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1

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为推动政务信息化工作,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政府相继发出了有关文件,要求各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

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应用为主;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三网一库”(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本系统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教育系统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步伐,用1-2年的时间,建成覆盖全省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和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和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实现办公业务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

二、建设内容

(一)内部行政办公网络(内网)

省教育厅机关实现内部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督查、信息查询、档案借阅、会议及值班安排等主要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各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建设内部局域网,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与省教育厅的政务信息电子交换。

建成省教育厅与各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二)公众信息网(外网)

充实完善河南省教育厅政府网站,建成面向社会服务的河南教育信息网,建立省教育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单位公众信息网站。

集中建设各市、县教育局和高校的公众信息网站,形成全省政务信息平台。

(三)政务信息资源

启动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库和教育事业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完成市、县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入库上网。

(四)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

建立省、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实现对教育政务信息的网络管理、数据存储、安全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

省教育厅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设在省教育信息中心,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应明确相应的技术承办单位。

(五)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标准和教育部、省保密局、省公安厅等部门的技术要求与管理规范,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建设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技术体系。应用信息加密、电子认证等技术,确保信息的不可抵赖、不可篡改和不可被盗用,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的安全流转。

三、技术方案

1、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指导原则,立足于实现我省全民教育信息化,优先保证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享受基本信息服务的宗旨。

2、方案的总体规划应坚持高起点,硬件设备选型应坚持适用、够用和购买时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

3、软件配置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4、教育公众信息网(外网)的建设要坚持统一组织,集中建设的原则,重点建设省、省辖市和高校教育信息平台,县(市、区)教育局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是否建设教育信息平台。不具备条件建设教育信息平台的单位,原则上河南省教育信息网上建立虚拟网站。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由省教育厅商省保密局统一选型。

5、学校外联接入方式,可以选择光纤、DDN、ADSL、ISDN、电话拨号、微波等方式。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河南省教育厅机关网站和河南教育信息网

把河南省教育厅机关网站建成内部办公的网络平台;将河南教育信息网建成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教育信息门户网站。

(二)全省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以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升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教育管理软件评测机构

按教育部的授权,建立河南省教育管理软件评测中心,依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对河南省内销售和使用的各种教育管理软件进行评测和认证(已通过教育部评测认证的除外),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统一、数据共享,保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四)安全保障系统

以省教育厅机关局域网为中心,集中统一建设省、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确保全省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五)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库、教育事业基础数据库和法规文件库。

(六)教育政务信息化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示范项目,加快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对试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

五、工作进度

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分两步:

第一步,从20*年7月开始,启动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集中建设政务信息电子交换系统,实现教育政务基本信息服务。同时开通远程多媒体会议系统。这一阶段工作到20*年底基本完成。

第二步,从20*年开始,对省、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内外网进行升级,扩充功能,提升应用能力和安全保密等级。

规划进度:

20*年7-8月

召开有关会议,部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建成省教育厅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正式开通河南教育信息网。

20*年8-9月

启动省教育厅与各省辖市教育局、高等学校电子公文网上传输试联通。组织培训。

部署省辖市教育局内网和外网建设。

衔接省辖市教育局和省属高校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20*年7-10月

省教育厅机关实现内部公文流转。

教育管理软件评测机构挂牌。

正式实现省辖市、高校与省教育厅电子公文网上传输。

为机关各处室建立公众信息网站,为学校提供虚拟主机服务。

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建成内部局域网。开通省教育厅和17个省辖市的视频会议系统。

省教育厅直属单位、省辖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建立公众信息网站。

20*年7-12月

完成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并开始建库试点。完成建国以来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入库上网。

20*年

完成各项建设内容,重点项目通过验收。基本建成“三网一库”的政务信息化框架体系。

六、主要措施

1、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可分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育信息资源整合,以政务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专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通过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所辖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统筹和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中专学校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技术承办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支持,并按照全省的统一规划,做好本部门(单位)的建设方案。

