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审计发展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1

可见,对“计算机审计”一词的理解普遍存在两个方面,即对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1 计算机审计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计算机审计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审计理论到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技术都有研究。

在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傅元略在《会计发展的新领域——Cyber Accounting(计算机网络会计)》中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会计的概念,以反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吕博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基础研究》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认定分析入手,对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基础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论述等。来明敏在《浅谈计算机审计模式》中介绍了可以从国际上借鉴的四种计算机审计模式,分别是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穿过计算机审计模式、利用计算机审计模式、在线实时(网络)审计模式;并认为应寻找对策,从促进审计人员更新观念、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制定、规范会计软件设计,以及加大审计软件开发力度等方面努力,尽快建立新的审计模式,从绕过计算机审计转变为穿过或利用计算机审计,最终建立在线实时审计模式,加快我国审计现代化进程。唐飞兵在《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中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质作为计算机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合理性,并对计算机审计基本理论内部层次关系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也有不少学者在审计的技术应用方面做了研究。譬如,黄永平提出在计算机审计中,利用孤点分析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一些特殊现象,比其他数据挖掘方法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更有意义。何玉洁等在《计算机审计中的数据库技术》中介绍电子数据的特点开始,讨论SQL查询和OLAP分析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审计中的应用成果,展示它们在计算机审计实践中的特性和前景。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2

关键词:审计软件应用发展探究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与发展对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方法与技能产生重大影响,探究计算机审计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十分必要。2002年4月29日李金华审计长宣布金审工程开工。通过金审工程: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的能力;建设一个审计专用网络;开发一批软件,满足审计业务需求,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建立一个数据库群;培养一支胜任审计信息化的新型队伍。李金华审计长曾说,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将会失去审计资格。

二、审计软件的分类

审计软件的类型较多,笔者把它分为三类:一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类,集成业务管理系统与办公信息系统,具备公务处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三大功能,用计算机取代人工书写和计算等操作,完成日常审计业务工作,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文书类)、审计台帐、审计计算、文件摘要,法规库及检索、收发文书管理、机关内部管理等。二是信息系统审计类,主要是电子数据的采集、转换、分析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即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取数据查错纠弊,以及对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亦称IT审计,IT审计师目前是“稀缺人才”。三是网络审计类,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审计信息系统,实施在网络环境下对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实现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具体应用

这里介绍笔者在审计机关实际开发的第一类审计软件。整个设计开发的思路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考虑到:(1)将审计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起来,协同运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建立移动审计工作平台,将笔记本电脑取得的现场审计资料与服务器数据库同步复制。(3)建立电子审计档案,保存任何年度审计档案历史资料和原始记录。(4)建立法规资料库,方便查询,特别是现场审计查询。(5)建立审计对象台账,能够查询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财务资料。笔者在审计部门密彻配合下,通过详细需求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了系统总体方案,经过系统分析、设计,程序设计、调试、测试,解决了以上的这些具体问题。

(一)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功能

1、审计业务管理。它是该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各项审计档案的编制、存储。按照审计流程进行设计,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审计项目管理,有添加、按年份、按被审计单位、按管理科室编辑、查询等功能。首先按业务科室添加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基本情况,在这里登记日期、项目序号、单位名称、计划审计时间、实施审计时间、审计组长,管理科室,然后按年份、按单位列出要审计的单位,双击某单位名称即进入下一层,其他科室可以看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列表,但不能看具体内容,只有自己业务科室可以进入下一层;第二层是审计业务操作项目,主要是审计文书,项目共有18个,是目前审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文档,窗体采用单选按钮选择,然后对某年、某单位、某种文档进行添加、编辑等具体操作;第三层是某个具体审计项目的操作,这些审计内容由审计人员录入、编辑、打印、查询,每项只有在基本情况设置业务管理科室和分管领导权限才能操作,他们可以按年份、按单位操作以上内容,系统设置了身份权限、操作权限。这些文档操作管理采用数据库技术,格式设计与原有手工格式完全相同,格式统一规范,打印标准、整洁。这18个审计业务项目分别是: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发文底稿)、审计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业务部门审计意见书、审计会议记录、审计意见书(发文底稿),审计决定(发文底稿)、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卷内文件目录、法制机构复核意见书、会计摘录,审计组关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意见的说明、承诺书、审计结果报告(发文底稿)、审计记事本。

