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1

近些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向着趋好方向发展。但是,煤矿安全存在的各种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安全生产仍然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个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之所以很难实现,其中虽有这样或那样的各种问题,但是究其原因安全生产培训的滞后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一、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行业的永恒话题。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具体来讲,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的意识仍未得到牢固树立。长期以来,在一些煤炭企业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侥幸心理,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这反映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各项具体规定不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体现,也是安全事故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第二,安全防范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煤矿生产中,能否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初就做好防范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状况的优劣。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特别是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监督、监察工作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也就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距实现完全安全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讲,一些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并不具备其所从事工种要求的安全资质,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也就必定困难重重。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具体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以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运用各种方式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位要求相应的安全资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保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对各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并且根据培训效果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的内容,保证各项培训均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

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具体进行培训规划与安排。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特别是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针对本矿区的各项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及时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批准。根据审查批准过的培训教材来组织专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对顺利通过培训的人员颁发相关证件。

第三,培训中要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在自身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并没有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不同人员之间的素质差异还比较大,因此加大对企业相关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培训与复训考核中可以借鉴安全注册工程师的考核录取办法,采用国家统一集中封闭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就不必再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省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未能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则必须参加统一安排的脱产培训,只有顺利通过考核才能准予其进入岗位,严把“准入关”。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15-02

一、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的意义

1.安全培训事关矿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煤矿安全生产局面,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在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根本上抓好职工安全素质培训。针对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抓好安全培训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体系是促进安全发展,全面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措施。

2.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煤矿不遏制事故,事故就会摧毁企业。落实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针对安全培训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高素质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人员的状况,要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治本之策。

3.构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安全培训的灵魂。培训工作适应煤矿安全发展的需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体系,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路循环机制,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国投新集公司是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家大型一档股份制企业,也是两淮地区首家上市的煤炭企业。矿区1989年12月开发建设,现有职工2万余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五对规划建设矿井,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 590万吨,列入全国13个亿吨煤基地之一的两淮煤炭基地。2007年以来,生产能力连续突破1 000万吨,年利润稳居10亿多元,总资产160多亿元。公司安全培训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健全两个体系,遵循三个原则,坚持四个统一,确保五个落实,把好六道关口。针对矿区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扩大的实际,以新工人培训为中心,健全安全培训体系和监管体系,遵循依法培训、学以致用、教考分离原则,坚持同一工种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持证样式,确保机构、师资、场所、计划、经费落实,把好学员的入学关、考勤关、课时关、内容关、考核关、发证关。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围绕培训体系建立7章50条《新集公司安全培训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什么是培训、培训工作谁领导、谁监管、谁落实、怎样干、怎样才算干好、干不好怎样处理”等具体问题,以此作为培训工作的标准,起到了较强的指导、规范和纠偏作用。近期该公司编制了人力资源培训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以及各类培训的具体规划。旨在调动各矿培训积极性、增强培训吸引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工培训计划、方案、考核、评估得到规范。近年来,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0余期,每年培训量15 000人次,年培训率在120%以上,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1.安全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理性思考,存在随意性,导致培训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与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脱节。没有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给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2.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没有把教师、学员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师缺乏教学管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处在要我培训的状态,没有调动我要培训,抓好培训的积极性。

3.四级培训基地缺乏有效制约,培训工作没有立足全局,没有从战略角度规划安全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硬件设施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失,只注重培训期数和人数,忽视培训质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三、安全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煤矿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授课方法、实训基地建设、试题库建设、培训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重点是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培训体系的设计主要是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四个方面,这些环节形成闭路循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1.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对参培单位和学员的类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深入矿井班组进行调研。调研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工作,忽视需求分析,导致培训对象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现场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有组织分析、现场分析、教学和学员分析、前瞻性分析等几种方法。新集矿区每月都到各矿基层班组调研,摸清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情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定位,编制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强化过程控制,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2009年培训9 600多人次,合格率达95%。

2.培训方案策划制定。培训策划是以安全素质提高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为专项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培训流程,辅助企业落实培训计划。策划内容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介绍、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培训日程安排、学员调查问卷、学员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等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培训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果和效益。通过预先进行方案设计,充分体现培训策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建立适应安全发展需求、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传统培训方法方式的思想束缚,不断总结创新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模式,使授课内容针对性强、安全知识面广、专业内容新、课堂气氛活跃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现培训对象的特点、岗位相关性、新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基础课厚、专业课精、事故案例课宽、安全文化课细的模块化安全培训课程体系。

