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加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加自我总结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1

本人从进学第一天起,一直坚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把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续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冷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气力。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美国;真正幸福论;VIA Strengths Survey;优秀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18-04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塞里格曼(Seligman)在2002年推出的真正幸福论(Authentic Happiness)在积极心理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这个词很难有科学的定义,所以塞里格曼称它应囊括三个领域,即: 快乐生活 (Pleasant Life)、充实生活 (Engaged Life) 和有意义的生活 (Meaningful Life)。

经过多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 2006年,塞里格曼与其助手们设计出了一整套建立真正幸福论的临床积极心理疗法。其中塞里格曼等设计的有关快乐生活的练习中包括“乐观”和“希望”的干预练习,目的是抵消悲观态度和情感。练习包括“运用你的特长”,内容是要求参与者填写VIA-IS特长问卷后分析出五个个人优点,然后设法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这个VIA-IS特长问卷是根据塞里格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理论编写的。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咨询等科学研究方式,塞里格曼和彼得森(Peterson) 终于在2004年出版了他们共同撰写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手册与分类》(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它代表着积极心理学界中最抱有雄心的研究项目。两位撰写人希望他们的杰作在积极心理学界中能够达到与《心理病症诊断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简称DSM) 那样的在心理学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塞里格曼和彼得森希望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和总结个人的优点和品德,人们才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来提高生活效率和幸福感。

《优秀品质和美德:手册与分类》描述了各种能使人们获得兴旺并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与美德,并且将它们分类。其中包括几乎世界上每个文化都认同的六大美德: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和超越自我。每个美德中还包含着几个性格上的优秀品质,而所有优秀品质都符合以下标准:

(1)这些优秀品质必须是普遍存在的(Ubiquity),是被世界上大多数文化认可的。

(2)这些优秀品质会使人感到满足而充实(Fulfilling),从大体上而言使人感到生活上的完善、满意和幸福。

(3)这些优秀品质是有道德价值的(Morally valued),它们自身是得到重视和珍惜的,而且它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4)这些优秀品质的特性是拥有这一优秀品质的人不贬低没有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人(Does not diminish others),而且只受到钦佩而不招惹嫉妒。

(5)这些优秀品质有其不恰当的对立面(Nonfelicitous opposite),有明显的带有负面含义的反义词性。

(6)这些优秀品质都近似个人品格(Traitlike),就像一个人的品格一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

(7)这些优秀品质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研究者们曾把它们当作个体差异加以研究。

(8)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很独特的(Distinctiveness),与其他的优秀品质完全不同。

(9)这些优秀品质在历史中可以找到有代表性的范本(Paragons),可以很一目了然地体现在某个人身上。

(10)这些优秀品质会较早地体现在一些儿童身上使他们成为拥有优秀品质的天才(Prodigies)。

(11)这些优秀品质具有选择性不存在的特点(Selective absence),即在一小部分的人中没有某个优秀品质。

(12)这些优秀品质会有制度和机构性特点(Institutions),也就是说社会中的常规、习俗和礼仪会特意地培养这些优秀品质。

《优秀品质和美德:手册与分类》中的二十四个优秀品质与六大美德的叙述与总结如下:

1.Wisdom and Knowledge (智慧和知识)

(1)Creativity (创造力)

(2)Curiosity (好奇心)

(3)Open-mindedness(开放的思想)

(4)Love of learning (热爱学习)

(5)Perspective(视野)

2.Courage(勇气)

(6)Authenticity (真实性)

(7)Bravery (勇敢)

(8)Persistence (坚持不懈)

(9)Zest (热情)

3.Humanity (仁慈)

(10)Kindness (友善)

(11)Love (爱)

(12)Social intelligence (社会智能)

4.Justice(正义)

(13)Fairness(公平)

(14)Leadership(领导能力)

(15)Teamwork(团队精神)

5.Temperance(自制)

(16)Forgiveness(宽恕)

(17)Modesty(谦虚)

(18)Prudence(谨慎)

(19)Self-regulation(自律)

6.Transcendence(超越自我)

(20)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 (欣赏美和完美)

(21)Gratitude (感激)

(22)Hope(希望)

(23)Humor (幽默)

