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画艺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1
数千年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华民族智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植于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沃土,所以传承的本质,应从中华文化寻根与发展中寻找答案。
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生在华夏母亲的摇篮里。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期,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转化,即根植了书法艺术惊人的智慧与灵根。据唐代张怀王灌《书断》记载:仓吉“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吉独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这叫作“依类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替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
《汉文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之本源,象形与会意是传统书法的艺术本源,汉文字以象形、会意为特色,在尔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变化万象,起源于象形意义的中国初期古文字,“形无定体,笔无定画”,至小篆经省改,才出现形体方整、笔画圆匀的定型化书体,但仍保留形象痕迹。经过汉代隶书的变化以后,汉字由繁复的象形文字,趋向于符号化、抽象化、简笔化,但它的象形性质依然存在,又如鲁迅所说:“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现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到现代的楷书,和象形就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门外文谈》).可见中国书法艺术源于无法,变而有法。创新是结于有,起于无,又承于有,变于无。但万变不离其综,象形与会意的艺术本源没有变,汉文字的载体本源没有变。这是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比拟的。“象形”或“不象形的象形”,是汉字最基本的特点,也是继承与发展传统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规律。
那么如何对待书法艺术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传承和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链条,继承首先是对先人书法艺术创新精神与成果的继承。
提倡尊崇优秀传统,必须解决继承什么?如何继承?笔者认为继承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首先必须继承先贤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这些是先贤书法艺术智慧的结晶。只求复写传统的“传统唯美主义”或脱离优秀传统“创新”的“流行主义”对发展书法艺术都是偏颇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贤探索的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和创新成果是传统书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传统,优秀传统是创新的结晶,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只有深刻认识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才切身感受到创新才是揭示传统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规律的精髓所在。
继承传统,在于推陈出新。创新更是渐进中继承,继承中的变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至今仍引人入胜。大篆、小篆、隶书(如前)都有其传承与演变的轨迹,小篆都是中锋、藏锋用笔、线条挺劲圆匀,富于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它把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与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权威严统一的特征,这是秦篆反映的时代精神。“隶书”作为书法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汉朝“汉承秦制”“秦篆汉隶”,汉朝隶书发展逐渐定型,与此同时草、行、揩都逐渐从隶书中演变出来。民间习隶书的热情蔚成风气。定型后的隶书彻底消灭了汉字的象形形态,造成了汉字形体的巨大变化。汉隶脱胎于篆书又大异于篆书,是从笔画到结字方正平直化的新书体。汉隶具有波、磔之美,创“蚕头”、“燕尾”笔法,用笔方、圆、藏、露诸法齐备。同时它又为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后来的草书、行书、楷书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也是创新基础上的继承。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本身就遵循着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史观。
流行书风该如何认识啊?笔者认为流行是传承和创新结合、推进社会文明的结果,流行书风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技法上都是深受社会欢迎的书法艺术极至之法,流行则是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会合的“贝多芬交响曲”。历史上流行书风是因其释放了书写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视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去创新与发展是书法文化的生命。流行书风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为社会广泛接受和喜爱的创新书体书风,脱离社会需要虽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即使名噪一时,但终归不能“万紫千红总是春”。书法艺术流行数千年无一不与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结下深厚的根源,格调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结绳记事适应人类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适应中华一统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华大地迈出了书同文的坚实脚步,隶书、草书都顺应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书写便利解放生产力的需要,“草书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其后产生于汉代的草书,西汉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东汉章帝甚喜爱,因而名“章”草,章草传承了隶书的笔画形迹,仍有波磔,字字独立不连,实际上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杜度、催瑗便是东汉章帝时代闻名的章草书法家,汉末张芝传承章草又进一步“草化”,将上下字的笔势牵连相通对偏旁作了许多省略和假借,而创今草。张旭,怀素将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心灵之音”得到神灵极至的发挥。通观古今流行书风无一不是传统与创新相交融的结晶。
