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校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校实训总结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校外实训;实训管理;跟踪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学生到IT公司或软件培训机构等进行毕业实训,主要有以下优点:

通常是实际项目驱动,技术提高快;

实境训练,技术氛围好,学生进取心强,效果好;

接近社会环境,快速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训公司或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就业效果好。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有诸多好处,但对学校却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虽然学生所在实训单位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毕业实训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绝不能放任不管,而且还必须要严格管理。校外实训单位性质不一、实训地域分散、实训周期长短不齐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对在校外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关系到学生毕业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近年来许多软件学院甚至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对校外毕业实训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便于阐述,我们将校外毕业实训划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校外实训申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评定等阶段,下面依次阐述。

2校外毕业实训申请的管理

为严格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必须事先申请,具体申请时间为毕业实训的前一学期末(两年制即第三学期末),这样学生在该学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去校外实训,帮助学生提前就业。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软件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工教(2009)27号)。

作者简介:韩玉民(1963-),男,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教育;车战斌(1964-),男,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买志玉(1976-),女,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

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实训需要填写申请表、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等[1],内容如下。

校外毕业实训申请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校外实训单位、实训时间、课题名称及来源、个人申请理由、校外实训单位签章、学校审批意见等。

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主要包括校外实训课题的基本信息、学生承担的设计任务、工作进度安排、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实训单位签会等。

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联系方式、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学生家长签字和联系方式、学生保证条目和签字等。

上述申请资料主要为了确保学生是真正到实训单位进行实训或实习,且家长知情并同意。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逛而失控,是对学生负责。

通过学校审批的学生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到校外的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3过程的管理

校外实训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实训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退出实训、与实训单位或培训机构发生矛盾、更换实训单位或中途就业等,甚至有的学生私自退出实训在社会上流荡。所以必须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训活动,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实训单位沟通并解决矛盾,防止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我们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对集中实训的学生指定临时负责人、学生要进行周报和月报、学校教师到实训单位探望学生等措施[1]。

3.1校外、校内共管机制

如上所述,我们要求学生在申请校外实训时要提供实训单位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与实训单位随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我们还为每个学生都指定有校内的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报校内有关通知、收集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实训问题、指导毕业实训报告撰写、批改实训报告等,并参与毕业实训成绩评定。这样就将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到人,不会造成管理脱节。

3.2定期汇报制度,加强监管

为了及时详细地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和实训效果,我们要求校外实训的学生有周报和月报,即每周写周总结,每月写月总结,每一实训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感想、心得、对实训单位和学校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总结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校内对应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纸质的。校内指导教师汇总后交学校实训管理部门。

通过学生的周报和月报,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会将实训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反馈给学校,也会对学校课程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周报和月报外,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我们要求实训单位要对学校有正式的周报、月报,或阶段性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进展情况、目前的实训课题、每个学生本阶段的表现等,同时还包括实训单位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

3.3实地走访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

为了能详细掌握校外学生的实训情况,在实训期间,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或城市,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实训单位走访、看望学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实训情况汇报、与实训单位座谈等。

教师到实训单位看望学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实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看望他们的老师非常欢迎,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增进与实训单位的感情,有利于长期的实训合作和学生就业推荐。因此到实训单位走访学生,是增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单位多方感情的有效方式。

4毕业实训成绩评定

毕业实训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成绩[1]。

如何对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采取的是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主要包括学生的技术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软件项目文档质量等方面,主要由实训单位的指导教师来考评。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需要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签章。

校内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毕业实训报告(论文)质量、学生实训期间对学校的汇报和联系情况等。

由于学生实训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训单位完成,所以校外实训单位评定的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80%。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5就业跟踪管理

在校外实训单位进行实训,实训单位通常会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且通常是技术水平好的学生优先推荐,所以学生的就业时间跨度很大,管理难度增加。虽然有的学生已就业,但在真正毕业之前,都属于毕业实训阶段,学校必须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推荐工作的实训单位和学校共同管理,即就业跟踪管理。

就业跟踪主要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性质、薪酬、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建议、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我们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必要时会到就业单位走访,学生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汇报。

6结束语

完善的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并由教研室、学生部和教学部等部门联合对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管理。在过去四届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非常赞赏,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到位。

由于校外实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虽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有的学生喜欢行政管理、IT营销等,所以会进行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实训,使学校难以评定毕业实训成绩。

