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文1

一个特别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这位教授有点像我爸爸,我的爸爸长的有点像小田鼠,钱文忠教授长的脸圆圆的,比我爸爸更要象田鼠,还有些像老鼠,我把田鼠归到老鼠类里,所以我叫他“老鼠爸爸”。钱文忠教授还有一双小老鼠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戴一副眼镜,很逗人的样子。

有一次,他讲孟母三迁的故事,他在制作背景时,制作了一个这样的背景:“孟母象绑架一样,用一只胳膊拦住小孟子,另一只手则捂住小孟子的眼睛,坐在马车上正离开市场,市场上一个屠夫在杀鸡,孟母所在的马车车厢上有四个大字,就是‘搬家公司’。”我当时坐在床上,一看到这一幕就笑翻在床上了,然后我飞快地跑到妈妈身边问她:“妈妈,在孟子的时候就有搬家公司了?!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吗?”妈妈说:“你脑子有问题呀!”我说:“‘老鼠爸爸’讲的三字经上面画的就是那样啊!”妈妈说:“我去看看。”我和妈妈飞快地跑进屋里,妈妈回放了镜头,真的是这样,我又一次笑翻在床上,妈妈也笑了,而她是笑翻在椅子上了。

钱文忠教授每当要讲到重点时,他就会突然停住,瞪着他的“贼眉鼠眼”,停几秒钟他就开始讲重点。

这就是搞笑的钱文忠教授。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文2

何谓蒙学?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自儿童出生起就注重其道德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要及时地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培育儿童的品德,使之健康成长。所以,中国古代称儿童教育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这一点,和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所见略同。

蒙学的发展离不开蒙学教材。自周秦开始,中国已着手于蒙学教材的编写,此后各朝都编写过一些影响的教材。流传至今,最具影响力的头三名当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加上《名贤集》、《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增广贤文》、《闺训千字文》、《朱柏庐治家格言》,堪称中国古代蒙学十大经典巨献。

站在现代的角度,这十篇蒙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它不但是教育蒙童的宝贵财富,更是成人学习为人处世,用来励志鼓气,不断提升素养的法宝。省局去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的《弟子规》学习活动就印证了这一效果和作用。

这十篇蒙学,首推《三字经》。此书结构谨严、文字简练、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叶韵,读来琅琅上口。许多人少年背诵,竟终生不忘。《三字经》以千余字涵盖学习教育、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历史次弟、勤勉好学范例,许多语句代代传诵,妇孺皆知。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及“玉不琢,不成器”等等。此书影响十分深远,有趣的是同志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题词也借用了《三字经》的体例。此书载誉“千古一奇书”当名副其实。

《千字文》以全书千字而得名。令人折服的是,千字无一重复字,涵盖天文史地、动植物名称、农业知识和道德规范。更可贵的是,它奉行拿来主义,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增加了它的亲民性。

《千字文》由于时代久远,没有国学功底的人读来或许有点难度。但文章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描写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它的辉宏气势,恰如电影常用的大场景自然景观的表达,一下就把人拉入一种深远意境。里面的“上下和睦,夫唱妇随。”“聆音察理,鉴貌辩色”。“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等等历经千年还是那么经典。其中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比如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养生健身等,读来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文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使人如身临其境。可见古人对环境与人早有研究,环保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百家姓》的流行是在于它的实用性。宗法观念和农村手工业、商业的初步发展,商品和货币交往渐趋频繁等需要熟读《百家姓》,牢记众多姓氏。

就目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际来看,我们应该倡导服刑人员读一读《百家姓》。服刑人员最终要融入社会,知晓姓氏是是一种礼仪。万一看到“乜、濮、璩、闵”等姓氏不知怎么写、怎么读,一定会让对方十分不爽。比如把“仉”(zhang)读成“ji”,把“仇”(qiu)读成(chou),这只能说孤陋寡闻。其实这些姓氏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

