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地基技术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地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其施工技术的选择,了解其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

1.1传统地基处理技术

传统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上世纪60年代法国发明的强夯法地基施工技、日本70年代创造的高压喷射技术及我国在90年明的桩基施工技术等。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规模也逐渐扩大。这些地基处理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仍得到大量使用。但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房屋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必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结合相关成功经验进行有效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年限。

1.2现代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的选用应严格遵循房屋建筑的地下环境进行,其施工机理就是通过夯实、换填、挤密等方式加固地基。也可以分为地基加固技术、桩基技术与辅助地下连续墙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有效增加,进而达到降低沉降量,减少变形等情况的出现。桩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向地基深层位置进行上部荷载力的传送,利用缓冲作用对其所承受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削减。辅助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是进行侧向支护的提供,在处理地基中,必须对其地基进行改良,对其地基抗剪切强度进行有效提升,起到地基压缩性降低的作用,并对地基透水性进行有效改善,最终达到地基加固的作用。

2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高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地基施工技术水平,重视其施工方式,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如将其在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固结加速吹填土的速度,并起到加固处理费用的有效降低及工期缩短的作用。其施工方式就是遵循一定比例,将淤泥和粉煤灰进行有效混合吹填,对其均匀度进行提升,进而达到地基土固结的作用。

2.2DDC灰土挤密法

DDC灰土挤密法应用的方式就是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施工的方式。在孔内通过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分层夯实成桩,通过多次锤击达到扩大桩径的作用,并确保和桩与桩之间土能够形成复合地基。这种地基的作用就是对湿陷性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有效改善,并对地基土的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从相关数据显示,选用DDC灰土挤密桩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可以有效增强其地基承载力,一般情况下是原有地基的2到7倍。通常情况下,DDC灰土挤密法中处理地基的深度必须在5米到40米以内,相比一般的灰土桩,其施工效果较为显著。为更好地了解灰土挤密施工方式。

2.3IFCO强制固结法

IFCO强制固结法的应用可以对地基固结速度进行有效提升。这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必须设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等设施,一般情况下排水系统就是纵向贯通的一排排砂墙,排水通道的扩大,可以对其固结速度进行有效提升。通过真空压力的作用,加压系统可以将堆载时间进行大大减短,因为在砂墙底部进行真空面的设置,必须确保水的渗流走向相同与重力方向,进而起到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只有确保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之间的固结顺畅性,才能起到工期缩短及提高施工质量的作用。

2.4换填垫层法

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换填法主要应用于其基础下持力层较为软弱的位置,主要施工方式为,将基层下合理范围内的土层挖去,选用强度较大的砂、砂石等材料进行回填作业,随后进行分层夯实施工,确保其与施工要求相符。这种施工方式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并达到施工质量提升的作用。

3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质量控制

3.1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如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选用合理、科学的方式

就可以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沉降量的目的。如要简单进行建筑物体型的设计、注重建筑平面转折、高度等问题,并将沉降缝设置在基础类型不同的位置。确保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符合施工要求,并将圈梁或构造柱设置在墙体上,选用联合基础或连续基础等方式。施工过程中,如遇到软弱地基,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与技术进行有效处理,如机械压实、将软弱土层进行开挖作业,或进行砂、碎石等材料的换置。

3.2必须根据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的各有关管理制度

在项目内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实施奖罚措施,以及前面已提及的桩机资质及特种作业上岗证等必须齐全。起重臂下严禁站人,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起重范围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规定的指标,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压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卷扬机构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方可压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停止作业时,短履需运行到桩机中间位置,停落在平整地面上,其余油缸回程缩进。切断电源,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桩机;施工完毕的桩的桩头上面要加盖,以防行人或杂物等掉陷。

4结束语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4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重庆位于我国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山地丘陵地区,在大地构造上重庆地区属于典型的杨子准地台中部,所以重庆地区受到大地构造等自然因素影响使其地质情况十分复杂,而随着重庆市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中各种岩土工程的施工规模及总体数量都在急剧上升,只有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设计人员要基于建设场地地形特点,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及优化设计,并针对地基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可以满足工程整体要求。