楷书是数千年书法文化中应用最广与流行最持久的书体,草书是扬弃了汉隶的规矩追求书写速度,至今的简化汉字无不得益于草书创造性的书写艺术。魏太傅钟鹞对楷书作了重大的改革,以横代替“蚕头”、“燕尾”又融入篆书、草书中的圆笔法使楷书定型化,加之其超妙入神的书写艺术,新体楷书很快得到了推广。又如流行至今的行书据说为汉末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其法盖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刘书人称“风瞻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王羲之创造的行草继承古迹中古掘朴质的风格为妍美流便的新书风格,古人喻之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王羲之“博采众"美,熔铸古今”,其神韵超逸的《兰亭序》倾倒千载书家,可见流行书风不仅是当代的更是历史和未来的,不仅是书家自娱自乐,更是社会发展的责任和贡献,不仅是别出心裁,而是高超传统艺术和革新智慧交融的结晶。不是书家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2
(一)儿童对文字的认知。
文字不仅仅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后,才具备的一种读写认知能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量接触到文字内容,同时也会对文字的形态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儿童对文字的认知过程主要分为模糊阶段、初步联系阶段、稳定联系阶段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文字结构以及组成部分的认识是逐步提升的,最终建立起牢固稳定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儿童对文字的认知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的过程。抽象思维来自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已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因此,儿童系统的视觉化设计应合理把握儿童形象性、具体性的思维特点。
(二)儿童对图形的认知。
儿童随着父母的教育以及年龄的增长对图形的认知不断提高。很多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辨识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形状。儿童对图形的认识总是从其外形轮廓上开始观察与判断,是一种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使得儿童对几何化的图像有很强的辨识性,这便产生了儿童书画艺术教育中关于图形认知水平提升的一个矛盾。过于简单的图形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有限,而过于复杂的图形又引不起儿童的兴趣与注意。
(三)儿童对色彩的认知。
色彩以其视觉吸引力对儿童有特别的吸引力,对儿童色彩认知的研究,有利于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比较简单,对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等色彩知识没有明确的认识,会把色相相近的颜色统一化,而且对混合色的认知比较困难。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辨识能力会有很大提升,而且会对颜色产生偏爱,尤其是对纯度高又鲜艳明快的原色。而且儿童会慢慢的把色彩与情感融合到一起,尝试用某种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情感。在儿童书画艺术教育演练系统中必须要把握儿童对色彩认知的性别差别和个体差别,把握好整体的色彩节奏,是打开儿童心灵需要紧紧抓牢的一把钥匙。
二、儿童教育有非常丰富的教学实验和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是以视觉为先导的,图形化设计利用文字的内涵、图形的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方式,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视觉印象深深地印在学龄前儿童的脑海里。为学龄前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了方便,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符合儿童认知心理与审美能力的研究,具有创新的表达手段。
(二)迎合儿童兴趣,富有情趣性。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3
油画语言的表达的历程即是油画艺术的发展变化。一种艺术语言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并进而转变了人们的观察方法和审美理念,从而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这种思维转化为无声的东西的手段。艺术思维是注入艺术家个性的思维,想法的不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油画表达的个性,所以,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认识世界的画家,他的绘画语言最多是熟练和模仿,熟练地陈词滥调和鹦鹉学舌,是画不出优秀的、新颖的、独具个性的作品的。在艺术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艺术个性得到了拓展,绘画语言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油画语言表达体现了画家个性特质和审美倾向。在语言的运用上,因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以不同特色的语言形式反映在画面上的特性。最后通过艺术家品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各画家油画创作中的体现也有所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风格。事物是画家所存在的这个真是的世界,油画语言是画家的精神追求与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某种艺术语言形式的展现,在油画作品中呈现的油画语言作为审美符号所出现。把客观事物通过油画语言所展现,通过心灵对外界的感性把握,使其具有精神思考与启迪的特点。印象派时期的大师梵高,他的油画作品《麦田与收割者》他试图用色彩去揭示精神,用了很耀眼的金灿灿的黄色来表达收割时人们喜悦的心情。用短而有力的笔触来传递那种收获的情感,在他笔下那强烈的色彩清晰的点旋转运动和夸张的变形的形象作画更生动了表现了他的作画心情和他要表达的情感。
二、艺术个性已经成型的画家
他的绘画语言已经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的形成,除了画家的自身知识素养之外,主要靠平时的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实践,只有这样积累生活,在发现与表现人的思维的时候时,才能认艺术的独特性对于一个画家的重要,包括自己用怎样的绘画语言以表达自己所获取的审美语言又用怎样的方式。当代画家任传文的作品大多冷色调,清雅、静谧,充满童真与性灵的悸动,般若禅意的流贯。《秋声》是早期代表作,此时造型工整细致,但手法已体现出精神性探索。画面上方,一线风筝逸出蓝空,两旁鱼儿般云朵满怀意趣;中间,幽蓝湖水,倒映黄树林,左侧红砖房,前边白褐树,每一笔通灵般描绘细致;一男孩手举纸风车,奔跑于金灿灿路上,这儿时,旋转画布上,竟有莫名喜悦与感动。我认为画家存在的意义是画家不仅仅能够在平凡淡泊的岁月里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唤出某些心灵深处的特别的情感,而更在于他能够在其中发现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并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任传文先生就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真实情感以一种与之相吻合的特别形式的袒露,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在笔者多年的习画过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要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也离不开借鉴,模仿为了学步,一旦能独立行走,掌握了方法,就应当抛弃掉。