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理论范文1
论文摘要: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不承认建筑的艺术性,而过分夸大它的功能性,实质上是掩盖了它的完整性。然而,承认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仍然没有度盖建筑性质的全部,建筑的文化性是建筑更深层的属性,即建筑的灵魂。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铸民族或地城性格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筑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文明中对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学和政治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艺术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有关建筑领域所体现和表达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2建筑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了这些价值观。
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所欣赏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说明一种文化观念。举西方的教堂为例:中世纪欧洲教堂内部幽深阴暗,人们在那里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实现与天国交际;巴西利亚的国家大教堂阳光透过侧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洛杉矶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已经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
建筑的艺术美有它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比例(近似3:5)总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许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建筑风格,尽管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但仍以一种艺术力量感动着我们。然而,人们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纪中期大受欢迎,它符合了当时许多企业家要显示自己高效益的经营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为“俗套”,被企业家批评朝笑为“皮鞋盒子”,近年来它又以节能生态的面貌出现,试图体现信息时代“非物质性”和虚拟空间的存在而产生美感。说明“美”是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的。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从希腊的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如何起到巩固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帝国的消亡相关联。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丘吉尔有句名言:“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制约着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儿世同堂”理想的产物,它反过来肯定和强化那种“忠孝”的伦理思想。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那种以小企业为单位的“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的典范。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立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建筑语言(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国的曲线屋顶、法国的芒萨屋顶等都产生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国建筑师d里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中,他运用解构主义作了一个折线形的平面。他的理论是:既然犹太人本来是混居在柏林各地,与其他德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而希特勒偏要“解构地”把他们挑出来予以消灭,那么,现在兴造的犹太人博物馆,也就如实用解构手法来表现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建筑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撑经济,它涉及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封建社会中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在古希腊,人们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术”(tec-)意思。现在我们都还能知道希腊古老建筑遗迹的设计师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国,它们的设计者或营造师,除了个别的鲁班、喻皓之外,就像《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的营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之野者,一一筹划起造”一样,被埋没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国的建筑师还没有充分地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使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设计师。社会应当更关怀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结语
以上四个方面: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系统和运作关系,是我们领会建筑文化,理解城市形态和性格的主要内容。
建筑理论范文2
论文摘要:通过对东西方建筑实践与理论的对比,总结出建筑实践与理论正从历史上的游离的关系向当今的共生关系进行转变,并由此指出我国当下建筑创作中所面临的困惑之一是理论的匾乏。
建筑学是一门十分高尚的科学,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一位建筑师应该是一位天赋极佳之人,是一位实践能力极强之人,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之人,是一位久经历练之人,尤其是要有敏锐的感觉与明智的判断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有资格声称是一位建筑师。上面的话出自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由于它的科学属性,需要有强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又由于它的工程建造属性,需要有精深的实践技能。
1实践先行—共同的生存诉求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建造活动都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然而,随着从无意向到有意向的转化,建筑的作用也从最初的纯物理功能演化为具有意义载体的功能,它不仅要具有基本的物质功能,也就是遮蔽功能,还要经常被要求具备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在情感功能方面,令人感觉或亲切柔美、或庄严肃穆、或富丽堂皇、或清素典雅……在社会功能方面,建筑也经常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和等级,同时还会起到防御、教化、规训等作用(如城墙、寺庙、讲堂和监狱);在哲学功能上,建筑的形制经常要与宇宙和天象联系起来,反映了人的宇宙观。正是这些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的需求,才推动了设计或者意向的发展,从而诞生了专业的建造师(在中国是匠师)。反过来,建筑师又在实践中提炼诸多设计手法和技巧,结合自然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法式或规制。但是,这些法式仍不能被称作理论,因为它们仍然还只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经过抽象和推理,没有形成理性认识,更没有演绎。
2理论产生—不同的生成背景
