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美术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等多方面的美术绘画教学。近几年,高中美术绘画成为普通高中艺术专业生的必修课,也是普通生的选修课。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品类繁多,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虽然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国家颁布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养成对于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细节,例如衣服的色彩搭配、食品的用色搭配、住房的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的款式选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存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让学生提高生活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更有助于顺利实现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计划,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

1.学生绘画底子薄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正规化,学生的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在实施美术课时经常因课堂纪律等外界干扰受阻。高中生对绘画应试教育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美术氛围形成条件不充分

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书画展参加的除了兴趣小组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建形成障碍。

3.美术课时量分配不均,审美教育的条件也受到制约

普通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时每周一节,由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缺失,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美术常识;而艺术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课时相对偏多,学生一方面对美术常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思维习惯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对于美术本体认识不足,导致投入大量时间而收获很少,进步缓慢。

普通学生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固定的专用教室进行,教室以及专用器材的限制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困难;而艺术生虽有固定的教室,但深受市场上品质优略差异极大的美术出版物影响,以前接触高品质绘画的机会少之又少,形成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画被泛滥市场的应试教辅牵着鼻子走的大环境。

三、如何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立足课堂实际,改善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责任。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实施依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予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解放教师的思想,将更多时间运用到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去,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依据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应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底子薄的美术教育实施了高压政策,对于急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又长期停滞在幼儿水平的美术常识的学生来说,造成了恐慌。这种情况有悖于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宗旨。在学生整体的美术观形成以先,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一根筋”的应试思想,尽量摆脱应试观念给学习绘画造成的思想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美术实现娱乐身心,学习美术才有了最本质的基础。否则,考生被众多的老师、漫无边际的知识、每月一次的考试等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失去本能的自主学习力,被动应试,其后果可想而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纳总结,对形式语言方面入手加以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作品内涵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对作品的鉴赏评价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

3.在高中绘画模版课程中,培养学生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画等课堂活动向大师学习,认识美术的本质,发掘培养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利用非课堂资源,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拓第二起跑线。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3

素描其实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不需要依附任何学科,它是所有艺术造型的重要基础,是绘图、土建、雕琢艺术不可或缺的辅助表现方式,是一切图画作品的雏形与蓝图。素描不仅可以培养画图者的专业观察手段与艺术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素描教学绝对是美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素描教学的研究与讨论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但是却未能形成一套成形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美术类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素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高考内容。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

很长时间以来出于应试的需要,素描教学都采用的是经典调子的素描方式,重点关注体现素描对象的外形、架构、光线、观感、层次等方面。这样的方式虽然非常高端,但是太过专业,无法与高中生的素描基本功实现良好衔接,造成学生未能在短时间里接受教学的内容。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素描,将自己的感情投入绘图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安排美术作品鉴赏课

教师尤其应该多安排一些世界级画家的代表作,并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鉴赏这些传世的经典之作,例如:达芬奇的精确严密,鲁本斯的真性情,拉菲尔的高贵典雅,梵高的纠结挣扎,毕加索的无限抽象等。借助鉴赏以及讲解这些名作,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素描并不是单调枯燥的纸笔合作,而是融入了作者自身无比强烈感情的艺术表现,进而让他们对素描产生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画展的影响力

看画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借助画作营造的艺术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者有机会带领学生看了一次本市举办的素描展,欣赏到了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原图,学生被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回到学校纷纷表示出对画家精湛画艺的折服与崇敬,在以后的素描学习中他们明显变得主动和积极很多。

(三)增加临摹名家作品的机会

所有美术相关专业的人士都清楚,临摹名家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绘画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临摹以及鉴赏名家作品对促进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家作品的分析与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启发他们的联想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素描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多年从事高中美术的教学,作者深刻体会到在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学生最需要学会的基本功就是静物素描,因为静物素描不但是所有艺术造型的最初雏形,还可以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素描对象观察方法,也是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的重点。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只关注素描的基本要求以及要素,而不重视对于素描对象的观察方法,导致在后续的素描学习里发生不少错误的情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将素描对象立体、仿真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才能画出好作品,进而提升素描教学的实效。

