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放射科感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45-01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诊断和介入治疗科室。由于大部分临床患者,无论是患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均需在同一诊室进行身体各部位检查和治疗。因此,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为了有效减少医院放射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放射科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一些防控措施,共同仁参考。分析如下:

1 放射科感染问题的现状

1.1 医护人员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由于放射科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对本专业、本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重视。部分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不戴口罩、帽子,在接触病人后常存在不洗手的现象。在缺乏感染防控知识与传统工作习惯的双重影响下,工作人员往往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习惯,对放射科内存在的污染问题未进行及时、合理地处理。

1.2 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以保证;放射科检查室检查仪器大部分都是X线射线装置。机器精密昂贵,需要放尘、防潮、防鼠,而且必须在规定室温下保持恒温状态。因此,由于防护的需要,检查室内所有门窗必须长时间保持关闭状态,室内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加上放射线在空气中发生电离作用产生臭氧,每日接受检查的病人数量多,检查室内始终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各种病人带进去的致病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除此以外,因病人较多,检查床单、专用服装等不可能完全做到一人一换,片盒、探测器表面难于做到绝无污染。总之,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于保证。

1.3 仪器与地面的污染;在放射科进行MR、CT、传统X线检查以及介入治疗时,患者的污染物、血液、呕吐物等会污染仪器表面、检查床、地面等。但由于候诊病人多,病情急,一般情况下检查室工作人员或清洁工往往无法给予及时处理。造成仪器表面与地面的污染。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之间可存在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患者与医护人员间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1.4 管理制度与规范存在盲点;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治理规范》中提出的规范有针对检验科、胃镜室等相关科室,但未提及对放射科感染问题的治理的相应规定,因此,医院放射科感染防控是管理制度上的一个盲点。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层对放射科的防控管理较多关注于放射线的危害,而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使放射科在感染防控过程中只能参照其它科室进行,缺乏针对性,防控效果不理想。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医院感染是医院内各科各室在常规工作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它与医院内医疗工作的每个方面都存在联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医院感染防控的正确意识。针对工作人员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情况,医院感控科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各科室进行相关医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科内领导必须熟悉医院感染治理知识,带领放射科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使所有工作人员熟知医院放射科感染的危险性、危害性及严重性,并要求人人掌握针对放射科感染的防控知识与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放射科要设立科内感染防控小组,指定专门负责人员,用于监督和管理科室内各个环节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真正做到降低放射科感染的风险。

2.2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科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和监管力度:由于放射科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院管理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医院放射科感染的防控。必须安排指定清洁卫生人员对放射科检查室内进行及时清洁,以湿式清扫的方式减少检查室内的尘埃。在工作前、工作间隙以及工作后,打开排气扇并将检查室的窗户打开进行通风换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空气污染程度。在不能一人一床单的情况下,可选择医用一次性床单,做到一人一换,减少患者受到交叉感染的可能。对检查室内的门窗、桌椅、物体表面及地面做好基础卫生消毒工作,对污染的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洗消毒。对直接接触患者的检查床、检查仪器或器械必须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放射的介入检查室应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要求进行消毒。

2.3 强化放射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接触污染物的概率极高。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均为接触性感染。在对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污染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占据医院感染总数的30%左右。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十分重要。临床有研究显示,医院工作人员勤洗手可将感染率降低一半。由此可见,洗手是一种简便、基础,但却行之有效的预防病原体传播的方法。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洗手时,必须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后,使用个人专用的毛巾或消毒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在具体工作中,检查病人时尽量使用手套。

2.4 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强化控制医源性感染:放射科的介入治疗是一项有创检查,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是薄弱环节。因此,在放射科医院感染防控中必须更加重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导管室的卫生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常规工作中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放射科将导管室的环境卫生标准初步拟定为,空气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200cfu/m3、物品表面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医护人员手部为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此外,在进行介入治疗进出导管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对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诸葛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7): 679-680.

[2]王爱姣. 放射科在医院感染中的特殊性及应对措施[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9): 127-128.

[3]王代兵,罗红峰,李晖. 基层医院放射科预防和控制感染措施探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4): 662.

[4]杨国雄. 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1): 45-46.

