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范文1

关键字:薄层绿化技术建筑

传统的建筑屋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物的屋顶是建筑的主要围和体面之一,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目前传统的屋顶结构(混凝土屋面)主要由屋顶结构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和混凝土保护面层构成,在夏季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其表面温度会升高至50~60℃左右.尽管屋顶面层内的保温隔热层抑制部分热量的流入,但还是有相当部分的热量通过结构层传导到建筑的最上层的室内,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居高不下,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空调用电;而冬季则相反,由于屋顶面层温度很低,导致室内热量通过屋顶结构传导到室外,造成最上层室内温度偏低,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供暖热量,这就是建筑顶层房间“冬冷夏热”的弊病。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二个问题是一天中温度变化很大,有时表层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在一天内的差值达到25~30℃,由此造成混凝土结构层出现热胀冷缩,尽管伸缩量很小,但一天天的热胀冷缩会使屋顶面层逐渐产生、细小裂纹,细小裂纹会逐渐影响到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裂纹还会造成防水层受损,出现屋顶漏水的现象。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日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下,会导致屋顶面层的劣化及防水层的老化问题。

传统屋顶结构的第四个问题是曰趋严重的“酸雨”会腐蚀屋面,甚至渗入细小裂纹内腐蚀混凝土内部,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缩短。

屋顶绿化的节能和屋面保护特性

屋顶绿化,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绿化;而广义上来讲,泛指在非渗透性的人工构筑物上进行绿化,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墙体、露台阳台、裙楼屋顶、建筑物的空中平台、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工厂厂房屋顶或硬质地面铺装的广场、立交桥等,也被称为“建筑种植”或“立体绿化”。

在夏季,绿化种植层对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有三种主要作用方式:反射作用、隔热作用、蒸腾作用。北京市园林科研部门曾经做过测试,在7月某天下午3点左右,地表绿地的表面温度为31%,而地表土地的表面温度为39℃,绿地表面温度比地面温度低将近26%;地面上乔灌草结合较好的绿化区内,其空气湿度比土地高出23%。

屋顶绿化层的存在还可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到屋顶表面,从而避免了日光中紫外线对屋面的劣化影响,保护了屋顶面层,并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增加,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改建和重建的工作,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节水、节材的目的。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绿化,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物上种植植物,种植层的重量必须在建筑物的可容许荷载以内,否则建筑物可能出现裂纹并引起屋顶漏水,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第二,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快速排水。建筑结构层为非渗透层。雨水和绿化洒水必须尽快排出,如果屋面长期积水,轻则会造成植物烂根枯萎,重则可能会导致屋顶漏水。第三,屋顶绿化需要保护建筑屋面和防水层。植物根系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如果不设法阻止植物根系破坏建筑屋面和防水层,就可能会造成防水层受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屋顶漏水。第四,屋顶绿化需要考虑项目完成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可能建在数层高楼房的屋顶,所以必须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的问题,如定期浇水、修剪、除虫和施肥等。例如较高楼层的屋顶绿化面积较大时,建议采用自动喷洒装置或自动地中滴灌装置。考虑到城市缺水的问题,还可以将屋顶绿化浇水系统与建筑物的中水系统或者雨水集处理系统相连,用中水或者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可以起到节约优质饮用水的作用。第五,屋顶的种植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屋顶上日晒、风吹、水分过快蒸发、干旱等种植环境不同于地面,所以选择植物品种时需要选择喜日照、抗风性强、耐旱等耐候性强的植物品种。

屋顶薄层绿化技术

针对屋顶绿化以上的特殊性,深圳市嘉德环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屋顶薄层绿化”的概念,并开发出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以设法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减小种植层厚度,同时解决屋顶绿化存在的绿化层排水、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系列难题。由屋面开始,分别是防根系穿透层(简称防根层或隔根层)、架空排水板、过滤层、轻质人工培养土层和表面覆盖层。屋顶薄层绿化技术不仅太大减轻绿化种植层的重量和厚度,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绿化层排水、基质层的保水保肥、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建筑屋面和防水层保护等诸多的问题.是代表屋顶绿化未来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将屋顶薄层绿化方法与传统的屋顶绿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保水性保肥性能优良的轻质人工培养土,种植基质层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由于人工培养土的湿容重约是普通土壤的1/2,所以单单种植基质层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到四分之一以下。其次,由于采用架空排水板取代陶粒排水层,可以将排水层的重量由约100kg/㎡减少到3kg/㎡厚度由约100~150mm减少到28mm。再次,采用双层防根系穿透保护层,可以省去屋面的保温层和混凝土保护面层.又可以节省约80~140kg/㎡屋面荷载。这样,传统绿化如果种植层厚度为1240mm.重量为1540kg/㎡的话,采用屋顶薄层绿化技术种植层厚度减小为430mm,重量减轻为235kg/㎡。

