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英语电影欣赏;教学实施;教学效果
一、开设英语电影欣赏课程的意义及目前存在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公选课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英语电影欣赏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等环节,增强学生欣赏英美原版电影的能力和水平,加深他们对英美文化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很多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二、认真处理英语影视欣赏课的问题
解决目前英语影视欣赏教学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要形成系统。
1.明确课程目的
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使学生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较为系统的训练。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赏析英文电影以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可以在英语氛围中锻炼听力、口语。同时把视听说和英语文化等课程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其它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正确实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英文影片的选择是进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在选择影片时首先要保证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等最基本的原则。影片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内容必须是具有艺术性的、值得探讨的。随着世界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优秀英文影片不断涌现,因此,在保证以上所提到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对英文影片进行分类选择,从而保证影片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基本理论是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学生才能够实现从被动地观看影片向主动地欣赏和分析影片的飞跃。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受到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的理论进行讲授,例如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
在欣赏影片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影片的背景有所了解,包括片中讲述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主创人员简介、男女主角简介、故事情节梗概、影片所获奖项等。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成小组去收集影片的背景资料并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为之后的电影评论打下基础。每部优秀的英文影片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教师应在播放影片之前就影片的亮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欣赏。
电影的播放方式有三种:通篇放映、分段放映和定位放映。鉴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电影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
三、对英语影视教材及教学的建议
英语影视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路。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电影实际播放、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得美学认知和欣赏技能。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不得过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对电影做出评价:主题分析、作者论、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心理分析。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
如何考核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呢?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人物对白、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电影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语言能力及水平。
最后,我们还应提到的是,课堂时间有限,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音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对白”、“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英语电影欣赏的基本美学鉴赏能力提供有效途径。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自主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电影欣赏的鉴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龚红霞;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6期.
[2] 莫山;浅议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郝东平;利用英语电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电影文学;2010年07期.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展示性 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放开学生的“手和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笔者希望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的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看到的、听闻的语文阅读现状让人揪心。初中三年,“死磕”6册教材里的200余篇文章。课外阅读量少,大多泛泛而读。笔者在做全校性“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后,最多的回馈是:喜欢看电视和卡通动漫;对书籍耐不住性子读;没时间读课外书;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理科老师“鄙视”课外阅读,强调做练习,可以更快提高分数;家长眼睛里只有分数……这些现实,令人尴尬。在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展示性”拓展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所谓“展示性”,一是注重教师在阅读过程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下水展示”的引领作用,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最后以听、说、读、写、表演、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以教材为基石,拓展阅读眼界”作为原则,合理调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资源,重视拓展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一)家校合璧,筑书香门第。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语文老师及班主任不间断地与家长沟通,尤其要引起家长对语文学习的重视,提高家长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家长参与到阅读中来,为孩子买书、找书、上网查书,自己读书,陪孩子读书,与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展示课中,每学期安排一次名著阅读展示活动,邀请家长来观看。
