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体育课 啦啦操 女大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94-02
一、前言
(一)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快乐体育,轻健身教育;重身体练习,轻能力培养;重竞技体育,轻生理教育。
(二)啦啦操项目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啦啦操项目于1998年由美国传入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遍布全国33个城市,在两万多所学校进行推广普及,参与人员达到1千多万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啦啦操运动系统,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啦啦操比赛逐渐正规化,每年都有固定的全区、全国比赛,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啦啦操队。这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高校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女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直接参与运动、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甚少,只有不到10%的女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学生120人(女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健康学等相关学科著作,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期刊文章。
2.访谈法
对高职高专体育课任课教师及部分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问卷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咨询了多名教师和专家,设计了调查问卷。
4.对比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在本学期开设啦啦操项目之前的体育锻炼情况与本学期结束后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比较分析。
5.数据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大一时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后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女大学生体育课成绩提高
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后,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啦啦操节奏感强,动作优美,适合女大学生的性格和生理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啦啦操学习,女大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
(二)啦啦操项目让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女大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
啦啦操项目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及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的体育项目。课堂中进行啦啦操练习时选用的音乐都是当前最流行的音乐(如《江南style》等),并且在教学中音乐的更新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开设这一项目后,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她们不仅在练习中找到了快乐,更从以前的不愿动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跟着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去复习课堂练习的内容,慢慢地就形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根据调查发现(见表2),在开设啦啦操项目后女大学生的锻炼次数增加了,锻炼人数也增加了,大部分女大学生养成了自我锻炼的习惯。
2.女大学生锻炼习惯的改变
啦啦操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分组集体练习。啦啦操动作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动作一致,集体配合连贯。大部分女大学生开始改变自己的练习方式,除了课堂上集体练习外,一些平时表现优秀的女大学生还开始带领自己小组的组员在课余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大学生的锻炼习惯经历了从以前的不锻炼到自我锻炼再到集体锻炼的过程。大部分女大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
3.校内啦啦操比赛全面激发女大学生锻炼热情
校内啦啦操比赛的举行,再次激发了女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提高自己表演能力,取得好的比赛名次,大部分女大学生也开始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
4.女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据调查显示,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啦啦操项目教学后,研究对象中有66%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周都能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形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人到集体,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三)开设啦啦操课程后女大学生体质增强
一个学期的啦啦操教学以及学校各类比赛、文艺表演和社会实践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根据大学生体质测量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有70%的女大学生体质得到了增强。
四、建议与总结
(一)建议
1.在高职高专体育课中推广啦啦操项目。
2.增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把啦啦操项目引入各个活动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3.通过啦啦操项目的引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比赛选拔出学校的校啦啦操队,定时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
(二)总结
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项目,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了女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体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旭.浅谈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7).
[2] 张凤仙.普通高校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罗久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
[4] 任洪波,何隽.论高职高专体育课落实“健康第一”的意义与实践[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5] 陈佩辉.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培养对策[J].课余锻炼,2007,(4).
[6] 朱爱民,姚学进.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7,12(上旬刊).