1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存在的问题

重庆地区岩土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挖高填低”的方式来平整施工场地,这样的地质特点使重庆地区建设工程施工中,容易形成大小不一、厚度不等的人工填土地基,填土地基在本质上虽然属于特殊性的岩土,这便导致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其他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地区填土地基的填料一般都是从场地自身或周围低山高挖地段的岩土体,所以填料的选择导致填土地基的岩土情况十分复杂,同时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均匀、密度变化大、厚度变化大以及分布范围不规律等工程性质,这种由杂填土作为填料而形成的填土地基在施工中的沉降变形较大及湿陷性,这便会对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地基稳定性、安全性带来很大影响。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不仅要确定地基的工程性质,同时也要根据勘察结果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换土法、物理机械法以及化学胶结法等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在提高杂填土地基整体强度的基础上改变其变形性质,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必须将不均匀沉降变形这一工程问题彻底消除。

2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2.1区分“岩体”与“岩石”

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容易受到复杂地质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求勘察人员必须区分“岩体”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这是因为“岩体”与“岩石”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性,而实验室检测的数据只能反映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但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需要的是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所以要求勘察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其进行现场测试,这样才能确保其所获取的勘察数据可以满足工程施工设计要求。

2.2区分“岩体”与“软弱结构面”

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大型软弱结构面的数据进行获取,同时也要对不同地层接触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勘察数据反映出来,但是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学性质要比岩体物理学性质相对较低,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求勘察人员,必须有效区分“岩体”与“软弱结构面”两者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这样才能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可以更好的帮助施工单位对地基进行处理。

2.3区分“原状土体”与“设计取值”

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关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其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原状土体的测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出拟建场地岩土工程的实际特点,但是大面积降雨、地下水活动等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其物理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所以要求勘察人员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有效区分原状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与设计取值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避免因勘察结果错误而导致岩土工程施工面临巨大危险。

3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查中地基的处理措施

针对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很多特殊的工程性质,可以采取换土法对填土地基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利用物理机械法、化学胶结法等措施对填土地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通过排除地基填土中的水分来减少其空隙体积,并使填土颗粒经过有效处理后可以互相胶结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填土地基强度、改善变形性质这一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消除填土地基容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等事件,对加强填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

3.1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的主要方式,利用30kn的重锤从3~4.5m位置自由落下,经过多次处理后可以达到夯实填土地基的目的,经过重锤夯实法处理后的填土地基其强度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其压缩性经过夯实处理后明显减少,但是在采用重锤夯实法过程中要注重锤重、锤型、锤底面积以及落距等。

3.2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在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其适用于粘性土含量较少的填土地基处理中,例如,以建筑垃圾、工业废料以及炉灰作为填料的填土地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利用了杂填土地基密度小、透术性好以及无凝聚性等特点,采用振动的方式使土体可以达到紧密状态,这对加强杂填土地基的强度、减少沉降变形有着重要作用。

3.3强夯法

强夯法的应用原理基本与重锤夯实法相同,但是其充分利用了夯锤自由落下过程中,与地基接触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能及冲击波,可以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有效夯实,这对提高填土地基的整体承载力、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其压缩性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因此,该种方法在重庆地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结语

重庆地区由于其相对十分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勘察质量,要将工程范围内所有的点、线、面都要彻底明确,同时也要求勘察人员不仅要提供地基的容重、承载力以及极限摩阻力等基础数据,同时也要将地基的孔隙比、内摩擦角、内聚力以及弹性模量等数据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对岩土工程中的填土地基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张顺斌.重庆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及勘察要点[J].中国水运,2010(02).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又因为我国工程所在地的地址情况随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更高,必须在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考察,以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常常照常进行,并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建设优质工程。

一、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其质量的优劣受到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严重制约,为提高工程建设地基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地基施工建设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分析处理的方式得出最佳施工模式。基于此,提高工程地基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技术方面对工程建设基础地基施工进行了分析。

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工程建设桩基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与进步。桩基施工技术是地基建设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施工形式,现阶段桩基施工主要分为三种施工技术: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及钢桩。

