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体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激发兴趣;高尚人格;小组合作
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推行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在这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体现化学新课改理念。下面我就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心理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持续产生兴趣时才会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才肯动脑筋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就容易记住;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对象缺乏兴趣时,则会感到学习空乏无味,成为负担,产生厌恶情绪,不愿动脑筋思考,也就不可能学好。如果一个学生对化学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笔者在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做了几点尝试。
1.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从表面上看化学与生活联系没有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讨论和引导学生思索。例如,我在讲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引用了这样一则案例:1998年3月15日,河南省许昌市发生了一起纵火案,几名歹徒因与许昌市胖东来烟酒购物中心的员工发生争执,为了报复,便于3月15日凌晨,往胖东来烟酒购物中心倾倒两壶汽油放火后而逃,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火蔓延到与之相邻的望月楼宾馆,致使望月楼宾馆的8名员工丧生,事后法医鉴定,8名员工死于一氧化碳中毒。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明白了一氧化碳有剧毒。学好化学知识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在学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这个知识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案例:一名小学生在一大楼后的化粪池的盖子附近玩火时,突然砰的一声巨响,化粪池的盖子被崩到5楼的一住户家,尽管没有造成人身伤亡,但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化粪池爆炸的原因是化粪池内有沼气,遇明火发生爆炸,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们明白了使用可燃性气体应该非常注意安全。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也进一步明白了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化学上的一些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看不到,仅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自学或讨论是很难理解的。例如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有电子和质子构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但是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教师再讲学生就是不明白,如果教师能把核外电子的运动制成动画课件让学生观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便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用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用善良的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道德典范,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实际上作为一名教师,你也应该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学生只有接受了你,他们才愿意学习你所教授的课。由于我多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知不觉,学生对我有一些好的看法。学生们的赞誉,让我激动,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那颗善良的心,让我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善待学生,如何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学点知识。由于我的真心付出,全班每个学生一年下来都学到了一些化学知识,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我教的学生的成绩在长葛市中招质量评估中多次名列第一。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
中来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2
一、 更新教学观念,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并且新教材内容减少了好多,如阿伏加德罗的推论,老版的是重点,可新版教材提都没提,虽也要给学生讲,但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负担。老师也有更多时间给学生做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打破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由原来的被迫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参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二、加强实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新课改第一章的第一节,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个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给提取出来。这是萃取的概念,可很多学生读了许多遍都不明白。可当我把萃取碘水中的碘这一实验做完。学生竟然能把萃取剂选取条件给总结出来。我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做题时很难出错。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每一章结束时,我常采用男女生对抗赛。这个方法听起来很传统,可近几年来,学生在家长老师逼迫下学习,往往感到他们是为别人学习,所以现在这种填鸭式教学,尤其是做化学实验你在讲台上哇哇啦啦的讲,他们在下面只是好奇的看着实验的东西,你讲什么他们不知道。再讲原电池时,我把男女生分为两组,让他们自己组合成原电池。我先让他们自己预习新课,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设计实验。这样一来,学生非常兴奋。连电极材料为什么不能选相同的金属,电解质为什么不能选酒精等等,他们都分析的头头是道。最后我一总结。学生觉得这节课即好学,又有趣。所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3
一、随机运用简笔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幅合适、精妙的简笔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简笔画功底。比如,在学习“天气”时,笔者就用上了简笔画,把气象符号画在了黑板上。虽然不能说十分精妙,但学生马上有了参与的意识,引起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回忆。笔者边画边问:“What’s the weather?How’s the weather?”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相表达,甚至边画边说。
二、有效利用手势、表情和体态语言,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会让学生有成功感、满足感。学生出现状况时,一个挑眉的动作,升高的语调,拍一下他们的肩膀,无不传递着信息,让小插曲化为无形。如一位同学在笔者讲课时走神,低下头看别的,笔者没有大声喝斥,而是过去轻轻地拍了他一下,他马上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端正地做好了。这样既纠正了他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主动自我纠错。同时在介绍课文时,这些也用得上。比如,在介绍“现在进行”时,笔者摆出了游泳、唱歌、跳舞、打电话等动作,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学生被笔者的动作吸引,争相回答:“You are swimming.You are singing.”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在训练时,学生也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说话,兴趣盎然,既联系了句型,也更好地体会了进行时态的意义。
三、利用“名人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Who is your favourite star?”这些句型时,在学生互相提问的基础上,笔者又为他们设置了一些他们喜欢的名人,像周杰伦、成龙、林心如、姚明、刘翔、赵薇、科比等明星的出生地、日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句型,他们讨论得异常热烈,几乎每个人都热切地参加。同样在学习描述人的外貌时,“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这个句型,笔者同样列出了这些明星。He is tall and thin.She is medium build. She has long curly hair.对他们的偶像,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因此作为教师,了解一些潮流,紧跟时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巧妙地运用一些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更学习他们的一些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中国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讲到“饮食”时,笔者给他们讲法国统治者为显示其与英国农民不同,给一种东西起了两个名字Pig-Pork,Cow-Beef。讲到“天气”时,笔者问学生“rain cats and dogs”是什么意思?告诉他们这和猫和狗没有关系,而是“下大雨”的意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力也格外集中。
五、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交际能力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口头讨论一些与他们无关的事,他们会觉得无趣而不去参加讨论,因此平时教材安排的对话往往都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同时,笔者还为他们设置一些话题。比如,讲到“现在进行时”,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night?What are you doing now?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两种时态的了解。
六、利用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有很多的古谚俗语,英语文化里同样有很多习语。在介绍单词时,若能有效地加入几个这样的句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理解。如讲到“study”时,词不离句,笔者告诉学生:“study,study, once more study.”(学习,学习,再学习。)讲到“success”时,笔者告诉学生:“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学生熟识的句子用英语说出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掌握、识记。因此,教师多了解一些英语谚语并在课堂上穿插使用,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课堂点缀。
