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1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初步形成,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日趋融合,这些都对普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均已成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过去,高校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教学内容主要是以Windows操作、办公软件和Internet应用等知识为主。进入21世纪,当我们重新审视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普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就显得过于陈旧,迫使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大都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重在教授。在讲授理论课时,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照“片”宣科,过分依赖电子教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课为主,缺少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此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气氛显得十分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计算机软硬件技能的关键。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上机实践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单纯懂理论知识,能说出许多专业名词,却对计算机无从下手的学生,更谈不上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践问题。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高,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即使在极其有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不高,只要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就万事大吉,缺乏创新精神的激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1.创新教学观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它作为普通高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在各专业领域中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二阶段,对于不同专业,我校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VB语言程序设计”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方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而言,学习VisualBasic语言本身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通过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为与专业结合打好基础。
2.结合系统化教学,构建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不仅要有传统的书面教材,而且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我们应开发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数字教学平台,将课程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践工具软件、实践指导以及试题库进行网上,配合网上答疑、讨论、网上作业提交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随时上网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自学、师生双向互动、校内与校外资源共享的教学支持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平台给不同地点、不同空间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环境的改革,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除普遍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外,还必须特别注重任务驱动式和案例式教学。具体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但要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每一种教学手段要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以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只有在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通常是先基础,后引案例。我们认为可以先引入案例,布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此时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解惑,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地完成既定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高校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2
关键词:应用视角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是高校成人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老师主要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上机应用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程序的识别与编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这个科技发达、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各大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过程是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满堂灌输,只注重老师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有一些学生不是太爱主动学习,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总是被动的接收,对知识没有求知欲望兴趣度不高,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由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这要求学生们要有知识综合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教学改革。[1]
一、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才考核的重要标准,也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标志。那么,计算机技术同英语知识一样也应属于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从学生时代的早期开始教育。初中时,学生应该进行初步了解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然而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进行系统的教育,因为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这样就使得高中计算机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就十分重要了。计算机教育方法和模式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规划计算机课程进程的重要使命。[2]
1.有助于促进教学的变革
1.1提高传授知识的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通过计算机显示屏显示的文字、动画、图形、录像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比教师在传统黑板上书写更直观,更形象,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本来枯燥死板的教学变的生动活泼,让学更加生理解和记忆;把本来很复杂的关系变的十分简单明了,让非常抽象的问题变的十分直观。
1.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老师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把课程的内容极大地精彩化、丰富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一些知识重难点不容易理解、不便于观察的实物编入课程设计,制作成动画演示,甚至可以将教材内容设计成课程游戏学习模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更愿意边玩边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1.3 产生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超大,可以将有关学科的所有知识有机的组织存放起来,供师生方便的使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方式,既可以个别化,又可以保持议论、知识交流、竞争等活动,并在教学实践中同传授教学媒体以及其它新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好处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计算机教学改革后,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活动课程教学,老师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愉快的掌握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责任感。[3]
2.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经验替代。他可以无限的衍生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无限的拓展时间、空间领域。对学生起到诱其观,促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源,究其理的作用,而且缩短了学生人数客观世界深度和广度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平。[4]
3.有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计算机与体育结合教学,不仅可以清晰、直观地向学生传授各项运动动作技巧的基本要领要求,演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也可以通过准确、生动、真实的生理解剖面展现人体生理结构、身体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电脑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通过高水平的体育欣赏,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个体意志、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
由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广泛的应用在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室当代大学必备的基本素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形势下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公共计算机实践能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参阅资料,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学改革建议。[5]
1.重视实践训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重要。教师讲解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后,学生在充足的实践时间,是学生能够同步操作。一个知识点完成在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学生们都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改进教学形式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是将抽象化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化,例如老师在授课时适当地运用生动比喻等形象方法,使讲授过程形象生动,就会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地球上的人很多,我们该怎么区别彼此呢?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来进行区分。这样的课堂既丰富多彩利于老师传授知识讲授,也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望每一位计算机教学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探究出更有效、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志红.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07-06-10
[2]陈伟宏、吴宏斌、郭塞球、莫照.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12-25
[3]柳永念.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08-21
[4]杨秀娟,王国权,高宇.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
[5]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0)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进修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进修校的学生,是对自己以前接触过的但不够深入的工作或者学习进行再次学习和进修以便达到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出身和经历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不一样,同样的知识或许有的学生觉得易如反掌,有的学生却认为难如登天,而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中没有进行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死板教学。进修校的学生社会性表现得更加强烈,通常相对于一般高校的学生更加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自制力也比较差,当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时候,就会有不耐烦情绪。而进修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参加过社会工作的,更加明白社会工作对计算机的水平要求,也就是计算机的证书证明,这样的社会现象导致计算机教学中形成了以考证为教学重点而忽视应用的应试教育模式。
