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1

关键词 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酒店管理

一、酒店管理使用信息系统的优势

由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星级评定标准中规定三星级以上酒店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这一举措推动了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在沿海经济旅游发达的地区,信息系统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所占比重更加突出。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两个方面,这样利用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地为消费者办理各种业务,而且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有效地查询了解数据、了解客房的详细登记信息,方便管理酒店的各项工作。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酒店管理更加高效而且准确。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的传输速度,可以减少基本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减少人为统计造成的工作失误,缩短消费者等候的时间,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可以扩展酒店的客源,便于分析市场行情、实施有效的营销方案。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划分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台系统、后台系统、扩展系统和接口系统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成多个模块共同组成。

(一)前台系统。

由预订、接待、收银、客房服务、报表、记录、协议、帐目、维护等模块组成,对与入住客人相关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覆盖了预订、使用、售后三个时期与客人相关的信息、交易、客房、记录数据控制管理四个过程。登记入住、交费离开都会自动改变客房信息。整个数据过程以客人主单为主要内容。客人主单由直接登记入住或预订而产生,当客人离开后使用维护功能将信息备份后进行清除。对应客人主单的预订、在住、离店三种状态进行记录存储。订金、押金、消费项目、帐目处理伴随着预定和使用时期进行管理控制,客人帐目与客人主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核对客人主单与客房状态的对应关系,发生差异自动提醒。

(二)后台系统。

由总帐管理、财务报表、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模块组成,是整个酒店的财务和任务管理系统,后台系统以计算为基础以控制为重点提供管理系统的信息。总帐管理包括收入、支出、收货、货存等数据的汇总并经会计人员审核入账。后台系统的工作内容很多,如审核工作,计算成本,核查交易、收入记录并根据预算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其中用品采购是酒店最大的成本需要严格监督控制。可以使用购进、收货、帐单相互制约的功能实现酒店的采购管理体系。

(三)扩展系统。

扩展系统是对前台系统、后台系统功能的更多补充,起到拓展酒店管理系统功能的作用。信息管理中的扩展系统一般包括商场购物系统、餐饮服务系统、桑拿娱乐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等组成部分。其中,餐饮服务系统相对于酒店的前台系统可以使用更多的贯穿餐厅日常运作各项业务的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包括餐饮预订、订制菜单、厨房监控、账目结算等细小的环节都包含在内,并且与酒店前台系统相连接,更加有效的传递客户信息。另外,商场购物系统、桑拿娱乐系统等都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为酒店带来更多的效益。

(四)接口系统。

整个酒店管理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许多模块构成的,要联通并使用每一个系统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接口把各个子系统连接成一个大的系统网络。目前酒店管理系统使用的系统中已经有很多接口连接,如客房电话计费系统、宽带上网计费系统、电子门锁系统、语音信箱系统等与信用卡POS机、公安局户籍系统的连接结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所使用的软件中,由酒店自行开发研究、委托开发或者联合开发的软件都存在着起点低、漏洞多、风险大、不够专业等问题。所以当前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选择成熟的信息系统是建立管理系统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很多先进的国内酒店都会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的很多酒店管理系统都使用几个知名的功能类似的软件,拥有这些软件品牌的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先者。其别是MICROSFidelio公司的酒店管理软件是目前国内外资或外方管理的酒店中采用最多的软件。该软件安全性能好,针对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酒店来说选择该软件可以避免很多系统应用方面的风险。除了国外的软件,我国也自主开发了很多酒店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自主开发的酒店信息管理软件就开始进入酒店经营,但国产软件的主要用户与国外软件还是有差距。目前国内主要有杭州西湖软件、北京华仪、北京泰能、北京中软、广州万讯等软件厂商开发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以西湖软件发展最为迅速,已成为拥有国内用户数最多、高星级用户最多的厂商。在酒店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使用已成大势所趋,今后的酒店管理系统不仅是前台后台相连接的网络系统,更将会成为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集团化酒店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浩旻.集团化酒店中央预订系统的设计框架[J].微型电脑应用,2005,(5).

[2]杨铭魁.如何选择合适的酒店管理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6,2,15.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2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CIS数据库;CRM系统

Abstract: The power of marke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ver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marketing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power marketing support system. This article provides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power marke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and prerequisite lists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IS database, CRM system, the DSM system and other applications.

