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生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生态

建筑生态范文1

关键词 :生态建筑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正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效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日益加深,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生态危机说到底就是人类的生存发展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并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达成共识: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如何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在国际建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开始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到其耗费能源、浪费土地、破坏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改弦易辙。“建筑对环境的干涉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建筑的生态环境和建筑本身的生态化愈来愈受到建筑师和社会的关注”于是,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的生态建筑获得了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并迅速发展。

1、生态建筑研究的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是较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运动的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和设计。现代主义大师赖特将建筑视为 “有生命的有机体”,富勒一直从事研究以最低能耗获得最大空间和高度可靠的结构体系,德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就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962 年美国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1969年L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最早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和环境评价研究中运用生态学和生态设计的方法。

1987年Brutland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广泛的认同,此后人们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1992 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宣言》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个公约。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199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选择了10座本土建筑作为现阶段生态建筑创作的范例。

为了探求人类更加理想的居住模式,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国相继走向行动。1990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的伯克利城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与会12 个国家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992年在澳大利亚的生态城市阿德雷德召开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大会就生态城市的设计原理、方法、技术、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96年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进一步讨论生态城市的重建计划。2000年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召开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进一步交流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例。2002 年在中国的深圳召开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会议就生态城市的设计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2 我国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 的观点 ,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1年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2 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2.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 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生态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生态建筑的思路与对策

3.1普及生态教育加强生态宣传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有限,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比世界发达国家低得很多,特别是生态文明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加大教育发展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层次的公共教育和自我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唤起人们的生态觉醒并转变为行动。

3.2 加大生态建筑的科研投资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尽管我国生态建筑在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还处于自发、朴素状态,国外对于生态建筑技术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我国对于一些技术虽有介绍,但不全面 ,科研立项较少,国家应该加大生态建筑的科研投资、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为我国建筑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人居环境的生态内涵

城乡建设在尊重自然特性的基础上,还要保持城乡文脉的延续。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生态建筑方面,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设计经验,加大对节能、节地、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文化内涵。

3.4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一个专业工种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多专业的配合,需要加强各工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知识结构太局限的建筑师难以胜任工作,建筑师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概念理解非常重要,否则便无法在前期构思时提出具有生态意义的想法,也难以与其他专业人员沟通。

建筑生态范文2

关键字:生态建筑设计 建筑生态化 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是人们通过自然资源的应用,结合一定的技术,建造出满足人们各项活动的一种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在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社会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各种活动需要所建立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为减少物资应用,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性要求,并要求在经济条件约束下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空间组合及各种功能的配置上采取优化设计措施,可以在满足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性。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建筑是生产材料的有效整合,在建筑施工中,很多材料及物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通过长期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建筑设计应尊重自然,注重效益,保证科学。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生态化趋势进行研究。

一、工程概况

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规划设计内容为:二期工程地处南京市城东,总用地面积4.61万m2。依托一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旺盛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需求,欲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和世界文化遗产——南京市中山陵融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国文化特色、产业特征、地域特点的庄重、大气、清静、悠闲的农业高新技术硅谷核心区域,提升区域的经济、文化和人文资源环境。为实现二期工程设计的生态性,决定在二期工程设计上,引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二、建筑生态设计的建筑方案选择

为保证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在建筑方案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现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相协调

在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多倾向于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但在展示建筑工程特色及个性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做到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和谐,并需要与建筑区域内社会、人文及城市定位相协调。

(二)科学处理建筑美学及经济投入的协调性

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尽量降低投资。有些建筑在设计时,为追求外观效果,多会增加投资或降低建筑的使用功能。为保证建筑生态设计的效益性,应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建筑美学及经济投入之间的关系。

(三)建筑生态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自然资源及能源的缺乏,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问题。在进行建筑生态设计时,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照明、采光、通风、制冷及采暖等环节中,充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生态化。

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与风景区相邻,地块紧邻钟山风景区,周边有很多民国建筑遗址,立面设计吸取民国建筑精髓,采用一种改良的民国建筑风,立面材质采用灰色小面砖,及一些简化的线脚,简单的方窗,既适合现代建筑使用功能,又有一种沉稳大气之风。如下图,为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设计效果图:

图1: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设计效果图

三、建筑生态设计的少费多用

少费多用,是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最少最小的资源或能源,获得最大的的生存改善,通过少费多用,实现能源资源的充分应用,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建筑生态化。

