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生科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生科技论文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1

国家统计局今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科技发展成果丰硕。

报告称,“十一五”期间,科技产出成绩斐然,专利和论文位居世界前列。全国累计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7.9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16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0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2项;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等9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报告指出,这5年间,中国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具体如下:

——“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使中国跨入深空探测新领域;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并在国际TOP500组织的最新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

——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并首飞成功;

——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海上试验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水稻基因育种技术再获突破性进展;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首次获批生产。

报告指出,专利数量是反映一国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期间,中国专利部门累计受理境内专利申请363.6万件,授予专利权202.8万件,境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24.7%和35.4%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专利数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日益提高。

报告还指出,论文也是科技产出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200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三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分别收录我国论文11.7万篇、8.9万篇和6.5万篇,分别是“十一五”期初的1.7倍、1.6倍和2.1倍,世界排位分别从第5位、第2位、第5位上升到第2位、第1位和第2位。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会责任; 地震类科技期刊; 期刊定位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强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汶川地震后,面对这一举国上下关心的灾害事件,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感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利用地震学术期刊的优势,从专业水平上对震害进行深层次报道,刊登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科技期刊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

1 围绕社会责任进行期刊定位                                                                                                                                                                                                                                                                                                                                             

1.1 突出专业特色

30年来以来,我刊坚持“突出专业特色,促进学科发展”的办刊方向,及时刊载地震工程学科最新的理论,实践和应用技术信息,推动我国地震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我国防震抗震,灾后重建工作服务,将这一使命作为刊物定位的标准之一,为减少地震为国家带来的损失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建筑物与设备的抗震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一方面要总结与交流我国自己的抗震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学习国外的经验,使洋为中用,促进我国地震工程科学的现代化。

2008年汶川地震猝然袭来后,刊物对相关研究课题及时报道,并及时出版增刊,在地震的发震构造、观测结果、场地影响、房屋破坏、交通系统震害等16个方面作出了及时的分析,对汶川的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2 稿件多源性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紧密跟踪地震工程学科的科研动向,吸收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稿件,稿件量大,覆盖面广,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编辑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使稿件来源更加广泛,思维更加新颖,并突出稿件的深度和内容,组织发表学术性强,实用性强,指导性强的稿件。使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时地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2 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

发表时滞主要受到待用稿件数量、出版周期、期刊刊载容量、文章返修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科技文章处理时滞主要表现在编辑部在审稿、退稿、返修及编辑加工等方面,包括对内容、格式和作者信息的处理等。对于不符合本刊要求的稿件,尽快写出处理意见通知作者,突破待发稿件多、发稿排队导致稿件发表周期长的局限从而缩短发表周期。另外,要动态地掌握审稿专家的情况,经常与审稿专家联系,缩短审稿时滞,是缩短整个刊发时滞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断更换那些鉴识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审稿人,及时为审稿队伍补充新生力量。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期刊,还需要及时关注刊物相关领域的民生大事,及时组织报道相关的科研成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和科研人员的补救工作提供参考。汶川地震后,地震重建迫在眉睫,编辑部及时发表恢复震后交通桥梁通行能力等方面的文章,缩短房屋抗震结构类文章的时滞。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场地破坏,房屋破坏等相关文章给予优先发表。

3 加强审稿制度,严把学术质量关

3.1 强化审稿制度

第一,及时反馈,防止一稿多投。收到稿件后在第一时间回复作者,并及时送审。为防范一稿多投,不仅要拒绝人情稿,更要及时收集本领域的相关信息,提高识别能力。对于一稿多投的作者给予严重警告。第二,专家审稿意见要完整有说服力。科技期刊的送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能帮助编辑在取舍和刊登主次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即研究是否到位,成果是否有创新性,是否值得发表,作者根据专家的意见逐条修改,使文章的水平得以完善和提高。要求编委和审稿专家对每篇文章的审稿意见既有整体评价,又有详细的修改意见,同时对文章中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把关。第三,缩短审稿周期。送审后,要及时与审稿人沟通,编辑部人员在送审之前和之后,及时与审稿专家联系,了解专家近期的研究课题和动态,近期是否有外出或紧急事宜,以免耽误审稿进度,影响文章的刊发,也给需要改投的作者提供充裕的时间。

