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1
实际上,由于档案信息有严格的安全保密要求,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是需要控制使用的,所以传统介质档案一旦都数字化了,必将带来新的安全管理问题。信息安全的威胁可能来自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进行的破坏以及信息系统本身所产生的意外事故。而要解决安全问题,首先就是要发现它,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发现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馆潜在问题的最佳工具。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凡是和信息有关的人、事、物都有可能成为风险源,因此评估针对的对象也就包含了和信息相关的各种要素,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则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各要素关系
现实世界中影响风险评估的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用图来描述其关系。
图中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业务战略依赖于资产去完成-资产拥有价值,单位的业务战略越重要,对资产的依赖度越高,资产的价值则就越大;资产的价值越大则风险越大;风险是由威胁发起的,威胁越大则风险越大,并可能演变成安全事件,威胁都要利用脆弱性,脆弱性越大则风险越大,脆弱性使资产暴露,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要通过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资产的重要性和对风险的意识会导出安全需求,安全需求要通过安全措施来得以满足,且是有成本的;安全措施可以抗击威胁,降低风险,减弱安全事件的影响。风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降为零,在实施了安全措施后还会有残留下来的风险一部分残余风险来自于安全措施可能不当或无效,在以后需要继续控制这部分风险,另一部分残余风险则是在综合考虑了安全的成本与资产价值后,有意未去控制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是可以被接受的;残余风险应受到密切监视,因为它可能会在将来诱发新的安全事件。
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过程就是在评估标准的指导下,综合利用相关评估技术,评估方法、评估工具,针对数字档案馆展开全方位的评估工作的完整过程。对数字档案馆进行风险评估,首先应确保风险分析的内容与范围应该覆盖数字档案馆的整个体系。应包括:数字档案馆基本情况分析、基本安全状况调查、安全组织、政策情况分析、弱点漏洞分析等。风险评估具体评估过程如下:
1 确定资产。资产是数字档案馆实现组织目标的物质基础,威胁都是针对于资产存在的,确定资产是我们分析威胁、存在脆弱性的必要条件,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必然影响分析评估的后续工作。这一步首先要明确信息资产有哪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资产价值,这里研究的价值是强调对数字档案馆完成目标的重要程度,越重要价值越高。资产的范围很广,一切需要加以保护的东西都算作资产,包括:信息资产、纸质文件、软件资产、物理资产、人员、形象和声誉、服务等。资产的评估应当从关键业务开始,最终覆盖所有关键资产。
2 识别威胁和脆弱性。资产面临的风险是由于资产存在脆弱性,而客观上又存在着利用这些脆弱性阻碍数字档案馆目标实现的威胁造成的。所以要分析风险就要辨别清楚有什么可供利用的弱点,什么样的人或事会利用这些弱点。明确了以上问题,进行评估才能有的放矢。能对资产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人、事、物,而脆弱性则可以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来检视。
3 识别当前控制措施。当我们建立了数字档案馆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手段来维护信息本身。已经采取的措施对于我们评估风险也是必要的,首先需要了解已经采取何种措施,并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是否完备、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了充分执行。已采取的措施合理、有力,就可以降低资产面临的风险,如果没有措施或虽有措施却形同虚设则使得资产完全暴露在威胁之前,没有任何屏障。自然风险很高。
4 确定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损失。存在脆弱性和威胁并不等于就一定会有风险,因为脆弱性是明确的而威胁却是潜在的。潜在的威胁可以转变成为现实安全事件,也可以消亡。损失只有在威胁转变成为安全事件之后才会出现,为此必须以当前的控制措施作为前提分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风险程度大小的判断。
5 确定风险大小。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就是较为简单的工作了。根据安全事件发生会造成的损失和发生的概率,就可以知道我们面临的风险。
6 决策。明确了风险大小之后管理者需要做出决定,目前的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则要仔细分析为了减小风险需要做的投入。加强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是需要成本的,要在成本和风险程度之间做好权衡。面对前面工作的成果,管理者需要决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在分析和决策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管理层的代表到业务部门的主管,从技术人员到非技术人员。
7 执行。最后的步骤是安全措施的实施。实施过程要始终在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决策能够贯穿于工作之中。在实施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和分析新的威胁并对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绝对安全的措施是不存在的:攻击者不断有新的方法绕过或扰乱系统中的安全措施;系统的变化会带来新的脆弱点;实施的安全措施会随着时间而过时等等,所有这些表明,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应周期性地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重新评估。
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素识别
风险分析中要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三个基本要素。识别出三个要素是进行评估的基本条件。
1 资产识别
资产是以信息为核心与信息利用有关的一切形式的要素集合。通常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公认的能够反映资产安全特性的三个要素。信息资产安全特性的不同也决定了其信息价值的不同,以及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需要进行的保护和安全控制都各不相同。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资产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类:数据、软件、硬件、服务、文档、设备,人员及其他,其中档案,尤其是某些重要档案是资产中的核心。
2 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是资产本身存在的不足,它一旦被利用就会导致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脆弱性虽然客观存在,但它本身不会造成损失,它只有被威胁利用之后,才会带来损害。所以对那些没有安全威胁的弱点可以不需要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但他们必须记录下来以确保当环境、条件有所变化时能随之加以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的、起不到应有作用的或没有正确实施的安全保护措施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安全薄弱环节。
对于数字档案馆来说,存在的脆弱性主要是以下几点: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信息工作管理不规范,相关管理者缺乏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识;具体工作人员信息技能不高。
3 威胁识别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策
基金项目: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编号:DCY2019007)
1.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商城消费者产品物流为构成要素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当电子商务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进行项目开发时,拥有一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并保证经济系统的安全。所以将信息安全技术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结合,将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网络环境。
