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改革 理论课 实践
环境监测是环境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的原则;了解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到样品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1]。
但是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理论教材内容繁多,而课时数不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疲于奔命,教学效果很差;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较少,并且受到实验场地和教学时数的影响,一般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仅仅完成样品分析测试这一环节,学生明显缺乏实验兴趣。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两大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课教学改革
1.整合理论教材,精简授课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材为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第三版),该教材注重系统性,涉及的内容既广又深,如果课堂授课内容完全参照教材内容,则课时数明显不足。因此我们本着“够用、会用、能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和其他先修课程中的雷同之处,对于其他先修课程中学到过的知识点进行删减,如有关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的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概论等先修课程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过,在环境监测课程中就不再讲述;对于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中应用较少且深的理论知识,如空气采样器每一部件的具体工作原理、标准气体的配制等知识点也略去不讲;对于教材中自身各部分相互重复的内容也避免反复讲解,如同一监测项目,在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和土壤监测中只是样品采集和前处理方法不同,而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相同,那么具体的检测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只讲解一遍。
对于保留的教学内容再进行分类,分为教学部分与导学部分。重难点的知识采用教师讲解教授的教学方式;简单的知识采用导学方式,即教师提出学习具体要求,给出相应的习题,并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通过上述对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大大缓解了教学时数不足的压力,并且让学生对于整门课程的重难点知识了如指掌。
2.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精简了课堂教学内容,缓解了课时压力,我们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一是对比教学法。由于监测的对象不同,但很多检测的具体项目相同,各部分教学内容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如:水质监测和空气监测,二者在采样方法、采样仪器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可以对空气采样中的部分难点知识进行突破,而对于空气和水质监测中具体的监测项目,只是样品采集及前处理过程不同,具体的检测方法都一致。这种对比教学能引导学生对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程。
二是图片教学法。对于某一具体项目的监测,教材中都是采用大段的文字叙述,并且涉及大量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情绪。我们在教学中对于某一项目的监测流程在课件中都是采用框图结构,对于某些监测项目还采用自己绘制的简单图片,在授课过程中对照简单的流程图,讲解分析原理及分析步骤,将教材中非常抽象的文字叙述形象化、直观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流程图对于书中复杂的文字叙述进行简化,进一步缓解了教学时数不足的压力。
三是启发式教学法。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互动无疑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方法。我们在环境监测的理论授课中,始终坚持启发式的互动教学。如在讲解空气污染物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很轻松地讲解风速、风向及排放高度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再如在讲解降尘测定过程中,采样时间较长对采样过程影响较大的问题,我们采用连锁提问方式:天气对于样品采集有无影响?雨天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处理这种影响?连续晴天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处理?通过这种互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天气状态对于样品采集有影响,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并随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穿插在教学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氛围轻松生动。
二、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验不同于一般的分析化学实验,它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分析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环境中不同污染物的监测。监测实验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化学分析,还包括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预处理等,应该说环境监测实验是一个全面的和全过程的实验[2]。但是在现行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课时数的限制,往往是采用教师准备好样品,学生仅仅在实验室完成样品检测这一过程。和以往分析化学中的实验差不多,学生明显缺乏实验兴趣,在实验课堂上都是照方抓药,被动地完成实验操作,对与理论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大胆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转变课堂实验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改变了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提出实验预习的要求,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后,采用抽查的办法,让一个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结果处理的全过程,讲解完之后由教师对于其讲解错漏的地方进行简单更正,然后全体学生开始实验操作。这样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让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于实验过程有一个非常透彻的理解,对于实验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会主动去查阅理论教材,对于理论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巩固过程。同时,采用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课堂实验教学中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对于耗时较长的样品采集及前处理过程很难保证学生有操作的机会,我们会在课堂做一个模拟现场,准备好采样及前处理过程所需要的仪器,让讲课的学生对照仪器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增加课外实训教学。
课堂实验教学由于场地及时间限制,一般学生真正完成的只是样品检测的阶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理论课和课堂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开放实验室,进行2周的课外实训教学。主要实训项目为校园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空气、噪声三部分内容的监测,将全班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大项目的监测。监测方案设计、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前处理、样品测定、质量状况评价等全过程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对于实训中的难点问题,如方案设计、采样点布设等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拟定,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在每组学生完成监测任务之后,再组织全班学生集中讨论,交流自己这一部分监测项目的实训经验。最后以一个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自己这部分监测内容的报告,并将这个论文作为环境监测整门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外实训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2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大型仪器、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根据以上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行业对人才的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要求提高,但高等院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不相容现状,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机渗透到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中,满足不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前几年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来看,学生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实验课过程中,出现大声喧哗、不注意卫生等缺乏素质的现象,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兴趣薄弱,导致出现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薄弱及岗位适应性差,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等现象。