[7] 龚勋,肖微.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现状调查与激发体育课兴趣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对于每一个大学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而言,怎样让一堂90分钟的课在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特点、技术动作的要领。通过精讲多练法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试图找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运动的技术技能的简洁途径,以便他们更好的参与体育,参与锻炼,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
(一)引言
体育课与其他课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课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是传授与体育运动相关运动技术、技巧和技能,教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2门以上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终生锻炼。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教学方法上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技术、技能,而且要求教师要多方面着手体育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准备,在教学方法实施、运作上要注意精讲多练的方法应用。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
2.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几年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研究结果进行与体育教学和组织方法等关键词的检索、查找和阅读,为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来源。(2)调查、观察法:对目前大学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观看有关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结果分析
1.熟悉、专研公共体育课的教材、大纲。熟悉教材、大纲是大学公共体育教师在运用“精讲多练”法时的重要前提。由于在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有所不同,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的差异,所开设的课就有所不同,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有雷同之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体育教师要想在规定的教学时问和课时内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精讲多练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必须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专研本单元选修课所用的教材,成熟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参考、对比不同的教材对本单元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讲解的思路,把所教学的内容中讲授的技术动作要领分析、思考,编汇成简单易懂的“口诀”或“顺口溜”,以便在教学讲解时,有理有据的讲解本单元中的运动技术动作细节、要领,留出充裕的时间,合理的安排练习任务和练习强度。经查阅资料获悉,在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球类项目的选修课,在讲授球类课时,教师注意要把重难点做出归纳、总结。下面例举几个常见的公共体育教学中球类项目的“口诀”:在篮球中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教学的精讲词“两脚开立前后站,翻腕托球肩上方,下肢蹬地臂上伸,屈腕拨指球向篮”。最后可以讲授发力的顺序蹬地一伸臂一拨指一压腕。用几句简单的术语结合示范讲述技术动作,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体会、体验动作。排球的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精讲词“半蹲准备正面球,两臂紧靠手叠握,手臂伸直腕下压,主动插入来球下,蹬地抬体移重心,垫球部位前臂上”。抓住几个要领部分,多做示范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足球脚内侧踢地滚球教学也有自己结的精练字句“正面助跑跨步接,主动落脚撑球侧,摆腿配合须折叠,前摆屈膝转脚踝,翘足控踝弓对前,击球中部推送连”。抓住关键的翘足、控踝和膝关节外展,有效地传授正确的姿势。以上的精练字句都是对教材熟悉、专研后自己去总结的结果。对大纲教材的熟悉和掌握就成为了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前提。
2.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大学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指导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课教学也不例外。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是教师在运用的精讲多练法的最根本条件。对学生情况了解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准备的工作,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布置是有效地运用精讲多练方法的前提。学生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教师就要对学生大体的情况充分的了解,掌握方法实施的时机和尺度。
3.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区别对待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基于该原则,体育课的教学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了技术动作、要领的讲解,让学生在短时问内了解了技术动作,用较长的时问来体验技术动作,从动作形成几个阶段慢慢的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精讲多练兼顾了部分学生领悟能力有限的缺点,做到了个别纠错,个别指导,做到了点和面的结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学习和领悟动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4.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实
现并达到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练习的组织形式上大体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集体轮换和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根据场地、器材、天气、学生具体情况(人数、男女数量比等)来合理的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的应用精讲多练的方法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3
关键词:体育课模式;传统模式;创新
体育课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而使用的方法和手段,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培养人才的目标不能仅仅限于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而更要注重心理的健全、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当今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的手脚,产生了诸多的弊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1.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课堂规范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种模式让教师在操作中束缚了手脚,不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心理、能力等因素,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2.传统的体育课模式不适合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经济文化繁荣背景下,条件优越的一代青少年。他们对新生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更不愿在活动中受到约束,无吃苦耐劳精神,克服困难的品质弱,这些无疑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他们对体育课期望很大,他们期望自由、主动、能自我表现、有创新的意识,希望体育课不要压制和更多的说教。因而能给学生一个主动、积极施展自己身手的空间,能给予同伴快来合作的机会,能给激发个人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他们是多么渴望!可是传统的体育课模式,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课的单调和乏味就在所难免了。
3.传统的体育课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体育兴趣、爱好、习惯的养成