七、利用比较归类法,理清脉络,降低学习难度,保持学习兴趣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4
“集体备课”是围绕课进行的准备和研究。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老师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情境,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的一种体现。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以研讨教材、教学为载体,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学习气氛,促进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的互动过程。相对传统的独立式劳作型个体备课而言。此种备课更凸显学习型文化,更强调合作式互动,让老师在合作中实现学习的需要,用学习促进和引领合作,体现出课改的新理念。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同年级同学科备课,跨年级同学科备课(主要是阶段性对同学科教学的专业教研和教学衔接)和跨校际同学科备课(主要是学期始终对同学科的专题研究,考评研究)。其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按既定教学计划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老师,围绕课堂教学采取分工合作,互相学习的常态备课。在三种类型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无论是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提升,无论是合作的实用性还是学习的实效性,均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备课形式。
二、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合作又学习,合作中渗透学习,学习中体现合作,合作促进学习,学习引领合作,合作是形式,学习是内容,内容需要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备课组长是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组织者,示范者,引领者,参与者。负责制定备课组计划(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定评课议教、订反思交流)、备课制度、目标要求(合作目标、学习目标)和确立备课团队的远景目标。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每个人都是中心发言人。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中心发言人也要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非中心发言人,也不能列为局外,要通过参与体现主人翁意识,要通过研讨提高合作意识。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忙,一言堂,大家都喝汤”的尴尬局面。
三、具体操作过程
在实施时我们主要通过4步线性操作流程,体现3个合作和实现4种学习即“434”操作模式进行落实。以初三化
学第五章集体备课为例分析如下:
(一)4步线性操作流程
第一是个体预备。预备是在备课组长统筹分工前提下由教师个体对教学单元每节内容进行预备,为集体共备做好铺垫。预备分为详备和简备。中心发言的内容为详备,参与的内容为简备。初三化学第五章有四节内容,在组长的统筹下我们六位老师进行备课分工,每人重点详备一节,作好中心发言准备,简备其他章节,做好参与准备。剩余一位老师作会议记录、并从网上下载信息。
第二是集体共备。即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大家在一起就某一教学内容共同讨论,用集体智慧设计优化其教学程序,生成通用教案即共案的互动合作过程。共备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周周二、四下午进行共备。
首先是中心发言人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将预备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时教案进行说课。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
1.本节课课型:新授课。
2.教材分析及本节教学目的。
(1)本节在教材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衔接。
(2)学好本节的重要性。
(3)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3.本节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及落实方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实验器材。
学法:学案导学法。
4.教学过程设计:
(1)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2)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比较和导学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设计:
从组织学生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引入新课启发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装置组织学生分组动手制备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归纳和小结通过讲学案巩固检查反馈和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设计:
回忆讨论书写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在教师启发下分析、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及装置动手操作制取二氧化碳讨论小结并听老师点拨结合讲学案巩固练习。
(3)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巩固练习题及作业的优选、确定使用的材料和补充练习的设计。
(4)板书设计:
其次,大家共同参与并研讨:如有教师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多种设计建议做成动感课件,这样更能增加直观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比较学习效果;有的教师建议选择一些网上相关信息热点习题;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进行了预设等。中心发言人及时修改教案。
再次中心发言人上课,备课组教师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继续修改完善教案,形成较为完善的案即共案。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或将电子稿发到个人邮箱。
第三是个体完备。即教师个体依据个体教学风格和学情通过整理、归纳、再发现;再整理,再归纳,对共案进行完善的备课,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个性化的“临床”教案的过程。
第四是教后备。即教师课后写教后记。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经集体反思对单元教学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以后和下一届教学提供经验和范例。
(二)3个合作
分工合作:教师个人预备中的分工合作,命题中分工的合作,打印教案和实验准备中的分工合作。
交流合作:集体共备中的交流合作,评课议教中的交流合作,教学反思的交流合作。
互助合作:课件制作、教具制作中新老教师的互助合作。(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老教师的教学艺术优势互补。)
(三)实现4种学习
准备性学习:教师预备时要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
合作式学习:教师集体共备时合作互动式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预备中和“临床”教学的预设问题。
批判性学习:个人完备时学习共案长处,融入个性特色。
反思性学习:教后备中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性学习。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5
一、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数学练习设计上,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往往束缚着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多练就会多得,就会取得好成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缺乏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考虑,练习的内容趋向单一,且与生活脱节;另一方面,在“无味无趣”的被动练习过程中,学生个性受到压抑,技能得不到提升,学习潜力难以发挥,导致学习效率相对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还引发一些恶性循环,如课后补差的学生越来越多、家教现象越演越烈等,甚至有的教师还埋怨教学课时不足。倘若这种只注重知识不注重技能、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低效教学,继续肆意延续下去,将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步伐,素质教育又何谈深化呢?因此,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在不违背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习题作恰当的调整、组合和补充,使之具有“六性”(即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概括性、开放性),才能从“质”和“量”上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二、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就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二是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结果常常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即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实践案例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教师应有目的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应以教材为载体,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战场,注重趣味性、实践性;以思维的发展为主线,注重概括性、开放性,使学生获得有效发展。下面以“平均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习题的设计。
1.巩固新知,认识平均数
(1)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2)小丽有下面这样的三条丝带,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
基础练习应体现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宜选择教材中的“想想做做”等为配套练习。这里的第(1)题,通过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体会“移多补少”与“先求和再平均分”这一方法的内在联系;第(2)题主要练习用“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2.联系生活,理解平均数
(1)下面的说法合理吗?