建筑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ale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enlarg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create good condi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prote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drainage attention, and constantly update technolog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the hope can give related enterprise some help.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能源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涉及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内容,包括供水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用水和回用水等,这样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注意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一、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概述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建筑给排水系统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给排水管道、通气清气管道系统、卫生器具和抽升设备等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筑给排水的施工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方案作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同性质的废水要不同对待,采用特定的管道供给或排出,其主要的方式有为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2)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布置与安装。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是给排水工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给排水工程的运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一最短的距离来连通各管道,减少变形缝的产生,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使用与维修。同时我们要注意管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问题,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端部的连接要注意弯头的使用。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实施节能技术,有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用水压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热水供应技术节能效果。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热水的耗能占有很大的比重,对整个给排水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给排水节能工程的关键。热水系统的节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二是开发利用自热资源。目前,我国市面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空管式和热管式两种,它们都有着受环境影响小,集热效率、保温性能较高效等特点。同时太阳能加热设备经济实惠,是目前高层建筑的首选设备。但是,我们在使用太阳能设备时也要注意几点内容,避免造成损失。在应用太阳能设备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集体分析。在选择太阳能设备时一定要考虑到抗冻性能、抗热冲击性能、承压能力等因素,如果对这些方面不加以注意,就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供热要求得不到保证。例如: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就要考虑到防冻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冻,保证正常的热水供应需求。

第二、对二次水源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要科学的利用第二水源和雨水资源。所谓的第二水源就是再生水,通过去污处理而达到水质要求,进而被利用的非引用水。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建筑给排水工程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应用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一些老的建筑,其自身不具备污水净化的功能,如果改建,所需要的费用是巨大的。因此,第二水源的科学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第二水源作为建筑的节能措施,它对生活中除饮用水之外的其他用水有着替代作用。第二水源的利用,对节约用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相关的资料显示,雨水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利用主要通过收集雨水,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对其进行再利用。它的用法也很简单,由管道将在屋顶收集到的雨水导入沉淀池,沉淀之后的雨水再送入蓄水池,最后进行过氯消毒进入第二水源管道。

第三、生活用水的有效排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的废水污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排放,就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对生活中的废水、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直接食用的水和杂用水是统一的,而人们正常的用水量中食用水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的就是杂用水的使用量。这样,就给水厂的进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为市政管网的输送带来压力。如果将这些优质的杂用水科学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就可以供应给杂用水系统,就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在给排水工程中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节水。(1)对热水循环系统进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热水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建筑集中供应热水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这样的系统都存在着浪费现象。(2)采用先进的自动关闭水龙头技术。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给排水系统故障引起的水资源无故流失。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各种要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逐步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也是大增,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是施工建筑各项功能实现的保证。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给排水技术的应用,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来保证节能技术的推广,同时加强对居民节水意识的宣传,将节约用水体现在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敬誉,王浩.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方法探讨[J]. 山西建筑, 2010,(23) .

[2] 李小双. 现代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 山西建筑, 2008,(33) .

[3] 焦秋娥. 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J]. 给水排水, 2009,(S1) .