(二)师生共读,闻墨韵漫地。
师生之间,只有共同学习,才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怎么读?生生共读一本书:可以个体自由读、朗读、默读、快速读、细嚼慢咽琢磨读,可以集体读、小组讨论读、争论读、分享赏读。师生共谈一本书:生生通过个别读,再小组讨论读,分享阅读感受,写下阅读心得,上台呈现阅读成果。老师也读,参与到学生中去讨论,写下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成果,欢迎百家争鸣。
二、多元展示,拓展眼界
展示活动课每周会安排一节课,设定主题,一周时间学生们自己读书、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准备好展示的节目。
(一)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心”拓展活动,关键在于“写”,所谓“诗言志”,笔言情。实现从“阅读”升华到“写作”的目标。笔者在教授七年级学生读安徒生的《丑小鸭》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该童话,并分角色演绎人物,揣摩“丑小鸭”心理,分享感受,课后布置了片段作文《我和丑小鸭》(200字左右),看着他们的文字,那份真诚和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因我能够清楚感受到安徒生这只“丑小鸭”的命运已经跟大多数孩子们的生活遭遇发生了共鸣,他们说要学习丑小鸭,并且相信努力之后会变成白天鹅。阅读教学的高效与否,最好的验证方法:一是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二是学生是否因文本的解读而对自身生活、社会现象有所感悟。“悟”的最好方式是“表达”出来,而静下心来思考的状态和写作的情景,则是我认为最动人的画面。
(二)话剧大演绎。
学生的话剧表演是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自导自演,实现从文本赏析中得到“体验”的目标。
笔者执教《枣儿》一文的经历,印象深刻。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说要表演话剧《枣儿》,经过一星期的准备后,课堂上一男生饰演“枣儿”,一女生饰演“爷爷”,学生们静静观看。10分钟后,演出结束,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当我提问学生感受时,一女生竟然啜泣着,说想念自己的爷爷了。然后是三分钟的寂静,没有一点儿声音,我也哽咽了,不说任何话。这个场景,就是教育的最好状态,沉默是因为触动了内心最温柔的地方。正是这一课,给我带来了阅读教学的启示:文本可以演绎,只要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活动,都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演”,真情演出就是真阅读。
(三)影视剧赏析。
影视剧的欣赏是必要的,就像《课标》中所说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影视剧赏析中得到“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目标。因此,在阅读课中,老师对于影视剧的裁剪要精到而有意义,尤其是名著中历来为人们称赞的经典片段,学生在欣赏后应该讨论评析。笔者让学生欣赏电影《简・爱》中片段“罗彻斯特和简・爱在花园里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让学生对比阅读教材中的这一段原著,谈论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异同点,感受主人公简・爱的自尊自爱个性。《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因听闻中举而发疯”的场景描绘是形象生动的,那“喜极而疯”的画面,通过5分钟影片欣赏,更加冲击学生的头脑,不禁感叹:范进真可怜。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是宗旨,电影手段是辅助,通过电影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深刻理解了文本和社会生活。
(四)七嘴八舌谈名著
笔者在教室三尺讲台上设立《百家讲坛》:我读书,我说书。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实现从文本中得到“感悟与探究”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时,体悟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精神迫害,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儒林外史》,就带领他们进行专题研读《走进<儒林>,谈谈读书人》。分小组讨论研读,全书共56回目,周末作业每人平均读一回目,写下1000字读后感,回校后小组讨论,研读赏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并记录下来。最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分享演说。“听众们”拿纸笔记录并评价。笔者会在最后做一些知识补充或是点评工作。这就是学生们的“七嘴八舌谈名著”。这个展示活动很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义,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语的。语文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说的是“真阅读”,是学生真的静下心来去读,去思考,去分享。
(五)玩转语文大天地
语文阅读课程可以拓展为“听说读写演”等综合性活动。笔者坚持“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味语文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笔者的引导下,语文课堂会成为“乐园”,师生一起“玩转语文大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竞技类和文化沙龙。竞技类,顾名思义,需要通过比赛角逐胜利者,我们会模仿《中华好诗词》。比如“古诗词大闯关”、“诗歌鉴赏比拼”、“阅读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大比拼”等。文化沙龙,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起畅谈文人、文学、文化。例如“走进唐诗”、“走进宋词”、“听听元曲”、“说说苏轼”、“走进成长小说系列”等。在游戏中,让学生们互相切磋,共同成长。真正去阅读,去感受,展现出自己的阅读能力、学识、勇气、自信。
三、科学评价,确保实效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在学习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考查时应采用“分层考核”进行评价。根据各学段的具体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笔者的初中语文“展示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已经有整整一年了,在这期间师生共同经历了酸甜苦辣,也共同成长起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阅读量扩大。师生共同发起了“积微斋”读书活动,天天读书,互相借阅,一学年下来,少则读书两三本(20余万字),多则达到十余本(超过百万字)。第二,阅读方法多样。学生们热衷于写读书笔记,做阅读卡片,做批注,写书评,沉浸在书海中不亦乐乎。第三,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乐于参与各类和阅读相关的活动:阅读大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并且都取得好成绩。
当然,笔者的“展示性”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见效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模式的阅读成效并非短时间内显而易见,这种阅读模式是要长年累月坚持下去才能出成绩出分数的,因此需要师生、家长耐着性子等待。第二,难以“皆大欢喜”。“展示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了一年多,成功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遗憾的是总有十余位同学对文本阅读“无动于衷”,只是被动地接受着,他们并不快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笔者需要思考与改进的。
就像《课标》中一再强调的:阅读是个体的活动,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绝不可替代学生去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生为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郑玉涛.让拓展走在语文的路上[J].教学论文・论文集粹,2006.10.
