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需要靠人才拉动,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通过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构建“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新疆、服务南北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汽车制造、汽车改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根据“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四种能力、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全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条主线(能力主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两元结合(校企)为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与有效实施,重点抓好“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建设,学习领域平台主要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校内实训平台主要进行“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制造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汽车制造基本技能实训和生产环境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平台主要进行“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教育,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从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汽车工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

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校企的深度结合,促进“工学结合”的持续发展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服务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图1 “工学结合,德能并重”“1243”人才培养模式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调研,进行基于汽车制造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进行归纳,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该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对应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工学模块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管理的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2:

(二)课程体系构建

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项目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开发项目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根据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构建了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图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职业能力本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确保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来确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依据,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不同的模块,确定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时间。

(二)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协作等;在评价形式方面,以口头与书面回答、技能测试、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

(三)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建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按照一个专业背靠一个企业群,建设一批实训、就业“双基地”的专业建设思路,实训基地建设既要具备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功能,又具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使实训基地正真能实现与校内外紧密结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新.汽车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2

【关键词】 汽车装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06.19万辆和1826.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37%和32.44%。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如此惊人的数字奠定了汽车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汽车品牌与类别的增加、汽车结构与装配制造技术的更新、汽车维修技术的飞速发展等,使用人部门对汽车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国内汽车生产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各高校对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如:教学场地、设备欠缺、教学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等。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制定出全面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现状分析

1.1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需求量较大

当前,我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1.2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综合能力较弱

由于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在汽车业中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业用人单位对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熟练识图、会阅读汽车技术资料(包括英文资料)、了解汽车构造、能自行编写加工工艺、甚至能使用CAD画图,以及驾驶技能、钳工技能、焊工技能、电子应用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等等。同时,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也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2 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应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应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校企共同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汽车市场,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能力为主线,借助学校和企业两大力量,在学习领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平台上,锻炼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结合,校中厂、厂中校、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适用教学内容的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强化实践教学,是各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者、专家所思索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育部16号文件),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实习、岗位实训是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是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配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等一系列要素的重要手段。

“1.5+1+0.5”教学模式是指将高职教育分为四部分进行,即前三个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进行校内实训,第四、五学期到与我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汽车制造厂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训,在企业中设立厂中校,一边参加实践,一边学习专业技能及培养企业各部门衔接、合作所需的管理才能。具体事宜包括:(1)企业培训。半工半读学生于7月底到奇瑞汽车公司芜湖总部报道,参加奇瑞大学军训、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培训合格证书(为与学院学分制挂钩,可将其作为学生学分),为期一个月。(2)专业课程学习。根据学院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半工半读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3)专业课程学习及评定成绩依照学院校历及周数,专业课程采用同步教学和模块教学的方式,专业考查课成绩评定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理论测验三部分组成。专业考试课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评定由学生参加学院期末统一考试,考试地点安排在奇瑞大学,并由任课教师完成试卷批改及成绩登统。第六个学期为全实习期,学生以一名合格的准员工为汽车制造企业服务,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负责评定。如果学生在这期间表现良好,企业可以颁发助学金以资鼓励。毕业后,通过学生与汽车制造企业协商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直接实现就业,就业率较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系统多层次、多规格教育办学模式的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1.5+1+0.5”模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势在必行。

3 结语

本文通过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1.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成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及汽车制造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3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控制

1.影响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

在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所以一般对螺栓国家利益的装配质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1对螺栓连接质量的考虑

对于汽车本身来说,螺栓连接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内部零部件的相互配合和灵活工作的能力。所以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零部件与零件直接的吻合程度和螺杆与螺母的配合程度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故障,影响螺栓的连接。当遇到螺母滑丝和螺杆的断裂都会影响螺栓的连接效果,还有零部件之间型号不不匹配也会导致螺栓在连接时出现问题。所以要在完全检查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对于螺栓是否拧紧装配质量考虑