3.2 积极组织约稿

   编辑部应积极组织约稿,打破闭门办刊的传统。作为编辑部,应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向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约稿,积极组织高水平的稿件,以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主动向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及优秀中青年专家约稿,并注重出版重大基金项目论文。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积极组织刊发对灾后重建有帮助的优秀文章。

4 结论与展望

对科技期刊领域内突发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稿,反映一个编辑部的紧急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科技期刊的效应做好组稿和出版后的宣传工作,真正走出去,引进来,促进海内外地震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地震工程科学研究的发展,在防震减灾与灾后重建等方面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姚玉红,栾奕,丛乃霞,等. 谈医学论文作者如何缩短发表时滞.中国学校卫生,2008(8):767-768.

[2] 朱美香.?遏制审稿失范提高审稿质量. 编辑学报,2004(3):180-181.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选题;写作;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103?06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作为学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以及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大连海洋大学作为应用型高校,在定位自身与职业类院校和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时,格外重视“挑战杯”竞赛活动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日前举办的校级第九届赛事为例:2012年12月,大连海洋大学校团委开始组织学生申报课外科技立项项目,全校共申报213项,1000余名学生参与了立项工作,2013年3月,作品开始进入评审阶段。作为立项项目指导教师与项目成果评审教师,笔者参与了该校级赛事的整个过程,拟以社科类学术作品参加该赛事的态度、行为等过程情况及提交参赛作品和评审结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学生实际科研训练能力做一些实证性系统探索,以窥“挑战杯”竞赛活动意义之一斑。

既往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研究,可分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两大类。从理论验证性文章来看,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科技活动宏观概述性分析较多,涉及微观具体问题和细节性问题分析较少;宣讲本学院或本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开展状况论文较多,对比分析高校间相关论文工作较少;笼统阐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论文较多,针对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类型区分相关论文较少。实践调研类论文又可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整体运作情况的聚类分析。另一类是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中心进行的科技作品竞赛或活动的宣传性介绍,这一类论文典型特征是自我宣讲或表彰,对竞赛或活动自身存在的问题鲜有涉及。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以微观性的某类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并结合某具体高校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进行探究性研讨实有必要,且能为竞赛或活动的质量提升起到动力推动作用,此点亦是本文写作的重要逻辑原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所涉问题过多,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无非有三:一是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选题的探究;二是如何做好作品写作的过程控

制;三是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质量。

一、对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选题

选题决定了课外学术作品的科研方向和水平,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有论者指出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对于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信心和作品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大连海洋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专项为例,所有62项作品涵盖学科包含了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专项要求的所有类别。具体而言,62项作品里,哲学类作品3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4.8%;法律类作品6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9.7%;经济类作品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6.5%;管理类作品11个,占所有类作品的17.7%;教育类作品1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22.6%;社会类作品2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38.7%。详细作品信息如表1所示。

从学生申报的作品来看,以下问题明显:选题过大,内容宽泛,框架面面俱到,总有完备答案,不会从实际调查和观察中独立自主地形成新分析、新观点。如,《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新时期企业发展新思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究》、《论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与智慧》、《关于目前中国房价问题的调查研究》、《浅析中国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的海洋情结》、《论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法律无情与法律有情》等题目的选取明显偏差于学生自身能力,由所选题目可作出的预判是: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知识背景下完成如此宏大题目。[1]

由此所引发的思考是何谓合适的选题,何谓好的选题,何谓面向特定对象科学的选题?不少论者认为价值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可行性原则、有利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等方面阐释大学生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2]。诚然思辨性理论对大学生选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如何更直观细致地寻求选题的优势化选择是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时间较近、更具权威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获奖作品,总结更具指导意义的科学选题标准。表2为特等奖论文具体信息。

获特等奖作品选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目小,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学校自身所处区位;二是研究视角较为独特,即使没有限定在一定的区位,对所选主题研究也不是大而全的;三是没有形而上的思辨论文,而是立足于学生自身实际,形而下地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应用性成果占据主导地位。由上可初步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选题遵循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小、新、实。

