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1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学习领域,主要针对冲压模具设计员、工艺编制员、模具工等典型工作岗位,该课程通过指定训练项目模具设计,零件制造,完成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最终完成制件生产。重点培养冲压模具设计与零部件加工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涯中具备岗位迁移的能力,实现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情境在模具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情境在模具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2、课程设计

2、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是: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打破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

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作者简介:赵华(1981-),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成形工艺;电话:13992613461,E-mail:.

业能力;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按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模式来建构,教学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2、2设计思路

(1)以“能力点”和“知识点”构建课程体系,以完成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设计与制造设计三个主要学习情境的模具装配图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整个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为引导性认识环节,后三个情境又划分成若干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五、六个学习情境为冲压变形使用的扩展领域。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基本知识点贯穿始终,使学生学会使用CAD等绘图软件设计模具。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全过程。

3、内容选取

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强,思辨能力弱以及自信心不足,但课程培养目标又需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选用了以下设计思路。

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了六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为认知模具,此为引导性知识,理论够用就行。用9课时让学生认识模具结构,熟悉模具工作原理,学会选择压力机。第二、三、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为冲裁、弯曲模、拉深模设计与制造,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与关键,以3个日常生活用品的冲压模设计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占用47课时。最后两个学习情境是其他成形模设计和级进模认知,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扩展,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需要分配8课时。

二、教学实施

以下将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来总结:

1、教学组织

采用“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老师讲授一个案例,给学生类似的学习任务,老师讲解完后,学生能把任务完成。

学生5~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项目组的组织教学模式开展学习。以第二个学习情境中的任务二“典型零件落料冲孔模设计”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了解该做什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让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接着学生对本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选取最优方案,确定做什么;下一步进入实施阶段,每个学生按照本组最后选定的设计方案用CAD等绘图软件完成模具装配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教师和其他组别同学的检查与评价,最后各组学生根据检查评价结果,对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目的的学习。学生除了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与提高之外,还能提升社会与方法能力。通过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成本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整个课程采用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不同,辅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模具认知的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冲压模和压力机,并很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在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设计教学环节,准备与总结阶段采用讲授法,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计划阶段采用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决策阶段运用讨论式,通过方案的比较、辩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实施阶段让学生扮演设计员角色,体验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的方法与技能。检查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师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设计软件、真实现场、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3、教学资源

3.1 教学资料

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有压力机、模具模型、真实模具、多媒体、设计软件以及教材、授课计划、设计任务书等,这些资源的结合有效地满足了教学需求。

3.2实验、实训、实习条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九个、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内计算机中心一个、校外实习基地5个。可满足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的需要以及教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科研工作需要。

4、教学评价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2

【摘 要】从模具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企业较缺乏、急需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模具人才。就《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而言,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往往太基础,不能迅速的适应第一线的生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必须对该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面向用人企业,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新时期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技工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的教学中,更应全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现状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是高级技工学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它与冲压设备、计算机技术密切联系,属于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课程。通过讲授和实训主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冷冲模的基本理论,各种典型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达到能自行设计中等复杂模具的技能水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验课开出较少,或者开不出来,并且各种典型的模具不齐备,实训无法开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占用课时较多。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好;

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好,进入企业什么都不会。

二、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

1.重视课程设计,围绕重点开展教学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可确定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培养学生设计冲压模具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讲授该课程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这条主线,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零件,都遵循着相同的基本设计程序,即按冲压制件的形状、精度、生产批量等选择模具的类型,按工况选择模具各主要零件的类型,按应用场合设计模具零件的结构,在对主要零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材料、确定热处理规范、分析零件失效的形式、计算校核关键尺寸,然后确定各零件主要部位的结构形状,直到确定各模具零件的结构尺寸。教师按这条主线讲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脉络清晰,条理明确,不自觉当中理出一条鲜明的设计思路,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精髓。