[2]刘明.“积累・整合”课程目标之于高中语文阅读鉴赏实施策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人物心理转变靠“诱因”点燃
在记叙文习作中,我们经常要描写人物的心理转变,面对这一关键的细节,有些同学处理得过于简单牵强,读起来感觉不太自然;也有些同学生搬硬套,显得过于模式化,给人以不够真实的感觉。
其实,人物的心理转变过程绝对不可能说变就变,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外在的诱因来催生,促使人物进行思索,认识并获得启发,从而完成人物的心理转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几位文学大师在描写人物心理转变方面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习作有所帮助。
一、人生的挫折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挫折是良师,反思好它,会有利于我们成长。在叙事性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的心理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那就是弃医从文。这一思想上的转变究其原因,就是他亲身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挫折:“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语文教学论文,文中真实地再现了两次事件,面对被严重挫伤的自尊心,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2)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论文怎么写。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第一处作者用反语式的抒情独白,发泄了内心的愤懑不平,也深刻地感受到弱国国民倍受歧视的悲哀;第二处中国人的欢呼声、喝彩声更是深深刺伤了鲁迅,让他感到中国民众精神的愚昧与麻木。历经了两次挫折与伤痛,促使作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使作品中“我”的心理转变过程变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读者在欣赏其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当时作者内心深处微妙的变化,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弃医从文这一心理转变的外在诱因。
二、他人的点拨开导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当你遇到问题迷茫混沌时,他人的点拨开导可能会让你醍醐灌顶,有“拨开云雾见月明”之感,从而产生心理转变。如当代作家程海的《三颗枸杞豆》一文中,“我”是一个植物学家,而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贪玩逃学,是什么促使“我”的心理产生转变,致使“我”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那是身患绝症的三叔反复教育开导的结果。首先,在小树林里,瘦骨嶙峋的三叔“时间不多了”、“太迟了”的感慨和叹息,促使“我”认真思考: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临死的人大概都很留恋这个世界,甚至留恋世上的一草一木,这是我小时候发现的人生的一个很大的秘密。后来,“我”看到他在泥土上画了三个圆圆的“”,来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他自己沉痛的教训来教育“我”: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语文教学论文,不然就会一事无成。接着,他用枯瘦的手抓太阳的动作和内涵深刻的话语启发“我”:要捉住“太阳”,珍惜时光。最后,他临死前把有象征意义的三颗枸杞豆赠送给“我”,“我”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 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三叔的四次教育和开导,振聋发聩,是那样的刻骨铭心!也促使我心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贪玩逃学到勤奋好学。
作家程海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种常见的心理转变的描法:写好心理转变的外在诱因——他人的教育开导。当然,自己的认识与醒悟更为关键。
三、感人的瞬间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感人的瞬间,真情的画面,会在人物的心灵深处定格,强烈震撼之余,定然会触使人物心理发生转变。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开始父亲对“我”悉心关照,“我”却不领情,不理解父爱,直到亲眼目睹了父亲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还去为“我”买橘子的背影:黑色的穿着打扮令“我”心酸;一连串艰难努力爬月台的动作,令“我”心颤,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如山的父爱,并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在本文中,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下的感人瞬间,精心雕琢人物的言行举止,使“我”的心灵感触更深刻,反省更彻底,由不太理解父爱到充分理解父爱,心理转变也就顺理成章了论文怎么写。
四、大自然中的景物成为心理转变的诱因
近代著名的文艺美学理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对景物充分地观赏、品味后,心灵就会受到感染,与景物自然地交融,心理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比如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的心上,被一株开得很盛的紫藤萝所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描写了紫藤萝的花朵,它的生机勃勃和浅紫色的芳香,给了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带走了我心中的悲痛与焦虑,让我深受感染与抚慰。“我”宁静了,喜悦了语文教学论文,振作了,并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的心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从而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加快了脚步”。