所谓小,从认知规律看,先具体,后一般,用所学理论指导,去调查研究和分析具体事物,然后得出深化和改变甚至创新原来的一般理论。小意味着要选择以小见大的题目,需要智慧,创新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调整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型。你就可以调查几个地方、几个小微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改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实践。所谓新,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东西: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向。如:① 新农村建设中渔政渔港建设,动植物保护,农村饮水、公路、供电、安居、清洁、土地整治、海域使用等调研分析;② 战略性新兴产

业创新发展课题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调研分析;③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保护等进行调查研究;④ 教育发展课题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民族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⑤ 改善民生计划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国有资本收益中的民生支出等调研分析。所谓实,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踏实细致的进行实践调研;二是所作出的结论或建议具有可执行性,能为社会、地区相关问题应对提供可资借鉴的实用对策。如针对我国矿难高发。湖南师范大学10名大学生历时两年多,走访了30多个煤矿,完成两万多字的《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所提出来的三级矿难防控体系,引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

选题确定后需要系统科学地寻求科研路线,即需要以研究主题所确定的概念为中心,量化变量并提出假说,并确立相关研究方法证实或证伪假说。对于初涉科研的大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考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建构层面;二是科学方法层面;三是具体写作层面。第一个问题所涉两个子问题,一是选题中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文献检索和综述;二是选题所依存理论的一个系统学习。前者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形成、数据搜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及表述研究结果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一项与原始研究相似的功能。例如,在原始研究和研究综述中,“问题形成阶段”包括界定我们感兴趣的变量,“分析解释阶段”涉及决定哪种结果是显著的。对于选题所依存学科的基础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或专业原理。以经济类论文或研究报告为例,至少在建构作品时应当至少掌握以下三个方面原理:①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② 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③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出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将商品在人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于科学方法层面,应该从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社会调查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采用各种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有关材料,全面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在社会调查中一是要注意调查方式方法多样性: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讨论、案例以及文献查阅等。有的竞赛作品图省事,怕麻烦,只搞问卷一种。所以东西很浅。甚至结论不符合实际。二是要注意调查的深入实际,深入调查要求不怕苦、不怕累,要下真功夫。比如,东南大学几位学生去农村调查融资问题,不但坐硬板,还住农民家里,所以成果很实在,很具体,获得特等奖。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还需要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资料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依据资料的性质,可以将资料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借助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体现。要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方法,调研可能涉及单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因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等成为要了解和初步掌握的科研方法。

写作是收获的季节,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事实、材料和资料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提炼出你的新结论,新认识。就是有实践价值和学术含量,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 和内在逻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等。首先,要聚焦出鲜明的主题和创新点。作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为解决所提出问题而使用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其次,作品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个性、有锋芒。先求通顺后波澜。尽量用平常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

三、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科学评价

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社科类项别评价指标的确定,我们综合了国家挑战杯及地方省市挑战杯的评审标准,确定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作为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以下简称哲社类)专项的评审标准,通过走访刚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哲社类评审专家,结合举办的前八届校“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评审标准中各个子维度相关指标,详见图1。

在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后,通过匿名方式征询了10名相关专家的意见,在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后,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指标中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因素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操作为,对评价指标中各因素的进行相应分级,系统将各因素分为一到五级,并赋值为0-1分不等,同时按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与不同的权重,即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依照公式: 进行了加权评价,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互动可有效促进双方更为良性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以及关联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素养,锤炼学生科学化思维。这种思维的锤炼应当具有体系性知识建构特征,如课题申报与结题、科技文献检索与获取、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发表流程、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2)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需要安排科研思维训练、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大三大四期间需要安排专业前沿理论研讨等相关课程。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校、省(市)、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视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重要载体,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比赛,遴选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充足基金支配。

(4)成立直属于校直属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生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尊重学生知识产权,并给予相应资助和奖励。

参考文献: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引进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农业资源配置调整,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广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超级秘书网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5

一、前言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的有效半径只能覆盖城市和周边的农村,由于距离图书馆太远,边远乡镇和农村的读者借阅图书十分不方便。随着因特网、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通过电脑和手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拓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机构”朝着现代化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中心”转型,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成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半径最有效的方法。

