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1
2、益脾胃,甘蔗汁加热后饮用,能益脾胃。甘蔗汁有助脾作用,古人称之为“脾果”。
3、发热口干,取甘蔗去皮,徐徐嚼汁咽之有效。
4、呕吐反胃,民间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对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有很好的疗效。加少量姜汁效果更好。
5、止虚热咳嗽,以甘蔗汁700毫升左右与高粱米约半斤煮粥,每日食用2次,有润心肺,止虚热咳嗽之功效。若是把甘蔗烤一烤再吃,不但更甜,而且润喉效果卓越,是保护嗓子的食疗佳品。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2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是接受汉文化程度最高的金朝皇帝。他在即位后提倡儒术,尊崇孔子,进一步采用汉族礼仪服饰,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金章宗对汉文化十分推崇,擅长书画和诗词,而且对中医药也有浓厚的兴趣。一次,他在一本古籍中看到,“八白散”具有“令人肌滑,色好”的功效,便让金国皇宫中的嫔妃宫女使用“八白散”洗面。数个月后,这些嫔妃宫女都变得面白如玉,光彩照人。
金国宫女八白散的制法是: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子、白蒺藜、白芨各90克,白芷6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3个,绿豆少许。将皂角去皮籽,与其他药物一起研成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瓷坛中备用,可每日早晚取少许的此药粉调入温水中洗面。
在此方中,白芨、白芷均为美容要药。《药性论》中说,白芨具有滋养肌肤、袪除浊滞、治疗“面上斑疱”的功效。清代名医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指出,白芨“体质滑润,又极黏腻,可入于筋骨肌肤之中,能柔和滋养,与正气相调,使微邪自退也。”白芷气味芳香,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说,白芷能“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日华子本草》中说,白芷可“除面黯庇瘢”。白僵蚕与白附子都具有祛风化痰的功效。《名医别录》中说,白附子可“治百病,行药势”。白蒺藜与白茯苓都具有除斑的功效。牵牛花的种子分为黑、白两种,其中白色的叫做白牵牛子,也叫“白丑”。《本草正义》中说,白牵牛子“甚滑,通泄是其专长”。在治疗黑斑、雀斑、粉刺等气血受阻所致的疾病时,白牵牛子可起到很好的“通泄”作用,使积滞得以流通,使积浊得以排泄。此外,此药还具有润泽和保护肌肤的作用。白丁香具有化积消翳的作用。《日用本草》中说,白丁香能“去面部雀斑,粉刺”。皂角具有滑润皮肤的作用,绿豆具有爽利皮肤的作用。用上述药物配伍制成的金国宫女八白散,具有较好的养颜美白、保养肌肤、防治黄褐斑、雀斑、青春痘、面癣等面部疾病的作用。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3
【关键词】 辛温解表药 药物 原理
防 风
防风秉辛温而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每多用于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
防风入肝经,祛风解痉,常用于肝风内动或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还可用于木郁侮土而致腹痛、腹泻。
防风尚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之功。如反复发作而日久不愈,前人的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所施之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
【功效比较】 防风解表祛风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而荆芥祛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故临床上常荆防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入煎剂、酒剂或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主要用于外风,凡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白 芷
白芷又以芳香燥烈之性而祛风除湿止痒。可用治寒湿带下及风湿瘙痒等证。
白芷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故常用治疮疡肿痛,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且能生肌长肉而祛腐生新。
【功效比较】 白芷与细辛均能止牙痛,但细辛偏于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则偏治齿龈连面颊肿痛的牙疼。
用量:3-10克。
使用注意: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适量,以免伤气血。
紫 苏
紫苏气味芳香辟秽,行气宽中,和胃止呕,解鱼蟹之毒。常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病,又可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呕泻等。
本品分苏叶(用于解表散寒)、苏梗(行气宽中),紫苏为梗叶具用(和胃止呕),苏子则另有章节。
用量用法:5-10克。不宜久煎。
附 药:苏梗
为紫苏之梗。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等。用量5-10克。不宜久煎。
