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建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时代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时代建筑

时代建筑范文1

关键词售楼部展示传递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售楼部亦称卖场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近几年来,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售楼部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重视, 开发商不惜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建一个临时售楼部, 其建筑形式之新、设计之独到, 已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如此, 作为楼盘销售的窗口, 开发商试图通过售楼部彰显实力并倡导其主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显然, 研究售楼部这个市场经济的典型产物很有必要。

随着地产业的营销手段越来越纯熟,每个开发商都深知,只要是想买房的人,他们第一个要走进的地方肯定是售楼处,因此,售楼处就成了开发或销售商尽情发挥和展示的一个重要舞台。为了让项目给购房者留下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售楼处的建造和布置上可谓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因此,现在的售楼处已经不单纯只是一个“卖楼的场所”,更被赋予了“文化及艺术的内涵”,玲珑剔透如玻璃花房者有之、幽雅精致如咖啡屋者有之,设计新颖、装修独到的售楼处日渐成为楼市风景。

一、售楼部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售楼部发展的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早期房地产市场, 售楼部用的是工地现场临时搭建的房子, 几十平方米左右, 内部只有几个简陋的接待台。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期, 售楼部已成为一种正式的建筑,营销道具有明显的改善。第三阶段为90年代末期, 售楼部功能分区细划、装修风格已开始讲究。第四阶段为2000年至今, 开发商将其与买家的消费心理结合根据项目定位、目标群体消费特点来设计售楼部。售楼部建筑外观看起来越来越高档甚至前卫, 在南方售楼部空间园林化是一种明显的趋势。

二、售楼部建筑的甚本类型

(1)独立型

指独立建筑的售楼部。此类售楼部实验性最强用地一般都占用道路和绿地或者住宅用地。如北京富力蛋型售楼部和广州中海名都的售楼部特别是北京富力“ 清水煮蛋” 式结构的新售楼部, 在车来车往、整个街头建筑相对陈旧的双井桥附近显得异常突出。

(2)半独立型

指半独立建筑的售楼部。此类售楼部实验性较强部分用地一般也占用道路或者绿地。建筑结构上分为可拆卸和永久两个部分, 可拆卸部分多用钢结构, 一般是购物超市等公建复合售楼功能。实例如广州白云尚城花园售楼部。

(3)结合型

指结合会所商场等公建配套建筑的售楼部。此类售楼部实验性不强, 基本上按公建的规划和建筑要求设计。前期装修按售楼部的要求, 建筑结构是永久性的, 实例如广州中海康城售楼部。

(4)改建型

指利用原有建筑设施改建的售楼部, 对规划影响最小, 一般较为经济。此类售楼部实验性较强, 建筑结构是临时性的。实例如广州白云尚城花园黄石东路售楼部。另外, 在北京大望桥附近旧厂房改造而成的钢结构售楼部, 黑色的外墙、银灰色的金属结构, 是法国著名建筑师的作品。

三、售楼部的存在价值

3.1售楼部传达的财富信息

作为社会巨额资金的使用者和拥有人, 开发商首先希望传递的是财富信息。售楼部就好比是楼盘的脸面, 它是消费者对项目的第一印象, 能最直接地影响到消费心理。售楼部是一个楼盘的形象和脸面,很多时候,好的售楼部设计体现着楼盘建筑的风格或者开发商的气度品位,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售楼部本身就是一则有使用空间的活广告, 售楼部作为楼盘的销售工具, 其风格与定位能够直接体现项目的风格、形象、定位、价值。开发商斥巨资建设售楼部, 除了体现了一定的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 表现楼盘特色, 给顾客营造一种良好、别致的购房环境主要是给买家形成资金实力雄厚的印象, 对树立企业形象、推介市场产品, 其实这也是售楼部建筑的社会意义或者说市场价值。北京富力的售楼部采用巨大的类似弯顶的结构,广场上有水面、喷泉俨然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的翻版。

3.2售楼部传递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售楼部建筑, 更多的并不是着眼于传统建筑学意义上的建筑功能或者形式上的好与坏的问题, 而在于它是否与大众达成沟通,并深人人心的问题, 实际上是研究人与建筑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方式, 和生活方式本身有极大关系。