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盐城工学院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合并作为一门课程,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依附存在,课时只占1/4理论课时,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出现理论基础过硬,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够的情况,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大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内容、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自己单独动手操作实验设备的机会少。另外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和专业内容相差较远,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技能。专业实验课程需要实现“传道”和“授业”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实验内容有机融合。目前,盐城工学院已经编制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在讲授专业实验知识中讲解“课程思政”。比如: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讲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水中氟化物和氰化物的测定”等实验,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不仅讲监测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大型仪器的使用步骤,操作规范等,而且剖析造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强调诚信的基本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环境化学实验及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地位,增强专业信心、提升专业认同度,热爱专业,把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学习的兴趣,以浓厚的兴趣化为学习的动力,肩负起促进专业和行业发展的使命。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讲授各种废水的处理技术过程中,将国内外最新水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引入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比破坏后再进行治理的技术重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把爱护祖国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
(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内容不断更新,需要及时更新或补充实验内容,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专业实验中用实验去验证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实际工程设计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在环境化学专业实验中,选择两种组成不同的底泥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各种浓度的苯酚(设计并计算苯酚的浓度),测量底泥对苯酚的吸附量,计算得到底泥对苯酚的吸附常数,从而比较两种底泥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差异。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水体中的底泥对水体的自净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结合水处理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仪器的实验内容,把监测仪器安装在水处理流程的各个单体和生活污水的进口和出水口处,形成一套污水处理综合型实验。本套生活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由预处理———生物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组成。基本流程为:进水→格栅→调节池→初沉池→厌氧反应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活性炭吸附→出水。监测分析实验过程中水处理各个工艺的进口和出口水质指标(浊度、酸碱度、温度、COD、BOD、氨氮等)。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监测的手段,也提高对监测仪器和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环境监测实验中,某化工厂液氯储罐泄露事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掌握环境应急监测的布点及采样方法、监测频次与跟踪监测方案的制订等,熟悉事故应急监测的整个过程。
(三)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学院依托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盐城工学院污水处理站,以及江苏易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一是对校园中河水的浊度、色度、生化需氧量(COD)、生化耗氧量(BOD)、pH、氨氮等的监测,校园及周边空气环境中TSP、PM10、NO2、SO2等的监测。运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对校园的地表水环境及环境空气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通过这些实验项目拓宽学生环境监测方面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能力。二是校园食堂厨余垃圾的收集及处理。从垃圾的收集到预处理及好氧堆肥处理,每天监测反应装置中物料的各项指标(含水率、pH、生物降解度、温度、N、P、TSS、VSS)。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实验仪器、环境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对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全过程的了解,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和专业内容一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生态功能区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分析及分布规律。学生分组完成查资料、确定方案、实验报告分析、以小组形式汇报,全面了解生态功能区概念及划分、地表灰尘的采集方法及原理,掌握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原理,为针对性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合理地环境整治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此外,学院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时少,并且大部分是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太少的问题,开展了8学分的环境工程综合训练课程(第四学年第一学期6周),集中实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工程仿真训练(1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与管理(2周)、模块训练(工程设计能力训练、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实训、环境监测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新技术应用,并同环境监测、水处理实验、环评计算软件应用、工程设计等理论与实验技能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专业课程理解。使学生具备进行环境监测、科研实验、环境评价、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
(四)加强课题式实验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比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由学生选择导师指导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跟导师加入科研工作,与素质与能力拓展学分挂钩或作为毕业论文前期工作,最终以完成实验报告或者提交小论文的形式获得相应的学分。另外学校还开展了“挑战杯”、“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环境友好大赛”等课外学术竞赛活动,同时学校主办的盐城市环境监测技能大赛活动。另外,学校也加强了对校内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和盐城工学院化工废水处理中试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盐城市城南污水处理厂、盐城市盐龙湖水厂、盐城汇源饮料有限公司、盐城市盐龙湖饮用水源管理处等十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得到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对环保相关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3
高职环保类专业职业能力内涵影响因素目前,环保类高职教育主要由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及少数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承担(这些学校按教育部的规定,现统称为“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环境保护专业教育均属“大众化”职业教育,且多数的高职高专学校是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成。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1109所高职(专科)院校、352所成人高校中,共有132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环境类高职专业。
一、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解析
高职环保类专业是指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4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修改稿)》中颁布的环保类专业: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环保设备以及2010年教育部核定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外专业名单中的环保类专业:环境工程技术、核辐射检测与防护技术。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对于职业能力应包括的要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特质、职业素养等方面。
1.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核心的技术方法、技术思维、操作能力、处理现场问题及故障等方面的能力。对于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而言,在熟悉环保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晓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能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专业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能力。在偏工科类的高职环保专业教育中,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以有效的调研表为基础,分析出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及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详见下图。