2.设计任务型教学,把握综合训练环节

设计任务型教学,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将冷冲压模具设计知识和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融会在一起,利用手册、查阅资料、使用标准、规范,自行设计简单模具。教师将课程设计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开始前有讲座、期间有指导、期后有检查和提问,指导学生按步骤逐步完成设计任务:进行计算、画草图、装配图、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最后完成答辩。这个过程还是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这个中心展开的,也是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实际设计进行的演练。通过编写说明书锻炼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通过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锻炼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并且要把锻炼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 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实施“五位连接”教学模式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发挥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执行“五位连接”教学模式。

(1)理论授课。这是本课程的基本讲授方式。由教师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课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不可主次不分,平铺直叙,也不可避重就轻,首末倒置。所谓重点就是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在组织教学时,要弄清各部分的重点章节和核心内容,并要将其讲清讲透。

(2)现场教学。由于没有生产实际经验,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各种机构和零件缺乏感性认识。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安排必要的现场教学,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动画演示。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广泛地融入了现代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某些重点、难点制成动画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

(4)实验教学。实践性很强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重视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前面已陈述的现场教学外,实验教学亦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

(5)加工制作。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其设计能力,使他们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而不是纸上谈兵,教师把模具的加工制作结合到教学中。

总之,高级技工学校教育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贯彻正确的学科指导思想,把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开展更深入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将对于教材的不断钻研,对于教法的无尽探索作为自己永恒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跃华.《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2].胡兴旺.《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经验总结[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4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major,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udied, analyzed and construct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tep-up teaching,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 enhancement of ability, 231 three sections", studied the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explored the solution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结合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combin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34-03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虽然我国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与制订,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核心的专业建设工作,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着手点。

1 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1.1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模具是模具设计者为实现高效的大批量生产其某种工业产品中制件,而凝结其提供的高效、高速、成本低廉的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的特殊工艺装备,是先进制造理念和技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装备制造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技术与资金密集,是制造业中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其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模具行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中低档模具已经过盛,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高寿命的模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不足60%,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目前,我国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过去长期以钳工为核心的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自“十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很大提高,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CAD/CAM技术已经普及;热流道技术、多工位级进冲压等技术已得到了推广;CAE、CAPP、PLM等数字化技术已有一部分企业开始采用;高速加工、逆向工程、无图和标准化生产已经在一些企业实施。

1.2 其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其存在主要问题

1.2.1 人才定位有了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化,模具行业的新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如高速加工技术、快速制模技术、CAD/CAE/CAM/CAPP技术等,随之而来的模具人才需求也发生重要变化,高职院校已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教师水平素质与行业技能、办学投入与现代化技术的更迭、人才流动等,人才养定位执行过程中,没有真正做到以技能培养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主要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

1.2.2 课程体系有待职业化的科学性突破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致使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仍然明显存在学科体系的烙印。改革后,大部分采用模块式和项目式教学,但是模块仅是课程的拼凑,而项目式也只是课程知识点的项目化教授。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但仍旧以书本为主,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1.2.3 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衡量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考核以理论考核终结性考核为主,其内容还是以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为重点,无法反映一个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是否达到职业人才企的时代要求。通常说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决定了日后在社会的竞争能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观是其培养的核心。但是很难通过考核去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引进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但是职业资格考评并没有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导致很多学生拿着证书却无法解决实际遇见的问题。

2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模具企业的实际需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采用了“分层递进,工学结合,能力提升,23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模具设计、分析、制造任务为载体,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精、高速、高效和相对技术稳定特性要求设计“教学做”,组织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做赛一体化,工学结合系统化”教学过程,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项目检验与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了工作过程学习阶段中锻炼其组织、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培养,紧紧围绕模具行业紧缺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携手企业,完善了“分层递进,工学结合,能力提升,23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学历+技能)式教育,培养“懂理论、知工艺、精操作、会设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1 进行分层递进式的学习 学生的职业是从零基础开始,为了解决学生的基础感性认识到高端技能的飞跃,必须是从机械设计加工基础内容,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般能力,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单向能力(根据各个学生能力和实习岗位,进行岗前能力实训),根据难易程度的分层次的进行学习,所以必须要进行分层递进。