在桩基建设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承载力强、应用范围大、影响环境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中现浇灌注桩应用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成桩工艺应用的是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中以泥浆护壁,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因桩底虚土及缩颈造成的工程危害。

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与现浇灌注桩技术相比,因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如振动、噪声及挤土效应等,致使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量越来越少,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预应力管桩已经逐渐代替了普通的混凝土桩。因钢桩成本投入大,只能用于特殊工程施工中。

3、工程建设地基加固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型地基加固技术转向了多样化技术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的地基加固方式为压密固结加固法,这种加固方式主要应用于松软地质。然后进行加筋体复合地基的有效解决,这种方式在各个地质中都能使用,具有普遍性。换填垫层地基加固法,因其自身特点,只能用于小规模工程施工建设中。

4、工程建设深基基础施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深基基础施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深基坑技术是指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施工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不仅可以提升地基施工的技术水平,还可能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免费论文参考网。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

2、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钻孔灌注技术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其中,钻孔和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钻孔工作前,首先要检查钻机的安装是否正确,确保底座与顶端平稳,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或沉陷;其次要检查钻机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随后,检查成孔的孔径、孔深以及倾斜度等,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免费论文参考网。用混凝土作为钻孔泥浆,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泥浆进行施工。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其职责,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检验的同时,监理工程师也应仔细审核,保证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3、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4、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不断研发和完善新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同时严格控制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地基基础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基基础建设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根基,所以其施工质量的难题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随着社会的继续前进和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停地提升,为有做好了工程建设中地基施工的建设,才气可行地包管工程建设的质量。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设计和架构日新月异,在满足人们的行为所需的并且,也给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既然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在人们强大的想象力下被建造了起来,可是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份,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完缺。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便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常常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一样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为有增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办理,才气切实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 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咱们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大概是由于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妥,在需要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可以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假设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大概是防水、排水对策不到位,就大概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并且相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包管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相比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办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办理方的疏忽也大概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办理人员办理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3施工技术

3.1预压排水固结法

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1.1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被加固的土体表面铺设横向排水通道,在土体的一定深度内布置竖向排水通道塑料排水板,然后进行真空密封,利用真空负压,排出土体中的水和气,改变土体的三相结构,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提高有效应力,从而使土体产生沉降固结,改良了土体状况,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3.1.2堆载预压法是在布设完的排水通道的地基上分层施加堆载材料,进行正向施加荷载,使地基土体产生沉降固结的方法。荷载材料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以选用土、砂或山皮土、山皮石等,按设计分级堆载到一定的厚度或标高,达到一定的固结周期后,卸载至设计标高整平。

3.1.3真空联合堆载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工艺是在正进行的真空预压密封膜上做一定的保护层后,在地基上分层填加堆载料,增大对地基土的施加荷载,把真空法和堆载法联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被加固土体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此种方法处理完成后的地基承载力可达15t/ m2以上。

3.1.4真空预压法特别适用于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含水率的软弱淤泥土质、淤泥质粘土的地基处理加固;并且具有相对工期短、造价低、处理的整体效果好等优点。而堆载预压法加固期长、受季节性影响大和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等特点,已逐渐被真空法所替代。特别是针对大面积围海造陆由吹填土形成的超饱和的软土地基处理,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优势明显已被广泛采用。 转贴于

3.2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3.2.1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

3.2.2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3复合地基形成法

通过对被加固土体填充相应的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一定的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载荷载,形成复合地基的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如:振冲法、砂石桩法、CFG桩法、水泥深层搅拌法、土和灰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工程施工中,根据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基承载力的特殊要求,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相应的要求。根据充填料的不同,其加固的机理是不同的。通过填充砂和石料深入土体,被置换或挤密,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把水泥粉或水泥浆、粉煤灰或化学浆液充填进土体,通过这些填加料与土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土体凝聚、胶结、固化来提高承载力。

3.4振冲法施工简介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工程建筑地基基础的原因多种各式,此中不一样原因所具备的特点与形陈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因分清主次原因,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剑峰.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王秀华.浅析建筑地基施工中的事故及其预防对策[J].民营科技.