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螺栓是否拧紧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一般都会采用模拟的动态设备对螺栓的拧紧程度进行检测和校准。但是在这种测量方式下,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并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所以这样的设备并不能满足汽车制造业的具体需求。从过去的实物检测到现在的工艺过程的检测都是为了提高螺的拧紧度,从而保证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对于螺栓质量的检测,一般采用在线测量仪器,通过仪器获得实际数据,并且根据多个样本的测量分析出平均值和标准值。通过一些指数的对比来反映设备自身具有满足产品质量的能力。

2.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螺栓的连接时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企业都对螺栓过剩质量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规定。只有对螺栓的连接设定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比如说:螺栓的拧紧指数必须达到1.67,而这个数据是经过严格的设备验证的;而且在螺栓拧紧的角度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角度应该尽量小,最大也不能超过十度。由于在螺栓的连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摩擦,所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些都必须是经营精准计算得到的。在先进的汽车制造业过程中,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螺栓装配部位都采用转角控制法,如何精确的控制转角的跨度,一般采用设置监控窗口的方法实现对螺栓转角的测量。因为螺栓也是有其最大的限度的,超过该限度可能会造出无法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所以在工作开始之前,要先确定螺栓的最大限度值,然后再连接的过程中设置的监测窗口会实时的监测螺栓在连接过程中所达到的限度值,而这个限度值应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不能超过螺栓自身的最大限度值,否则会造成连接出现问题或者无法正常连接。同时对于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确定数据范围。在连接过程中,还应该合理的控制起始点的角度,在旋转的同时计算角度,直到顺利连接为止。所以在作保一个连接工序中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严格约束工作方法,保证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质量。

3.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的故障和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3.1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故障的原因

(1)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将螺栓连接部位的零件错装,乱装,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的型号和大小进行连接,使得由于型号和大小的不匹配导致连接的不紧密和松动。结构不紧凑不贴合,因为对于螺栓的连接来说,合理的接口和扭转角度是最重要的,角度和力度也是要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高质量,并且提高汽车自身的性能和质量。

(2)由于螺栓本身的材质劣质。螺栓制造材质的好坏决定了螺栓自身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好的材质不仅可以保证螺栓质量的稳定性还可以保证在连接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接合。而质量劣质的螺栓不能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很好的兼容,导致在连接的时候出现故障和问题,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3)在连接过程中拧力过大,用力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错误的认为螺栓越紧越好,而忽略了螺栓自身的承受能力。在使用一些设备的时候忘记了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在加上不均匀的力导致螺栓出现形变和断裂,最终无法让螺栓 的连接。

3.2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预防措施

对汽车螺栓的连接处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的对螺栓进行检修和维护,对那些有质量问题的螺母和螺杆进行及时的更换。对那些有裂缝的螺栓进行维修。由于生锈等原因导致零件之间无法灵活扭转的部件进行保养。对于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的零部件可以让专业的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坚决避免出现问题,影响到螺栓的连接工作和汽车制造的质量。

在选择螺栓时,尽可能选择配套的零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为了零部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尽可能的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配套零件,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零件之间的排斥性所造成在螺栓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还可以保证配件质量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结语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螺栓连接装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良好的螺栓连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也可以提高汽车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保证汽车性能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在螺栓连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故障,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措施,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了螺栓连接的配置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亚锋.探讨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4

The Automotive Body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Processes

2011,372p

Hardcover

ISBN9780470976333

M·A·奥马尔著

汽车是如今市场上最复杂的消费品,它对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汽车生产要求相当多的知识、资本及人力投资。汽车工厂是工业界最大的财富生产者。

