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原则;框架结构;建构主义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载体,其质量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教育部充分意识到网络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地位,在2000年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自2003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建设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课程的相关政策,如2003年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并且自2007年起将网络课程纳入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项目中。

1 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的意义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程。建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可以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和远程交互,使学生立体化、多元化地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等应用提供基础知识与技术,为后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意义如下:

(1)网络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教师、课堂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按照自身条件安排课程的学习,根据个人的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2)互联网汇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由国内外著名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开发的教学数据、档案资料、优秀教案等。学生可以得到任一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信息,得到专家学者的指导,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网络课程能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由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让学生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让他们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实时的或非实时的交互,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信息。

(4)越来越多的人离开高校后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完成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没有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满足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 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原则

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里,而是应该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专家指出: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是一项真实的任务;为课程设计多个学习起点和多个学习路径;各种教学因素应能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对学习活动进行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以过分细化的标准评价。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我们给出数据库原理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营造真实情境。

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网络课程要能给学生创设符合教学主题要求并且接近真实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文字、声音、录像等各种手段生动地模拟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挑战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第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

2)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

网络课程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建构者变为主动建构者,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查阅网络资源,主动进行学结。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通过信息检索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协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协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各种交流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一个真实的团体中学习,从而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这对建构知识、共享观点、传递与获得信息、交流感情均有重要作用。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呈现多样性。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和表现形式应多样化、个性化,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网络课程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由探索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自我发展。

3 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架构

网络课程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6个要素。在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围绕网络课程的6个要素,我们采用3层架构结构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进行设计,总体设计结构见图1。

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包括以下6个模块:

(1)课程指南。课程指南目的是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

(2)课程学习。提供一系列立体化的课程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系统地学习基础原理知识的需要。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理论,研究前沿内容,可以通过“技术前沿”子模块获得相关支持。

(3)实践教学。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浅到深,学生从认识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始,先完成一些简单操作,接着完成一个中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训练”子模块进一步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

(4)学习互动。网络课程提供在线作业和在线答疑,学生可以提交电子作业或向老师提问和留言,老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回答学生的提问。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互相学习,增进同学感情,减少孤军作战的感觉。

(5)自主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课程的设计以“学生学习型”为主,学生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或者在线观看教师教学录像,或者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导航浏览、问题训练等手段获得相关学习信息,自定学习路线和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行中断教学视频,记录学习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便于日后有针对性地复习。电子作业不仅便于提交和批改,而且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学生对作业的改正可长时间保留,使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和高效,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6)课程应用。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应用技巧”中介绍的相关技术。学生可以阅读“相关链接…‘热点聚焦”子模块中的科技文献或热点研究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课程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 岗位能力 认知规律 课程开发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如今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站的开发都需要使用后台数据库,各行各业的数据大多是利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 课程设置和课程定位

1.1 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每开设一门课程都应进行市场调研,进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了解市场对该课程的知识、技能有哪些具体要求,课程定位是否准确,课程内容是否流行或落后。每当给学生开设一门新课程或训练一种新技能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学习后续课程有哪些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走访调研企业以及对网上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等方式,确定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

1.2 课程定位 根据对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分析,同时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技术,高职院校一般会选用Access、SQL Server和Oracle三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内容,其软件开发实训、信息系统和动态网页开发类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一般选择这三种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了1~2门数据库技术方面的课程。其中,SQL Server数据库是软件开发和动态网站开发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 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

2.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企业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将项目分解为多个既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小任务,将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设计在同一教学单元,融教学做于一体。每个任务都是先提出任务目标,然后由教师演示任务完成过程,最后让学生模仿完成类似的任务,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项目选取 教学项目的选取和设计至关重要,教师不能闭门造车,每个项目源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但又不能照搬,教师需要按照涵盖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加工提炼。课程在教学项目的选取上,采用教学课堂示范项目、学生课堂实践项目和实训项目三个层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笔者选取的三级项目分别是“示范项目-电子商城系统(webshop)”、“课堂实践项目-电子商城系统(webshop1)”和“实训项目-企业人事管理系统(Factory)等”。

2.3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围绕三级项目展开,其中教学示范项目的设计最为关键。示范项目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引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按照数据库创建与管理工作过程,将一个大的示范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每个小项目按照“任务目标-任务导航-任务描述-任务完成”等环节进行设计。以“子项目:webshop数据库创建”为例,下表给出项目化任务驱动式的具体设计:

