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实习工作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度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度实习工作报告

月度实习工作报告范文1

现将近一年来工作情况概述如下:

一、主要工作述职

1、勤动脑,加强理论学习。

一是为了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因此我十分注重通过自身学习和切实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认真学习公司制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深入学习公司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涉及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太了解的新事务、新问题、新情况,比如:撰写员工手册、公司制度及方案起草、园区绿化等。面对这些难题,我首先从了解熟悉情况入手,通过领悟会议内容、查阅相关文件、进行网络搜索等途径,把“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情况掌握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2、勤动笔,提高业务能力。

一是细心留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关心下,我逐渐熟悉工作情况;同时,学会做个有心人,通过自身细心观察和留意、反思和总结,提高了个人业务能力。

二是勤写勤练。为了深入学习工作业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我勤动笔,将勤写、勤练当成每天的“课外作业”,切实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三是深入分析。从全新的角度对公司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进行通报,发挥舆论宣传的最大价值和影响力。

四是开阔视野。广泛涉猎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近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帮助下,结合自身的不懈努力,我的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小小的成绩。自开展“双争”活动以来,先后9次获得月度优秀员工。

3、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我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深入做好工作。

4、勤动手,坚守工作职责。

工作无大小,只是分工不同,贡献无多少,要看用心没有。工作中,我勤于动手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不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论是接待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还是清洁卫生工作,我都用心的做到更好。同时,抓住公司的发展契机磨练自己,凭借公司的良好平台提升自己。

踏实勤奋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因为太执着于做事而忽略了人情世故,因为太真诚而容易上当受骗。然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依然坚信“努力的去工作,哪怕不求任何回报;真诚的去爱,就像从未受过伤害。”

5、勤动腿,密切联系上下级。

在行政部工作要经常与各部门领导及同事接触,跑上跑下是经常事儿。我相信一种更有效地沟通,那就是信任和尊重。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真诚的眼神,都能够拉近与大家的距离。

二、存在的不足及经验教训。

以上是我对2012年度尽责履行政助理工作情况进行的述职报告。就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提升,工作总结分析和汇总不够及时,创新思维抓落实的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上级领导的汇报和沟通需进一步努力。

今后,我将坚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更大成效。一是履职尽责带好头。我将始终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以良好的人格力量,推进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创新实践谋发展。认真分析总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情况,联系公司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真正把工作做大做强、做深做精、做活做透。三是牢记此时、此地、此身的告诫。雷厉风行,现在应该做的事情,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从自己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公司做出贡献,不要好高骛远;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不退缩,不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未来工作打算

近一年来,我的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深刻认识到这仅仅才是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困难也会很多。2012年我将扬长补短,继续做好上述“五勤”工作,深入学习,爱岗敬业。

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说,人生是一个长短不一的故事,我想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如果说,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传奇,那么我期待在这片舞台上创造更多更美的传奇。”转眼,在公司已经工作近两年时间,由于我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所需,我感触到了公司发展的脉搏,展望出了公司美好的前景。在公司里,一种家的感觉油然而生,那种熟悉和亲切让人倍感温暖。因为这里是我努力过的地方,也是我正在不断成长的地方。

相信2012年,在公司董事长的带领下,在公司上下齐心的努力下,定能实现黄金街公司新的辉煌!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行政部工作总结

月度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

为此,高职教育通过构筑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基本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高职学生在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但围绕“高素质”内容,没有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同时从用人单位反映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敬业精神欠缺、自我意识过强、合作态度较差、团队意识淡薄、企业忠诚度低等诸多职业素质问题,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

一、当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强调技术特性,忽视职业素质中其他特性,职业素质培养不全面

职业素质理论中,“职业”的特性包括了社会特性、经济特性、技术特性、差异特性、规范特性等多方面内容。[2]但纵观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重心均放在掌握职业技能方面,片面强调技术特性,对职业过程中需要的社会特性等其他方面培养不足。