[3]刘金励.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j].建筑 技术,1997,28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习领域;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65―02

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司,于2006年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推进教学改革的思想。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突破传统本科压缩饼干教学模式,确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全局,服务于区域经济。黄冈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建筑之乡”,黄冈市是建筑业大市,近几年来。黄冈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黄冈市地理位置特殊,土质情况软弱,沿江一带多为淤泥和淤泥质土质,一般多用地基处理技术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等。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开发和整合变得更有意义。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解决所有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我们开发该学习领域思路就是开发学习情境、项目和任务,设计教学,改变学生传统学习理念和模式,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基础情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篇论文从学习领域开发的历史过程、学习领域开发设计、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来探讨。

1 我院《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开发的历史过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领域之一。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是学科体系下《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施工》、《高层结构施工》三门课程整合而成,在课程整和过程中紧紧围绕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技能性、应用性、实践性,精心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融合了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思想、新观念。

1985年-2003年,早期的本课程是采用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按学科建立的,有关地基基础方面的知识教授《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施工》中的章节《土方施工》知识结构松散,学生学的东西不能马上用于实践,感觉太抽象。

2003年-2006年,随着现在建筑工程地上地下发展档势,加入《高层结构施工》课程,涉及到地基基础的章节有《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地基处理技术》。

2006年-2009年,我们系在全国土建指导委员会多次探讨研究,建工专业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将《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和《高层结构施工》中地基基础相关章节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2006年,我们最初开始教学改革,《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只讲施下方面的知识,学生对土力学一点也不知道,到工作岗位后,简单的工程问题都不会分析,造成很大的盲区;2007年,我们重新整合了课程,加入基础平法图纸识读、基础钢筋下料单的计算、土力学和基础设计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我们又结合实际施工工作过程引入塔吊基础设计;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目前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

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开发设计

2.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过程

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典型:厂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将其转换成学习领域,并以施工过程为导向,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构建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然后针对每一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编制教学做资料。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设计应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每个学习情境都应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新的课程体系应以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其培养目标。“行动导向”教学通过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使得学生掌握职业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针对工作任务具备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和独立地评价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使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相互结合,各职业学院可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措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应重点体现三方面的内容:①以典型的实际施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的原则;②整个行动过程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到评估。均以学生独立工作为主;③整个行动过程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2.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开发和设计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施工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增加的土力学知识、基础设计知识、基础平法识图知识和基础钢筋下料知识)、地基基础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具备正确选择地基基础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编制施下方案,并能在保证环境和安全(特别是用电安全)的条件下组织施工,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编制施下技术文件并进行归档的能力。整个学习领域开发了9个学习情境,包括土工试验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土方工程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软弱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砖砌大放脚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工程施工、筏板基础工程施工、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预制桩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开发和教学坚持“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法开境、项目、任务和执行教学任务。与一般院校开发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创新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情境一土工试验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开发六个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②土的可塑性指标的测定;③土的工程分类与鉴别;④土的压缩性指标测定;⑤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测定;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阅读及应用。

这样的学习情境和项目设计符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的基本程序,符合工程建设程序,与实际施工更接近,符合事物认知基本规律;而且,将土力学中土的压缩性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整合到课程中。

(2)学习情境三深基坑工程施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开发具体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项目,增加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的内容,将土力学中郎肯土压力、库仑土压力理论和规范法计算土压力整合到课程中来了。

(3)学习情境五砖砌大放脚基础工程施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开发刚性基础设计项目,增加了基础设计计算,基础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内容。

(4)学习情境六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工程施工和学习情境七筏板基础工程施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开发扩展基础设计项目,增加了基础设计计算,基础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内容。同时,补充开发项目,基础平法表示图纸识读。

(5)学习情境八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和学习情境九预制桩基础工程施工。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在桩基础中补充项目塔吊基础施工和设计。