建筑技术范文3

关键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关系;协调

建筑技术包括了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新材料应用、结构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建筑艺术通过美学使建筑本身传递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表达设计立意,体现民族性特色等。建筑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对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探索,设计师一直在为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摸索。其实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存在的,并且被人们感知和进一步发展运用的。

1.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本身的需求也逐渐的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对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更高、更大或更明亮等,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从而建筑本身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蕴含的艺术水平都越来越高。大跨度建筑,超高层建筑等极致建筑类型的出现也促使建筑必须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技术,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审美要求。人们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建筑往往因为一项新的建筑技术的运用,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以罗马建筑为例,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它改变了建筑的的形制、形式和风格,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建筑师为了使建筑能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往往会去寻求更先进的建筑技术。例如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 St Sophia 清真寺。它原来的名字是 StSophia 大教堂。这里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建于公元 6 世纪,关于它的历史简直可以写一本书。首先要知道它最初的设计是厅堂式教堂上面加大穹顶,穹顶的重量通过 4 个帆拱传递到 4个大柱墩上,但是柱墩毕竟是分离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柱墩也不能造得太厚,否则中厅内部的空间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如何平衡穹顶施加的外推力是最大的问题。于是设计者在大穹顶的两侧加了两个小一些的穹顶来分担大穹顶的重量,再加帆拱、柱墩来撑住小穹顶,其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层峦叠嶂般的一番景象,建筑技术本身在这里已经具有了艺术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过去受技术、受材料限制的设计,现在可以大显身手了。但并不等于说,美仑美奂、想象奇特的设计,就与科学技术无关了,恰恰相反,愈是精妙的、艺术含量高的设计,其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愈高,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2.建筑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协调发展

2.1 深化建筑艺术,提升建筑技术

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包括社会风气、人们观念都对建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唐朝时期,其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对建筑本身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建筑风格更加多样,不单单体现在其宫城范围内规划格局的庞大气势,也同时体现在了普通街巷等民居建筑的考究和实用性上,总体而言,唐朝的建筑已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人类生存需要,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进行营造,而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更多的对社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唐朝的都城长安,从规划到设计,功能区分明确,它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建筑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存的唐代建筑例如:山西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等依然在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人们对建筑的本身艺术形式也更加关注,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公园的国际竞标,以及大家对中标方案的看法,都体现了人们对建筑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而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几年前安藤忠雄所向世人展示出的诗一般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形式,其建筑材料本身的平滑自然,色泽均匀,使得看惯了凌乱、毫无秩序感的建筑形式的世人感到了一丝心理上的安宁与慰藉,而设计师对这种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得施工难度、设计难度都较大的一次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技术越加成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更加紧密。

2.2加强建筑技术,推进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技术的保障,就根本谈不上建筑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建筑发展至今,人类用石头,木材进行简单的生存需要式的建筑建构,到了罗马人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来砌筑更大跨度,更大空间的建筑建构,以及我国明清时期斗拱,木构建筑体系的完善成就了气势恢宏的明清三大殿等。这些例子都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了建筑技术对于建筑艺术的推动作用。

2.3 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没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对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最新成就视而不见。技术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反艺术如同向建筑以及文化本身宣战,是无法立足的。例如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中,四位现代主义大师在建筑技术,建筑形式都采用了与时俱进的处理方式,最终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建筑道路上越走越远。处于当代社会中的建筑师应该更加的关注建筑艺术,建筑形式对于现在社会中人们的生态可持续性。从而应该避免建筑本身形式对于人们心理,生理上的消极影响,例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亦或是追求建筑形体而产生的各种暗房间等,都是一种对建筑技术的错误应用,技术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它们实实在在存在着,错就错在它的应用方式。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存在而言,建筑艺术的进步,就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裕和改善,而首先是看这种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方向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正是与这种思考有关。生态和可持续建筑的出现也是对这一观念的回应。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要求把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铁碗手段,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

3.结语

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是无法进行割裂的整体,我们永远无法单独的发展一项而忽略另一项,我们必须科学的面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矛盾,既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建筑艺术而忽略了建筑技术水平,更不能因当前技术水平使艺术创作受到限制。同时作为当代建筑师,我们也应该更加注意哪些一味注重技术形式,艺术形式而忽略最根本的,最初的出发点:建筑的功能性。使得建筑技术,建筑形式艺术为人类的需求而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惠. 力与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统一[J]. 建筑. 2011(10)

建筑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能耗

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相伴而生,在这种状况下,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加以改造升级势在必行,这样就能降低建筑能耗,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当今建筑能耗现状

