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1

一、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和提升服务,基础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常规,是实现图书馆基本功能的服务,如图书馆借阅、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而图书馆创新服务是一种与基本服务相对的提升,就是图书馆在实现基本知识服务功能的基础之上,利用本馆的文献、馆员、设备、馆舍、品牌影响力等各种优势资源,为读者提供的外延。[2]作为乾县唯一的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占地1.6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馆内设有7个科室(办公室、多功能服务厅、借阅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特藏室、资料室),馆藏图书6万余册。其藏书籍2143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配备电脑、桌、椅37台(套)。这也适时为群众提供着学习、科研、检索等服务。另有学者指出:“图书馆应该加强创新服务理念的研究包括读者权益理念、人性化服务理念、均等服务理念、图书馆自由理念等这全新理念的广泛传播,深刻地改变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貌。握良机激活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增强自身活力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而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即就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服务资料查阅功能,强化图书馆信息检索,并使用全国通用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统一标志,细化图书馆查询类别,建立健全县级图书馆信息网络资源库,并利用互联网相互查阅浏览,适时指导图书馆信息检索查询,从而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二、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图书馆是人们学习提高的资源库,也是继续教育的有效阵地,并能适时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与检索,服务与广大群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千头万绪,不但有观察资料范围与种类的区别,还有地方性投资不足,影响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同时,导致图书馆服务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1、馆藏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当前县级图书馆的图书质量不高,图书馆藏书量不足,文献老化较为普遍,特别是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储备量严重不足,这与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及其图书馆的基础设置有关,作为文化大县的乾县,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及其文献的储备量一定要适应县域群众发展需要。

2、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新时期的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发展信息化图书馆功能,强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详细登记图书馆文献资料,并形成强大的数据库,适时利用网络、计算机检索系统等查询浏览。但是,乾县的图书馆这些信息化建设还很落后,这也影响图书馆的公益服务功能。

3、图书馆宣传与使用率偏低。作为县城唯一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的乾县图书馆,在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文献资料详细名目等方面,广大群众对此并不是清楚,也无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提高,由此导致图书文献资料的使用率偏低,部分书籍崭新如初,这些也是影响和制约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因素。

4、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图书馆工作事实上,是一项特别专业、特殊的职业,他不但要有专业的文献知识,并要熟练操作信息化系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其良好的公众服务意识,积极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

三、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1、关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信息化的今天,大量信息需要良好的数据存储库,而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并做好图书馆藏名目,及时的提供查阅学习,并为广大民众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2、加大图书馆建设投资力度,扩容扩建提质量,充分做好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与图书馆建设是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指标,而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更应要加强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拓展图书馆的馆藏数量,新建具有时代标志的图书馆,重点投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2

前言:网络植根于信息,因此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革命,其变迁的核心是信息处理与沟通的技术,信息技术之于这场革命就像新能源之于过去的工业革命,重组着社会的方方面面[1]。从图书馆发展史看,几乎每一项新信息技术的出现,都能引起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并推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升级[2]。现代的信息技术给县级图书馆打造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环境和更大信息的共享空间,同时也对县级图书馆在信息化飞速的时代对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1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是指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造福于社会。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和传递,信息处理、再生和利用。图书馆信息化包括网络、数字化资源和分布式管理三种形式,因此也称数字图书馆,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提供社会化的信息服务。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对图书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图书馆学五条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3]。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图书采购、编目、信息检索、图书预约、流通、新书推荐、馆藏统计等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科学有效地实现图书馆的各项管理的工作,与传统的基本依靠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实现管理操作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可节省时间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快捷。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和资源共享中心。信息时代对县级图书馆的冲击越来越大,要求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转变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逐渐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

2传统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图书馆体制的局限,资源短缺

传统图书馆是建立在有形信息载体,多为纸质载体基础上的,有不少书籍内容重复或复本太多,且藏书量不足,文献信息资源相对稀缺,这就决定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很大程度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成为县级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虽然是由政府拨款,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拨付给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导致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和不足。许多县级图书馆馆舍老化,藏书陈旧,文献量不足,书架、期刊架、阅览桌等设备得不到及时补充或更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少,电子资源单一,网络速度慢等,导致进馆读者稀少,无法吸引读者,满足不了现代读者的要求。