[5]姚瑞岩. 加强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防感染意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 154-158.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2

一、医疗耗材成本控制的具体采购方法

(一)医疗耗材成本控制采购前的具体方法

首先,医院应该把握市场价值规律,确立好医疗耗材淡季期,然后形成院内统一购置时间计划。然后,医院财务处在进行医疗耗材采购前,应该和医院各个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提前统计各个部门各医用耗材的数量和空缺,最后由负责人员建立采购计划,交给核算人员审核。具体审核内容:①整理每年的购置计划单,为便于查询,可建立柱形图或条形图。②查看以往的交易记录和交易价格,建立弹性成本预估。③查看各部门历年使用数量,和购置数量,避免囤货造成浪费。审核完成后由医院事务管理部开会表决同意,同意后可下放到医院采购部直接进行集中采购,如果不同意,按管理部意见调整和修改采购计划,再做采购。

(二)医疗耗材成本控制采购时的具体办法

采购医院耗材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办法如下:①医院可以根据统一的采购单,与某些大型医药公司和厂商公开竞标,价低者建立长期合作,这种一体式服务,避免了中间商赚取利润,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医院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出现问题分别处理的麻烦,同时,某些高值产品的零部件损坏也有了更换的保障,提高了医用耗材的寿命。②医院可以依托政府,购置数额较大的医疗耗材,比如一些国外进口的高值耗材。

二、建立和完善医疗耗材库存管理制度

(一)做好医院医用耗材库存的管理工作

医用耗材消耗量大,如果库存不够,会造成整个医院的无序工作,不能正常运行,不利于医院建设。因而,应该建立和完善库存管理制度,配备仓库管理员和理货员进行每日登记和管理,当库存少于一定数量时,应该及时汇报采购部,重新设立采购计划进行定量补充。同时,如果医院某些部门的医用耗材库存积压严重,理货员应该按需分配给其他部门,否则大量积压,超过使用期限,不利于手术效果的保证。因此医院务必做好医用耗材库存的分配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医院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零库存

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医用耗材后台管理系统,对于医用耗材的种类数量进行归置,对于医用耗材的支出要做好登记,同时要根据各部门使用计划实现好物品周转,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另外,要做好与理货员的数据对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避免误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医疗耗材领用管理及成本控制

医院每个部门的耗材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因而价格也不同,因此采购员在购置医用耗材时也要明确各部门器材的规格,比如说,输液针型就有很多规格,不能因为都是输液针,便统一购置同等规格。同时医院应该控制好数量控制,通过分析各个部门的使用情况预估各部门的使用量,规定每个部门的不同医疗器材的使用数量,如有意外,提出申请。从而加强各个部门的节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成本。

(一)检验科的试剂成本控制

检验科是医院的主要收入部门之一,主要包括生化检查,免疫检查,微生物检查几大类。检验项目的支出主要是化学和生物试剂支出,因而控制试剂成本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整个检验科室的成本。现随机抽查2018年5月-10月中的145例来院检查血清肌钙I蛋白的患者,然后将检验科领用的肌钙蛋白工定量检测试剂数量与实际使用量做对比,再将总成本与收入进行等比分析,得到2018年5月-10月的差额(例数)以及全部浪费成本。。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根据统计领用总数和实际使用总数来确定浪费金额,从而使管理人员加强对试剂成本的有效控制。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放射治疗;X线照片;造影片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072-02

放射治疗是医院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放射治疗的质量主要由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治疗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影响它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影像设备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和质的飞跃,如CT、DSA、CR等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对放射治疗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使之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现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2008年2~6月所摄的普通X线片与造影片中按顺序抽取1 000张照片作为分析材料,其中,普通X线片800张,造影片200张;男613例,女38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

1.2 分析方法

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两组材料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评级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进行逐日、逐人、逐项评价,分类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予以记录。并对每例评为乙级、丙级的CR影像出现的主要缺点进行统计。当意见不一致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1 000张照片中,甲级片667张,占66.7%;乙级片245张,占24.5%;丙级片69张,占6.9%;废片19张,占1.9%,总体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照片质量评级标准。笔者对被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和分类:摄影条件不当造成降级的23张,占26.1%。其中因摄影条件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导致降级共计65张,占73.9%。说明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照片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指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定,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度量评价整个治疗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其具体过程是指通过对治疗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修,对放疗部门规范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之保持最佳水平,以达到质量保证的要求,并逐步完善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对放射治疗机构施治剂量的测量与对比是提高整个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质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质量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组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原因分析,73.9%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26.1%是放射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由于后处理不当造成。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

3.1 严格质量控制程度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放射科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网络。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工作点设立质控医师,具体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质控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质控记录,定期汇总评价,强化质控意识,完善自我检查和监督。