现如今建设生态比较落后,我们在提高生态建设的时候,还要注意建设施工的技术,既然这样,那么是否也可将建筑行业也纳入到生态建设的范畴中呢!在建筑施工中我们是否也应抱持这样的理念。随着城市化化进程加快那么建筑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建筑能源需求加大,因此而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日益曾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建筑必定有能耗。现在国家高速发展,建筑行业高歌猛进,在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建筑能耗的更加壮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经验,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是在施工的时候,施工的时候如果施工技术不先进那就无法很好的节省能源,同时又因为技术不先进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可能对水和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了我们又要治理于是又造成能源消耗。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信息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被广泛使用,如:工程的招投标、工程预算、图纸信息、资料文献等等方面。在这方面工作越来越深入之后施工技术管理也将呈现出信息化模式,这就为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2.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消亡,企业也一样,各个行业也一样,因为有创新那么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陈旧,技术落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隐患多多,这个隐患不单单是安全上的,因为祸不单行。所以,如今的建筑行业提升创新水平、改善施工技术是第一要务,这也是发展趋势,因为每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勇于探索,这是时代的潮流。

3、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提升建筑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理念有很多,因地制宜是其中的一种,但这一种却是最绿色节能的一种。因地制宜,顾名思义就是首先要照顾当地的环境,其次才是在这个环境的基础上来建设和发展。建筑物本身是一个微气候环境,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微气候环境更加合理的存在,解决的办法依然在自身,种植花草树木,建筑围墙要节能环保,太阳能的利用等等,这样就合理地减少了空调照明的利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建筑能源的消耗。从中可以看出,对建筑作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就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因为,节能减排符合时代的要求。

3.2提升围护结构中的能源利用

建筑物如何做到冬暖夏凉?这是建筑物设计者们首先应考虑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建筑物的维护结构通过对热工性能的改善就能够做到这一点,具体步骤是:首先,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统筹全局的理念,通盘考虑而不是只顾一点,在选择材料上要选择环保却又实用的建筑材料,同时将组成围护结构的材料进行热工性能处理;其次,要想使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能得到提升,就必须使用实用而又先进的构造技术。如:建筑物架空通风技术、屋顶蓄水技术等等,另外,复合型墙体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再有就是改善门窗的密闭性能,也能提升保温隔热的效果,事虽小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

3.3合理利用可再生新能源

众所周知,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炭石油,而有些能源是可再生的,比如太阳能风能。当今世界能源消耗量巨大,每个国家都在考虑节能减排,每个国家在这方面都当仁不让,因为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基于此,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尤其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理念必须贯彻其中。具体想法就是太阳能取暖、风能及水力发电,潮汐的利用等等。具体做法,在建筑物顶端加装太阳能曲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力设备等等。另外,还可以将这些光能结合到建筑物的结构当中,组成光电围墙、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等等,这样就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产能、转化为热能,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建筑能耗。

4、建筑施工如何减少能耗

4.1开发新型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

建筑物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通风、透光、隔热、保温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时展的需要,那么怎么办?只有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为新的建筑材料能够改变自身的物理性能,在维护室内环境的同时还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4.2相关部门协调合作

各种能源的相关统计要通过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来做好,根据不同的职能建立其相关部门,统一职能体系,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商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在能耗统计是达成一致。

4.3建筑设计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源、海洋能等,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达到节能效果,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非常重要的。

4.4建筑工作人员的职责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速度甚快,建筑物增加的速度可用瞬息千里来形容,因此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是巨大的,可用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日益变差,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建筑能耗巨大,那么只要能够使建筑能耗减少,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教育好施工人员,同时明确责任,所有目的就是减少建筑能耗。

4.5设置基础数据的统计体系以及数据库

建筑能耗要想减少,基础数据的统计体系和数据库必须设置:设置出可以持续运作的基础数据体系,这方面要长久的数据统计为基础;设置统计数据网络,同时,设置各省市建筑能耗的统计数据库;设置建筑能耗数据库,这个工作必须做,要把这个体系完全公开,才能促使人员与部门之间的合作。