2.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现状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使用各种技术和法律手段等确保交易不会因为意外,恶意或者披露这些不利要求而受到损害的信息安全。在21世纪初叶,我国金融系统中的计算机犯罪率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我国金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加强改善。下面就电子商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一个简要介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编写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留下安全漏洞。例如,网络操作系统本身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非法访问I/0,这些不完全的调解和混乱的访问控制会造成数据库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性.特别是在设开始设计之前就没有考虑TCP/IP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这一切都表明当前的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软件中有一些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此外信息共享处理带来也存在风险。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源进行加工和重现,截取有用信息,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转化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社交+商务”的模式下,一条消息可能瞬间在社交网站上转载数万次或者更多,一旦在信息转载中出现误差,影响非常大,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压缩文件,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为这些病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破坏性极强,使得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近年来,新病毒种类的数量迅速增加,互联网为这些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网络大量传播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信息传递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良好的流动性能實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路径,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给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3)当前的黑客攻击,除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外,黑容的恶意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特洛伊木马使黑容可以使用计算机病毒从而变得更加有目的性,使得计算机记录的登录信息被特洛伊木马程序恶意篡改,导致很多重要信息、文件,甚至是金钱被盗。
(4)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保密工作是通过员工的操作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责任心和责任感等道德素质。如果员工的责任心不强,态度不正确,就容易被别人利用,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房间或向他人泄露机密信息,可以让罪犯废除重要信息。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可能会非法超出授权范围更改或删除他人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位置来窃取用户密码和标识符,进行非法出售。
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不难发现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当前科研工作中噬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简单的分析,包括常用的具有风险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矩阵,问卷,风险评估矩阵与问卷方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还需进一步努力。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常用定量因子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模型,决策树方法和回归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逻辑分析,Delphi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历史比较方法等。其中,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是由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D-S证据理论等的评估方法组成。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从开始的2G迈向4G现在又率先进入5G时代。其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网民数量的增加需要迫切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警惕意识。
3.1欠缺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认识
当前,许多相关人员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现状并未有足够的意识,缺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因此他们没有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其原因如下。第一,公司或单位的风险评估尚未通过标准检验,培训标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这是由于一些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相关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信息评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自然而然不将此类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在当前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第二,尽管有许多部门将信息安全工作置于地位重要,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社会制度的制约,政策法规的欠缺使得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2缺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内容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很多公司都将通用信息用作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其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集综合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工作,不仅涉及公司的所有业务信息,也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现在大多数公司仅依靠信息部门,独立的参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毫无争议他们要想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艰难的。综上所述,培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是今后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方向。
3.3风险评估工具相对缺乏
当前,除专家系统外,其他分析工具相对来说都比较简易,除此之外还缺乏实用的理论基础。此外,这种信息风险评估工具在应用中的发展呈现的现状。表明国内和外部失衡,在中国相对落后。可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工具。
4.防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风险的建议
4.1增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的意识
大多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掌握人员的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人员的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存在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监控管理,安全性。特别需要做好监督审计公司的工作,确保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融入实践,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责任认可和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公司必须对工人进行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培訓,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对客户关键信息的隐秘保护。不随意查看和泄露客户购买信息。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保障网络通信操作时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强密钥管理,提高应对网络攻击能力,采取措施避免越权或滥用,消除用户在交易中的风险。在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中必须由内到外地保护内部系统环境、网络边界、骨干网安全。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并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运用端到端策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环境复杂难以控制的问题,必须做好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中的身份鉴定。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效提高用户访问身份鉴别能力,极大地提高账户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确保交易的真实有效。