西方的早期建筑理论,得益于包括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和数学在内的古希腊文明的整体支撑,并拥有古罗马帝国大量宏伟建筑活动的实践支持。最早的建筑理论,要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本书被埋没了很久,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人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相继出现了阿尔伯蒂(意大利)、布隆台(法国)、拉斯金(英国)等许多建筑家的理论著作。总体来讲,18世纪以前的理论,是以数学和欧几里德几何学为基础的,理论家们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被一种数学法则所控制,他们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美妙,从中推演出万物所应遵循的比例,而建筑作为宇宙的模型,也应该遵循这些比例。这些理论,往往是个人观点和心得,主观性较强,理论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形式法则,对于建筑结构、建筑环境以及建筑人性化研究几乎都没有涉及,所以对于实践的指导也很有局限性,通常适用于大型宗教和行政建筑的规划布局和立面形式,并不关心内部空间和人的行为及心理。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用建筑,在没有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依然自发自觉地进行,并创造了建筑历史的主体。18世纪以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推进,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崇尚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些影响到建筑理论,也将近代科学技术理性主义包容进来。到20世纪(尤其是中期),西方建筑理论家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先进成就进行跨学科结合,从而建立一了系统的现代建筑学理论体系,使建筑理论的体系化超脱了个人而成为一种群体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维活动,是在与欧洲古代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地理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与收获相关的节气与天象成为原始文化的核心,同时,与收获相关的水利管理及地理因素推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进程。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建筑理论与西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范畴、体系与机制。在中国文化的宏观定位下,一方面,“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于成器以为天下利的百工给予表面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出于对整体世界的把握需要,将人类的社会与思维活动分为五个方面:“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张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即将无形的观念把握与有形的器物制作这两种活动分割开来,并与社会身份相联系。从而设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与维系社会等级相关的思维活动纳入到礼制及典章范围,称为“道”,与有形的器物制作相关的思维活动被纳人“工”的范围,称为“器”,道与器的巨大鸿沟,加上后来的“治人”与“治于人”的对立,使得中国的建筑匠师长期未能完成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设计与施工、建筑于结构的专业划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也依然产生了少量的具有理论萌芽的建筑技术书籍。最早,也是最系统的应当数北宋时期由王安石主持编写的,由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也兼有施工手册之用)—《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代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3当代建筑理论
当代建筑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理论(如本体论、价值论、创作论……)、应用理论(设计原理、方法论、工具论……)、跨学科理论(如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学、建筑社会学、建筑行为学、建筑心理学……)以及建筑评论等。基本理论属于建筑哲学范畴,反映了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理论是有关设计方法的学问,它是伴随着传统无意识设计到有意识设计而诞生;建筑历史与理论是研究建筑发展历程与动因的理论体系,主要涉及技术、文化与艺术等因素;建筑设计原理是专门研究具体建筑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范式的学科,也是直接指导建筑实践的理论层面。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建筑哲学思想与跨学科理论两大范畴进行,因为这两大范畴对建筑创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创作的态度。
建筑理论范文3
1建筑管理和管理体制不适应
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未能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正常的开展,企业的管理要考虑企业的运行成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教育,然而在这些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都与国家的管理体制不相匹配。没有做到管理到位、有责必究,安全责任制和施工责任制没有得到好的落实。导致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目标。
2工程监理程度不够
做好工程监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完成好某一项目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目前,很多建筑企业聘请的监理人员学历普遍比较低、资历低,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达到工作要求。监理技术员或者是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全程跟踪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将标准和施工图纸执行到位,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很难做到这些。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工程都成了豆腐渣工程。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浪费了国家的能源,损失了国家的财产。
3工程项目管理权责脱节
我国部分施工企业的分配、用人、劳资制度改革滞后,常常存在有责无权、权责脱节等现象。传统的计划分配形式使得责权利没有统一性的机制,责任和利益不对等。这是建筑管理常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4施工机械、材料质量不合格
一些建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原料的采购上随意的降低采购标准,完全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用到建筑项目中去。同时,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合格的原材料也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很多建筑企业在对建筑机械的使用上不能够严格把关,引进了一些陈旧和淘汰的施工机械,甚至一些新的先进的施工机械都不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更做不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严重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二建筑管理的相关措施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一直受到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直接与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挂钩。但是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内容。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基础抓起,每个施工环节都要监督到位,施工前,一定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安全教育工作的培训一定要落实到位,安全员或者是安全工程师一定要亲临现场。