2.专业拓展能力
专业拓展能力指的是学生适应专业发展方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笔者以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对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解如下: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环保设备制造,紧密联系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具有独立的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能,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重实践,常学习,好摸索,勤总结。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环境监测、运行管理,重实践,常学习,好摸索,勤总结。
3.职业特质
特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特有的性质或品质”。职业特质指的是从事这种工作所特有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及综合素质等。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特质。每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岗位,都会对应着一些特定能力,其总量最多,但适应范围最窄。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特质,包含三个方面的递进含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职业的特质;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质;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高职环保专业的特质。
(1)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特质
环境工程专业的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讨论实际工程问题的抽象概括方法、分析和处理方法。而实际工程问题一般都具有综合性,是系统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经常要处理不同技术要求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整体和局部间的矛盾、经济和技术的矛盾、经济和艺术的矛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果的矛盾、人和环境的矛盾,经济和环境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问题,属于哲学或自然辩证法范畴。这表明,专业知识不仅是科学技术,还是自然哲学,专业技能的训练,不仅是纯粹的科学技术训练,还是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与训练。专业课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就是教育和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综合技术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技术问题与其他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非技术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折中处理各种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多元复杂问题中找寻并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的思考认知方法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内容,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这需要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及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因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特质:工程设计思维教育能力;创新教育能力,需要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特质
①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数据进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②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监测网络、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因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特质:求真务实的能力,分析能力;缜密思维,严谨工作;熟悉分析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4.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指的是指应该遵守本门职业的基本准则、道德规范及职业规范等。优良的思想品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思想品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的强弱,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的有无,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意志品质类型等诸多方面。具备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单位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单位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要熟悉工艺要求和设计规范,要有科学创新、实事求是的态度。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教师要熟悉监测方法、排放标准,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影响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
1.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以及对高职环保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
党的十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在大环境利好的前提下,高职保护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全国县级以上城镇都将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治理设施运营方面所需的环保人才就需要近20多万人。
随着经济类型的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保类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表现在科学、工程、技术、管理、服务诸多方面。不仅需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人才,而且更需要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以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存在的大量环境管理与技术问题。这些都为环保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这要求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要不断适应新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以成为社会需求的优秀环保人才。
2.学校对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熏陶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正确的职业态度。如果学校不能创造好的环境和氛围,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
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性别、情商、智商、年龄以及其他各种心理因素。在各种内部条件中,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等,往往被称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直接导致其职业能力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因而,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需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其他个体素质,促使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在实践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各种因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红云.环境保护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环境保护,2008,(10):43.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4
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往往成为专业理论教学的附属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常常是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内容、形式简单,容易操作掌握,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未对实验课付出足够的重视及精力。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关系相差甚远,知识联系不紧密,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概念。大致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实验类型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上实验课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处于机械操作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对实验技能的系统掌握,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②实验安排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且落后于理论教学;③实验教学往往忽略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多数实验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化。
2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合理化建议