与设计美术馆等展示建筑的“ 阳春白雪” 不同,售楼部建筑的传播者和买家及准买家之间作为受者存在的“ 文化分层” 并不是很大, 将时尚的新生活方式作为售楼部建筑传播的主要内容得到了普通的认同,因而在传播符号的提取上象征财畜和时尚的内容成了建筑风格的标识。由于明晰的建筑风格已传递了生活方式的若干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售楼部的建筑风格选择就昭示了策划人倡导的生活方式, 至于售楼部样板房在装修上传递的生活方式更为直接更为典型贵价楼的售楼部豪气十足内部装修大气、奢华, 连建筑外型也像歌剧院一般智能化楼盘则在售楼部将整套智能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以白领一族为目标客群的公宫则突出简洁硬朗的现代风格岭南风格类楼盘运用的拢门、仿古青砖、对联、兰花、仿酸枝桌椅等将西关风情悉数尽现法式园林建筑的楼盘以喷泉、绿树、草坪簇拥中的白色玻璃屋作配衬⋯ ⋯风格各异的售楼部, 其建筑外观与装修风格皆脱胎自该楼盘的定位和档次, 甚至连色调、造型也与楼盘协调一致, 在开发商心目中这是一个成功的售楼部必须具备的前提。

四、售楼部建筑的基本功能及特点

建造一个成功的售楼部,首先从环境上分析。它主要是因为什么项目而建造,是住宅、商业、写字楼、别墅还是其他。住宅项目的售楼部根据它的设计理念不同。售楼部也应体现出它的别样生活,如现在有e时代、u生活;而商业项目的售楼部也应体现出它的与众不同。如一种金碧辉煌、一种霸气、一种宾至如归的家的温暖;写字楼项目的售楼部则应体现出它的大气,安静、严肃的气氛。也就是说不同项目的售楼部根据它的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风格的异样来选择而建造。

时代建筑范文2

关键词:时代金融建筑苏州工业园财富地标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s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architecture form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building, is the landmark of wealth. In order to get the building function,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best design pl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better satisfied owner and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times i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scheme to constantly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and finally form the financial times building, the design of the financial times aims to show that building is suzhou industry garden park landmark of wealth.

Keywords: age financial architectu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andmark wealth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苏州银行总部大楼工程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钟园路北、万盛街东的金融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69588.3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618.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969.8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4430.46平方米;主楼建筑23层,地下2层,地上裙房4层,建筑高度99.900米,一类高层建筑。总装饰设计为1-23层,面积为48273.52平方米。装饰工程造价1.2亿元人民币。本项目从初步设计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完毕历时一年多时间。

到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人们都知道,园区的每个建筑不仅具有自身的特色,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每座建筑都能与自然环保理念相结合,很好的诠释低碳概念。不管是科文中心、园区管委会、圆融时代广场等,还是展现在市民面前的苏州银行总部大楼,都很好的将现代建筑与自然环保相结合、相统一。高效智能的超前配置使现代办公空间具有引领意义。这样的设计理念指导着我们,使这座建筑赋予更多的魅力和意义。

延续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组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且有高执行能力的室内设计团队,在审视建筑学的视野下,来完成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所有方面的工作,从而追求和达到内外一致的美感品质,为苏州银行金融事业的开拓以及塑造硬件环境形象这一目标奉献心智。

对于大楼初期方案设计,整个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从而大大激发团队成员创新思维,人人动脑,相互讨论,形成设计热潮。特别是一些重点部位,更是发挥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效果。

高层建筑的门厅,是给人视觉震撼的场所,是整个大楼建筑灵魂的所在。要使苏州银行总部大楼在金融行业林立的CBD中脱颖而出,除了要反映时代特征以为,对企业本身所特有的元素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设计要素。大理石机雕冰裂纹样衬托在用紫铜打造的苏式经典园林海棠花窗造型后面,前后错落,相互呼应,将苏式园林的神韵得以完美构建。海棠花窗寓意着富贵满堂,用金属材料打造的海棠花造型尺度比例恰当,圆润不失优雅,其中间放置的苏州银行标志点睛之余亮化和突出了建筑主题。

时代建筑范文3

一、“新媒介”时代的影响

建筑空间由梁柱支撑下的封闭狭小空间,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催化出建筑空间的大跨度设计,建筑空间的类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流动,在“新媒介”的冲击下,“实体围合”变得无界无向,“有限”变成“无限延伸”。

