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课文原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滕王阁序课文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范文1

摘要:本文介绍了“注释朗读法”对于文言文、古代诗歌以及现代文三种体裁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注释朗读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功用。

关键词:注释朗读法 文言文 诗歌 现代文

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都忽略了课文小字注释的功用。其实,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释朗诵法”是一种快捷、方便、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绝好方法。

“注释朗读法”指的是同学是大声地、集体地将注释朗读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有两大优势:第一,全班集体大声朗读,语速适中,且注释里的每个字必读,自然全部注释就了解于心。第二,集体朗读的声音较大且有气场,能帮助部分容易思维分散的同学集中精力。

大体来说,课文注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言文和诗歌的注释,一类是现代文的注释。

文言文和诗歌的注释篇幅较长,一般情况下,如果同学能够掌握注释,那么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相当到位了。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使用“注释朗读法”呢?

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以课文的自然段为单位进行划分。可先读一段自然段的注释,而后读一段课文原文,然后再用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巩固。如此施行的原因是文言文的注释通常较长,注释部分往往要超过原文很多篇幅。例如人教版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的注解便有三个页码。如果不分段朗读,学生一次朗读内容过多,容易产生倦怠感且不便于记忆。

诗歌的注释一般较短。故而我们可通篇朗读注解,而后朗读原文进行理解。例如人教版必修二课文《涉江采芙蓉》共有七条注解,篇幅共三行。老师便可让学生朗读全部注解以及朗诵全文,而后提问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朗读文言文与诗歌注解有什么功用呢?

首先,朗读文言文与诗歌注释可以扩展同学的文化底蕴。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收录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四篇文章,而这四篇文章文后的第一个注解分别详细介绍了《诗经》、《楚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诗十九首》等四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品。能对中国传统典籍有所接触并产生兴趣对于同学来说肯定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其次,朗读文言文与诗歌注释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通过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课后第二条注释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通过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第二十一条注解,同学可了解到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通过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的第二条注解,同学对“天干”、“地支”纪年法有了个初步的认知;通过人教版必修五《陈情表》这篇文章的第十五条注解,学生可以了解期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指的是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语文学科承担着一个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而读注释恰恰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再次,朗读文言文与诗歌注释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阅读王粲所著的《登楼赋》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平时朗诵注释的同学来说,这不是一件难事。例如《登楼赋》有个句子——“临皋隰之沃流”。乍一看,无从理解。但如果同学曾经朗读过人教版必修五《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这句诗的注释,便可得知“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纵然我们不知道“隰”的意思是低湿的地方。但我们仍就可以推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楼的某个方位临水。再比如《登楼赋》有个句子——“漫逾纪以迄今”,如果同学朗读了人教版必修三《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这句诗的注释,就知道“纪”的意思是十二年。那么自然知道了“漫逾纪以迄今”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老师教授文言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同学能自己熟练地毫不费力地阅读文言文。而朗读注释这一方法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现代文的注释相对来说简短些,但这些注释与高考题的基础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B选项考查了“锱铢必较”中 锱字的读音。而“锱(zī)铢必较”这个词是在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这篇文章的注释里出现的。而江西卷2011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二题A选项考查了“不落言筌”这个词的字形。而这个词在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这篇文章里以“不落于言筌”的形式出现在注释中的。

故而,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可让同学对全篇课本的注解进行集体朗读,然后给出三到五分钟让学生当堂默记,而后以抽查和听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不仅每篇文章我们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且应该以月为时间单位,把当月学习的现代文注释进行温习。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范文2

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着“虚、闹、杂、偏、碎、假”的现状,这反映出不少教师对新课改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过度地强调个性、新颖、前卫,使阅读教学走向了一条“高位化、贵族化、低幼化、戏剧化、时尚化”的不归路。要想让语文阅读教学返璞归真,凸显语文本色,就需要紧扣文本,对其进行解剖、整合、拓展,这样才能真正奏响阅读教学的黄钟大吕。

 