4.2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
认真选择第三方合作伙伴,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监督管理。树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有效资金保障,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创造良好信息安全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训相关人员:第一,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将公司员工集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以提升他们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弥补存在的缺陷。第二,对信息安全部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可通过模拟分析来提升技术;第三,公司应增加对技术资源的投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引进风险评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公司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认证培训,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门槛,纳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全面质量保证评估。以上这些方法只是单纯就培训方式对于具体的实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依然需要研究。
4.3提升对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为移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泄漏,采用不同的加密方法来保护数据安全,进行身份认证,数据恢复,数据加密存储,物理隔离,防火墙,网络,网络设备,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漏洞扫描,网络设备备份,网络管理,专线,实现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认识到物理设施的重要性,定期维护物理设施。为了监测信息安全和实施评估系统,我们要保证基本硬件和芯片的独立在建立独立于信息安全的评估体系中,国内外统一组织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创新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评估体系。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审计 历史财务报表审计 信息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
一、引言
从审计的角度,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在历史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在网络审计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应以风险评估为中心,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评估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高风险领域,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一步决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企业风险管理将风险评估作为其基本的要素之一进行规范,要求企业在识别和评估风险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降低风险为企业带来损失的概率或缩小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尽管如此,风险评估在网络审计、历史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中的运用却不尽相同,本文在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所有特定风险和网络审计风险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评估中应关注的风险范围、风险评估的目的、内容、程序及实施流程等内容展开,将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和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深化对网络审计风险评估的理解。
二、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比较
(一)审计风险要素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又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其中,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财务报表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财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在网络审计中,审计风险仍然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要素,但其具体内容直接受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特定风险的影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这些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数据与职责过于集中化。由于手工系统中的职责分工、互相牵制等控制措施都被归并到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过程中去了,这些集中的数据库技术无疑会增加数据纵和破坏的风险。(2)系统程序易于被非法调用甚至遭到篡改。由于计算机系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非专业人员难以察觉计算机舞弊的线索,这加大了数据被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如经过批准的系统使用人员滥用系统,或者说,企业对接近信息缺乏控制使得重要的数据或程序被盗窃等。(3)错误程序的风险,例如程序中的差错反复和差错级联、数据处理不合逻辑、甚至是程序本身存在错误等。(4)信息系统缺乏应用的审计接口,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难以有效地采集或获取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从而无法正常开展审计工作。(5)网络系统在技术和商业上的风险,如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依赖的硬件设备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故障,或者信息系统所依赖的物理工作环境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能带来影响等。相对应地,网络审计的固有风险主要是指系统环境风险,即财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它可分为硬件环境风险和软件环境风险。控制风险包括系统控制风险和财务数据风险,其中,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包括审计软件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审计软件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风险,人员操作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在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目的无论在网络审计还是历史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只是审计的一项重要程序,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与其他审计程序紧密联系而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尽管如此,两者所关注的风险范围则有所不同。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要求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由于网络审计的审计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两类,因此审计人员关注的风险应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与该两类审计对象相关的风险。(1)对于与企业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审计人员应该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信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运行环境两方面出发进行评估。