(一)建筑空间外部环境

在建筑空间蓬勃发展的20世纪,空间类型主要局限在几种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应用,其原因是长期以来,空间的设计都受限于绘图技术的落后,空间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等)是二维的,绘制完成的建筑图纸也是二维的。三维的建筑空间附着于二维图纸上,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形态的单一性和简陋性。在信息技术的革命中,计算机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辅助设计师的构思和工程师的建造活动,为营造丰富的建筑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建筑设计软件的出现和更新,为建筑的曲线造型、空间组合、虚拟现实提供了可实现的手段。将“新媒介”艺术融入到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数字空间、互动空间、虚拟空间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乌托邦,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现实。

(二)人文意识形态的转变

各种新兴媒介渗透到人们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思维,甚至是意识形态,使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全新的空间类型加速改变着传统空间的概念,颠覆着人们早已经习惯了的空间观念。一代代新媒介的出现,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向对人本性的发展,精神与文化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更加关注的方面。设计师把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受众的行为习惯、体验方式结合起来,使受众脱离对建筑空间的被动接受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得到空前的感官完美体验,享受到“新媒介”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空间震撼。

二、建筑空间的新形式

(一)数字空间

传统建筑空间以强大的恒定性、规则性、物质性占领了人们的栖息环境,“新媒介”时代的数字空间正在以自由、动态、灵活征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数字空间的本质是信息的有效处理,使冗杂的信息流借助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等媒介被人们感知。在数字空间中受众可根据声音、表情、肢体动作去参与空间的创作和使用过程,让规则的空间形状通过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与受众行为结合在一起,使设计师与受众在数字空间的互动中进行亲密交流。

数字空间摆脱了建筑外形对内部空间的限制,内部分隔可随意变换,空间的形状可多维度选择,在数字的海洋里造就奇妙的空间体验。

(二)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是数字空间对传统建筑空间突破的延伸和发展,利用计算机超链接、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创造的非物质性的真实空间体验。虚拟空间无处不在,为人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自由,这种自由超越了空间的界面,不再圈定在底面、墙面、顶面之中,空间界面由计算机进行编码,受众根据不同需要通过界面选择不同的运动轨迹(选择界面如文字、图片、链接等)。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场景,达到“场所”的效应。虚拟空间是“新媒介”时代出现的新的空间形态,完全可归结于“超建筑”的范畴,它以一种流动的建筑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

它是由计算机支撑、各信息技术操作、行为互动生成的虚拟“存在”,是一个公共性的用户交流平台,是一个广袤无限的空间、无界无向,是集互动性、逼真性、随机性、虚拟性为一体的空间体验。

三、再诠释“新媒介”时代的建筑空间

(一)自由化的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是指用一定的手段对空间进行水平、垂直方向分隔,使其呈现不同的形状、大小、氛围。传统建筑空间的限定依靠实体的底面、墙面、顶面,空间的变化主要致力于墙体的分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限定手法都比较单一,空间的造型表现为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

随着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空间将墙体在承重结构中分化出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给予墙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可塑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信息时代,为空间限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契机,底面、墙面、顶面的一体化设计为连续性空间提供了界面支撑。底面和顶面的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概念,形成独特的空间艺术效果,计算机技术对曲线、曲面、多边形的应用,已经普遍出现在建筑领域,自由舒展的空间浑然天成。

(二)有机化的空间功能

空间的功能是指空间作为“场所”的使用价值,建筑界中,形式追随功能与功能决定形式的次第更迭,是永恒的话题。新媒介的出现和快速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建筑空间从单纯人类掩体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不再只为居住而存在,也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使建筑空间的功能变得有机化,不再是单一的个体,新型材料和建筑技术为空间的功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数字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是空间功能呈有机化发展。

(三)动态化的空间结构

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依赖于建筑结构生成,是指空间的界面支撑。空间结构经历了古典时期墙体、地板、天花隐藏结构,在建筑表皮上表现建筑结构,现代建筑暴露结构的过程。信息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操作与空间结构在动态上达到统一,空间结构与外形无关,可独立存在,任意变化,与建筑本身形成有机整体。

高科技的发展使空间结构更加自由化、开敞化,大跨度空间设计在新媒介优化的空间结构下更加游刃有余。

(四)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建筑空间的客观存在,是指空间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物理特性以及呈现的态势与带给受众的精神体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空间由传统的经典几何形状到现代自由曲线造型的转变,设计元素的转变为空间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流线型的空间造型带给人们强大的运动感,比起哥特建筑空间的垂直上升动感,无疑是对空间机能的再次升级。虚拟性界面的频频亮相,空间形态呈现出人们的无限想象,在虚拟的环境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城市建筑空间不仅要有功能,空间形态是让建筑成为城市名片的关键。