有的学生在实训阶段直接就业,无法完成完整的毕业实训项目开发,给毕业实训成绩评定带来困难。

个别自己联系实习实训单位的学生,可能利用个人关系开具虚假实训鉴定材料、随意拔高实训单位的实训鉴定成绩,扰乱了正常的实训成绩评定秩序。

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最根本的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实训情况。培养学生的最好结果是使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对一些从事不对口专业实训和工作的学生,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考评办法。

校外毕业实训管理是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学生管理课题,随着校外毕业实训的社会化和管理制度化,校外毕业实训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完善,实训效果也会更好。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2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0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

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

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

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3

商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制定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时,本专业遵循和贯彻党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扣紧教高第16号文件精神,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观念,坚持与行业接轨,以就业导向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体现“紧跟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灵活调整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的思维意识,使学生适合社会多元化的需要,能适应国内、国际工作的环境;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努力培养工商管理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个由县财政支持的一个高职院校。德化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却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陶瓷是德化的支柱产业,并以民营企业、工业化和外向经济为其主要特点,福建省产业集群名录中以“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命名,是“十一五”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在为德化县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德化陶瓷业多年来的发展模式已经显得严重落后于时代,经营管理中高级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陶瓷产业的发展,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和德化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强化集群建设,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要求,德化陶瓷产业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强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打造符合陶瓷产业发展和现代化物流,进一步培养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商务人才成为提升德化陶瓷产业集群的关键。

二、工商企业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现状

(一)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不断增加,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地不断增加,虽然学校不断增加实验教学投入,但总的建设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仪器设备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学校不断增加投入,但仍难满足需要,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设备仪器的先进性和更新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体上比较落后,大型贵重仪器不足,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

(三)缺乏支撑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的高层次实验中心基地。目前我校实验室主要是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还比较薄弱,缺乏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承担高水平项目、出一流成果的实验教学中心基地。

(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有待继续加强

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教学任务不断增多,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师队伍,并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提高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解决,一是积极筹措资金,有针对性地增加实验室的投入;二是进一步改善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增加仪器设备的配套数量;三是增加实验室研究经费,设立实验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四是积极主动地引进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室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一)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

校内实训中心根据专业核心教学项目设立相应的具有仿真性、综合性的实训室。能够满足我系1200名在校生部分课程和专项实训的需要。每个实训场地接入Inter网,设立多媒体讲课区。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构建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通过实训项目建设,按职业认证标准训练,获得职业认证证书

实训室除完成日常实训教学任务外,还应能完成相应的职业认证技能培训任务。通过修订实训教学内容,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认证接轨,保证职业认证的各种实训项目能在实训室顺利完成。承担在校生、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人员的职业认证训练。

(三)基于实训建设项目,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开发一系列培训项目

由我校专任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老师参加的编写的,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训教材,用于在校学生教学和社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为社会服务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吸收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入企业进行实训,为企业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通过为企业服务,增加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进一步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训室也是中等职业教师进修学习的基地,为中职学校教师寒、暑假进修学习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四、实训室建设内容

(一)ERP实训室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覆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块的ERP实训室,模拟各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并配套建设“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具有企业内部从经营管理理念到实际技能操作的实训场所。

(二)电子商务实训室

从陶瓷网店、网络营销与策划,结合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营销平台,以打造陶瓷销售渠道,培养陶瓷网络营销人员、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三)物流实训室

以现代化物流和陶瓷产业相结合的物流实训室,提供物流认知、企业观摩、学习、岗位认证、培训物流技能等实训项目。

(四)会计实训室

包括会计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为在校生和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教学、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英语语音室

从外向经济角度出发,为在校生和企业从业人员提供英语技能培训。

(六)市场调研及广告策划实训室和营销策划及网络营销实训室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商务外语;夏冬令营;真实项目;实训

一、 前言

职业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而教学实训作为职业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成为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目标实现和体现个性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究竟该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适应市场需求,是须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商务外语专业是我校于2006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认定的全区中职学校示范性专业,并于2012年底第二次通过复评。我校的商务外语专业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以东盟小语种(越南语、泰语、印尼语等)带动其他语种专业的发展,办出了专业特色,“品牌效应”在全区中职学校中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该专业在教学实训中不断摸索新方法、新路子,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自2000年起,我校依托东盟“桥头堡”的优势和自身丰厚的侨务资源,每年组织多批12~22岁的海外学生到中国参加夏冬令营,体验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组织经验。近3年,在夏冬令项目实施中,我校开始尝试以实训课教师带队指导,组织商务外语专业学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夏冬令营的行程策划、接待、交流、外出导游等活动,实现“以训促学”“以训促教”。