一个内心悲痛的人,从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中受到感染,得到启示,形成心理转变,这种触景生情的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先细腻地描写景物,准确地表现景物的特征和品格,把自己的心融合到景物的描写之中,物我交融,自己的“心境”才会发生转变。
通过以上这些名篇佳作的分析,我们发现,人物的心理转变,既有外在诱因的促发,更有其内在因素的主导。习作时,只有充分写好导致人物转变的外在诱因,用外因来“点燃”内因,我们笔下的人物心理转变过程才会显得自然而又真实,细腻而又逼真。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40-02
小说作为受众范围最广的文学体裁之一,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还因反映生活的深入性、透彻性、通俗性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小说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修养。因此,探究小说阅读教学新模式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对传统小说教学模式中合理有效的部分予以继承与发展,还需要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一、在互动探究中阐述观点
采用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具备较强的灵活操作性,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分类筛选后,再在课上交由各个小组探讨;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座谈的形式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在学习中碰到的疑惑,再由小组成员彼此讨论、分析;还可以由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予以发言,表述各自观点。
如对高中语文必修课《项链》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①课堂外互动讨论教学――布置《项链》一课相关的讨论题:作者如何展开叙述?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包涵哪些?是什么造就了玛蒂尔德的悲剧?我们应该怎么克服虚荣心?②课堂内互动讨论教学――教学核心:通过课堂内互动讨论教学,让学生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具体操作内容包括:课文导入;要求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示的问题速读课文并筛选信息、归纳;在初步了解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问题1:将小说各部分拟出小标题,并标出故事情节的发展。问题2: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玛蒂尔德,具有怎么样的形象特征。)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各组代表阐述观点,教师作相应记录,并点评。
二、在自主阅读中做好指导
在自主性阅读模式下,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来进行语文学习,增进他们的语文分析技巧。这种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还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课文提出相关的思考题,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设计学习步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或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在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能给予指导并在学习终结时作出针对性的总结分析。
这种学习方法的典型代表是魏书生老师的“四遍八步,分步阅读法”。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就可按照魏老师的阅读方法,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让学生泛读文章,只需要学生对文章大概内容和主要人物林黛玉有一定的了解即可;第二次阅读时,则要求学生加快阅读速度,能够简单复述林黛玉在进入贾府后的情境特点,并能对整个文章的脉络和人物关系有一定了解;第三次阅读时,就需要学生思考: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一不同体现在哪呢?黛玉在府内看到的人,各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第四次阅读时,则侧重于分析作者创作的背景――封建社会的缩影。此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和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同,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从而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
三、在创新模式中发现亮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学生想的是什么及学生能想到什么,仅是把固有的普遍化的思想传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很好地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机会。因而,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采取创新发散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最初感觉来对课文进行体味、思索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挖掘文章新的文意,从而得出与他人迥异的感悟与结论。
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按照一贯的套路,让学生先自己通读课文后概括文意,主要了解孔乙己在酒店的几次赊账的过程以及主人公的窘态,然后根据文后问题提纲进行逐一解决,这样就大体把握了全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很难真正把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以创新阅读教学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先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名字是由何而来的,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又为什么以此名作为文章标题?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简要写出自己的设想;或者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这篇著名小说文本进行改编,改编为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研究的热情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把握,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所反映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在对照比较中理解文学内涵
