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时代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1
[关键词]古代文学 唐诗宋诗 异同比较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71-02
一、唐宋诗歌异同深入研究探讨
唐宋阶段古代诗文学,是古代文学课程中的重头戏。教师带领学生很好地把握“唐宋诗歌”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体裁,是对唐宋诗歌进行深入了解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进行唐宋元阶段古代文学课程讲解时,可以从“唐宋诗歌存在异同”话题入手,带领学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唐代诗歌风格赏析
唐诗,从总体的谋篇、布局上来看,给人的感觉是气韵流畅,富有醇美情调。唐诗以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改变以往诗体的寡淡和繁缛,换之以全新的短小精炼、语浅情浓、形神兼备、生机蓬勃之感。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作就以“清新、活泼、生动”见长,他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人深感到浓浓的依依惜别的人情味。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充满了盎然情趣,感慨而不消极。由此可见,唐诗作者通常都是将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心境相结合,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唯美景象,倡导气势蓬勃大气。所以唐人所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境界,普遍偏于雄浑开阔、唯美而富有浪漫情调。唐代诗人对抒情诗作风格的偏爱,促使他们在诗歌创作时更加侧重于抒情。无论是花、叶、树、虫、鸟,还是风、雨、雷、电、雾,都能让诗人瞬间捕捉到此时此地与心灵相通的创作灵感,从而借以抒情达意。因此,唐代诗人所著诗作都极具深切情意,富有生机盎然的激情。
(二)宋代诗歌风格赏析
而宋代诗作就和唐代诗作的深厚浓情、多情迥然不同。宋诗在情调和审美上普遍侧重于“思辨”,宋诗擅长“析理”。宋代诗人普遍都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投身创作,力图通过诗意来周密地表达出哲理。宋代著名诗人朱熹在其诗作《观书有感》中借景喻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作中,朱熹通过“水清澈,是因为源头活水”,来启示人们要持续接受新事务、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本领,充实自己。鼓励人们用不断求知来开拓人生新领域、提高人生新境界。王安石在诗作《梅花》中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借冬天寒冷、梅花盛开等景物来进行暗喻,用诗化了的景物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意极其深邃。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作是在苏轼游览了庐山风光之后所进行的总结,其在诗中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景致,并且借景喻理,从中启示出深刻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这首诗作的特点不在于抒情,而着重于借物来暗喻的“理趣”。由此可见,宋诗和唐诗的富有浪漫情趣迥然不同。相比较而言,宋代的诗作更加显出理智和思想境界的深邃。宋诗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诗风,其实是源于宋诗作者普遍都以“儒家老庄哲学”的沉稳灵秀和通达敞亮作为诗作的研究根基。宋代诗作借物、借景象进行感情抒发,从议论中透析出人生哲学道理。浓郁、多变、逻辑严密的哲理思辨度,远远超越了诗作中的形象思维。当然,在宋代诗作中也有饱含抒情风格的诗作,但是宋代诗人通常都会在诗作创作的深情之内,十分灵活地将哲理掺入其内,这样诗作就形成了非常巧妙的境界上的飞跃和提升。宋代诗作在客观冷静地观景、观物的同时,也理智客观冷静地对人生境界、对哲学深度进行了很到位的审视。
(三) 唐宋诗作风格迥异
综观上述,可以看出,唐代诗作侧重于抒韵,在诗作中更多的是活泼而生动的景物形象描写,富于抒情。而宋代的诗作侧重于思辨和分析道理,在诗作中更多的是诘问和追问道理,十分富有哲学研究价值、富有哲理性。如著名文学家缪钺在《论宋诗》一书中所言:“唐诗如芍药海棠,裱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二、唐宋诗作风格迥异事出有因
唐宋诗作风格迥异的形成原因如下。
(一)唐宋诗作各自所继承的研究诗作对象的历史基础条件迥然不同
毋庸置疑,摆在唐代诗人、宋代诗人面前的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时期,而唐诗、宋诗所进行研究和可进行参考的诗歌遗产著作的历史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唐代诗人普遍都是在研究和参考了六朝诗歌历史遗留著作的前提和基础上,才将诗歌创作的体裁予以进一步扩展和充实。唐代诗歌创作的显著标志时期就是盛唐时期。这个时期是唐代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历史阶段。可以看出,唐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以六朝诗歌的体裁、诗体形式、辞藻、音律为基础的。毫无疑问,六朝诗歌为唐代诗歌的创作、发展、进步奠定了强大基石。但是,六朝诗歌在诗体上明显存在着诗体不成熟、辞藻肤浅、文风形式僵化的弊端。于是唐代诗作者有广阔的对诗作进行开发、改良的空间。再加上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太平景象也催生出了更多带有“唯美浪漫情调、欢乐开怀抒情达意”的诗歌体裁。广阔的诗作发展空间,也促使当时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诗作门类派别。比如诗仙李白的“浪漫诗”, 诗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等,他们共同将唐诗推向了诗作创作多产、气势辉煌的一个顶峰。在盛唐之后,中唐还出现了著名诗作者韦柳、元白、韩盂;晚唐也出现了著名诗作者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他们虽处在不同的时期,但都共同将唐代的诗歌创作水平推举到了全新的高度。
唐诗在诗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体裁”成就,使得宋代诗人清醒地意识到,任何在诗歌体裁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和唐代诗人在诗歌发展中的优渥条件相比较,宋代诗人只能在继承唐代诗人诗作的原有框架内迂回曲折、独辟蹊径。所以,宋代诗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必须要从唐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尚未完善之处去进行开掘、创新、疏通。于是,宋代诗人果断地放弃了对六朝诗作体裁的继续研究和探讨。他们巧妙地选择了杜甫及若干中晚唐时期的诗作者作为其诗歌创作研究的对象。而且,宋代诗人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格式、诗作表达等诸多方面,都兼顾了诗仙李白诗作的奔放豪迈气魄、诗魔白居易诗作的气势畅达、通透,以及韩愈诗作的遒劲合为一体。这样就使得宋代诗作呈现出了“以景物抒情达意为诗,以哲理析理为诗,以才学精妙为诗”的辩理、析理、逐理的诗作特点。在“变”还是“不变”之间,宋代诗人非常明智地在诗作创作上选择了“大胆求新、勇于求变”的做法。而且,宋代诗人还别出心裁地对旧体诗作进行整合创新,融合其所处时代的历史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宋代诗歌体裁和风格意境。