从客观方面来说,现在的学校都存在硬件设施更新慢的问题,而计算机教学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学以致用。设施更新慢、资源严重不足则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现在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很多教师跟不上,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资源匮乏。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进修校更加具有社会性,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更加需要进一步重视。
在思想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计算机教学不是光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实验操作和实践相结合。
在层次上,进修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遵从计算机文化教学到计算机技术教学再到计算机应用教学这个递进关系。用实践检验理论,再查缺补漏,完善理论。
方法上,进修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死板乏味地照本宣科。进修校的学生,生活经验更加丰富,所以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现象来联系教学内容。比如,教学“office软件的简单运用”时,就可以让他们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活生生的案例来进行解说,这样教学会显得更加生动,回归到生活工作中的教学更加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要通过任务布置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操作,不断练习。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会更有积极性,并且将平时的任务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成绩中,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引导。
辅助方面,进修校的计算机教学更加要多运用网络资源,多关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建立好计算机网络互动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工具,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留心对学生有帮助的技能运用,形成良好的师生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
综上所述,进修校在计算机教学上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思想上、内容上、层次上以及方法和辅助方面,有序地进行教学改革,进修校的计算机教学定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世辉,乔显亮.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1).
[2]方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08(8).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考评机制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未来的深造、 就业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胜任以后的工作。而当前很多因素已经成了制约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
1、教学理念落后。有些高职院校没有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积极面,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管理方式陈旧,疏于对教学活动的全方位管理,在制度上缺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2、教学设施不完善。不少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试验课程的重要性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实验教学经费缺乏现象较为普遍,实验开出率不高,相关的实验设备配置得不到及时更新和升级。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对设备和配置进行综合设计与规划,利用率低,实验量少,难以达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3、师资力量不足。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师资问题十分突出,既缺“双师型”教师,也缺实验指导教师。部分教师不会按照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不能全面梳理教材内容进行有侧重的教学;教学过程缺乏交流互动,缺乏动手操作,上机实践一般也只是教材上独立的小例子,不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4、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和学术性,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不能及时删减过时、落后的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的特点。
5、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上课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只介绍专业内容,不训练学习能力,固守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鉴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在以后的计算机教改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 转变教学理念,探究教改新思路。
高职教育应当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根据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实用为主,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使计算机教学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接轨,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应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学习和工作。
2 、 加大设施投入,满足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投入、积极规划和建设来满足专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尽快引进实验设施和相关设备,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难以筹建经费的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积极吸引相关IT企业进行投资,与学校方面共建教学设施,来解决资金与教学需求的矛盾。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精心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多应用多媒体与Internet,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登陆有关的计算机教学网站,自己查询有用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既要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平时要努力积累专业知识,多多了解教改动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院校要采取多种方式给教师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让教师通过在职学习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并经常深入工厂企业实地工作,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4、 加强课程开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院校要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合理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各个高职院校应尽快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
5、强化实践教学,变革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重点突出使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要精心设计实验,实验都要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实用性。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应当宜粗不宜细,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组织讨论、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还可以将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中职教学;应用能力;改革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要的研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教育担任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时代,更需要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人才的培养。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落后
计算机教学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但是,部分中职教师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只是墨守成规,更缺乏对专业教学的研究和分析,致使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为学生呈现学科的前沿信息,进而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内容难以进行及时更新,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
需要。
此外,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特别是对中职学生而言,在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差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与实践脱节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依赖理论教学,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学校设备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严重缺乏,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对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以市场为主导,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既要掌握高深的理论,又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后,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有效结合。
2.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也是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可以学期学习进行改革,以时间块来安排教学,即借助流水线分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还要构建计算机教学的体系,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中心,适当地安排文化课,并在实践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师范和引导,对学生的考核加强对实践性的重视,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3.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进行改革。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最为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计算机学习当中。
4.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这一要求,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努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实践器材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例如,不仅要保证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对软件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信息的搜集,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在实践内容安排上应围绕当前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坚决舍弃那些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同时,教师要重视对中职生计算机技术兴趣的培养。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中职学校要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凌志.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0(23).