2、确保资金投入。省、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本方案的技术要求,安排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省辖市要在近3年的经费预算中,安排教育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专项资金,并保证每年的正常运行经费。各高等学校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政务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垫资,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按计划实施。

3、增强标准化意识,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执行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定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依照有关标准进行,选择的教育管理软件,一定要通过国家授权的评测机构的测试,以保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安全运行。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2

一、年度工作目标

1、在实际使用中继续对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推广应用,建成数据终端;

2、建立局机关及各土地管理所内部网站,实现局所信息的网上与交流;

3、继续完善局机关办公楼局域网络建设和维护;

4、与政府网连接,适时更新信息,确保网络安全。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网络涉及面广、资源多的优势,提高我们的知名度,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推行高效低耗办公模式,要做好四项工作: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纳入重要日程

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越来越向着技术型、信息化管理转变,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好这一优势更是会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推进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对信息的开发利用不及时,对自身相关技能的提高不热衷,直接影响了政务公开的进程,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设备利用率

目前,我局领导计算机配备率为100%,科室计算机配备率为100%。所有计算机均可二十四小时上网浏览信息。但从目前计算机使用的情况看,部分干部计算机技能仍然有待提高,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低,广大干部职工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不充分,上网技能匮乏,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网上政务公开方面以及日常业务在电脑上的应用较差。今年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不间断的开展计算机技能自学活动,从工作实际出发,查缺补漏,对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查阅,逐渐积累、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同时,局机关将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培训力度,在全员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重点软件和上网技能的操作水平,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办公模式打好基础。

3、完善我局信息员队伍,健全其组织机构

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是桎梏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前,信息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各股站办的工作动态不能及时掌握,对外部有益信息的了解也不够详尽。因此,必须充实信息员队伍,在成立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由各股站办的信息员网络,更好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每个股站办都要配备一名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信息员,局内设立一名信息办主任,兼任总信息员。信息员应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各股站办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上报工作;2、负责相关信息的传递、反馈和上级有关业务的传达工作;3、负责适时性国土资源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4、负责本股站办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5、协助局信息员做好相应工作。信息员应遵守以下制度:1、要建立各自的电子信箱,每天上午8:30分按时查看、传送邮件,并保证每天浏览市局和省厅及国土资源部网站。2、每周一下午4:00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向局信息员报送一次信息,每月信息上报量不得少于四条。信息的报送要求文档一律为a4word文档,照片一律为4寸彩色(gif;fpg)格式。如报送电子邮件有困难,可用软盘报送。3、信息的报送必须经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同意。

4、严格执行遵守信息化建设要求,保证及时上网接收和信息

要通过健全信息员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制度等项工作来完善我局的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各股站办的信息员要对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传送相关信息资料。所有上传信息由局信息员负责汇总后整理,及时。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引 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经营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明确,开发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设计系统,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用户难以接受系统。

2.2 部分企业领导受先进国家技术至上主义的影响,不顾自身企业实际的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盲目设定过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盲目投入大量资金,过于乐观地估计实施过程中将要付出的各个方面的代价, 因而当实施不成功时,造成较大的挫折和损失,甚至造成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

2.3 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希望开发者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掌握,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任何工作方式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展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4 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与系统相悖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开发过程的整体控制。在这种情况下MIS建设是不会成功的。

2.5 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管理业务原已存在的某些问题有所觉察并设法改革,从而便谋求对管理信息系统修修补补,随着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频频修改,抱怨也随之产生,企业最终将责任归咎于开发者或从此将管理信息系统弃之不用。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解决方案探讨