对照比较式阅读教学是指将小说的原文本与经过改编后的文学影视作品或其他文学形式进行比较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感的鉴别能力。一般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时都受到编剧个人思想和当时当地思想文化背景的影响,因而改编后的电影电视所展现的小说内容,其实已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再创作后的成果,它和原著已有了极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恰恰是我们文本研读中的空白点,能给学生留下广阔无限的联想空间。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5
—《论语·述而》
我们铜陵市新苑小学位于巍巍铜官山下,浩浩扬子江滨,创建于2006年,虽然年轻,但充满青春与活力。办学以来,我校以真诚而积极的生命情态,追寻着执着而进取的开拓精神,现已成为本区内一所师生成长之苑、创造之苑、幸福之苑。
学校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立德树人,“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径新方法,历经多年的探索,孕育并培育出了美丽的德育之花。“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而我们的“电影德育交响课程”也被美誉为兰香幽远,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肯定和周边学校以及社会的热情关注。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学校德育的灵魂。积极探索既受学生欢迎,又有真实效果的德育工作新模式,一直是我校德育的大课题和大追求。
近年来,我们铜官山区广泛推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每个地方都成为一块德育责任田”德育大联盟活动,在此理念指导下,我校亦积极联袂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让人人都是德育之人、时时都是德育之时、处处都是德育之地、事事都是德育之事。携手创设时空一体、多元交互的生命在场的“德育现场”,让家校社区无缝对接,构建出充满正能量的德育强磁场体系。
当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尽力让德育工作不枯燥,也不生硬,更不凌空虚蹈,而是讲正能,接地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直观,寓教于艺术。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座谈,获悉学生普遍最爱看电影电视,喜欢以影视里的角色为偶像,并崇拜于他们,为此,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引进电影资源,并花费很大力气于老师的培训,以最积极的心情迎接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都还很陌生的课程开发。但我们反复研究、商讨,认为很值。能够进入并影响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接受和理解。”鲁迅也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的确,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军事体育、风土人情等众多领域,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教育内容和形式,是教师和书本教学无法替代的。为此,学校以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为指向,投生“所好”,顺势而为,吸收国内外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优秀电影资源,丰富德育课程文化,建设融合“书本课程、行动课程、电影课程”的德育交响课程,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立德树人,融德育于艺术,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德育交响课程的实施
2012年,我校加入全国“电影课研究团队”,引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二十年的电影实验研究成果(从30多个国家120年来所拍摄的23万部电影中,选出了近千部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的优秀影片),建立了校本网络电影资源库,开设电影课。一下子为德育的开展,打开了一扇便捷而开敞的大门。老师们沉浸于其中,而孩子们更是乐在其中,而家庭与社区亦乐此不疲。
(一)共建影院,观片路路通
好电影是书,好电影是饭,好电影更是滋补精神的营养品。学校、家庭、社区合力建设“四个影院”,立体实施电影课程。
班级影院。学校根据学生思想道德实际水平,及表现出的道德问题,确定学期教育主题,班主任老师围绕主题在电影资源库里选择相关电影。每周一部好电影,周五下午,以班为单位,全校统一时间观看,还可以邀请家长来校与孩子们一起看。看完后,教师再组织家长和学生进行现场对话,交流真情实感。有一次,四年级围绕“团结合作”主题,播放动画片《虫虫特工队》、《蚁哥正传》、《海底总动员》等电影,这些影片艺术化了动物的世界,将它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对外御敌情节人格化。后来,有老师在一场电影课程报告里说,故事情节既惊险又刺激,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影片所蕴含的“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家庭影院 学校根据教育需要,推荐优秀影片,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看电影”,效果常常很特别而显著。像有一次,为配合“情感教育”主题,不少班主任都布置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二十个孩子一个爹》等情感类电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交流思想,写观后感。而在随后的家长会上,很多家长畅谈感受,滔滔不绝;而感情丰富的家长,甚至含着眼泪在谈电影、谈自身的家庭教育。