(一)注重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原则上分为两部分:过程以及结果,其中过程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素描对象的整体上,这样才可以建立起对素描对象的清晰认知以及分析,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基础的画面,才可以开始进行有清晰思路的绘画。一定不可以让学生看一部分画一部分,因为这样就只是简单的将素描对象搬到画纸上,完全没有整体性,就像在没有机器图纸的指引下将许多零件胡乱堆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机器一样。

(二)注重外形结构观察

在进行素描学习的开始时期,不少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调子方面,即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而忽视了对素描对象外形以及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光线的变化其实取决于外形以及结构的设计,虚实转换则最能体现出结构的特征。如果离开了结构,形象就无从谈起;如果离开了虚实转换,立体感以及空间感就无从谈起。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虽然作为观察的重要内容,但是基本的立足点必须是外形结构,因为这样才可以全面了解光线的变化过程,进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素描的思维方式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美术;兴趣激发;探索能力;语言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47-01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前进的领导者。在对于美术的授课中,应该首先造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学习中自然的流露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及探讨,进而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审美价值观得以提升。在普通的乡村教学中,美术是一门不被重视的课程,因为它既不是主科也得不到孩子们对它的喜好。作为一名美术老师,首先要做到自身对美术的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美术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一、在学习中寻找乐趣,提升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对美术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美术的基本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接受并学习美术。对美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为自己以后的美术事业或者别的一些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拥有更广阔的奋斗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们对此感到新奇,乐于接受,但是,对于教学方式也应严肃对待,选择一些良好的内容作为教学,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总而言之就是适合学生的最好。当然,老师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也就要求老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更多的为学生讲解知识,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要先对这门课、这个老师以及教学方法感兴趣,老师上课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产生兴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找一些学生平常接触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在讲解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青铜”和“曾侯尊盘”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得到最终的答案,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情景交融,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新课改后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注重于“创造情境,融入其中”。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主动融情于景,在美术作品、手法等教学时,老师应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境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在美术创作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创作出美好的画作。在美术教学中直观授课方法经常用到,就是老师通过一些对作品的谅解或者播放幻灯片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在教绘画时,通过一些立体的物体(鲜美的雪梨,美丽的鲜花等),通过学生对其的观察,让学生把它画好。当然也可以找些具体的物体,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花瓶仿制品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上的引导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用委婉的语言关心和引导学生,师生配合才能更好的授课和学习。方法主要是:鼓励和提问,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鼓励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大胆自信的提问和学习,还可以激励学习落后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当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对表现紧张的同学应予以柔和的语气加以鼓励“大胆的表达,错了没有关系”;对于问题没有回答全面的,应及时在找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给予前部分学生认可;而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老师应温柔对待,加以鼓励并引导其思考,让他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表达,哪怕说的不对,也要给予表扬并耐心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全方面的开拓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老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度的掌握知识,使知识更牢固。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应该具有价值性和探索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太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有典范,能够让学生易于思考并活学活用;(2)提出的问题要紧扣主题,既不能太依赖课本也不能完全脱离,要让学生认识到重点所在;(3)提问要有全面性,不能总是反复提问一个或几个学生,要全员参与,人人有份。提问时应随机抽选,让每个学生都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4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亲和力,创设和谐气氛,缩短感情距离

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爱好这位教师所教的那门课程。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关心学生,使学生有想法,愿意说给老师听。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教师的亲和力能使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亲和力,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平等的教学态度,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努力创设出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教师讲的话,他们听着顺耳,乐于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高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的激情在学生的整体上是表现为成反比例的。这里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会认为在举手是一种幼稚行为,有的因为以前多次举手但未能得到机会,觉得举和不举是一回事。有的是因为怕自己举手但回答不准确被笑话不敢举……只等着听别人讲,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别人发言时也并怎么去认真听。其实,我认为,举手只是学生表示要回答问题的一种形式,而表达这种意思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不举而答,所以我采取了“不举手就发言,想说就说”的办法,给学生一个更加宽松的,自由的环境。意外的是,学生们的思维及其活跃,一个问题抛出去,闪光点一个接一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们想到了就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有问题就提出来,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很嘈杂,但孕育的却是一个个充满创新思想的大脑,这正是我要的。