3.2 强化对放射设备的控制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尽管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同,但在不同放疗部门的5年存活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如果靶区剂量偏离最佳剂量的±5%,就有可能使原发肿瘤失控和并发症增加。为此在放射治疗中,要加强对放射设备的控制。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放射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应尽量选用低K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

3.3 统一评片标准

根据“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研讨制订的《4个部位7种影像质量标准草案》指导性文件精神,以一张标准X照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的部位与位置、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小的失真度)和一般准则(满足要求、注释全准、无技术操作缺陷、用片分格射野得当、布局美观、密度适中等)为评片基础。我们为此应根据此条例制订详尽的高质量、高起点、适合本单位条件的评片标准。

3.4 全面提高技术员的素质

在放射治疗中,技术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我们为此要求技师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技师考试大纲》自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新分配工作的技术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选送技术员外出进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到人人熟悉机器的操作、功能和性能,培养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准确录入患者信息,规范摆位,去除异物,合理选择条件,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处理图像。

总之,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在日常检测和治疗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落实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46.

[2]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0-133.

[3]吴开良,蒋国梁,王鹏,等.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3):188-191.

[4]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一: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强化设备 内审管理 综合效益

内部审计在卫生系统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审计的主要工作还是围绕财务审计开展,对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相关工作还没有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但由于内部审计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上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了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视并加以推广。

一、加强医院大型设备审计的必要性

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及水平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关系到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综合性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监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综合性医院发展的必然路径。内部审计对于强化大型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一系列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操作、维护、管理模式、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进而进一步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成本效益状况。下面就以我院审计部门今年针对16排CT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的审计项目为案例,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对综合性医院发展的意义。

二、审计案例分析

(一)审计目标和范围

根据绍兴县卫生局关于开展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审计的要求,我院审计部门针对16排CT大型医疗设备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围绕审计重点开展工作。

16排CT的审计重点围绕相关科室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制度、成本效益等情况开展。审计人员通过对我院放射科进行实地调查取证,采取一系列审计程序评估CT整体工作环境、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根据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对16排CT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其在控制环境、控制制度、资源利用、成本投入等多方面的情况,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CT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审计实施过程

对16排CT开展审计工作,主要采用了以下审计方法:抽样审计、观察分析法、询问法、分析性复合法、信息系统评估法。审计人员执行了一系列审计程序,用于核算成本收益,分析业务情况,评估控制环境和控制制度。成本效益评估方面,审计人员以2013年2月为审计区间,通过分摊核算该月人员成本、设备折旧额、维修维护费、医材消耗、库房用品消耗、房屋折旧费这几项成本费用,汇总2月CT成本总计441069.84元。通过医院HIS系统医技工作报表,计算2013年2月放射科总收入为2086158.6元。经过审计分析,CT收入占科室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成本占收入比重为36.22%,其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43.61%。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环境方面,审计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取证的方式,通过查阅文件资料,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病人问卷调查,环境测评、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具体审计工作。针对CT工作效率性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检查过程进行了全程测评,对抽样病人从领号到检查的各个环节耗用时间进行测算,进而对当前CT工作效率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三)审计问题和结论

1.在与诊疗科室衔接方面缺乏明确统一的工作规范,尤其是针对急诊优先权这一工作规定缺乏严格的标准。

2.检查程序存在缺陷,叫号系统不能运作,人工叫号一方面加重检查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导致检查秩序混乱,医患矛盾频发。

3.检查需求大,设备持续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强度超负荷,影响工作积极性。

4.检查环境有待完善,候诊区座位严重不足,等候环境狭窄、拥挤,检查区域与候诊区没有明确的划分管理,病人时常拥挤在门口,严重影响工作进程。

5.对于辐射危害宣传警示不足,病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频发涌入检查室。

6.材料费占总成本比重过高,特别是医用胶片的成本过高,存在医用胶片无人认领,以及病人遗失胶片需多次打印的问题。

(四)审计建议

1.尽快落实放射科排队叫号系统的运行工作,改善等候秩序,保障检查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新CT机的添置速度,门诊病人、急诊病人、病区病人进行分区域检查,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

3.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相应增加CT工作人员数量,增加相关引导维护人员,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

4.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提高检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安装自动取片机和自主取单机,实行病人自主取单的方式,用以缓解窗口压力,同时也可解决医用胶片的浪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

