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校在校本教研的发展道路上,一路奔波,一路辛苦,仍在坚持着。2012年秋季开学,学校出台新的措施,激励骨干教师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学校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由教研组向学科组转变,成立学科共同体。以前每周的研课活动,都是由教研组来组织、实施,参与人数多,组织起来难度也较大,调课受限制。现在,学校成立学科共同体,推出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让他们免写教案,实行书头教案。每周五下午为学校集体备课时间。两个任务:一是由主备课人对本周自己所备的课逐一说课,大家发表看法,形成二次备课,成为下周教学用的教案;二是由备课组长负责把下下周的备课任务划分下去,并为下周五的研讨交流做准备。而这部分骨干教师则成为团队成员备课的引领者、指导者。(1)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和成员之间充分沟通交流;(2)骨干教师先上引领课,让其他成员来听课学习,从而达到再次备课的目的;(3)实现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课堂的指导作用。

四、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教师和学生潜能无限。校本教研就是要挖掘教师的潜能,让教师借助集体的力量攀升。

学校要相信教师,要给每位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相信他们会进步,会提高,会战胜自己。如果学校总是担心他们上不好课,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永远没有机会上出成功的课。

二年级的刘老师是一位语文知识功底比较深厚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只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让她有所突破。学校给她实践机会,鼓励她去听课,参与听评课活动。新学年,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她增加了经验,更多了一份自信,她在不断突破自己,实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

再次听张老师《坐井观天》一课,让我感动——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所在——校本教研如无声细雨,滋润着每位热爱教研工作的教师,每位教师只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喜悦!张老师这节课既是一节公开课,又是一节低年级的示范课。她在不断地成长进步,得益于校本教研,得益于她不断反思、研究的精神。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狠抓校本教研,为教师们搭建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利用团队的智慧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本教研也是成功的兴校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