爱心影院 在我们学校,以团支部名义组织起来的一批爱心志愿者教师,他们不定时组织留守儿童、单亲、无亲、后进生、残疾儿等特殊学生观看专门为他们挑选的影片,如《叫我第一名》《放牛班的春天》等电影,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励志教育,让他们渐渐走出孤独封闭的世界,从而尝试、并学会以自我悦纳、澄澈友好的心态面对自我和他人一起组织的世界。
社区影院 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寒暑两假,学生就近到所在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由社区辅导员组织看电影,影片由学校提供,如《小鬼当家》《极速蜗牛》《斑羚飞渡》等,并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社区虽然在假期繁忙了,但活动搞得照样红红火火、朝气蓬勃,场景十分和谐,充满欢声笑语,其热闹场面是其他社区难以比拟的。
(二)改造环境,处处有课程
苏霍姆里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的自然风光、校园美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图书阅览、环境卫生等物质环境也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为配合正在开展的电影德育课程,我们不断提升环境文化价值内涵,积极发动师生动手建设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专用室(馆、场)文化并开展评比,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像文化专栏,及时报道学生电影活动信息和优秀影片导看海报。而楼层入口处,则巨幅展出科技之光、动画影片群星会、体育艺术曼妙姿态秀等公益宣传画。至于走廊、过道,我们还大量展出师生电影文化活动剪影和作品。而班级电影特色专栏,更是异彩纷呈,如电影海报设计、电影照亮梦想、电影明星秀、小小影评家、校园剧看台、电影绘画展等。学生们自己创意设计,自己制作布置,乐在其中,也成长在其中。
同时,我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培训、指导家长用心装饰家居环境,如客厅、书房、寝室的美化和文化等,以唤醒和激励为上;阳台上种植花卉饲养小动物等,以生命感知生命,使孩子懂得珍爱生命。我们深知,社区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在“德育大联盟”活动理念指导下,各社区也积极创建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新环境,多元联动构建“处处是课程,物物传能量”的育人环境。凡此种种,多管齐下,共同助力青少年养成良习,修养美德以及努力营建和维护家庭的美德和社会的公德。
(三)学科渗透,课程再开发
当然,我们忘不了课堂这一主阵地。课堂教学毕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根据各学科特点,整合电影资源与学科教学,选方法,讲艺术,使学科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道德教育水融,形成洇力,达成渗透。我们经过研究,决定由业务校长带领,抽调学校教学骨干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由语文组率先利用优秀电影资源,开展“看电影学写作”“电影与文本比较阅读”等小课题研究;然后其他组不断借鉴,依次跟进,再形成可观的课程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序),课文学完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于《城南旧事》),并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中的“英子到医院看望病重的父亲时,瞪大眼睛”的特写镜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此时英子复杂的内心活动,学生在习得人物心理描写技能的过程中,丰富了想象力,锻炼了创新思维,同时也感受到父女间的浓浓亲情,以及子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真挚情怀。
再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景阳冈》《将相和》《猴王出世》等名著节选课文,与同题电影对比赏析,感受两种表达形式的魅力所在,文本的优势在于对人物内心活动及细节刻画的细腻深刻,而电影在声音、画面、动作等方面的表达上,则更丰富、直观和具体。
(四)基地课程,呈文化大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社会活动具有情境性、互动性、生动性的特点,在这方面,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段倒与之有颇高的契合度。我们依据区教育局编制的德育资源手册,确定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的主题,每学期各班积极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校和基地协助安排,提供周全服务,建立长效机制,让孩子饱览与电影课程既联系又有区别的、具有真实情境的鲜活而多彩的世界。
为此,我们精心挑选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名目,以期达到显著的成效。我们安排孩子们进军营夏令营,感受军营文化严谨有序,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研学之旅,让小学子感受非物质文化博大精深。又带领孩子们参观白鳍豚饲养场,认识比大熊猫还珍贵的稀有物种,让他们感知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还有,我们让孩子们走进三泉农业示范园,感受农耕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优劣;漫步江南文化园,欣赏民间艺术,品味南北小吃,了解传统民俗;游览不远的凤凰山,自豪于家乡凤丹文化悠久的历史;考察附近的金牛洞采矿遗址,感受悠悠灿烂的青铜古文明……孩子们在丰富的基地课程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性情,这是那些圈禁在封闭而狭小空间里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想象的。
(五)一宫多品,建社区课堂
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知其里,我们大力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知行合一,手脑双挥”的学风,创建社区少年宫,并创设品牌活动项目,以馈赠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
