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数除法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数除法教案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掌握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分子或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可叫一位学生回答.)

(2)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以下题目:

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老师作结论.

2、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地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由分数的约分类比地得到分式的约分.由分数乘除法的法则同样可类比地得到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现在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板书课题)

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然后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叙述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二、新授

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即是:

例1计算

分析(1)题并引导学生解答:

①(1)题是几个分式进行什么运算?

②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

③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得到的积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

④积的符号是什么?

⑤怎样应用分式的约分法则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单项式?

随手板书解题过程:

分析(2)题并引导学生自解:

①(2)题两个分式进行什么运算?

②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代数式?

③怎样应用分式的除法法则把分式的除法运算变成分式的乘法运算?

以下可由学生写出运算结果:

(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以下小结内容)

小结: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是:

①含有分式除法运算时,先用分式除法法则把分式除法运算变成分式乘法运算;

②再用分式乘法法则得出积的分式;

③用分式符号法则确定积的符号;

④用分式约分法则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一般为单项式).

三、练习

课堂练习1:

计算:

分析、引导学生

①本题是几个分式在进行什么运算?

②每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代数式?

③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是否可以分解因式,怎样分解?(a2-4)=(a+2)(a-2),a2-4a+3=(a-1)(a-3),a2+3a+2=(a+1)(a+2).

④怎样应用分式乘法法则得到积的分式?

⑤怎样应用分式约分法则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一般为多项式)?

随手板书解题过程.

课堂练习2:

计算:

小结: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是:

①将原分式中含同一字母的各多项式按降幂(或升幂)排列;在乘除过程中遇到整式则视其为分母为1,分子为这个整式的分式;

②把各分式中分子或分母里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③应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得到积的分式;

④应用分式约分法则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先分析:本题是分子或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运算过程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因此,分式乘除法法则也适用于两个以上的分式相乘除.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并找出得出正、反两个结果的学生上台板书,让大家判断正误.

四、小结

(1)让两个学生分别用语言叙述和式子表示分式乘除法法则.

(2)课堂验收题:在余下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下课时全收上来,批阅打分,以便检查课堂效果.(题目可用小黑板出示).

计算:

五、作业

1.计算:

2.计算: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3

关键词:备课教案 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67-01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些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备数学教案是数学教师熟悉教学对象和教材,弄清学生的知识底子和教材编排的思路。因此,抄教案,绝对不是备课。备课编教案是为了上好数学课,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才去写教案,才去备课,更不是为开“现场会”去备课。因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才是我们备课编教案的指导思想。

那备什么?应考虑些什么问题?注意哪些环节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备数学课就是要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识体系对接起来。具体来讲,数学课首先要备出深度,所谓深度,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话来说就是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活力、有实效、有后劲,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是“奖牌给哪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备课时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思考“要判断奖牌给哪组,我们应该以哪个数据为标准?”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总数量除以平均数”和“移多补少”的方法,而可以在学生弄清问题后提出:“这是两个组投篮的统计图,想一想,奖牌应该发给哪个组,你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直面挑战,形成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学生交叉互评,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和质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从思索中学,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品质。二要备出梯度,就是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难点分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而不是一步到位。三要备出新意,就是要备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讲具体点就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备课要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对教材要统一分析,搞清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教材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心中有数;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统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只有对教材理解透了,把教材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意图清楚,我们才能自如地运用,才能把书教薄,教学时才会做到纲目分明、重点突出。

在把握教材的整体性的基础上,还要“吃透”教材。它和哪些教材内容属于从属关系,又和哪些知识处于并列或者交错之中,它是旧知识的延续,还是新知识的开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熟悉本年级的教材,还要了解它的前一册和后一册的教材,进而掌握全套教材的体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由全套到一册,一个单元,最后确定一节课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就把所教内容,涉及到多大范围,理论深度限制在准确的程度,而不至于随意扩大和加深或者缩小、变浅。