这是一本有关汽车生产线的专用指南,它论述了从冲压工序到装配活动在内的汽车车身工艺流程。本书开头,作者讨论了金属成形实践,包括冲压工艺技术、模具的开发、尺寸确认、金属成形的创新,例如基于折叠的成形、超塑性及液压成形技术。作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解释了汽车点焊 (焊接范围)、电弧焊以及附着焊接。除了灵活紧固系统和焊接机器人加工单元以外,本书带领读者体验了汽车喷漆流程的每一步,包括根据机动车的尺寸计算所需敷料工的人数及油漆消耗,以及最后装配和汽车机械紧固策略。本书第2部分内容集中在汽车生产线的布局策略上。有关汽车总体规划和重要生产进度表的讨论,确保读者熟悉汽车制造的运行知识。本书还对汽车生产工艺过程的能源排放及消耗作了研究,并且提出了降低环境影响的新技术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有关汽车生产成本以及零件供应者选择过程的完整信息;从运行的角度描述了成套设备和主要的生产规划;详尽地介绍了灵活汽车制造生产线的技术;讨论包括结构性要素的汽车制造系统布局和定位策略;读者可以在/go/omar网站上找到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及答案。

本书共分4个部分,8章。第1部分含第1章:1.绪论,内容包括:机动车、机动车的功能性和部件解剖、机动车制造综述、结论。第2部分,含第2-6章:2.冲压及金属成形工序; 3.汽车连接; 4.汽车喷漆; 5.总装配; 6.汽车制造业生态学。第3部分含第7章:7.汽车制造工序的静态层面。第4部分含第8章:8.汽车制造工序的运作。

本书作者来自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汽车研究国际中心,他具有在各种汽车制造环境中工作的丰富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和所开发的创新课程带到了该研究中心。可以说这本书是十多年来工业、研究及教学努力的结晶。它可供汽车制造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阅读、参考。

胡光华,退休高工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5

关键词:防错技术;汽车制造;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44-02

随着汽车在我国的普及,汽车制造业面临着更多的产品召回问题,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得汽车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及责任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将汽车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上去,打造更好的品牌,对于汽车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错误要积极面对,采取防错技术,争取用最低的成本将这些问题处理好,达到零缺陷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汽车制造中防错技术的实施原则和原理,对其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促进防错技术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1 汽车制造中防错技术的原则

在汽车制造中,为了保证防错方法合理有效,达到防错的目的,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生产作业中不能依靠感官;

第二,使作业过程中不依靠直觉和特别技能;

第三,使操作过程变得轻松,以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第四,在作业过程中要避免危险操作。

2 汽车制造中防错技术的原理

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多,对于汽车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防错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思路,现对防错技术十大原理作出简要介绍。

2.1 断根原理

断根原理即彻底地切断导致缺陷和错误出现的根源,从而确保在日后的生产中绝不再犯。例如:仪表板手套箱照明灯是利用接通和断开簧片来控制的,在整车检查时发现打开手套箱时灯没亮,经过分析之后发现,在开关的外壳上粘贴着追溯批号的纸质标签,在装配灯控开关时会接触到手套箱,使标签纸破损并且夹入灯控开关的弹簧片之间,导致接触断路,因此造成此缺陷。按照防错技术的断根原理,应该将纸质标签取消,而采取激光来打印生产批号。

2.2 隔离原理

隔离原理即将不同区域分离开来,杜绝引起危险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在生产区域内划分出一个专门处理不合格产品的区域,在放置不合格产品的位置设置一个传感器,一旦检测到了不合格产品,要将不合格的产品存放在指定的区域里,在传感器确认之后才可重新运行机器,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标识不明的不合格产品混入合格品中。

2.3 层别原理

层别原理即区别生产中的不同种工作,对不同类型的零件(比如合格件和不合格件)进行标示,防止错误。例如:在质量控制中,采用颜色标示的方法进行管理,在整车装配中存在着很多的选装件,在保证一定成本的前提下,可采用不同颜色的包装箱来标示不同配置的零件,将零件区分开来,从而防止工作人员装错零件,造成损失。