3.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培训过程质量管理是对培训过程进行动态有效地控制。有效的培训控制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管理内容主要是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规范的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规范安全培训的组织、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等项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培训教师、参培学员、教职员工;落实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措施。质量控制要与培训执行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是培训过程控制,及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应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增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为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更是为了培训工作健康发展。新集矿区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以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和后勤服务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的职责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到考试、课程设计等各环节;对学员上课、住宿、就餐,课后活动等环节构建了三跟一查的培训监控体系,使整个培训过程得到全面、全程、及时和有效的监控。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安全培训;突出问题;建议

安全培训是一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安全培训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矿安全状况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途径,对于当前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煤矿事故中因“三违”造成的事故,占所有事故的80%以上。而要纠正“三违”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方法则是安全培训。分析众多的“三违”事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懂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工作中表现为蛮干、乱干,所以很容易出现“三违”现象。(2)对安全规章制度一知半解,并无合格的安全操作技能,即便想照章办事,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但心理状态不良,在实际工作中不愿接受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我行我素,造成事故发生。种种迹象表现,当前我国的煤矿工人安全知识掌握较少,安全技术水平较差,安全心理素质较低。尤其表现在大量使用的外来农民工、临时工及矿井技术装备比较先进但培训工作较差的矿井。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应当寻找一条务实的、切实有效的安全培训形式和途径。这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任务。

2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培训范围小,对领导培训的较少对于煤矿的事故来说,虽然几乎事故都发生在一线的矿工身上,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领导对安全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而真正的原因则是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法律意识淡薄。而这些正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但目前的安全培训对领导的培训相对较少。2.2培训起点过高,形式单一、死板目前煤矿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大多起点过高,而矿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员工的文化程度考虑的较少,对一些涉及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内容及《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规章制度条文讲授的较多,而对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讲的相对较少。致使员工听不懂,记不住,所以对许多矿工来说,培训无疑是浪费时间,听天书。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考试的阅卷也是走过场而已,并不能起到考核的目的。另外,所开展的安全培训,授课大多以“填鸭”灌输式为主,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工人听起来索然无味,效果很差。有的培训则过于集中,人数较多,老师不能兼顾到每个人的状况,讲的过快,使员工很难理解和接受,最终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态度消积,能混则混,得过且过。2.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目前绝大多数的培训仅限于课堂讲授,而对于现场的实景培训,以老带新的延伸教育较少。工人不能及时的现场感受所学的知识,所以即使课堂上讲述过了,但印象还是不深刻,进岗后要么缩手缩脚不敢干,要么就是冒险蛮干,导致“三违”事故的时常发生。2.4培训计划安排不合理,学不到最需要的知识目前的煤矿安全培训,大多是公司上层的安排,而矿工真正需要补充那些急需的安全技术,他们关心的并不多,矿工只能被动的接受培训,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内容用处不大,而急需的知识又得不到补充。使工人慢慢的对培训产生了厌倦感。2.5培训条件较差,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固定的授课教师,急需培训时,抓住谁算谁,随意性较大。所以导致培训的质量没办法保证;②没有正规实用的培训教材;③缺乏必要的培训实物模型,许多培训如:一些关于设备、机械方面的安全培训,可以一边理论学习,一边对照实物可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可以加深员工对知识的更深刻掌握。

3搞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建议

3.1提倡意识培训

意识上的培训要针对煤矿的每一位员工,做到将培训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对员工的意识培训可分三个层次:

3.1.1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培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证每一个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是每一个高层管理人员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管理人员应该知道敬畏责任,牢记“生产服从安全、效益服从安全”,更要知道敬畏法律。其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国家、公司、企业有关的方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等,明确高层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让高层管理人员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地位。3.1.2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骨干,是各种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和执行的依靠力量,所以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意识水平迫在眉睫。其培训内容可包括国家、公司、企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标准、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知识等。3.1.3对执行层的培训执行层主要包括基层班组长、安全员、基层矿工等。按照“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标准,培训重点应放在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上,使执行层人员深刻认识遵守方针、规程要求对自己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清楚其工作区域存在的明显的或潜在的风险,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带来的益处,铭记不遵守程序带来的惨痛后果等。通过岗位培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重点加强对“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生产价值观的灌输,使员工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将安全生产价值观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可辅之于事故案例增强员工对遵守制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3.2增强基层员工培训的针对性