(二)特殊历史条件下学风政风的差异
唐宋两代的诗歌创作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学术氛围息息相关。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文化氛围舒缓。因此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作者,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彰显出了气势雄浑而又气韵灵动的盛唐诗作高产气象。同时,唐代诗歌创作者还在贵族政治统治中,以诗歌作品来游走于权贵门第之间,所以唐代诗人势必要考虑到贵族的审美需求和兴趣偏好。而对比来看,宋代政治态度保守,军事上也比较软弱。宋代王朝在整体机制上就缺乏唐人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振兴国家的气魄。而且,宋代很多诗歌作者都出身于平民,比如未入仕途之前家境贫寒的著名诗作者欧阳修。他出身平民,在诗歌创作时,能更深刻体会到民众的疾苦。同时,很多宋代的诗作者往往具有多重身份,他们不但是诗歌创作者,同时还可能是官僚政客家中的门客,更是颇有艺术造诣的学者。所以,宋代诗歌作者不但在知识结构上比唐代诗人要深邃渊博,而且还是当时重要政治阶层的精英力量,他们在进行诗作创作的同时,还能支配宋代政治格局的发展,从而能极大地推动诗风的改进,使得思辨分析和理性议论更充分地渗透宋诗内。
总之,唐诗重抒情,宋诗侧重于思辨。唐宋诗作之所以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根本原因就在于唐宋诗作所继承的历史诗作研究基础存在差异,以及诗歌文学创作所处历史时期的差异和规律使然。诗分唐与宋,情理各具异曲同工之妙。
[ 参 考 文 献 ]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2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出现的新情况。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流行,“织围脖”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微博控”更成为他们一种时尚身份的象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一方面,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认知世界的观念和方法。以往,大学生主要从书本和师长的言传身教中认识和了解世界,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博等的出现,通过简短的文字、一幅图片甚至一个表情就可以了解世间百态。大学生可以轻松利用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从网络获取海量信息,并且快速与他人分享,“弹指一挥间,世间万象尽收眼底”。大学生认知世界变得更加轻松和容易,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调查发现,71.58%的学生承认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1]
另一方面,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成长空间和人际网络。微博、微信是基于开放互动的大众社交平台,由于现实世界的种种压力和干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微博、微信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表言论、倾诉感情、结交朋友。大学生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足不出户结交更多的人,拓展交际空间,并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认知世界过程中面对的新问题。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已成为大学生反映个体存在的一扇窗口,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交际空间,丰富了文化生活。但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时刻感受到微博等新兴媒介为生活增添乐趣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诸多新问题。
首先,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让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广泛,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但面对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海量信息,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却成为一个难题。其次,微博传播的信息大多随性而为,没有经过处理和加工,表现出感性化、通俗化、表面化等特点。大学生在追逐网络流行时尚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具有某种盲从性。再者,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裂变性,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杂糅其中,一些不良信息乘虚而入,使得主流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被稀释、削弱,谣言、悖论充斥着网络世界,很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对大学生进行“西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网民”的政治倾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2]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微时代”影响的不断泛化,面对上述新问题,如果高校教育者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也对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难度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由内而外地进行疏导和感化,更需要大学生静下心来理性思考,主动接受教育。但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推行的是一种“短、平、快、广”的快餐文化,在这种貌似简单快捷、即时互动、省时省力的网络化生活方式影响下,大学生往往不愿再耗时耗力接受类似师长谈心、主题班会和党团活动等传统方式的思政教育。这无疑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难度。
其二,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降低。首先,微博等新兴媒介的开放性加大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监控不良信息传播的难度。大学生很容易被炫富、造谣、传销、诈骗等一系列负面微博事件影响,陷入“危博”、“危信”的泥潭。其次,大量上网用户的网络行为隐匿,身份难以识别等情况使得教育的受众群体很难预见,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介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预期效果削弱。