一.解剖文本

解剖文本就是剖析文本,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文本条分缕析,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广度和深度。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找准解剖的切入点。常规的切入方式有从内容的开头、中间、结尾切入的,有从题目、背景、人物、设置的问题等方面切入的,也有从文体、关键词、相关的课外材料切入的。这些切入方法教师掌握着主动权,他们灵活选择,巧妙运用,给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文本的解剖具有了丰富性。如卢婳老师的《〈石壕吏〉课堂实录》就是从题目切入的。她选择一味被人否定的“石壕吏”来让学生探究他们的身份、行为、心理以及作者的矛盾心理,传达出安史之乱不仅仅给贫苦阶层带来苦难,也给差吏这样的阶层带来苦难的信息,一反传统的认知,客观表达了作者对“吏”这一特殊阶层的关注,扩大了诗歌的思想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也可以从学生的困惑出发来解读文本。教师根据美国布鲁纳“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理论,让学生先自读,解决基础性的知识,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再进入教读阶段,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合并整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围绕文本内容和形式设计多种功能的练习。2010年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杨彬老师在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就是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文本解读的。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挑选出“在伽西莫多要水喝时没有人理他,为什么他的“仇人”爱斯美拉达会送水给他?眼泪和水有怎样的内涵?”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切入,抓一问而带全部,通过解答问题,巧妙地梳理了情节,解决了眼泪和水的关系,把握了爱斯美拉达、伽西莫多、孚罗洛副主教的形象,体悟出了雨果创作的技巧,从而避免了繁多的头绪,引领课堂教学向纵深迈进。

 

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反复阅读文本,待到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之后,再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而不能只是依据一些参考资料,在课堂上依个葫芦说个葫芦,更不能思想僵化,对学生的不同解读横加指责。

 

二.整合文本

整合文本,就是筛选、归纳文本,使文本越读越短,达到解读的收合自如。当前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每节课都充斥着学生的活动,教师就是这个好、那个好,人人都好,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而学生大部分只是对文本个别片段进行个性化的理解,缺少整合内容、理清思路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黄厚江老师所教的《阿房宫赋》可以说是整合文本的典范,他先后采用了压缩法、改写法、提炼关键字等方法进行文本整合。

 

在学生阅读过《阿房宫赋》后,黄老师将课文压缩为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

 

教师在让学生填空的过程中,整合了文本内容,又通过探讨所填的字的细微差异,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感悟,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化繁为简、简中求丰,思路清晰而又轻松高效。

 

在探讨文本主旨的过程中,黄老师又亲自操刀,改写了文本的最后一段,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主旨: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因是老师亲自所写的独特感受,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或从写作背景来说,或从写作的具体对象来说,或从文章的文脉、文气来说,或从文章的语言来说,这时,已经不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归纳文章的主旨了,通过讨论已经完全生成出来。

 

在这节课的最后,黄老师又让学生用三个字理清文脉:奢、亡、鉴。

三次整合,层层深入,迭起,从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使文本越读越短,感知却越来越深。

也可以通过文本的逻辑结构或表达技巧来整合文本。吉林师大的张永文老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逻辑结构与主题新解》中解读这首苏轼的词时,方法独到,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根据上下阕组织教学,就散化了全词的逻辑整体,使主题思想的认同出现问题,于是他把词分成三段来组织教学:

 

第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第二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三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这样分层,就很容易整合文本,使作者情感鲜明突出。第一段让我们领悟到作者凭吊时的叹惋与心怀的高远:自然永恒,英雄逝去,人生短暂。第二段有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塑造了一个让作者感怀的风流人物,引发作者年将半百而事业无成的感慨。千古风流人物都身名俱灭,自然引起作者举杯相酹,由此展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心境。结构的重新划分,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流畅自如,层层深入而又浑然一体。

 

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赵启光先生更是把文本分成四段:

第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第二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第三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四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每一段都是一组对比,用四组对比结构全词,达到整合全词、突出主题的作用,更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感受表达技巧的无穷魅力。