3.2.1培训内容和对象要有针对性在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时,应首先对员工的文化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将相同文化水平的员工可分为一组。进行培训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力,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可着重培训他们最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对一些关于原理性的知识少讲一些,让他们懂得如何操作,怎么操作最安全足已;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可讲细一点,从原理、结构到最终的维修都可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重点培养他们成为技术骨干。3.2.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基层应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要针对生产实际进行,例如可以把搬运、起吊、用电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中毒、逃生与急救、消防等板块,作为专题来培训工人,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我们还应倡导填补差距的培训。填补差距的培训的关键是恰如其分地确定培训目标,这就需要有了解基层员工现有技能的一线管理人员,也需要了解做有关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一个人的实际技能和作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必要技能之间的差距都可以用培训来弥补。这种培训可以是一个规定的阅读计划,为期一天的研习班或短期研讨会,一个根据需要制定的个人计划或是一个正式培训班。

3.3加大培训方式的灵活性

传统的培训是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员工传授。这种方式系统性强,成本较低,但其理论性过强,参与互动性少,实战性较弱的缺点,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培训的目标应让员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以应根据人的性格、气质、身体素质、年龄、修养等方面的不同灵活掌握培训方式:

(1)对于老工人,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小,不易接受新东西。一味地灌输知识,只会让他们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应侧重组织他们进行事故案例学习培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传授技术,多学新经验,用客观实际向他们展示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自己去领悟。(2)对于青年人,不够成熟,经验少,情绪起伏大,耐性差,但可塑性大,接受新知识快,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调动培训的积极性。在端正其培训态度的基础上,强化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并辅之于适当的约束和管制。(3)对于干部,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培训时应采取其易接受的形式,采用学员幻灯片报告会教学形式,教师点评,在相互启发中使其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并注重法律法规的案例法讲解。另外,还要讲究培训的方法,例如,研讨法,现场讲解法,情景模拟法等。其中,情景模拟法是通过设置情景,让员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形式上可以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以及应用事故模拟软件等方法实现,让员工进入环境之中或在模拟操作和判断中,获得经验和感受。

3.4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

培训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培训效果。把员工培训作为单位和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列入业绩合同的管理类指标。实现组织参与培训和完成业绩任务的同步发展。首先,最基本的要求是培训必须要做笔记,强化对笔记的检查,使员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其次,对培训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可以制成一个表,表的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主要内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对此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让参加过培训的员工根据实际培训情况填写,还要形成员工之间互相督促,互相监督的局面,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于掌握好的人员要进行表彰,增强其荣誉感,促进其他员工更好地掌握培训知识。第三,不贪多求快,不追求形式、进度。要把每一次培训落实到实处,把受训者工作的实际表现作为检验培训工作的标准,同一内容、主题可反复培训,强化培训效果的跟踪检查,循序渐进。

3.5建立培训管理的流程导向

培训不能只注重一个环节,应全盘规划,实施流程化管理。培训计划应以员工的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基础。首先,建立员工岗位素质模型,根据岗位素质模型由单位和员工个人找出素质缺陷和差距;其次,从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做起;第三,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和厂业务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经员工代表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第四,根据培训计划的内容,制定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第五,每次培训结束都进行培训评估,让员工谈体会,提建议,进行培训改进,让培训工作紧贴员工的工作需求。在此流程中,尤其应注重第一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实施整个培训计划的基础,只有把员工存在的知识差距找准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最后一个环节是保障培训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的必要环节,只有把握好了这个环节,才能保障培训效果的逐步提升。

4结语

首先,培训前要做好基层矿工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调查他们最需要得到那些方面的培训。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煤矿安全培训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员特点、学历,因才施导;培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基层矿工。应扩大到领导层。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增加培训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作好培训结果的考核制度,建立培训管理的流程导向制度。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使“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其志.煤矿安全培训之教与学初探.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6).

[2]杨荣生.当前安全形式下的煤矿安全培训.能源与环境,2005(3).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安全生产是煤矿“天”字号的大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原则是“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该原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煤炭领域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三并重”缺一不可,要想真正搞好煤矿安全,首先必须从“三并重”之一的“培训”抓起,只有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技术的“装备”, 只有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 我国煤矿井下事故多,就其安全状况而言,除一部分现代化矿井外,多数衰老矿井自然条件差、技术设施差、地质构造复杂、管理水平偏低。大批农民工、外来工、临时工涌入井下,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种种不安全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表明,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措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安全安全生产的“催化剂”。搞好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安全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安全培训的思想认识不足。一些煤炭企业未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树立得并不牢固。总认为安全培训无效益,甚至是负效益,一培训就需要资金,造成岗位空缺。因此,一些煤矿存在偏重利润,忽视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特别是忽视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

2、部分企业主的短期行为,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安全技术培训对提高员工劳动素质的作用。职工整体安全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本质不具备安全资质,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水平、安全生产意识距新形势下煤炭企业依靠科学进步的要求相差甚远。