2、审计对象台账。用于审计工作中需要记录的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财务数据,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事业单位台账、行政单位台账、电话簿子模块。这里记录被审计单位历年的财务数据,能够方便需要时调用。

3、常用审计计算。其作用是快速计算一些数据,自动乘税率、折旧率,算比率、小计、合计,多项求和、汇总,该模块有七个选项卡:所得税计算、流转税、折旧表、利润分配计算表、财务指标,工资附加、计算器。

4、法规资料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件及法规摘录,用于各个科室摘录的文件、法规,可按科室、发文字号、文件标题查询;二是文件及法规库,收录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规,包含添加法规、编辑法规、打印等功能,按来文机关查询法规目录子模块,双击某条目录即可以查看具体的内容,

5、文书管理。用于内部办公文档管理,集成在一个软件中使用起来更方便,它包括归档文书目录,收文登记、发文登记、拟稿等子模块,可以添加,删除、查找、打印记录,收发文机关采用双击后从初始数据中自动录入的方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按收、发文机关查询的正确性。拟稿按办公管理规则设计工作流程,区分用户名和部门名称以进行发文底稿的拟定。

6、机关内部管理。用于审计机关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工作动态情况和审计请求,审计业务进度表、审计统计报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内容。可以在局域网内体现出各科室审计人员当日外出工作地点、审计汁划实施时间、机关管理制度的查询等内容,使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7、初始数据。其作用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相同数据的重复录入。包括收发文机关、文件缓急、密级、科室、签名、审计计算税率、发文性质、操作人员等。这些初始数据子模块将数据一次录入,多次调用,如其他模块需要收发文机关,只需双击编辑框,即打开收发文机关窗体,选择机关名称自动录入,减少人工汉字输入,避免数据重复输入造成的不一致性。

(二)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

使用该审计软件办公与传统手工办公不同之处:(1)实现了审计机关内部各个业务科室审计网络办公的需要;(2)满足了审计业务与局长办公检查、监督控制、年终评审的工作流要求;(3)实现了移动办公和审计工作平台;(4)实现了拟稿发文的工作流程;(5)集成了传统办公文档、收发文管理、文件摘录、法规等办公资源。该审计软件突出的特点:(1)移动办公;(2)签名:亲手签名与自动签名;(3)集成性;(4)贴近用户,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人员;(5)多用户系统,把整个审计局办公协作起来,形成一个自动处理的工作流系统;(6)突出实用性,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满足业务员的手工习惯,功能齐全;(7)安全高效,易维护,易扩展,可移植;(8)数据实时、准确,自动计算;(9)行业性强,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要求,达到办公自动化管理的

要求。

(三)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

辅助审计软件针对实际办公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创新研究,以确实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科学化为目标,经过正式投入运行,在实际运用中解决了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移动办公,既能网络运行,又能单机运行,可外出移动办公,克服了以往信息孤岛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使用笔记本电脑外出审计,将审计业务内容写在笔记本电脑上,回到办公室后运用审计同步功能模块,将移动办公的内容与局域网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同步,共享网络信息,这个方案比远程拨号和无线移动上网更经济,更容易实现,解决了办公人员回来再写一次的重复劳动。因为外出办公时被审计单位不一定能够提供拨号上网,而无线上网成本高,In.met与Intranet的安全也是问题,所以采用单机作业,回来后再与服务器数据同步的方法是可行的,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

2、审计通知、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都是一样的发文底稿格式,按照业务科室拟稿、核稿、签发、会签的流程来实现。这里简要介绍发文底稿工作流程实例:(1)业务科室通过审计业务管理模块进入某被审计单位某年的发文底稿拟稿;(2)科室负责人核稿;(3)分管局长接到通知核稿并签发;(4)多个部门会签。每步有不同的身份、权限,并保留原始记录以区分责任。