Key words: power marke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CIS database; CRM system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用电家庭、企业和单位等用户的越来越多和普及,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电力营销的最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业务进行全面的微机管理,来实现用计算机软件来管理电力营业的全过程。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许多供电企业开始利用网络结构和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并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着手建立自己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2、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

实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虽然全国供电企业的电力管理部门已经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和微型计算机,但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以每秒万亿次的大型处理器来满足计算的需要的。在满足物质基础后可以开始实行分步投入,分步投入是指建设的规划要按需求的发展和轻重缓急制定逐步实施的计划。作为电力营销部门更应该把握时代动脉,分步而又正确的投入建设,该投入的一点都不能少,不该投入的一点不要多。

2.2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足够的经验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求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例如用电科、“三电办”、用电管理所以及调度部门等。跨越这些部门建立一个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一般有两个:一是与用电实时信息系统的连接问题;二是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联机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国内可以说都已基本解决。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连接问题,在国内虽存在多种连接方式,但却各有所长,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当前在技术上的问题是如何综合择优的问题。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计算机互联问题,国内已有多种解决办法,大型企业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终端组成的网络。中小型企业建成局域网,各部门可利用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建库,也可以视自己的情况不同而选择自己最为得力的方法。

2.3要有相关部门的支持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是全方位的自动化政策、方针、规划和管理制度,同时也是信息所有制和信息管理制度的改革,它的应用使原来大量的人力劳动缩减,同时将信息从部门所有,甚至是一个人所有,变为全企业所有。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影响到了某些领导的“权力再分配”。国电公司所属的各省、网公司及各供电企业的领导都要肃立大局为重的意识,支持系统开发更新的需求。

3、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需求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东部、南部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电量缺口,尤其在用电高峰时期经常出现供电不足的想象。现在不少电力客户要求有高质量的电能供应,尤其是大型企业,可见解决电网缺电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几年少电网对电网的用电负荷预测不够准也不够快。所以有必要实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3.1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决策是经营管理的中心,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企业获得的信息越及时,越丰富,就越能使决策优化,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信息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而准确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大量的电力信息,以便使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促使企业走向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

3.2管理功能整体优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功能管理系统,对生产经营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在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下,通过纵横协调,由局部功能的优化,进而达到整体功能的优化,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以最小的投入、最佳的转换,获得最大的产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获得最大的产出,欲达到此目标就必须进行企业功能的整体优化。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停留在一般概念和号召上,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使信息加工自动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是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功能的优化和局部功能的优化来说,都要求用电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化。

3.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电力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高速发展,用电管理技术愈趋复杂,而且电力营销管理工作量也与日俱增。主要表现在数据量剧增,处理工作量增大,不但业务管理人员不胜负担,而且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日益不适应电力营业的发展。因此,对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需求便逐渐萌生。

4、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上。CIS 数据库是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电力营销部门最常用的系统之一。其主要用于一般的业务管理与业务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电—银联网收费系统,用于银行缴费的管理;(2) 电能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电量电费和电能效率的计算,也包括电能表的校验、检查和维修;(3)工作流程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处理用户用电业务的扩建或变更;(4) 现场管理与服务模块,通过现场对用电量、用电负荷等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汇总到相应的信息管理部门,做出电流曲线来判定电压合格率及最高电压值是否和CIS 系统中的数据对应一致。CRM 系统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高级应用模块,它为重要客户和具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提供专用信息。根据电力客户的用电数量或用电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几个不同方面的电力客户,CRW 系统就针对这些用户实行分类管理,使管理效率最合理化效益最大化。例如系统在必要时会建立以母公司或主管局为线索的纵向联系图,并根据对客户的投诉意见和材料实行分类记录。把定时获得的电价等调研信息及时处理,并根据大客户的不同需要,及时提出较为妥善的个性化服务信息。通过改变或改善营销策略及时处理客户的提议,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DSM 系统是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的另一个高级应用模块。它可以对客户最近一段时期内或某一历史时期内的信息作综合分析:在供电比较充足时,提出相应的多种扩展市场需求的方案;在电力供应较为紧缺时,提出几种相应的调节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以供领导参考。它还可以对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市场中煤、油等能源的价格预测出电力市场的未来需求,甚至帮助和社会来推广节能用电的方案和现行方案的统计。

5、结语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不但关系到电网公司、供电单位的主业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反映电力市场的情况导引电力市场的发展,是做好电网规划的基础,其所有信息包括当前信息

与历史信息都是供电单位的宝贵财富。依据系统的重要程度所决定,其支持的软件平台必须可靠、具有高效能、远离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参考文献:

[1]朗新.电力营销调研组.现代电力营销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J].电力信息化,2003,(4).