3、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实效性不高。从安全培训方式上看,一些煤矿的安全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比较传统,大多采用课堂式的讲解,灌输式的说教,培训课堂苔上与台下互动的情况很少,气氛不高,氛围不浓,一些员工对安全培训不感兴趣,不爱听、不想听,心不在焉,所以经常出现合上讲的很辛苦,台下听得很困倦的不良情况。以上种种情形直接导致了培训效果差,培训质质量不高的问题。

4、安全培训师资队伍薄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授课教师几十年一贯制,虽然这些同志具备一定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但受工作性质和条件影响,有些“知识更新”没有及时跟上,在授课过程中,只凭“老教案”进行讲解,达不到“针对性、可操作性”目的。

二、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针对以上问题与不足,探索应对之策。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安全理念的教育引领作用。

安全理念思想认识水平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员工头脑中反应的程度,员工的行为是由他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只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有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从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看,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与事故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从一些单位来看,重视安全工作的单位其事故发生率就低,不重视的单位事故发生率就高。因此,切实重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核心。作为煤炭企业,我们要坚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思想理念。

安全理念具有教育引领作用,安全理念是血与泪水凝结出的深刻哲理,是事故与教训写成的执着,是实践向理性飞跃起的升华,是将帅带兵征战的兵法。比如“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的安全我有责”,就是一种安全责任意识的反映。我们要在煤炭企业提出集团公司、煤矿、区队、班组、个人五级的安全理念体系,构建起共有的安全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思想理念教育自身存在的价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改变安全思想教育时紧时松的作风,消除每个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上的隐患。

2、实施全员培训,提高煤矿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全面性。

煤矿安全培训必须做到全员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各类人员。一是煤矿各级管理者。让管理者系统地学习《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责任制》、质量标准化等安全法律法规。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主要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承担的技术责任方面教育。三是煤矿员工,主要是安全技术操作教育培训,其范围很广,它包括:(1)岗前教育培训,“先培训、后上岗”。(2)转换岗位培训,对部分转换岗位的员工及时进行新的岗位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工作需要。(3)按新要求和新规范,不断对在岗人员进行新知识、新工序、新技能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专业技能及能力。(4)对“三违”人员及事故案例分析的教育培训。凡是出现有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和事要及时组织培训和教育,尽快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防止出现恶劣后果。(5)岗位资格和岗位现场培训,如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要突出矿井“一通三防”知识教育,特别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和瓦检员、放炮员、安监员的轮训;要突出特殊岗位工种的培训,做到特殊岗位工种人员人人都要持证上岗。

3、要加强煤矿安全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聘请相当数量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库”,“教师库”中的教师必须具备本培训资质等级的教师执业资格证。每次培训除部分专职教师授课外,要从“教师库”中聘请相当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主体从事教学任务。从业教师具有执业资格的同时,要适时开展能力“注册”,定期接受上级培训机关的继续教育。从业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煤矿现场进行锻炼,做到“灵活教学”用于“指导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聘请中外知名学者搞一些“专题讲座”,使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的水平。

5、要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质量。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可分灾害预防培训、案例警示培训、转岗和岗前培训以及“三违”培训等多种,提高安全培训质量,首先要结合各个煤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培训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的技术知识、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抢救处理方法、事故案例分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以及“三违”培训、顶板管理、机械操作等内容,要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与煤矿实际,与时俱进充实完善培训内容。同时,加大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提高安全培训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煤矿职工安全培教育训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启发、引导和规范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是煤矿科学技术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握好员工安全培训的特点、问题与趋势,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进矿井安全、持续、稳产、高效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机电管理;煤矿;安全管理

一、我国煤矿机电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机电职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现代化的矿井机电运输系统是技术密集与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品,而且随着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而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因此,人才缺乏、人员素质较低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2、各种机电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矿井虽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但执行不力,落实还不到位,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3、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有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二、针对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狠抓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并应用先进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途径之一。矿井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抓好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实行强制检修制度,按时编制年度、月度设备检修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做到“三同时”,即: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好设备检修计划;在执行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督促检查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在总结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总结设备检修计划的完成情况。

同时要应用先进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利用各种监测器械和仪表直接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定期、间断、或连续监测,获得设备技术状态(如温度、振动、噪声、受力等)变化的图像,参数等确切信息,以判断其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与劣化征兆,或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踪,预测其劣化趋势,确定其劣化及磨损程度,以掌握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异兆与劣化信息,从而事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和防止故障的发生,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与停机损失,减低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确保设备完好运转,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强化现场监管确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到位

