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1
台湾“行政院”2008年9月11日通过“因应景气振兴经济方案”,期望促使提振经济形势,巩固经济长期发展基础。有鉴于此,卫生署配合“行政院”“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方案”推动“加速办理智慧医疗照护计划”,针对如何加强医院为民服务、保障病人就医安全及提升弱势与偏远地区医疗质量,提出“医院安全关怀RFID计划”及“医疗影像交换及判读中心建置计划”,于2009年2月25日奉“行政院”院台卫字第0980007847号函核定。
卫生署计划建立“医疗影像判读中心”,提供医疗影像诊断服务,以支持医疗资源较缺乏以及影像诊断医师人力短缺的地区,例如偏远地区及山地离岛,缩短诊疗决策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希望能解决影像诊断医师人力短缺的困境,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缩短城乡落差。
“医疗影像判读中心”架构
在最初的设计中,“医疗影像判读中心”需具备如下功能:
1. 判读中心系统,可提供多人同时上线进行远程报告阅览、影像浏览,登入时须配合电子签章制度。
2. 以报告医师身份登入时,会自动显示待处理列表。而用身份证登入,就可以进行跨院影像查询。
3. 打印的报告,须立即回传写入原医院。
4. 共享影像浏览器,需提供报告医师所需的所有诊断工具,如标尺、量角器、放大缩小及Window/Level调整等,且必须支持所有医院的影像。
5. 提供对所有不同使用目的的使用者,进行管理统计。可依照医院、科别、仪器、检查项目、疾病、诊断医师等,进行深度的医疗分析统计及管理功能。
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针对报告医师的基本数据、专长及诊断绩效等建立相关数据库。
7. 帐务处理系统,需能管理报告输入后的相关拆帐问题。
8. 报告医师打印报告时能及时查询病历数据。
因第6和第7项效益不高,并未持续使用,其他项目都正常运作中。
IRC系统特色
IRC系统除了提供报告委托诊断服务外,EBM还设计了“影像报告追踪系统暨卫生所PACS自检查询系统” (IRC Image Tracking System),提供委托诊断的医疗院所,掌握委判的影像与报告的进度查询、网络情况自检以及紧急通报功能。
查询系统为Web方式登入,医师除了可在固定工作站上使用,还可在行动装置上登入,随时随地查询与阅读报告,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登入后呈现总结画面:以数量化、正常/异常状态总览显示,一目了然。
总结内容会显示7日前至查询日的总数量:报告总数量、待诊断数量、已诊断数量、当日/昨日的紧急通报数量、一周内总紧急通报数量。每半小时可自动刷新总结内容(或制作刷新按钮,由用户自行刷新)。
IRC影像报告追踪功能:实时显示IRC报告状态(绿灯:已诊断;红灯:待诊断),用户可搜寻委判影像与报告。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登入当天的影像报告追踪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卫生所PACS自检功能:确保IRC系统运作正常,自检系统显示每小时PACS 服务器接收仪器影像、卫生所至IRC网络状况;可提供卫生所查询是否有任何异常状况。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登入当天的卫生所PACS自检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紧急通报功能:可查询IRC紧急通报案件,以便卫生所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关切IRC通报的紧急患者。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当天的紧急通报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IRC使用情况
IRC于2009年12月建置完成后,2010年展开测试及试运营。
大同乡卫生所上传一患者X光影像,委托IRC诊断,IRC专科医师诊断疑似肺结核,并通过系统紧急通报机制,请卫生所医师速阅报告、追踪患者。
委托诊断的医疗院所于2010年初数月的试运营期间,实际体验了IRC的运作和效益后,开始大幅利用IRC,诊断报告数量呈大幅增长。由试运营期的每月数百份报告,增加到每月平均千份、高峰达每月5000份报告。
使用IRC的医疗院所,包含署立偏远、离岛医院及山地离岛卫生所。至2012年7月,委托诊断之单位遍及全台;共有18家偏远的山地离岛卫生所、4家疗养院、9家偏远乡镇小型医院及诊疗处、1家胸腔专科医院。平均维持在每月3000份报告左右的使用量。由此可见,IRC是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系统。
山地离岛PACS与IRC整合
为提升山地离岛地区卫生所医疗信息化,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 让“行动门诊”的服务深入到偏远部落,2006~2009年,台湾卫生署陆续完成15家离岛及山地卫生所的医疗影像传输(PACS)系统建设,与署立医院联机,并完成卫生所之间的调阅。EBM 协助卫生署于2011年建设偏远及离岛区3县4乡的6家卫生所PACS系统,并将系统与IRC整合。
通过山地离岛PACS与IRC的整合,解决了现有卫生所医事人力及医疗仪器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当地医疗照护质量。凭借医疗数字化的建设,为未来疾病的统计、健康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IRC拟整合数字心电图
心脏疾病为山地(原住民)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但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地居民就诊不易,故难以早期发现慢性心脏疾病。
