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教学范文1
教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力量。教学监控能力作为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1],在专家和新手型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可以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角色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化,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
我国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是由学者林崇德在《中国教育报》提出[2],后申继亮等人结合了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大量对比研究后得出: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其维度的划分上,主要有两种: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根据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范围,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并且教学监控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课前的计划与准备;课堂的反馈与评价;课堂的控制与调节;课后的反省。[3]在这个循环变化的过程中,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是前提;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是基础;最终需达到课堂的控制与调节的目标;课后的反省不仅是对本次循环的巩固,更是下次循环的基础与前提。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只有达到第四阶段时,他才离“专家型”教师更近一步。
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说,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到学生身上,教师的任何一个细小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身上得到夸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能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各相关要素,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作为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其创造性教学行为的中介[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积极而主动的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它具有能动性、评价性、调节性、普遍性和有效性等特征。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不断认识,在认知水平上不断得到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成败。只有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正,用尽可能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这也是一名教师能成为“好教师”的原因之一。
再次,对于学校的整个环境而言,教师文化当然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教师之间对教学监控能力方面的学习,必然也会使整个文化氛围得到提高,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呈现出向上的景象。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场所是教室,以教室为基准,我们探讨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外在因素
在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形成的初期,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受制于外部环境。主要有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如果学校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听课,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进行教学研究,新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其优点,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家庭、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也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影响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
(二)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内在因素
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因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某些突发状况,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仅仅具有某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还需要相关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有关学生的背景知识,只有将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重组,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林崇德等人的试验证明:教龄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部分维度有显著性的影响。具体地说,是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监控能力呈现出从逐步增长到开始衰退的过程。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安排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反应的掌握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控制与调节能力,以及对于自己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反省的能力等,随着其教龄的增加而首先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其从事教学工作的16—25年。其后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其教学监控能力不再上升,而出现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5]整个过程和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专家型教师之所以成为专家型教师,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因而他们热爱教学工作,能积极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即使地堆教学活动加以计划准备、评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是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要。新教师只有从信念上改变了,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对教学抱积极地态度,以积极地方式对待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反过来,教学监控能力高的教师,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能力期望和结果期望,因而教学效能感也较高。
此外,“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归因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教师的努力归因与其教学监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显性影响关系。而有些教师之所以可以成为“专家型”教师,其基础无一不是归因于自己对每 一堂课的课前准备与教学过程的改进。
可见,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素质”。该能力的提升促进着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逐步实现专业化。
四、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影响教师生活的领域,从管理者来说需要建立良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套制度,如:开放教师的课堂,让更多老师去观摩优秀老师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习优秀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监控能力;给予教师适当的任务标准,使教师可在其努力下完成;建立教师的教学反思档案,让教师对目前发展状况与之前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而真正发挥其“反思”的作用。另外,在班级的微观领域,教师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自身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教师在学校的主要人际关系之一,他们如果对教师充满信任,视教师为自己的帮助者,自己烦恼的可倾诉者,将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的知识水平作为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当然也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而教师的知识在很多学者看来,可以分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6]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如开展各种研讨会、课题研究、定期培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开展各种教育讲座,丰富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
(三)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7]学校管理者应该减少教师教学焦虑,提升教师这也幸福感,激励和维持教师工作动机,勉励教师不断的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寻找成功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调节控制能力。
另外,还应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能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再结合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后反思,通过这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8],不断改进自己,最终达到“专家型”教师水平。
可以说,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的过程就是一名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着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了加快教师的转变,必须也从多方面对其施加影响。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友根.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相关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0,9: 31-32.
[2]林带德. 教育的智慧: 写给中小学教师[M]. 北京: 开明出版社. 1999: 46.
[3]赵凌燕.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综述[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56-157.
[4]张景焕, 刘翠翠.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9: 54-57.
[5]辛涛, 林崇德.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质与量的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1999,3: 50-51.
[6]林崇德等.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 1996,6: 16-22.
教师教学范文2
一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向扮演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角色,其性质属于知识再现性。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通过教师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的。在传递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和“中心”的位置。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始终是他们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教师展示知识的空间只是一块容量有限的黑板,在有限的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得不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板演文字、绘画等低效的劳动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呆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并不高。现如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学生很容易从外部获得教育信息,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其权威地位开始动摇,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也受到冲击。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多元化。
然而,在信息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住,其主要职能已经从“教”转变为“导”。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计算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将相关的图形,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指导者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不断地扩充知识。首先,教师应该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再次,要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多媒体教学呈现给学生的大部分是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不易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不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和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评。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师是研究者和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拉多方面的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者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成熟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不仅具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完善教育实践。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那么,在这种优化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研究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教师就能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探索在多媒体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由“教书匠”想研究型教师的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任何人都要不断学习,而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特殊重任,更应该不断地学习。教育家德洛尔就曾特别强调教师的四大责任之一便是教师自己的培训和提高。在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有台前被推到台后。那么,交换司所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都相应的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教学范文3
“我们吃进去的草,挤出的是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何形容我们教师的工作的语言都不为过。说过:“小学教师的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是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说特殊,是因为小学教师教授的对象都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低年级的教师更是这样,要将那些刚从幼儿园中走出的孩子教育成为明白懂事的“人”,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我们常年在忙忙碌碌中生活,不论八小时内外,下了班还在工作,甚至有时连做梦都是在操着孩子们的心,实在辛苦!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深深体验到其中的艰辛,我要祝福我的同仁们和我自己,祝我们幸福!祝我们快乐!