课堂实践项目与示范项目间知识点要对应,适合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完成。对课堂实践项目,教师需要设计好课堂实践日志,明确给出实践项目的各个任务描述,以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当学生完成了课堂实践中规定的任务之后,在学完整个课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示范项目和课堂实践项目穿插在一个教学单元中,以4学时作为1个教学单元,便于实现“讲-练”循环,理论与实践交互,融为一体。

实训项目供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提供多个真实的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行业选择一个项目,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划分出每人的工作任务,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完成。

2.4 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环节设计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强,知识点多,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课件+实例演示”,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隔了几天,不能做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不利于对多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即上课上机均在机房进行。在机房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和演示后,可以马上上机实践,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也可以现场进行解答。讲授与练习同时进行,边讲边练,讲练循环,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这种授课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不论是时间还是地点上都过于分离的问题。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环节具体如下图所示:

2.5 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组织相适应,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用以加强课程学习过程的控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课程考核成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①课堂实践成绩:来自学生每次课堂实践日志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设计课堂实践日志的任务时,就给该教学单元设计一定的分值,学生完成日志任务的同时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分值,逐步累计到学期末。这种任务和分值驱动的考核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热情。②实训项目成绩:实训项目由学生在课外以团队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成绩由项目组长和项目组成员互评,主要考察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量以及技术贡献度。③课程答辩成绩:课程答辩主要围绕数据库知识、技能积累的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课程学习的收获与体会等方面,答辩组由教师和各项目组长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按照课堂实践50%、实训项目30%、课程答辩20%的组成比例综合评定。

3 结束语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过程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有效地将学习过程向学生自觉的学习过程转化,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志成主编.SQL Server 2005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2]刘育锋编著.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3]梁小晓著.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研究.中国西部科技[J],2009年10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项目开发能力;教学过程;实施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当前,计算机的计算模式已由单用户发展到主从式或主机/终端式结构、C/S结构、B/S结构,进而发展到了Web服务与网络计算时代,而数据库及其技术一直是它们的后台与基础。

当前国内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不仅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与技术知识,而且应该树立管理理念,建立项目工程思维观念。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学生实践数据库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能所必须的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面对大量而复杂的数据管理要求时,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于2004年完成对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在教学手段(包括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考核方法等)上进行了体系化和规范化,而且与“软件工程”课程结合,对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

通过两课整合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2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

2.1基本内容

学生运用已学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具体设计一个实用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题研究方向,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树立学生项目开发管理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进度安排

为使学生充分感受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安排课程设计进度如下。

2.2.1前期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解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及数据

库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而确立自选课程设计题目,并依据软件工程中项目需求调研方法进行系统需求调研,绘制系统数据流程,提出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该阶段成果主要包括3份报告。

(1)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包括采用的工程开发模型,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系统功能。

(2) 数据库信息要求报告:对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描述。

(3) 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详细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要求、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画出系统功能划分的模块图。

2.2.2基本操作阶段

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SQL语言的应用以及利用DBMS的工具进行数据库定义、维护、查询及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基本操作,初步设计系统测试数据,并能够正确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该阶段的成果包括一套系统数据表、关系以及基本数据。

2.2.3技术提高阶段

该阶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还需要自学一些数据库系统开发新技术和相关知识。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技术以及有关的数据转换、复制、传送和数据库系统编程技术。该阶段成果为新技术交流讨论资料。

2.2.4设计完成验收阶段

该阶段教师通过3种方式对学生设计的应用系统进行全面验收:系统运行测评、分小组成果汇报和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2.3全程指导原则

在课程设计进行过程中教师仅从宏观上把握一系列原则,让学生自己有更大的可选范围,实践时间长,紧密结合应用,实现了在课程设计中全面培养项目开发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方案实施中严格要求学生从理论出发,与实际项目结合,从而提高他们项目开发的综合能力。

2.4评分原则

2.4.1根据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对系统从三方面进行评测

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评测也从这三方面着手,达到对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评测。

(1) 数据库原理部分:主要评测学生在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以及数据库安全保护方面完成的工作。

(2) 数据库设计部分:主要评测学生如何将现实系统的数据通过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利用DBMS系统提供的功能,完成结构及其约束的建立。

(3) 数据库应用部分:主要评测现实系统业务逻辑的实现,即通过某种应用模式(C/S模式、B/S模式)和某些(个)程序设计语言、开发技术和工具,在数据库设计以及DBMS平台支持的基础上,实现现实系统的业务功能,为用户提供友好和人性化的业务操作界面。