若能早期预防、提早治疗,便能守护山地离岛人民的心脏健康。心电图为监测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蕴含非侵入式、时间短暂、操作方便、能第一时间供医师判断心脏功能等优点。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8-0117-02
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是完成从学生到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专业学生在影像科的时间短、内容多,在带教中存在着教学重点不明确、方法简单和放任自流等问题。我们采用在教学中重基础、多综合、大影像、小书本的带教理念,采用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与学科发展方向相结合、精选课程的综合教学带教方法,有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来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的受训医生,共120人。
1.2研究方法
收集2005年以前简单教学方法带教的60名受训医生影像科出科考试成绩,作为对照组。2007~2011年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带教的60名受训医生作为综合教学组,将其出科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
1.3 带教方法
1.3.1 综合教学组带教方法①设立专用教学PACS系统,专用教室。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已经从单纯的X线诊断发展为包括X线诊断、CT、核医学、MRI、超声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综合学科。医学影像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始终面对大量的影像资料,PACS系统能够同时显示多种影像设备的结果,做到互相印证,有助于疾病的“大影像”概念掌握,有助于对各类疾病的影像、病理、临床综合的学习。随着设备的进步,临床医生能够与影像科医生同时看到检查的图像,影像学已经不是放射科医生的独门绝技了,每个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读片能力,过去那种只读报告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工作需要了。②影像征象教学片200份,每个征象用记号笔标出。受训医生自行读片,教师进行答疑,加深学生印象。影像征象是患者的病理改变在影像上的反映,掌握影像征象(简称认征)是学习影像诊断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像征象形成机制与临床应用的基础。③典型案例和警示性病例200份,先由学生自由讨论,最后带教老师总结,使学生学会思维、诊断的方法,触类旁通,建立整体概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中给出鉴定组专家意见,最后给出问题分析。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将来用于新技术中。④专题讲座课件150学时,专题讲座录像150学时,根据学生情况选用。录像以自学为主,教师课后答疑。可以1人,也可以多人,时间灵活。⑤Mini-CEX,每一项皆采取9级评量计分。1~3级为未符合要求,4~6级为达到要求,7~9级为优秀,4级以下虽未符合要求,只要经再矫正将可达标。临床教师立即给予建设性回馈。指出优秀之处和需改进之处,并提供后续自我学习的方向,并将简要的记录写于教师评语栏位上。⑥问卷调查,考核结束后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回收率100%。问卷内容每一项都分为3个等级让学生选择:明显提高计2分,提高计1分,无变化计0分,分析两组问卷评分情况。⑦制定培训手册和专用教材,手册时间和教材分节以日为单位,包含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作业题、作业题成绩、教师和学生签名等。带教老师将手册和教材发给受训医生,详细说明使用方法,到期收回手册,给作业题判分。
1.3.2对照组带教方法受训医生跟随带教老师工作,按时上下班。遇到什么病例就看什么,受训医生如不提问,老师也不主动讲解,每个带教老师的讲解重点和观点也不同。带教老师也不固定。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问卷调查评分情况进行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综合教学组成绩为81.55±0.88,对照组成绩为77.64±1.24,综合教学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19.19,P < 0.01)。
通过Mini-CEX结构式表格项目进行评分,综合教学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在我科系统轮转的住院医师采用Mini-CEX考评普遍认为优于传统的临床技能考试,有利于反映受试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时反馈,这一环节对于认识自身问题,提高临床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做到以考促学;同时,考官也认为Mini-CEX实施简便,无需特殊场地、时间,可与临床工作同时进行,在给予受试者评分和回馈时,也能对照评分项目进行自我评价,间接促成了教学相长。