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是指该信息系统从产生到完成乃至进入维护的各个阶段及其活动,无论是在早期的线性开发模型中还是在更为复杂的螺旋式等模型中,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大都包括规划和启动、设计开发或采购、集成实现、运行和维护、废弃等五个基本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应该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构成该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等,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是指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使用所依托的物理和管理平台。具体可将其分为五个层面:物理层,即信息系统运行所必备的机房、设备、办公场所、系统线路及相关环境;网络层,即信息系统所需的网络架构的安全情况、网络设备的漏洞情况、网络设备配置的缺陷情况等;系统层,即信息系统本身的漏洞情况、配置的缺陷情况;应用层,即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的漏洞情况、安全功能缺陷情况;管理层,即被审计单位在该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组织、策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情况。(2)对于与企业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相关的风险,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财务信息的重大错报风险和信息的安全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相关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针对企业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或网络技术对有关账户、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或披露而言。网络审计中关注的重大错报风险与传统审CtT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经营性质、法律及监管环境、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对财务信息错报可能的影响。信息安全风险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敏感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针对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或一定的网络平台来存储、传输、披露相关财务信息而言。在审计过程中,审eta员应当主要关注相关财务信息被盗用、非法攻击或篡改及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当然,这两类风险并非完全分离的,评估时审计人员应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三)风险评估内容 广泛意义的风险评估是指考虑潜在事件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由于网络审计与历史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在风险评估的内容上也是存在区别的。总的来说,网络审计的风险评估内容比历史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内容更广泛和深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
险》,在历史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应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为识别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了解的具体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及被审it@位的内部控制等。在网络审计中。为了识别和评估上文所述的两类风险,审计人员除了从以上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外,还应该关注其他相关的潜在事件及其影响,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面l临的威胁或存在的脆弱点。其中,威胁是指对信息系统及财务信息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或者事件,它可能是一些如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专业技能不足或恶意篡改等人为因素,也可能是一些如灰尘、火灾或通讯线路故障等环境因素。脆弱点是指信息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它是系统或网络财务信息本身固有的,包括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软件及信息等各方面的弱点。一般来说,脆弱点本身不会带来损失或信息错报,威胁却总是要利用网络、系统的弱点来成功地引起破坏。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审计申风险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及其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面临的威胁,并分析威胁发生的可能性;(2)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系统及其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存在的脆弱点,并分析脆弱点的严重程度;(3)根据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点发生的严重程度,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价风险对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带来的影响;(5)若被审计单位存在风险防范或化解措施,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还应该考虑相应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四)风险评估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等程序,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程序同样适用于网络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但在具体运用时网络审计中更加注重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与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使用相关的事项。在实施询问程序时,审计人员的询问对象围绕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大致分为管理人员、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或信息编制人员)、系统使用人员(或信息的内部使用人员)、系统或网络技术顾问及其他外部相关人员(如律师)等五类,分别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可能存在的威胁和脆弱点。在实施分析程序时,除了研究财务数据及与财务信息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可能的异常趋势外,审计人员应格外关注对信息系统及网络的特性情况,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等内容的分析比较。实施观察和检查时,除执行常规程序外,审计人员应注意观察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和检查信息系统文档。除此之外,针对特定系统或网络技术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还需要实施一些特定的程序。技术方面如IOS取样分析、渗透测试、工具扫描、安全策略分析等;管理方面如风险问卷调查、风险顾问访谈、风险策略分析、文档审核等。其中,IDS取样分析是指通过在核心网络采样监听通信数据方式,获取网络中存在的攻击和蠕虫行为,并对通信流量进行分析;渗透测试是指在获取用户授权后,通过真实模拟黑客使用的工具、方法来进行实际漏洞发现和利用的安全测试方法;工具扫描是指通过评估工具软件或专用安全评估系统自动获取评估对象的脆弱性信息,包括主机扫描、网络扫描、数据库扫描等,用于分析系统、应用、网络设备存在的常见漏洞。风险问卷调查与风险顾问访谈要求审计人员分别采用问卷和面谈的方式向有关主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使用时关键是要明确问卷或访谈的对象情况风险策略分析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所设定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企业相关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文档审核是一种事前评价方法,属于前置软件测试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需求文档测试和设计文档测试。这些特定程序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在网络安全风险方面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选择合适的程序。
三、网络审计与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比较