根据辖区内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社区少年宫成立了德育、文艺和体育三大课程部,我们开设了微电影制作社、经典诵读社团、电影片段配音室、新苑编剧社、心愿合唱团、电影桥段表演社、电影人物秀剧团、书法艺术团、舞之韵社团、毽球兴趣团等二十多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修。又聘请了校内外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家长、“五老”同志和民间手工艺术家担任辅导老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补充营养,注入正能量。当然,学校也经常与社区及相关单位联合开展远离、预防疾病、防溺水、交通消防自救、关爱空巢老人、道德模范事迹宣讲、节约用水、保护环境、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大课堂活动。
(六)设置情境,搭成长舞台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即社会”,教育需要情境,成长需要舞台。学校坚持开展面向全体,受学生欢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并邀请家长、社区少工委及“德育大联盟”志愿者参与全程指导、监督和评价,同时开辟渠道对优秀学生和好作品大力进行表彰和宣传。
常规类 每年开展“四节”活动,即“读书节、艺术节、巧手节、游戏节。”每个节设有丰富的小活动,年年有主题,形式不雷同,质量不断攀升。评比出了一届届“小博士”“小巧手”“艺术之星”“智慧之星”“书香学生”。寒暑假开展“孝娃孝妞”“娃娃楼栋长”“文明小居民”“环保小卫士”“美德好少年”评选活动。班集体每学期开展创建“优美环境”和“文明示范班”评比。
特色类 坚持推广普及传统的毽球运动,自编了“毽球操”,搭建了“毽球擂台赛”,激发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锻炼身体,铸造品格。坚持开展电影文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电影课大赛。成人组(含教师、家长、社区辅导员)有电影课例、课件、论文、影评、书画、新闻、活动设计及电影课拓展作品等,学生组有书画、影评、小制作、海报、剧本、表演、主题曲演唱、摄影及电影课拓展作品等。以大赛来提升学校电影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电影文化素养。
心理电影赏析论文范文6
这样的心理对话,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间、亲子间、师生间。面对青春期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愫,我校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对青春期情感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与学生面对面,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采用心理疏导法来进行青春期情感教育。其优势在于采用中立的态度――“既不提倡与鼓励,也不反对或打压”,重在“疏”而不在于“堵”,真正把做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在活动体验中明白并自愿选择正确的情感观,让自己能够理智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方案设计
本活动设计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此时高中生已经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随着对环境的熟悉以及人际互动的展开,情感问题也慢慢升温,这个时候正好是介入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机。而高中阶段也是青少年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理性地探讨情感问题,有利于学生吸收多元的价值内容,帮助他们思考和探索内心世界,对于今后形成科学、理性的情感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我们的方案设计考虑到了以下几点因素。
1.结合学生兴趣,降低心理防御
看电影和心理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设计从欣赏高中生情感有关的影视入手,在多种心理活动中开展“润物细无声”的平等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心理防御。
如,我校青春期情感教育的名称是“我和青春有个约定”,既有诗意又切主题,避免“青春期情感教育”这类直白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与心理防御。第一次情感教育活动是影视欣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影片是网络知名作家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拍成的电影,讲述了柯景腾和沈佳宜在高中时期相互有情感但不表白,最终没能在一起但却相互祝福的情感经历。我校设有影视欣赏选修课,而高一又是我校最高的年级,因此带领学生赏析同龄人故事的电影就显得很自然而不突兀。当学生看到屏幕上那个大红苹果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字样时,有些学生表现得很兴奋,有些学生装作不在乎,有些学生又有点害羞,但能看出来他们内心还是很渴望看这部影片的。放映影片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悉心交流,学生们从影片中认识到“不表白的情感才是最美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爱情感,体现了重在“疏”而不在“堵”的活动理念。
除了采用影视赏析的办法,我校还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情感教育。 “我眼中的男生女生”这个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非常贴近当代高中生的视野,因此极大调动起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通过异性效应来不断完善自己。活动中,男女生分组讨论自己心目中值得欣赏的异性是什么样的,特邀的年轻老师也按性别加入到男女生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男女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男生心目中的好女生:长头发,外貌好,身材好,萌,聪明,性格稳重,开朗活泼,乐观;女生心目中的好男生:有责任感,有上进心,能保护自己,有才华,性格随和,高富帅,牙齿白,肌肉均匀,理解人,专一,个人技能好,生活习惯好(如不抽烟,会做饭)等。各年轻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从活动中看出此阶段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要高于男生。女生比较看重男生的内在品质与良好的习惯等,而男生主要看重的是女生的外貌体型。心理学家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认为,男性的阿尼玛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肉体的阿尼玛阶段;2.浪漫的阿尼玛阶段;3.精神上的阿尼玛阶段;4.智慧的阿尼玛阶段。女性的阿尼姆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1.力量的阿尼姆斯阶段;2.行为的阿尼姆斯阶段;3.语言的阿尼姆斯阶段;4.意义的阿尼姆斯阶段。目前,我校女生心目中欣赏的异性的标准水平已经超越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阿尼姆斯的初级阶段水平,而男生心目中的阿尼玛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2.尊重人性,不贴标签
