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档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1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论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3]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郭祥丽,严晓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对策3: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部门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2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高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往往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从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看,应上一个新的台阶,使高校档案工作始终顺应时展,为教学、科研事业服好务。
1、强化意识,健全机构。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意义,还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对档案信息服务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就会影响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标尺,搞好档案现代化建设,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档案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加强档案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认真执行档案法,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把档案法制建设纳入普法宣传计划。在国家的档案法规和本校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三纳人”,即在工作中,做到档案工作纳人学校的规划和计划、纳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并给予档案工作以各方面的支持。
2、依法治档,建章立制。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业务,提高能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要求档案员真正坚持“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理念。加强档案人员自身业务建设,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建立档案工作网络,选拔年纪轻、懂电脑且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学校专职档案管理员,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档案工作跟上办公自动化步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服务。因此,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4、稳定队伍,改善条件。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政治、业务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档案干部队伍。专职档案干部属专业人员,与教学、科研、图书管理人员同等对待,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档案干部中的骨干,一般不要轻易调动。档案部门的经费,应列入学校预算,统筹解决。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对与本部门关系密切的归档材料、设备,从学校经费中给予支持。要为档案部门添置必要的设备,以便于开展工作。档案馆(室)的库房建设,应列入学校基本建设规划,逐步改善工作条件,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3
1.1保证评估工作的连续性
高校评估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评定工作,而是实行“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这就意味着高校评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能使高校因为一次评估结果符合要求标准就放松教学管理.高校评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未获得优秀的高校奋起直追,努力改变现有的教学情况,兴利除弊,为下一次的教学评估做准备.评估档案真实的记录了每一次的评估情况,因此可以保证评估工作的连续性,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2丰富高校档案内容
高校评估作为一项崭新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从形式上来讲,评估档案也丰富了现有档案的内容,为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促进了高校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3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高校评估档案可以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提供完整、详尽的记录,其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也记载了评估工作的整个过程,为高校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也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对于高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4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才能对档案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学档案管理中有关专业、课堂设置等方面的资料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原始的参考信息,并能够满足广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因此只有保证档案管理质量,才能为学校与外界的联系及时提供有效的教学信息,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
2高校评估档案管理的现状
2.1没有对评估资料进行全面收集
评估档案是对评估资料的归纳统一,要保证评估档案的完整性,就需要对评估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收集,形成一系列的评估文件.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许多高校往往忽略了本校评估资料的收集,而且只注重文字资料的收集,忽视了音像资料等的收集,有些学校对领导视察的讲话和评估专家的访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归档,造成真正被记载下来的评估资料少之又少,档案沉淀不多,使评估档案失去了完整性,不能有效的记录评估工作的全部过程.
2.2对评估档案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评估工作是近年来才开展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有序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重视评估工作的现实投入却忽略了评估材料的归档整理,有些高校认为评估结果出来了评估工作就结束了,至于评估文件的档案整理则抛之脑后,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各管各的,各部门对评估档案进行分别管理,失去了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严重影响了评估档案的有效利用.
2.3评估档案归档之前没有进行科学鉴定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文件资料记载,如果对这些资料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与明确的归档范围,就很难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在评估资料归档前应该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和鉴定,去伪存真,实现评估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3.4缺乏评估档案的专业管理人员高校评估工作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评估档案的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许多评估档案都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大部分院校还是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给现职工作人员,导致评估档案管理工作因为缺乏专业管理而无法有序的开展.
3实现高校评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3.1增强评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对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的缺乏是导致我国高校评估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评估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此为了发挥评估档案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评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深入高校每一个教职工的心里,鼓励高校全体成员参与到评估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管理人员还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的服务创新意识,合理的制定评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实现评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2以教学评估档案管理为基础
教学评估是高校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切实的以教学评估为基础,不断优化其他各项评估档案管理制度,提高评估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教学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加强对教学评估档案的审查和监督.有些高校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归档机制也不健全,最终导致了重复归档和漏档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院系档案,明确各院系的管理职责,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实践技能,为日后评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健全评估档案管理制度
评估档案规范化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为了切实的发挥评估档案的重要作用,需要建立健全高校的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来实现评估档案的有序管理.管理制度的健全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分类机制,按照评估档案的专题性质进行合理划分,对各类评估材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对获取的评估档案要及时移交给学校的有关档案管理部门,防止评估资料的漏档.