(24)Religiousness ()

塞里格曼和彼得森称第一组美德为“智慧和知识”,包括五种优秀品质。第一个优秀品质是创造力,拥有这个品质的人喜欢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下一个优秀品质是好奇心,这些人对世界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并喜欢模棱两可;有开放的思想是第三个优秀品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能够客观并理性地过滤信息,不会很草率地下结论,并有很适当的现实取向;热爱学习是第四个优秀品质;有视野是指人们特意去寻找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去了解他们的观点,利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的经验与观点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第二组美德是“勇气”。这一美德被普遍地赞赏,它包括真实性、勇敢、坚持不懈和热情。有真实性是第六个优秀品质,拥有它的人很诚实、很正直、很真实,也很现实;勇敢这个优秀品质是指勇猛地面对风险和危险,即使感到恐惧;第八个优秀品质是坚持不懈,拥有它的人不会虎头蛇尾,总会完成已经开始的事,这些人很勤奋,做事灵活;拥有热情这一优秀品质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无论做什么都会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仁慈”是第三组美德,它包括友善、爱和社会智能。友善是第十个优秀品质,友善的人有同情心,经常帮助别人并且从中得到快乐。拥有爱的人很珍惜与别人亲密的关系。社会职能是这一组美德的最后一个优秀品质,它指的是能够了解和理解自我与他人。拥有这个品质的人有很好的社交技巧,能够很容易地识别自己和他人心情的变化与气氛的变更;与此同时拥有这个优秀品质的人会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地把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利用起来。

第四组美德被称为“正义”,包括公平、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公平的人不会使自己的偏见影响任何决定,他会给任何人同样的机会;拥有领导能力这一优秀品质的人很会组织活动,是有效而仁慈的领导;有团队精神是第十五个优秀品质,拥有它的人有凝聚力,尊敬领导,做分内的事但绝不会愚昧而自动地去顺从。

“自制”是六大美德的第五组,是指恰当并适度地控制自己需求和想法的表达,但不是克制自己的动机而是等到最佳时机,能在最少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同时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制包括第十六个优秀品质――宽恕。懂得宽恕的人会给别人第二次机会,会宽容他人,不会报复。谦虚的人很低调,不张扬,不装腔作势,他们觉得自己的成败并不很重要。谨慎的人很小心并且非常细心,有远见,会控制自己暂时的冲动而达到长远的目标。自律是第十九个优秀品质,自律的人能够很容易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需求直到适当的时机,他们知道什么是对错并能依此而行事。

“超越自我”是塞里格曼和彼得森研究出的最后一组美德,它可以说是信仰上的灵感和精神,一种感情力量使个人可以感受到比自己要大、比自己要持久的东西。懂得欣赏美和完美是这组的第一个优秀品质,有这个品质的人会去欣赏每个领域和情境中的美。身怀感激的人会随时表达他们的谢意,他们欣赏他人身上的优点和品德,拥有一种惊异感,不会把好事当成理所当然,对生命的本身很珍惜,很感激。有希望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有希望的人会认为好事总会发生,对未来持有积极的观点,积极地为未来做计划但又兴高采烈地生活在现实环境中。这一组中的下一个优秀品质是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会为别人带来欢笑。是塞里格曼和彼得森找到的最后一个优秀品质,研究者们认为有的人知道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明确的位置,他们有着一致并深刻的信仰,相信每个人每件事都有更高更深奥的目的和意义。

塞里格曼和彼得森在总结和研究这二十四个优秀品质和六大美德的同时编写了一个调查问卷――优点问卷(VIA Strengths Survey,简称VIA-IS特长问卷)。通过回答此问卷上的124个关于个人人生观、自身行为和信仰的问题,答卷人可以总结出自己最强的五个优秀品质。读者可以在塞里格曼的网站省略上填写问卷,测试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美德。