而且住院医师经不同的主治医师测评,其信度、效度皆较优良,值得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问卷调查结果等级评分统计结果表明,在学习兴趣、读片能力、分析和总结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综合教学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培训手册作业题评分,综合教学组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3.1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诊断为主的临床前期课,充分反映现代医学与信息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最新成就,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并与时俱进,因此从教学思想、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是1995年由美国内科医学会(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ABIM)Norcini等在传统的CEX基础上发明用来评估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一套兼具教学与评量的工具[2]。迷你型的多次重点式评估,在门诊、急诊或住院工作中,由一位主治医师直接观察住院医师对患者例行的医疗行为,并于结束观察后询问学员有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计划,再通过结构式表格项目进行评分,并及时给予反馈。其特点是与临床例行工作同步进行,仅需费时20~30 min,不增加额外负担,可行性高。包括观察和评价住院医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主治医师的适时反馈。能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并能促进学习和培训。目前国内对于Mini-CEX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十分有限,我们将其引入影像学教学。
3.2带教理念
受训医生在影像科学习期间,我们贯彻重基础、多综合、大影像、小书本的带教理念。
重基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上。二是影像科设备每两年就有新的突破,学生感到永远跟不上,临床培训在影像科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的办法,把带教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就会举一反三,掌握新技术也不感到困难了。
多综合就是利用实际病例,先从临床症状入手,结合临床、病理、生理、解剖、设备特性和检查技术特点,让学生放开思路分析,带教老师最后总结。临床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全面提升对自身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偏科违背了培训的本质目的,一些学生认为临床培训以实践为主不用学习理论。我们教育学生养成看到一病复习一病的良好习惯,加深对疾病的总体掌握。临床培训是从理论到实践,也要从实践到理论,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相比,案例教学法(CM)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有较好的教学质量监控性,适合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资源状况,适用性好。教学材料的真实性能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以准医生的角色模拟诊断治疗,提高责任心,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4]。
小书本――折扇式教学。受训医生在影像科见习时间短,需要学习的内容广泛,无从下手,学生普遍反映有身入宝山空手而归的感觉。小书本把教科书内容归纳为形象生动、易记易懂的几句话,解决了学习内容多、记忆难度大的问题。
3.3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有些教师注重于临床工作,对带教责任心不强,把带教看成一项简单的任务,对教学方法研究较少,缺乏计划性。造成受训医生认为到影像科轮科是“度假”的懒散错误思想,培训效果欠佳,有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初衷。对于未来的临床医生来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也关系到学生们日后能否选用最有效的疾病检查方法。我们用派出进修、参加学习班、科室讲课等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引进激励机制把带教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
3.4考勤、考务等工作
由护士长负责,加强题库建设,教考分离,管理严格,也可以避免带教老师的人情分。题型及分数构成比,基础知识记忆题10%,基本理论解释题10%,认征题10%,疾病问题解决题20%,临床病例分析题35%,影像设备特点题10%,影像医学新进展题5%,合计100分。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构建起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系统。使评价结果趋于量化而更直接真实的反映出住院医师培训取得的成绩。
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师必经的基础训练阶段,也是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疗技术骨干的主要途径,对提高住院医师素质、医疗质量和医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
总之,树立正确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充分利用时间,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未来工作相结合,让受训医生获得具有传承性与科学性的知识和方法,建构医学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13(2):881-882.