6.优化候诊环境,解决等候区域小、座位少的情况,同时为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解决由于候诊区和检查区划分不明确而导致的门口拥堵这一情况。

7.进一步加强CT辐射危害的宣传和警示,敦促病人自觉远离放射源,减少病人频繁涌进机房这一现状,保证检查通道的顺畅,节约检查时间。

三、被审计单位后续发展状况

上述审计项目得到了医院领导和被审计科室的重视,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通过审计给出的建议,医院方面也有了相应举措。CT作为医院重要的大型检查设备,也是各项诊疗的基础,其运行状况的好坏和工作的效率性及效果性与医院的医疗工作紧密相关,进一步完善设备的工作情况,实现其效用最大化也是医院发展的要求。截止目前,与被审计科室和被审计对象相关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1.自动叫号系统和显示屏已有序运作,无需检查医生人工叫号,候诊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患矛盾也大大减少。

2.自动取片机和自主取单机已经投入运作,病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主取单,对于有需要的病人可取检查胶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成本,同时也解决了无人认领检查胶片的问题,杜绝了浪费。

3.通过招聘,放射科新进了一批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科室人手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检查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积极性和集体凝聚力。

4.医院对放射危害的警示和宣传力度有所增加,在检查室门口张贴更为显眼有效的警示语,也通过其他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及家属频繁涌入机房造成检查困难的问题。

5.针对检查需求大,原有工作量不能满足CT检查需求这一问题,放射科也对工作量做了相应调整,通过调整排班和加班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增加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用于缓解检查压力。

6.64排CT的购置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各方准备工作都有序开展,预计明年能够投入使用。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和完善,CT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流程更为明确有序,候诊秩序明显改善,日常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与此同时,医患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工作氛围相对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同等时间内检查数量有所增加。总体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医院的整体检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效用,进一步加快了我院整体诊疗工作的进程。

四、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对综合性医院发展的启示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工作,加强各方对大型医疗设备运作的重视程度,对优化放射科的检查工作以及全院的医疗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现代综合性医院各项诊疗工作的基础,其检查质量的好坏,检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地开展都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患者的切身利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设备管理或者操作管理,应该从内部控制入手,实施更为全面、综合的管理模式。利用内部审计的有效手段,对大型设备的购买、运作、内部管理、成本效益控制等多方面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实现大型设备整体效用的最大化,尽可能多的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审计介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运行和投资效益控制是当前卫生体制下综合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完善我国综合性医院管理模式,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敬毅,韩小苗.2012:医改中应加强大型设备效益的考核评价和管理[J].中国医院(12),P73-74.

[2]杨细玉,黄芳.201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做法[J].现代医院(6),P139-140.

[3]蔡开清.2013: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思考[J].医学信息(1),P38-39.

[4]辛学瑾.201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5),P86-87.

[5]雷晓莉.2013:浅谈医院内部审计文化建设[J].现代医院(6),P125-126.

[6]王梅云.2012: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发展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3),P1-2.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5

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行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检者辐射安全的危险因素。

结果: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关键词:放射检查放射防护辐射安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42-01

放射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同时也对推动医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放射治疗所伴随的放射性辐射作用,也成为受检患者重大的医疗隐患,为此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减少辐射剂量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医生重点的研究课题[1]。为此本文将探讨我院放射检查患者的放射防护对策,其宗旨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在检查时避免或减少所受辐射,以及总结对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经X线检查患者1125例,其中男542例,女583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35.6±2.5)岁;均采用飞利浦DigitalDiagnost系列成像系统数字减影X射线机进行X线相关检查,其中各系统CR/DR 441例,乳腺检查308例,牙科全景片345例,其他31例。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设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放射检查时间。②防护知识:对辐射作用的认识、防护用具的使用、防护技能的掌握情况。③放射科基础硬件,包括机器新旧及检查方法。④防护情况: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情况、防护用具使用情况、改善辐射后遗症的措施。⑤管理制度:卫生监督部门对反射防护监管、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情况、防护用具的管理、辐射源的管理、辐射患者管理等。

1.2.2调查方法。在正式调查前,选取10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测试调查表的可读性和信度。重测信度为0.79,专家评定内容效度为0.82。共发放调查表112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125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2结果

辐射安全相关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详见表1。经分析发现X线受检者辐射安全与放射检查时间及次数、防护用品空白、改善辐射后遗症不周、受检者对X射线防护知识认识程度低、医护人员对受检者知识宣传不到位、X线检查适应症把握不严格有关。