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学习领域教学资源丰富

3.1 视频动画、工程图片及照片资料

为了更形象展现项目教学内容,将一些施工工艺制成Fls,或工地现场录像、拍照,甚至网上下载典型施下图片、照片做成项目完成辅助资料。

3.2 工程图纸

根据开发项目,准备施工图纸,完成识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的技术交底和质量检测、控制工作。

3.3 国家、地方标准规范

为了配合学生项目完成,提供整个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施工手册、建筑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4 国家和地方标准图集

提供地基基础相关平法图集,04G1 01―3筏基平法闯集,06G101―6条基、独基及桩基承台平法图集,0913901―3基础钢筋排布与构造详图。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浅层土,工程结构,围压应用,地基



在千米厚度以上的松散沉积地层中,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受到关注的焦点内容莫过于解决如何经济合理地做好地基基础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的规划建设,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式已经难以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给出满意的解释和诠释。这些建立在桩基和复合地基原理上的设计理论,特别是对于河湖相沉积的、呈薄层及互层状的饱和粉土及粉质粘土层,则是把基础底板下一定厚度的承载力小于130KPa的该类土层用高强度、低变形量的桩基础方法或高强度加强体为主的复合地基加以处理,这无疑确保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在经济、施工便利、简单等方面失去了优越性。土的三轴强度试验,真三轴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土的强度并非定值,而是随土围压力的增高有所增加;土的轴向变形则随土的围压增加而减弱。本文拟以三轴强度试验为原理,提出围压结构的具体工程设计及思路,利用围压结构将地基土分割为等面积,等体积,土的大型三轴强度试验组合,使得围压结构和土体形成新的共同工作的结构地基,以解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中浅层软土为高层建筑地基利用的现实问题。



2、 高层建筑地基及设计现状分析



2.1高层建筑地基及设计历史



每次高层建筑的空间和平面的拓展,都为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同时也为土力学研究成果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应用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大厚度松散土上建筑高层建筑,基本上以结构力学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以桩内全置换土为主的桩基和列成熟设计理论,施工工艺,检测措施等。但存在的不足:①虽然桩基系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但是由于舍弃浅层有一定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的软弱土,无疑要求基础的刚度,长度,整体强度加大,故此直接导致基础的工程造价飙升以及施工工艺的复杂化;②由于桩结构体在地基土内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0%左右,却承担100%的建筑荷载作用,桩的应用集中效应明显;③桩体表面与土的接触面积有限,大多情况下桩的承载力由土的摩阻力和端阻力,而影响范围之外的土并不能充分提供其强度试验和真三轴剪切试验,对土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深入探讨有一定的积累,土的宏观、微观试验研究【1】,对于土的微观结构从认识方面进一步深化,开始注意到土的应力应变特征。



2.2多层软弱土基础设计方式



到目前为止,对于浅层土的利用有三种设计方式:①沿袭结构力学理论和集中荷载方式发展下来的桩基础设计,几乎是基础的代名词,绝大多数软弱地层中的基础采用桩孔内部分或全部的置换土并填充人工高强度材料和实现,籍此将上部荷载通过桩、土的端阻力等传递到土深部以及借助于桩表面与土的摩擦力消散于土内。②以土力学对土应力应变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原理力依据的地基加固设计【2】,利用率由原来的10%上升到20%以上【3】。它源于三轴剪切试验对于土在受力过程中变形特性和破坏,特点的微观描述和认识【4】及对土固结机理的深化认识。出现了以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联合贡献于桩承载力的,在原位半置换土的粉喷桩、高压施喷桩、深层搅拌桩等渗透性设计。这些设计虽然对浅层软弱土的工程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广泛的利用于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地基处理设计尚在探索阶段。③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理论相对融合的思路,即桩基础和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混合设计【5】,由此部分地实现了经济、安全、高效的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和土利用率提高,显然受到现代土力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然而,这些地基基础的设计均忽略了三轴强度试验中的围压对于土强度和变形的控制作用,或只针对土的某些特殊性质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更是忽略了土中围压作用整体性改变土的力学属性的围压结构地基基础形式。