其三,新兴媒介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媒介素养,了解新媒体特征,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新媒体的影响实行有效监控和合理引导,切实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阵地。[3]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做合格的教书匠,更要成为谙熟网络文化,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多面手,通过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网络文化语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四、“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新举措。
1.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以“两课”、座谈、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大多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用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单一的说教对学生进行“外补”。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变得更加生活化、普及化。要不断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围观”,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内化”教育,不断强化育人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要摆脱填鸭式教育模式的桎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借助校园网、BBS、贴吧、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及时向大学生传播,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要以学生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为纽带和桥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及时有效地疏导和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做大学生亲密的“微友”和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2.完善平台,建立健全专兼职结合的新媒体管理队伍。
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畅通信息传送渠道。这既需要高校不断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又要整合和优化校园网络资源,增强校园BBS、官方贴吧、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信息平台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互动性,还要积极构建多元化新媒体平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除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政热点外,还可以灵活如天气预报、出行推荐、安全防护、求职就业等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专兼职结合的新媒体管理队伍,主动占领网络媒体的宣传阵地。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选拔一大批骨干力量充实到新媒体管理队伍中,通过系统培训,增强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夯实业务能力,将校园网、BBS、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3.开拓创新,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3
本市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色彩》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语文特级老师肖家芸认为,这篇作文既要求对色彩与选材做到“虚实结合”,又要求多种色彩形成“背景色丛”衬托出主亮色,对初中生是不小的挑战。
浦东外国语学校初三考生蓝世馨考后和同学交流时发现,不少同学选择了“红色”:汶川地震后,救援人员在灾区抗灾的热情,灾区同龄人复学时求学的渴望,后方加紧生产无私支援……还有部分同学的“红色”立意于奥运会火炬的传递、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国家大事、社会热点进入学生眼中,真情流露于笔端。
肖家芸等专家认为,该命题的首要特点是题目所隐含的时代信息量浩大。作文考题的引语“让我们一同寻找”,更是引导青少年关注时代、社会、国家大事。选材内容将可明显看出学生认识社会、积累信息、审题反馈等能力。这种“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也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路子,对学生是个挑
战。其次,以色彩命题,与初中生年龄与心理特点比较吻合。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成人世界不一样,这有利于展现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写出亮点。再次,题目将会产生较大的区分度。与高考作文题目《他们》相比,中考作文中的“色彩”是抽象概念,“他们”是实体概念。中考选题要写出色彩的象征性意义,要准确呈现实际选材的内容与相对应的色彩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超出简单写人写事等写实题目的套路,聚集于对色彩的象征意义的呈现与评价。突出事实而简单“贴”上少量色彩“标签”的写法可能难获高分;而若以多种色彩为背景色,充分烘托出某一种亮色的写法,将体现出高水平。
专家认为,该命题对中学语文教学也将是一种导向:写色彩,最终学生作文中展示出的,将是色彩背后所隐藏着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要求教师改变观念: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习,更重要的应成为传授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4
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弊端
中学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没有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教学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写作教学指导等问题。这些使写作几乎成为语文中的 “灰色区域”。具体而言,中学写作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写作有很强的功利性
写作在于抒发真实的情感,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写作的内容越来越脱离对真实生活的追求,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作。写作成为取得分数的工具,其内容大多虚假,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已经完全被抹杀,用华丽的辞藻堆砌修饰成文,与生活中的内容不符甚至违背事实等,这些都忽视了文章内容的充实和真实。