羌 活
羌活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故能治太阳经头痛。亦常为其引经药。
羌活以其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多用于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有良好的效果。尤以上半身疼痛最为适宜。
【功效比较】 羌活与独活虽同为治风湿证,但羌活偏于上半身之风湿,善治脊、项、背、头部的疼痛;而独活偏于下半身之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
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治头项脊背部之风寒;桂枝善祛肩、臂、手(指)部的风寒。
用量:3-10克。
使用注意:羌活辛温燥烈,因血虚而致的身痛慎用。
藁 本
藁本以其辛温之性,能解表而散寒邪,入太阳经而又会督脉,上达巅顶,又有止痛之功。故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巅顶痛或痛连齿颊及偏头痛等。又常为巅顶部疾病之引经药。
藁本能祛风胜湿,督脉经又与肾经相连,故又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如腰痛或肢节痛等。
【功效比较】 藁本散督脉经风寒,善治巅顶痛;白芷散阳明阴经风寒,善治前额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川芎搜少阳经风邪、解少阳经之邪,善治两侧头痛。
用量:2-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凡血虚头痛及热证均忌用。
葱白
葱白又能解毒散结,可外用敷于疮痈疔毒,及疔毒走黄。
用量用法:3-1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蜂蜜共同内服。
辛 夷
辛夷秉辛温之气而祛风散寒,能上行头面而善通鼻窍。故用于外感风寒之头痛鼻塞,尤为鼻渊证的头痛、鼻塞、香臭不闻、浊涕常流等证的要药。鼻渊证可按证之寒热而酌加配伍。
用量用法:3-10克。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功效比较】 苍耳子也能治鼻渊病,但偏于散头部风湿,兼治头风头痛;辛夷则偏于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
细辛亦辛通走窜而开窍,可通全身之气,而人心肾二经。白芷亦能芳香通窍,但主要用于散头面风寒而治前额痛、鼻塞。
香 薷
香薷外能解表而发汗,内能化湿以和中。故常用于夏季乘凉、饮冷或外感风寒、暑湿而致的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及霍乱腹痛吐泻等证。
香薷能发越阳气,通利水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对脾虚水肿患者,尤能散水和脾,是以其调中脏温中土之故也。
【功效比较】 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荷叶升达清气而消暑;香薷散利湿浊而祛暑。
冬季伤寒的表证用麻黄;夏季伤暑的表证用香薷。
用量用法:3-10克,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参 考 文 献
[1]钟赣生.常用中药功用鉴别辛温解表药《中国农村医学》 1998年第26卷第8期,57-58页.
[2]周鲁,唐向阳,付超,彭世虎.解表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4
祁连山古称燕支山,那里盛产红花。聪明的羌族姑娘们将红花制成膏汁、粉类的天然美妆品(也就是我们所说“胭脂”),用来修饰容颜,往往只要涂一层薄薄的粉底在上面,就会变得明亮动人。有些则将其涂在双唇上,双唇立刻变得水一般娇美。当然如果就效果而言,还是西红花最好。西红花又称藏红花,它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黑色素分解,有很强的祛斑美容的功效。另外,它还有减肥的效用,对于体型偏胖的女性朋友来说,西红花还可以起到消除体内多余脂肪,重塑女性曲线的作用。除此之外,西红花还可以让许多女性免受乳腺增生的困扰,缓解月经前胀痛等问题。
那么西红花怎么用呢?简单来说,就是内服外调。
一泡再嚼容颜好
一般而言,西红花可以用来泡,泡水泡酒都可以。将西红花泡入酒中,借酒力可以使西红花的药效得到较快的发散。如果不喜欢酒浓烈的味道,那就试着泡茶喝。将一茶匙晒干的西红花放入杯中,然后加开水冲泡。由于西红花的口感不是很好,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营养也更丰富。喝完水以后,一定要把西红花嚼着吃下去。
每天早上美美地来这么一杯,比任何化妆品都更有效果。如果女性气血不足,脸色也会不好,这时可用0.5~1克的西红花加上10克的白芷,一起煮水喝。这就是西红花白芷水,对于一般的女性就可以起到养血、补血、活血、美容的作用。
若要解决肝胃不和、气血不畅所引起的胀痛等问题,可以用0.5~1克的西红花加上一些佛手花或者香橼泡水,就可以减轻各种不适症状。
女性朋友比较喜欢美食,这里再教大家一款红花酸奶。首先准备好酸奶,还需要鲜牛奶。先将1斤(500毫升)鲜奶煮沸,这时上面会有一层奶皮,这里面多是脂肪,吃多了会发胖,最好将其去掉。然后,将牛奶盛在碗里,让其自然冷却。等到鲜奶的温度与室温接近时,再加入酸奶,不要太多,只要一小杯就好(外面卖的那种杯装酸奶)。当然,如果鲜奶煮得多,比如说1千克,那么酸奶自然也要加两杯。然后,将混合的奶液放入酸奶机里定好时间发酵(之前可以适量加些蜂蜜,这样不至于太酸)。同时,将西红花用沸水冲泡好。等酸奶发酵好之后,将泡好的西红花加入,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不仅养颜,营养也非常丰富。
外调增颜光彩照人
上述是内服用法,如果再加上外调,就可以双管齐下,效果更加明显。前面我们说了,羌族姑娘们一般喜欢将红花做成胭脂来用。现在我们不用胭脂,可以将其做成面膜,同样可以让你更加光彩照人。
那么红花面膜怎么做呢?