3、采用手写板亲笔签名或者用扫描保存的图形签名字段值,根据局长口令自动签名,受口令和权限限制别人无法冒名签名。

4、审计业务各个项目要求的表格格式是固定,格式及内容不希望在网络中被人修改,在本系统方案选择中通过对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的分析,从简单实用出发,不必专做目录服务和邮件系统,邮件系统可独立设置运行,满足办公通知、发文需要,因此不采用电子邮件方式传递文件,使用数据库技术,采用c/S结构,运用身份、权限,工作流控制实现办公流程需求,使用数据库技术对文档进行跟踪和管理。

(四)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该软件已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受到上级机关和专家的肯定,得到本地审计人员的好评,据审计人员反映可提高十倍的工作效率,以前需要法规要翻阅文献,现在有了法规库即可查询;以前完成各个审计业务项目报告要重复写或录入许多内容,现在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得到自己前面做过的相同内容,减少文字录入,编辑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因为能够使用该系统外出办公,审计结果不再需要回来重写一遍;各类审计发文,报告、结果等文档打印输出规范化,比手写或WORD处理规范、清楚、整洁、美观,且查询显示方便、准确、及时,改变文档存储、查询方式,减轻劳动强度,特别是审计业务管理功能受到本地审计人员欢迎,为工作带来便利,把审计人员从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审计软件的发展探究

审计业务及办公管理系统从整体上考虑可利用资源,结合计算机网络协作优势,把系统设计成一个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审计工作中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业务导向、审计认定、处理汇总、审计统计、内部管理、外出办公等涉及的主要问题,满足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实施的需要和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见到成效,发挥作用,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计算机审计功能角度看没有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筛选查询、数据分析功能,从软件开发模式看,该系统目前没能集成数据的采集、转换功能。如何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中发现财务数据问题,以及发现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违规作弊行为,这些问题可采用前面分类中谈到的第二类软件,即信息系统审计类软件解决,将一类和二类软件结合起来使用使计算机审计功能完善,目前这二类软件已有现成软件可供选择,这是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类软件解决一般性审计业务的处理,通过二类软件完成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及控制的审计,这使办公自动化上一个层次,向电子政务迈近一步,同时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锻炼、提高,以适应未来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购物、网上定单、网上支付结算的出现,Inlemet在经济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将改变审计信息的收集方式,改变审计信息加工方式,改变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存储和检索等方式。数字经济审计将会大力发展,将会需要掌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经济管理与财务会计技术的审计师来从事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网络化转变,出现网络财务,由此带来网络审计的需要。网上交易和结算活动是即时的,动态会计和动态财务突破了原来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面临挑战,面临新的课题,网络审计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网络审计从狭义上讲指借助计算机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存储数据以便用网络来传达、查阅,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审计水平。从广义上讲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审计服务。包括对网络经济的审计和对网络系统的审计两大类。对网络系统的审计可分为对系统开发的审计和对内部网络功能与控制的审计。因为网络财务报告产生差错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经济业务本身的处理差错,另一种情况是经济业务本身处理是正确的,且不存在人为过失,而是由于网络财务系统中存在程序错误或安全漏洞使运行中产生错误结果。电子商务环境下被审计主体有两大类企业,一类是传统企业实现信息化,另一类是虚拟企业,网络审计的对象从传统审计的会计报表、资料转为原始资料和系统功能。网络环境下将要对网络财务、网络会计、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结果进行审计,即要建立审计及辅助审计的网络系统,将遇到网络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等诸多问题。这与传统审计相比不同,网络审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辅助审计的信息系统,被审计对象从桌面转向互联网络,包括对被审计网络系统的开发过程,运行过程、结果及内部控制等情况的审计,审计的具体内容除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记录以外还包括其使用的系统网络及外部网络,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的优势及审计软件的专业的优势,对海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操作,完成工作报告,网络审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隐秘性,使审计有效性得以提高,网络审计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作为一项具有监督经济社会功能的职业,必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审计信息化便是审计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审计信息化改变了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再适用,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审计信息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的积极影响