我们爱孩子,孩子也爱你。我们付出一个微笑,孩子会回报几十个微笑;我们付出一片爱,会收获层层的爱。我常常为此而感动。今年元旦,我收到了几十张贺卡,有的折了纸鹤,有的用布做了一些小挂件等等,他们用稚嫩语言倾诉着对老师的爱,其中有四位同学联名写道:“沈老师,您的样子确实有些像江爷爷,摘下眼镜又像一只小黄兔。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可以留下来,陪我们渡过小学,祝您身体健康!”还有很多学生把他最喜欢的照片贴在贺卡上送给我,留作永远纪念。我把所有的贺卡拍成照片挂在我的博客上,时时回味,时时感动。
我们在学生身上的付出,其实都是感情的碰撞与交融。让这碰撞与交融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更猛烈些吧!!!
二、“爱”的行动
我追求真正的素质教育,“他”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学生是自由的、轻松的、活泼的、个性是张扬的、人格是健全的。
为实践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我正在行动。
教师教学范文4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营造教学反思实施氛围,提供教师践行教学反思机会
教师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师 生命化教学 自由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220-02
课堂上存在不同的教学类型,心理学家林格伦讲述了课堂中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分别是:第一种,传统的教师讲课是教师提出问题而不要求学生及时反馈。第二种有所改进,因为教师寻求反馈,想弄清学生是否明白教师所讲内容。第三种交往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第四种类型则更优,为师生间的交往打开了更多的渠道。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传统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很少,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接受多少,能否理解,有没有问题需要提问,这些都没有任何反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交往是双向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反馈构成了师生间教学交往的过程。这样的反馈特点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要提高自己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要关注对方所反馈信息的情况,以此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这样的教学境界,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和互动的结果。”
笔者认为,师生主体间关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认识老师的过程中是主体,在被老师认识和教育时也是主体。与此相反的过程也一样,教师在这种相互关系中也是主体。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这二者之间是共存的。如何形成课堂上的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关系,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而从自由的角度审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领域中,对于“自由”二字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教师的自由和学生的自由,也就是主体间师生关系生成和彰显的是师生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关系则强调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一、教师教学必须自由化
只有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尊重、理解的主体间关系,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首先,给予教师教的自由。在教师教的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如:认识能力、知识结构、性格、气质等,各方面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把握。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技能和修养来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实现教学效果。
从情的角度来讲师生平等,二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都有各自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彼此沟通。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自由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如果仅仅依靠讲解书上现成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在电脑几乎普及的年代,知识的获取已不再像从前那么难,而将知识模式化地硬塞给学生,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许更多的是逆反心理。而如果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样一来不但不能很好地传授知识,而且容易形成师生间对立的关系。学生也就不可能获得自认为满意的答案,更别提进一步形成新的观点,达到培养创新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仅仅复制书本内容,毫无特色,那么,不仅他的教学淡如死水,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有时会在讲授中对自己提出的假定有所质疑,认识到自己处在伦理两难问题之中,也会在讲授中提到一些理论和不太常见的事实及一些不多见的哲学思想,而这些问题的提出或讲解,有时是必要的。由此也可得知,教学的独立性对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自由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学术研究,这样也有利于学术自由合理性的保护。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程度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是各不相同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标准,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目标和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自由度就相对小一点;而在高等教育阶段,统一的目标或标准会相对少一些,因此,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空间就会相对大一些。教师的教学自由有时是需要保护的。
教学的自由度越大,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教师是否有效教学并且懂研究,这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他们就可能设计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课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有很好的效果,由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业绩。
二、生命化教学
教学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理解、沟通。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的传递,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现象体现了传统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完成认识性的教学任务;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或者唯一任务就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而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一个过程。这样与我们教育面向未来的要求是相悖的,我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忽视教学中人的因素,必然会导致教学变得机械和程式化,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从生命的层次,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步骤。
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了不同的论述。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也就是学校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这是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活动中获取知识而不是由听课和读书来获得的知识,他认为那样的知识是虚渺的。
生命化的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学生,如从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的职业提出挑战,焕发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师生在彼此的影响下共同成长和进步,当然教师的自由化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前面。
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的正当途径。杜威主张,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各方面的成长和改造。教育内容不是一个先于教育活动的东西,而应该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也应该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师生面对教材应该是在实践中挖掘出来的。