三.拓展文本

拓展文本是为了丰富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补充相应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方法,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促进他们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发展。它是文本通向外界的“天窗”,促使其获得灵性和活力,但无论怎样拓展都要立足文本和学生素养,都要适度、有效、恰当。如《项链》可以运用想象让学生假设一番: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后心情会怎样,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假如项链没有丢失或者丢了以后又发现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生活又会怎样?对《滕王阁序》的拓展,可以通过和《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提高能力:它们都是序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学生从内容与形式进行比较,进而感受《滕王阁序》典雅的语言、整齐的句式、丰富的典故、壮观的景色、淋漓畅快的抒情。《听听那冷雨》语言非常美,情感非常真,抓住语言进行迁移应用,让学生选择某一段落用诗的语言对其意境或情感进行提炼、改写;或者引入作者的《乡愁》小诗,体悟作者的情之真、意之切;也可以制作卡片,开拓学习视野,拓展学习内容,觅其乡愁思想的来源。《老王》则可以沟通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畅谈“当你身边的人遇到不幸时自己或别人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或者比较思考,同样是面临悲惨的命运,祥子最终走向堕落,而老王却能始终保持善良本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运用探究考证,感受艺术魅力,或者巧设练习,跟踪训练,只要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

 

解剖文本、整合文本是拓展文本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就会越读越厚,越悟越多;随着阅读的增加,文本又会越读越少,回归到文本的本真、本色、本味。拓展文本是解剖文本、整合文本的深化,拓展迁移时,就会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它们三者在阅读教学这一恢宏乐曲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使整个阅读教学达到融洽、统一、高效。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范文3

一、借鉴题材,旧貌换新颜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得十分出色,流传后世。后来人们揭开《西厢记》的成功面纱时,惊奇地发现,剧中崔张爱情这一题材是借鉴别人的。事情是这样的:崔张爱情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朝元稹的《莺莺传》,该传奇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妇女带来伤害的悲剧。到了金元时期,不少作家将崔张的爱情故事搬上说唱舞台。其中最成功的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不仅把不足三干字的原作,扩充为近五万字的说唱长篇,增加了佛殿奇遇、月下相见、张生相思、莺莺问病、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许多情节.而且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主题,赋予小说追求婚姻自主,挣脱礼教束缚的崭新意义。而“董西厢”则是王卖甫刨作的直接蓝本。王卖甫除了把“董西厢”的叙事体说唱改成戏剧之外.还对故事本身做了不少改变。如“董西厢”以比较大的篇幅叙述孙飞虎围寺、法聪突围的事件.而王实甫于借鉴中进行刨新,摈弃了不合理的情节,使情节发展更符合人物性格。应该说“董西厢”的主题相对于《莺莺传》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而“王西厢”是相同题材作品的最高发展。这样的借鉴和创新几乎贯穿在所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此故事启示我们:借鉴不可少,创新是追求。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中学生写作虽然不同于作家创作,但也经常会遇到写作题材的借鉴,尤其是文史方面的材料借鉴。如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就成功借鉴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这一题材,紧扣话题,新编故事,借鉴中有创新,写出了新意。打开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之作,善于借鉴题材而敢于创新的佳作不胜枚举。

二、借鉴语言,锦词绣句显魅力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从哪里来?从优秀的范文中借鉴。狭义而言,写作总是从模仿起步的。个性化、独创性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借鉴与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我们熟知的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有两句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当然对于语言的仿写,考生要讲究方法,否则会有抄袭之嫌。

1.仿句。如唐代诗人刘希夷的诗歌《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仿写为:“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仿段。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位考生仿写此段,十分成功:“不必说篮球场上同学们奔跑追逐.体操房里运动员们龙腾虎跃:也不必说田径场上男女选手各显英姿,草坪中央,文艺爱好者轻歌曼舞。单是楼前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就有无限乐趣。”

3.仿语言风格。只要我们在阅读中留意模仿,在写作中训练模仿,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且在借鉴中敢于创新,就一定能仿出个性语言来。

三、借鉴结构,旧瓶新酒味更醇

结构之法哪里来?模仿别人的结构就是快捷之路。读一读这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有不少仿写之作。借鉴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范文模式.考场作文可以一挥而就。如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出师表》就是很成功的仿写之作。作者借鉴语文课本中诸葛亮的《出师表》的结构模式,标题也完全相同,虽形似但内容却绝不同,旧瓶装新酒,味道更醇。

模仿优秀文章的结构,是学习结构文章的有效方法。模仿也有方法:

1.首先确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文体,选出自己喜欢的结构形式仿作。可先研究后仿写,做到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文体不同,自然结构也各不相同,应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文体,多仿写一些不同文体的结构。如此,考场上方可应变自如,稳操胜券。

3.确定适合自己仿写的原文.可局部仿写,如仿开头,仿结尾;亦可整体全文仿写,但要灵活变通,只仿结构,不可照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