5、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两者息息相关,而且在关系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现有的源资源比较有限,我们一定要节约能源,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而且还要让各个部门行动起来,而不是光说话不做事,要用实际行动去争取蓝天白云花好月圆。那么作为建筑行业所能做的就是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还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提高,还要改善其中不良的方法,采取最好的方法进行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洲;吴佳霖;郭燕;屋顶铝箔防水卷材保温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2]马玉坤;浅析外墙外保温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建筑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节能技术;控制措施

1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并先后制定了一批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期间,各地方也根据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建筑节能技术规程、标准。然而近年来,这些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住宅建设随之迅速加快,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住宅是建筑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提高都与能源的消耗密不可分,尤其是北方冬季采暖区的住宅对能源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O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不从建筑耗能大户住宅的节能角度出发,一味地建造高能耗的住宅必将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节能技术在我国住宅中应用的必要性

2.1节能可降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造价

全寿命周期的理念被引入建筑造价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随后在7O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欧美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工作者的探索进一步充实了这一概念,提出了建造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模型全面探索其应用范围,并且在公路工程领域率先得到了实际应用。在这里,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是指包括建筑物的建造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以及报废回收阶段这一整个时间跨度。要计算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造价就要研究在这一时间跨度内包括供暖、照明、维修等所有使用材料、器材、能源的消耗。因此我国住宅完全可以按全寿命周期观点节能。

2.2我国住宅对节能技术的要求

我国住宅对节能技术和材料的要求:工艺不能太复杂,要便于实现;成本要相对便宜,易于接受;节能效果要平实,面向大众。加强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暖通空调技术;建筑照明节能;水工业与垃圾处理;化学建材;建筑用钢。

3建筑节能措施

3.1从建筑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和有效节能

节能建筑从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及对建筑各个环节最大允许能耗标准的控制,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节能效益的前提。在建筑能耗中应使用绿色能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并采用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余热回收等节能措施。应使生态能源技术的应用融入建筑能量之中,争取利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得能源,减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2节能设计

实施房屋节能施工技术的前提设计是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前承业主建设意图,后接具体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和结构设计中要注意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尽量使建筑物朝南,尽量设计明室、明厅、明厨、明卫,并在南向房间开大窗,以充分利用太阳光,在北向和东西向开小窗,并要注意开窗位置,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体形在满足日光照明、太阳辐射及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采用最紧凑的形式。对外墙中易形成“冷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对阳台和外门窗屋顶等要精心设计计算。

3.3围护结构方面

节能工作主要部分在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是指墙体、屋顶、门、窗、地板、地面等。其中,墙体所占体积最大,冬季通过外墙散失的热量为建筑总热量的20%左右;夏季通过外墙吸收的热量为建筑总吸收热量的30%左右,因而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相当重要,应首选外墙保温复合维护结构,目的在于提高热阻值,以减慢墙体传热速度的同时,尽量减少热桥效应,使在一个舒适范围内用较少的能量保持较长时间的室温。应将墙体的承重、高效保温和抗腐蚀(老化)三种功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并且接近和达到全寿命住宅的要求。设计人员在维护结构节能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当地传热系数限值选用质高价廉的、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高效保温材料,尤其要注意耐老化性能和对居住环境无辐射污染。在对一面墙体进行设计时,应先控制平均传热系数满足限值,再分别对窗户和墙体(含热桥部分)进行复核,如果一面墙体窗洞面积或窗体本身少量超标时,可用适当增加保温层厚度来平衡,以找到立面造型和隔热保温两种要求的最佳点。此外,对维护结构隔热保温设计应有超前意识,使用热工性能较好的耐候性保温材料和外门窗,科学评价一次性节能投资与保温墙体耐久年限的最佳匹配,使得广大城镇购房者在使用期间耗能节省的费用远大于购房时增加的投资。对于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宜选用外墙内保温复合墙体,应选择无污染的高效保温材料,同时应利用空气间层作为隔热层,热桥部位抹保温隔热砂浆等附加保温措施。

3.4将智能建筑和绿化建筑有效的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建筑仿生学就是将生物学的成果和思想方法引入到建筑设计领域的结晶。人类在建筑上遇到的所有问题,自然界早就有了相应的解决方式。由于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必须进化出高效低耗、自觉应变的生命保障,形成以表皮和内部器官、腔体一起协同作用的调节系统,增强了生物体的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人们营造建筑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抵御和缓解外部气候的不利影响。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有效结合,为人类制造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4结束语