[2]陈伟德.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J]. 医疗品质杂志,2007,1(4):77-81.
[3]王学政,宋晓瑞,秦斌,等. 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2):57-59.
[4]王宏志,姚永祥. 医学生见习期教育目标的把握[J]. 浙江医学教育,2003,2(2):39-40.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产前超声;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阶段;高质量;教学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不断应用,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产前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胎儿健康状况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对于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培养也是颇有难度。本文根据本基地各个阶段(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每个阶段的产前超声学习的重点,对产前超声的教学有以下总结和思考,以便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前超声医师。
1本科生阶段
1.1本科生超声教学的现状
产前超声诊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本科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知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以教师结合PPT讲授为主[2],重点强调重要疾病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时对产科超声疾病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本科课程时长为2小时,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涉及不同的亚专业,学生更关注理论课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以应对考试,对超声诊断学的各个部分都略知皮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产前超声领域。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以“兴趣”为导向,调动本科生的学习产科超声积极性
在面对产科超声的教授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维超声图片和实时动态的小视频来展现产前超声对胎儿的检查,引起学生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探索欲望。在实习课程中,利用去诊室观摩的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产科超声,通过讲解不同超声切面上相应的解剖结构,现场体验产前超声的生动三维图像及动态图像。
2研究生阶段
2.1以“知识”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将理论知识横向扩展,并有效的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由此而建构一个均衡的教学模式[3]。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具,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慕课[4-5],对产前超声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典型图像表现系统全面的加以分析,使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产科相关超声有立体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研究生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机操作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且临床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上机的操作应从示范教学入手。如对常规来检的孕妇进行检查时,针对各个标准切面的内容及扫查方式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使课本的内容不再单调难懂,并合理安排时间,为每个研究生争取上机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一名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动力。大部分患者对研究生在自身实践操作上表现较为排斥,利用标准化病人来加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研究生之间可以互为模特进行练习,使学生熟悉仪器,明确探头部位、扫查方式,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及三维成像的操作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能熟练的操作以节省时间,使孕妇的排斥情绪降低,对培养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很有帮助。
2.2加强产科超声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产前超声诊断尤其需要实践积累[6]。为使研究生能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产科超声,带教医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理论知识。如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根据研究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以病例的形式展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诊断思路,将知识化繁为简,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从检查准备工作,仪器规范化使用,产科标准切面的获取以及报告规范化书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和训练,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检查学生知识漏洞的方式[7]。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效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3.1以“疾病”为中心,将产科超声医学教学全面纵向延伸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对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的教学要全面一体化[8-10]。在延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阳性病例上[11],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预后[12]。首先,在产前超声诊断工作中,如遇胎儿畸形,住院医师应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全面掌握导致胎儿畸形产生的机制,对需要重点扫查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时回报结果,有助于产科实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其次,要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和回顾病例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必要学习过程。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了解产科超声的优缺点,结合病理学,外科学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病例,不仅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更是建立一体化临床思维的重要手段[13-14]。