本文就如何利用学校自身条件,跳出教室和实训室仿真模拟实训的局限,以参与夏冬令营真实项目的方式,开拓实训教学的新路子,对创新和丰富在校生的教学实训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构建商务外语专业教学实训新体系有所裨益。

二、商务外语专业教学实训新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教学实训安排

近3年,我校尝试分别安排商务越南语、商务泰国语、商务印尼语、商务英语二年级在校生参与海外青少年夏冬令营的策划、组织、接待等志愿者服务工作,这种方式逐渐成为开展实训教学和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

实训内容主要由《外语基础》《导游策划与实务》《商务礼仪》三部分相关课程内容构成(见文后表1)。

商务外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三、四学期承担夏冬令营项目实施的任务,在《外语基础会话》《导游策划与实务》《商务礼仪》此三门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跟项目”和“做项目”,使学生熟悉项目策划、组织及实践的过程与特点,运用学过的课堂知识实践了解人际沟通交流技巧、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经营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这种形式的实训教学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为依托,按照“跟项目、做项目”的思路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参与的在校学生作为正式的项目成员,项目的责权利均赋予项目组。

(二)教学实训考核

学生参与项目实训后,参考营员满意度调查问卷,由项目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等级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为了令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我们着重从以下8个方面来考量:

(1)学习能力:主要是对项目需要的知识的学习和搜集能力、学习速度以及掌握程度;

(2)理解能力:对项目全局的了解,对项目运作过程和意义的通盘理解;

(3)分析能力:包括项目运作的基本规范、现象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4)应变能力:指处理项目运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能力;

(5)配合沟通能力:与指导教师、团队队员以及校内师生的内部沟通,与组员的配合,与合作单位、供应商等外界沟通,同时也包括谈判能力;

(6)创新能力:项目设计和项目工作中的改进和优化,为促进项目完成而提出且被采纳的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等;

(7)工作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的认真度、积极度,对项目的参与度;

(8)表达能力:讨论、讲解和总结中的表述能力。

(三)教学实训成效

我们以近3年(2012年-2014年)参与项目操作的150名商务外语专业学生为例。经过项目教学实训后,我们发现:

1.参加了真实项目操作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如:能参与团队合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较为科学完善的项目活动方案和计划书;营期结束后回到原班级,参训学生基本能将参与项目的经验、收获和感受与其他学生分享,对专业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甚至协助专业课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直接带动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改善。

2.每个参训的年级专业,实训考核等级优秀率从起初时候的20%左右,逐渐能上升至50%,不及格率始终保持为0。

3.据顶岗实习企业反馈的数据进行不完全统计:曾参与项目实训的学生在参加顶岗实训后,用人单位考核其语言运用及综合素质,比没有参与项目实训的学生相比要高。换言之,就是相比起在封闭式环境下制作的“产品”,真实项目训练下制作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三、 思考与建议

(一)商务外语是一个文科专业,与理工科实训教学的环境要求有差异,文科专业实训的环境条件要求偏“软”,而且实训产出的是“无形产品”,如学习理解能力的改善、待人接物能力的提高、沟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进步等。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利用仿真实验实训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忽略了新一代学生对“真实体验式”教学的需要,导致了很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专业知识不过硬,动手能力差,遇到技术问题手足无措的现象,而我们在教学实训中对“无形产品”质量的衡量,评价体系还没有能做到完全量化,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改善现有的教学实训方式。由此,增强商务外语专业的内涵建设,应在今后加大夏冬令营项目与该专业实训教学的结合。如何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模拟实训模式,构建教学实训新体系,是值得尝试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内容要求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实训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产现场训练和真实训练的实训体系,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最终令学生将掌握的技能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于社会。

总之,教学实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训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劳动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加强教学实训的改革和建设,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有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单美贤,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分析[J].职教通讯,2009(9).