3讨论

随着临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及放射检查医学的发展,临床检查、诊断越来越多地倚重X射线的检查结果,然而X射线检查也是一把双刃剑,X射线检查中,小剂量对人体伤害较少或无伤害,但若辐射剂量增大,同时在累积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机制作用下,可致使一些接受X射线照射的人群发生脱发、腹泻、皮肤溃疡,甚至白血病等疾病,另外,放射线还会引起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基因突变等疾病[2]。由此可见,加强患者受检时避免或减少辐射伤害及在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对医疗就诊安全来讲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X线受检者辐射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护及补救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就诊安全。

3.1提高检查质量,减少辐射量。临床研究发现,随着X射线检查时间及次数的延长、增多,其辐射剂量较检查时间短、检查次数少者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减少透视时间及次数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3]。为此操作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恰当的临床判断,采用合理的方式减少患者受照剂量,在不影响获得有效诊断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高TV、低mAs,厚过滤,小照射野的照射原则,把曝光次数限制在最佳次数,以此减少无意义或重复摄影,并严格控制照射野,调整曝光视野大小,使之控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增加射线源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如可采用长柄器械远距离操作,不但可提高影像质量,而且还可减少散射线,减少曝射量;对婴幼儿患儿应短时间内快速摄影,不使用滤线栅;重视患者检查部位敏感脏器或非检查部位的防护,应根据临床情况,对受检查的性腺、甲状腺、女性乳腺、儿童骨骼等敏感脏器进行遮盖防护;另外根据临床指证,尤其是对育龄妇女及孕妇,若可采用X射线摄影,则尽量避免采用X射线透视检查[4~5]。

3.2防护用品的应用。对受检患者加强屏蔽防护,采用铅或含铅物质作为防护用品,对患者不需要检查的部位,穿戴铅围裙、铅帽子、铅手套、铅眼镜等防护用品,以吸收不必要的X射线,在隔离室内安装铅质屏风,避开射线照射[6]。

3.3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意识宣教,通过放射科候诊厅宣传栏、就诊手册等方式,讲解放射检查的必要性及所伴有的辐射危险,以此充分加强受检者对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意识的正确认识,同时,放射检查医生有义务对受检者事先告知辐射的危害,以此加强受检者主动要求进行放射防护的迫切性[7]。

3.4X线检查合理应用。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应全面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认识到X线检查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避免无效照射。同时,放射工作者应遵循《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严格按X线投照相关准则操作,尽量采取减少对患者照射剂量较少的方式进行检查,减少废片率,对不符合照射检查患者或风险较大患者,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便于选择恰当的检查措施[8]。

3.5改善辐射后遗症。普通的放射检查和牙科摄影的辐射剂量都很小,检查后根据临床情况,叮嘱受检者注意营养和休息,对已经产生辐射后遗症患者,应在临床诊治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膳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保持日常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多摄入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可有效吸附有害放射物,促进毒物排泄,并服用抗辐射的维生素,遵医嘱服用碘片[9]。

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为华,倪卫东,易光兆.C形臂X射线机术中应用的放射防护探讨[J].激光杂志,2011,32(4):125-127

[2]张梦龙,段玉婷,许玉军,等.放射防护最优化对数字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辐射剂量降低的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2):238-240

[3]宋钢,卢峰,邓大平.《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应用指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02(1):156-158

[4]施晓燕.综合性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209-211

[5]王哲.新建CT机房的放射防护设计优化方案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364-366

[6]蒋洪春.医院医用X射线防护应当以人为本[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271-273

[7]刘敏.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放射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192-194

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药品;库存管理;实现方法

药品实库存管理工作是基层医院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各个医院的药品的使用、库存及资金占用、药品流通等方面都具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药品实库存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逐步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而药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以及相应配套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成为药品实库存管理工作的核心,有助于提高药品管理和流通的有效性[1]。

一、 基层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系统

从基层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来看,从采购入库环节开始,药品即应该进入医院的内部管理流通系统之中,并接受医院信息系统的监管和控制。药品的流通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各药房、各科及检验、胃镜、放射、手术室等部门到患者的正方向流通,另一方面是由病人退回到药房、各科室及检验、胃镜、放射、手术室等部门的反方向流通。在整个药品的双向流通管理过程中,各个科室的流通环节均应在临床病区内部设置三级药柜,各环节、各科室的药品管理和流通均须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据实记录,从而实现基层医院药品的全过程实库存管理[2]。