[2]陈静.面向服务的架构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管理,2006,8(5).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

1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在我国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电力企业尤其是供电企业来说,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业务应该是电力营销,通过电力营销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讲自身效益和电力营销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而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后盾。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电力销售量的计算精度,为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提供可靠地数据,同时信息化发展和建设也是提升电力企业产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国内电力行业正在面临大幅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电力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依靠信息化逐步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实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电力信息化项目管理整体步骤

2.1强化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推动企业内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平台以及信息化体系建设:①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包括信息化网络、应用以及安全;②信息化基础体系包括组织、制度、人才、标准以及数据中心等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该以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为基础,构建三级网络通道,逐步优化企业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发挥电力企业应用系统的作用,积极构建信息系统统一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

2.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整合升级

对电力企业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升级,以企业整体为基础,全面实施内部系统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工作,构建内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如图1所示,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有发文管理系统、收文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三个部分组成,构建企业统一的协同办公交流平台,同时配合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逐步实现企业内部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以及科技档案等的网络化统一管理,逐步优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电力企业文档管理一体化和远程档案交换集成化。

2.3企业专属网络的优化升级

以企业现有的三级网络为基础,逐步完善企业上下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三级多媒体专网功能,要求专属网络的优化升级能够实现部门和部门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远程会议交流、培训以及生产调度指挥等运作,同时要尽快开通电力企业内部网络IP电话、视频电话一级信息传输功能,真正实现三网合一。

3电力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具体环节

3.1电力企业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班组标准系统、班组星级系统、日常工作平台、班组信息提醒平台、文化建设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其中班组标准系统使用A2标准系统,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系统集成,通过班组内部系统建标,改善班组评价考核方式。同时在六个主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PHP、XML等多项技术和理念,为电力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构建提供技术保障,下面对项目管理系统子系统进行分别介绍:3.1.1A2标准班组A2标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标准班级目录管理和班组管理,根据班组管理标准构建内部文档目录,这样能够方便班组内部进行标准化文档管理,其次班组管理环节主要是正在班组目录构建完善之后,根据内部管理标准的实际状况,逐步添加和完善班组管理标准细则。3.1.2班组星级评定星级评定主要包括班组考核项目管理、考核标准管理、部门内部审查、公会审查、分级审查、班组星级统计等环节,总的来说就是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逐层考核,最后由班组进行总结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直接驳回下一集进行重新整理评定。3.1.3日常工作平台主要从事日常工作安排和记录工作:①日常工作安排可以根据班组内部以及人员的实际状况和任务,来制定工作计划;②工作记录是对班组日常工作细则进行记录,配合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对班组以及个人进行管理。3.1.4公会门户网站公会门户网站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人员工作,主要包括班组通知、企业领导讲话内容、班组活动动态、企业信息简报、企业政策标准等内容。3.1.5班长文化建设信息化平台文化建设信息化平台主要是为了辅助班组文化展示,针对班组信息管理设置统一的网站系统,网站系统内容主要有班组文化、内部计划总结、岗位职责分配、技术管理、班组活动动态以及内部培训等。

3.2电力企业账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3.2.1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选择首先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尤其是针对特定的经营业务发展环境,分析下设单位部门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合理梳理财务业务智力结构,根据下属单位的特点合理进行业务分配,重视关键因素的分析,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例如对于专业能力强的下属单位可以使用“分权式”管理模式,将企业利润作为主要管理目标,对于在专业能力较弱、和企业关联度较高的下属企业,按照“集权式”的模式进行管理,强化企业对这些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和监督,对于需要严格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专业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可以按照“混合式”的模式进行管理,将这些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强化企业对在这些单位的战略性指导。3.2.2财务管理模式变革风险控制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势必会有一定的冲击,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日常业务风险等,所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配合风险管理。(1)在企业预算组织的基础上,重视预算管理风险控制,强化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逐步提升企业预算风险管控能力,利用SAP系统,建立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避免因为企业自身过失造成的整体利益损失,配合激励机制和玉树机制,提高企业预算指标的准确性,保证预算工作的实现,通过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减少财务预算指标的过分裕度;(2)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和控制,同样利用SAP系统对企业资产继续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企业资产流程管理控制,通过分级负责和规范记录,明确各部门职责,及时做出准确反映,通过重点监控,实现企业资产变动流程管理,加强资产动态监督,同时通过分级负责制度实现企业资产管理跨部门流程处理,依靠财产管理系统预设业务流程,实现项目自动转资和资产信息变动自动化记录和信息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财务数据信息规范化管理,从整体上实现对企业资产的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管理。