取阴干的桃花、红花、白芷粉各适量以及少许蜂蜜,将桃花、红花磨成粉状,然后与白芷粉混合在一起,用蜂蜜调匀,这样红花面膜就做好了。这里除了红花外还加入了桃花,是因为桃花的美容功效也是不可小觑的。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5
【关键词】 内痔; 白芷三黄汤; 硫酸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23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指直肠底部及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1-3]。其中发于直肠下端为内痔,发于齿状线外肛管部则为外痔。内痔较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4]。白芷三黄汤系本院用于治疗痔疮、肛裂、肛窦炎等肛肠疾病的一个协定方剂,2009年1月-2011年12月用该方治疗各期内痔15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内痔诊断标准》[5]和国家卫生部药政局关于《中药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选择150例内痔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9例,其中男39例,女40例;年龄18~81岁,平均37.5岁。Ⅰ期内痔36例,Ⅱ期内痔30例,Ⅲ期内痔13例;出血76例,疼痛63例,脱出29例,瘙痒34例,坠胀47例。对照组71例,男35例,女36例;年龄19~72岁,平均38.5岁。其中Ⅰ期内痔33例,Ⅱ内痔28例,Ⅲ期内痔10例;出血69例,疼痛57例,脱出22例,瘙痒28例,坠胀43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期、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白芷三黄汤,药物组成如下:五倍子25 g,黄柏25 g,苦参20 g,大黄20 g,黄芩15 g,白芷15 g,乳香15 g,没药15 g,地榆10 g,生地15 g,川芎15 g,甘草5 g。上药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盆中,加凉水浸泡1~2 h,煮沸10 min,先薰后洗20 min,然后取臀高伏卧位,将药袋挤水后放局部热敷30 min,3次/d,1剂/d,10 d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注意卧床休息。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热敷,3次/d,1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两组治疗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行直肠指检、镜检查,并且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7]。明确诊断,20 d后复查,若治疗未满20 d,临床症状消失,也提前行镜检查明确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内痔、外痔、混合痔疗效评定标准[6]。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有效: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7%,其中Ⅰ期内痔有效率为94.4%,Ⅱ期内痔73.3%,Ⅲ期内痔23.1%;对照组总有效率50.7%,其中Ⅰ期内痔有效率为63.6%,Ⅱ期内痔46.4%,Ⅲ期内痔2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出血、瘙痒、坠胀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内痔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中医学认为,长期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或便秘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排便时有肿物脱出,伴有潮湿或有黏液。内痔时有脱出现象,脱出于外的内痔,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日久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止痛的白芷三黄汤熏洗,疗效显著。
白芷三黄汤由五倍子、黄柏、苦参、大黄、黄芩、白芷、乳香、没药、地榆、生地、川芎、甘草组成。方中五倍子涩肠敛汗、止血;黄柏、黄芩、大黄、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白芷、乳香、没药相配伍,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地榆、生地、川芎相配伍,有清热、凉血活血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从临床观察看,该药治疗Ⅰ、Ⅱ期内痔效果较好,尤其在改善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同时,笔者还观察到,该药对Ⅲ期内痔基本无效。因此,本药主要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及年老体弱等身体状况欠佳、不宜手术者,以改善其症状。其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建新.痔疮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36.
[2] 战晓农,余成栋,刘恋,等.痔疮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防治[J].新中医,2007,39(8):81-82.