2制定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的要有自己的法律专员、合同专职管理者,在进行某一项目的施工前,建筑企业要与项目使用者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所规定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签订,施工方一定要派专人进行合同的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施工。同时要将项目所签订的事项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3培养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程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多为普通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知识培训。多数的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对新招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导致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不懂得施工现场的基本常识,这给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许多的麻烦。倘若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就要严格的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做好工程职业素质培养,才能让现场施工人员基本了解施工中的状况,快速处理,杜绝隐患。
4开展环保施工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的严重,一定要按照国家环保法的规定进行施工,尽管选择环保型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严控施工机械、材料的质量
施工时做好材料的选择、进场验收、保管和周转材料方面的工作。材料根据自身的品种、型号分区的堆放,设置标识和编号,建立台账。根据施工的流水段,划分好材料的计划用量,实施分批进场,避免积压周转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及时清理用完的材料,并加以归类,去除多余的材料。根据施工工艺选定施工机械,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设。购买的机械要选择经济实用型,注重运行的质量。使用大型机械,要注意安排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并填写资料表。
三结束语
建筑理论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高层设计;分类设计;安全问题
正文:
1.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1.1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自身功能,其次需要考虑新建建筑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因而结合邻近街道及建筑的尺度进行合理的布置。高层建筑的下部设计和上部设计的原理不同,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基于设计主体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人性化的因素。
1.2高层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般而论,高层建筑具有占地面积少、建筑面积大、造型特殊集中化程度高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过度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而且有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灾、热岛效应等已成为人们急待解决的难题。
1.3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增加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就导致原本就匮乏的资源在大幅度的再度减少,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所以人们要提高思想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行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对于高层建筑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
2.高层建筑中的具体设计
2.1底层入口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在底层的出入口设计一些避免在冬季起主导作用的迎风面,但是我国的地域跨度较广,南方地区比较炎热,地面是局部架空,这样能有效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2服务设施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到其建筑物附近的服务设施。在建筑的底层入口处,需要设置值班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在值班室还需要设置紧急呼叫装置,一旦出现安全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同时还需要在建筑内设置好专门的车辆存放处以及用户反馈箱,以便及时反馈用户的信息。
3.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须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3.1防火的问题
高层建筑设计时候首先需要保障整体的布局安全,在对楼道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设计好专门的绿色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员转移。并在楼道中设置好配套的采光及照明设施,以便居住人员能够在出现安全状况的时候及时的转移。避免产生踩踏事件。设计人员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布置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配置好消防器材以及消防通道。以便火灾发生时,立即进行人员疏散。
3.2电气的问题
3.2.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的供电,供电人员在设计时可以采用三种设计方案:第一种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需要设置两个发电厂,一旦一个出现故障,另外一个也可以继续工作;第二种变电设计是在不同的区域设置变电站;第三种变电设计中,一个电源的变电所的正常工作需要基于另一个变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但是就我国的变电设计,大多数选用的都是第三种设计方案。
3.2.2应急照明
所谓的应急照明就是高层一旦发生火灾后,整幢楼的照明设备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这时应急照明设备就起作用了。设计应急照明设备时需要基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安装照明设备的时候需要尽量安装在疏散楼梯以及消防电梯等处,这样一旦电源发生断电,使用人员能够及时看到。
3.2.3电梯
在设计消防电梯时,首先需要对设计地点进行考虑,综合设计地点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条件等选用适宜的位置进行布置,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到电梯正常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噪音,以及电梯的最大载荷。在充分保障居住者在出行上的安全以及方便快捷的同时,设置好紧急撤离措施,一旦发生故障,方便立即进行撤离。
4.结束语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以前几十年都没有过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兼顾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来进行设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中良.探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城乡建设。2010(12):344-344.