(二)教师指导思想偏差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有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进行作文教学时,限定过多且偏向于某种考试文体的讲解,不注重全方位地进行探讨分析,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不能自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进行撰写,从而降低了写作的积极性,难以全面发展。
(三)评改方式单一
学生多写多练,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造成了作文批改难以面面俱到。长期以往,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很多时候解决的都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同学身上出现的个别问题却没有单独进行讲评,学生写作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而老师布置的任务却依然要完成,评改方式的单一也使学生产生了应付心理。
(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训练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认为写作课不好上,原因在于新方法不敢轻易去尝试、自身功底不牢,只能用老一套敷衍了事、不能估计学情,找不到适合的教法等,这些造成了写作教学的教法陈旧落后,不能很好地和时代接轨。同时,教师教写作的过程也把“读”和“写”割裂,不能很好地利用“读”来为“写”服务。考试作为判断教学的唯一标准,也使得写作训练形式单一。
二、微写作的定义及特点
(一)微写作的定义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微写作是这样描述的:“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感。”[2]
(二)微写作的特点
鉴于微写作的定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小精悍
不同于大作文长篇大论,微写作是一种片段式的写作,着重于“微”之一字,在字数篇幅上有了限制,也就要求语言表达的精练。
2. 形式多样
微写作并没有限制文体,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势态。根据写作题型的灵活度,微散文、微诗歌、微剧本等都可以进行选择。
3. 重在情感抒发
文章越短小,文中的问题可能就越多,微作文相比大作文而言,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内涵思想的表现。
三、微写作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影响
(一)提倡回归自我,用心写作
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一种活动,新课标中也提出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3]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陈规,微写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遵循真实情感。它没有严格的结构、立意、字数等的限制,能让学生随意发挥,取材于生活,回归自由。
写作意图应具有真诚性,“他有真实的任务,有真诚的目的,是真正为了生活,是真正为了对话,为了实现意图而写作。”[4]“微写作”通常都是有感而发,是真正想写而不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需求,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微写作”训练,提倡自由和用心写作,并进行积极规范的引导,如尽量使语言优美、使思想健康积极等。多写多练,点滴积累,面对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感而发、积极创新了。
(二)与考试制度结合,推动写作教学多元化发展
我们很多人学习语文,尤其是作文是因为它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鉴于微写作的火热,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即常规的大作文和微作文。这个决定,将以前作文单一的考查形式一分为二,考虑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也使老师们认识到了微写作的重要性。
微写作在高考中的出现,折射到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转变思想,不再是注重对某种应试文体的写作,而是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使他们掌握多种写作技能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对于写作内容多元化的需求,推动写作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多种文体的导向,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微”之一字,也侧面要求了文字水平和内容的精练,更能展现学生的水平,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中,这种短小精悍的语言更切合实际需要。
(三)评改方式的多元化
微写作的出现,使作文的评改方式有了改变,是一种相对公正的评价。微写作发表之后,能使其他的人看见并进行评论,互相交流,学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发扬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并能使学生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微写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作文评改的方法。
(四)读写结合,丰富训练形式
微写作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也包含了对课文文本的理解及合理的续写改编之类。“课文的研读需要‘沉淀’我们自己的收获,这就是写作。”[6]“以课本为基点的‘微写作’,搭建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的桥梁,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读写相得益彰。”“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7]“微写作”把读和写联系起来,用读来带动写,教师在教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有所得、有所悟并记录下来,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无疑提供了另外一种训练形式。
(五)对大作文写作的积极影响
微写作的出现,对大作文的写作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微写作中语言的精练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大作文写作时提炼语言,言之有物;对于内容的真实与充实能够让我们有东西可写,自由地表达情感。
除此之外,微写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他提供滋养。”[8]兴趣的培养十分艰难和复杂,用在作文上尤其如此。微写作作为新兴的一种写作方式,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写作教学也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微写作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对中学写作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兴起的时间较短,不够完善,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把微写作当作中学写作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中学写作教学服务。
