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日英雄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日英雄事迹

抗日英雄事迹范文1

指导老师:陈艳华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英雄事迹: 十三岁的小兵张嘎离开自己的亲人, 到白洋淀当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 智斗可恶的日本法西斯。他机灵勇敢、胸怀大志。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别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其实他是一个机灵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怎么去当抗日英雄呢?这个问题使我深深陷入 了沉思。

张嘎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是一样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张嘎的微笑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而我们的微笑并不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啊!特别是本书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动地表现出了张嘎的机灵勇敢。张嘎在“红眼儿”面前装疯,说自己要抽烟,“红眼儿”才不把他当成回事,把一根抽过的烟头给他,“红眼儿”哪想到张嘎竟敢把烟头放进“太君”的口袋里,弄得自己差点被肥田一郎吊梁烧死。你说张嘎可爱不?

抗日英雄事迹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常想的都是用方法和手段,强制学生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忽略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工作,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对所教知识非常的熟悉和要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出现差错,因为你的学生也是对历史也有所了解的。你只要讲错了一点就会使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最终导致学生不会专心听你讲课,或者对你讲的抱怀疑态度。这的教学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教授知识之前必须要作好充分准备,在讲授知识时尽量用简明、生动语言,条理清楚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还有就是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做好了课前预习,学生才能跟的上你的思路,知道你讲的是什么,知道你讲到什么地方了。学生才不会走神,才能与你有较好的互动,才不会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集语言、文字、色彩、画面、动画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信息量大,直观性强。改变了过去的的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把以前枯燥、乏味老师讲,学生不知道听还是没听的教学方式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什么说多媒体教学是“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每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站在同一个地方讲话,久了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会走神,对听课没有太大兴趣。而多媒体让学生看到、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学生会不自主的去听、去看、去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具体、客观、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如在学习到“”这部分内容时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相关影视资料放映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就能清晰的记住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又例如在“工业革命”“”“”等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适时、适量、恰当地加以运用,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打破常规历史教学方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以前常规历史教学中,上课就是老师一个人是事情,老师一个人从上课讲到下课,好像上课和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上打瞌睡。我们要打破这种常规教学方式,在上课时要经常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提出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老师帮助讲解和讨论。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有教有学,“教”与“学”结合学而能用的效果。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讲完资本主义的产生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史实、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等。在讲完后,可以讨论一下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小小的日本国敢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中国人民是怎样对待侵略者的,这在时期出了哪些英雄人物和有哪些英雄事迹等。讨论完后,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惨绝人寰的,日寇那极其残忍的杀人场面,日寇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激发了同学们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憎恶和对侵略者的切齿仇恨。然后再给学生讲述那些抗日英雄是如何在艰险的坏境下和侵略者斗智斗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用英雄们的崇高精神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们受到一次革命传统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适时的课堂讨论,不仅让学生牢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受篇幅、课时等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鼓励学生在家上网时看看有关历史的事件,查查我国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行的、是什么样的、在当时叫什么名字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会兴趣倍增,就会主动、积极、自主的去学习。

五、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抗日英雄事迹范文3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心理

1.逆反心理

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有较强的对抗情绪,个人安全感严重缺失,对于他人没有任何信任感。正是由于留守儿童潜意识中对他人存在严重的不信任,才会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在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逆反行为。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存在严重敌意,对于监护人、教师、亲属的管教表现出较强的逆反性特征。

2.厌学心理

很多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与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在此背景下,很多留守儿童在课堂中表现出精神不集中、萎靡不振、神情呆滞等,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这样就会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较低,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3.失落心理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同学等经常会疏远留守儿童。这样,留守儿童的交际圈就会不断缩小,既渴望与他人交往却又表现出强烈的畏惧情绪。与此同时,即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及生活中有所进步,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表扬。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

二、教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思想的引领

对留守儿童来说,在他们身心发育成长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今后的人生及心理健康发展极其重要。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优良传统及优秀美德,如勤劳、善良、孝顺、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等。

笔者身为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所教班级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曾经多次在语文教学中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取适合留守儿童的优秀文章加以解读。如在讲解《满江红》中岳飞英雄事迹的时候,强调了岳飞精忠报国、忠贞爱国的优秀品质;在讲解《木兰诗》的时候则强调花木兰的孝顺;在讲解《过零丁洋》时,结合文天祥个人经历展开叙述,则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个人信念与气魄。班级的留守儿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文章,树立了爱国、爱集体、爱校、爱家、爱我们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意识,从而改善了自身冷漠、自私的心理。正是由于通过思想引领对留守儿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才使其通过语文学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辅以感人的语言影响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笔者在讲述《离骚》时,讲到屈原投汩罗江自尽时,声音低沉,眼含热泪:“一代诗人壮志未酬……”同学们鸦雀无声,有的女生甚至流下了热泪。这样,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还讲解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当权者陷害、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肚子被日军剖开,里面只有树皮、草根等事例。留守儿童通过笔者的激情讲解,被那些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感染,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报国情感,树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需要注意的是,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修身、养性、自我完善,以此达到最高境界。此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多关心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无法给予的温暖,让留守儿童充分地信任自己。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关爱,对教师无条件地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联系生活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古迹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恰当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