2.4 顺序原理

顺序原理即采用顺序排列的方法,预防工作顺序出现混乱,可根据编号来排序,避免或者减少错误。例如:利用Pick To Light光栅,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的顺序来进行取料安装,一旦发生流程错误或前后倒置,报警灯就会报警,光栅输出信号提示暂停生产,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错装或者漏装零配件。再如,汽车前挡风玻璃一般是将玻璃胶粘在车身上,在涂玻璃胶之前,要将车身钣金的底涂与前挡风玻璃的底涂清洗干净。这两种底涂虽然具有相同的外观颜色,但是化学成分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两者的混用。所以一般在工位操作上要将两种底涂进行前后的排序,防止混用。

2.5 相符原理

相符原理即检查每个零件是否相符,避免操作错误。例如,可在装配线上设置扫描仪,在进行装配前扫描其条形码,确保线索配置的准确性,从而将人为因素彻底消除。对于关键的零部件都需要在醒目的位置粘贴条形码,条形码要求,如图1所示。

2.6 保险原理

保险原理即两个以上的操作动作应共同或者依照工序执行才能够完成工作。例如:在冲压件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安全,在冲压设备上,生产厂家会使用一种自动安全防护装置,设备在开始工作时,操作人员只有将双手放置在设备上指定位置才能使设备运行,可避免发生工伤事故,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有所保障。

2.7 警告原理

警告原理即当发生任何异常情况,能够利用声光或者其它方式发出警告的信息,防止错误。例如:汽车上采用的紧固件扭力要求十分严格,利用QCOS的控制办法,当生产中扭力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设备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停止运行。

2.8 自动原理

自动原理即利用光学、力学、电学、化学、机构学等原理对生产中的一些操作是否执行作出限制,从而将错误发生情况减少到最低。例如:在生产线上比较常见的是红外光栅,对于突发状况有着警示作用,并且能够及时作出紧急处理,有效防止设备运行过程中非正常人员和物品进入。

2.9 复制原理

复制原理对于同一种工作,如果需要进行二次操作,为了尽量减少操作中的差异,可根据复制原理来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错误。例如汽车行业中广泛使用模具来生产制作,可以使每个零件保持一致性。

2.10 缓和原理

缓和原理即利用多种方式将错误发生后导致的损害最小化。例如,汽车上通常会设置安全带和安装安全气囊这些被动安全装置,一旦发生危险,则可将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车上人员受到的损害程度降低。

另外,通常在车辆的顶部上会安装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一般是固定在一个过渡支架上,而过渡支架则是通过四个均布的通孔用螺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由于孔位均布,过渡支架可以任意旋转90 °也能够正常装配。但是过渡支架旋转之后不能同液晶显示屏的孔位对正,导致无法装配。所以对于过渡支架的固定通孔,一般会设计成非对称结构,通过这样灵活的装配方式可达到防错的目的。

3 防错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的防错技术应用中,一定要遵循上述原理,对于一些相似度高的零件容易安装出错,尤其是在搬运、物流配送、装配、焊接等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混淆的情况。因此,可通过在零件上作出标识来使工作人员辨认出零件。或者可将零件设计为左右一致,在安装时就可以避免出错,还能减少成本。在汽车制造中,地板的横梁以及加强板接近对称,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差别,这样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安装出错,因此可采取把零件定位孔设置成直径大小相异的孔的方法,可以避免工人装错。

4 防错技术具体流程

4.1 收集汽车历史缺陷问题

首先必须收集汽车历史缺陷问题,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以明确汽车制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加强现场调查,搜集更多相关的数据,对工作流程中因为人为原因引起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找到造成缺陷的具体原因,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2 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

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明确其目标,相关小组人员应确保工作目标具有可行性,工作计划应该针对“具体的时间”、“工作内容”、“工作人员的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做”等方面制定,给防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4.3 改善防错方法

对防错方法加以改善,对造成错误或缺陷的原因充分了解之后,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实施改善后的防错方法,管理层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推动防错方案更好地落实。

4.4 评估方案结果

在实施防错方案后,有效地评估方案结果,看预定的解决方案是否达到目标要求。若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则需团队对方案作出进一步地完善。防错系统要经过严格的认证之后才可正式使用,确认防错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转。

4.5 定期做好防错装置的检查校验工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防错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如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定期做好防错装置的检查校验工作,同时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将防错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位操作人员。

5 结 语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防错技术的合理有效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产品问题,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将防错重点放在关键零部件上,采取先进的防错检测方法,加强制造过程的控制,才能实现汽车的零缺陷。

参考文献:

[1] 何卓.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3,(10).