2.2 馆员素养偏低

由于体制原因,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由上级部门决定,大部分都是通过人脉关系、照顾调入图书馆工作的,他们总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不对口,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得过且过,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去工作。有些工作人员进来图书馆工作之前根本不知道图书怎样分类、编目、排架等,对图书馆学知识一窍不通,都是根据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以老带新。没有科学化和理论化的知识,加上图书馆经费有限,馆员外出培训机会也很少,大大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而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图书馆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面对挑战和困难,显得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在信息化时代,各学科和各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馆员除了掌握图书馆传统技术外,还要掌握图书馆情报学等现代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把文献信息迅速而准确地向读者传播。

2.3 图书馆服务单一、被动

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要以信息化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向读者传播信息,通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合理采集文献资源、科学编目和整理,拓展服务的空间,提高服务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由于体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很多县级图书馆都没有很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都是等群众自己上门然后进行服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县级图书馆大部分都是馆内书刊的借还,阅读管理,参考资料的查询和复制等日常管理工作。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对县级图书馆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可是,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的现状难以满足读者对信息个性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也迫切需要图书馆进行多元化服务探索。

3信息化下县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措施

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现代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不仅扩展和延伸了“图书馆”的含义,使图书馆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呆板走向时尚、从实体走向虚拟、从知识走向智慧,更是在事实上影响着图书馆从空间设计到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提供等各个方面,是引领现代图书馆变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力量[4]。

3.1 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

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县级图书馆须顺应发展潮流,创新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角色,塑造图书馆追求技术进步引领技术潮流的形象,才能体现自身在创新性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价值[5]。信息资源的利用是信息服务的终极目标,现在通过建构数字化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网络数据等路径提供给读者综合性的资讯平台,也贯穿个性化服务的准则,真正利用好信息时代的突出工具[6]。在信息社会,县级图书馆要转变观念谋发展,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立足互联网,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建立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完善现代化设备,如声像、缩微、光盘、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为读者开拓新的活动领域和空间。

3.2 人力资源管理

在新型图书馆环境下,其服务也出现了多样化,如效率服务,个,网络咨询服务等。而这些新型服务的出现必须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和积极的服务态度,因此很有必要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素养与服务水平。不能否认,图书馆人员的服务素养和能力水平也是影响读者数量多少的重要因素。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过于消极,甚至于一些人员直接忽略读者的诉求,在上班时间不做相关工作内容,让整个图书馆服务效率与质量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此,要加强公共图书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拓展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水平。制定实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学习培训等政策措施[7]。相关图书馆进行服务管理创新的同时,可制定有效的工作人员培训和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管理服务培训和考核是现代竞争化上岗的大势所趋,培养为读者服务的至诚之心,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积极性,自觉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

3.3 服务多元化

服务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应从服务理念的创新开始,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将传统借书还书工作向专业馆员转变,要从被动工作转为主动服务,馆员要分工合作,对所管辖区域文献资源要了如指掌,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馆员要以书籍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根据读者需求,主动出击,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从读者需求出发,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提升知识传播效率的能力。

服务内容的创新:图书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知识传播,由传统的纸质文本向复杂的电子多媒体转变。纸质书籍借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耗时长、信息量小、针对性弱的弊端,对某些读者群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更系统化,读者通过关键词、模糊词就可以在电子借阅机上查找、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而数据库的建立让各类复杂的知识信息综合为一体,对读者需求提供了针对,大大提升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便捷。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新载体,基层图书馆不仅要更新理念也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跟进,通过新技术应用来为读者提供合适的阅读平台,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此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

服务手段的创新:图书馆现代化服务与当前的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发展图书馆服务不但要将传统的服务做好,还要将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好,将数据库服务、大众阅读服务指导、网上信息资源服务、网上借阅浏览服务等开展好,将软硬件工作做好,创造优雅的阅读环境,让读者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通过读者导向功能,可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和馆藏信息,实时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根据个人需要也可以在网上续借图书,通过网上预约可以为读者提供其所需的文献资料。