4结论

电力信息化的长足发展和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总的来说,电力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是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电力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开展势必会对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推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晖.浅谈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

[2]李瑛.电网企业高效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通讯世界,2014.

[3]何祖联,董艳.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14.

[4]田敬辉.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困惑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2013.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4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监督管理;电力能源;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8

生产运营的企业中,需要提供严格的监管制度以保证管理及生产环节的高效运行,特别是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技术监督。满足电网安全的主要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力信息;另一种是通信技术。所以我们为了实现电网通信系统的实时监控,需要加强技术监督的管理力度。在电网系统的监控中,及时发现电网通信系统中的故障,排查安全隐患后才能建立一个安全、节能和高效的电网传输系统。

1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也依仗着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不断进步,然而在实际应用环节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从而提升运行状态。针对该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下文进行分析:

通过电力企业对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重视,我们都知道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和生产的基础,电力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行是一切的前提。无论是在电能的生产还是在电能的运输过程中,都要提高警惕从而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所以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应该重视对信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实时监控,在监督管理力度方面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电力企业涉及到的经济效益要与安全生产相互平衡。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保证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信息及通信技术实现监督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力生产技术和传输技术的不断更新,突出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进行实时监察以便对技术更新环节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排查。我们在保证电力企业安全运营和生产的同时,还应该使其保持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支架。

在电力行业之间,我们应该将协调发展的技术监督理念推广到各个层面。通过将技术监督推广到电力行业之间的方法不仅涉及到自身发展,还关系到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在开展技术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完善自身的技术监控系统即管理体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业和各行业之间的沟通密度更大,所以有助于互相之间学习先进的技术监督手段,使得相互间的监督管理技术得到协调发展。

2 电力通信、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2.1 国内安全规章制度

当前,电力一次管理的旧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电网层面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和电力通信。在第10章中的《国网电网公司电力安全规程》介绍中,通过翻阅“二次系统上的工作”这一条,其中提到了通信系统中光纤通道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然而我们发现在对电力通信系统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归纳的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其中的内容甚至没有提及到电力信息网络工作中该做出的安全防护措施。虽然通过对比当前各省、各地区的电力公司之间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主要针对电力通信和信息网络安全监督做出的相关规定,然而事实却是这些特定的规章制度通过区域管理经验得出,其仅仅只能在区域内应用。而且我们发现它们各自的规定要求互相不协同,所以也就没办法将之完善地提到电力行业对信息网络工作和电力通信工作要求中去。

2.2 电力通信系统技术接入

目前,我们按照一次电网的相关接入规定要求,使得用电客户、变电站和用户发电厂的系统以及一次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通过并网接入到国家电网系统。在组成完整的电力通信网过程中,我们借用的是用户电力通信系统的接入电网通信,所以用户通信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和通信网的安全运行。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即使每个省份和城市的电力公司通过针对网络技术监督管理和电力通信的区域性特点所做出的地方性规定,仅仅只能在本区域的小范围内适用。由于省份和城市之间各自有各自的特殊规定,进而导致了没办法进行推广和普遍适用的劣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能够对用户做到真正的规范和约束,也许将会导致电力通信网管理混乱的结果,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就得不到真正的保证。安全规章制度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电力通信上的不完整也是因为电力通信网管理混乱造成的。

2.3 电力信息应用

国家为了实现提高计算机终端使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电网公司从独立的信息网络入手,组建了各类相对独立的网络以支持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中经常出现比如“一机两用”、随意修改IP地址和安装防病毒软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使用人员的不正确操作所导致的,这些错误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受到安全威胁,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防范