二、基层医院药品的实库存管理措施

第一,药房。本文所述药房主要包括中草药房、中成药房、门诊西药房、住院中心药房等几个部分,药房作为基层医院药品的主要集散地,每天不仅要面对领取药物的患者和医生,还要负责门诊处方药的发放和分拣,以及住院患者制剂、针剂、中草药等的发药和药房系统摆药等等,一旦药房工作出现药品规格不相符或是处方不正确等失误,则会对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

第二,麻醉和手术药品。品具有特殊性,因而需要严格实施国家品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因而通常为药库按照科室的不同直接进行发放,从而保证账面管理和入库明细清晰准确。根据药品采购订单进行药品入库登记,根据药品使用明细进行出库信息登记。定期、定时统计药品账面明细和库存数量,必要时不定时抽查药品账面明细和库存数量,并保证医院药品执行价格与药品市场价格同步调整[3]。

第三,临床病区三级药柜。各个医院都会根据自身管理制度的不同,制定临床病区三级药柜管理制度,且各个医院药品管理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可以按照需求请领药,也可以按照基数管理药品。但各个医院的管理模式都较为相近,其基本原则为保持药房账面、实发库存与科室请领库存的一致性。为了最大限度避免调价盈亏现象的发生,可对药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定期盘点病区三级药柜,加强药品的报损管理。

第四,医技、放射科药品。造影剂是放射科室的常用药物,品等是包括胃镜中心在内各个医技科室的常用药品,且影像、检验科室日常医疗检测过程中也会使用到部分特殊药品,对于各种特殊药品的管理,可参考物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在进行实库存管理时,也应准确完整地录入药品管理信息。

三、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品实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3.1 药品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药品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了如下规定:各个医院应定期盘点和清查库存的各种药品,至少每年对药库进行一次清查整理,根据药房的实际情况,每半年或是每季度盘点一次。一旦药房出现药品的损毁、变质、过期、盘亏现象,需要按照药品的购进价格,进行登记备案,及时准确地确定上述现象的发生原因,逐级向医院有关领导进行上报,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

3.2 药房、药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应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药房、药库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并注重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避免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影响,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实际的日常药品管理过程中,用好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提高药品实库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账面金额准确清晰,对药品数量进行定期盘点。在应用信息系统时,应提高药房和药库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用金额、数量、品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粗放、简单的药品管理制度,以提高药品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以改善药房和药库管理水平。

3.3 建立和实施药品盘点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应在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实施药品实库存管理定期盘点制度,因为医院药房和药库的数量与种类较多,因而需要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的不同,推行分药柜和分库责任制,指定负责人进行专门管理,为了防止药房和药库出现不良假账冲减和消耗药品,药品会计应不定品种、不定节点、不定期抽查药房和药库内的药品,并可以定期安排药品会计进行轮岗锻炼[5]。

3.4 信息管理系统细节的逐步完善

因为医院药品管理过程中,需要在药方需要基础上进行药品的包装拆解和小剂量药物发放,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应对其实施药品价格拆分,鉴于医院药方中存在物价部门制定价格的小包装拆分药品以及大包装药品,应在价格信息录入时使用两位小数。同时,基层医院药房应在住院医嘱摆药和门诊处方摆药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由符合相关规定的人员实施报损出库、借药、换药、捐赠、调拨出库、领出入库等方面的工作,并由具有专门工作权限的人员负责其他工作流程,在完成每天的工作后,由相关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红编制工作统计报表,在每月工作完成后,生成或制作月报表,并保证报表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四、 药品实库存管理的效益

第一,社会效益。药品实库存管理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的先进性和规范性水平,保证基层医院医生更好地掌握现有药品的各种信息,从而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使用药物。

第二,经济效益。基层医院实施药品实库存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实现医院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药品浪费和损失现象,进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五、总结

在医院药房管理中,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对药房各类药品实库存进行管理,建立和实施药品会计监督制度、药房和药库管理制度、药品盘点制度等,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细节应用,为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刘荣,兰量园,张玲.药品实库存管理新模式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2,5(2):716-717.

[2]李贤文,石磊,吴欣荣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摆药中心作业模式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5,4(2):267-268.

[3]张天东,孙彩艳,郭成芳,戴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药品数字化管理[J].医药管理,2012,1(3):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