(一)能源节约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能源节约应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周期。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资源,其能源节约的空间很大,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节能材料层出不穷。实现能源节约,选择耗能小的建材其中关键,如应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优化设计,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从而降低设备配置,降低能耗。当前,节能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较为普遍。应用光电板进行蓄热,是未来建筑节能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资源再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其能源的节约,多涉及到建筑运行及其后期阶段,如建筑拆除后各种材料的再利用等。

(二)原材料的节约

建筑施工需要众多用材,如建筑装修用材、建筑结构用材、水暖电等系统用材等,在用材应用中,可以采取措施,节约原材料。如以建筑结构用材的节约为例,随着各种用材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厚砖柱胖形式,改用高效轻质型墙体,如钢结构,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自重,节约建筑结构用材。当前,节约建筑结构用材典型如大空间膜结构建筑,大空间膜结构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建筑材料的承载效能,创造出较大的空间,且其外观形态较好,节约原材料的同时,获得综合效益。

(三)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生态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筑再利用,可以让众多建筑材料再次应用,实现建筑生态化。在国际社会上,对建筑再利用的研究较多,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在一些欧美国家中,针对建筑,很少采取大拆大建的做法,而是减少的拆除建筑,实现建筑再利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很多城市存在着大拆大建的现象,无论是从环保或经济的角度来看,大拆大建的行为都不利用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进行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生产作业中,超过96%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

在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程中,保留了部分原有建筑,拆除的旧建筑中的小青砖与灰瓦整理后继续使用到部分建筑底层的立面总去,节能的同时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延续。整个项目设计注重节能环保,开窗大小适中、体型规整,建筑群体间通风等这些设计均使建筑更节能。此外建筑单体外墙、屋面、地面、外门窗均进行了保温节能设计,还考虑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内设备也选用环保材料,这些设计均降低了建筑的能耗。

四、建筑生态化趋势

建筑生态设计及建筑生态化,并不是仅仅进行能源的节约与物质材料的合理应用,其发展应将能源消耗系统完整地融入到整个建筑项目之中,并综合考虑建筑区域文化、气候等多种因素。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中,实现建筑生态化,应实现建筑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在进行建筑生态化研究时,应充分应用新材料及新工艺,实现建筑施工的生态化。当前,建筑生态化发展仅仅处于初期阶段,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生态化将越发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舒适。

五、结语

当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及生态问题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资源,一旦处理不当,会引起较大的环境问题,并引起生态恶化,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生态建筑设计,主张以最小的能源及资源,实现最带限度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在南京农业生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工种项目中,采取了生态建筑设计措施,实现了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宇龙.关于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24):70.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13(1):36-37.

[3]沈广军.浅谈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1,(12):43-44.

建筑生态范文3

1.1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使得在我国的多数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中出现重规模而忽视环保的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的破坏,还会加大能源的浪费。随着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生态设计元素,会极大的减少居民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1.2可以大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要想冲破城市的固有规划和建设的束缚,使城市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保护能源之间的有效统一就要加快生态建筑的发展,通过生态建筑的建设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可以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可以实现生态、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全面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生态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市民的健康,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在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能源的使用情况下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成为了今后的必然趋势,这是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建筑发展方向包括原生生态建筑和运用新生态技术提升建筑生态化。原生生态建筑多数选取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形式,在原生生态建筑中人们能够自觉运用本地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还能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对于自然环境还是比较敏感。建筑的本质应该是强调回归自然,建筑师在对原生生态建筑进行研究时,要运用新的生态技术来提升建筑的生态化。建筑师要利用新的技术来改造建筑的环境,实现具备生态化的能源与材料的循环过程的自我控制与优化。具体来说,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可从能源利用、材料运用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2.1能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永不枯竭的太阳能、风能及热能等能源。设计建筑使之生态化,利用面积较大的玻璃用于建筑屋顶,用以回收太阳能产生的热量,经由一些手段处理后,可以将其转化成为其他能源用于建筑热源供应和照明。还要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强调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和优化使用,所以一定要选用相应的措施来完成资源消耗和能源再生的转化。