在活动设计时用“青春期情感”来代替“早恋”一词。 “早恋”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被赋予道德不良的色彩,容易给学生“贴标签”;而“青春期情感”更为客观且尊重人性,小小一词的改动却反映出学校尊重学生的新理念。因此,在情感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早恋”的字眼,而用更为客观的词语“青春期情感”取而代之。
3.开放性设置问题,避免社会称许
开放性的问题才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借助影视人物与情节设置开放式的问题,避免设置有社会称许性的问题。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评论影视更容易投射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评论别人比自我暴露要容易。
如,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影视欣赏中,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畅所欲言。主要问题有:1.这部片子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柯景腾不表白?3.为什么两人最后没有在一起?这些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避免了社会称许性,问题回答的现场生成性很强,不存在预设的规劝与回避,有利于学生真实表达想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不仅提到了教师预设的一些重点画面,还提到了很多细节画面,比如女孩去看男孩搏击比赛时穿的是男孩送给女孩的文化衫,以及看到了女孩最终嫁给的人比她年龄大好多等。对于后两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有情感未必就要表白、恋爱,可能表达了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朦胧的暧昧的感情才是最美好的,说出来就破坏了这种美好;因为喜欢,所以不表白,怕女孩拒绝;也因为喜欢,所以不打扰她。还有学生说:女孩喜欢成熟点的男生,因为柯景腾幼稚,所以女孩最后找了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嫁了;柯景腾让自己更优秀,更成熟,才有追女孩的资本。
正是由于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不具社会称许性,学生才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
4.呈现案例,探讨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中的情感困惑,我们在方案设计中加入了“出谋划策”的活动环节,呈现了学生情感发展中典型的案例,比如收到求爱的短信但又想拒绝时该怎么办?暗恋别人既想进一步发展但又怕影响学习时该怎么办?双方互有好感而一方想约对方单独出去玩时该怎么办?学生针对这些典型案例出谋划策,这为学生解决实际的情感困惑和情感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
在呈现案例的时候,避免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而要采用第三人称或采用化名,这样便于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求学生先动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思考如何处理,在学生出谋划策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遇到情感问题时有章可循。
活动总结与反思
通过活动我们有几点发现:
学生比教师想象中成熟。从学生的分享来看,学生的思想比教师想象中的成熟,也能和教师坦诚交流。在青春期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比较正确的恋爱观,能够理性的对待青春期的情感。
青春期情感问题中女生是关键。女生比同龄的男生要成熟,很多女生在情感把握上是比较理智的。可以推断,在高中生情感问题上女生是关键,只要女生把握的分寸比较好,令学校和老师们头疼的“早恋”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
年轻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既能站到学生的角度与之共鸣,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益的建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子们,异性间彼此产生欣赏和爱慕的情感属于正常现象,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情感,体验成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科学理解这样的变化,让他们在面对情感时不退缩也不过分紧张和夸大感受,自然地去面对这种情感,反而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想通过“堵”或者忽视的方式来处理,势必对青少年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把疏导教育应用到青春期情感教育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放弃了预设的说教和悉心的规劝,而是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和学生坦诚交流,潜移默化地去传达教育思想,让学生有正确的恋爱观。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情感世界,提供平台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价值态度给学生,帮助他们自我探索和澄清价值,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引导他们建立更加多元和科学的两性观和情感价值观,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范红霞,高岚,申荷永: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