(一)风险评估的目的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作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目的在于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角度,在系统分析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带来的损失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整改措施,将企业面临或遭遇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信息安全。而网络审计是由独立审计人员向企业提供的一项鉴证服务,其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识别和评价潜在事件对被审计单位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进一步审计程序。因此,两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不一样。从评估所应关注的风险范围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即都需要考虑与信息系统和信息相关的风险。但是,具体的关注边界则是不一样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评估企业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它要求评估人员关注与企业整个信息系统和所有的信息相关的风险,包括实体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软件安全风险、运行安全风险等。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发表意见,因此,风险评估时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是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财务信息相关的风险,而不是与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和所有的信息相关的风险。根据评估实施者的不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形式包括自评估和他评估。自评估是由组织自身对所拥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他评估通常是由组织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旨在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自评估和他评估都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咨询、服务、培训以及风险评估有关工具的提供。因此。对审计人员而言,受托执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归属于管理咨询类,即属于非鉴证业务,与网络审计严格区分开来。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在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中,它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基本要素和相关属性,提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围绕其基本要素展开,并充分考虑与这些基本要素相关的其他属性。其中,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威胁、风险和安全措施;相关属性包括业务战略、资产价值、安全需求、安全事件、残余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的风险计算过程是:(1)对信息资产进行识别,并对资产赋值;(2)对威胁进行分析,并对威
胁发生的可能性赋值;(3)识别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并对弱点的严重程度赋值;(4)根据威胁和脆弱性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5)根据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及安全事件所作用的资产的价值计算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6)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出现后的损失,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即风险值。结合上文网络审计风险评估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网络审计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内容上有相近之处,即都需要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脆弱点进行识别。但是,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内部管理,其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从两个层次展开:一是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二是提出防护或整改措施以控制风险。第一个层次的工作实质上是为第二层次工作服务的,其重点在第二层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企业在确定出风险水平后,应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其中,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而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兼顾管理和技术,考虑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并特别关注成本与风险的平衡。网络审计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即审计人员通过风险评估,为进一步审计中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有效地实施网络审计程序和实现网络审计目标提供重要基础。因此,两者的评估内容是存在区别的。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4
1.1需求分析
通过德尔菲法、访谈法、SWOT分析等风险管理技术,向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其它渠道收集风险信息,分类总结,然后列出风险系统开发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测试。系统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自动输出风险评估报告和建议报告,有效监控预防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以图表直观形式输出显示,并展示相应的数据指标;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通过手机短信或网页提示窗提示等手段,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风险;风险级别指标制定,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可自拟;系统平台内有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果供风险决策者参考;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可根据管理权限查询相应的风险数据;B/S架构,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
1.2程序编码实现
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开发过程中,边开发边测试,系统完工后,通过内部外部测试、模块测试、整体联调等测试方法,验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不断完善。
1.3具体应用
软件开发完成,做成相关的技术文档,系统上线;在具体应用中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到问题记录册,反馈到开发人员,为以后的系统平台升级提供依据。
2平台功能模块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平台的开发环境为/MSSQL,基于SOA软件系统架构解决学院各信息系统集成,通过PDCA循环模型具体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评估公告、用户管理、指标设置、综合评估、综合查询、报表系统,数据导出七大模块。
2.1评估公告模块
评估公告模块实现新闻即时,可及时更新各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经验交流文章、理论知识;可实现日常工作重要环节和重点风险过程的时间提醒功能,提醒重点工作的正常开展,防范工作疏忽引起的信息系统风险。
2.2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管理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同时支持显示所有注册用户信息和删除用户功能;模块可以添加系统管理员、评估人和评估单位,评估人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限制评估范围;用户以个人账户或部门账户,登录到风险评估输入列表,选择相应的职能部门、行业类型、风险级别指标、以问答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内置风险条目;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显示的模块不一样,根据登陆权限,可自拟增加、删除风险条目。
3.3指标设置模块
指标设置模块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实现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划分两级指标细化评估体系,一级指标划分为信息资产、威胁性、脆弱性,二级指标从硬件、软件、风险识别等细化指标体系;实现指标库的设置,可以分配不同的被评估单位相应的评价指标。
2.4综合评估模块