该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于理论课中涉及的内容和自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以达到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清晰理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4.2严格把关和考核,确保每一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由于课程是在学生第七学期开设,并且贯穿整个学期,很多学生面临考研或其他一些毕业前的事务,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对课程设计任务敷衍了事,我们对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划,实施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具体考核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开题阶段:在第1~3周进行,要求每组写一份开题报告,包括课题内容、建立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小组成员任务分配、具体时间分配计划等,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系统开发。

(2) 中期检查:在第8~9周开展,根据计划表检查学生开发进度,纠正问题,督促学生按计划开展课程设计。

(3) 系统验收:在第13周进行,学生演示系统,说明和解释运行效果。考查的重点:每名学生是否完成了分配的任务以及任务量的多少、完成情况等。通过该阶段以后方可进入答辩阶段。

(4) 答辩:在第14周进行,每组学生指派一名代表进行陈述,然后进入教师提问环节(可提问小组中任何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凡是提问的学生可以获得成绩加分)。考查的重点:陈述是否清晰、回答问题是否正确。

(5) 课程设计报告:报告的编写是考查一个学生总结工作,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报告是否内容完整、充实,条理是否清楚,格式是否符合科技文章规范。

以上各个方面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和综合评判,最后得出评分。

3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创新点

3.1整合课程

目前在我国项目管理人员奇缺,大多数项目负责人在技术上能独当一面,而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并且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因此导致项目开发效率低、花费大。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软件工程课程中学习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对整个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全面管理与实施,树立工程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管理理念。

(1) 认真执行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

(2) 合理制订时间执行计划,记录与分析时间分配效果,积累时间分配经验。

(3) 个人分工明确,团队合理协作,通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贯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的素质。

同时各项目小组在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还需填写阶段性报告,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小组角色的职责、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项目开发日志等。

通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贯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的素质。

3.2丰富选题

教师推荐部分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课题。但是课题的选择要由教师把关,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普及,网络数据库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因此课题注重开发基于B/S或C/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系统,以适应时代需要。

(2) 选题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实际需求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走出“象牙塔”,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国内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状况,开阔眼界,而且在开发一个真实项目中,带来求学的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渴望以及创造力。

(3) 对于虚拟题目,要求学生切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潮流。

3.3工具多样

市场实际可用的编程开发工具与日俱增,且不断更新,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对于学生到底选择哪种开发工具,不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程序设计工具进行系统开发,一方面锻炼他们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成为项目开发的决策者,这种“主人翁”意识使得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成与败。

实际运作中教师会随时了解开发工具的发展形势,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学生根据选题“量身订做”工具,避免所选工具“大材小用”;跟上当前发展方向,实践技术“与时俱进”。同时,要求学生以讲座形式分类介绍所用新的开发工具,讲解自己学习新开发工具之后的体会,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重复学习、盲目学习,同时打开眼界,更加广泛了解技术发展局势。

3.4彰显个性

在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美术功底等突出系统特色,完善系统性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素质。

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要求。

(1) 强调系统中信息安全保护的实现,把理论课中关于“数据库安全保护”的教学内容应用到所开发的系统中,学以致用。

(2) 用户界面友好、设计合理、画面优美反映系统设计人员的审美意识,强调色彩的协调,布局的合理,操作的方便。

(3) 各组之间允许选题相同,但必须突出本组特色,使学生通过竞争,努力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意识。

3.5理论联系实际

系统的评测按照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从而达到对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评测,使学生对于理论课中涉及的内容和自学内容进行综合实践,以达到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清晰理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3.6过程评测

课程设计分阶段,每阶段设有检查与评估,既做到及时指导,又确保督促每一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考核依据环节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评,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编写技术文档、科技论文的能力,而且可以发现有组织能力的人才。

4实践效果

依据汇总的五轮评测统计表格可以看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学习积极性高涨,开发出来的系统形式多样,有单机版、C/S或B/S结构的网络版,甚至C/S和B/S结合的网络版,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小型DBMS,如VFP、ACCESS到大型DBMS,如SQL Server、Oracle等,前台开发工具从传统的Delphi、VB到先进的.Net、Java等,学生们普遍乐于挑选新工具、新技术,积极检索学习资料,参与网上BBS技术论坛,相互讨论,全面体验网络学习环境的乐趣。各组学生除了完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外,都在努力突出系统性能特色,完善系统功能,发挥本组同学的特长。各组开发的系统基本符合课程设计总目标的要求,并有几个系统成为他们工作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表现出大部分学生具备参与一个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并使他们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等科学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反映出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素质,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小结