3.4提高评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4
(一)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彰显了服务师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民生档案是“关注人的生活品质的档案,在档案资源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品质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价值导向。”由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桎梏,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佳,经常会出现重物轻人、重领导轻员工、重机构轻个人的现象,致使师生员工对档案馆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见很大。而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切实把师生员工根本利益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初始点。进一步实施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使之能够更好地关注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解决师生员工的各种民生档案问题。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解决了分散和集中、定式和灵活之间的矛盾。一是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档案馆要和其他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传递,只要和其中一个部门进行联系,就可以查询到与之相关的民生档案信息。这就解决了当前民生档案分散管理和师生员工集中查询和使用之间的现实矛盾。二是实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民生档案目录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或是简单地讲纸质文档转化成电子文档或图片,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媒介,搭建民生档案管理、查询、共享平台,供师生员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动化信息查询,实现权限申请、全文查询下载功能,从而解决档案定式管理和师生员工便捷利用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员工的切实需要。
二、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高校档案馆库藏量大,各类民生档案纷繁复杂,在进行数字化转化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档案资源信息的范围,以方便服务广大师生员工所需为目的,逐步地将保存价值较高、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以教师的教学档案为例,教师的教学档案信息由所授课程名目数量、教学学期和年工作量、教学评价、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和级别、承担的科研项目等等,这些信息是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目标考核时,评定机构需要的重要信息来源。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因此档案管理者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
(二)科学整合原则。民生档案都是与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利益紧密相关,如果民生档案丢失或者损坏,将给师生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各类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整合,并结合档案载体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和保存形式。通过对教师民生档案进行集中整合,可以分为教师的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教学档案。就教师个人人事信息档案来讲,就可以用纸质文档形式进行保存,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档案档案信息就可以采用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三)保密监控原则。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虽然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给广大师生员工查询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同样也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数字化管理进程的始终都应该做好保密监控工作。在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初始阶段,一般会采用委托外包加工,对大量的档案库存进行集中处理,这时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进行全程监控,尽力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档案数据库建构、整理归档过程中,要做好网站的安全保护措施。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加密技术、用户身份权限认证等,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做好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整体规划。实现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仅仅凭借几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简单的登记扫描,很难达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双重需求。“档案数字化是一个体制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基本的规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总体规划和布局,保障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学校领导要将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要充分发挥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对学校发展和服务师生员工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布局、管理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予以统筹与指导,在资源分配、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予以保障。其次,提高档案馆领导和员工对民生档案数字化的认识,做好相关工作的布局与安排。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档案馆领导要做好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不仅要保证技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还要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二)加强建设高校民生档案特色资源管理库。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民生档案的特性,建立专门针对高校师生员工工作性质和特需要求的民生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比如对教师教学科研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就可以满足人事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定时,通过查询教师教学科研档案库,就可以知晓申请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否达到晋升的要求,避免了教师奔跑于各个进行登记、证明等繁琐的程序。对于高校民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入调研,切实了解校内师生员工的切实需求,以满足师生员工档案使用需求,提高师生员工生活工作便利性为基础,建设行之有效的各类数据库;二是要根据实际,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为各个部门工作所需的特色资源库,如教学名师档案库,可将教学名师的教学录像、教学图片、教学大纲、教案等等信息纳入到资源库内,为学校对外宣传,申报更高一级的项目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为学校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三)提升高校民生档案管理队伍工作水平。高校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不同载体的数字化转换,各类数据库的筹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多媒体系统的存储与利用、档案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和精通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与开发。首先,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和明确各自负责领域的工作环节、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比照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其次,档案馆领导要组织员工去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先进单位进行观摩学习,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有效地管理模式。在借鉴外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最后,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民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档案管理队伍。档案馆领导要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按时按需选派员工外出学习和培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引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深入优化民生档案管理队伍。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5
1.1便于档案资料存储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原始的档案文件都是以纸质媒介进行整理、录入和存储,但纸质档案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霉、丢失和毁坏,再加上经常的翻阅利用,很难长时间进行保存,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单位管理成本。而对相关原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可将原始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不仅可极大节省存储空间和成本,还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永久保存。