措施。

虽然各个省份和地区针对电力网络技术监督管理做了相关规定,但是这只能适用于小范围地区,不能够作为这个行业的标准进行推广。在出台标准这方面,电力行业并没有制定关于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3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 信息网络 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10-02

1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的重要保证。在社会生产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阶段,电力系统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体系,同时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2011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对电力系统生产的有关要求,促使电力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相适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且提出了电力行业应该实现安全、经济、清洁、节约等相统一的要求,逐步依靠科技力量促进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在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可得知,电力电网的安全性能与抗风险能力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由于我国的电力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因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能和抗风险能力与网络的稳定程度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种种特性一方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后续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鉴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电力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中的种种安全问题,本文着力分析我国电力系统中有关网络安全的体系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当今社会中常用的先进技术和笔者自身从事电力信息系统中安全管理的相关经验,给出了若干建议,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服务。

2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现状

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体系往往分为三个部分建设:安全系统建设、安全措施建设、安全管理建设。其主体建设的目的是对信息化过程的数据进行存储、保护、传输,以确保信息在各个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信息失真、被窃、被更改等。

安全系统的建设内容是根据各种独立的应用需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安全体系,以确保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免受干扰,常用的手段有建立防火墙、漏洞扫描、数据实时监控、安全审查等内容。在安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整体系统规划,该规划中常用的步骤分三步:注重结构安全、过程安全、以及对象安全。安全措施建设的是对电力系统所面临的的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即对未发生的风险进行应对建设,一旦系统的风险发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安全措施直接进行控制,避免该风险产生更大地损失。在有效的措施建议下,全方位、集中式的动态管理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安全措施的指导下,安全管理的操作过程才能高效、安全地履行。建设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各项复杂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之能够组成一个协调一致、规范完整的集中式平台,方便管理者和操作者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在该管理模式下,电力系统能够自动搜集相关产品和设备的信息数据,继而经过加工、分析、汇总、传输等过程,供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在当前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在以下几个层面着手:(1)物理层面,一般指的是信息传播的介质和设备;(2)操作层面,例如操作系统和企业专门设立的数据库,两者均是数据安全存储和传输的重要保障;(3)网络层面,信息数据的准确、高效传输的环境保障;(4)管理层面,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体制建立是人员各司其职的重要保证,管理的最终落实点始终是对人的管理。

3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中几点问题

3.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存不足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习惯,然而,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中,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电力企业部门众多,一旦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下降,将会对企业的过程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笔者自身经验,部分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信息部分的权利与责任的边界模糊,且工作内容冗杂,在信息化社会,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管理的重视,而不是仅仅设置一个职能部门。

3.2 操作者的安全意识不强

如前文所述,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且电力企业的在运营环境中几乎不受到竞争的威胁,因此造成企业管理中危机意识不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存在不足等问题。本文所强调的危机意识主要是指有关影响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危机意识。例如,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盲目进行数据共享,给电力企业的系统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部分员工忽略了病毒了存在,盲目将U盘等工具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等。

3.3 硬件设施不健全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主要依赖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计算机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一旦出现物理故障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操作人员的管理效率,因此,硬件设施在电力信息系统中主要起到技术保障。现实管理当中,各种软件功能的实现也是依赖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对电力系统的硬件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灾难。

3.4 系统漏洞没有定期检查

该部分所指的系统主要是针对由微软所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企业所用的系统均是此类产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更新速度缓慢而导致某些无法扫描的部位产生安全漏洞。据了解,微软公司往往需要两周左右时间才能披露该系统中所潜在的安全漏洞。因此,防范此类漏洞被他人利用,造成系统的稳定性失衡等问题,是当今需要注重的一个方向。

3.5 系统易被恶意攻击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精通网络技术的专门人员,俗称为“黑客”,他们能够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在西方复杂的市场竞争中,黑客在各种信息化行业中都会存在。尽管我国现有体制中机会不存在电力行业的竞争,但是有关系统防护的措施和意识始终不能松懈。同时,黑客的攻击手段往往包括种植各种病毒和木马进行网络攻击,使网络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因此,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电力企业应该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在维护系统安全方面做好准备。

4 有关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的措施建议

电力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保障社会经济中的生产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管理工作经验,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关该系统稳定运行的部分措施建议:

4.1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一个良好的制度是保证组织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制度能够有效地约束行为人的各种习惯,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的边界,避免人为因素而产生的生产能力低下。对于管理者而言,制度建设往往处于重点位置,因为管理的最终落实之处往往是由下层的执行者完成。对于操作者而言,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各自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纵观全局的安全建设问题,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树立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例如,操作人员能够遵守企业的制度规范,正确使用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可以积极有效地防范人为因素导致的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事故。

4.2 安全使用信息网络产品

针对传统的有关系统的信息维护方法,主要是设置防火墙,以阻挡病毒的入侵,但是防火墙的特性是隔离信息的一种保护措施,对数据监测等方面存在不足。当今出现的新技术例如IDS、VPN、IPS等,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监测等问题,防止带有威胁的data进入系统,造成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有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该信息网络系统时,IDS能够通过自身识别、判断,并且及时监测报警,阻止该信息进入该网络系统。IPS也称之为入侵防御系统,它所具有的功能形式和IDS相似,具有主动阻断功能,同时在数据包分析能力与运作性能都较IDS有了很大的提高。VPN即为虚拟专用网络,它主要用于信息传输加密,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内部的敏感信息能够使用公共网络进行传输。

4.3 对做好网络中的物理防护工作

一般电力系统中所谓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硬件设施做好物理安全防护就是将外网与局域网进行隔离,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乃至互联网病毒、木马以及各种间谍软件、流氓软件的入侵、破坏,可以避免企业信息外泄。此类隔离的优劣效果共存,一般在系统遭受不明破坏或者在系统更新的时候使用。在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维修,并且落实各自的工作内容,防止盲区的产生。

4.4 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护系统

所谓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护系统,就是根据防护需求建立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常见的有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以及日志审计系统,几个不同层次的系统构成了集成化的系统网络,各自运行,共同完成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入侵检测系统能提供安全审计、攻击识别、监视等多项功能,自动对系统中安全漏洞进行检查与反馈,可以供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日志审计系统能将网络设备、入侵检测、防火墙设备中的数据进行识别、采集、分析、反馈,对不同的事件归类分析汇总,并进行报警响应,大大提高了风险响应的效率。防病毒系统可以对病毒感染传播起到很好的的遏制作用,并且防病毒系统已经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要防护手段。

5 结束语

由于电力行业关系到国民生计,属于社会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因此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研究的课题。鉴于当今电力行业的主要运行形式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形式,而网络化环境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等问题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当今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当今电力网络系统中出现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融合笔者多年的电力管理经验,分别从电力系统的制度建设、物理保护、系统维护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以期为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凯斯.浅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06).

[2] 张忠慧.浅谈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3] 李瑶.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3):310.

[4] 徐国强.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探讨[J].山西焦煤科技,2008(9):32-43.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范文6

关键词:控制点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服务体系架构;富客户端;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地图服务;安全管理

多年来,随着基础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基础测绘成果资料越来越丰富,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测绘控制资料,特别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控制点资料。随着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日益旺盛的需求,地理信息成果的应用领域和深度在不断拓展,控制资料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频度在不断增强。为了将珍贵的控制点成果资料完整、科学地存储,并有效、合理地进行管理和利用,使之发挥应有的测绘价值,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需要对这些控制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科学建库,开发方便实用的应用系统。

1系统总体设计

控制点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采用网络设施层、软硬件平台层、数据集成层、服务层、系统支撑层、用户层等多层结构进行构建。它以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平台为依托,以标准规范及法规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控制点数据为枢纽,在系统平台支撑下将各类控制资料以WebService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及功能服务。

1)网络设施层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所必须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设施,如生产内网、存储设施、路由设施、安全设施等。

2)软硬件平台层主要包括平台运行所依赖的GIS平台、数据库平台等,是整个系统构建和运行分析的基础。

3)数据集成层是依据统一技术规范构建的一体化控制资料资源体系,是系统建设的核心。数据集成层由一系列数据库及数据实体组成,其中数据库包括控制点空间库、控制点属性库,数据实体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和控制点影像数据。数据之间紧密关联,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有机整体。

4)服务层主要实现系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及控制点专题资源的对外和共享功能。服务是根据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组织、重构,以服务的方式对外,满足客户端的应用需求,具体包括地图服务、图层服务、空间查询服务、数据服务等各类服务。其中数据操作服务采用微软公司的SOA实现技术WCF来进行服务封装和,地理信息则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RESTAPI来实现空间数据、空间分析功能的封装和。