学习是人生的一个环节,就业是大学学习后的现实目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人力,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开展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是教师的必须任务。这里所做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改革,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没有工作经验”难于就业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 钱雪忠.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苗雪兰.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美)Stephen R.Schach.面向对象软件工程[M]. 黄林鹏,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张海藩. 软件工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The Training for Students’ Project Developing Ability in Database Course Design

WANG Yan-hong, ZHANG Xiao-li, JIANG Xiang-g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ing 100070, China)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4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的介绍,探讨了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类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系学生,开设各类课程设计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数据库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2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数据库原理通常都作为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完整、系统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实践应用的主要内容,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如果我们想单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设计和使用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之后,后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安排是很关键的。

我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求选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同学必须先修数据库原理,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重视上机实践的环节,课程在机房上,有利于学生学习。要求以一种具体的DBMS 为主,学会C/S模式和B/S模式两种方法。

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教学周数为18周,每周4学时。每周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3各阶段教学方法

由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数据库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题目选取阶段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决定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阶段。如果题目选取得太大、太难,或者是学生不熟悉、很难接触到的领域,做起来太困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果。而题目太简单,又达不到教学标准。因此在本阶段,采取教师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由于是完成一个较完整的项目,而且每个学生擅长的方向可能不一样,因此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每组由三至四人组成,由一名组长负责,同组员研究确定开发题目以及任务分工。在小组讨论确定了题目之后,组内负责整理文档的同学要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开题报告的关键内容包括选题理由以及开发环境的选取。教师根据开题报告整理出小组题目以及成员,并简要分析选题的难易程度。在第二周的开题讨论上让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大家分析讨论题目的可行性,对于选题不合理的,重新修改。这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大家的思维,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很多学生的选题都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题目确定完之后,就要进行需求分析。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部分的重要性,选定题目后就想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往往做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实例充分讲解需求的分析重要性,讲解具体的需求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同时掌握基本的需求分析技能。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完备需求,可以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开发兴趣。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完成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高质量的完成需求分析工作可以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基础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要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要完成课题应用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库设计要结合应用系统的设计,逐步完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该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物理设计阶段要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ER图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系统实现阶段,教师对采用的教学案例代码进行演示,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数据库的连接部分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示例代码。此阶段主要是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功能。具体程序设计语言没有限制,可自由选择。要指导学生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包括变量的命名方法、代码的书写规则、代码的注释规则等。这阶段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引

导他们学会查找资料,自己思考解决。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系统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要指导学生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对于数据库系统,还要进行数据库的性能测试和容量测试。通过系统测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

4考核方式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会进行检查,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开题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开题报告,并且每组的选题都要在课上进行讲解、讨论,确定选题是否合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求每组上交需求分析文档。在接下来的系统设计、实现及测试阶段,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实现过程及测试结果,整理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书。在期末结课前,要求学生对所完成的系统进行现场演示,教师及在场学生均可对其设计方法及功能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给出总评成绩,包括文档的完成情况、开发环境的选取、系统功能实现情况、用户界面的设计以及现场演示答辩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较综合、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系统设计、程序开发的能力。

5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化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可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颖. 关于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措施[J]. 职业教育研究,2006.

[2] 邵浩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

[3] 海波,朱小军. 高校实践性课程多元学习环境设计[J]. 甘肃高师学报,2007.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电大教育重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是电大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用性较强,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很大,因此特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课程创新设计,课程创新就是教师和学生等教学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规律,而进行的教和学的变革和更新活动,课程创新是创新目的和创新过程、方法的辩证统一,也是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的有机结合。《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阶段授课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场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教学方法、手段为纽带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授课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安排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授课内容的信息量要适中。我根据《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这门课程的课程特色把总课时分课程四个部分,利用前面四分之一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数据库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对数据库的发展过程,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理论等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其次利用四分之一的课时进行SQL语言和数据操作语言的讲解,因为课时的关系,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有“抓”有“放”,层层递进的讲解。再利用四分之一的课时进行数据库操作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有所熟悉,而且使得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最后一个阶段的提高和拓展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四分之一课时是拓展实践部分,将SQL语言与编程语言(根据教材要求选取的是VB语言)相结合,学生通过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开发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掌握了一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方法。