1.加速了审计信息的交流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而企业透明良好的财务信息是企业间开展良好合作的基础,审计信息便是可以最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媒介。审计信息化背景下“无纸化”的审计信息可以打破传统审计方式下信息交流的时间地域性限制,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满足了审计信息化的全方位要求。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信息更高效的资源共享,使企业的审计信息可以更好的进行企业间、政府公众范围内的双向交流。

2.优化了审计核算的方式

审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核算信息皆以虚拟化的电子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对数据进行处理,对项目进行核算都需要依赖于网络和数据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数据处理功能逐步提升,为审计核算提供了便利。例如大数据技术的成形,可以帮助更快的进行审计核算工作,可以更完善的进行多维度的项目审计核算。

3.避免了人工审计的失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审计信息化的普及,而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更有效的避免由于人工计算能力与信息的整合能力缺陷所造成的审计失误,也可以避免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主观情绪而造成的审计偏差。

4.帮助应对多元化的审计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的业务变得越发的复杂,针对不同行业的审计业务,需要有不同的审计方法。如何在不同行业的海量数据中寻找审计线索,如何将非财务数据转化为审计数据,如何判断不同行业不同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对于传统的人工审计方法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多元化的审计市场中找寻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审计方法必须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据的处理和整合,为审计人员分析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三、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的消极影响

1.隐藏了审计线索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依赖于寻找审计线索发现问题。而审计线索通常存在于公司企业的各类报表中,审计人员依此对企业进行实体财物监盘,判断其经营活动是否合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将审计线索隐藏成了不具可视性的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很难判断数据的真实合法性,因而难以发现疑点。同时电子化的数据信息更容易被不留痕迹的篡改,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线索难度加大,审计风险加大。

2.对审计标准、准则提出了挑战

国外审计界对审计人员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一套审计标准和准则,而我国在审计信息化领域起步较晚,针对信息化审计的相关制度法规仍有待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审计信息化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已颁布的法律法规难以满足当下审计工作的要求。很多审计人员在进行信息化审计的工作中,仍有概念模糊,方向不明等问题,审计人员的各行其是必然加大了审计风险,不利于审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

3.增加了对审计内容的检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审计内容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审计资料本身进行审查,还需关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计算机程序是否能够按要求完成审查指令,核实审计应用程序是否被非法嵌入舞弊程序或被人改动等相关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审计难度。

4.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更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审计信息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记账审计出报告。审计人员需要在拥有审计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素养,灵活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工作,这就对全方位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到位,审计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四、消除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消极影响的建议

1.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审计信息化的操作流程

由于技术的限制,软硬件系统的制约,目前审计信息化在操作上还不能达到简单方便的目标,许多审计操作流程过于复杂,不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审计人员难以进行高质量的信息化审计作业。因此需要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研发更友好的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从业人员更方便的进行上手操作。

2.提高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质量与实用性

针对审计信息化中审计线索被隐藏的问题,需要对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升级改进,使其更加智能化,具有更好的功能去帮助审计人员追踪审计线索,发现审计问题,规避审计风险。优化审计软件的关注重点,使其不仅仅局限于数据处理,而更加倾向于人工智能,成为审计人员的可靠帮手。

3.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审计法规政策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拓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审计信息化准则规范体系才能为审计工作奠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基础,才能最大程度的明确人员职责,减少审计内部争议,降低审计风险。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2. 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 5 天(或 10 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 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3.1 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3.2 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 16 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 4 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 16 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 3 位数了。

(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

511 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 511 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3.3 帐簿形式的改造

(1)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 20 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2)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3.4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5

关键字:预应力;伸长值;计算

Abstract: The post-tensioned is to pouring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retained pore until the concrete reaches a certain intensity, prestressed reinforced penetration pore Tension Tension completed and anchoring, filling in the pores within the cement mortar, so that pre-stress between steel and concrete bond strength, then this bonded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post-tensioned unbonded prestress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long span bridge structure, and now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nsioned look after the calculation of bonded prestressed elongation.Key words: prestressed; elongation values; computing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0020-02

