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1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4]江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J].华东经济管理,2005,(3).

[5]王晶日.实现循环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1).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区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3

误区之二是企业认为实施循环经济是管理者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王维平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一个线性的过程变成环状的过程,以期减少末端的废物排放,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经济质量。从王教授的语句中可知,循环经济的建设是由若干相关企业、组织共同进行的,而这些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需要企业之间长时间的磨合和整合,绝不仅仅是这些企业、组织的管理者参与进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在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有些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否实施循环经济、如何实施只是管理人员的事情,基层员工只需要执行即可。循环经济是一项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活动,因为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才能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员工参与进来。鼓励员工参与的前提是对员工进行实施循环经济的好处和方式方法的培训,使员工对循环经济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其有针对性的在产品工艺、设备更新等方面围绕着循环经济进行。

误区之三,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的经济运行方式,是很多企业高不可攀的狭义的循环经济可以理解为在制造业相关的产业链中实施,但是通过上文的解释,我们已经明白,广义的循环经济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全力投入。所以实施循环经济并非就一定得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即便是在制造业实施循环经济,有时也仅仅是工艺的改进,这在一些企业中已经得到验证。正如王维平教授提出的,循环经济属于环形经济,在经济运作方式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需要对应进行工艺、技术上的革新和改进,但绝不是高不可攀。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循环经济的尝试,以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误区之四是缺乏全社会参与通过对第一个误区的解释,我们已经知道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在制造业实施,商业企业、学校、家庭等等每一个社会环节都是循环经济的实施地。不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通过对零部件的更换代替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件物品的原有功能失去以后,可以把它当作另外一件物品来发挥它的边角功能,推迟其作为废弃物的时间,减少社会垃圾。这就是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就是要求消费主体尽可能多次的、多种功能的使用已经购买的产品,其最终的作用也是达到废弃物减量化的目标,属过程性方法。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

解决之道:

以上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遵循和贯彻实施循环经济。有些行为由来已久,只是需要继续提倡和倡导,比如,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REUSING)、再循环原则(RECYCLING)二者的揉合。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就要鼓励全社会进行消费,但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对已有物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使用,这有利于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有待进一步更新的生产消费方式。要实现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还需要法律、体制、制度上的一些保障。

笔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它还是中国谋求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完全符合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要求。另外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有利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而这和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构建创新型国家”不谋而合。因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改变以往的一些工艺流程,才能使原本不相关联的若干企业的生产产生关联性。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过去总是讲没有投入哪来的产出,其实投入也有很多种,把废物投进去得到产出,这在以前认为是侈谈,现在则是现实,要做到这一步需要一定的思想先做铺垫才能实现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对于中国,它既不是全新的事物,但也是一个相对新事物,只有经过一个完整的认识,才能正确地实施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如松《科技工作者建议》2005年6月8日第12期的文章“发展循环经济的“八个误区”.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0引言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

1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必然

1.1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1.2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1.4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1.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2.2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瞽,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2.3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2.4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

3.1管理支撑

3.1.1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1.2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3.2制度支撑

3.2.1计划和布局制度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

3.2.2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

3.2.3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

3.3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意义自我调适持续经营能力持续盈利能力绿色贸易壁垒

Abstract:Enterprisesnotonlytakepartinsocioeconomicactivities,butalsodamagethequalityoftheenvironment,socompanieshavetobearthenecessary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shouldbetransferredexternalinternalizing,butshouldadoptthecirculareconomicproduction.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ofcirculareconomyarestrategicinitiativesofselfadjustmentforenterprises,toadapttoenvironmentalchanges,aresustainedviabilityofthestrategicselection,sustainedprofitabilityandenhancetheirowncompetitivestrategicinitiatives,itisastrategicchoiceacrossthegreentradebarriers,andsoonforenterprisedevelopmentreference.

Keywords:DevelopmentCirculareconomyStrategicsignificanceSelfadjustmentSustainedviabilitySustainedprofitabilityThegreentradebarriers

企业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环境质量的损害者,因此企业除承担起经济角色外还必须负担必要的环境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不应仅仅是将其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更应该构筑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加深的结果。然而,企业并未普遍、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经济至今还没有成为企业行为的自觉选择。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要由被迫走向自觉,有赖于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的正确认识。循环经济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自我调适,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

企业是环境的产物。现代企业是人类社会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结果,而这些变化也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所谓适者生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责任。按照传统的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企业几乎只有经济责任,而且主要是为产权所有者谋取利益。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而且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只有同时承担起这三方面责任的企业,才算得上是优秀企业。

不同产业虽然资源消耗量和废物排放量差别很大,但毫无例外都要承担环境责任。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都从末端治理逐渐向天人循环范式转变。现在的环保工作,已经从一般性管理工作,变为企业核心业务和战略决策的一部分。

我国采取“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措施,实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损失赔偿制度。企业在强大的环保约束面前,大都采取末端治理方式处理三废问题,虽然取得一定的环保效果,但也产生以下问题:一是环境监管部门监督成本过高;二是环保设施初始投资大,治理成本高;三是治理技术难度大,“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是企业自我调适,适应环境变化的治本措施。