――――――
注释
[1] [3]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熊芳芳《高考微作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余映潮《致语文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洪合民《“微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山东教育》2014年第5期。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5
【关键词】英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10――01
1 大学英语公共课写作教学的难点
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统计,目前高校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130到1:150。很多学校为了解决公共英语教师师资匮乏的问题,采取合班上课的策略。很多公共英语教学班达到60人以上,有些甚至是100人以上。我们国家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目前普遍面临着许多诸知师资产重匮乏,大班授课,学时紧张等问通。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每周十几节甚至二十多节课(每个班级人数平均达到60人左右),深感力不从心。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如何在大班所授的大学英语综合课中进行写作教学成了一直困扰大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
2 改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的建议
2.1 转变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施方法是: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博客上推出含有某种写作技巧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布置的模仿写作任务,提供相应网页网址的资料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等信息。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信息去进行搜索。通过网络搜索和甄别,学生可以收集到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大量活生生的资料。学生可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公聊或私聊的形式进行交流,另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的讨论方式。经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新知识、新灵感,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目的更明确,为初稿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学生科利用文字处理器进行写作。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为写作过程中大量的更正、改写活动提供了便利。而插入功能还可以插入必要的图片资料,使文章图文并茂。最后,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还可以随时检查出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拼写错误,以便学生及时更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和表达方式,英文字典网站的开通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英文字典。只需握住鼠标,点击在线英文字典,系统就瞬间搜出有关字词,对字义解释详尽,例句充足,还有和这个字相关的成语、谚语。然后,教师在个人电子邮箱里收到学生的文章后,用邮件形式给予学生个别评价。学生也把自己的文章发到该邮箱,接受同学之间的互评。建立这两个邮箱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结合教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争取有创新突破。这种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强,交流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得以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博客将学生写作材料或写作稿(一稿、二稿、三稿或更多)展示给其他人。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学生个人通过师生、同学间的交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由于网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相对较少,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一直持续存在。
2.2 转变考核方式 加强英语写作测试
英语写作测试是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又是一项创造性的技能。它不仅测试学生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使用得当,对英语的教和学都有积极的反拨作用;否则,作用相反。对如何正面积极利用考试来促进写作教学,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一是用测试大纲促进教学。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使用能力,增加了主观题的权重,并且于2006年十二月的全国四级考试新题型中把英语写作放在了第一部分的第一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多抽时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在写作课堂上多增加贴近生活的命题,比如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新闻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之后学生互评,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语言基本能力。