2.2 必须以工学结合进行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的是岗位职业能力,最接近实际职业岗位群的学习方法就是以职业的系统化工作过程与学习职业能力的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必须是从实践和理论学习的拷贝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创新学习过程的总和,加强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成职业院校以职业生活为主的教学方法,必须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加强了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缩短了人才的职业基础培养的周期,是一个必然的学习与实践过程的试验阶段。

2.3 能力提升,231三段式 在模具专业学习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中,主要以能力和在从零基础开始、从基本素质开始、从实践兴趣开始,组织和运行教学,以做任务和项目方式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和职业行动领域的需要,筛选任务,并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化教学任务。能力分层次的逐步提升,从目前职业教育期限来看,基本上是以2学期宽泛的机械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课程学习,3学期模具专业学习的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期顶岗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实践,这样一个科学的职业学习过程。

3 课程体系的组建

3.1 职业能力定位、分析与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和企业走访与调研,结合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职业管理标准、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了专业学生适应的职业岗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岗位为产品造型技术人员、模具设计师、产品成形工艺性分析技术人员、数控工艺员、模具CAM编程员、加工机床操作者,具有精通模具CAD/CAE/CAM一体化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使用模具生产的企业岗位为成型设备操作员、成型设备调试技术员。职业岗位按其性质分为工程岗位和制造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的罗列,开展专业研讨的方式分析其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论。

3.2 课程体系 通过结合行动领域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并根据时代的高速、高精、超硬新要求,调整其课程内容,增加模具企业交付的模具产品同时要交付设计、工艺、分析的数字化过程,甚至是在报价中都体现了这种数字化的内容,特别是模具产品在整个制造生命周期中是个共同探讨修改的过程,教学要体现这个过程;加强成形工艺的教学比重、增加模具调试的技能培养;传统材料变形与新材料变形的教学要有相当的分量;在传统金属切削加工、电加工的教学基础上增加高速高精密铣床切削加工、逆向工程与原型制造等课程。

对知识的结构进行序化,转换为学习领域,做出主要课程体系框图。其课程分为公共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三部分。公共平台主要是培养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课程,另外还有50余门公共选修课,在其中选出4门以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业平台课程是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其专业平台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模具外语和产品造型技术等课程。其核心课程形成“两设、两加、一艺、一辅”的格局,其中两设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冲压模具设计,两加为模具特种加工和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一艺为模具制造技术,一辅为模具CAD/CAE/CAM。其拓展课程为高速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数控机床电器控制,市场营销,模具价格估算等课程组成。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是由专业基础、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通过对其行动领域归纳,按其工程特性与制造要求确定其教学目标为培养“懂理论、知工艺、精操作、会设计”高端技能型人才。

4 结论

总之,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社会行业企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必须不断的对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调整,使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规格之间相互和谐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模具工业,2011(1):1-8.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多功能 实践型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45-02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在2010―2020年实施的一项重要探索性、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其意义在于为国家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实践型、多功能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我国尽快尽早实现工业现代化,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近五年来全国多数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结合自身学校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的教育方针,使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更有益于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探索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意义{1}。

一、多功能实践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自从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五年来,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形成了以下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1.基础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我国在农业耕种收过程中如果雇佣农民工作一天费用可达120~300元,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效率低,还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就促使农业机械不得不大力发展来解决这一矛盾。2015年3月份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其中农业机械装备是国务院部署《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一。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相关的课本和采用适应本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之前的教学相比,除了学习好农业机械及机械结构设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习液压传动、电液伺服、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和可靠性设计等。因为现在我国大马力拖拉机、各种耕种机械和收获机械大力发展,智能化和多功能程度在不断地提高,比人力和小马力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提高许多。这就促使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机械结构设计、液压传动及控制设计看得同等重要;在满足机械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还得讲究物美价廉,因此给学生安排了数学模型建立、数据处理相关课程(模糊数学和数值分析等)和现代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课程;选择何种材料进行加工也是每一位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必须了解不同材料具有的性能及特性,因此安排学生学习金属材料学、材料分析学课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