一、工程概况

前溪特大桥上部结构为:1-24m简支箱梁+32m连续简支箱梁+ 1-24m简支箱梁。特大桥简支箱32m共计有20片,24m共计有2片;梁体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简支箱梁,梁端顶板、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底板分别向内、外侧加厚。桥梁宽13.0m,桥梁建筑总宽13.4m。32m的简支箱梁长为32.6m,计算跨度为31.1m,跨中部分梁高2.8m,支点部分梁高3.0m,横桥向支座中心距4.7m。采用 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二、结构形式

对每跨梁桥,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GB/T5224-2OO3,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梁体腹板两侧及底板,其中两腹板预应钢绞线在梁体两端进行了平弯与竖弯,由于孔道在混凝土浇捣时留置,孔道位置不正确,就会使预应力束位置偏移,张拉后会使构件受力不均,容易引起翘曲,影响构件质量;孔道不畅通,不仅穿束困难,而且会产生很大的摩阻力,影响张拉力的准确性;因此孔道的尺寸与位置的准确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的张拉;针对上述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波纹管预留孔道,波纹管直径为9cm,每根长为8m,接管采用直径9.5cm长30cm波纹管接头对半搭接,波纹管定位采用定位网片,网片为0.5m一处,梁体底板波纹管采用U型卡直接与钢筋焊牢,接头之间及锚垫板处用透明胶封好,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略小于波纹管直径的橡胶管穿入管内防止振捣过程中水泥浆的进入对管道的堵塞,在浇筑过程中,待腹板砼初凝时,对橡胶管进行来回抽拔几次或直接把橡胶管拔出,保证波纹管道的位置准确与线型的平顺畅通。

三、预应力的张拉

在梁体浇筑后,进行钢绞线下料和穿束,钢绞线下料长度按图纸要求长度和张拉机具要求的锚固段长度综合考虑精确计算尺寸,下料长度=工作长度+800mm,在硬化场地下料,并用帆布铺底,以防钢绞线拉出时在水泥地上划伤;穿束可分为钢绞线单根穿和整束穿,根据实际采用单穿束。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且左右对称进行,张拉按预 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脱模时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条件下,按图纸说明也可将预张拉和初张拉两个阶段同时进行,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GB/T5224-2OO3,强度等级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为了确保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必须准确的使预应力钢筋达到要求的张拉力,保证在张拉的过程中安全操作,预应力张拉力一般为设备张拉力的50%~80%,预应力筋的一次张拉伸长值不应超过设备的最大张拉行程,一当张拉不足时,可采用分级重复张拉方法,张拉千斤顶采用穿心式YDC-4000千牛型,采用0.4级的压力表均配套标定,检定周期定为1个月,张拉前认真仔细检查油表与千斤顶是否对应,观察千斤顶位置是否偏斜,必要时应回油调整,进油升压必须均匀、平稳,回油降压时应缓慢松开回油阀,各油缸回程到底,保证千斤顶活塞外露部分及油路各的进出口处接头清洁,油泵宜 采用10号或20号机械油,在加入油箱前,油液应过虑;对于经常使用的油泵,液压油应每一个月过虑一次,间断使用三个月过虑一次;油箱定期清洗,油箱内要保持85%左右的油位,添加油的标号应与存油相同,高压油泵运转前,应将各油路调节阀松开,待空载运转正常后,再紧闭油阀,逐渐旋拧进油杆,增大荷载,并注意压力指针是否正常;油泵停止工作时,应先将回油阀缓缓松开,待压力表慢慢退回零后,方可卸开千斤顶的油管接头螺母,严禁在有载荷时,拆换油管和压力表;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0.10бcon)1.0бcon持荷5分钟 锚固。一束钢绞线终张完毕后,多余钢绞线必须采用切割机切掉,并且外露工作锚3~4cm,严禁用电焊或氧气切割.