[3] 逵艳,于桂青,张莹.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治护体会[J].国医论坛,2006,21(1):26-27.
[4] 罗由平,周文浩,刘宁.痔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77-77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
[6] 陈贵廷.最新国内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854.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范文6
【关键词】 头痛灵口服液;制备;临床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11
头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引起头痛的原因多且复杂, 而且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家庭遗传、工作种类均一定的联系[1],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药物。本院在长期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将白芷、川芎和怀牛膝煎制成的汤剂研制成头痛灵口服液,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疗效肯定, 制剂稳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5年焦作市第六人民医院头痛患者200例, 严格遵循按照中医辨证原则,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男55例, 女45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60岁, 平均年龄31岁;对照组男51例, 女49例, 年龄最小10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32岁。入组标准:头痛曾在10 d内发作>10次, 且每次头疼时间≥30 min;有压紧感或者扎紧感;感到轻度到中度头痛、头疼双侧性;患者在上下楼梯或在进行适度活动时不加重4个特征中2个;疼痛时无呕吐、恶心、畏声、畏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处方与制法
1. 2. 1 处方 白芷300 g 、川芎300 g 、怀牛膝 300 g。
1. 2. 2 制法 将上述3味中药置中药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药材量5倍的洁净水浸泡1 h, 常压提取, 温度控制在85℃ 左右, 打开挥发油提取器, 收集白芷中的活性成分欧前胡素为药材总量的1/4滤过冷藏备用;关闭挥发油提取器, 100℃常压煎煮提取, 第一煎2 h, 过滤, 第二煎加水为药材量的4倍, 浸泡0.5 h, 100℃常压提取1 h, 过滤, 合并2次滤液, 抽至浓缩罐中, 真空减压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08左右(95℃测), 放至料桶中, 放凉, 缓缓加入2倍量95%的乙醇, 边加边搅拌, 冷却静置72 h, 抽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放置配料桶中, 趁热加入适量甜蜜素、防腐剂, 冷却静置72 h, 抽滤上清液备用;将两备用液混合, 添加蒸馏水至1000 ml, 充分混匀, 分装于10 ml的安瓿中, 压盖, 105℃蒸汽灭菌45 min, 贴签, 分装即得。
1. 2. 3 功效 具有祛风活血、行气逐瘀、通窍止痛的功效。头为诸阳之会, 古谓:“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风有内外, 每多兼挟, 邪气外袭, 阻遏清窍, “不通则痛”, 故发而头痛。方中白芷辛温燥散, 芳香走窜, 外散风寒而解表, 上通鼻窍而止痛;具有散风解表, 通窍止痛的作用, 善治阳明头痛[1]。川芎辛香行散, 温通血脉, 上行头颠, 下走血海;功善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善治头痛, 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皆可随症选用, 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之说[1]。怀牛膝苦酸性平而行散兼补, 归肝肾经而性善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活血通脉, 可治疗头痛眩晕[2]。三药配伍, 共奏活血祛风, 行气逐瘀, 通窍止痛功效。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白芷 、川芎和怀牛膝, 通过相关工艺制成成分稳定, 有质量和疗效保障的口服液用药, 2次/d, 10 ml/次, 小儿酌减;对照组将白芷、川芎和怀牛膝煎制成汤剂服用, 1剂/d, 分2次服用, 剂量与口服液的含量相对应。观察期间, 两组均不使用其他药物。
1. 4 疗效判定标准及疼痛程度分级 疗效判定标准:3 d后进行为期10 d的临床观察。痊愈:10 d内症状大部分消失或1 d内头疼发作次数≤2次;显效:症状消失≥1/2或所有症状好转, 或10 d内头疼发作次数≤5次;有效:症状消失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72例, 显效17例, 有效11例, 无一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63例, 显效17例, 有效10例, 无效10例, 总有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3 小结
中药汤剂的传统用法,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很多不便, 或医生避而不用, 或患者拒而不受, 使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疗效, 如果将其改进制成口服液易于携带, 便于服用, 利于贮藏。实践证明, 头痛灵口服液的整体疗效均优于同剂量的煎煮汤剂,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该制剂质量稳定, 效果良好, 患者服用方便,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章富.中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4, 106, 110.
[2] 杨雪, 张伟, 陈宁, 等 . PU-413原发性头痛临床特点及人口学分析-来自华西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研究//第十二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