我国住宅节能问题已经成为住宅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多方面的发展问题,只有解决好我国住宅节能问题才会真正利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当前必须首先作好技术准备工作,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出相匹配的节能改造方案,力求对症下药。改造方案要适应旧有建筑的特殊性,要力求改造工作不给居民生活造成较多的麻烦。在建筑技术措施方面宜以加设外保温为主。应做到在不间断居住的情况下,实施改造过程。另外还必须作好居民的意识转换工作,对北方采暖地区而言,首先要解决装配热量计和实施调节技术,改变以面积收费的旧体制,彻底扭转采暖的福利型政策,以市场经济的机制和手段促使广大居民为了国家和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主动要求节能改造、积极配合节能改造工作。对于南方地区而言,原本就不存在福利型政策,所以节能改造的阻力可能相对要小一些。但是也要估计到另外一个方面,即随着广大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不在乎多花一些能耗钱,为了避免麻烦而不愿意配合节能改造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引导下,下定最大的决心,做出最大的努力,解决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伟尔.我国能源管理体制问题的讨论[J].中国能源,2002(9)

建筑技术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技术;建筑能耗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also with unprecedented speed and scale get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But, and with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aused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s great attention. B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foundation, the un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l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和行业素质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但是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长期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发展,在其长期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消耗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人类能源危机及生态污染等问题的提上日程,能源问题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建筑能耗更不容忽视。于是,针对能源紧缺的现状,对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减低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显得至关重要,也符合当前低碳社会大趋势的发展诉求。

1 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也伴随着日益增长。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到16亿至20亿平方米,而我国每年新建的住宅建筑中高达90%都是高能耗的建筑,早在1999年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0%~25%,而这绝对不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现行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下,我国的建筑面积每年都在逐步增长,这意味着我国的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长。

在建筑施工方面,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工程建筑施工以及建筑工程完工后投入使用,每个阶段都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的建筑能耗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未能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采用的建筑材料有些也为达到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也比较粗放而不精致,造成了建筑能源的当期消耗以及在房屋的后续使用及管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而且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尘、污水及建筑垃圾等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间接地造成了后期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能耗的现状,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根据相关机构的粗略估算,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措施至少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耗总量的2/3。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每个阶段,我们能够在提供舒适、卫生、健康的建筑环境基础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首先,我们要通过提高建筑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利用建筑自身所处的环境特色整体规划从最开始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其次,采取建筑节能新技术,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能量利用,减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最后,利用开发而得的可再生新能源,减少使用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2.1 提高建筑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

中国的古话“因地适宜”,其实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这种理念就是要求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重视利用其所在位置的环境气候特征,比如外界气流,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并在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基础上设计合适的外部环境,比如在建筑周围栽种树木、植被、水面及围墙等,充分利用建筑外微环境来改善室内微环境,达到气流的通畅,减少空调采暖照明等建筑能量的消耗量。通过这些科学而合理的建筑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还能够建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

2.2 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

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能够实现在夏季减少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而在冬季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的“冬暖夏凉”的目标。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一般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通过改变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热工能性,所以提倡在建筑实施过程中有全局观念,采用市场上新兴的环保实用型材料;二是通过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和保温性能,比如通过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增强屋面的隔热降温性能,或者通过采用复合墙体来达到墙体的节能效果,或者通过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2.3 提高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

在能源枯竭的现实状况中,我们应该积极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增加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以适应人类日益增加的各种需求,这个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建筑施工技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等,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加以应用,可发挥较好的节能效果。比如,在建筑的楼顶安装太阳能,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将电能连接到供电设施中,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系统用电需求,或者在此基础上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建何谓一提,如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等,使耗能变成产能;也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用于采暖与供热,满足建筑物的供热需求。

3 结束语

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问题极其严重,而我国能源资源又很有限,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现阶段又追不上能源消耗的速度,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因此,通过积极地改进建筑施工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并且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才是缓解能源问题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道,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耿. 浅析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思路[J]. 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11(21):150.

[2]曾祥才,朱冬生.浅谈建筑节能技术.TU201.5/2007.

上一篇近代建筑

下一篇企业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