建筑理论范文5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设计 环保理念 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
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现代化步伐也在跟进。但是,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比较差,我国的能源耗费量非常大。但是,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我国能源的人均数量比较少。相对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能源储备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我国近几年相应的提出经济的持续发展理念。在传统的建筑中,往往只是考虑人们居住的舒适性,而忽视了建筑上的环保,没有考虑到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这样的建筑模式给城市的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浪费了自然资源。尤其是现代城市中的植被日益减少,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现代的建筑设计进行相应的改进,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将生态建筑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一、生态建筑理论的含义
生态建筑就是指建筑物不仅仅能够让人类居住着感到舒适,还应该使建筑物和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更符合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这种生态建筑设计理论能够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相关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换。在进行该项建筑设计时,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节能减排。生态建筑理论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设计时也需要广泛的技术领域,比如住宅的电力、供水、供暖以及住宅能源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包括建筑的绿化,住宅的通讯设施、物业、安全防护设施、煤电使用设施、住宅的节能减排、垃圾回收等。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学的理论,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起来,有目的有节制的对自然加以改造和利用,找到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生态建筑理论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人类今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二、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世界入口的增多,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在不断下降,如何实现今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程为人类今后发展的共同课题,通过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最终实现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加强对建筑形态的设计
建筑形态设计是指一个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往往呈现出建筑物和自然的不和谐现象,建筑物的标志非常明显。但是生态建筑则与传统的建筑在造型设计上恰恰相反,它比较重视建筑造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融合入,当建筑物的造型和自然环境协调时,就会给入形成美的视觉冲击,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够通过眼前的美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体会出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的深层含义,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例如中国的传统的传统建筑,他们能够依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建造出不同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风格,达到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中国的古老建筑得到中外建筑设计师的推崇。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造型设计时要着力研究入和自然的关系,把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用诗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避免直线条的运用,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的环境采取流畅的线条来展现建筑的美,给人以外在视觉的冲击。
2、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在的地域环境
生态建筑理论在进行运用时还应该考虑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环境,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时能够让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建筑物的发展也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与自然相互适应到与自然环境相违背,最终还是应该回归自然。在古代的建筑中,我们发现建筑物一般是和自然的生态环境相互映衬,而古代城市的选址也往往回将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但是,在现代的建筑中我们发现,城市的发展和自然环境越来越不相符,在城市中一般很难看到绿色的植被,大部分城市是灰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以,如何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设计理念。在进行设计时要运用各方面的建筑知识,比如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将建筑物和生态系统完美结合,最终达到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响应和体现。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时,应该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能源的使用以及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就是时时处处体现环保的理念,时时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自然能源的利用率,节省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建筑材料——泥土。泥土这一建筑材料能够减少建筑材料运输的费用,也降低了材料的花费,而且这种建筑材料能够实现循环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理念一出现,建筑设计师就对泥土这一建筑材料情有独钟。除了土质材料之外,现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市场也异常火爆。人们通过对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发明出一种“生态水泥”。这种建筑材料能够节省社会资源和自然能源,而且这些建筑材料价格比较低廉,原材料容易收集。这种环保的建筑材料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垃圾,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
4、充分利用可在生能源