时代建筑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建筑学;思考

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与互联网已经非常常见,而这些高新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也发挥着重要职能。现代建筑设计师已经完全脱离了手绘图纸时代,而是利用电脑以及各种软件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设计与展示,而这一系列的转变都与数字化时代具有着巨大的关系。传统建筑设计与建造,以及未来建筑学教学所面临的思考是,是否能够积极的接收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效用。

1 数字化技术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化技术显然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符号,数字化所指的是将所有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电脑,由电脑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数字化不完全指向的是一种信息化技术,更多的是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大量学者对数字化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均显示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将会发生重大转变。而就近几年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这些变化逐渐得到了彰显,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首先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因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人们可以实现在家办公或在家购物等,实现了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建筑领域方面,建筑工程师早已经实现了电子绘图等,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利用电脑与相关软件进行建筑图纸设计的非线性三维曲面造型能力,为建筑空间与形体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将随之转变。在信息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部分建筑人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建筑图纸绘制,而是利用各种软件设计出虚拟的建筑与城市,创新人们对建筑的认知与理解。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改变了建筑师获取、运用、处理、传播信息的方式。而新媒体也将改变建筑师在未来建筑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多数建筑设计师利用高新技术扩展自我设计能力,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与形体设计等方面。

数字化时代下所创造的高新技术生存环境,虚拟与现实的建筑与城市能够共同存在,且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以上种种为建筑与城市的环境塑造提出了更为细微的要求,这也注定了城市将沿着不同的道路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建筑模式与城市模式将会更多的关注于交往模式之间的权衡与协调。

2 建筑学教学如何应对现实与虚拟的转换

结合上文对数字化时代下建筑学的影响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化带给建筑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利用电脑辅助设计或制作虚拟的超前建筑等,更多的是涉及到传统建筑学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现代数字化背景下,已经充分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并存,而传统的建筑学也不会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影响而被取代,而是与数字化时代下的全新建筑学并存。数字化时代下人们的视野与审美均发生了转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势必会增加,在功能上也会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而为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筑学也势必会在功能创新方面与技术创新方面以及审美方面予以提升。

我们对建筑学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在逐渐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建筑学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而这一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逐渐变化。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与生产力环境下,所形成的建筑产物必定会具有当下时代的色彩与特点,这属于自然展现。当然在建筑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方向上的重大转变,例如建筑领域所提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各种夸张与失去内涵的建筑形式出现在城市中,而建筑的本身价值则被忽略。另外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环保逐渐成为现代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筑设计势必也会向环保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将转变为城市设计。

总结以往建筑学与城市的发展,我们应该有所领悟,建筑学与文化、环境、社会、政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筑学属于研究空间形体与建造的学科,城市设计与室内设计均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现实的建筑与城市想要满足未来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更为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应对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改变,如何使建筑学的关注转移到建筑的本身,加深在建筑整体环境功能、建筑空间与形态、建筑美学等基础方面的探究,培养创造未来与虚拟世界在功能属性与美学属性能够达到一致的建筑人才,是我们当下在建筑学领域所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深刻认知了建筑本身在数字化时代的改变与发展后,需要认识到的是数字化时代下,掌握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筑学生或建筑师与经历传统建筑的前辈所存在的不同之处。高新科技下建筑设计师无疑在速度上准确性上有着显著的提升,另外利用电子成像技术也能够对设计师的设计雏形予以虚拟展现,能够辅助设计师观察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建筑设计师的发散思维。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能够实现传统建筑设计师不能够实现的需求,因此现代建筑学更需要关注的是利用现代技术研发出更贴合实际、环保、人文的建筑设计。

3 结语

C合上文所述,数字化时代下,建筑设计师能够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实现建筑设计与展现。数字化时代下为建筑学带来的思考是,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建筑学,以及能否有效的权衡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展现建筑设计的实际价值。现代建筑学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肯定会有所提高,基于此现代建筑领域的学生与设计师更需要关注的是,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创新现代建筑设计,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的功能属性与美学属性。

参考文献

[1] 袁烽.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J].时代建筑,2012,05(05):10-21.