如何看待教材以及如何选取教材都是需要教师正确面对的问题,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事先的一种预定,这种预先准备好的教材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也限制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来操控教材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出来,否则教材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也就不能成为学生交流的资料。教师应该能自如地掌控教材,而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作为根基,教师要品质开放。我们知道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能够生存的技能,更应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爱心、热爱和平的人。只有既关注学生自身活动又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教学内容,才是真正教学上的自由。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下以及以后多方面的发展;但是课堂教学也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最基本的构成,课堂教学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感受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
三、推动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者
不仅教师应该进行研究性教学,学生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很多学生已经对学校僵化而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厌烦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情绪的研究,以及了解学生的困惑与现实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尽可能把学生的各方面的兴趣和需要联系在一起时,以此来消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这种意识上的解放,指导他们寻找塑造自身能力的各种力量,知道如何发现自我以及如何认识世界,并且最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最终明白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沿着这种对生活、生命的探索而对学生教育,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帮助学生探究自己的人生规划,教师在这里就应当成为学生的指路人,与此同时,推动学生成为研究型的学习者。
有的学生是以学习作为取向,而有的学生是以成绩作为取向的目标。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认为学习本身是有意义的,在他们看来,学到知识和获得能力的时候,也是他们满足的时候,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而以成绩为取向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他们更有吸引力,他们不注重学习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以“做得比别人好”来作为标准,他们片面地追求分数,学习知识和增强能力不是他们的目标。学生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要将学习看作是一项研究且兼有使自身自由的活动,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会更容易的向研究性学习发展,这也成为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
用“自由”的角度,使教师进行生命化的教学,并且学生可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美)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 S.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7.
[3]陈旭波,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征[J].早期教育,2004(7).
[4]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53.
教师教学范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24-01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多重的身份,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各角色聚集一身的策划者,就要求教师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聚趣味、创新、享受、发展等多型教师于一身,呈现出活泼、多彩、有效、生花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多能型;趣味型;创新型;享受型;发展型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认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对角色的挑战,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我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应具有多重的身份,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各角色聚集一身的策划者。如何把教学组织得活泼、多彩、有效、生花是每位老师的追求之一。
1“多能型”教师,让教学独具天地
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硬教给学生知识,课堂要有活力、有乐趣、有和谐。课堂上多讲笑话,把文本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讲故事,开展语文活动等方式有助于促进教学。如在进行外国名著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影片:《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堂上我适时播放一些电影片段,鲜明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对于“中华民风民俗”同学们接触的内容相对片面,课前让他们搜集最喜欢的国家民族和特色节日,从兴趣入手,用多渠道收集民俗风情材料,教学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感受各自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学生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学会沟通,要尽量与他们交流的,做游戏。聊聊天,亲近亲近,既加强了联系,又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何乐而不为呢?
2“趣味型”教师,让教学彰显魅力
知识面广、一手好字、能歌善舞、再加上你的好口才,这样的老师会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丰富,就有了丰厚的底蕴,课堂上妙语连珠、随性而发的即兴演讲、脱口而出的文章会让你的学生羡慕不已。例如在教学《灯光》时我结合当地烈士亭傍晚璀璨的的灯光景观,把革命战士英雄事迹穿插于教学中,孩子们更深刻的体会出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更有力地说服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教师,字也是你无声的语言,他们下意识模仿老师的字体,尤其是钢笔速写出圆润方整的正楷字,毛笔挥洒出龙飞凤舞的大字,学生惟有称奇。教师的语言具有魔力,有煽动力,它能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高能型的教师让你的教学独具广阔天地。
3“创新型”教师,让教学突显个性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学知识”。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大胆创新,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去,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桃花心木》就是属于此类的文章,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生活在不确定中是对自身的一种历练。试想未来的不确定你将如何对待。从“学”出发,为“学”而“教”,突显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有创新的教师更能激起学习的动机。因此,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具备设计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
4“享受型”教师,让教学享受其中
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我们的教学可以焕发无穷的活力,无论对教者还是学者来说这都是种享受。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教学《难忘的小学生活时》当我把近几年班内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示出来时,他们的情绪激动不已、忽悲忽喜的表情、踊跃的类似于演讲的发言,每件每次都享受着一路走过的喜怒哀乐;在“依依惜别”环节中同学们的交流感人肺腑,还有那些自编的纪念册,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最幸福的感觉!教学时营造那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广泛的互动,可以启发开拓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实践,以此激发探索未知领域。教师是教学活动“平等中的带路人”,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协作,交流情感的其间,教师不仅享受教学,就连学生也在享受中学习。
5“发展型”教师,让教学改进更新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启迪者,情感发展的建构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思想上求上进,业务上求发展,教学上求更新,勤学习,多反思。作为教育教学的探究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审思、研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改进,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做一个发展型教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