图书馆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为老人提供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方面信息服务,为中青年提供有关职业学习、创业致富、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儿童提供能激发儿童好奇心的儿童读物。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电子阅读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公共图书馆要加大力度推广新型阅读,延伸图书馆服务范围,提供多元化的信息阅读平台,给读者全方位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网络上开展活动,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网络论坛和网上读者交流等活动,实现服务的多元化、层次化,这样既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也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既方便读者也提高了服务效率。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制造业 产业集群 信息技术 数据元 标准

制造业产业链的群体性协作和区域企业集群式发展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带动着广大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在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成为许多地区发展经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数据元的作用

国际上公认的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

由于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撑技术服务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众多,在数据名称、数据含义、数据长度、数据表示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数据元是对数据集内部基本元素的规范化描述,它是目前公认的可从根本上解决系统中数据不一致的技术。因此制造业关键技术信息数据元规范是构建统一、集成、高效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数据模型的基础,可为产业集群内部及与外部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可以共同遵守的数据交换规范。

二、数据元基本概念与结构

数据元可定义为通过标识、定义、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一般由对象类词、特性类词和表示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是指人们希望研究、搜集和存储其相关数据的事物,是现实世界中的想法、抽象概念或事物的集合,有清楚的边界和含义,并且其特性和行为遵循同样的规则而能够加以识别。如:汽车、人、房屋等。

(2)特性:是对象类的所有成员所共有具有的某种性质。例如,“人”这个对象类可以具有很多特征,如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

(3)表示:是值域、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度量单位或字符集。它所表达的是数据元概念的数据类型及可能的取值范围。表示类词可以是一个编码,如产品分类编码,也可能是一个取值范围,如测量范围。

根据图1所示,同实体关系类的数据模型相比,模型中的实体相当于数据元中的对象类,而实体的属性相当于数据元中的特性和表示。

三、制造业产品技术信息数据元

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是企业在某一空间地理位置聚集,围绕某类产品形成“纵向”一体化配套,“横向”群体性竞争协作,即产品是联系产业集群的链条,而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是企业间相互协作配套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由于不同产品的技术性能表示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产品也会出现由于不同的用户习惯而名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必须对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属性)进行数据元定义,以实现产品技术性能“名称”、“值域”的统一。如:在实际应用中各企业对温度仪表的测量范围就有测温范围、温度范围、测量温度、温度测量等多种称谓,在信息服务系统应用中出现同义异名问题。通过数据元的应用,就可统一用“温度测量范围”指标来表示温度仪表的测量范围技术性能。数据元的应用示意见图2。

在产品技术信息数据元的定义中,计量单位具有重要作用。如:压力仪表的“压力测量范围”,其计量单位就有Pa、hPa、kPa、MPa、psi、mmHg、mmH2O等。在数据元的定义中,不同的计量单位定义为不同的数据元,这样可实现产品技术性能参数在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对比。

参考文献:

[1] GB/T 18391.3-2001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 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idt ISO/IEC11179-3:1994).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情境;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26

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学过程观包括“民主性”、“体验性”、“互动性”、“建构性”等要点。“互动性”强调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魅力的、可变化的、动态演化的过程,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如果没有师生交互的活动,教学过程就缺乏人气。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远程教学、虚拟学习、人机学习系统、智能等等。“建构性”主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育信息化不是把零碎的、不分巨细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建构性”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课程学习内容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的实践工具。

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咨询讨论等开放性的主动学习过程,亲历了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表格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记录以及分析、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合作学习的过程、感受和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艰辛和喜悦,体会到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完成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笔者也深切地体会到,这种实验探究活动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实验探究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态度、实验合作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切实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一、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既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本位”的思想,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事实上它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从网上搜寻和探究问题,才能被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所吸引,感受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探索的热情。同时,学生会自觉产生强烈的参与、合作意识,积极投身于其中,乐于互助、交谈,获得相互合作后的快乐,使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尺度

要明确信息技术在整合化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现代教学手段代替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的学科,有些概念、原理、反应历程很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借助计算机可以模拟粒子运动、分子形成、溶解过程等,增强其直观性。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有毒、有污染、有危险、常规条件下难反应或无法操作,可用计算机模拟操作。化学还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如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可用计算机制作的图像、摄像等,使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进入社会。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加强直观性,突破教学难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快速、逼真地展现事物发展的历程和思维的过程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实际场景,为教学提供了新型的学习资源环境和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不能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授课,更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的教师滥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本来在实验室里完成而且现象明显的实验,却用模拟效果代替。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可以通过微机解决其局部放大模拟或微观变化宏观展现。鉴于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真实的实验来实现。因此,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而削弱实验教学,即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要使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必须结合一定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特性和整体综合特性的反应。因各种模式有其特点和优势,也有其局限性,课程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具体化。