三、让学生独立地认识美、把握美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在我任教的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我做了尝试: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是智慧的喜悦,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的接近,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的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品格,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四、多媒体课件进课堂,美术教学同样要适应新形势

把多媒体教学有机地引入美术教学中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

首先,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其次,知识面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设备里存储着大量的动画、声音、字符、名家名作等,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把多媒体技术里的各种材料恰当地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5

高中美术;美术特长生;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03-01

1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1国家教育政策层面

高中美术课程被定为必修课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执行的。高中的教育阶段是基础阶段,高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在于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修养,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课程设计中,要加入新的元素――综合艺术修养。在这种条件下,美术课程的设置时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美术编到高中生的必修课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和审美情操。因此,加强高中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2学生层面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喜欢学美术。原因有二:第一,学生学习美术,没有参加高考的压力,而且学起来不仅轻松有趣,还能寓教于乐,使美术课堂也变得更加充满艺术气息,同时学生之间能够以愉悦的心情互相学习知识。第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学习技法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绘画技巧、艺术设计、工艺设计、美学鉴赏等众多领域。每一节美术课都是浓缩美术老师多年的精华,使得爱好美术的学生更加充满学习的乐趣。但是,高考是一直存在的,学生们不得不放弃喜爱的美术课,而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高考的科目上。

1.3学校层面

随着高中课程的发展,除了高考的必修课外,又添加了一些选修课,原本这是一件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事,但是由于选修科目的增加,美术课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美术教学的分类

2.1欣赏美术类的教学

这类教学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及欣赏艺术的水平,在欣赏美术类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室投入认真的感情,学生也要融入自己的思维情感。这类教学可以使用音乐等能够增添课堂气氛的方式,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感受到美术的艺术内涵。同时要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欣赏美术。

2.2美术原理类教学

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一定要有理论的,美术的理论更是具有多样化,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原理类教学需要把美术中的相关理论告诉学生,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原理进行创作,比如几何类公式原理,巧妙的运用原理,那么便会把美术生动化,不至于使美术变成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是要使美术更具有多元化。

2.3美术创作类教学

美术创作类教学是通过学生们的美术的审美能力和理论知识展现在美术作品上,从而形成完美的美术创作。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先学会欣赏艺术的美,遵守美术的原理,了解美术的内涵然后展开创作。这样才能够使美术创作的作品更具有神韵。

3高中美术特长生美术教学的策略

3.1兴趣为首与自主学习的策略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条件下,以高度的智力投入到学习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形式被称为自主性学习。其中,兴趣为首是学习的关键前提。要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美术学习中,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美术学习方向的选择,并为学生们量身定制近期及长期的学习计划,慢慢转化兴趣为习惯,逐渐挖掘自己的美术潜能。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兴趣为首与自主学习的策略是能够促进学生自发性进入学习状态中的策略。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堂的魅力,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融入更多的审美因素,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兴趣。其次,在教学课堂中,教室要采用轻松愉悦的方式,比如讲述故事、播放影片及音乐等等增强教学氛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劲头。再次,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运用情感体验大自然的艺术美,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动力。

3.2全面发展与突出特长相结合的策略

全面发展是指将在校所有的科目全部融合到一起,均要掌握好学习的尺度及内容;突出特长则是要优化美术专业课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方式;这样使全面发展和突出特长相结合,既能保证所有文化课的学习,也能保证特长的发挥。全面发展与突出特长相结合的策略方法可以如下:

(1)调整文化课与美术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可以将此比例调为2:1,增加文化课的课时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文化课内容的吸收,可以为专业课的发挥起到铺垫作用,而且还可以缓解学生们在美术教室长期上课的疲劳。

(2)调整文化课与美术专业课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进行分类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在文化课的课堂内容讲授中,要选择适合美术特长生以后发展的内容,以免产生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的现象;在专业课的课堂内容中,要使美术特长生增加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每堂专业课的内容和含义,培养他们的艺术性,增强他们的信心。

3.3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策略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不仅要重视教学中的科学管理,还要重视人文管理。科学管理可以设定一定的管理规定,比如层次管理、目标管理;人文管理是指教师与美术特长生互相接触、逐步了解,实施教育的管理。这两种管理形式相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良的环境或者情绪带来的困扰,还能够使学生与教师更好的沟通感情,提高教师的管理培训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文思维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所谓的人文性包括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涵义。

美术作为人:艾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展现。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自然科学的纯技术性相比较:它具有道德和价值取向。通过美术教育,应该对以往过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而忽略人文精神从而造成的比如极端的实用功利主义、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等不良现象起到积极的纠正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美术课程甲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这种“人文”情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有以下看法: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

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身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除了‘兴趣以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学识及人品)是学生对他尊重的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课程标准要求表现形式:“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它学科联系地思考。将美术课程定性_为人文课程,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在讲课的过程中旁征博引,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一来体现出教师的深厚的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讲民间美术时,我首先将指出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接着明确概念,什么是“文化”,学生很多都会说,科学、知识等等。我又提出,科学知识等是否可以等同文化?接下来问到: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们愣了,面面相觑,不敢举起手表示自己有文化,个别举起后,见别人没举,又赶紧放下了。我笑了,然后举了个例子:在大街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擤鼻涕时,是把鼻涕擦在自己的鞋帮上;而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白领却随便吐痰。谁更有文化呢?这时学生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农民。这时,我是进行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我跟:着抛了个书袋: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进一步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然后我以《辞海》的解释为参考,提到文化的含义之三一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让学生联系政治常识来思考,“文治教化”属于国家的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杀鸡焉用牛刀”的出处,学生都很想知道。我又举了《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既让学生复习了一遍经典的文言文,又让学生终于明白,“弦歌”,是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即通过“文化,’来影响人,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所以这个“文治教化”就是国家的统治职能的一种表现。有学生说我的课像语文课,且颇有启发。有启发就好,是语文课还是美术课有什么问题呢?这些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我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的氛围的熏陶,这和美术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也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很多时候,学生对这种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

第二: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审美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所以,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由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进行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专业性都没有,只能导致水平停滞,从而失去学习的意义。

《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述的基础上。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力偏低(不仅指审美表达),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小到遣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学生评价一些作品的风格的时候,总会用“简单”一词,我让他们和“简练”、“简约”比较后再定,他们很快就领悟了;讲雕塑的时候,我先告诉他们,雕、刻、塑、铸、焊是雕塑的基本技法,然后让他们从汉字的形、声去感受“雕”和“塑”的异同;讲到四格漫画的时候,除了画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外,我还会让学生观察作品(事件)叙述的技巧,特别是叙述的节奏,并且让他们联

系影视作品的叙述技巧去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美术家他不仅仅会画几笔画,而且对社会是有深刻感受和理解的,至少和文学家一样拥有高超的表达的能力,即文字和图象都具有同样的表达能力。

第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动,不仅仅是手与脚的活动,动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闹哄哄后,没有任何的收获。我宁愿看到学生鸦雀无声凝神苦思,也不愿意他们在老师安排好的活动里边快乐的玩完,然后没有任何的进步。快乐学习法实在不适合高中学生,甚至连小学生也应该慎重实施。前面提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不宜过高”不等于不要专业。然而,不少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听课,就是将工夫花在然后搞活动这些花俏的方面上去了。难道传统的教学就一无是处?这值得我们一线的教师,以及区、市教研员乃至专家深思。须知活动易搞,实学难明,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到实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参与”,重要的是“脑”动,是“脑”的参与。如果在“师生互动”的“愉悦”之后没有任何收获,我们要它干什么?何况,很多的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和美术没有任何联系了,导致不少其他学科的老师认为,美术课最容易上了,谁都可以去上,最终恐怕是会由我们美术教师自己淘汰了美术教师这职业。相信不少老师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停留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那种无意识的自发的:uK平,而且沾沾自喜。我应该让他们明白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花力气的事,所有学科:部如此,没有不劳而获。关键是既然花了力气,就要思考如何学出乐趣,学有所成。