在此,我们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优点问卷样本。

优 点 问 卷 样 本

说明:每个优秀品质均有两个相应的问题,其中问题A的答案有5个选项,即:

a非常像我(5分);

b像我(4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2分);

e非常不像我(1分)。

问题B的答案也有五个选项:

a非常像我(1分);

b像我(2分);

c中等/无所谓(3分);

d不像我(4分);

e非常不像我(5分)。

回答问卷时选择与你最接近的答案,回答完毕后将答案选项后的分数相加,得出的数字即是你这一优秀品质的得分。最后,将得分从最高至最低按顺序排列就可以看出你在哪个品质上最突出。分析和总结出优秀品质后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利用起个人的优势和长处,用它们来帮助自己提高生活效率和从日常点点滴滴中得到幸福感和充实感。

一、Wisdom and Knowledge (智慧和知识)

1.Creativity (创造力)

A“我喜欢琢磨新颖的做事方式”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的朋友大多数都比我有想像力”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2.Curiosity (好奇心)

A“我总是对世界很好奇” 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很容易变得无聊”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3.Open-mindedness(开放的思想)

A“需要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者”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容易做仓促的决定”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4. Love of learning (热爱学习)

A“当我学到新东西时我非常兴奋”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从来不厌其烦地去参观博物馆或其他有教育性质的场所”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5.Perspective(视野)

A“看事情时我总可以看到大局”这句话___________

B“其他人不经常来问我的意见”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二、rage(勇气)

6.Authenticity (真实性)

A“我总能遵守我的诺言”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的朋友们从不说我是个脚踏实地的人”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7.Bravery (勇敢)

A“我经常在强烈反对声中表明我的立场”这句话___________

B“痛苦和失望经常把我打败”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8.Persistence (坚持不懈)

A“我总会完成已经开始了的事”这句话___________

B“做事时我总会转移目标”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9.Zest (热情)

A“我会把我自己完全投入到我所做的事里”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总是闷闷不乐”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三、Humanity (仁慈)

10.Kindness (友善)

A“在最近一个月里我自愿地帮助过邻居”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从来对自己的好运比对他人的好运感到更多的兴奋”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1.Love (爱)

A“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对我身心的关心和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关心一样多”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不容易接受别人给我的爱”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2. Social intelligence (社会智能)

A“不论什么样的社会场合我都能融入进去”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不容易感觉到别人的感受”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四、Justice(正义)

13.Fairness(公平)

A“我对所有人都很公平,不管他们是谁”这句话___________

B“如果我不喜欢一个人,我很难对此人公平”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4.Leadership(领导能力)

A“我不需要唠叨就总可以让人一起去办事”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不会很好地组织团体活动”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5.Teamwork(团队精神)

A“在团队中得最好”这句话___________

B“在需要放弃自己想要的去顾及团体的利益时我总会犹豫”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五、Temperance(自制)

16.Forgiveness(宽恕)

A“我总是既往不咎”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总会报复”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7.Modesty(谦虚)

A“当别人夸我的时候我会转移话题”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常常说起自己的成就”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8.Prudence(谨慎)

A“我避开有身体危险的活动”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有时会在友情和其他人际关系中做出错的决定”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19.Self-regulation(自律)

A“我控制我的感情”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不能按计划节食减肥”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六、Transcendence(超越自我)

20.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 (欣赏美和完美)

A“在前一个月中我曾对优秀的音乐、艺术、戏剧、电影、体育运动、科学或数学而感到非常的兴奋”这句话___________

B“一年里我没有创造任何美的东西”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21.Gratitude (感激)

A“我总说谢谢,即使是为很小的事”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很少停下来去想自己生活中的幸事”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22.Hope(希望)

A“我总抱有乐观的态度”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很少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设计细心考虑过的计划”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23.Humor (幽默)

A“我总喜欢劳逸结合”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很爱说可笑的话”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24.Religiousness ()

A“我的生活有重要的目的”这句话___________

B“我没有使命感”这句话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将各项得分从最高至最低按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

[2]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ark, N., Peterson, 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5), 410~421.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凑整;同形;同和

学生在初一学了加法结合律:(a+b)+c=a+(b+c),可使复杂的计算题变得简单易做。比如计算320+427+73,有三种方法:(1)(320+427)+73;(2)(320+73)+427;(3)320+(427+73)。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427与73相加可以凑成较整的数500,再计算500+320就简单了。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不断的自我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种结合的方法。

一、凑整结合法

有理数加减法中有能凑成较“整”的数,如-+=1,2+98=100,需要学生仔细审题,独具慧眼,看破玄机,把有特殊关系的数有机结合起来,使计算简便。

例1 计算:

-23-5+(-77)

=[(-23)+(-77)]-5

=-100-5

=-105。

另外,“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是零”是最常用的结合法,如-6+6=0等。

二、同号结合法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经常用到的是同号结合法,即把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然后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

例2 计算:

(-40)-(+27)+19-24-(-32)

=[(-40)+(-27)+(-24)] +(19+32)

=(-91)+51

=-40。

不过,这道题还有更简便的结合方法:

解:原式=(-40)+(-27)+19+(-24)+32

=(-40)+[(-27)+(-24)] +(19+32)

=(-40)+(-51)+51

=(-40)+[(-51)+51]

=-40+0

=-40。

但是,这样的结合方法很少有学生能想到,这就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判断能力。

三、同分母结合法

分数的加减是一个难点问题,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如果在计算时遇到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运算简便。

例3 计算:

(1)2+3+1-2+

=(2+1)+(3-2)+

=3++

=3++

=4。

(2)-(-)+++(-)

=+++(-)

=(++)+(-)。

(注:、、结合在一起通分比较容易,、结合在一起通分比较容易)

此例分数之间的结合不明显,值得我们推敲一下。

四、同形结合法

在求几个分数和其他类数字和差时,把分数与其他同类型的数分别结合,使计算简便。

例4 计算:

-2.1++(-2)++0.5+(-5)

=[(-2.1) +(-2)+0.5+(-5)] + (+)

=-8.6+2

=-6.6。

(注:分数结合在一起,整数与小数结合)

五、同和结合法

此法适用于拓展和找规律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项数比较多,如果从左向右依次运算是非常麻烦的,这就需要我们把思维打开,充分发挥观察能力,并且能够进行尝试解析,总结出一些恰当的规律来,使运算简便。

例5 快速计算:

-1+3-5+7-…-17+19。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此例中奇数项都是负数,偶数项则都是正数,并且发现:-1+3=2,-5+7=2,…,-17+19=2,也就是从第一项开始,每两项的和都等于2,一共有10个2相加。这样,我们就发现了此题的规律,可以快速并且准确地解决问题了。具体的过程如下所示:

解:原式=(-1+3)+(-5+7)+…+(-17+19)

=2+2+…+2

=2×5

=10。

六、拆项分解相消法

这个方法适用与一些探究性比较强的问题,而且难度比较大,能掌握这种方法的学生不是很多。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具有“一分为二”的数学思想,比如可以写成,接着可以拆分成-,即1-的形式;可以写成,可以拆分成-的形式……

例6 计算:

+++…+。

本题与第一题形似,但又有细微的区别——本题中的分母是相邻两个奇数的乘积。这两题的解法相同,但存在细节上的差异:

解:原式=×(1-)+×(-)+…+×(-)

=×[(1-)+(-)+…+(-)]。

(注:以下解题过程同(1))

经过拆项分解,把互为相反数的两项结合起来达到消项的目的,使计算变得非常简单易做。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我们在运用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翟运胜.《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意图[J].教学与管理,2009(12).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4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最大的障碍,傲慢才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在森林中带枪的猎人……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而且,“毁灭你,与你何干?!”科幻小说《三体》中的这些名言,不由得让人动容。

傅盛看完后感叹,《三体》“几乎帮我建立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观和科学观。我总结为‘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比别人更高的维度想清楚方向,执行的时候比别人更凶狠”。傅盛的“升维思考”与“降维打击”,则更为具体地抓住了认识灰度和在灰度的世界里实施攻击的制胜点。可惜,这里的“维度”是空泛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升维”和“降维”的实战意义。

上一期专栏我们说,任正非借一双芭蕾脚想告诉世人和华为,奋斗者要活下去,有三个化身。第一个化身是负重前行的骆驼,第二个化身是一身绝活的狮子,第三个化身是素直纯粹的赤子。

信奉“你应”法则的骆驼,处于奋斗者的第一层楼身体小我;信奉“我要”法则又有了无数绝活的狮子,是奋斗者的第二层楼使命大我;而信奉“我是”法则的赤子,则是奋斗者的第三层楼纯粹无我。这三层楼,构成三个观察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维度。