这四个学习阶段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符合心理学家提出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四个学习的基本阶段,使得整个的学习过程更科学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进行学习进度和难度的调节

孔子在《论语》中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了教学进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

当教师因“教材”而施教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脱钩也就在所难免了。课堂教学进度既不是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来设计,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开展,不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学进度脱钩,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学进度在跑,不但我们见不到学生学习的主有裕就连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在讲授《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对相同的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反应不一,根据这种情况,进行“一对一”的难度调节,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大难度,在学习的第四阶段多增加一些课后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可以降低一些难度,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和实践。对这类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第三阶段的学习时间相对减少一些第四阶段的学习时间。

三、课后的复习采用一些微课程的课件

学习重在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两天后只留下28%,6天后只剩下25%。这些数据表明,知识刚学过之后,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虽然记忆保留的量减少了,但遗忘的速度却放慢了。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学过新知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及时复习、巩固,才能不断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即是说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微课程的课件一般只针对一个独立的问题,而且时间较短,这种学习模式更适合电大的这种成人教育,碎片化的学习能够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互联网上的微课程资源非常多,作为任课教师,我根据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对互联网上众多的微课程进行了筛选,按照学习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编号,让学习进行课后的复习。对这种课后的学习方式,学生都比较认可,经过课堂上的检验发现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完成程度能够达到80%左右,学习效果更好。

四、加强小组学习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学习能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对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进行帮带。在实践阶段的中间阶段,安排一次小组实践专题,在开张这个专题的前两周下发专题的题目,由学习小组的组长带头,每个组员分配一项工作,最后在实践专题的课堂中来展示ppt,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而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五、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互动

远程教育资源能给予学生更清晰直观的指导,化抽象为具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大的远程学习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我将自己认为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远程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远程学习平台访问到这些教学资源,及时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到《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论坛里,我可以在该论坛回复学生的提问,其他同学如果对该问题感兴趣也可以跟帖或者浏览。

在整个课程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也引发我的深入思考,我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计划,一边实施一边调整,不断地反思和学生进行沟通。也借鉴了一些其它课程好的课程设计,整个课程创新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数据库知识的单一面貌,加强了实现内容的目标性和实践性,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收获和快乐,学习有主动性。

数据库课程设计范文6

1分析动机

1.1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前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概念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关系数据理论之后,“概念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概念结构设计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和视图的集成。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难点是根据具体系统内容的描述设计基本E-R图。

1.2学习者动机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较抽象,学习者需要从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找出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尚不知该内容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内容的难度较大,易使学习者知难而退,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动机策略设计及实施

2.1课程导入

2.1.1教学内容

将49名学习者分为5个小组,利用课前时间每组分别分析淘宝、京东、当当网、1号店、天猫的网上购物流程,并分组进行调查汇报。提出问题:你分析系统中的商品有哪些属性?订单包括哪些内容?订单与客户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及涉及的实体有哪些?订单有哪些状态?知识回顾: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选课E-R模型实例。

2.1.2动机策略应用

注意策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引起学习者有意注意。相关策略: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习者建立已有的E-R模型与概念结构模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建立脚手架从而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自信策略:选取学习者们熟知的购物网站为例,增强学习者信心。

2.2课堂教学

2.2.1教学内容

基础任务:定义购物网站生成订单的事件,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汇总各小组提交的设计结果,总结学习者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7)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03)的研究成果。提高任务:上述模型中当客户提交订单但未购买商品将减少商品的库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学习者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教师提示可将多对多的联系拆分为两个一对多的联系,根据订单的状态通过程序确定是否实际减少库存。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安排学习者讨论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学习者讨论是教师到各组进行引导和巡视[2]。讨论:经过学习者讨论,分析新概念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小组汇报并由教师汇总修改后如图2所示。

2.2.2动机策略

注意策略: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网上购物过程的动画,引起学习者注意。自信策略:教师按照基础和提高两类任务进行分层布置,利于搭建脚手架、激发学习者自主思考,增强自信。

3评价

学习者对各自小组设计的E-R模型进行评价,小组间进行设计结果互评,教师对每个模型的设计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和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满意和自信策略: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进行互评,体验设计被认可和逐步求精带来的喜悦。教师的点评认可其设计结果提高学习者信心。

4结论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在练习和期末考试中能够熟练准确的对复杂的需求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因此,ARCS模型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韩玲玲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