2.2材料运用

要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就要选用可以更新、改造及再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以有效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要通过运用建筑所在地的本地资源,来实现本土生态建筑的低成本建设。建筑材料的选取要选用生态性的建筑材料,这可以有效的实现在材料生产使用及废弃和再生循环整个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融合,以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污染来完成最高的材料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2.3自我调控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的自我调控。被动式的调控要借助建筑本身的结构和组件,在对建筑的门窗和阳台进行遮阳处理时要建立起适宜的生存环境。被动式的调控是为了解决传统建筑,能够实现对建筑环境的关注,还能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通过自我调控来指导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建设。目前,国外的住宅建筑师通过选取玻璃暖房及相应的构造形式实现了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可以说主动式的调控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最大成就,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设计师外延思想的有机结合,使得建筑设计生态化发生了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建筑设计师还可以经过主动调控把建筑生态的设计进一步的精细化、准确化和严密化,这样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和建筑构造、物理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

三、结束语

建筑生态范文4

关键词:仿生建筑;仿生手段;双层皮玻璃幕墙;TIW墙;生物空调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经过时代的更迭,建筑中都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无论是古代官式建筑还是一些古村落规划、古民居建筑中都体现出仿生思维,仿生游离于无生命的建筑形式与有生命的生物形态间,是二者的结合体,有生命的形体很好的诠释了建筑与环境的适宜性关系。

一、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来源于仿生学,仿生学的设计师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布,对整体进行可循环的设计,对自然环境进行网络化关联的微调节,进而产生了仿生建筑的定义,仿生建筑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通过仿生设计手法而设计出的仿生建筑无疑是属于绿色建筑范畴。例如英国的诺曼·福斯特、德国的托马斯·赫尔佐格就是仿生建筑设计的代表。

二、生态建筑的仿生手段

1、形态的集约化

建筑形态遵循三大原则:整体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可循环原则,例如,自然界中具有典型特点的蜂窝,每个蜂窝都有着标准大小相同的形状以及排布方式,采用了六角柱状体,这种形态不仅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使用空间,还可以增加空间的强度,其优越的结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值得学习与仿照的。

这种形态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建筑结构与建筑技术,同时使用再生资源,以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循环。

2、对环境的应变

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都会根据环境做出积极的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自然界中给予人类的智慧,那么在建筑中就应尽量的还原建筑所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不去破坏而是“主动”适应环境,充分的开发资源以及现有的环境,形成一系列节能设备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这种做法是对自然界进行最小的影响同时可持续的发展。

3、表皮的多功能

建筑的表皮即是建筑的外立面,他们是整个建筑节能的控制中心,具有采光、通风、抗风、保温、隔热、供能、防火、防潮、隔音等功能,包括建筑的屋面、墙体与护构件。良好的表皮设计会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同时也是建筑与自然界有机对话的载体。例如TWD仿生材料,通过对动物皮肤的功能研究得出的双层玻璃幕墙技术。

4、系统的进化性

建筑生态系统引用是绿色建筑的辅助条件,建筑如何长久的存在,如何再生长都是需要生态技术支撑,它强调建筑规模和阶段的动态性、结构的可生长性,空间的、地域的关联性与开放性、时间的延续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黑川纪章和丹下健提出的新陈代谢理念便是绿色建筑的生态可循环发展的新主张。

三、建筑构件的仿生

建筑构件的作用是链接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它的仿生性利用是模仿生物的骨骼以及其他构成形式,来合理的改善现代技术设备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产生的建筑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局部构造特征。

1、中国古建筑中的仿生构件

如图1所示为宁波的报国寺,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外,有虫不蛀、鸟不栖、鼠不入之奇。究其原因,是因为其独特的斗拱结构仿鱼鳞的排列组合方式,错落有致、层层相贴。这种效仿形成了姿态各异的“风道”寺外空气通过“风道”在大殿上产生了一种气流—回然风,终年回荡其间,使梁上不易积存灰尘,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声波。

2、仿生建筑表皮

⑴双层皮玻璃幕墙

“玻璃变色龙”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Mike Danis提出,理念的核心是将建筑的风、保温、采光、防眩光、防视线干扰和利用光采暖等诸多生态要求通过建筑表皮来进行自我调节来达到建筑适应环境的目的。

双层玻璃幕墙的工作原理: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间隔一定距离,中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位置、建筑使用的时间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方式等,气流的进入和排出方式也可以不同。进行的节能措施。