3、软弱土层应用新思路



新的围压结构地基应该是这些认识的实质性,结合性反映。新的围压结构地基设计,无疑需要现代土力学中最新研究成果的支持,势必可以为地基基础设计增添新的设计方法以及改善长期以柔土力学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的脱节观象。因此,在探讨浅软弱土应用高层建筑之间,必须建立如下几点认识:



(1)软弱土不能直接作为地基。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土中应力场会随着土中应力状态的改变而变化,更没有考虑到软弱土塑性变形方向大小与应力场改变的关系,甚至一个公认的三轴强度试验土围压力增加直接导致主应力产生的应变减少,抗剪强度增加的试验事实被忽略。



(2)土是由固相颗粒孔隙(含浓相、气相、胶结物质等)组构,在通常的工程范围内,可以认为岩矿颗粒、粘土围粒构成了固相颗粒的基本强度单元,并假设基本强度单元在通常的围岩条件下不发生颗粒破坏。



(3)三轴强度试验中,土的初始孔隙比对土的应力应变有很大的影响,初始孔隙 比越小,围压力越大,最大主应力越大。相同的土大于不同围压(σ2=σ3=χ1)作用下,主应力σ1不变,且σ1>σ2=σ3条件下,①峰值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围压(σ2=σ3=χ2)的升高(即χ1>χ2)而增加;②主应力对应的变形ɛ1则随着围压(σ2=σ3=χ2)升高相应的减少。



(4)松散土样因孔隙比较大,应力应变曲线中没有峰值应力升观。但是在足够围压力和最大主应力的作用下,体积首先垂直压缩并且压缩变形的增加量的逐渐减少,而无侧向变形的增量。



(5)对于无偏向荷载作用的软弱地基土,控制土的侧向变形要比限制垂直沉降意义更大。大量测试资料表明,地基土的侧向变形是沉降、差异变形、倾斜的决定性因素。



4、围岩结构地基的设计



基于上述对土的认识,得到浅层软弱地层地基设计的合理启发,继而形成有效的、与之相适应的地基结构设计思路,即是:



(1)充分反映土所特有的属性,即随时间和环境产生的“结构变形结构破坏循环”。首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以土结构破坏过程机理分析—量化评价”为宗旨工程结构的设计概念。其次在设计更具针对性、系统性与有效性确保经济合理的要求下、对现有的各种地基设计选择适宜性的围压结构,最后在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地基土和围压结构共同作用的要求。



(2)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对软弱土侧向变形稳定性实施工程控制,即限制土的侧向变形并将其通过与土紧密结合的结构得以实现。



(3)用系统分析原理对土和围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把围压结构视为土中即新结构体系。



(4)以室内土三轴剪切试验原理为指导,辅以原位静荷载试验对围压结构进行足尺寸的观场研究,分别进行软土中无侧限围压结构,存测限围压结构和土结构共同作用的试验,把获得的数条试验压缩曲线作为研究的根据,并作为基本判识依据。



(5)围压结构地基的计算式指导:视围压在结构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体,结构地基的分层与原天然地基土想同,依据弹性理论,极限平衡理论、有效应力原理进行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衡量结构强度等计算式指导。



5、结论



(1)把当代土力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地基基础设计中是研究的最终目标。

将土变形及强度地过程属性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思路显然比一味地采用高强度、深部硬土作为地基更加重要。浅层土作为高层建筑地基虽然有不同的缺陷,但是采用围压结设计后,直接作为地基满足建筑要求,同时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和处理的深度。



(2)围压工程设计必须对浅层土的结构强度,影响结构强度的各种因素,工程结构强度、土与工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和合理认识后进行。



(3)围岩结构并非单纯的原位水泥搅拌桩一种,而是以其结构深度与土层相匹配、与土结合程度高、经济、安全、易行为标准选用,这方面继续探索的空间相当宽广。可在任何形状的基础、任意深度的薄层软土层中使用。



(4)浅土层作为地基的设计方法很多,但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设计方法还没有系统化。本文把围压增加土强度效应与工程结构巧妙结合一起,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困扰的、复杂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深化探索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与工业出版社,1994:1—10.

【2】曾国熙,卢肇钧等、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339—442

【3】陈仲颐,叶书麟等。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