2.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获得持续经营能力的战略选择

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又是污染物的直接排放者。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和加深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威胁着企业自身的生存,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树立循环经济观念,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缓解上述矛盾,获得持续经营能力。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三个基本层次;一是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延长产业链条,减少物料使用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循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价值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藕合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三是企业与社会之间循环。

通过建立废物回收再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这三个层次的典型代表分别是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和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三个层次的物质循环,可以达到既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凸显成本领先优势,使企业在取得巨大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同时,获得持续经营能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获得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

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被视为生产函数,企业必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原材料和能源是企业投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仅取决于投入要素的数量,而且取决于投入要素的价格。随着资源尤其是非再生资源日益短缺,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受制于资源投入产出率。

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多年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我国自然资源支持体系也已经无法持续地发挥有效作用。

近几年,南方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石油、铜等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进口大幅度增长,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严重。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拉动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我国自03年起经历了粮食、煤炭等的涨价,使企业产品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盈利空间日益缩小。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不得不增加其出口产品的定价权。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若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经济模式,就会逐渐失去持续盈利能力并逐渐丧失自身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在强大的资源约束面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非仅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并非仅有成本支出而无利润贡献。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盈利能力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选择

随着世界环保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禽流感”疫情发生之后,人们选择产品的标准正由传统的“物美价廉”向“环保、无污染、无公害”方面转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设置了目前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以节能为主要目的能效标准、标识已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这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数百个品种、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4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我国每年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因“绿色壁垒”被禁止。这些情形表明,自觉实践循环经济,塑造绿色企业形象,已成为我国企业跨越“绿色壁垒”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新芝、刘凯.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

[2]崔铁宁、刘双喜.生态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趋势[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

[3]汪怀建、周跃龙、黄锦.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

[4]孙彦泉.生态经济与生态经济农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1)

循环经济发展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根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通过对煤炭企业发展现状的论述,分析出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找出政府在此背景下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recycleeconomy)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在少数发达国家中首先出现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为原则,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其中减量化(Reduce)是指在不减少产出的前提下,通过在输入端消耗较少的资源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再利用原则(Reuse)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各种中间产品和废弃物应当尽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对于各种包装用的容器应当尽量反复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再循环原则(Recycle)以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把废弃的资源重新投入循环,使其变成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循环经济是对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变的结果,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使人们将逐渐改变过去只注重高消费,而忽视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理念,使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二、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企业安全成本长期投入不足,矿难频发。

(二)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煤炭资源储备严重不足,众多企业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局面。

(四)开采水平低,浪费严重,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重大挑战。

(五)煤炭企业科研投入水平低,竞争力不足,制约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企业、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前提假设有两个:一是参加博弈的双方都必须是理性人,在参加经济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判断,并作出理性选择;二是参加博弈的双方都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在这里我们首先假设政府和企业对对方都拥有完全信息,同时决策的制定有先后顺序,而政府一般处在优先的位置,这主要是由政府掌握的政治权力决定的。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选择先行动,制定还是不制定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煤炭企业然后进行选择。

假设政府在不对煤炭企业进行规制的情况下社会收益为m,煤炭企业的收益为n;但当政府选择规制时社会收益则变为a,煤炭企业此时选择接受规制则收益变为b,选择不接受规制则变为d,则相应政府规制的社会收益变为c。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博弈有两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分别为(制定,{不遵守,遵守}),(不制定,{遵守,遵守})。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政府会首先选择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制,此时企业便只存在遵守还是不遵守两个选项,它此时需要比较b与d的大小。如果b>d,那么企业便会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但如果b

四、政府在促使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中的路径选择

(一)改革官员政绩评价体制,推行绿色GDP核算

制度经济学认为,理性化的制度通过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心理机制,改变人们的行为预期,而主体只有在从变迁中获益的情况下,才去尝试变革制度。这意味着只有改变过去的官员考核方式,使地方官员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依靠自己较优的政绩来得到最大收益,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在对官员进行考核时,应该把绿色GDP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使他们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

(二)完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但要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还要积极吸收社会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把它们消化吸收来为本部门服务。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牵线搭桥,将掌握技术的科研部门与需要技术的企业联系起来,可以采取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场地,研究所提供技术的模式,这样便可以使社会的技术潜力真正满足企业的真实需要。

(三)探索建立煤炭期货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煤炭期货市场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以及流动性的标准化合约转让,能够反映煤炭市场的供求,并起到价格发现的作用。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信息可以合理的调整生产,政府通过价格信息的反馈作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使煤炭市场的供求达到平衡。

(四)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企业在宣传循环经济中无疑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积极开展绿色营销,使全社会对于循环经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自觉地参与到使用绿色产品的活动中去。政府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促进措施,搞一系列的宣讲活动,使公众的绿色消费倾向真正建立起来。只有公众普遍建立起绿色消费倾向,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来,企业才能获得一个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才能更积极投入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去。

(五)创建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产权不清严重制约我国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应当在保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依法建立矿业权的招标、转让制度,使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中央与地方政府也应当明确国有煤矿的所有权,科学监管,使循环经济制度在煤炭企业中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唐荣智等,论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J],北京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1)

[2]罗筠,绿色GDP绩效评估体系遭遇困境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经济政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