优点:冬季减少建筑室内外温差,从而降低热损失、保证充足的日照,夏季内置百叶效应可阻止强光入射、不阻挡视线,是一种很有效的被动式节能策略。

⑵TIW墙

TIW是一种仿照北极熊皮肤的表皮,可自增温的透明防护系统,组成部分有:保护玻璃、遮阳卷帘、绝热层、空气间层、吸热面层和结构墙体。保护玻璃可以有效的减少热损失。优点:冬季自调节放置热外散,夏季绝热层(THI/TIM层)在黑色吸热面吸热。

如德国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设计的Windburg青年旅馆在南向局部使用了THI外墙。当室外空气仅8℃时,室内在无暖气的状态下可达20℃。而且THI和TIM材料的反射性能使得照射其上的光线偏转,在后部没有吸收墙的地方,光线以散射的形式偏转射入深远的上部空间,从而使房间深处的照明获得极大改善。因此说TIW墙的生态功效十分卓越。

3、生物空调

生物空调:是指将以生物的循环系统为原型,将循环系统调节冷热的方法实施到建筑工程学中。墙壁天花或地板上里设置可调节温度的管子,管内通过加热和加冷来调节温度

这种“空调”的房间比传统的空调系统更加低廉、经济、便捷。

如,德国杜伊斯堡商务促进中心中,曲面斜屋顶上的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太阳能采集器降水加热,随后导入一个吸收冷却器,随后冷却水通过的管网设在悬挂于棚上的金属传导网板中,由此将室内空气冷却,新鲜空气经由地板层上的通道送入室内,并在沿地面不高的区域形成一个新鲜的空气湖。保证了室内环境舒适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

4、其他特殊仿生建筑构件

⑴杨经文的仿生建筑构件

杨经文是发展了仿生学建筑,以此对生态建筑的回应,如吉隆坡大厦方案中,建筑的理念是“肺”,立面上的凹入空间的设置特点展现了某种拨开了的壳的生物,凹凸的平台则提供了绿化。

又如,杨经文在上海设计的Armoury大厦。该建筑平面为圆形,但做了很多变化。电梯、楼梯和卫生间组成的服务核置于一侧,内部有中庭,中庭被当做空气井,并在大小与形状上随各层的具体情况而变化。高层设计了空中庭园。设计了一个可以人工控制的“鳍”。当有轻风作用时,可把“鳍”打开,风顺其吹入室内,形成对流;当有强风作用时,可以把“鳍”关闭,让风围绕建筑表皮吹过;当建筑受到偏风作用时,可以关闭一侧,打开另一侧。运用“鳍”可以自行调节通风,同样意寓着建筑“自由呼吸”的概念。

⑵旋转式太阳能房

德国建筑师特多·特霍斯设计的“旋转式太阳能房屋”,就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使至于一个基座的住宅象向日葵一样跟踪阳光转动,从而获得足够的太阳能供建筑使用。基座是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在白天它以3cm/min的速度随太阳移动,夜晚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屋顶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仅有1.3%被旋转电机消耗,它所获得的太阳能量相当于一个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两倍。

四、展望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建筑的研究步伐逐步加快,我们对生态建筑的研究应立足于:完善生态建筑仿生策略体系;对生物模拟和建筑模型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成熟、适宜的生态建筑仿生研究方法;结合实践建立完整的仿生建筑生态效应评价体系,实现仿生建筑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自然界生物的生理机能及生态效应给我们带来想象空间。目前,建筑构件仿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建筑节能、生态、可持续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建筑更好地融入到其周边环境之中。利用生态建筑仿生手段,使得生态建筑更具有集约性、应变性、多功能性和进化性。

参考文献:

吕爱民,《应变建筑——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9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

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

周浩明, 张晓东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

李保峰,《仿生学的启示》,建筑学报,2002(9):24~26

建筑生态范文5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节能

一、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90年代末 ,德国绿党参与政府 ,针对德国旧建筑普遍浪费能源问题 ,特别强调了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应用 ,从而促成了德国建筑师转向生态建筑研究的潮流。“生态建筑学”应时而生,它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号召设计师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反对高能耗,提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目前,生态建筑也渐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采用。