1.2实现档案数字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高校档案馆可利用网络对本单位档案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相关需求人员刚可利用网络进行有计划、有效率、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应的开放档案,可更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高校档案机构打造成为“永不关门”的档案室。
1.3节约大量人力财力资源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档案整理、存储和打印。而在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可一次投入重复利用,不用再重复进行纸质档案保存和复印,不仅节省了占地空间,还节约了保管费用。另一方面,让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电子文档拷贝,将计算机和网络的潜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有效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人力投入。
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不够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已经开始关注并了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并开始引起高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但由于数字化建设尚属于初始发展阶段,很多学校领导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少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正确认识,甚至仍然存在一些错误偏见。
2.2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传统档案管理技能,还必须掌握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不仅懂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又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综合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单一且严重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3档案数字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就是必须具备专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的话,就难以对现有原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处理,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3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改革,高校档案数量和形式不断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工作任务。同时,由于高校自身社会功能日益增多,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思想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到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职责,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有力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进程。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
高校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是仅凭借几个档案管理人才或计算机技术人员就可顺利完成,需要所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面对档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为此,作为档案业务指导部门,一方面必须加大档案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进而为高校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开设系统的培训内容供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最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主动进行继续教育,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自学提高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3.3加大对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的许多高校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加大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预算、人才引进种技术配套方面尽量解决所需的经费,尽可能保证这项工作可顺利实现。与此同时,应将资金投入纳入到单位经费规划系统中,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
3.4保证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随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并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安全保密意识。另一方面,应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处理机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后,必须建立严格的档案监控机制,引入切实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进行预防和监控,确保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4结语
高校档案论文范文6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和传播活动的网络化趋向日益明显,而新的时空环境和方式方法更加使档案工作凸显出了一些伦理困境(EthicalDi-lemma)问题。分析高校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及提出突破伦理困境的对策,对于做好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与传播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与传播中的三大伦理困境
(一)高校档案信息保密要求与档案开放利用的伦理困境档案承载着大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原生信息,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它具有凭证价值与情报价值的二重性。档案价值的二重性,决定了它存在开放性与保密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凭证价值决定了档案形成者的资料与活动内容在一定的时限和范围具有不公开性,即具有保密性。而情报价值意味着档案需要适应社会利用档案的要求,有向全社会开放的义务与责任。
在现代民主政治时代,档案开放已经成为必然。美国学者史蒂文卢巴(Sreven Lubar)认为,档案是一种权力,他援引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的话来加以证实:失去对档案的控制就等于失去了政治权力,民主的有效性通常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对档案工作(包括档案的构成和阐释)的参与和对档案的利用。基于档案价值的二重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管理部门要向社会开放档案,以便广泛地、充分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同时又规定了档案保密期限,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它不宜开放的档案控制使用,违者要承担责任。《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规定: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个人,在说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后,均可查阅利用属开放范围的档案,并可以摘录或复制;同时又规定了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涉及专利或技术秘密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以及档案形成部门规定限制利用的的馆藏档案要控制性开放。
由此可见,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求发挥档案室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开放档案,公开会议文件、会议记录、人事管理、基本建设、仪器设备、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考务学籍等信息;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和内容对公开的程度和范围有所限制。这就使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与传播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开放性与保密性相冲突的伦理困境:当公开某一信息会对他人或单位造成消极影响或名誉及经济损失时,是否能够不加限制地公开?当学校或者师生的信息保护权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发生冲突时,应该基于什么伦理标准进行研判?等等。
(二)知情权保障与隐私权保护的伦理困境知情权是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它既有宪法、行政法等公法领域的内容,又有私法的因素。
早在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59号决议中,就强调查情报自由原为基本****之一。隐私权则是公民个人所享有的依法维护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秘密不受干扰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由于隐私权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来保护自然人的人格与精神状态,所以隐私权还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格权。
现在高校档案部门,囿于传统做法影响,在档案开放范围和开放程度方面,主观封闭式的做法依然占主导地位,表现为:档案开放的界限模糊、对象不清,在开放与不开放之间优先选择不开放,档案解密与开放时间经常被人为拖后,档案开放、利用程序比较烦琐,用户被拒绝开放时缺少司法救济制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影响了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的实现。而与此同时,隐私权保护在档案开放利用中也出现了保障不力的情况。高校档案信息作为历史的记录,含有大量的个人数据信息,许多涉及了个人隐私。由于高校档案部门对隐私认定缺乏统一、具体的评判标准,在保密制度执行中又缺乏有效的机制,致使隐私权遭侵犯的情况在高校屡次发生。
上述这些反映了高校在档案信息管理与传播中存在隐私权与知情权相冲突的伦理困境。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收集、整理、贮存、传递、利用的模式不断更新之时,隐私权与知情权的两相冲突成为人们不得不予以关注的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