在本基地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即完成了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本基地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2鼓励“超声—产科—超声”的轮转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产前超声应用的理解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轮转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起各个科室的高度重视。在产前超声教学中,更应鼓励这种模式。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的产前超声培训后,进入产科进行轮转学习,真正参与到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产科医学。通过积累的临床经验,在后续的产前超声诊断学习中,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准确的结合图像[15]及病史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咨询进行完整的解答,更好的起到临床辅助作用[16]。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4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影像学分型;诊断价值
肺炎型肺癌并非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疾病,但国内关于该疾病的报道比较少,而且在影像学上,肺炎型肺癌与肺炎比较相似,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本院以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分型,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37~72岁,平均(48.9±2.8)岁;细支气管肺泡癌41例,腺癌20例;肿瘤家族史:有7例,无54例;症状表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咳嗽33例,咳少许白色泡沫痰21例,不规则发热5例,无症状经体检时发现1例;伴有消瘦、纳差、恶液质10例;体格检查结果:可闻及湿罗音34例,可闻及Velcro音9例;实验室检查结果:ESR 66~85mm/h,CEA阳性7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炎型肺癌诊断标准;(2)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手确诊。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及影像学分型。61例患者接受X线胸片、CT检查、HRCT检查,检查医师为放射科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X线胸片检查仪器为Direct View CR 950系统,CT扫描时仪器为S8000型常规CT及Lightspeed 4.0型多层螺旋CT,平扫时,从胸廓入口开始,达到肺底后停止,HRCT扫描时,层厚1.25mm,层距10mm。
2结果
2.1影像学分型
经统计分析可知,在61例患者中,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分布1例),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局限性分布10例,弥漫性分布0例),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2例),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局限性分布17例,弥漫性分布4例),实变并肿块14例(局限性分布6例,弥漫性分布0例),混合阴影5例(局限性布4例,弥漫性分布1例)。
2.2影像学分型的特点
(1)单纯磨玻璃密度影3例:阴影局限性分布时呈现为片状,弥漫性分布时边缘清晰度非常差,病变存在轻度的密度增高,在阴影内部,并未遮盖血管和支气管;
(2)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10例: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在阴影内部可见,密度高于阴影;
(3)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8例:为实质阴影,分布沿着肺叶、肺段表现,密度高于磨玻璃密度影,血管和支气管受到遮盖,形态规则性比较差;
(4)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21例:空泡及蜂窝状阴影在实变阴影内部清晰可见;
(5)实变并肿块14例:软组织纸肿块生长实变阴影内部,在肿块边缘,伴有纤维条索;
(6)混合阴影5例:并存上述4种及以上的阴影。
2.3病变的动态变化
61例患者中,有系列影像学资料49例,为首次CT检查资料及后续定期复诊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系列影像学资料可知,局限性病变范围呈现不同程度扩大的35例,进展显著的分型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实变阴影。28患者的病变形态由单纯磨玻璃密度影逐渐的进展至混合阴影。
3讨论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肺炎比较接近,依据病变范围,肺炎型肺癌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类型,而按照影像学特征进行划分时,肺炎型肺癌的分型包含六种,分别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肺叶或肺段实质阴影,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实变并肿块,混合阴影[1]。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采用此种影像学分型方法具备比较高的适用性,而且与人们的观察及认识习惯相符合。
细支气管肺泡癌及腺癌为肺炎型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2]。肺炎型肺癌细胞在生长时,方式包含3种,一是充实性生长,二是附壁性生长,三是充实性生长,且伴有严重的间质性损害与浸润肺部。经对照该疾病的病理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知,癌症细胞的生长方式、癌症细胞分泌黏液充填肺泡腔的情况、纤维组织增生等因素均与“肺炎”样改变相关。肺泡腔部分被癌细胞分泌黏液填充,而且改变了肺泡结构后,形成了磨玻璃密度影,初级小叶以及腺泡范围内的肺泡被癌症细胞分泌黏膜充分填充后,形成小叶中心结节以及腺泡结节,癌症细胞生长于间质内部时,会形成间质结节,肺泡腔被部分或完全填充,并且出现蔓延和散播时,会形成肺叶、肺段实变阴影[3]。
抗炎、抗结核治疗为临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但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病变范围,而且多数患者的病变形态逐渐的发展为复杂性、典型性,并可能或发生转移[4]。这说明,患者影像学分型为磨玻璃影时,如存在进展,应考虑患者为肺炎型肺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采用X线胸片、CT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肺炎型肺癌时,应严格的注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如患者影像学显示空泡影、蜂窝影存在于实变阴影内部,而且磨玻璃影存在于病灶周围时,可诊断为肺炎型肺癌,如患者实变阴影、混合阴影、空泡影等并存时,应提示诊断,患者确诊后治疗时,复查最佳时间为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及治疗肺炎型肺癌患者时,诊断医师应严格的区分肺炎影像学特征及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准确掌握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及时的接受相应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术后1、3、6个月时给予患者复诊检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贤军.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158-159.