2.1“开放式”教学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以环境监测这门专业课为例,它是环境工程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开展监测工作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实习进行改革,即实施“开放式”教学实习,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噪声、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与实施方案。具体做法如下:任课教师事先将各班学生分成多个实习小组(每组2~4名成员),然后根据已有的药品、仪器设备等选定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分别为各个小组制订计划,明确各小组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采样位置、时间安排及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玻璃仪器、试剂药品,实习期间仪器室及实验室全天开放,1星期内各小组都要独自完成“噪声、水质、大气、土壤”等实习项目的监测任务。实习完成后,各小组归还剩余试剂药品、上交洗净的玻璃器皿等,全班所有小组集中进行交流讨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每个学生提交1份实习报告。“开放式”教学实习的优点在于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试剂药品及仪器设备,让学生外出独立取样,并根据采样地点和周围环境状况来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项目,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不同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就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与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并在方法上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开放式”教学实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将会更清楚地认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并通过监测校园周边环境,更清楚地意识到环境质量的现状。
2.2将实验室变为生产模拟现场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在工科人才培养中是主要的甚至是关键的环节和阶段。因此,在水处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再现工业生产过程,可以购置一套与水处理相关的设备模型,如圆型曝气池、气浮池、絮凝沉降池、生物塔式滤池、生物膜转盘、普通快滤池等,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可使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这些在生产场地难以了解的水处理设备的功能及内部构造。通过这种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验,模仿实际生产,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更接近工业实际生产,学生能充分接触体验到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与生产相联系的实例,减小了学生对实际生产的距离感。学生通过操作运行这些实际处理工艺,会对整个设备及工艺有更加完整的掌握和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2.3加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与交流
为了更好地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建立具有工程背景及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和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组织教师在岗培训;聘请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实习实训平台,健全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联合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由于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短,经验缺乏,需要借鉴其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并与校外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
2.4增加和整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的,因此,应加大力度调整传统实验课程体系与模式,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要打破常规的按照教学建制和课程标准单独设立实习、实验及设计的条块分割布局,全面考虑课程设置的独立性、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对实习、实验及设计进行优化重组,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从而整合成综合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各专业实验课可以考虑综合开设,即进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验的开展有以下优点:①能够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目,减少实验的重复和试剂药品的浪费;②可使学生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融会贯通环境工程的各门专业课知识。学生在完成专业综合实验学习后,增加专题实验的学习,专题实验教学时间可以安排为3~4周。专题实验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仅对学生提出实验目的及要求,并据此提供相关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负责实验结果的检查及指导。专业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并整理出详细的实验计划方案,交给指导教师审查。在具体的实验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通过专业专题实验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安排实验方案、实验动手等能力的提高,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及时掌握了解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5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教师实验课题结合
取消学生当前大量开展的综述性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研究论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以教师自己主持或参与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或亲身所做的研究性实验课题为基础,聘请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通过把毕业(设计)论文与实际项目及实验挂钩,使学生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如,以教师现有的中国科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生物黑炭增汇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素材,该项目牵涉知识面广,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材料学及环境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根据科研基本要求,积极查找相关文献,并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及步骤,还要亲自测定实验数据,从而完成实验研究任务,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向指导老师提交实验研究数据和论文。学生完成的研究论文及在实验中发现的所有问题,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科研成果,并可作为教师科研数据的参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研究思路,开辟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这样不仅能保证顺利完成科研任务,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这种以实际的科研课题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可激发学生的科研学习兴趣。
2.6实验过程注意实施绿色化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及执行者,在实验全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如,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尽量选用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药品,减少向环境中投放的化学物质量,做到微量化和无害化地使用药品试剂;此外,不随意排放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通过利用专用的容器分类收集,然后集中统一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3结语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水污染控制技术;双语教学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环保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应用效果,寻求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为探索适合高职环保类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方法
1.单组实验法。选取10个单元,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共18 周。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主要侧重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从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接收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对实验结果进行论证。
三、水污染控制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学习资源的准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获取知识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更像教练,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知识的传输由传统教学中课上教师灌输给学生变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不表示教师放弃了课前的活动。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引导,这就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准备上。在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主要依托的是校内建成的网络课程资料。资料中有教师录制的关于各个知识点的微视频,以及PPT、word文本资料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前将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发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登录网站在线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总结疑点、难点问题。