备课要走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部。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教学,如果只要记住法则,并能运用,用不了多少分钟就能完成;我在教学时就把重点放在“为什么分母可以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突出了“分数单位相同”这一关键,十分自然地为下一步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教学埋下伏笔。我们现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与以后学习的小数除法法则,分数的性质,比的性质联系十分密切,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舍得花时间,加强练习,决不一带而过。再如“归一”法是正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教学“3小时生产60个机器零件,照这样计算,5小时生产多少个机器零件”时,就会紧紧抓住“工作效率一定”这一解题思路,为以后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其次,备教材要钻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有大有小,一册有一册的重点,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重点,突出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保证教学的高效率。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时一致,有时也不一致,必须仔细分析。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重点要放在一位数除两位数,因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只是它的延伸。小学生对“0”占位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难点是商中间和末尾带0的除法。进入多位数除法的学习时,除法的一般运算法则学生已经很熟悉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转移,那么,掌握试商的方法就成了这部分教的重点,又是它的难点。

再次,备教材要求我们钻研教材中的练习题。钻研练习题,首先要求我们数学老师把课本中习题都做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另外,我们还必须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练习效果。如在学习“连乘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雨伞,每箱12把,每把卖15元,一共可卖多少元?如果你是商店老板,你可以怎么卖?让学生在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展开联想,施展才华。这样一道简单的练习题不仅能很好地巩固新知,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备教材还要留心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我们在备课时要分析教材中哪些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些内容又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哪些内容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结合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我就培养学习爱惜时间的习惯。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把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在实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备学生: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法,并围绕学法科学地设计教法,教中授法,以法导学。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启发性、灵活性……

备学生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就必须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哪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除此外,备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和习惯,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他们施以影响。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4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找到一个授课内容相同的教案已不是难事,但是在课堂“被应用”的成分少之甚少,“自己写在教案上的话有时并不会在课堂上被应用”,看“名”师的公开课,一节课就像是一座冰山,被我们肉眼所见的并不一定是最为核心的,“谁的课创设的情境好,谁的课设计的练习精”,被感官所率先记忆的并不一定是教师课堂的核心要义,备课应该不是以课堂教学环节为线索来拼凑,拼在一起不一定是好的,七拼八凑又难免东施效颦四不像。下面我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谈谈如何有效备课。

一、目标解读

(一)课标解读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教材解读

1、分数的定义:

定义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定义二:两个自然数m、n(n不等于0)相除的商,叫做分数。

定义三:两个自然数m、n(n不等于0)之比,叫做分数。

定义四:形如(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分数。

2、教材内容的呈现:

(三)概念解读

概念: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自然数情况下商不变性质的延伸。

“分数的基本性质”引起了分数表示的不唯一性。这些数构成一个由无限多个分数构成的等价类,其中的每两个分数彼此相等,

而其中约分、通分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数计数单位的改变过程。一个分数是一个“等价类”,其中最简分数具有某种代表性,却不能代替一切。彼此相等的分数,各有各的用处。自然数的相等,就是自己和自己相等,一个自然数只有一种表示法;分数则不同,同一个分数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法。分数的相等性质,是分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教学研究

(一)已有学情的分析

“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感到亲切(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备课初应了解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经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立足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我在引入环节出示了两道算式唤起学生对旧知“商不变的性质”的回忆。例:

(二)学习方法的引导

1、通过直观模型(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材料的直观材料)的操作,如小棒、计数器、长方形或圆形图、数直线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把面积、形状都相等的正方形纸,用不同的对折方法表示与这张纸的相等的分数,并逐步呈现多个分割图,对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建立直观形象,为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通过线段模型建立几何表象。线段的单位是抽象的“1”,与圆形、三角形相比较抽象,但是仍然是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 。例:

这是数轴的雏形,在学习自然数的时候,已经用过这样的表示方法。由此可见,分数是填在自然数之间的新数,位置在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和后续的比较分数大小、约分、通分也都可以呼应。同时,线段模型是“圆模型”的半抽象化,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

(三)课后习题的选编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高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有效、高效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例如我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既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练习,如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讨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对吗?