综合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列表、评估历史。评估列表显示所有被评估单位,某一单位用户登录以后,系统自动调用相应的指标库,回答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系统自动给出指标分数;评估历史是不同的账户登录,显示的列表不同,管理员能查询所有的用户评估历史,单位用户只能查询本系部的评估历史。
2.5综合查询模块
综合查询模块实现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不同时间段等的评估查询。
2.6报表系统模块
报表模块实现了不同单位评估次数、评估成绩、各评估对象的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展示。
2.7数据导出模块
数据导出模块实现了评估单位当前总成绩或历史评估成绩的数据导出功能,支持PDF、Word、Excel文档格式。
3系统评估操作流程
系统管理员首先在系统后台对不同的用户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库;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台;登录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调用相应的评价指标,用户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结束后,用户点击提交,系统自动给出相应的评估分值;用户打印或存储评估数据报告。
4平台应用效果
4.1为我国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关于我国高校风险评估研究的大多停留在某些具体领域,主要是对宏观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探讨,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研究较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对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为我国高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为高校的信息系统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4.2为高校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提供了处理信息系统
风险的决策依据系统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管理者可实时查询部门风险评估,针对高校日常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建议应对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等相关风险管理文档查询,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3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处理更迅速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与学院网络安全教育平台、运维网站数据整合,当网络遭受攻击、病毒肆虐时,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为快速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创造了条件。
4.4提高了全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
通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平台,全院师生提高了网络安全防范和参与意识,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网络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促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网络有关管理制度。
4.5规范了全校师生的上网行为,减少了网络攻击
全校师生通过平台了解学校网络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上网行为在学校监督管理中,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平台为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规避风险,保障校园网网络良好正常运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漏洞查找,各系部加强了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全员参与、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一直困扰我院网管人员的网络非法攻击,特别是破坏后果更难预测的内部网络攻击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5结束语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多属性群决策;熵权法;TOPSIS;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一、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信息化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金融、电力、能源、交通等各种网络及信息系统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领域的业务实施依赖于网络及相应信息系统的稳定而可靠的运行,因此,有效保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三大类。定性评估方法的优点是使评估的结论更全面、深刻;缺点是主观性很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高。典型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因素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德尔斐法等。定量的评估方法是运用相应的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其优点是用直观数据来表述评估结果,非常清晰,缺点是量化过程中容易将本来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法、时序模型、回归模型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就是将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彼此之间扬长避短,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本文针对风险评估主观性强,要素众多,各因素较难量化等特殊性,将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引入到风险评估当中。多属性决策方法能够较有效解决多属性问题中权重未知的难题,而群决策方法能较好地综合专家、评估方、被评估方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估意见。该方法可解决风险评估中评估要素属性的权重赋值问题,同时群决策理论的引入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用熵权法来确定属性权重,用TOPSIS作为评价模型,对风险集进行排序选择,并运用实例来进行验证分析。
二、 相关理论研究
1.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原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它要对组织资产面临的威胁进行评估以及确定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相应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定当安全事件发生时对组织会造成的影响。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风险分析流程及原理,该模型对风险分析基本流程的属性进行了细分,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原理,总结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可以描述如下: (1)首先调查组织的相关业务,分析识别出组织需要保护的重要资产,以及资产本身存在的脆弱性、面临的威胁,形成风险集。(2)组织各领域专家对风险集中各属性进行评估并赋权值,得到每个风险的属性值。(3)通过一定的算法对所有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最后的结果,进一步推算出组织面临的风险值。
2. 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多属性群决策,是指决策主体是群体的多属性决策。多属性决策是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这一组是有限个)备择方案进行排序并选择,群决策是多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面、经验和综合能力等对方案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在多属性群决策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各专家权重和属性权重,再通过不同集结算法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从而对方案进行评价或择优。
3. 熵权法原理。香农在1948年将熵的概念应用到信息领域用来表示信源的不确定性,根据熵的思想,人们在决策中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决策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熵在应用于不同决策过程的评价时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熵权法是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各属性权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利用决策矩阵和各指标的输出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