3.1 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 “一个目标、三大原则”来进行。所谓一个目标就是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跟风”。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般很大,如果在前期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发现上了信息系统后,其收益还不如投入大,那么就不如不上。当然,这种收益是个综合性收益,包括收入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等。 “三大原则” 就是指“管理升级、技术支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统一标准、互联互通”。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优化,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其次是需要 “总体规划”。基于正确的信息化总体框架,然后要分步进行实施。这是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很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上,很可能会出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而且,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基于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是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3.2 开发者要与企业领导充分沟通,利用丰富的实施经验,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理清企业当前具备的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间的差距,根据企业能够承受的实际投入和对变革的实际承受能力,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目标和实施步骤,从基础规模做起,在顺利达到基础目标的同时逐步加强技术、组织管理和高素质人员三大资源的规模,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信息化革命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企业领导要统一认识,提前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组织变革就越深刻,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使用MIS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决策性的活动,处理计算机系统不能智能化处理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高素质的员工是信息管理化流通企业管理中最积极的因素,被MIS解放出来的员工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做好了就会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与手工作业真正顺利、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接。

3.4 企业各级管理者制定关键岗位行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新建的MIS与新建的工作流程的良好结合,保障新的工作秩序的高效运作。

3.5 最后一点就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管理信息系统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就需要我们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看待MIS建设,踏踏实实做好系统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工作,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元岭.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02).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4

一、实施目标

2014年底以前,全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儿童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建立市、县、乡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实施原则

(一)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遵循“兼顾历史、面向未来,统一标准、分层管理,规范信息、共享利用”的原则。

(二)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系统的建立、管理、监督检查;疾病控制机构负责制订方案、技术培训、数据分析等;各接种点负责具体实施。

三、实施任务

(一)加强目标儿童分类管理。在全市实现适龄儿童个案信息共享,对常规儿童、流动儿童和有疫苗接种禁忌症儿童实施分类管理。

(二)实现免疫规划信息网络一体化管理。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录入本辖区出生的新生儿童基本信息和两苗接种信息。未纳入信息管理的流动儿童,由儿童居住地接种门诊录入系统。通过“一地建证,全市接种”的工作模式,实现“一次录入,全市共享”, 规范免疫规划疫苗预约、确保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工作效率。

(三)完善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补充和完善软件系统功能,加强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管理、维护,适时进行更新,确保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四)建立预防接种预约预警机制。及时进行预约接种,下达各级免疫规划管理指令,信息数据实现实时统计。

(五)确保信息安全。任何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不得公开、公布、传售儿童免疫接种个人信息,确保接种信息安全。

四、实施要求

(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管委会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合理配置系统运转所需人员和设备,落实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确保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

(二)市卫生局要对各区市县及三个园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市政府督查室要对整个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题督查。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劳动就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

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概述

1.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依托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人事人才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技术,着力打造统一规范、先进实用、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利用该信息化平台向下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向上可以有效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提高整个部门IT应用架构的关联度与集成度,从而提高对部门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知识支撑能力;对外持续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内可以加强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办公和决策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水平,降低事务性消耗和行政管理的成本。

1.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内容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以及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最终建立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其中,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协同办公平台,用于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二是通用办公平台,包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三是内部门户平台,用来实现整个部门IT的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四是义务流程统一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办公系统等提供统一的业务流程服务;五是数据集成平台,该平台用来建立一个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共享、交换的数据处理中心,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六是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来解决用户访问平台的权限和身份真实性安全认证的问题。

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 坚持科学规划,避免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像城市建设的规划一样,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做好开始的规划工作,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规划。其中,在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要求相关的规划方案要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信息资源,建立集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面向社会的远程培训、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与一体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还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信息特色的数据资源库,从而有效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滞后和信息落后的问题。

2.2 强化就业服务能力,解决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和广度覆盖问题

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专门针对就业服务部门业务管理软件和就业服务平台,应该在积极促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的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向各个基层单位的延伸,全面推动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全面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确保上层决策者充分、准确、快速掌握各基层的就业情况,为其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要确保为地方就业人群提供规范、标准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为就业者提供良好的标准化就业服务。

2.3 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工作,解决平台协同应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效率,还要解决各级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办理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各级决策者全面、准确、快速的掌握各项数据和指标,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地支持。因此,相关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应利用门户技术、关联分析技术、应用整合技术、数据仓库等复合型IT技术,加强部门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应用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从而为各级员工提供一个集成的日常工作平台,为决策层提供一个高效的决策分析平台。

2.4 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要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关键是要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率。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在提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3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3.1 设计思路