甚至有意回避掉。绘画中的个性不是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绘画语言也不能特殊很神秘或没人知道。我们所提倡的艺术个性,应与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相契合。每一个艺术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遵循着某种艺术原则,适应人的审美需求。艺术家拿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通过艺术思维转化为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既是表现对象、表达情感的手段,也是画家和观者审美交流的桥梁。要使画家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共鸣,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共鸣和交谈应该是独特的,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真挚的、高尚的。画家不可能和所用的观者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艺术素养,欣赏习惯都是不一样的,画家永远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追求人人满意的绘画效果,要争取人们热爱生活和艺术的绘画效果。艺术家应该是时代的领航者,他有义务提高和引导观者审美能力和趣味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语言传出画者的心声。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水彩画;特色;造型;形象;风格;色彩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品种的重要一种,传入我国以后,已成为我国画坛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对于水彩画的创作与学习,也无论是在理论启示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不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试就水彩画的艺术特色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讨论、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水彩画的艺术特色可分为以下四大层面予以解读—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画同中外所有的绘画艺术一样,都是造型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水彩画更加强调造型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又具体通过以下几大手法来体现:
其一是以平面显立体。水彩画同所有的绘画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造型艺术,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单调僵化的平面艺术,而是以平面显立体的艺术,即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的艺术。绘画作品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只能从正面通过视角进行观赏。这的确是绘画艺术之短,但作为水彩画,却可以扬长避短,甚至以短见长,即通过观赏者的第一视觉印象的联想与想像,获得最大的艺术信息量,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获得审美的极致。
其二是以瞬间显永恒。水彩画选取的是瞬间的物象,但却以这瞬间的物象显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wwW.133229.cOm狄德罗说:“画家的笔只有一个顷刻:他不能同时画两个顷刻,也不能同时画两个动作。”①莱辛也说:“绘画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后都可以从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画选择的瞬间形象,应当是事物发展与人的感觉的顶点,因为顶点就意味着止境。莱辛认为: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远处去看,想像也就会停止了。水彩画画出这人世间的瞬间物象,它又被圈定下来,显示出人世间事物的永恒。
其三是以静止显动态。水彩画是静止的艺术,但它却通过静止的画面表现动态性特征。例如大海的波涛在画面上是静止的,但它却显示出动态的汹涌之姿;蓝天上的白云也是静止的,它也显示出不断飘动的意象。
由此可见,水彩画正是通过以平面显立体、以瞬间显永恒、以静止显动态的辨证统一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它的集中性的。
b.形象的多样性
水彩画的绘画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动物形象,还有景物形象、器物(静物)形象,具体可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壁画、年画、儿童画等各种形式。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之中,还饱含着画家深刻的思想与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说,水彩画的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也是形与意的有机统一。例如一幅蓝天大海的风景水彩画,其形象是碧海、蓝天、白云、海鸥、帆船等等,而在这些形象的背后,又透出画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与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的向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见,水彩画的形象,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既表现在物象本身的多样性,又表现在物象之外的多样性,即所谓“象外之象”、“画外之画”。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而言,就是“诗中有画,画外有诗”。
因此,水彩画的学习与创作,都要仔细品味、认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这种“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画外之蕴”。
c.风格的写实性
水彩画作为西方绘画的品种,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从美学原则与艺术精神的视角考量,它是受西方传统美学原则与传统艺术精神所制约的。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样:“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是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础建立起的《诗学》体系,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的核心,‘言志’、‘缘情’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的最早见解,在情与理的统一中,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③
作为写实主义风格的水彩画,主要通过明暗处理与焦点透视来得以具体体现。通过光影与明暗的不同,通过近大远小成比例的焦点透视法,来加强其真实感。
d.色彩的独特性
水彩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色彩的独特性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④水彩一的灵魂是水彩,它是用胶水和颜料等调制而成的,作画时用水溶解于纸上,利用画板的白地与水分互相渗透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具有轻快、湿润等特殊效果。既不同于油画的油质色彩,也不同于水粉画的用水调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画色彩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有“水彩味”。