试考虑一个评估问题,它有m个待评估方案,n个评估属性,(简称m,n评估问题)。先将评估对象的实际状况可以得到初始的决策矩阵R′=(′ij)m×n,′ij为第i个对象在第j个指标上的状态,对R′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状态矩阵:R=(ij)m×n,用M={1,2,…,m}表示方案的下标集,用 N={1,2,…,n}表示属性的下标集,以下同。其中,当评估属性取值越大越好,即为效益型数据时:
ij=(1)
当评估属性取值越小越好,即为成本型数据时:
ij=(2)
(1)评估属性的熵:
Hj=-kij×lnij j∈N(3)
其中ij=ij/ij k=1/lnm,并假定,当ij=0时,ijlnij=0,Hj越大,事件的不确定性越大,Hj越小,事件的不确定性越小。
(2)评估属性的熵权:在(m,n)评估问题中,第j个评估属性的熵权j定义为:
j=(1-Hj)/(n-Hj),j∈N,显然0j1且j=1
3. TOPSIS方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适用于多属性决策中方案的排序和优选问题,它的基本原理描述如下:(1)界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2)以各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作为排序标准,寻找距“理想解”的欧氏距离最小,(3)距“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理想解是一个方案集中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则是虚拟的最差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差的值。最优方案是通过需要评估的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构造的接近度指标来进行判断的。假设决策矩阵R=(ij)m×n已进行过标准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加权标准状态矩阵X=(xij),其中:xij=j×ij,i∈M;j∈N,j为第j个属性的权重;xij为标准状态矩阵的元素。
(2)确定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设理想解x+的第j个属性值为x+j,负理想解x-的第j个属性值位x-j,则
x+j={xij|j∈J1)),xij|j∈J2)}
x-j={xij|j∈J1)),xij|j∈J2)}
J1为效益型指标,J2为成本型指标。
(3)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的Euclid距离di+与负理想解的距离di-
di+=;di-=;i∈M
(4)计算各方案的接近度C+i,并按照其大小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其中
C+i=,i∈M
三、 基于TOPSIS的多属性群决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1. 方法的采用。本文将基于TOPSIS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应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有以下几点考虑:
(1)组织成本问题。组织需要对分析出来的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比较,从而利用有限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到适当范围内。因此,组织可以将被评估方所面临的风险集,看作是决策问题中的方案集,决策目的就是要衡量各风险值的大小及其排序,从中找出最需要控制的风险。
(2)风险评估中的复杂性问题。风险评估的复杂性,适合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来解决。如图1所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涉及多个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指标u1,u2,…,u7的取值来计算风险值z。风险值z的计算适用于多属性决策的方法。而由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和主观依赖性决定了风险评估需要综合多人的智慧,因此风险评估的决策者在各方面优势互补,实现群决策的优势。
2. 评估过程。
(1)构造决策矩阵,并将决策矩阵标准化为R=(ij)m×n,由于风险评估属性都是成本型属性,所以用公式(2)标准化。
(2)专家dk权重的确定。为确定专家权重,由风险评估负责人构造专家判断矩阵,假设共有r个专家,Eij表示第i位专家对第j专家的相对重要性,利用Saaty(1980)给出了属性间相对重要性等级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可得到专家的主观权重:=(1,2,3,…,r)。
(3)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由熵权法确定,得到专家dk各指标权重(k)=(1(k),2(k),3(k),…,n(k))。
(4)利用属性权重对决策矩阵R(k)进行加权,得到属性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X(k)=(xij(k))m×n,其中,xij(k)=ij(k)·j(k),i∈M;j∈N。
(5)利用加权算术平均(WAA)算子将不同决策者的加权规范矩阵X(k)集结合成,得到综合加权规范化矩阵X=(xij)m×n,其中xij=xij(k)k。
(6)在综合加权规范化矩阵X=(xij)m×n中寻找理想解x+=(x1+,x2+,…,xn+) 和负理想解x-=(x1-,x2-,…,xn-), 因为风险评估属性类型为成本型,故x+j=xij,x-j=xij,j∈N。
(7)计算各风险集分别与正理想解的Euclid距离di+和di-。
(8)计算各风险集的接近度C+i,按照C+i的降序排列风险集的大小顺序。
四、 实例分析
1. 假设条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本文作以下假设:
(1)假设共有两个资产,资产A1,A2。
(2)资产A1面临2个主要威胁T1和T2,资产A2面临1个主要威胁T3。
(3)威胁T1可以利用资产A1存在的1个脆弱性V1,分别形成风险X1(A1,V1,T1);威胁T2可以利用资产A1存在的1个脆弱性V2,形成风险X2(A1,V2,T2);威胁T3可以利用资产A2存在的1个脆弱性V3,形成风险X3(A2,V3,T3)。以上假设条件参照文献“7”。
(4)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3名,分别是行业专家d1,评估人员d2和组织管理者d3,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已知,分别是X1,X2,X3。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构造决策矩阵。如表1,决策属性为u1,u2,…,u7,决策者d1,d2,d3依据这些指标对三个风险X1,X2,X3进行评估给出的风险值(范围从1~5)。
(2)决策矩阵规范化,由于上述数值属成本型,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
(3)专家权重的确定,评估负责人给出3个专家的判断矩阵。
计算出各专家权重=(0.717,0.201,0.082),最大特征值为3.054 2,C.I=0.027,R.I=0.58,C.R=0.047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3)指标权重的确定
w1=(0.193,0.090,0.152,0.028,0.255,0.090,0.193)
w2=(0.024,0.312,0.024,0.223,0.024,0.168,0.223)
w3=(0.024,0.024,0.312,0.168,0.168,0.223,0.079)
(4)得到综合加权规范矩阵X
X=0.072 0.017 0.084 0.023 0.146 0.101 0.1070.072 0.017 0.084 0.039 0.006 0.045 0.0710.072 0.080 0.063 0.013 0.047 0.047 0.026
(5)求出理想解x+=(0.002,0.017,0.063,0.013,0.006,0.045,0.026) 负理想解x-=(0.072,0.080,0.084,0.039,0.146,0.101,0.107)。
(6)计算d+i、d-i和C+i及对结果排序,见表5。
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风险大小依次为X3X2X1,因此,组织要按此顺序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风险控制。与参考文献“8”中的风险计算方法比较,提高了风险计算的准确性。
五、 结论
通过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特点分析,将多属性群决策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当中,多属性群决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权重的确定,本文对专家权重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矩阵来获得,对属性权重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最后采用TOPSIS方法进行结果的排序和选择。这种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种研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亮.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理论及其群决策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1.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007.
3.陈晓军.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上的应用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周辉仁,郑丕谔,秦万峰等.基于熵权与离差最大化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软科学,2008,22(3).
5.管述学,庄宇.熵权TOPSIS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报杂志,2008,(12).