时代建筑范文5

由于建筑表现形式过于复杂,使得当今建筑师往往无法根据传统的设计模式来反映设计思想和表达设计成果。此时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尖端科技领域,将参数化几何控制技术引入建筑设计领域。依赖于计算机迅速而精准的运算能力,数字虚拟技术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得“非线性”的建筑成为现实: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的多系统集成协同工作,更高效地控制了设计流程以及形式生成结果,同时也为建筑的数字化建造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在设计程序里面,设计师可以通过输入设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产生虚拟的建筑三维模型,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虚拟现实的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设计的工具,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建筑师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概念,在模型推敲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直至奇思妙想真正得以实现。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是建筑领域较早引入参数化设计的新表现主义大师,他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1)以形态表现突出、美学特征前卫而闻名于世。该博物馆的设计建立在150万个电脑模型基础上,被视为是数字时代建筑的里程碑。在设计过程中,盖里先制作出设计对象的手工模型,再用三维扫描仪对手工模型进行扫描,转换成计算机中的三维建筑表皮信息,然后在计算机上设计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最后将完成的三维计算机模型数据输送到数控机床中加工成各种构件,运到现场组装成建筑物。整个过程完全颠覆了建筑的传统流程,从设计到建造全过程都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2]

非线性的建筑美学

多元化的“非线性”特征摆脱了几何形体的束缚,建筑师终于在方盒子之外找到了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这直接导致了当今新表现主义建筑在形式美学上的千差万别,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向:塑性形体、有机造型和动态构成。塑性形体在表现主义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迪、门德尔松的塑性语言曾经是表现主义的标志。他们的自由线条来自于直觉的表达,来自于内心不可压制的激情。在今天,这种诗化的塑性语言又成为先锋建筑师艺术表现的利器,数字化技术则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在当代著名建筑师中,扎哈•哈迪德(ZahaHadid)可以算得上是最有艺术气质的女建筑师。她的建筑设计放任不羁,从不循规蹈矩,经常创造出令人以想不到的视觉景象。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图2)的构思较好地体现了扎哈的建筑哲学:复杂而动态的流动线性。[3]设计概念来源于自然景观和建筑的美妙互动:前景是河谷地表景观延续的摺线,背景是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主题是“珠江江畔,流水冲刷着一黑一白两块漂亮的石头”,营造出了一种安静、适合于沉思的气氛。我们在赞叹其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许不该忽略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事实:正是Rhino、Maya等处于成熟阶段的三维造型软件准确地塑造了砾石柔软、可塑、可延展的空间形态。在全球趋同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师也和西方建筑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作出令人瞩目的新表现主义作品。UFO(邵韦平、刘宇光、李干)设计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图3)是“后奥运时代”北京新的地标建筑。建筑的整体设计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莫比乌斯环”将实用空间包裹在里面,形成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有趣的共享与公共空间,用来满足公众的参与和体验。[4]“莫比乌斯环”(Möbiusstrip)本身是一个经典数学模型,其正反相接,上下互承、内外相连的形态,恰好体现了阴阳相生、中西相融设计理念。从高迪开始,表现主义的建筑师就开始关注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有机形体。在现代主义僵死的几何美学的统治下,是柯布西耶第一个完成了富有生命的有机建筑——朗香教堂。进入21世纪,回归自然成为潮流,建筑师从生物体的有机形态中获得启发,依托数字技术,创造出一种类似于亨利•摩尔(HenryMoore)圆雕的高度塑形的有机造型。意大利事务所IaN设计的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图4)给人的感觉就像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博物馆与基地内的原生态地貌融合在一起,建筑体量像树枝一般在基地内自然地伸展蔓延,连接着湖泊和丘陵——这正是建筑师的立意所在。[5]博物馆顶部似火山口般的外观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大大小小的火山口有趣地缔结起来,几乎像在月球上一样,这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的真实。马岩松(MAD)设计的鄂尔多斯博物馆(图5)宁静地栖息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建筑师的动机是在枯燥的城市内部植入一个自然形态的建筑体。远远望去,鄂尔多斯博物馆酷似一块顽石。外壳上的几个开口像骨头被切掉突起而露出的孔洞,成为几个巨大的采光井。博物馆周围的石板地面像丘陵般微微起伏,高处是犹如内凹洞穴般的建筑入口。“整个建筑完全是不规则的自由流体空间,曲面的形体和穹窿的开口更多地逼近了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仿佛置身山顶洞天的空灵”。[6]建筑师并不一定刻意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但由于他们对自然的偏爱,不经意的把有机形赋予建筑。这其中也包含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歌颂,因而其形式也具有新表现主义的性质。“动态构成”这个词似乎更适合用来形容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她在1983年香港山峰俱乐部的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而成名。这个方案以不稳定的动态构图从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维特拉工厂消防站则是哈迪德第一个实施的建筑作品,尖尖的锐角和倾斜的墙体,充斥着不稳定的动态。银河SOHO(图6)是扎哈•哈迪德在北京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这组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设计灵感来自于项目的动态因素—城市的流动。设计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这里是动态建筑的“大峡谷”,空间平滑而流动,360度全方位逐层展开,由流动的线条和运动的曲面激活,构成了一个流体运动的世界。纯粹建筑(Pure)的施国平在英国利物浦莫西河观光塔(图7)设计竞赛中,运用数字技术模拟莫西河的潮汐规律,设计出一个以观光塔为主体,多条路径和自然风景板块相互交织的地景公园。[7]任意角度交织的运动的波浪线条从地面一直向上延伸到观光塔,而观光塔的形态好像一个冲起来的的大波浪,拍打着岸边。