①学校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其中队员小强的身高可能是170厘米。
②电梯里有7人,他们的体重和是42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为60千克。
③1999年盐城市亭湖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5千元,2004年盐城市亭湖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9千元,说明盐城市亭湖区的每户人家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④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共植树124棵,一班同学植的树不可能超过62棵。
(2)答疑解惑。
师:课上到这儿,大家还记得课前看的动画片——《小马过河》吗?(多媒体演示改编后的《小马过河》)故事中,河流的“平均水深140厘米”该怎样理解?“小马身高142厘米”,现在你们觉得小马过河有没有危险呢?
……
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第(1)题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平均数的认识,注意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第(2)题通过改编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索的问题,既要求学生讲清楚“平均水深140厘米”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140厘米”并不是处处水深140厘米,有地方可能比140厘米深,所以小马过河还是可能会有危险的,又为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3.综合应用,计算平均数
(1)2009年盐城市“五一”期间大纵湖风景区参观人数统计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出什么?请大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①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参观人数大约是多少?
②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③如果你是大纵湖风景区的负责人,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
(2)在学校第一届“十佳少儿歌手大赛”中,1号选手的得分如下表。
你知道1号选手的实际得分是多少吗?和统计表中出示的数据一样吗?为什么?
……
教学第(1)题时,教师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估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再实际计算。这样不仅找到平均数的范围和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更从小感受到了社会的责任感。教学第(2)题时,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数据的大小对平均数的影响,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生活中不能死记硬套公式,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发展思维,应用平均数
师:如果老师想要了解第一行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想想看,还需要知道些什么条件?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他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媒体出示统计表)
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求出这六位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据,是第一列的5位同学的身高。(多媒体出示统计表)
师:通过计算,得出这5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思考:在同一个班级,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30厘米和135厘米,到底哪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说说理由。
师(小结):班级里的座位编排是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列的同学有高有矮,与全班的总体情况比较接近,所以选择135厘米作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比较合适。
……
这一题通过座位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比较两组不同的平均数,强化对平均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感悟到了平均数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从中渗透抽样的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6
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化体育室内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接受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善于模仿,好奇心强,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具体、解图、助教、寓教于乐的特点,创设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和学习,达到在乐中教,在乐中学,更多地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然而,技术、技能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讲,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一系列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也就是通过多种感知,即视觉、听觉与运动知觉发生联系,在各种器官互相作用下,根据动作出现的顺序和时空关系建立起一连串的运动条件反射,而视觉感知,又是体育教学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广泛地运用动作示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利用各种感官,获得生动的表象,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感知认识。这就加快了对技术、技能的掌握。
然而,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示范的成功与失败,动作难度的影响与限制等等,都不能较清晰、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不能定格的空中动作等)。为此,把体育课的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放映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增加了感官刺激,如图像、色彩等,将输出的信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使复杂的动作过程简单、具体化,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品味动作,体现动作的结构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本能的产生学习兴趣,自主的参与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时,我不是把学生带到操场,而是先在教室里观看录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整体上看,对蹲踞式跳远有一个大致的较为规范的完整印象,然后再运用重放、定格等手段,关键点拨,指出要领,使学生能直接看到蹲踞式跳远的各个分解动作、要求。接着,再看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动作结构有一个明确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观看起跳时的着地、退让和蹬伸,腾空后起跳腿逐渐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两腿一起上举,使膝接近胸部,落地前,大腿上抬,接着小腿前伸,同时两臂向前,腿、臂动作协调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全套动作有深刻的视觉和听觉体会。最后到操场上,教师指导、示范,实地操作。较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过程看得真切,要求听得明白,而且层次清晰,便于全面理解、容易掌握各种动作之间的衔接,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