[2] 李奔.浅谈防错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2014,(23).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6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目的;准时化;制造工艺;自检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32-01

标准化作业概念:标准化作业建立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并在过程中融合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

标准化作业的意义: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质量唯一、教育训练。技术储备:企业内部在一线工作的员工,通过日常的工作,针对作业技巧方法和出现质量问题的应对以及解决方案等通过文件的形式总结加以保存,让每个员工的经验都变成企业持续发展的财富。

提高效率:针对汽车制造厂内所有工位的安排和布局,并且结合实际的装配条件给予员工规范并且合理的行走路径和作业内容。包括1、取件、检查步骤所需时间;2、走到工位所需时间;3、装配步骤、工作操作所需时间;4、完成后自检步骤所需时间;将整个工作过程都加以规范和约素,去除掉所有多余步骤。精简步骤,减小员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保证装配时间“准时化”。

质量唯一: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每一操作步骤都做到完美并且符合标准,并且在充分遵守标准化作业文件操作的前提下,不同的员工操作完成装配任务时所达到的标准是一致的。教育训练:作业文件的形成和推广能够很好的培训员工,让员工养成良好的装配习惯,培养装配素质,让员工的学习有依据,有规律,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认识到装配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制造的是承载生命的工具,故每个人都要对它负责,因为它的由来因为你!这样长此以往员工们装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会逐渐的养成,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为保证标准化作业,需从五个大的方面准备包括:人、机、料、法、环。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作为工业体系的保障,企业发展的根基,五大环节,环环相扣,既合作又相互约束。以此为根基可以化做企业技术体系鱼骨图。

为了在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不出纰漏,我们从要求工厂所有人员都动起来,对自己的工作严格把关,绝不放过任何瑕疵点。保证所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工厂四大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1.综合管理:统筹车间整体规划,严格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不合格工位责令其立刻整改,下发规范的工艺文件。

2.物流仓储配送:零件、物料进厂严把质量关,按时、按需配送每个工位所需要的零件、物料。做好不合格件的处理工作。

3.生产制造:施行以老带新的制度,并且在本班组或者本工段内施行定期换岗政策,保证员工熟练技能的同时,也减少了员工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定期考察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其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细致的操作并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

4.质量检验:对所生产车辆设置,线上检验和线下检验,线上检测,本着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为前提,严把质量关。线下检测并配以抽检AUDIT定期开AUDIT评审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与通报,并且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所以,只要有了标定合格的工具,详细准确的物料名称,质量合格的标准件,符合尺寸要求的总成件,员工熟练的技能,合理规范的标准化作业文件,正常工作运行的设备,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一个一线标杆整车制造厂所必须要具备的内容。很好的遵循了这些,才能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果。

标准化作业的效果:

标准化在汽车制造厂的发展进步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用不好就可能起到逆效果。就如同登山时,抓住立脚点,一步一步地往山爬一样,要恰当的把标准化生产和引进新技术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企业蓬勃发展,员工愈发的进取,企业效益才会更好。

标准化作业真正起到的效果有这些:

1.提高生产能力并且减少生产中所产生的消耗。

2.零件、物料的节约及使用的合理化。

3直接的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4.员工技术的普及与全面的提升技术水平。

5.员工言行的正确,增强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所属感与连带感。

6.对企业在业内的知名度,信誉度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国际化、企业发展及形成公平的社会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