随着J2EE技术和中间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所依靠的支撑平台的设计可以采用基于多层框架结构和组件技术的符合J2EE规范的平台设计策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电子政务规范和数据设计依据标注,以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办公,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灵活便捷、易于维护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支撑平台。

另外,为克服平台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引入基础平台作为业务系统开发的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以通用技术架构(如MVC)为基础,通过业务组件实现平台的共,然后再依靠应用支撑层,将组成应用的业务组件整合在一起,显示给用户。最后由专门的开发人员根据接口规范,合理设置接口属性,科学处理各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为业务实现提供灵活、高效的实现途径。

3.2 支撑平台体系框架设计

为了满足平台体系可扩展性、安全性、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可采用基于SOA的中间件技术搭建应用平台,从平台部署逻辑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五层:一是网络层,主要包括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交互标准和通讯协议的管理;二是支撑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组成;三是信息资源层,包括信息共享域和数据交换域;四是应用层,主要由工作流管理平台构成;五是展现层,包括内网信息门户、领导办公门户、内容管理以及即时消息通讯等。

整个支撑平台体系的核心包括应用支撑域、信息共享域、数据交换域三部分。其中,应用支撑域集成有内部办公、政务门户以及内容管理功能,主要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应用提供流程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域是以接口封装的形式为应用支撑域中所需要的应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流程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交换域以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了可覆盖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所有业务的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系统业务数据的同步、回转、合并等一系列操作。而基于MQ的消息中间件为整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底层数据传输通道,提供了安全保障机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诗慧.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2]丁新军.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分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19.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工业园区信息化PTNSDHPON

一、引言

近几年,全国各主要省市都兴起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二、工业园区信息化

工业园区信息化规划方案是通过多个专业系统集成而成,总体架构比较复杂,采取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总体架构上划分为五个层次:智能支撑网、网络通信平台、业务数据库、公共服务、综合应用。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的网络通信平台,一般是由通信运营商来建设的。工业园区的网络通信平台包括覆盖全区的光纤光缆网、IP承载网、宽带无线网、有线数字电视网、传输数据中心机房等,这些基础设施是工业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基础与条件,也是公用信息应用平台的共同承载网络。

三、工业园区的传输承载网建设

工业园区的网络通信平台,即传输承载网络的建设,主要分为:管道及光缆网的建设、传输承载系统的建设及传输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

3.1管道及光缆网

管道及光缆网是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络设施,没有完善的地面光缆支持,无法建立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因此一个可以伴随工业园区建设延伸的光缆网是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基础。

(1)管道建设。管道建设分主干管道和支路管道、入楼管道三部分组成。入楼管道由支路管道延伸来完成,支路管道和主干管道随园区内道路建设逐步实施。管道建设原则是有路就有管道,有楼就有接入。主干道两侧同时新建通信管道每隔200米做一次过路、次干道根据周边的规划选择管道建设方式,入楼管道和次干管道形成管道环网,物理上做好环路保护,为物连网建设打下基础。管道孔数可依据下表建设:

从上图可以了解,在工业园区内往往需要搭建三种不同的传输承载系统,才能满足园区内日益丰富的业务需求。

3.3传输数据中心机房

为更好地服务工业园区,需在园区内选择合适的位置新建传输数据中心机房,收敛整个园区的传输和数据业务。为做到网络安全和业务分摊,对于面积较大的园区(大于1.5平方公里),可新建2个中心机房。通过布放光缆,将中心机房纳入到移动运营商已有的OTN/PTN/SDH汇聚层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和园区业务量,可采用破环加点的方式(原有汇聚环)或者直接新建汇聚环下挂在核心局下的方式。对机房的具体要求如下:①新选机房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机房最低高度2.7米,机房尽量位于低层(3层以下),机房位置建议在食堂与公寓住宅。②机房方便光缆进出与工作人员维护。要求380V市电引入,空开大小要求不低于63A。

四、总结

工业园区的传输承载网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新建管道、组建光缆网、搭建传输承载系统,都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