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绿化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绿化考察报告

园林绿化考察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加坡绿地;低成本;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部不久前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要求,即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花园城市”新加坡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对建设宜居深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绿地管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其低成本维护管理主要表现在植物品种的应用、植物配置与管理、市场专业管理和完善法制体制等四个方面。

一、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在新加坡1800多种园林植物中,约有1500种是从世界各地引进,只要是优良的观姿、观花、观叶、观果等观赏植物品种都在其引种栽培的名单之中,决不局限于本地自然分布的乡土植物。新加坡常用的行道树雨树、南洋楹、双翼豆、印度紫檀和大叶桃花心木,鹤蕉、簕杜鹃和龙船花等花灌木,虽为外来品种,但非常适应新加坡的气候条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抗性,对水、肥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生长粗放、养护简单,只需投入少量成本即可营造出一个自然有序、生长旺盛、色彩缤纷的花园景象。

二、植物配置与管理

1、简单乔草模式

新加坡总体的城市印象是简洁大方,城区接近居民活动场所的绿地多为简单的乔木与草坪结合的模式,减少了森林群落中遮挡人类视线的植物层次,使林下空间更为空旷,可以大幅增加通透性与舒适性。高大的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的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的开阔草坪则提供了一定的户外活动场所,且在养护上只需适当修剪,简洁实用的绿化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而且能够维护低成本养护。

2、减少修剪成本

除了少数精品园区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平板规整的绿篱和灌木,各种不同树种混种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但又不妨碍人行和车行的交通安全。这样就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自然群落管理

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的地带则尽量保持植物恢复为自然的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即不进行养护,让自然生态进行自我修复,形成非常自然的森林或草地。即使是疏林草地也只是一年几次的草坪修剪,其中各种杂草,小灌木根本不管它。跨越不同地域的快速干道,除路边的行道树与草坪外,两侧不设人工绿化的过渡带,直接为自然植被,不用养护。大树死后倒在林地中,除非影响到道路通行,一般都不予清除,保持其自然的状态,因为即便是死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以便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降低人工的养护费用。

三、市场专业管理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新加坡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由于生活及教育水准逐渐提高,国人已经不大喜欢从事曰晒雨淋的园艺工作,所以开始推广承包商制度,把一些园艺工作比如割草、修剪树木、移植树木、打扫公园交于私人承包商负责。政府以公开、透明的招标方式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园艺养护作业,并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机械取代人工,提高生产力。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已有90%的园艺养护作业由承包商负责,每轮投标约有几十家企业参与,这些企业中,最长的也只在市场上垄断几年,每几年都有一批新的承包商脱颖而出。市场机制的有效利用加快了城市绿化的步伐,提高了绿化的成功率,调动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管理、养护的积极性,从而增进经济效益。

四、完善法治体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为了避免因各类建设活动侵害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建设管理措施,先后出台了《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公园和树木条例》《公园和树林规则》《道路绿地规范》等一批法律条例,完善绿地损害赔偿制度,对破坏树木者处以非常严厉的惩罚,其赔偿金额所包括的内容繁多且相当完整,基本涵盖了修复受损花草树木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如乱摘花草者罚款500-1000新币,随意砍伐树木者坐牢,并处以较大数目的罚款等。并且巧妙结合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如对于一些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让他们穿上书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衫,去东海岸清扫大马路,甚至拍照和登报,使受罚者深受其辱,引以为戒。在严格完善的法制管理下,市民和游客均能自觉遵纪守法,有效地减少人为破坏因素,绿化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从而降低了绿地的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白伟岚.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我国园林城市建设. 建设管理专刊,2011(7):18-19

陈巨新.花园城市新加坡-环境保护情况介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46-47

汪永华. 新加坡园林绿化考察及对我国城市绿化的启示. 中州建设,2011(19):54-55

谢婷婷,潘伟抑. 新加坡城市公园生态考察报告. 广东园林,2004(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