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xx.10.24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xx.11.2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xx.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xx.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xx.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xx.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xx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大学校园;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制定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 落实教学内容
2.2.1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 教学实施方法 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 激发学生兴趣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2] 彭静媛,毛昌银.城市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03):60-60.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实验组学生在参加了一系列的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后,其心理测量数据显示,他们在“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能力”八种核心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未参加活动之前,八项核心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参加系列心理拓展活动后,实验组学生的八项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在学业、科研、就业等项目上均优于对照组。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当前,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未来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但可以避免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脱节的弊端,也可使教师避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使用得当,既能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自身基础状况,又能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及过程,还能给学生的学习以客观反映,使学生更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教学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反思及改进教学。
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暴露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相对老化,与学生现状需求相差较大,学生对待本课程多抱以疑虑、怠慢的态度。虽然以往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多以开卷考试为形式的总结性评价,但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很难及时,交流的信息量明显不足,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现代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提倡能力培养为基础。该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反馈-矫正是重要环节,而教学评价则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提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探索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更合理的评价方式。
通过该项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由目前较为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改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其能更加及时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评价,保证师生之间信息反馈-校正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目前各高校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不断增长,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压力不断加大。因此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切入点,指出强化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通过分析前期的工作成果,总结了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构建完整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关键词:
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治疗
近年来,高校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数量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发展到现在涉及各个方面:学业、恋爱、人际交往、就业、性等。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重点逐渐从原来的治疗性模式向治疗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有必要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中指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二级学院,缺少符合学科特点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效果不明显,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促进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开展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试图设计一整套适合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3+3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发展性与治疗性相结合的3+3模式,即预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预防问题的出现;同时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并且采用家庭治疗模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对全体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1)组织机构。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专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每班分别设立一名男心理委员、一名女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级的心理健康工作。心理辅导员要掌握本二级学院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重点学生要进行跟踪治疗,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各项符合本学院特点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班的心理委员要掌握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向心理辅导员汇报,每学期认真填写班级心理健康记录本,配合心理辅导员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系列讲座。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方式,改变大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进而消除产生困扰的源头。通过调查,笔者总结了各个年级的凸显问题,设计了针对性的系列心理讲座主题。通过这些讲座,能及时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例如,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开设适应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大二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上的问题,开设学习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寻找学习动力和技巧;大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恋爱与性的问题,开设恋爱心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婚姻与性,理性解决因为感情引发的心理困扰;大四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就业压力,开设就业技巧及就业心态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积累面试技巧及改变就业认识和压力。此外,每年面对全院学生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人际关系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高发心理问题。(3)系列活动。设计开展符合时代特点、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例如趣味运动会、表演心理剧、拍摄心理微电影、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关心、解决自己及他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2.治疗性心理健康教育(1)危机干预体系。在二级学院建立危机干预体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心理委员四级干预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进行危机干预。(2)心理咨询。在二级学院开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担任咨询师,这样能解决由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人员不足,学生预约心理咨询排期过长的问题。(3)对个别家长进行心理咨询。每个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有家庭的印记,因此,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和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不良认知的来源,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目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与党团建设相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相关活动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及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学生不知道活动的举办及举办该活动的意义,导致自愿参与的学生很少,无法真正达到覆盖全体学生。在二级学院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多数都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虽然都学习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后期没有机会深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内容,导致缺少具体实践经验,在进行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时没有掌握具体的心理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委员对本职务不明确、不重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多数心理委员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少部分心理委员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并不了解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收效甚微。
三、解决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途径
1.提升二级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以“点面结合”的思路开展工作,即治疗性和发展性两手抓,在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为学生解决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帮助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增强适应环境、承受挫折、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新观念,逐步建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朋辈互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配合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抓住互联网的宣传阵地,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开展喜闻乐见、效果明显的活动,提高二级学院师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提高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从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有充足的能力和精力从事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成长和健康,定期提供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定期举办案例交流会和心灵休息站,排解负面情绪。
3.强化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朋辈教育理念,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一项关于大学生在心理压力诉求对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有压力时选择将同学和朋友作为倾诉对象的占到了32.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更容易从朋辈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行为,同学之间“同住、同吃、知情、关心”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因此“让同学告诉同学”的方式效果突出。从院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心理委员三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有效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荆玉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二级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
[2]潘龙领.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途径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着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生长与发展的环境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以前相比更为明显。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减少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需要,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来全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通过传授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1]。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种。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教学计划之内,通过课堂来开展的正式课程。根据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学习、人格、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式。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训练法等[2]。在课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中,可以分为预热过程、教学过程和总结过程三个步骤。预热过程即暖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出教育主题并澄清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客观、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引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过程既是对课堂活动的回顾与检讨,也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与展望,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感悟,从而指导实际学习生活[3]。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
2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为个体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两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近来朋辈辅导也受到重视和推广。
2.1个体咨询与辅导
个体咨询师与辅导是通过咨询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性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咨询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深入、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来拟定辅导方案,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4]。由于个体咨询与辅导能跟学生一对一,因此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导方式。
2.2团体咨询与辅导
团体咨询与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是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团辅人数4-40人不等,其成员可为同专业、同年级或是同部门的学生,并且有相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适合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条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有相似性,团体成员愿意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问题。
2.3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是指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具备相关能力的年龄相近者,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进行心理开导和支持的辅导活动。朋辈辅导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因为朋辈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一员,一般是班级干部或心理委员,他们在寝室、班级活动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对身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及早发现、帮助或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朋辈辅导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具有其它咨询辅导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由于同辈之间具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快速良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容易形成信任、稳定的咨询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朋辈辅导的实施更加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只要咨询双方的条件允许,即可实施辅导,个别对话、团体互助、心理沙龙、网络聊天、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都是具有朋辈辅导特点的心理辅导形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
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网络环境中继续延伸,抢占网络阵地,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网络氛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教育网站,生动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性、情感性。此外,运用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监控,从而更科学地推进心理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方法,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广泛而普遍的发展,其科技化程度也将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259-261.
[3]包海兰.高校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