人生三层楼的说法,马斯洛需求六层次论有中肯说明。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一下子在美国畅行起来。

马斯洛晚年接触东方文明后认识到,以“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错了!“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找到生命的归属。”他在晚年出版的《Z理论》中,提出了人类需求的六层次说,增加了第六个需求维度―自我超越的需求,即:灵性成长、天人合一与高峰体验。

马斯洛试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新加的最高需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他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需求六层次论之一、二两个维度“生存与安全需求”,是人生的第一层楼―身体小我;需求六层次论之三、四、五三个维度,是人生的第二层楼―使命大我;需求六层次论之六自我超越需求,是人生的第三层楼―素直纯粹无我。人生三层楼,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全景图,也是生命智慧的三个始发站。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和挑战,只要你可以“升维思考,降维贯通”,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行为,关键点在于你是从哪个维度看,和从哪个维度着手做。当子弹袭来,唯一重要的就是肉体躲避子弹;当事业濒临倒闭,你需要知白守黑去保住事业的根基;当你长期纠结郁闷抉择不下而深陷抑郁时,你最需要的是登上第三层楼升维思考。同时,你还必须“降维贯通”。不然,没有一、二层楼的支撑,三层楼就垮了。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思想引领;团队竞优;教练立标;创新人才

高三体育生是个特殊群体,有的同学文化课基础差,习惯差,懒散拖拉,习惯消极应对老师批评。面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就必须创新思路,进行有效管理和高效训练。我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思想引领,打造战斗团队

我会像管理班级一样,注重思想引领,进行励志教育。每周都要进行思想动员和总结,每天让学生自我激励,给自己加油鼓劲,促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积极方向转化和发展,使他们重获信心,把骨子里面不服输的精神激发出来。具体如下:

(1)尊重每一个学生。高中生正是自尊心极强而且敏感的时候,我特别注重从言行上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成年人。在他们成人感逐步加强的时候,帮助他们强化成人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同时明确相对应的言行标准。例如:我长大了,要理性,不能随意;人在高三,责任在肩,认真训练。

(2)做最棒的自己。让学生明白,训练的目的不仅是高考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优秀品质,例如积极向上,勤奋认真,专注做事,持之以恒等。要做最棒的自己,为人生奠基,现在努力正是时候。不要因为以前的落后而灰心,解决怀疑自己、否认自己等种种后顾之忧,点燃人生希望。

(3)体育精神引领。这群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我们要创造情景,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活动中体验积极、拼搏、知难而上的情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4)关爱每一个学生。一方面细致观察学生言行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变化,及时引导提醒,预防问题的发生,如果发现闪光点就大力表扬。另一方面让学生写训练日记,反映身心体验,进行情感交流,理解他们的言行和感受,同时给予积极鼓励。

二、团队考核,建立高效管理模式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并为完成目标具有奉献精神的群体。每年我都会全方位了解每个学生,并根据实际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分组,通过他们组内团结协作,组间竞争,来激发斗志。同时,要选好每组的负责人,每组4~6人。通过团队考核训练,叫响为团队增分、为友谊增值、为人生增彩的口号,发挥队友相互信任和骨干传、帮、带的作用。把每一项量化成分数,例如迟到一人次扣团队2分,缺训一人次扣团队5分,专注认真的加团队加3分等。一天一评定一周一总结,有奖有罚,让人人、队队之间传递正能量,让集体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他们。

三、制订科学训练计划,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

(1)实行目标管理。要区别对待,逐步提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高考要求,制定每个人切实的目标,分解成各个项目要达到的水平。每月进行一次跟踪测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体育生在训练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2)优化情绪,提高效率。训练本身是重复单调的,训练的制度又是细致严格的。现在有的学生明显娇气,基本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注意营造环境,优化情绪,激发斗志,提高效率。例如在杠铃负重的力量训练时,有部分学生怕疼,怕累,从而消极偷懒。所以,在借助杠铃训练前,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斗志。训练时,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带领学生爬山并在山顶训练,或在河边树林、或在田野训练,或者小组人员调换,或列队加油鼓劲,或邀请同学、老师、家长观摩训练,促使其积极努力地完成任务,使学生从情绪情感上得到满足,提升信心。每天训练结束,询问每个同学情况,鼓励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品质,为下次全勤训练做好准备。