随着人类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类使用的能源有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这些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导致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近几年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新型清洁能源成为各国能源研究的重点。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自身的能源应用问题。在建筑的设计时,建筑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来充分应用当地的能源资源,从而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自然能源中最清洁和利用最灵活的要属太阳能源资源和风能资源,他们不依赖于传统的机械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时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在利用太阳能时可以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集热装置来实现室内的照明和供暖系统;再利用风能时,可以利用自然风来实现建筑物室内的温度的调节。在这样清洁的能源利用中,降低了其它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提高人类的健康状况。
5、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生态建筑设计的环保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上,还要体现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时,应该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做到对建筑材料使用的准确计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在为人类提供资源的同时还要对人类产出的垃圾进行净化。但是,自然的净化过程非常漫长,所以人类应该减少垃圾的产出,保护自然环境,而减少建筑垃圾就是对环保理念的充分体现,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人类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实现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建筑理论范文6
[关键词] 房价 市场结构 供给刚性
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如供求比例、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居住水平和居住结构等。最直接关键的是供需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李宏瑾教授的供给刚性、市场结构与金融--关于房价的Carey(1990)模型扩展理论为最专业的理论基础,同时阐述了自己其他理论模型。
一、经典的Carey房地产模型
房地产价格取决于投资者数量,收入水平,供给数量,金融政策等因素。考虑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短期供给刚性等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质,李宏谨对中国房地产进行了检验,结论是:
1.房地产价格与投资者数量成正向变动,与投资者可获得的金融资源成正向变动,而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数量成反向变动。市场上每增加一个投资者,房地产价格上升0.15元;增加1亿元贷款,上升0.685元;增加1万平米竣工面积,下降0.32元。贷款对价格的边际影响最大。
2.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收入弹性小于需求收入弹性,供给约束大于需求约束。收入弹性是1.55,供给弹性是0.75。供给约束大于需求约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供给仅增加0.75个。
3.贷款与供给同方向变化,个人住房贷款与房地产市场需求同方向变化。房地产供给贷款弹性系数为0.95,需求贷款弹性系数为0.68,说明银行信贷直接决定供需。
4.低利率政策极大刺激供给和需求。房地产需求对名义利率敏感程度大于对供给敏感程度,名义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房地产需求增长率下降0.97个百分点,供给增长率下降0.64个百分点。利率下调时供给增长无法跟得上需求增长;上调时房地产需求下降的速度快于供给下降速度,对房地产价格构成向下压力。房价回落可能使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引发银行大面积坏账和宏观经济波动,金融风险大量集中于供给方,传导至银行部门。当房地产贷款期望收益提高、或者最低资产规模要求下降时,银行将具有扩大房地产贷款规模的动力;而若违约率的上升或相关金融产品越加丰富,则可以降低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业的集中程度。
二、通俗的社会模型
房价一直较高,从微观经济学角度上,在于许多房子是奢侈消费品,奢侈品的供求价格曲线与普通商品供求曲线是不同的。奢侈品的价格越高,供给也越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所组成的曲线价格和供给是成正比的,但是这个曲线是有拐点的,拐点取决于需求的刚性。当市场需求达到饱和时,房子由奢侈品变成普通消费品,同时曲线变化,与普通供给曲线开始重合。所以,依靠市场自主均衡或者调节能力无法导致房价下降的结果。唯一的对策是政府大力引导房地产商开发经济适用房。
三、对未来中国房地产价格的预期的通俗理论
目前,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新开盘房子已达到RMB 35000/m2,而且是毛坯房, 折合美元4600/m2。由于普遍是大户型(150m2~180m2),所以一套就是 USD 700'000~830'000 !这笔钱在美国都可买套很不错的大房子了。这让人很难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联想起来。那老百姓可以等到房产大跌的时候再买房子吗?请看分析:
1.房地产的升降,历来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挂钩。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经济继续繁荣,而单单房地产大跌。假设:如果中国经济大萧条了就等于中国房地产大跌;那么今天财力不足而持币观望的海外华人一定会一拥而上地购买中国房地产(尤其沿海),这样刚刚下跌的中国房地产又会反弹。西方繁荣而唯独中国房地产跌价,是不太可能的。
2.日本和香港虽然都经历过房地产大跌,但它们跟大陆不同:日本和香港是发展巅峰期暴跌的,而中国仍是穷国,发展潜力还很大,离巅峰期还很遥远。
3.房地产跟投资挂钩,投资热,房地产就热。今天的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明天赢利的期待。今天西方对中国未来的期待是很大的,甚至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就是未来。能让中国房地产暴跌另一大因素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失去信心。以现在趋势,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不管中国房产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4.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解决,中国只能学习新加坡模式,国家出面建平民房,专门卖给或租给贫民。跟纽约东京一样,上海市中心的房子,永远不属于当地普通老百姓。
所以我对未来房地产价格的预期是:在未来的数年里,世界的经济大繁荣将造就中国楼市的繁荣,短时间内,房价不会回落,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刚性,这种刚性的决定因素,包括适龄青年,农村城市化,还有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的需求。同时如果在未来数年中中国政府能在宏观调控上做的出色,中国可能可以在2020年之前使楼市供需上达到平衡。并且,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搞好结构调整,这包括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别是住宅投资的重点必须向适用普通市民需要的一般商品住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