又要考虑到面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练习,如你能找出大于又小于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你能找出多少个?

最后,还要综合考虑知识的纵向沟通。本课中老师充当了“魔术师”的角色,课始让学生经历从÷ 变形为―(分数线)的过程,从“商不变的性质”引入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课末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分数线)变形为:(比号)的过程,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入对“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使前后内容融会贯通,知识脉络清晰明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必能将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演绎得富有智慧和充满艺术。

参考文献: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5

第1课9.1分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

2.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言:我们已经学过了整式,知道可用整式表示某些数量关系;学习了整式四则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是有些数量关系,只用整式表示是不够的。。

2、例题:甲、乙两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3、分析: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那么乙每小时做(x-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是90÷x(或)小时,乙做60个的用的时间是[60÷(x-6)](或)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

=

可以看出、都不是整式。列出的方程也不是已学过的方程。学习本章内容就可以正确认识这样的式子及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二、新授

1.分式

在算术里,两个数相除可以表示用分数的形式。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因为零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中的分母不能是零。

在代数里,整式的除法也有类似的表示。如前面的例题中,(90÷x)小时可表示成小时,[60÷(x-6)]小时可表示成小时。

又如n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吨,平均每公顷产量(m÷n)吨,可用式子吨表示。

再如轮船的静水速度为a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b千米/小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千米所需时间[s÷(a-b)]小时,可用式子小时表示。

、、、

的分母中都含有字母。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基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可见,上列各式都是分式。

由分式的意义可以知道:

(1)分式是两个整式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在这里分数线可理解为除号,还含有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母必须含字母。式子、、都不是分式,因为它们的分母都没有字母。

(3)在分式里,分母代数式的值随式中字字母取值的不同而变化。字母所取的值有可能使分母为零。因为分式的分母相当于整式除法的除式,所以分母如果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因此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例如在里,x≠0;在里,a≠b。

例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

解:(1)由x-2≠0得x≠2,即当x≠2时,分式有意义。

(2)由4x+1≠0得x≠时,分式有意义。

例2:当x是什么数时,分式的值是零?

解:由分子x+2=0,得x=-2。而当x=-2时,分母2x-5=-4-5≠0,

所以当x=-2时,分式的值是零。

问题:(1)分式的值为零就是分式没有意义吗?

(2)只要分子的值是零,分式的值就是零吗?以为例回答此题。

三、练习

练习:P60中练习1,2,3,4。

四、小结

1、本课学习了什么是分式。

2、本课还学习了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使分式为0的未知数值的求法。

3、要特别注意分式中作为分母的代数式的值不得为零的教学。在分数里,分数的分母是一个具体的数,是否为零一目了然;而在分式里,要明确其是否有意义,就必须分析,讨论分母中所含字母不能取哪些值,以避免分母的代数式的值为零。

五、作业

分数除法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小数的性质并应用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

3、积极参加数的改写、比较和归纳等教学活动,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发现和概括的过程,能灵活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改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1、教师:我这里有一段5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除了用数据5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可用哪些数据表示?(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书)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

0.5米

.50米

0.500米

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一段铁丝的长度,都是1米的,都是米。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用的度量单位不同,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既然长度相等,那么就有

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0.5米=0

.50米=0.500米

2、教师板书出来。

观察、讨论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特点。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二、直观展示

观察用小数表示的涂色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0.3

0.30

交流观察到的面积,发表不同的想法:两个正方形平均分的分数不同,涂色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

0.3=0.30。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的改写

提出试一试,根据小数的性质,交流想法。然后填空。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1、小数的性质直接判断。

练一练2、3、小数和分数互相改写,关注分子是整十或整百的分数的改写。

练一练4、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