一是现场管理必须到位。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的现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矿领导井下跟班、带班作业及值班制度;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所辖煤矿的安全检查力度,组织一定次数的夜间突击检查。对重点矿井必须进行跟踪复查,严防煤矿带着隐患和“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突击生产,各煤矿要配齐配足各种特种作业人员,严防顶岗、串岗、脱岗、空班漏检现象的发生,认真抓好每个生产环节、工作细节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二是安全投入必须到位。各煤矿要按照规定吨煤计提一定的安全专项费用,下决心筹措资金购置安全设施设备,夯实矿井安全硬件基础。

三是硬化机电设备管理措施。各煤矿要切实完善井下机电设备“三大保护”和“三专两闭锁”,完善低压双回路供电,提高井下供电电压等级,推进高压下井,巩固机电设备“三率”,杜绝失爆、不合格、非标设备下井和井下违规带电检修电气设备。

四是硬化提升运输管理措施。各煤矿要进一步完善使用“一坡三挡”,定期检测钢丝绳、安全闸,提升信号必须具备声、光功能,实行专人把钩、持证上岗,在部分矿井安装绞车后备保护装置,保证绞车、电机车和钢丝绳不带病运行。井下机车运输的矿井必须做到前有照明、后有尾灯,紧急制动灵活可靠。适时调整检修运输线路,杜绝跟车行人,违规运输。

3、大力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煤炭企业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安全培训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主要负责人在培训期间,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坚持入井跟班带班制度,抓好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管理不断档,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测监控人员的界定从《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培训内容分别执行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测监控人员的培训大纲,各类人员应分别在具有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总之,相关负责人要全面掌握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现状,明确下一步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重点,更好地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

三、结语

机电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煤矿必须认真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管理强矿”治理工作。煤矿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管理者、职工、还是安全监察员,都要带着全方位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来做好工作,确保煤矿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力量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与安全生产此项工作, 因为重视机电管理,施工速度就会加快,安全就能可靠,效益就会显著提高。同时机电管理是一项业务要求较高又比较系统的工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项机电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推进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德华. 煤矿机电事故的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煤矿安全培训总结范文6

煤矿主要事故

类型瓦斯、顶板、粉尘、火灾、水灾是我国煤矿的最主要的5大类型煤矿事故,表1列出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的煤矿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从数据可以看出,瓦斯事故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47%,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这是由我国大多数矿井都是高瓦斯矿井的特点所决定的,瓦斯事故的发生次数仅次于顶板事故,且每次发生的后果比较严重,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据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9年6月我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1次,其中瓦斯事故81次,占62%,死亡1791人,以至于很多人把瓦斯称为我国煤矿的第一杀手。顶板事故是煤矿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占事故总发生次数的44%,死亡人数占19%。往往由于大多数冒顶事故影响范围小,伤亡人数不多,所以瓦斯事故的死亡人数比例比顶板事故高。

煤矿主要事故的原因

自然因素。我国煤炭赋存条件差,大部分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瓦斯含量高、煤层透气性低加之开采条件差,导致我国的重特大瓦斯事故一再发生,另外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集中生产,加大了矿井通风的难度,近年来我国煤矿矿井越采越深逐步向深部发展、矿井的灾害和顶板治理越来越严重,这些都增大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几率。社会因素。多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疲软,造成企业包袱严重,煤矿安全负债累累,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较少。据国家相关部门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规模以上的煤矿安全欠账在300多亿元,到2005年年底,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689亿人民币。严重影响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尤其是部分乡镇个体煤矿安全设施和基本安全生产装备得不到保证,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另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是相关法律的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

至2002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来,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各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但是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具体的细致的过程,需要相关法律的具体化细致化。同时矿山安全法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科研成果、是安全生产经验、是血的教训的总结。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中要坚决的贯彻执行。人的因素。据调查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发生事故总次数的比例高达90%。就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来说领导干部的因素是主要的因素。有些领导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即使个别领导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但一到产量大、生产任务紧时往往忽视安全工作。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职工队伍的因素,随着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民合同工进入了煤炭生产行业。这些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素质相对较低。

煤矿主要安全事故对策

在自然因素方面,应在开采之前要有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而且在生产中要进行不断的生产勘探。同时也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在生产中应对顶板严格的管理。在社会的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应在政策上应给予煤矿企业低息贷款和专款用于技术改造和安全设备,除之之外煤矿也要在企业内挖潜力,从赢利的资金中按一定的比例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技术改造。在法制的建立方面,应当借鉴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像德国煤矿系统对于安全和矿工健康保护有欧盟的框架法规、德国国内法、煤矿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制定的法规3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则通过细致的法律和严格的执法有效地保证了采矿的安全。对一切安全措施,法律都有具体规定。地区监察官员更是一丝不苟,如有事故发生,则是赔付妥善、处罚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