二是用测试内容促进教学。对四、六级考试的重视,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考前的突击。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写作测试部分,可得出测试文体、测试任务模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议论文外,又加入了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任务模式也变得多样,包括段首式作文、情景作文、关键词作文、看图作文和图表作文。那么教师在精读课上,就要注意对语法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确立文体,通过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和语篇结构(例如,英语语篇的结构通常为主题句若干扩展句结束句)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学会这些后,写作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2.3 大力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由外语教师专门负责组织筹划具体活动项目,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园网等的作用,强化实践环节。利用课外时间举办英语角、口语大赛、演讲比赛及各类英语辅导班,并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全方位培育校内语言交流环境,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厚,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英语教学的实践,对今后高校的公共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时代作文范文6
强烈。
生活中大家进菜场买蔬菜都挑最新鲜的――又好看又好吃!选素材的道理也是一样,新鲜更有看头。新鲜的时事素材时代感强,更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展现考生的时代责任感,为此在备考阶段考生可以有重点地记住本年度的热点事件。当然找新闻故事也是有讲究的,有两点准则要记住:1.有“新闻性”才有“新鲜感”;2.有“颠覆感”才能“唤起兴趣”。
第一例:宿舍管理员阿姨的一封信
2014年4月13日,看到学生沉迷于睡觉、打游戏,安阳工学院一宿管理员阿姨写了一封霸气的“劝学信”。
致一号楼同学的一封信
夏天已经快到了,外面阳光明媚,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不少同学早起背书,图书馆、篮球场上也不乏他们的身影,可你还在宿舍里抱着被子打着LOL,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呢?难道你女朋友以后受欺负了你就拿着键盘鼠标喊着“德玛西亚”去救她?快醒醒吧!大学时光并不长,毕业虽易,找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爱你们的宿管阿姨
(注:LOL是一款网络游戏,叫《英雄联盟》,“德玛西亚”则是该游戏中的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
这个新闻故事为什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因为它颠覆了人们对学校宿舍管理员阿姨“刻板、文化程度低”的一贯认识。读者对这则新闻感兴趣的点就在这封很潮、很诗意的公开信,相对于宿舍管理员阿姨一贯的大喊大叫所表现出的强烈反差,读者的思维被颠覆,阅读、评论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这个新闻故事如果用在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门与路”)中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以这样巧妙地嵌入文中:
进了大学的门,不代表就是人才;走在大学的路上,也不代表就一定能留下生活的印记,总有人虚度四年。这不,2014年4月13日,看到学生沉迷于睡觉、打游戏,安阳工学院一宿舍管理员阿姨写了一封霸气十足的“劝学信”……面对记者,这位宿舍管理员阿姨李金玲说:“进大学并不等于进了保险柜,哪个年龄段就应该做哪个年龄段的事儿,大学生就该好好学习,不能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一位文化程度并不算高的管理员尚有如此认识,身为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们不感到脸红吗?我们需要反思:学习、探索、创造才是年青人生活意义之所在,无论你在门内,还是在路上。
准备、记忆一则新闻素材不容易,所以考生一定要思维灵活,尽量做到一材多用。上面宿舍管理员阿姨的故事除了浙江卷,还可以用到其他多个省市的考题。江苏卷“青春的朽与不朽”可以用:宿舍管理员阿姨的青春与大学生们同在。北京卷“老规矩”可以用:宿舍管理员阿姨提醒的“认真学习”对学生而言正是丢掉的“老规矩”。重庆卷“玻璃垃圾要分装”可以用:宿舍管理员阿姨在“责任心强烈”这个角度上就是中国版的那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房东”。山东卷“看风景”可以用:从窗子望出去,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落脚点,所以我们应当热爱我们的生活。无疑,宿舍管理员阿姨是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典型代表。湖南卷“乡党委书记的故事”可以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宿舍管理员阿姨的公开信堪称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她的心就在学生身上。广西卷“老王的故事”可以用:打工还债的“老王”凸显了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善良品质,宿舍管理员阿姨也可与之同列。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限制”能不能用呢?貌似很深奥的上海卷其实也可以用:“穿不穿越沙漠”,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其间蕴含的道理是“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些事情,我们必须面对,比如学习,比如社会公德”。既然如此,大力呼吁学习的宿舍管理员阿姨又可以闪亮登场了。
除了上面结合2014的高考作文题所作的分析应用以外,就这则素材我们还可以进行挖掘:
1.从宿舍管理员阿姨的角度分析:闪光的,不一定非得是金子。人才无处不在,只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会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别瞧不起你身边的人。作为学生应当听得进劝告,不能丧志。3.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人人都是教育的主体,校园处处都是教育的阵地,我们应该让每一朵花、每一根草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二、“草根素材”入文,认同感强烈。
生活中,那些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共鸣。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历久弥香,就是因为他们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让读者品尝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体察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阅卷老师也是普通百姓,因此他们对于出现在高考作文中的百姓素材肯定是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亲切感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怎样化用一则“草根素材”进入高考作文。
第二例:“不扔就失业”的强盗逻辑
48岁的康仲军是泰山景区的一名环卫工。2014年10月3日,康仲军遇到了十一黄金周以来的第一个垃圾小高峰,从早上五点半起,他就开始下到山谷捡拾垃圾。一位游客往山谷扔了一个易拉罐,差点砸到康仲军的头上。记者问他最难干的活是什么,康仲军告诉记者就是他现在干的――捡树上、岩石上和山谷里的垃圾。倒不是怕危险,就是太麻烦。很多乘客吃完了东西,就往山崖这边一扔,有些挂在树上,有些掉到了山谷里,还有些就挂在山石上,清理起来特别费劲。他曾经试图制止游客乱扔垃圾,但有一位游客说:“我们不扔,你们不就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