[2]亓立勇,亓翠玲,王雁冰.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价值及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06):415-418.
[3]袁德清.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06):115-118.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5
【关键词】儿童肺结核 临床分析 结核病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03-01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发病人数居第二位的国家[1]。现采集我院及周边其他医院儿童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病例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我院儿内科医师诊疗儿童肺结核的能力,并进一步丰富我地区儿童肺结核的诊断防治方面的总结性资料。本文将此次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使用病历借阅的方式搜集我地区2000年3月到2008年5月各级医院收治的儿童结核病患者的203份临床病历资料,剔除其中不够完善的14份资料,再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40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年龄介于10个月至15岁之间。其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3例(男女性别比为2.08);学龄前患儿11例,四岁以下10例。学龄期儿童29例(7一10岁16例,11一15岁24例)。城关患儿12例,农村和郊区患儿28例(城乡比为0.43)。
1.3 诊断依据
①PPD试验阳性;②影像检查示肺内有原发病灶,或者可见纵膈淋巴结有明显肿大;③痰或患者组织和其他分泌物检查发现结核菌;④分泌物或血液检测结核抗体和PCR为阳性;⑤患儿有低热、咳嗽、纳差、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并有一定程度的结核体外过敏症状;⑥既往感染或者结核病患者接触史;⑦确诊肺结核以外的其他结核病;⑧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同时符合①②两项为确诊的必要条件,项目③为确诊的依据 。其他各项为诊断提供佐证依据[2]。
1.4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纳差,严重纳差患儿3例(占总数的7.5%),咳嗽患儿37例(占总数的92.5%),盗汗患儿5例(占总数的12.5%),低热患儿10例(占总数的25.0%) ,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儿21例(占总数的52.5%),胸痛患儿5例(占总数的12.5% ),乏力患儿9例(占总数的22.5%),消瘦明显患儿5例(占总数的12.5% ) 、精神不振患儿2例(占总数的5.0%)。有部分患儿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后治疗效果良好。29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可在其肺部听及干湿性音。
1.5 辅助检查
37例患儿可在胸部CT或者X线检查中发现有肺部结核有病变的直接证据,占患儿总数的92.5%;5TU皮内注射阳性或强阳性患者17例,占患儿总数的42.5%;分泌物中寻找到抗酸杆菌为9例,占患儿总数的22.5%。
2 治疗和转归
依据患儿病情选用不同的抗结核病方案,3例患儿在治疗出院后失访,一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其他患儿均康复出院,均进行2年以上的电话或者信件回访,有3例患儿出现复发。
3 讨论
结核病疫情比较严重,占据了我国传染病发病率榜首的位置。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等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儿科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3]。
我组资料显示肺结核住院患儿的城乡比为0.43说明城市的肺结核防治效果较好,农村的防治工作需要加强。此外农村患儿比例较高可能跟当地卡介苗的接种覆盖面不够全面有关。
近年来,国家对结核病实行归口管理的政策,很多医院没有设置结核病床位,导致很多儿科医师对儿童结核病缺乏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导致患儿误诊漏诊的发生率较高[4]。
胸部平片是肺结核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正侧位相结合可使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两肺下叶背段和上叶尖后段为肺结核的好发地带,我组数据分析显示好发部位跟相关文献基本保持一致[5]。儿童肺结核常常会使其淋巴系统受累,故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通过其肺门或纵隔处淋巴结肿大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作出辅助诊断[6]。
八十年代以来,多线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使结核病的治愈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档次上,但基层医院缺乏对儿童结核病患儿的诊断经验且很少受到系统的防治儿童结核病的技术培训,造成部分患儿被误诊而导致病程延长。所以,加强对基层全科医师的儿童肺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普及,县级医院可以定点帮扶一定区域的卫生院,能使儿童肺结核病的首次确诊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江红, 文立, 熊志刚. 儿童肺结核病73例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10(12):918-919.