2.翻转课堂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设计。水污染控制技术作为国际化建设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授课教师具有国际思维,积极关注和学习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与工艺,这些需求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成为必然。在水污染控制技术中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污水处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相应的污水处理知识,同时和翻转课堂相融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课上内容、对象的设计。通过翻转课堂前期的准备,学生对当堂学习的内容已有了大概的理解,教师在课上可以重点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比如,教师可以重点讲述比较抽象的内容,如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单元的运行过程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选择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大量引用典型污染控制设计范例以及具体、形象、可视性好的插图,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和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果与讨论
1.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英语能力。在实行双语授课之初,全班只有极少数学生敢开口用英语回答问题。翻转课堂模式和双语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英文水处理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经过10个单元的双语授课,从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案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热情。在学期末的授课中,全班已有近半数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并能以比较准确的表达回答专业问题。
2.提高了实训技能。学生反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堂上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如在水处理实训课上更多的只是记忆步骤,机械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多少锻炼。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后,学生在课前已对将要进行的水处理实训项目有了充分的了解,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理解完成技能操作,从而达到预期的技能训练目标。
3.增强了学习积极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的收获很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加深了对水处理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堂上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充分表达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多数学生表示,新模式下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在课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增强了学习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6
打造一个创业平台。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市场繁荣。组织举办“亲情回归”恳谈会、项目对接会,加快建立异地商会,广泛联系在外创业人士,动员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
开展两项评选活动。即:开展“十大创业明星”和“十大服务创业明星”评选活动。以党委、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服务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标语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全民创业政策、全民创业和服务创业的典型,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干部服务创业、创业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完善三大创业机制。即: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机制。围绕我镇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突出产业招商,靠大联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的考核激励机制,力争实际引进资金有较大幅度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绿色通道。完善项目建设进度监督、督办、稽查和效能监察等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引进市场机制,探索资本运作,搞好项目经营,提高项目效益。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规范四项行政行为。即:规范行政审批。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实行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提高审批项目进驻服务中心的数量、行政审批首席代表的授权率。规范办事公开。开展机关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加强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政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事权分离等问题。规范行政处罚。对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的前提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规范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改善行业服务水平,重点强化与创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的服务监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收费,降低创业成本。
优化五项创业服务。即:优化金融服务。财政所安排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强化政银企合作,帮助创业者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科技型小企业经营特点的新型融资业务和服务方式。优化担保服务。财政所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增加镇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做大做强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激活民间资金,引进或创立风险投资,支持创办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优化培训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创造条件、有计划选派一些成长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创业者到国内外著名企业和高校学习深造,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优化营销服务。支持创业企业产品营销,组织本地创业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进行产品展销和新闻,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本地产品。优化信息服务。积极搭建服务创业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工作步骤
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28日)认真组织学习全省、全市、全区创业服务年活动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学习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全民创业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我镇实际,明确创业服务年活动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制定重点工作实施办法。
(二)组织实施(2010年3月1日-2010年10月15日)根据重点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目标、分工、责任,创新方法,强化措施,确保每项重点工作有部署、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
(三)总结考评(2010年10月16日-2010年12月15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充分运用日常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发展环境监测等手段,严格绩效考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三、工作要求
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加强协调,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在调整、充实原“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全镇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镇效能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认识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镇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下,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带头扶持创业,服务创业,主要领导每人联系和帮扶1个新的创业者。
(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牵头和配合单位负责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做好创业服务。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设立创业服务热线,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贷款、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环境整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