所以关于活动方式,本人认为,高中生学习能力较初中生大为提高,应趁势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具备这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应该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小组讨论合作为辅(小组讨论可作为必要的交流:互动,不宜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这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思考,深入思考的问题了。

第四:评价启发、授之以渔

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评价如果不能促进学习(思考),就不是有效的评价,还不如不评价。而启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启发作为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赞扬、鼓励和批评、否定都是“愤”,对于高中学生,我会否定多于表扬,当然这否定绝对不能实简单的评价“错”,而是为了引导他们发散地往更广的面去思考,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会直白的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不再是幼儿园的学童,只接受哄。因为赞扬,轻易地肯定,只会令他们思维懒惰,而怀疑、否定、批评,才能引导他们往更深层面思考,这就是“不悱不发”了。也只有怀疑、否定、批评(自己、同学包括教师),才更容易引发对话,师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互动。让学生.不断的去想办法批评、怀疑、否定的同时,他们就是已经在积极的思考了。美术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的、形象的、灵感的、直觉的,充满随机应变,允许将错就错,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的思维。美术学科的这种自由性,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的思维习惯。若在其它学科及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其他领域中也适当的使用这样的思维:疗式,应该能创造出无限的新意和发展空间。学生都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在面对作品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图识字般地辨别作品画的是什么物体,感受及表达都是非常的浅层单薄。首先,教师应当启发他们不要将注意停留在视觉上,而要善于从多方位调动自己的经验去感受表达,如听觉、触觉、味觉等,就象文章的叙述一样,不会永远都是平铺直叙,而是要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去表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方位的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作品(事物)的感受和表达才会更准确、丰满。

同时,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拓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两种能力:一是抽象与概括;二是对比与联系(即关系的把握)。如在讲抽象艺术时,我针对学生误用抽象一词(他们将凡是非写实的绘画作品认为是抽象画,或者“看不懂的作品都是抽象画”——学生原话),我首先从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参阅《辞海》“抽象’’条目),再让他们比较联系视觉上的抽象与具象的形态。然后因势指出抽象与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借助于词语来实现。这是学习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它会让我们由“器”,上升到“道”的层面,即透过具体的个别事物,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及规律。科学的概念、范畴和一般原理都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这是高中学生应该慢慢要掌握的,我致力地去引导。

对比就不用多说了,至于联系,举个例子。在讲设计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甲设计师的风格是轻松的,而为什么乙的风格是严肃的。很多学生就苦苦的把这当成两个问题去思考,其实这就是一个问题而已,解决了一个,另一个也就迎刃而解了。学习思维方法上,其实所有学科的基本相通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第五:注重课程拓展,形成校本课程。

和很多美术老师交谈时,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学普通美术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尴尬之处,就是教学内容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纸,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尚不能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师生互动啊、评价啊等等活动,那一节课是根本没什么时间可以讲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蜻蜒点水”甚至空洞无物。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较显然要科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连贯性强,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会有较为整体的理解。但20课的内容与18课时一学分之间也难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欣赏的作品)作出补充,或者制订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适用在每个人自己学习的本身,也适合于师生知识的授受。

以上每个要点之间互为关联甚至互为条件,在教学中同时体现。这是以教师为主体,侧重于教师的专业认识及人文素养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主张。

本文写作时间仓促,观点粗浅,但,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存在的错漏之处,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陆锦辉广州市第一中学黄沙大道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