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6
(一)计算机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
计算机学科是教学中比较热门的技能学科,与很多基础学科比起来,计算机学科有很多科技优越性,在学生中受到普遍欢迎。但是近年来的计算机学科在表面上看欣欣向荣,实质教学中有很多不足,需要学校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社会调查表明,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没有改变,还在延续传统教学体系,没有根据当今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改革。教学成果不显著,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计算机学科在教学中只是根据教学大纲对专业知识进行删减或者压缩,没有走出跟着大纲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恶性循环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专业竞争力并且不能将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甚至有很多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运用办公软件,这就是计算机教学漏洞,教学质量跟不上社会发展。
(二)计算机学科课程设计不能实时更新。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科课程设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很多计算机的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在学校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计算机的教材陈旧,对计算机中的实践教学,学校不能提供教学环境,没有相应的先进教学设备,使得教学与科技脱轨,相关试验对学生的实训力度不够,从而失去了计算机教学的意义。此外,在课程教材的编写上,大部分都是偏学术性的技能讲述,不能贴合实际使学生迅速领悟。大部分的教学编写上都有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这既是学校的问题也是课程设计的失误。对于落后的教材不能及时删减,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脚步,使得计算机科技力量黯然失色,甚至很多学校教材一直在连续使用,忽视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不能突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
(三)计算机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目前,很多计算机教学课程在设置上比较单一,不能拓展,知识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授课时按照大纲走,不能将知识在课外延伸,内容呆板,说教式教学情节严重。另外计算机课程时间比较短,学生上机操作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降低。由于计算机教材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学生不能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也是参差不齐。此外,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信息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弊,使得学生对丰富信息处理不当,对学生个人素质养成造成阻碍。一些学生在学校对计算机技术的接触机会少,只能通过课后在家中自己学习计算机知识,而学生自己不具自主性,达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二、计算机教改的课程设计策略
(一)课程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对于计算机学科的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也能完成课堂任务,但是这样的方式对知识只能做到讲解,不能使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技能的实际应用。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很难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用语言简洁通顺地表述出来,很多教师能够针对性地做一些教学道具,这是计算机教学上的小改变,但是很多挂图和模型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还不能取得教学上的实际效果。因此,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不仅能辅助教师教学还能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用视频直观表达出来,还能将抽象难懂的重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素材对计算机产生根源进行展示,并且利用素材逐一展现计算机各部分的功能,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认识。
(二)计算机教学需要加大实施力度。
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有较强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对于教学目标来说,一是强调计算机的文化基础,是计算机学科中最为基础的层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基本操作,以及办公软件的熟练运用。二是使得学生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汲取对学习有用的信息,这里还包括对知识的分类筛选,在信息爆炸时代,有很多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消极消息,需要学生提高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在积极信息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三是计算机的技术基础,这一方面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际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严格遵守,不能忽视每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机会,将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传统说教模式。
(三)将课程设计具体实施。
计算机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三步,首先需要采取整体设计的方法。一是课程设计要将项目开发进行情景再现,模拟工作流程,在题材的选择上,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研究。二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将学生设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对其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发挥能力,而教师在模拟教学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三是在计算机实践活动室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做到乐学多思。另外是教学上的直观设计,对学生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找出学习中问题所在,选择出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积极讨论,不仅增进了学生的交流,还促进解决问题灵感的迸发。
(四)课程设计体系面向求职需求。
在对学生职位需求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量变化,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不断改革课程设计的内容。众所周知,很多学校教学与学生就业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将学校知识充分发挥。学校应该根据市场中工作岗位的需求,对学校计算机课程进行设计,将学科知识在岗位中做好定位。学校应该善于利用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校园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将工作岗位与学习技能紧密结合,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