五、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表现

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表现在(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26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形式变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教育思想、观念等产生的深刻变革上。

我们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怎样从化学学科“这扇窗户”去认识看待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诸多问题,以及获得多少化学科学素养、情感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坚持“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规划;地理信息;策略

规划部门逐渐引入一些信息技术来规划城市,比如:城市三维仿真技术、烟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决策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可是,现在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还不是非常高,还没有健全的系统和明确的发展思路,急需从策略这一角度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竞争能力,进而使地理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以显著提升。

一、有关理念的介绍

(一)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理念

城市规划为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态学、地理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等众多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地理信息学这门学科结合了地图学、遥感、测绘学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等[1]。所以,将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信息技术用于规划城市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因此,规划城市的工作人员与从事地理信息的技术人员应该互相学习,引进各种学科思想,促进这些学科的融合,建立一个长效的体系,使城市的规划成果更具科学性。

(二)应用多元化的理念

地理信息这项技术有着非常强的技术延伸性以及数据挖掘潜力,应用此项技术的时候应该立足于GIS技术、GPS技术和RS技术,对他们的优势加以有效强化,保持它们所具有的创新性,把地理信息技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应用新型科技对地理信息的数据平台进行完善。地理信息技术为城市的规划提供了既准确又快捷的服务,使城市规划更具严肃性以及先进性,从而使测绘的产业链得以延伸,从多方面参与到编制和管理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地理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得以很好的实现。

二、实际要求

(一)从静态转变成动态

我国现在正为经济变革和转型的阶段。城市规划不应该只对城市的繁荣加以关注,还应该对规划城市的动态发展进行重视,增加对地理信息数据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数据在结构上一定还要具备多层次性,在内容上具有多属性。同时可以实现动态的更新、可以直接观察到,并且还可以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使时间具有现势性、空间具有精准性、数据具有多样性[2]。

(二)从地上转移到地下

我国大部分城市虽然已经完成了普查地下管线工作,可是地下管理的完整性以及现势性还没有达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要求。这就需要管理和应用地下空间和管线、正射影像等数据时,应该通过对数据标准的编制、数据接口的完善来构建数据平台,进而对市政规划进行服务。

(三)从专业转变成公众

现在我国通常都是由专家来对城市规划进行审议,很少有公众的参与,很难将存在于规划中的隐患挖掘出来。对于规划民本和阳光时应该秉承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原则,其中可以对地理信息数据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快捷性优点进行利用,对规划内容的公示和公告进行展示,使城市规划能够很好的和百姓生活相结合。

三、可供选择的服务方法

(一)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

现在,我国众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都应用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但为一主要设施,还为促进城市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的一重要技术。在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这项技术已经被城市规划这一领域所关注。我市规划决策系统当中,应用空间数据资料对城市规划审批的整个过程进行服务,应用第二节数据库和推层的方法,把一切的现状信息、项目信息以及规划信息都组合显示到一张图上,使城市空间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可视化、空间资源的利用实现了集约化以及城市规划的管理实现了精细化,还有促使信息实现了网络化、决策实现了智能化、办公实现了协同化、服务实现了社会化以及政务实现了公开化等众多应用目标[3]。

(二)构建服务社会

作为支撑空间技术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熟的应用在了“一书两证”这项规划审批之中,可是在建设服务社会方面依旧还有缺陷存在,因此,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进行服务时还应该在经济建设的近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五年计划方面进行加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宅、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可以应用地理空间资源来对近期的建设管理以及空间布局等加以明确。

(三)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

从我市目前的规划管理情况来看,应该重点研究城乡统筹和阳光、生态以及民本方面的规划,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制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进行城乡统筹的时候,想要在规划编制方面不进行城乡统筹非常的困难,致使乡村与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可是,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众多城乡统筹得到大力支撑,比如:为城乡统筹提供卫星定位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在对民本进行规划时,通常会涉及到民享、民生以及民行和民居方面的规划,可以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开放。在规划生态方面,完全可以应用遥感技术来对生态所具有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而对绿地覆盖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这项技术。在对城市进行精细规划时,可以把将重点不断突出和扩大这一观念作为主导思想,来实施城市的三维仿真规划,同时还可以按照管线可视化以及道路透明化这一规划要求来精细地管理城市管线。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服务,必须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方向,对逻辑推演这一思想加以借助,选择众多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及创新,并且还要按照形势的具体发展情况对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两者互相协助,一同发展,进而使空间布局更加协调、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公共利益得到很好的维护。

参考文献:

[1]管孝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系统建设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10):1635-1637.