二、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意义

1.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信息化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周边乡镇农村的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不但是信息的收集者和整理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随着农村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规模比较小,受到馆舍面积和购书经费的限制馆藏图书数量和种类有限,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与本馆有限的服务能力存在很大的矛盾,农村读者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在投入增加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储存和传输技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3.缩少城乡信息化的差距

城乡信息化建设差距很大,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农民精神生活贫乏。图书馆利用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支撑和精神支柱。

4.实现文化惠农支农政策

中小型图书馆开展网络通过网络为“三农”提供服务,健全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农支农政策。通过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特色涉农信息资源,深化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三、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的经验

开平市图书馆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起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农业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1.资源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对各种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实现了对农业专题数据库资源、数字化农业科技文献资源及多媒体课件资源的整合开发,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库、专家论文资料库,为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开平市图书馆还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海量的信息资源,克服农村信息资源质量低、实用性差、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同时解决电子图书、农业科技期刊、视频资源的版权问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内的读者,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特点, 信息资源建设要强调地方性特点。开平市图书馆根据本地农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为广大农民提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

2.网站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以“开平数字文化网”为平台,整合数字化资源包括拥有农业科技论文、农村各类实用视频、电子图书等信息资源,资源涵盖了文本型、数值型、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数据类型,此外开平市图书馆根据信息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农村基层群众的认知特点和使用习惯,对上述海量信息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在网站上构建了科学的知识导航系统。此外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网站的资源,开平市图书馆让读者的借书证“一证多用”,借书证除了可以具备传统的借书功能外,还可以实行网上电子资源的借阅浏览,当读者进入图书馆网站利用借书证实行身份认证,通过认证后读者可以浏览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读物以及各种数据库、电子出版物。

3.服务点的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通过建设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将信息服务推送到遍布各镇和行政府村,再通过基层站点传递给农民。为了加快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开平市图书馆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设备和线路开展基层信息服务点建设,使基层信息服务点迅速覆盖各个乡镇和行政村。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信息服务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馆际合作

受到藏书、人员以及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仅靠本馆的资源很难满足农村读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争取大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为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提供馆藏、人才和管理等方面保障。开平市图书馆积极依托"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这一个由公共、教育、科技三大系统图书馆合作建立服务平台,向农村读者提供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论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专利说明书等数据资源远程咨询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5.人员培训

开平市图书馆的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是直接面向“三农”,资源的受众是广大农村读者。与传统文献相比,网络信息的检索方式和获得方式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较高,这成为限制农村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开平市图书馆除了做好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外,还加强农村用户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培训。此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稳定基层服务点信息员队伍,提高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素质、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信息服务队伍。

民生科技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住宅,给排水,人性化,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吃饱穿暖这最基本的需求,更多的偏向于住宿休息生活的品位和舒适,这也使得,居民对建筑住宅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住宅平面设计布局为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变的住宿休闲需求,因而,在建筑住宅设计中,为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要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布置更多的偏向于和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水、电、厨、卫等多方位考虑。在现代住宅中,建筑住宅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加强对住宅给排水的人性化探讨,进行人性化设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住宅给排水设计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宅建筑的给排水设计理论和设计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完善和进步,不仅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也节省了一部分能源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毫无疑问,我国住宅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排水管敷设不科学。很长时间,我国的住宅用水器具的排水管都是设置在下层房间上部。这不仅仅会增添很多邻里纠纷,造成楼道之间的排水干扰,更会因为排水产生各种声音,造成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休闲。同时,因为排水管道的敷设不合理,会发生卫生间漏水,臭味,难以清理,在维修管道和管道护理时候需要在别人家里进行,打扰到别人的生活工作等,这些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更会影响到房屋使用安全,关系到住房生活的舒适度。

(二)排水方式不合理。同层排水除了在住宅成本上增加了住户的成本外,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弊端。比如后排水方式,它的水力条件相对较差,坐便器冲洗不干净,用水量较大,同时还存在着侧式地漏容易排水不畅、污水返溢等问题急待解决:而下沉式排水方式的关键问题是下沉后结构层楼板积水的排除。

(三)二次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不仅仅会让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难以发挥功能,影响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会让污染水被大量排放,不仅加大了浪费的水量,也使得给排水系统的清洗消耗很多自来水,造成浪费,加剧了用水成本。