体育能力是综合能力,它是由个体的认知、技术、技能和判断构成的一种身心素质的综合体。这种素质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结果,又不断地在体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可以总结为这几种:(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适应自然的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努力才能达到,被动强迫式的体育课模式难以实现。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外在表现,习惯是行为频繁再现,进而形成自然的表现。因此,体育课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产生兴趣,对体育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选用何种内容、何种组织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不同的。应用固定的体育模式强调锻炼身体,单纯完成锻炼指标,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这样体育兴趣、爱好、习惯很难养成,体育的能力提高也难实现。
二、创新体育课模式
笔者在体育课结构模式方面应用了以下几种思路。
A.(1)诱导引起好奇;(2)激发自信心;(3)学习技能;(4)锻炼身体素质;(5)满足活动愿望;(6)放松。
B.(1)引起兴趣;(2)满足活动愿望;(3)增强积极性;(4)掌握技能;(5)娱乐放松;(6)小结。
C.(1)身心参与;(2)促进身心发展;(3)应用技能有所突破;(4)娱乐游戏;(5)身心调节;(6)总结反馈。
以上把课的思路结构分成六个阶段,打破传统的“三部分”,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到积极,这样调动了学生热情,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师生产生了互动,教学气氛转向积极的方向。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能力的发展,这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比较分析体育课模式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日体育课模式加以分析:
中、日、美大学公共体育课结构比较表
规格型模式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较为合适,但不能充分地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能力、发展个性。自由型结构模式由于教师各行其是、不拘形式,难保证课的质量和目的任务的完成。我认为,体育课模式设计要受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育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单以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来设计体育课模式结构都是片面的。
日本、美国现行体育课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应根据课的目的任务来灵活应用,不能用固定模式,要求我们体育教育者以教学对象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想一切办法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所选的教材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机械地使用教材会失去教学的目的,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副作用。组织形式要考虑受教育者心理因素,尽量做到引导启发,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身心健康与体质提高要同步进行,不能偏废。因此使用灵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好,这样就对体育教育者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创新传统体育课模式,改变了旧的培养人才思路,从增强体质出发,结合传授的技能、技术贯彻道德教育,注重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内在规律,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切实实行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模式;构建;实施
在以前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开始觉得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也开始对体育课程讨厌缺乏兴趣。按照现代体育教育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进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开始一种新的,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作为主要的核心工作,让学生全面的接受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新的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往往被认定为广义的课程,它主要由体育的课堂教学、课余活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构成。大学的体育课不仅是课堂中的体育活动,而且也要有课外的活动环节。作为一个高校来说要有自己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习而且在课下还可以得到锻炼,让每一个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内、课下的体育活动中去.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学习了很多课程改革的经验,逐步的总结出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
一、大学体育课程探索实践
(一)“三自主”模式
1.大学体育课运动项目的设置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学生无论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着千差万别。大学的体育课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独立思想和个性的当代大学生,所以大学的体育课程就必须要做到运动项目多种多样。要想让体育运动的项目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设置体育运动项目时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运动项目要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条件和优势,而且还要考虑到体育项目要有趣味性,文化水平要高。通常大学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网球、保龄球、武术、健身操、武术表演、太极拳、女子养生防身术、跆拳道、健美操、艺术体操、围棋、街舞、游泳、高尔夫球、野外生存等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选择余地。2.“三自主”网络选课程序大学体育科学生的人数很多,运动项目多种多样,人工进行调配项目的工作任务非常巨大,所以在1998年各高校就开发了网络选课的程序软件。这个选课软件会把每个教师开设的课程、上课的时间放在网站上,并且设置选课的最多人数,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课表的安排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己喜欢的老师,在学校网站上进行自主的选择体育课。这样才可以把学生的自主落到实处,实现了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体育教师的“三自主”模式。
(二)三互动模式
1.体育老师和学生互动模式一般的课程理论认为“知识建构”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这里学生是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前只是向学生讲授知识变成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然而学生所充当的角色就是从被动的接收新知识变为主动地去探索找到问题答案的使用者。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的体育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都要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2.课上与课下互动模式体育课是体育课程最好的体现。但是对大学生来讲,课外的体育活动才是最重要,所以,我们不应该一直存留在原来的教育理念中,应该用新的模式去更好的体验体育课程的学习,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光要表现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要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十足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经历更多的实践活动,有更多的经历,个性张扬,这样才能让他们思念的大学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感受到体育精神以及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在体育俱乐部中,我们要举行座谈会、名师讲座、技术指导等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此外,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三)三自治模式