[2][美]应国瑞著, 张梦中译. 案例学习研究[M] .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力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1学院电力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一些校外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产业、教学和研发资源,面向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组建“学历+职业、技能+就业、职业素养+职业技术”并重的“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式”的班级。进入这类班级学习的学生在享受学校双证教育、校内实训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安排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岗位群顶岗实习实训,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的培养。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是2015年10月学院专业优化和调整后新建的教学单位,主要有: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电源变换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电力技术类的相关专业课程都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而目前学院电力工程系的校企合作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校企合作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其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学院和该学系的教职工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该院该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校企合作之路。

2学院电力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作企业规模有限,缺乏互补学习精神

由学院电力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与该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自身规模有限,知名度也不高,多为中小型企业,而且其在电力工程专业技术上也未达到高水准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院电力类专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优势资源和良好的实践环境。此外,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借助企业向外输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输出,而缺乏输入内容,学院在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结和教材完善的工作上还有待提升。

2.2电力实训课程单一,内容狭隘

从学院电力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的实训教学课程来看,其在校企合作中设计的电力实训课程比较普遍和单一,很难涵盖电力工程专业的所有方向,实训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电力类专业学生将校内所学电力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3理论教学依然是重点,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当前学院电力类专业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体,学生真正能够进入电力企业或行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的机会很少,导致电力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常常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教学的电力工程专业教学自然无法培养出电力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2.4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利用

校企合作教学形式来实现学院电力类专业学生的高效教学目标,前提是要有一支专业的、优秀的教学团队,能够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科学的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电力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统一。但是,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类专业的教师队伍总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培养出一批在校企合作教学中,理论知识过硬又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人才仍任重而道远。

3学院电力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3.1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实践内容融入教材

学院电力工程系应尽可能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合作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输出,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和反馈情况,不断完善职业岗位标准、理论和实践课程标准以及专业课教材的编制,实现知识输入。在这一方面,南京工程学院的校企合作教学经验值得借鉴学习。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使仿真系统种类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而且教学内容设置也更加科学。此外,校企合作还体现在仿真系统的应用、实训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各个方面,充分结合现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设计、组织和安排实训内容。通过在校企合作教学中不断完善学院自身专业发展的不足,能够较好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3.2完善实训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教学中,学院应不断完善实训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尽可能在企业实训课程中为学生设置好主要的电力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实现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长沙理工大学的模式也值得借鉴。为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在星沙培训基地共建“湖南省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挂牌启动。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在这里接受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培训。本次培训结合目前电力系统专业分布情况,开设了变电检修、电气试验、变电运行、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及通信6个技能专业培训课程,培训形式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电力生产现场工作特点与工作性质,了解现场设备,熟悉现场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更快融入生产一线工作奠定了基础。

3.3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教学建立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就是要实现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学院电力类专业教学要在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往电力工程系学生都是在校内完成实训锻炼和毕业设计,未能较好地与企业工程实际相结合。电力工程系在校企合作工作基础上,以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的形式,每学期逐批选拔部分学生,保证每位学生在校3年期间,不少于半年时间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增强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们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素质。目前,电力工程系对接的企业主要有:南网贵州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供电局、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小豪门在黔分公司、全国地方发电集团公司在黔发电厂、贵州本地电力工程民营企业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电力知名企业,等等。

3.4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提升工程计划、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电力工程系提出了“建立优质核心课程与优秀教学团队认定制度”。针对电力工程系课程建设实际情况,首先,支持以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并加强管理,将其打造成为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完成打造一批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4结语

高职院校电力类专业在深度校企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专业课程对于电力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石赛美,王晓芳,黄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27-28.

在校实训总结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re ar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of exhibition talents. Exhibi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op exhibition tralents. However, 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exhibition specialty, which have directly affected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leading to the situation that graduates' professional level is far from enterprises' ne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exhibition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kes some explor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exhibition specialty.

关键词: 高职;会展专业;实训教学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xhibition specialty;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74-02

0 引言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像广交会、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展会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国际化影响逐年扩大。与此同时,广州会展业“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5年,广州会展业的发展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会展业在政府规划上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市场和政策层面的因素都决定了广州会展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会展专业作为一个适应时代而诞生的新兴专业,顺应了区域和经济发展的市场要求,然而纵观近年来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难发现会展专业的实际教育水平和行业标准仍存在一段差距,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上。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不少高职院的会展专业围绕实践教学都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方面:

1 当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展会运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来说,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能将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境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实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都是建设在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经济等系部或二级学院内的,教师队伍也多是由其他相关专业调整过来,真正具有实际会展企业工作经验,了解行业标准以及市场需求的教师较少。另外,虽然高校教师不断在企业进行挂职培养,但这种短时间季节性的职业锻炼,并不能让教师真正的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动态与最新信息。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想当然的进行,缺乏正确的专业性指导,学生在实践环节无法体会到会展的工作流程,难以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业人才。