三. 住宅给排水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1,给水系统设计

(一)厨房、卫生间的设计布置

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从专业分工来说是建筑专业必须考虑的事情,一旦矛盾出来时,又变成了给排水专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从厨、卫的功能上看应该把厨、卫的布置看成各专业共同的事情,这样便于设计人员转变观念。那种认为建筑专业怎么布置,给排水专业就怎么配管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做到提前介入,变被动为主动。从给排水专业设计角度来讲,小康住宅厨、卫布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a.应特别强调以人为中心。在设备选择与空间布置上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要求。

b.给排水主管位置是否合适,支管走向设计是否简捷、顺畅、合理,要注意协调好给排水主管位置与卫生器具布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卫生器具的选择

推广节水技术在建筑中的使用。可以采用小容积的水箱大便器。在建筑用水中,大便器冲洗的水量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推进节水措施,必须加强节水型大便器的研究和推广。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推广安装小容积大便器,推进节水进程。比如可以推进两档水箱的应用,与节水型便器相比,两档水箱的便器冲洗也更干净、更卫生、更合理。另外,在厨房,洗脸盆及淋浴器所有这些水嘴均采用充气式水嘴。可以既节水又不减小水柱直径。安装水温自动控制阀,水温自动控制阀具有调节水温的作用,安装在淋浴、冷热水混合水龙头处,通过混合冷水将四十度以上的热水直接变成四十度左右的温水,以免调温浪费水,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三)煤气表具和热水器之间的安装设计

煤气表具和热水器之间的安装设计关系到了煤气的使用安全。厨房和卫生间冷水、热水管道安装拟定的用水位置,一般是预埋在墙内或者楼板内,在配水点出墙,然后用管堵进行临时封堵。煤气支管连接煤气表具的预留口与煤气热水器进出水管的预留口的相对位置必需满足要求。这是为了将来安装煤气热水器后,使得煤气热水器与煤气表具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煤气表具贴近煤气热水器的排气管。避免煤气管爆炸的严重后果。

(四)水表设置与管理设计

在传统的水表安装设计中,一般都是设计安装在卫生间或者是厨房,并且会出现多个水表的情况,因此,入户抄表使得人们正常生活被打扰,甚至会诱发各种犯罪行为,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实现人性化的设计和管理。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保证居民室内居住安全,减少居民被打扰的程度,可以实施一户一表的设计方式,让自来水公司参与管理,同时,也可以用二次加压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都是用于高层住宅,或者坡度很大的地区,需要建筑住宅的开发商,小区共同配合自来水公司一同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多是实行的一户一表的设计方式,便利了系统的维修管理,也便于了居民生活的改善,居民是生活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给水系统会出现各种损耗,使得费用难以准确透明,容易发生各种争执。

2.排水系统设计

(一)住宅同层排水的方式设计

厨房排水可采用不设置地漏,户内地板上排水方式。管道敷设于本层,清通、检修均在本层解决,也满足规范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住宅对卫生间排水管敷设方式的基本要求,一般据住宅的需要进行选择,首先,垫高卫生间地面敷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适用于受建筑专业布置位置影响的卫生间;其次,后排水方式对卫生器具要求比较高,适用于小康以上住宅卫生间;最后,下沉式排水方式使卫生间的布置更加灵活和方便,满足各种品牌和档次卫生器具布置的需要。

(二)卫生间模块化排水节水设计

一是分离汇水系统模块。二是安装于模块中的提升泵;三是液位自动控制开关。卫生间模块化排水节水装置,集同层排水及户内废水回用技术于一体,具有一次性投资少,易维护,运行费用低,水质安全,户内可控,不增加管网。具有节约用水,减少排污,节约管材,节约电能等特点,有助于节能环保,改善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建筑的绿色低碳化已经是目前的建筑发展方向,在建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下,加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人性化设计,通过推广各种节能材料和节能设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既可以缓解社会的能源紧缺压力,促进生态和谐,又可以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华勇 住宅给排水的人性化发展探讨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6期

[2] 徐焕杏 "以人为本"的住宅给排水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8期

[3] 罗宏 赵杰 倪东晓 新形势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思路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3期

[4] 陈浩 论述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