四、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的计算

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P339 预应力伸长值的理论伸长值L=FpL/ApES

Fp=P(1-e-(kx+μθ))/(kx+μθ)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L―预应力的长度(mm);

ES―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

F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跨中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整分段计算时x=L;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现以箱梁预应力钢绞线N4 N9计算其理论伸长值及施工实际伸长值为例

依据设计图纸,N4、N9线形布置如下图:

依据设计图纸已知和计算及查相关规范可得:

相关参数数值:

对N4钢束:

ES(MP)=1.95105 fpk(MP)=1860μ=0.26Ay(mm2)=140 k=O.OO3 P(KN)=2233.67θ°=5.98

对N9钢束:

ES(MP)=1.95105 fpk(MP)=1860μ=0.26Ay(mm2)=140 k=O.OO3 P(KN)=2205.46 θ°=5.98

将相应数代入公式计算,所得数值如下:

对N4钢束:L=31.702m ; θ=0.21 ; kx+μθ=0.14971; e-(kx+μθ) =0.861 钢筋总截面面积(Ay)=140*13=1820mm2 P(KN)=2233.67KN把以上数值代入L=FpL/ApES 公式可得L=185.31mm (图纸设计伸长值为175.2mm)

对N9钢束:L=31.668m ; θ=0.21 ; kx+μθ=0.1496; e-(kx+μθ) =0.861 钢筋总截面面积(Ay)=140*13=1820mm2 P(KN)=2205.46KN把以上数值代入L=FpL/ApES 公式可得L=182.78mm(图纸设计伸长值为175.3mm)

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L′的计算,宜在初应力不张拉控制力的10%左右时开始量测(在相应分级荷载下量测相应油缸外露长度,如果中间锚固,则第二级初始荷载应为前一级最终荷载,将多级伸长值叠加即为初应力至终应力的实测伸长值),伸长值计算式为L′=(L2-L1)/0.9,其中L2为每次张拉的终应力对应的伸长值,L1为每次张拉时拉到10%应力时的伸长值,如分级张拉时,L1则为拉到其前一次张拉终应力时的对应的伸长值,现对N4、N9施工过程中记录的实际数据计算如下,(其中N4分为初张和终张两进行,N9直接终张,张拉采用两端对称进行):

计算式中:L1:原长值; L2:实长值 ;L3:回缩值;L′:伸长值。

LN4左(初张)=(80-26)/0.9+(86-30)/0.9=122.2mm

LN4右(初张)=(86-30)/0.9+(85-29)/0.9=124.4mm

LN4左(终张)=(49-25)/0.9+(48-28)/0.9=48.9mm

LN4右(终张)=(51-29)/0.9+(49-26)/0.9=50.0mm

L′N4左(总)=LN4左(初张)+LN4左(终张)=171.08mm

L′N4右(总)=LN4左(初张)+LN4左(终张)=174.4mm

L′N9左(终张)=(103-28)/0.9+(109-26)/0.9=175.6mm

L′N9右(终张)=(105-27)/0.9+(107-29)/0.9=173.3mm

通过现场实际计算数据,可得钢绞线伸长值在规定的±6%L范围之内,说明可以进行张拉,如发现不在范围之内时,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五、结束语

计算机审计发展范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一个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的数字管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等方式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中,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和正规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以前时代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方式、数据处理的手段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应用的领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对数据进行审计的技术手段,因而促使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会计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本质性的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事项的管理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式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和会计人员分工的变化,促使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提高会计工作质与量,减少会计人员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发展与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条例、发展规划、技术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行,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去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种类的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还要进行其他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任务。另一方面,各个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配套会计软件的建设,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经济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方针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管理结构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要修改扩建电脑管理室,选购、安装、调试电脑设施,自行开发或购买与企业管理配套的会计软件,培训在职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会计管理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得到保证,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率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工作,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也将成为空谈。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顺利运行会计管理设施或企业进行会计决策的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更新或更高级的发展方向,例如,国外用它来帮助解决数据形式不统一、变化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管理或企业管理企业决策问题。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1.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时代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流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伴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安全方面出现了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网络攻击行为等。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大、破坏力强等特点。;黑客是未经授权而侵人网络的用户和指令程序,它的危害一般有: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破解机密数据等。这些都对会计工作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会计电算化想要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维护其会计数据的安全。