其次,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会展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主要着重于三个方向的建设,即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的开展,这就意味着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时候在三个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却又各有侧重。涉及到的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包括展台设计与搭建、展台布置、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服务、节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会议组织与策划等,实训内容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而大多院校都较难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实训场地和实施。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应侧重于会议及展览工作流程的展示,若由会展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则最为理想。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是和企业进行了简单的合作,并未对实训场所和实训岗位提出要求,导致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参与的程度较低,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训中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无法有效结合,常常使学生对实训的目的产生怀疑。

最后,实训形式单一。在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中,普遍采取的实训方式是校内的课程实训+校外的整周实训,由于校内实训时间以及师资的局限使校内的实训仅停留在某几门课程的课程实训上,而校外实训则主要则重于展会现场的服务和组织,缺乏对展会整体工作流程,特别是展前筹备和展后的总结方面的参与,在这样的实训组合下,较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执行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这样的实训组合,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的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终都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实训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2 关于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上述共性的问题,笔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会展专业的专任教师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几年来也有了一定的收获,现在此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2.1 承接校内相关活动,活跃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是开展学生仿真会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的会展专业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完整、系统的整合起来并运用于仿真会展行业工作流程中,最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然而如前文所述,由于校内实训场所及实训方式的欠缺,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和所“操作”的联系起来。笔者所在的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学生中成立“会展服务与管理项目组”,以会展专业学生为主,以课程实训的主题为中心,通过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类会议和展览类活动,锻炼会展专业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通过项目组的运作,使学生们独立承担了“会展教指委”和“广州科技沙龙论坛”等的会务工作会场安排布置、现场接待等工作任务。同时,团队独立策划并完成“以物易物(线上、线下)”活动,“大胃口”等活动项目,在学院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并逐渐形成“会展服务与管理项目团队”的品牌概念。通过项目组的运作方式,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校内实训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会展项目运营过程中所经历的工商注册登记,税务,商务谈判,市场策划与推广,会展营销,会展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环节,使学生完全熟悉会展项目经营的各个工作环节,提高学生在会展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并将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展会现场服务与管理、会议管理等课程的知识整合到项目实践中,充分的锻炼了学生对展览及会议的操作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执行力,并让学生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2 搭建校企合作多元平台,丰富校外实训模式 会展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专业技能的获得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对会展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传统的校外实训模式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展会实训的具体岗位,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展会运作中来,从事展会现场服务、指引、办证、营销等具体的工作过程。这样的校外实训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缺乏对展会整体运作流程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展会前期的策划和营销,以及展会后的总结和客户走访。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校方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真正的融入和参与到会展企业的运作中,在岗位的分配上也只能等待企业的安排,被动的接受,无法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笔者所在的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校外实践模式的探索上,做了如下尝试,首先,申请设立“广东省会展专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由院校、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高级专业指导队伍,有效地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其次通过与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沟通,以理事单位的身份加入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成为协会的重要成员,与协会中其它企业成员形成合作关系,通过以上平台,制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行业标准,与企业探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及合作发展的相关工作。

在该平台上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两大专业内容即展览与会议为中心,分别建立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合作企业群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合作企业群,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会展中心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活动运作和活动策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展会的前期和后期的运作中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展会的整体工作流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以比赛带实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会展综合技能竞赛是激励、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内举办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专业策划及设计,并选拔出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性的会展技能竞赛。广州科贸在2012年带领所选拔的会展团队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并分别取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这样的参赛经历,不仅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在参赛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4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实训渠道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实操能力,缩短学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积极探索适应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笔者所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依托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两地为轴心,与会展类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在校大学生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并联合广东多家知名企业而实施的岗位安排、素质训练、工作培训、心理辅导、就业追踪的一条龙服务,不仅参考企业的要求完成学习的毕业实习教学任务,又为参加实习训练的学生对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要求完成项目要求的学生可以直接就业,而且实现三年内将自己打造成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目标。并在每学年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大学生岗前训练;校企合作订单班;企业人才招聘;培训与实习管理等,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为了将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训项目常态化、模式化,则必须做到通过校外实训与校内实训的结合开展系列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展学生针对性、规模化实践教学与校企一体化教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萍萍.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和校内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战练兵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会展,2008(11).

[2]龙建佑.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创造性地推进工学结合: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专业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杨群祥,熊焰黄,文伟.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历程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1(5).

[4]刘振强,赵菁.友好合作,互赢互利推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