(3)注重方法,避免受伤。伤情是导致学生缺训的一个重要因素,训练时学生要注意力专注,认真训练。同时,注重落实训练的每个环节和每项技术的细节,避免因技术动作错误而受伤。要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关注训练时每个学生的表现,一定避免学生受伤或过度疲劳。例如:刚训练强度大,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小腿疼痛,不练不疼,一练就疼,严重影响训练,更不用说明显的拉伤或挫伤。每次训练的最后环节,一定要配上音乐互相按摩和自我放松,调节身心,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

四、教练敬业爱岗,树立训练标杆

一个好的教练,能够带出好的队伍。教师敬业爱岗,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我总是面带微笑,或口头表扬或点头示意,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从不迟到和缺训。有几次我是带病坚持训练,学生知道后,练得更加认真。平时训练时我总是反复示范讲解,强调每个细节,目光不停地巡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于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对于危险或学生容易偷懒的环节,给予预防性提醒。

五、提升学业成绩,进入理想大学

越有可能实现目标的人,拼搏的欲望就越强。所以,仅仅在体育专业训练上下功夫是不行的。一方面,在文化课上我们来个君子协定,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学习行为,引导他们在学业上也要拼搏进取。我经常关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的作业,统计每次的考试成绩,加大对他们的辅导和鼓励。另一方面,我们要巧妙地把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高迁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坚定信心。

机加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由式”复习

那么在这方面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尝试、设计和加工,克服那种模式化的教学,偶尔在上课方式上出一出“轨”,上一些“另类”数学课,以激发或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下将就我几年来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尝

试和体会――利用“另类”数学课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游戏式”教学,培养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优劣关键在于内部的动机,而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作为教师,就应该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所具有的学习天赋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如:我在上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的“走进数学世界”中的《让我们来做数学》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课后的一道习题很感兴趣。题目是这样的: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和括号如何由三个5和一个1得到24?。于是我把这道题设计成了个游戏: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和J、Q、K,任意拿出4张牌,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使结果得24,先算出来的就算赢(以下把它简称为“24点游戏”)。然后下一节课时,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由我随机地抽出四张牌,四个小组进行抢答,答对的那个小组加3分,答错的扣2分。我们把那些无法运算的称为“死牌”,能够先判断是“死牌”的也可以加3分。结果那一节课的气氛非常地好,效果也很明显,连一些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抢着回答。这节课之后这个游戏甚至在学生中流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指出的一个例子是:当时抽到过“1,3,4,6”这组数的时候,判断为“死数”(包括我)。但后面一位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为它进行了“翻案”[],受到我的大力表扬和鼓励,后来这位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由此得以激发,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二、 “自由式”复习,激发兴趣

复习课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弥补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教学中复习课一般都是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讲解,学生听;容易造成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的状况,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提不起兴趣,造成复习课效率的低下。是否能在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旧有的复习方式进行突破和创新?偶尔在复习方式上出一出“轨”,可能会得到意外之喜!

在进行八年级数学(下)的第19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时,发觉当我在讲台上总结知识点和讲解练习的时候,相当部分学生的反应很“淡”,似乎对我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我讲的他们已经“懂了”,不需要听复习课;而下层生认为复习课仍讲得不够“细”,很多还是理解不了,所谓“听了白听”。当时就感觉上复习课非常被动,在“反思”之后,第二节课我改变了常用的复习课教学方式,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先让他们自己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然后我把黑板分成四小块,让他们把讨论后还存在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再来帮他们分析解决,对那些所找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同学和小组进行了表扬。结果发现课堂效果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很主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旧有的教学方式进行突破和创新。

在这次复习课之后的单元小测取得的成绩也表明这种“自由式”复习课是有效的,可取的。所以偶尔放手让学生来一次“自由式”的复习,自己来找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上课方式的改变也使学生充满了好奇感,刺激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三、 数学“谈心”课,让兴趣回归

现今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比较具有“情绪化”,而这种“情绪化”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解决他们的这种心理问题。现代教学理论研究也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了情感过程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