2.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的生活在向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因为会计电算化也显示优于原来手工做账的特征,所以得到了众多会计人员的使用,并大量应用于会计日常工作的各个领域。大体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得到基本的普及,但是由于全国地区的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致使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很大的不平衡性,通常是经济越好的地区,经济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程度越高,电子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帮助效果越好。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会计事项的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法、会计核算手段与方式、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式、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与量、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现代化进程。

3.会计软件的建设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会计软件的发展和使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国产软件产业的发展,使得财务软件已经得到部分普及,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发展。财务软件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到ERP(enterpd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一系列管理过程,但软件仅有先进的技术而没有相关的管理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大的价值增值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要从微观需要出发,并且与企业管理目标和思想相融合,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4.近些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进程的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既懂会计知识的人,又需要精通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会计管理人才。经过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专业教育和会计基础的知识的培训,会计人才已显得不是特别紧缺。但企业还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从各种方式得到的会计信息进行筛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而且要注意对本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防止黑客和竞争对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达2000万之多,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整体素质不甚优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在社会中仍然供不应求。

5.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统一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得到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制度和管理的发展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方面。

会计电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而我国企业大多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思想认识方面。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人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甚至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2).政策与法规滞后。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3)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4)目前,一些单位上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而且还应具有接受创新知识的能力。(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较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不能够轻易的告诉其他人,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解决现有问题方法

1.会计电算化系统将作为子系统纳入企业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也随之不断完善,它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影响面必然也随之增加,但会计电算化系统始终只是会计工作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主载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是靠人来手工控制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逐步向于人工智能型方向发展,但终究不能摆脱人的控制,故会计电算化系统只能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作为一个子系统。

2.会计软件的使用与售后服务相分离。会计软件是一种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得到应用与否,关键在于“应用”这个过程,应用过程既有对用户多方面的培训,也针对企业手工业务流程。在软件的开发、经营、服务集于一身的现实情况下,有的公司虽然能开发出好的会计软件产品,但不能给予用户满意的售后服务;而有的软件产品虽然不是最优质的,但其售后服务却很好。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满足软件使用者的要求,笔者认为,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软件开发与售后服务应分离,使得开发商、服务公司各司其职,以更好地各尽其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3.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型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初始阶段是采用单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随电算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单台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处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网上的各台计算机既可以单独进行数据处理,又能共享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智能会计决策系统随之产生,该系统是将决策型模型的管理论和专家数据库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化统一管理,它既能满足传统会计决策的需要,又可以向决策者提供其他意见,从而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纯数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型发展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4.会计电算化由单项处理向较为完整的会计管理系统发展。我国的许多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是单项的处理方式。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把单项处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操作的大系统,实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四、最近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提高对策

1.发展方向

(1)抓紧开发以管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企业进行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从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良好发展。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怎样进行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进行正确的转变。

(2)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该尽快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帐工作,做好与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的相关工作,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转移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应该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进行电算化。

(3)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层次,便于数据传递与共享,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便于接受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2.提高对策

(1)实现财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网络化趋势,已经是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现今,发达的跨国公司都已经进行了会计信息的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是具有时效的,它的记录、应用更是离不开水平和垂直层级的业务链条,如果割裂了这个一系列的整体,那么会计信息的记录就会出现断裂。由此看来,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业务链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所以,当今的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的信息化,这样才可以最大效能的利用会计信息来为企业进行服务,才能让企业符合世界潮流,不被市场所淘汰。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这个方面大多较为落后,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改进

(2)重视人才的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具体的人,只有对人才做到足够的重视,才能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经营。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人才的质量高,才能更好的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中,更是如此,企业对于自己的人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3)重视企业顶层制度设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在日常的会计管理中,需要对自己企业的制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由于一些会计法律法规的缺失,致使我国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一个企业如果不想被激烈的市场所淘汰,就必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先进的制度。企业在设定制度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够照抄照搬外国的各项制度,要把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为我所用。

五、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理论和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库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1).

[2]王文京.企业信息化是全球竞争的通行证[J].中国青年,2006(2).

[3]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J].商业会计,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