6.郭凯红,李文立.权重信息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其拓展.中国管理科学,2011,19(5).
7.唐作其,陈选文等.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5).
8.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60970143,70872120);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重点项目(项目号:10901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范文6
[关键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部分单位提出了军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概念,并开展了ERP、MES2~PDM等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这些信息系统涉及大量的国家秘密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是军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环境。因此各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是极为重要的。
一、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风险评估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是组织内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据,也是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是一个建立在计划(Plan)、实施(D0)、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利用脆弱性可能发生的威胁,评价是否根据威胁采取了适当、有效的安全措施,鉴别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 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 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各种方法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在基线风险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基于知识的分析涉及到对国家标准和要求的把握,另外评估信息的采集也极其重要,可采用一些辅的自动化工具,包括扫描工具和入侵检测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拟订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问卷,然后对解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与特定标准比较之后给出最终的报告。
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定量分析就是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两个关键的指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
3、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国家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讨论、检查列表、问卷、调查等。
4、几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理论上定量分析能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但前提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事实上随着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多变,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也很难保证,且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给分析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目前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少。
定性分析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也存在因操作者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繁多的计算负担,但却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而定性分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定量分析方法也不方便于后期系统改进与提高。
本文结合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在确定评估对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方法,并且本方法在风险评估结束后给系统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措施。
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由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安全防范目的不同,同时不同信息系统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和要求不一样,使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每个阶段进行的风险评估的作用也不同。
信息系统按照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规划与设计、工程实施、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这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特征以及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阶段为规划与设计阶段,本阶段提出信息系统的目的、需求、规模和安全要求,如信息系统是否以及等级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起到了解目前系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防范措施,帮助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确定安全防范的投入最佳成本,说服机构领导同意安全策略的完全实施等作用。在本阶段标识的风险可以用来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提供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要对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案进行权衡。
第二阶段是工程实施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特征应该被配、激活、测试并得到验证。风险评估可支持对系统实现效果的评价,考察其是否满足要求,并考察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否是预期设计,有关风险的一系列决策必须在系统运行之前做出。
第三阶段是运行和维护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开始执行其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要不断修改,添加硬件和软件,或改变机构的运行规则、策略和流程等。当定期对系统进行重新评估时,或者信息系统在其运行性生产环境中做出重大变更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活动,了解各种安全设备实际的安全防范效果是否有满足安全目标的要求;了解安全防范策略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被全面执行;当信息系统因某种原因做出硬件或软件调整后,分析原本的安全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第四阶段是系统报废阶段,可以使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来检验应当完全销毁的数据或设备,确实已经不能被任何方式所恢复。当要报废或者替换系统组件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硬件和软件得到了适当的报废处置,且残留信息也恰当地进行了处理,并且要确保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能以一个安全和系统化的方式完成。对于是信息系统的报废处理时,应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废。
四、基于评估对象,知识定性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的总体描述
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四个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估过程,其中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持续时间最长、评估次数最多的阶段,在本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应确定评估的具体对象,也就是限制评估的具体物理和技术范围。在信息系统当中,评估对象是与信息系统中的软硬件组成部分相对应的。例如,信息系统中包括各种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及各种服务程序、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各种安全防范设备和产品或应用程序、物理安全保障设备、以及维护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这些都构成独立的评估对象,在评估的过程中按照对象依次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通常将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分为七个主要的评估对象:(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业务流程安全风险评估;(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4)通信安全风险评估;(5)无线安全风险评估;(6)物理安全风险评估;(7)使用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评估。
在对每个对象进行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分析的方法,针对互联网采用等级保护的标准进行合理分析,对于军工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系统,采用依据国家相关保密标准进行基线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定性分析的原则,按照“安全两难定律”、“木桶原理”、“2/8法则”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一票否决项”。对不同的评估对象,按照信息存储的重要程度和数量将对象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集中处理已知的和最有可能的威胁比花费精力处理未知的和不大可能的威胁更有用,保障系统在关键防护要求上得到落实,提高信息系统的鲁棒性。
2、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
军工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为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基于知识分析时,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物理隔离、边界控制、身份鉴别、信息流向、违规接入、电磁泄漏、动态变更管理、重点人员的管理等。由于重要的信息大多在应用系统中存在,因此针对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风险分析时采用2/8法则进行分析,着重保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在风险评估中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为关注焦点,分析组织内的纵深防御策略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判别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并且风险评估的思想贯穿于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系统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根据运行环境和使用人群,判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互补性,及时调整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环节,应特别加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到位和存在隐患。
3、注重纵深防御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