注释:
①②转引陈兆金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第321页,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7版。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5
民间艺术渗透到了文人画中,这是不能够否认的,从版画等绘画的形式具有属于自己独特魅力,在文人画中,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和民间艺人的合作中,将风格和民间审美结合在一起,将带有木版韵味的话谱开始流行,促使文人画家也受到了绘画的影响,开始与民间艺术结合。在明清木刻版画中,文人画十分具有艺术魅力,其影响最大的是民间艺术的刻板画、瓷器绘画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级不断进步,所以,小说等俗文学开始出现,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一带,印刻十分兴盛,戏曲小说连官府都在大量的进行印刻。由于大量的插图类书籍开始进入,所以很多商人开始请文人画家进行插图创作,陈老莲、萧云从等人十分出名。老莲曾经创作的《水浒叶子》等插图是当时最流行的作品,这也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和民间刻工一起完成的艺术作品,是中国版画史上的宝贵财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如《九歌》等。
二、文人画艺术与民间艺术的互渗性
民间艺术的基础性和“母体性”都十分重要,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和文人画艺术的交流影响方向,主要是在明清时代,是其文人画家和民间文化的融合,在色彩等运用上更加的突出只有,对于民间艺术中色彩的吸收十分明显。直接将清末上海画派各大画家色彩浓厚的风格表达出来,甚至还汲取了西方的画风,采用了鲜明的红和率绿对比;做到了画面感很强。其实所有的艺术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文人画家在民间艺术中汲取优点,促使文人画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其实民间艺术也收到了文人画艺术的影响很深,我将其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明清时期中
能够看到与之前构造具有差异性的青花瓷绘作品,其中都汲取了民间艺术,最具有代表的就是龙凤花草图案,其采用的题材是以山水、花鸟、人物,通过瓷绘的创作出来,将笔墨的效果和趣味表达得淋漓尽致,将文人的艺术气息和民间艺术味道都包含了,是将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画风。
2.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的产生衍生了民间木板画
特别是到了明清末代的时候,是这种艺术形式发展的巅峰,获得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喜欢,所以当时的画作坊遍布全国。里面有很多的作品还是出自于文人画艺术的影响,有的还是文人画家亲自操作,将“雅化”带到民间木板年画中。例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风格与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的木板年画,其画风突出,采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但是去细致。
3.在明清时代中
有许多的文人都是属于没落了,导致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文人画家,将民间艺术和文人画艺术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好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将民间画师的表现手法带到了文人画艺术中,所以导致文化画家还是变了风格。例如仇英、华岩、黄慎、任伯年等都是这种转化形态的代表人物。
三、结语
书画艺术论文范文6
西方油画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一系列时期。西方油画的底蕴深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方式已经成型,这是基于前人的不断积累与后人的查遗补缺,并非朝夕之功。经过长久的发展,西方油画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文化与艺术市场,西方鉴定家也对不同风格的油画具有鉴别能力,并且形成了鉴别系统,而且他们的教育当中也加入了这种鉴别的内容,这使西方油画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同时,对自己的作品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充分发挥出油画的艺术魅力。我国的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较晚,刘海粟、徐悲鸿等一批人将西方油画带入中国,我国油画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然而,一些油画艺术教育者将西方成型的标准套用在中国学生身上,使一些学生在眼前复杂的艺术环境中产生了迷茫,失去了方向。因此,我们应当摆正教育心态,从教育本身出发,从实际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油画艺术市场
我国的油画艺术市场存在一些不足,人们对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有限,而中国现代油画起步较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同时,艺术家生存质量堪忧,进一步影响了油画创作水平。
三、在改变中寻求发展
首先,我们应当尊重我国油画发展的国情,针对现今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其次,做到不盲目跟风,从小学的油画基础教育抓起,培养真正具有天赋和扎实能力的学生,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和艺术教育,摆脱框架教条的束缚,摆脱好高骛远的标准要求,着眼于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当代艺术的风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促进我国的油画教育更好地发展。从艺术领域出发,规范我国的油画艺术市场,为油画艺术打造新的发展动力,让喜欢油画艺术的人和学习油画艺术的人获得稳定的艺术创作环境,以超越自我的艺术水平为追求,丰富油画的创作形式,完善艺术领域中的不足。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艺术品市场,欣赏者也少,购买力不强,这些问题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油画艺术作品日后尽快走入国际艺术交易市场,这将为中国油画艺术未来的繁荣带来希望,也会给油画家带来益处。油画艺术在西方早已成为传统,我们要发展中国现代油画艺术,要珍惜现在艺术多元化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要解决好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与画家内在精神的统一。推动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普及油画艺术教育,建立规范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对今后中国现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影响重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现存的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期盼在未来创建现代的、具有民族气派的中国油画艺术体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