时代建筑范文6

一、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一些不足

(1)因为最终的建筑物需要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成立,所以能够运用三维立体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是最好的。但是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在平面上进行设计,严重的缺乏立体感。这就给实际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如果对这个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上的要求非常高,那这个难度将会非常大。由此可知,传统的图纸建筑设计很难与现实相结合,同样会给实际的施工带来很多麻烦。

(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物的设计不能停留在功能实用这个层次上了,会在外形、结构以及风格上有更高的要求,这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建筑物中体现企业的文化、要彰显民族特色;配合现代环保节能的主题,有的还需要具有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这样才是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成果。要达到这些复杂的建筑要求,只使用传统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的,因为没有相关设备的帮助,很难将这些要求进行具体的量化,也无法得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

(3)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会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增加很多具有创意的元素。这些元素要在设计中更加灵活的表现出来,紧紧依靠图纸是非常难的。因为对设计图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且要保持干净整洁,所以就无法将这些灵感随意的标注在设计图当中。而各个部分所体现出的细节逻辑性也是传统设计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二、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方法中的优点

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改革,它将设计师双手上的束缚放开,激发他们大脑的灵感,建筑设计师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将自己的灵感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不会因为手绘图纸的局限性而丢失一些好的思想。数字技术在计算机当中是一种虚拟的表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模拟出对建筑物的设计。虽然属于一种虚拟的设计手段,但正是因为虚拟才可以更好地模拟建筑物外观。设计师在对建筑物中的细节部分进行研究时,可将它们在计算中模拟,并输入相关的参数进行数据运算,最终得出设计方案,并且还可以对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从而选择出最好的。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帮助了节能建筑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对建筑物进行及时的更改。

三、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1)数字时代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1.场地分析

在对建筑物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场地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至今为止今数字技术不能代替传统设计方法的一个方面。在开始设计之前,建筑设计师都要进行实地考察,要对施工场地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在勘查的过程当中要记录必要的参数,在勘察结束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果当地的环境和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就会给设计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困难,并且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更要对很多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出现遗漏就会给建筑物带来质量问题。

2.草图的形成

如果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就需要使用数字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模拟和数据分析。当施工现场受到了周围环境状况的限制,设计师需要查阅有关数据参数,然后使用数字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模拟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草图的绘制。绘制草图阶段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在草图设计的发展历程当中,数字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下,设计师要将自己对建筑物的灵感记录在图纸上,然后利用转译技术将草图上记录的内容转换成数字化的草图。如果所需设计的建筑物十分复杂,还可以将设计理念转变成拓扑构思变形后的数字文件,这样的形式会给设计师的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

3.环境模拟

建筑物的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入,所以环境的数字模拟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将建筑物和环境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出建筑物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依然会有足够的时间让设计师去对方案进行修改。

4.结构分析

结构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基础。所以对结构细节的分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将细节部分的数据资料输入到计算机当中,然后利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来确定细节处理的办法,这样做既能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还能降低资金的投入。通过对这些方面设计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设计师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状态,更可以激发出新的设计灵感,在不破坏自身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能满足建筑环境的条件。

(2)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至今为止,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得到大力推广,但是还没达到完全代替传统手绘图纸的地步。但是这种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建筑设计师由从前的对于建筑外形的不断创新演变到了利用更具体的数字模型,用参数化方法来进行具体的建筑项目的设计。第二,建筑师开始由以前的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于建筑进行宏观设计演变到了现在的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各种软件技术进行更加细节的设计和研究。第三,由以前的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单一建筑的设计演变到了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更大尺度的建筑设计,例如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