5)系统支撑层主要通过控制点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业务功能,实现控制资料的管理、展示、查询、更新及使用。

6)用户层为相关用户,主要涉及内部生产用户。

2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基于B/S体系结构构建,主要以电子地图为支撑环境,通过视图管理、用户管理、成果查询、成果管理、数据编辑等相关模块,为控制点的展示、查询、管理、更新及使用等日常业务需求提供技术平台。

3技术流程

系统的实现主要涉及二维电子地图制作、控制点资料整理、控制点资料建库和应用系统开发4个流程。

3.1二维电子地图制作

首先将1∶250000DLG数据经过数据提取、格式转换、投影转换、组织重构、分类代码转换等操作,整合处理其境界、道路、水系、地名等数据,形成无尺度的电子地图数据;然后,按照在线电子地图生产作业规范,经过数据抽取、分层分类、符号设计、色彩设计、注记配置和缓存制作等工序,制作成可供Web环境下软件系统快速访问的缓存电子地图,作为控制点展示的基础底图。

3.2控制点资料整理

3.2.1控制点资料

为了便于控制点资料整理,按照用户需求将控制点资料分为等级控制点(即大地测量控制点)、1∶10000基础测绘控制点(是省级用户特有的,即1∶10000地形图测图控制点)、大比例尺测图控制点和地理国情普查控制点(即影像控制点)4种类型,其中部分控制点还包括了控制点对应的小影像。

3.2.2控制点资料整理

根据管理需求,对现有的控制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分别形成不同类别的成果录入模板,并以录入模板为标准,分类进行控制资料的信息提取和录入,形成规范化的控制点资料台账。同时,对控制点对应的图像数据(小影像)进行目录整理和规范存储,为后续程序的自动调取奠定基础。

3.3控制点资料建库

以整理后的控制点资料台账为基础,一方面创建关系型属性数据库,对控制点资料台账进行数据入库;另一方面,对控制点资料台账进行空间化,形成控制点空间数据,并创建空间数据库,将其入库,最终形成互相关联的控制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3.4应用系统开发

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开发、系统测试、文档编写等内容。

4关键技术的应用

系统构建中跟踪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众多先进、成熟的技术,并根据本项目目标和特点选用多项先进的技术进行构建。

4.1多层架构和SOA架构模型

多层架构可以搭建松散耦合、易于复用、可扩展性强的应用,除方便软件研发的组织和实施外,最主要的是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扩展。SOA是基于开放的Internet标准和协议,支持对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组件进行描述、、发现和使用的一种应用架构,支持将可重用的数据应用作为应用服务或功能进行单独开发集成,并可在需要时,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服务或功能,可更好地满足平台组件化、互操作、模块化、可伸缩等特性。通过SOA系统可对不同服务或功能进行组合,以完成一系列的业务逻辑与展现,最终可让用户像使用本地桌面业务组件一样方便地调用服务或功能等各种资源。实现SOA服务,需要使用SOAP和REST这2种体系结构类型。SOAP功能强大且较全面,但较复杂,难以应用。REST类型的SOA服务无需引入SOAP消息传输层,其轻量级和高效率的HTTP格式可以直接被应用,具有灵活性和易用性。系统在设计上遵循多层架构和开放性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理念,根据逻辑将系统划分为多层(网络设施层、软硬件平台层、数据集成层、服务层、系统支撑层、用户层等),多层架构之间松散耦合,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可重用性,满足系统今后扩展的需要。同时采用REST方式,使信息共享的途径更直接,在用户层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4.2基于RIA的富客户端应用技术