2.软件学习前提及要求。在学习软件之前,同学们应该学习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精度设计课程及画法几何的基本内容,这对软件的学习至关重要,在画零件图时知道如何设计每一步加工工序、装夹位置以及精度要求。在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是让同学们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其次安排学生学习机械精度设计课程,机械精度设计的合理才能满足功能的要求,从制造角度考虑,在满足机械性能和装配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公差范围大,这样不仅易加工省时且降低生产成本。画法几何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规范制图水平和空间思维能力,对零件二维及三维之间的转化,让学生理解6个基本视图的投影,剖视图、局部视图和不同剖视图的原理及画法。

软件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CAD二维软件的学习,自从1984年诞生以来,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手工制图。对于一张复杂点的装配图人工制图需要3天左右,自从有了CAD电脑制图,大概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2)三维制图软件有Pro/E、UG和solidworks,本专业采用的是UG软件学习,在实体建模、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方面比其它软件更专业、方便、快捷。学生在模具设计课程和数控加工实习中都感觉到UG软件的魅力。(3)有限元静力学分析软件的学习,让同学们学会如何把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中,然后对其定义参数进行网格划分,施加一定的载荷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根据变形情况知道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动力学软件学习的是ADAMS,在UG中把各个零部件装配到一起,然后导入到ADAMS里面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可以得出运动时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根据振动性能分析产品初期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品质、加速产品投放市场。

3.实验理论课学习。课程主要安排几个方面:(1)安排学生到生产农业机械相关公司进行实习,通过公司里面工程师给学生详细讲解每台机器的构造及设计创新点,这使学生增长见识,对现代机械获得感性的认识。(2)安排学生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看,对普通车床、铣床、磨床、刨床和钳工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零件从铸造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成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师傅们很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机床的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复杂零件的加工心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加工一些简单的零件,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3)安排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数控发展历史和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主要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是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2}{3}。

二、分析应用环节

1.实例设计。以模具设计为例。模具设计主要分为几类:(1)冷冲压模具设计;(2)注塑模具设计;(3)压铸模;(4)橡胶模等。主要给同学们讲解冷冲压模具设计,设计包括冲裁、弯曲、引伸、翻边、导向装置、弹顶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和压力机的选用。

首先,根据自己的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进行合理地排样,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其次,凸模和凹模的设计,主要根据产品的材料、形状、厚度和要求精度设计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小会造成产品出现毛刺、裂口和层片,间隙过大会出现很大的圆角。第三,卸料和压料装置设计,卸料通常采用固定式和弹压式两种,固定式常用语引申工件底部冲孔,弹压式通常和顶杆相配合用于复合模中。第四,压力机的选择,根据工件所需的冲裁力大小、模具最大闭合高度和所需工作台尺寸选择压力机的型号{4}{5}。

2.模拟分析。用CAD软件把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设计出来,然后再装配到一起,通过装配的过程可以发现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是否正确。通过UG软件把各个零件的三维实体画出来,各个零件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装配到一起。把装配好的实体模型从UG导入到ADAMS软件中,给运动的零件设为运动副,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通过观察得出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曲线来判断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3.数控加工。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根据工件形状、尺寸、夹紧位置和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程序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加工顺序、刀具的选择、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轨迹和进给速度等)。加工顺序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床的选择以及每一步加工中走刀轨迹和进给量等,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好坏和精度要求,如果加工顺序不当可能会引起工件的不可恢复的变形,从而造成浪费。

4.实际应用。在大四的时候安排学生去公司进行实习半年,实行“考核学分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分配学生到下面的各个分厂,再由分厂的人员安排学生到各个车间,分配到具体的师傅,每位师傅负责指导1~3个学生,从普通车床、铣床、磨床到数控车床、铣床,去锻冲压车间熟悉产品锻压过程,冷冲压模具和液压模具制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际操作。每个岗位的实习情况由师傅填写评分表,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总结

从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看出学生理论知识不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反映出教学中应打破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校内实践环节,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习打好基础。此外,应该改变以往“试卷式”的考核方式,应该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例设计和实践报告等环节按照一定比例算其中一部分成绩。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以把学生培养成“多功能实践型”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宽口径知识和动手能力,创新来源于实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见识,才能对现状进行改进、创新。因此,要求学生加强在校内的实验室学习、课程实例设计及企业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企业纳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加强校内教学实践,更要把企业综合实践加入课程当中,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国家新一代“多功能实践型”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项目:14G135;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YLA2013-16)