加入高校中要建立体育俱乐部,就必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要采取大学生自己管理自治的方法去执行各种规定,学生是学校中最重要的,教师主要起到辅导、帮助的作用,然后进行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活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投入到活动中去。每一个俱乐部都要按照自己的项目设立俱乐部委员会,帮助同学和老师在开展课余活动、进行实践训练、野外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每一个独立的俱乐部都要有一名专业的体育老师负责,作为技术指导存在,安排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委员会的主席要由学生担任,负责组委会的各项事务以及学校体育老师之间保持联系,通知各项事宜。1.课外体育锻炼自治模式大学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就应该是独立自治的,这样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各高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体育锻炼自治,归每项活动的俱乐部管理,学校和体育老师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课外体院锻炼自治主要是把体育课中留下的疑难问题进行处理,让学生的各项运动水平有所提高,自身的健康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每天都锻炼的好习惯也自然地养成了。2.课外竞赛自治模式体育的竞赛活动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体育的精神以及美丽所在,学校组织每一场体育竞赛的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体育活动有很大的积极性,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要做到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变的多样化。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深圳大学有92.2%的学生认为学校增加和多的体育比赛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课外的竞赛活动要有种类繁多的项目,既要有一些竞争性很强的球类比赛项目,还要有舞蹈表演比赛、有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包含在里面,这样课外竞赛活动就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可以吸引不少的学生驻足观看,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体育不仅仅只是比赛和锻炼,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让同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3.课下训练自治模式对学生的课下训练师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每个高校要组建起自己的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另外,每一个俱乐部也要组建自己的比赛队伍,是代表本俱乐部参加比赛的,要选出一名教练负责运动队的所有日常工作,这样可以发现更多的人才,为每一项体育活动培养更多的运动健将。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自治的方法有很多的优点,完全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懒散的大学生生活不再无聊单调,而且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会被潜在的激发出来,而且效率很高。
(四)“三开放”的模式
1.开放时间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会把体育课程安排在一整天进行,不管是早晨、中午、下午、还是晚上,或者是周末的时候,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去上课,去参加体育运动,这样选择就有了很大的空间,选择的余地也有很多,而且学校的运动场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没有浪费一点。2.开放空间根据新课改的有关要求,我们要在体育课程中适当的加入野外生存、负重越野等有关考验意志力的体育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了校园,走向了自然。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就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压力得到释放,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实现体育运动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3.资源开放作为高等学校来说,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学生走出校园,亲身经历参加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会学到很多在学校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太极俱乐部就可以利用节假日再公园打太极,和老爷爷老奶奶互相交流经验。大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自己的适应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使用,考虑到体育项目太多学校运动场地有限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周末去学校周边的运动场地上进行体育运动,不但有效地利用了身边资源,而且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二、结束语
体育课程发展到今天有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然后进行实践论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完善。
参考文献:
[1]彭钢等.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5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高校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通常选择封闭式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应试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的学生确实缺乏主动性、对社会认识能力弱。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知识的储备虽然很高,但是具体的实践技能确实非常低。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人员,针对 “户外体验式活动”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开展了系列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一、高校体育课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依据和保证
(一)体育教学与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特点相似
因为体育课程教学和户外体验式培训都是注重身体的活动。其中,户外体验式培训是在户外进行的身体活动。该培训充分考虑学员个体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培训内容和课程。体育课程教学则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侵入的宗旨。体育课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身体机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过程。
(二)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与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目标一致
在教学目标上,两者都是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任务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个体的展现和团队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形式上都采取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最后展示或分享。户外体验式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所以两者的目标相同。
(三)高校体育教师是户外体验式培训实施的重要保证
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例如对教育学,心理学,组织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因此,他们只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完全有能力胜任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教学工作,教学的第一重要因素就是教师严格依照程序指导,监控全过程,合理安排,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户外体验式培训中有些项目看起来非常惊险,但只要合理进行正确的保护是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杜绝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周边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经常检修器械,这些是户外体验式培训顺利、安全实施的保证。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学生的作用