[2]雒瑞芳.新课标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16-116.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手机平台服务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 功能

网络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多信息大量、高度的深入到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如果高校图书馆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手机平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逐渐的向信息化建设方向前进,利用手机平台的便利性,通过手机平台随时、随地为学生推送各种信息,能够更加针对性、有效性的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文章针对手机平台服务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手机平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优势分析

(1)普及率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学生与教师,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超过90%,教师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100%,如此高的手机拥有率,为手机平台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2)可靠性高。随着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向手机拥有者进行群发、自动发送、定时发送各种信息的功能,即使接收方由于关机、信号、网络等问题,不能够接收到发送的信息,也能够将各种信息自动保存,当网络、信号良好或者用户开机之后,能够接收相应的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3)服务费用低。各通信运营商的短信费用、流量费用等都相对较低,并且读者还可以选择按月收取固定费用,短信无限发送,各种流量套餐,花费少量的金钱,能够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也能够承受。

(4)灵活方便。手机小巧、轻便,作为移动通信工具,可以随身携带,并且接收和发送信息、查阅资料等都不受设备、空间以及时间的影响,只有读者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

二、手机平台服务的功能分析

(1)读者调查。通过手机平台能够进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意见、满意程度等,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参考。

(2)新刊、新书推荐。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创建主页,为读者们提供众多期刊、图书,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并且当图书馆主页增加期刊和书籍时,通过手机平台向读者发出提醒,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相应的书籍和期刊。

(3)图书过期、催还通知。当读者所借图书、刊物过期之前,设定提醒读者还书的天数,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醒读者还书。为了保证读者归还正确的书籍,通知信息内容应该包括催还书籍名称、应还日期等。如果超过既定期限依然没有归还图书,则向读者发送罚款通知。

(4)预约文献、图书、期刊到馆通知。读者通过手机平台向图书馆发送预约文献、图书以及期刊的信息,当文献、图书以及期刊到馆之后,则向所需要读者发送通知,告知读者及时借阅,以此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5)搜索服务。当读者需要某图书时,通过手机平台的搜索服务功能,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器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发送给读者,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6)咨询服务。手机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创建咨询平台,利用各种手机业务开展各种咨询服务,读者将自己的问题、需求等以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既可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回答读者的问题,也可以对常见问题设置统一、标准的答案发送给读者。

三、加强手机平台服务的有效策略

(1)创建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得服务与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创建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短信+WAP网站”服务,读者通过手机登录移动数字图书馆,能够享受新书推送、预约、借还、查询以及阅读等众多服务,并且许多高校创建的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与RFID相关的移动服务、个性化信息推送、电子期刊等服务。同时,随着高校WIFI覆盖面积的增加,4G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通过手机平台获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读者数量不断的增加,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之一。

(2)图书馆微博。现阶段,高校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新闻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看电视、电脑客户端等,逐渐的开始利用智能手机,以“刷微博”的形式获取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认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开通专门的高效图书馆微博,通过微博平台为读者提供读者书评、馆内新闻、新书推荐、视频、图片等,这样更能够贴近读者的生活,吸引更多读者的眼光。

(3)创建图书馆微信群。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微信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高校图书馆应该创建专门的图书馆微信群,为读者提供各种图书或者优美的片段,同时,还应该重视和读者的互动,让所有的读者都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时,这样还能够激发读者到图书馆借书,以便于自己分享的东西能够获得更多人的青睐。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向图书馆推荐好的书籍,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求采购更加贴近读者的书籍,对图书馆的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手机平台作为实现高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手机平台服务的应用优势,充分的利用手机平台服务的各项功能,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力,周秋霞.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陈卓.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