生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一样,本身并没有统一或固定的符号化格式,设计师应该将建筑的实际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作为设计的主要参考因素,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达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目的。其设计表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建筑的立面设计、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而这些设计不仅会更多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上,同时也将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比如室内窗的设计,未来,设计师可能将房间内加入更多的玻璃设计,像一间房里三面落地的透明玻璃设计,让室内充分的享受阳光。再如北方玻璃窗的设计,由于北方季节的温差比较大,可以考虑将其设计成三层,中间加入缓冲层,这样白天玻璃吸收太阳的热量,晚上可以通过缓冲层将其释放到室内,将太阳能充分的利用起来。

当前社会的生态人居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从各个领域不断地去改进,沟通。从建筑建材方面来看,节能建材是根本的策略,也是最终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科技手段的创新,也需要在设计初期,就对建筑地和建筑物有透彻的分析,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协同整合,追求实效。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关键是科学定位。对位了就会持续发展,错位了就会走向衰败。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准适宜生态位,并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根据生态适宜性原理,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当人们不断地将潜在生态位变成现实生态位时,物质就会不断地从一种资源转变成另一种资源,体现了资源循环再生概念,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通俗而言,就是在设计中要扬长避短、各具特色,同时注重循环再生、变废为宝,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所有这些都考虑以后,实现低碳、零污染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的几个方面

1、与环境的协调化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和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在做某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时,将回归自然作为设计主题,具体体现为不破坏现有的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不因经济利益而建设大的活动场馆,突出自然风光,建筑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将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卵石铺小路、仿真泥木墩、石砌条凳、矮小的红色坡顶小屋在葱郁的绿色中若隐若现,漫步公园,大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意趣盎然。

2、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完美”。建筑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建筑作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建筑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舒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之中。

3、室内空间绿色化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

三、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回归自然,让设计返璞归真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舒适健康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低碳、零污染和经济适用。绿色建筑运动的目标是逐步形成绿色建筑技术路径多元化,城市整体由浅绿向深绿持续演进的局面,最终实现绿色建筑常态化的境界。所以,生态标准只是必须提出的,却不能限定方向,以及实现的路径,实际上,方向和路径也都无法限定。绿色建筑谁都可以做,哪里都可以做,只不过有浅绿、中绿、深绿程度上的不同。只要大家都来一起努力,逐渐达到泛绿。到时候,设计师根深蒂固地会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绿色的概念,这些标准就不再成为标准,而是一种本能了。因此,生态人居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泛绿,大家都认为绿色生态环保是理所当然了,就不用我们现在这样费尽心思地去完成了。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25

建筑生态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及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亦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建筑看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中各种要素的准确分析和有效的布置,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中循环使用,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主要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和煤炭等)的依赖。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诸如周边建筑群及交通、通讯、学校状况和其他生活设施的协调配置等因素。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

2、经济性原则: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3、安全性原则:住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况下的安全。

4、方便性原则:住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主要体现在住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5、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建筑环境。从技术层面上,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1)选址规划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2)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3)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努力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4)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资源化,以及再生利用;5)建筑环境健康舒适,日照良好,自然通风,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而要做好这样一个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把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用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以及周围其他建筑和设施所能提供的技术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们的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天地,除为艺术形象上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外,也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3)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太阳和风对未来的建筑设计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外观和通风系统的设计。4)利用能量转化的原理,使用太阳能收集器和光电转化器利用地热资源;提高原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量等。

四、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概念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4.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

4.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五、生态建筑研究的发展趋势

5.1重高技术的低能耗建筑设计思想技术生态论者主张生态建筑的设计力量基础应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这种理论强调功能与技术以及工程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设计的核心问题在于积极地运用当代最新的“高技术”来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营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以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5.2注重地域文化的原生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建筑是一个系统的“可行性”建筑理论及实践体系,其分支理论相互交叠、作用,引导出生态建筑实践的百花齐放,但以上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及其带动的实践探索的大趋势。这些理论研究均有各自适用性和前瞻性的积极一面,同时从辨证的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发展、扩散,也正是在不断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

六、结语

生态建筑最终是要回归自然,人们着眼的是大范围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生态平衡的意识应该始终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这种生态建筑的意识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设计师,最终的目的就是脚踏实地地去解决,至少要减轻人的活动对环境的负干扰,推动生态系统向稳定协调和平衡的方向发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去创造新的有本国风格的生态建筑。

1.《生态建筑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山西建筑2006年第11期

上一篇体育思想

下一篇建筑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