[2]韦旭, 王晓健, 宋清杰. 56例儿童肺结核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5(18):97-98.
[3]吴红梅. 住院儿童结核病79例治疗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5(23):79-80.
[4]李惠民, 赵顺英, 江载芳. 儿童肺结核42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9,27(7):637-640.
影像诊断医师总结范文6
1更新教学理念
超声医学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又是一个发展迅速的专业。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价值的不断提高,本、专科及超声医学继续教育中超声专业的教学内容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介绍本学科各种技术的成像原理,显示疾病的手段和临床应用,让学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各种先进技术和每一种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以及超声医学的新进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超声诊断是通过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做出疾病诊断。妇产科超声图像比较复杂,怎样才能对复杂的图像进行正确分析从而诊断疾病,除了必须掌握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等医学基础及超声成像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妇产科学及妇产科急诊等临床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妇产科病史的采集方法,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超声诊断的临床思维特点是以形态学思维为主导,经过分析概括后形成解剖和病理的概念,再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判断,对疾病做出诊断。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便使学生在超声检查时能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3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日益数字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日益简单,这为超声医学影像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演示超声影像课件、对照大体解剖图谱及典型病例图像等,教学省时省力、学生易懂易记,且资料齐全详尽,内容形象直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解卵巢良性畸胎瘤,其声像图错综复杂,除了表现卵巢囊肿的特征外,由于其内容物的含量及分布不同造成了畸胎瘤的各种不同声像图特征都具有特异性。先复习畸胎瘤的组织学来源,再讲解其典型的声像图,如星花征、类实质性、脂液分层、面团征等,生动形象,化繁为简,学生看后过目不忘,教学效果得以极大改善;同时,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广泛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知识精心备课,认真做好多媒体课件,才能进行主次分明、内容详尽的讲解,并适时更新,以提高课堂效率。
4与相关学科紧密结合
妇产科超声诊断的基础是妇产科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如果没有妇产科学知识,超声科医师就对疾病的发展、转归认识不足,漏诊率高;如果没有解剖学知识,超声科医师就无法准确获取超声图像;如果没有组织学、病理学知识,超声科医师就无法对病变进行准确诊断,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在讲授每一章节前都应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妇产科学、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知识进行复习,同时注意指出部分超声解剖内容与大体解剖内容的差别,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概念和空间概念,有利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讲授每一种疾病的超声声像图时都应结合其病理学进行讲解。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病理结构,其超声声像图也会有所不同,要着重讲解这些内容,加深学生对图像理解的深度。超声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也非常重要,钱林学[2]提出“临床知识是理解超声图像的钥匙”,讲解图像内容要结合临床诊断知识,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某一疾病超声图像的理解和对超声知识的记忆。此外,超声图像与其他影像学图像的结合教学也很重要,多种影像进行比较就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手段,不仅可将同一种疾病显示的不同影像图像进行对比,还可将不同检查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某类疾病的最佳检查手段。超声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通过将超声知识、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以及其他影像学知识结合起来讲解,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增强横向思维能力,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增强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力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教师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而且还要及时掌握新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影像医学中其他专业的知识(如放射学、核医学等)。定期参加由临床、放射、超声、病理等多学科组成的联合讨论,使得超声科医师具有完整的、系统的、不断扩展更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的超声医学、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的高素质医师队伍。
6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强化其科研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