注释: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0-36

{2}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4):213-215

{3}吴江,郑莆燕,任建兴等.关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人才培养,2011(24):3-4

{4}曲明哲,解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35-137

{5}肖义平.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05-206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模具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83-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

邓福镑(1966-),男,大学本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中专工程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模具专业建设与教学。(广东 江门/529000)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他区别于传统学徒制那种师徒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以培养徒弟实践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区别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和“上课即上岗、上岗即上课”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实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调研问卷分析得知,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具备冲压模、塑料模及其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能运用普车、普铣、刨削、磨削、钻削、插削、数控车、数控铣等加工方法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装配、维修、上机调试等技能。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都难以培养出现代模具制造岗位所需的人才,因而需要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

一、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学校有校办企业或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教学过程是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统一的过程。

1.岗前培训

在学生上岗工作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训主要在第一学期进行,包括机械制图、公差、零件测绘、数学、液压、金属材料、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系统认识,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培训则在项目实施开始时完成,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则要贯穿在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岗前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

2.理实一体化项目实施

以模具制作完成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现代学徒制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学校组建模具一体化教学工厂或与企业合作,将模具制作完成过程分化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既是生产工序又是教学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习得知识。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冲压模具生产教学任务项目划分如下:

项目1:模具设计。学生根据产品的形状与尺寸要求设计和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设计第一套模具时,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在经过多轮项目实施后,学生的知识慢慢丰富起来,本项目的实施基本由项目小组完成。学生在这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对金属材料、公差、金属工艺学、CAD等课程的知识也逐步掌握。

项目2: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刨床的工作原理和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刨刀修磨方法和刨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刨削好。

项目3:普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和车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车刀修磨方法和车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车削好。

项目4:普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铣床的工作原理和铣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铣刀修磨方法和铣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铣削好。

项目5: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磨床的工作原理和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磨削工艺参数,掌握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磨削好。

项目6:钻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钻床的工作原理和钻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钻头修磨方法,掌握划线技巧和打中心孔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孔钻好。

项目7:数控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铣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铣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铣加工。

项目8:数控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车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车加工。

项目9:线切割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线切割的编程方法,线切割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线切割加工。

项目10:模具装配和上机调试。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按装配图要求进行模具整体组装,完成后上机试产。学生通过模具装配,对零件中的倒角、公差、粗糙度等方面知识有更加深刻理解;通过模具装机试产,深入理解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熟识压力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能熟练地操作压力机。

在教学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1采用全班集中上课,小组协作完成;2~10的项目采用分组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监督下完成。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对下一套模具的生产,指导教师要将2~10的项目组进行轮换。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好每个细节的质量关,如学生所画的总装图、零件图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正确后才能开展零件图绘制和进行零件加工。

3.评价反馈

检查评分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来指出问题的所在,以使项目实施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正确处理。通过评价反馈,使学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扩展知识的宽度、提高理论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生产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能否实施,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指导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指导教师既要熟识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操技能;要有多年实践经历,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2.责任心要求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学生产项目能否完成的关键。由于项目实施所制作的模具,是给工厂使用的,且模具的加工和试模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把关,每一张图纸都要经过严格校核才能充许学生进行机加工。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问题,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使项目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完美完成。另外,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做好如材料供应、联系工厂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好,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现场直观学习。中职模具专业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符合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将教学过程化为多个教学生产任务实施过程,学生直接参与模具接单、设计、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成品检验等模具制造全过程的学习与生产,让学生既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学到相应的实践技能,实现“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符合现代产业的岗位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会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之中,并把在生产中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生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4.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完成模具设计与制作,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减少了因实训所产生的大量耗材。

5.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岗位对劳动者要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生产操作技能。模具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保证了现代学徒(学生)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工作竞争力,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隋广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杨占尧.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宋洁,闫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5]安春雨.工学结合阶段中职数学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学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