RIA是一种将桌面应用程序交互的用户体验与传统Web应用的部署灵活性结合起来的网络应用程序,结合音频、视频和实时对话等综合通信技术使RIA具有前所未有的网络用户体验;它充分利用客户端计算资源,构建更直观,易于使用,反应更迅速且可以脱机使用的应用程序。RIA具有桌面应用程序的特点,在消息确认和格式编排方面提供互动用户界面,在无刷新页面下提供快捷的界面响应时间,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特性以及在线和离线操作能力。RIA还具有Web应用的大部分特点,如立即部署,跨平台,因而可采用逐步下载来检索内容和数据,充分利用被广泛采纳的互联网标准。客户机在RIA中的作用不仅是展示页面,还可以在幕后与用户请求异步地进行计算、传送和检索数据,显示集成的用户界面和综合使用音频和图像,这一切都可以在不依靠客户机连接的服务器或后端的情况下进行。Silverlight是当前主要的一种RIA客户端开发技术,是微软推出的跨浏览器、跨平台的解决方案,带来基于.NET的下一代媒体体验和丰富的交互式网页程序。它利用跨浏览器Web技术进行设计,以实现多操作系统,甚至是移动设备上的无缝运行。Silverlight采用已在.NET3.0和vista中使用的XAML语言,使Web内容与桌面内容的开发语言一致,兼容了大量其他标准和现有技术,包括ASP.NET、AJAX和.NET3.0。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给网络GIS的表现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将Silverlight特效引入地图,特别是对空间要素点、线、面的渲染,为客户端的地图显示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系统采用基于Silverlight的RIA技术,既实现了客户端的部分计算,减轻了对服务器的运行需求,较好地做到服务器负载均衡,又充分利用了Silverlight的丰富特效,使各种应用和分析结果的展示更绚丽,可以获得较佳的用户体验。

4.3基于Geodatabase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

Geodatabase是一个表达要素和要素之间空间关系以及其他专题关系的对象关系模型的第三代地理数据模型,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和智能化的空间数据库。与前几代地理数据模型相比,它大大扩展了带有行为关系和属性的表达能力,允许在数据模型中使用规则定义更多的GIS应用功能。Geodatabase可在商用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地理空间数据,所有数据一起存储在商业DBMS中,这意味着可以有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策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集中进行管理,极大地简化了支持和维护过程。Geodatabase模型的要素具有内置状态,能完全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大型的地理要素类型可进行无缝存储,不需分割,即支持连续的地理延伸。Geodatabase使用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要素在数据库中被存储为记录,使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更加接近;允许多用户通过使用版本管理和长事务处理访问数据库,多个用户可以读写同一个和共享的数据库。系统采用Geodatabase技术进行控制点空间数据库建设,将空间数据和静态属性数据合二为一,可借助其索引及检索机制极大地提高空间数据应用效率。

4.4基于静态和动态缓存的地图服务模式

系统作为一个日常的业务系统,在应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地图传输和显示效率,提供更优化的地图服务。网络通信代价和数据存取是影响平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现有网络及设备的约束条件下,主要通过减少网络传输量来实现高效通信,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瓦片技术的地图服务缓存,通常是基于金字塔模型来分层组织地图。系统在设计时对于基础地理信息,采用静态地图缓存技术,基于金字塔模式预先生成不同显示比例尺下的地图瓦片,每级地图瓦片都有相应的坐标值和索引。当来自客户端的地图操作要求显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图时,客户端可以根据地图显示范围进行计算,得出请求范围覆盖到的瓦片数据的层次号和行列号,服务器端通过索引检索出所需瓦片数据的范围,并将该范围数据推送到客户端。对于控制点数据,则由服务器端根据客户端的显示范围实时生成地图缓存,极大地减少了数据推送的数据量,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率。

4.5基于角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系统的访问与管理通过角色的方式来控制,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角色分类可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角色、数据管理角色和数据使用角色。系统管理角色具有用户管理、角色分配、系统配置的管理权限,通过日常的系统管理、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数据维护角色具有控制点数据编辑的权限,可进行补充和更新控制点数据等维护工作。数据使用角色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多种方式查询控制点,并能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数据下载,为影像纠正、DEM检测等生产提供服务。

5结语

控制点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集成了GIS、Web-GIS、空间数据库、计算机及网络等相关技术,通过处理、整合、规范现有控制点资料数据,构建控制点数据库,实现各类控制点资料的一体化管理。同时采用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开发集地图展示、信息查询、成果下载、数据更新等为一体的省级基础测绘控制点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为控制点的展示、查询、管理、更新及使用等日常业务需求提供技术平台,还可对省级基础测绘控制点资料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应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测绘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彤,周朋.基于GIS的测量控制点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4):164-165

[2]李扬,尹权.控制点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城市地理,2016(3X):246

[3]韩红超,吴春节,张旭东.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7):91-92

[4]印小冬.基于SOA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6):53-56

[5]胡可,张慧.基于Silverlight的RIA网络地图技术[J].测绘,2013,36(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