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劳动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外,还需要一定的职业意识与能力。其中职业意识最基本的包括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能力包括了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内容。[3]各大学校也日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活动付诸实施。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并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但是从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看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学校不得不重新思考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不是存在问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内容、强制要求实训环节保证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而职业素质却是通过讲座、活动、理论课程等非参与性的方式来实现,这便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未能有效培养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指导,造成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巨大落差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考核,均偏重于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注重教师的工程实施能力,从制度层面引导教师加强技术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却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学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指导上还停留在共性层面,个性指导与系统化不足;同时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担任该项内容的教师多数还是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而专业课教师参与程度较低,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忽略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性,降低职业素质的培养的有效性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磨炼、自我修养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反映劳动者身体、思想、美德、心态、文化、情操、技能、诚信和责任等方面状况的内在要素和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4]从其概念来看,职业素质的获取,可以通过学习培养,也可通过培训达到目的。在学校教育环境下,通过开设思政课,建立学生会、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均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这些活动学生主要是被动参加,并未真正融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取的仅仅是感性认识。而职业素质的概念明确提出了“实践过程”特点,即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体会,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提高劳动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四)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内的短期实践,也有时间较为集中的企业实践。学校的短期实践教学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质的培养益处不大。企业实践有助于职业素质培养,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均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实践过程,即实践者的身份仍然是“学生+职员”,从而使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学生是以实习者身份加入到企业中,企业对实习生的考核也与企业职员有显著差别。如此的差别造成学生自主投入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积极性降低。

没有专门的课程保证,没有符合要求的师资,没有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环境,造成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巨大落差。

二、引入模拟公司的原因及可行性分析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为适应当时德国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创立了“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育”又称实践导向教育,是指学生的“行为积极改变”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本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模拟职业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即“在行动中学”,本身是学习,同时也是在学做工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5]这种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本身是个小社会,也有大量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技术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对计算机及网络、软件等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以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以学校教师为依托,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建立模拟公司教学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三、建立模拟公司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实践

模拟公司教学法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即入校的三校生,或已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大二学生),建立模拟公司,并在学校内部开展公司的业务活动。公司的管理、技术、运行和经济核算均由模拟公司自行负责,教师主要起引导、监督,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其基本过程如下:

(一)建立模拟公司

在教师的引导下,挑选部分组织能力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组成模拟公司的核心成员,并布 置相应的任务,组建模拟公司。

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完成以下任务:调查市场并提交公司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济分析报告;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的组织机构;演讲竞聘公司的主席团成员并推荐公司董事长;聘任各部门经理;招聘各部门员工;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最终,模拟公司成立,其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公司组织架构

(二)模拟公司基本运作

模拟公司根据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布,分别划定各自的业务范围,如技术一部主管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机房的网络及计算机的维护工作;技术二部主管学校其他教学部门专业机房的网络及计算机的维护等;市场部负责公司业务的推广,并约谈客户;财务部统一管理公司的财务,并核算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所有员工均要求持证上岗(由模拟公司考核后颁发的工作证)。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挂牌并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在有大型考试项目(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公司根据需求布置工作任务,安排不同的工作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负责划定范围内的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

模拟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以月度为单位,各部门需要向主席团做工作报告,总结上阶段的工作、讨论目前工作中的问题、提交下阶段的计划;以季度为单位,考核公司员工,并给出考核成绩;以年度为单位,董事长向全体员工汇报工作情况,并选出新的董事长。实施过程资料提交指导教师审阅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工作。

(三)模拟公司的激励措施

能被公司聘用,参与到公司的工作中,并在公司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获取知识,本身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工作一定时间、取得一定业绩的学生,公司颁发聘用证书以证明该学生的工作能力。实际上,该证书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被许多企业看重并发挥了与其他荣誉证书同等的作用。

同时联系教学管理部门,对参与到模拟公司工作并考核合格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定学生素质学分或社会实践学分。此举一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到模拟公司,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因为学校对学分的要求而选修其他课程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拟公司的工作中。

由于学生实际参与了学校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学校本身也是受益单位,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理所应当。通过学生处的相关政策,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勤工助学名额的分配,给予核心成员以勤工助学形式给予一定的报酬,激励学生积极工作,竞聘更高职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模拟公司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模拟公司运行两年以来,对学生的培养效果非常明显。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在模拟公司锻炼过的学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部分企业甚至明确要求推荐的学生必须有模拟公司的工作经历。总结起来,模拟公司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由于真正地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均是实际的项目与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工作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学生自行寻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公司的管理者、职员均是学生担任,各角色在学校而言是平等的,在公司内又有等级划分的。故管理者必须加强能力的培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以维护自己的管理地位,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职员必须学会服从公司的管理和制度,学会合作与团结,以公司的利益和大局为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领导艺术、社交能力和公关技巧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缩短了学生就业适应周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学生参与了模拟公司的实际运行,有助于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方法,了解公司的运行模式与组建过程,掌握一定的市场经营理念,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公司团体为载体的创业过程,获取一定的创业经验,培养了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等创业能力。

五、结语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模拟公司的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践岗位和实践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公司运行中的问题,处理学校“实体”与公司的“模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宋毛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