户外体验式培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现代的大学生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任性、孤立、自私、缺乏爱心等等。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建立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让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培训中,体会参与的重要性,感受团队的力量。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一些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会努力为团队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低落。学生们既能够享受到快乐,也会在过程中感受到心酸。户外体验式培训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在培训中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的道理。作为体育教师,只需在课前把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与学生表述清晰。避免在活动中进行解释。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展开分享,并且从中得出结论,最终实现自我教育,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的目标。学生通过培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敢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高等学校实际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的大社区、小社会。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学生间的竞争问题等,让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重大的阻碍。而户外体验式培训结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让大学生可以处于个人和团队的两个层面,都可通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教你如何通过逆境和从而得到提升。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以体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在参与和训练中,学生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与思想性的运动,逐渐培养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体育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到每个项目中,通过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及挑战,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课程,以小组讨论、角色的模仿、团体互动、脑力激荡等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体会、领悟。这是“户外体验式培训”给我们的心理震撼,也是“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意义所在。通过户外体验式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这就是户外体验式培训在高校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结束语
在我国,一直以来的体育教育模式都是重视“刺激——反应”,仅仅将学生视为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的对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但让学生长期受到抑制,导致无法发挥其能动性,而且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差异化的意识导致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无法发挥个体的优势。因此,经过理论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户外体验式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将对我国大学体育选项课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户外体验式培训不仅能够进一步开发体育选项课资源,同时让体育课的空间更为广阔,实现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将对大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自我、增强社会适应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1.2012年“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大学体育课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测试;体育课;改革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素质,十八九岁的大学生,正应该生气勃勃、青春健康,但是每年9月入学的“站不住”事件屡现,说明大学生体质下滑的根源和入学前的初级阶段的教育也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就我国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做出分析,深入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特别是针对这种状况,阐述大学阶段怎么来改善,体育课怎么来应对这种局面。
一、对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省内十二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山东省大学体育课开展状况为主旨,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政策、法规、著作、论文以及各类期刊杂志等。
(2)问卷调查法。本文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共发放了专家调查问卷284份,回收268份,回收率为94.37%。
(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回问卷进行分析,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如下表)
所调查学校其中三年的体测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年的时间里,表中这几项数据的变化很大,总体走势是身体的技能各方面一直在下滑。
二、大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运动健身意识弱。当代大学生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多数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愿望,也关心体育领域的人和事,但没有直接参与身体锻炼的意愿。
(2)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大学生身体锻炼知识缺乏,多数学生对身体锻炼知识的了解不够,掌握得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主观上对身体锻炼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欲望不强,更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系统地掌握身体锻炼知识,导致了身体锻炼效果不佳,对运动健身的意义产生怀疑,从而造成身体锻炼能力较弱,势必形成恶性循环,能力越弱,效果越差,意愿越不强烈。
2.客观因素
(1)社会、家庭的因素。一直以来,学生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是身体各方面机能开始变化的最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所面临的是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步步紧逼”,满脑子都是学习、考试、分数,也就失去了健身的机会甚至想法。近年来,社会已经很重视大学生的体制逐年下降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迫使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从而减少了走进体育场所锻炼的时间。
(2)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多数高校偏重学生的智育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许多高校体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
三、大学体育课改革的措施
1.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2.学校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也可以尝试利用引资的办法,解决目前高校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社会的场地器材,充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满足大学生提高健康体质的要求。
3.转变体育教学体系和模式
改革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提高健康素质的习惯。在开设体育锻炼项目上,要尽可能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建立高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和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组建各种课余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协会。合理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高质、廉价、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华.浅析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