监狱警察更要读《百家姓》。视野的开阔,与社会的接触以及劳务加工的发展,知晓姓氏对人的一种尊重。同时,读《百家姓》是一门学好社会学,搞好人际关系的必修的一项基本功。不要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位老总递来一张名片,上书曹丘武总经理。你张口就来句曹总。碰到涵养好的曹丘总经理或许会尴尬一笑,修行浅的当场就会告诉你曹丘是复姓,把你闹个大红脸。这也提醒了曹姓的人如果不读《百家姓》,万一取名叫曹丘,曹牟什么的,就会一不小心改了姓。这有悖于传统,也违背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大丈夫宣言。我们常见的复姓有欧阳、长孙、上官、诸葛、司马、南舍、独孤、东方等。其实很多复姓还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普及的,如“独孤、东方、南宫”等。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除了曹丘之外还有白马、曹牟、夏侯、百里、南门等等。

为人父母当看蒙学,须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防止变成李刚;陶冶性情,为人处世,修身养德要读蒙学,读来终生受益;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和美学情趣更要学蒙学,读来朗朗上口,看来通俗通懂,普通人不会有难度。蒙学作为国学中的入门学,不但适用于儿童,更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阶层,任何文化程度。它给人的影响在一世,受益于终生。

我伯父年少时诵《三字经》,而今年逾古稀仍能全文背诵。我少时顽皮,没认真学蒙学,至今追悔莫及。而今年纪大了,读可以,背不行,其中的道理深感尚未悟透。

当然,蒙学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批判吸取。比如《神童诗》中的《劝学》首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书、唯上论要评判,并且,时展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读书是必须尊崇的,这个观点永不过时。

行为道德圣经——《弟子规》:

自从钱文忠站在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后,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弟子规》热”。

对于这种热,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对《弟子规》大力推崇者,也有人质疑其是不是真的“好上了天”。但不能否认,薄薄的《弟子规》中,其琅琅上口的经典词句无不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它所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言行和心理。

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

一个“孝”字,一个“信”字,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熟悉,又有些许的陌生。我们对其应该感到熟悉,中华文明五千年,在遥远的古代,“孝”与“信”已然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进步,应该说“孝”与“信”早应该是我们社会中的普遍行为准则。然而,现在的人们却经常对这两个字 感到陌生,诚信的缺失、情感的背叛,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不安;当昔日恩爱的夫妻对簿公堂,当养育众多子女的老人流落街头,当你倾囊相助的朋友与你法庭相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相信谁?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要考虑的自己行为是否符合应有的标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古人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可是纵观我们的社会,总有人恣意妄为,不计后果。当者将手中的权力之剑挥向歧途时,不仅伤害了社会,伤害了他人,也斩断了自己的前程,更有悖于基本的为人之道。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文3

无论是于丹讲解论语、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年轻人热衷汉服,还是祭孔、祭黄帝陵、祭大禹陵等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型传统礼仪活动,抑或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将传统清明、中秋、端午作为固定假日,以及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每年举办汉语桥节目、拍摄国家形象片在海外播放等对外建设国际形象及软实力,都表明了政府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态度。

可以说,以“国学”为代名词的传统礼仪文化正在中国全面复苏,传统的国粹文化在海内外华人及国际社会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外延及重要的派生形式之一的中国国酒——白酒以及国酒文化,如何在“国学复兴”中崛起,从而步入经济推动文化、文化指引经济的良性循环轨道?

企业要做什么?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及产品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取决于其是否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文化。例如,葡萄酒体现浪漫,白兰地体现商务与贵族,啤酒体现休闲与运动。

目前,我们的白酒企业常常强调体现的是历史积淀,而且大都带有很强的区域限制。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资产而不是一种文化行为,更不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因此,不能形成行业合力,也不利于白酒行业打造整体形象。

从以上几种外来酒种的文化类别来看,中国白酒没有真正解决好文化人群或领域DNA的辨识问题。甚至随着历史的发展,酒文化俨然成了市井的“酒桌文化”或“低俗文化”的代名词。李白的潇洒、文君的浪漫、贵妃醉酒的雅致、“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等淋漓尽致展现酒意境的文化内涵却消失殆尽。

因此,对于一些有实力、有责任的酒企来说,应当利用当前国学热的大背景,利用其在当地或全国的影响力,与各地酒协联合举办一些国学与中国酒文化有关的专题推广;倡导并深入研究中国的酒文化,整理编撰有关酒与中国礼仪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论题;在民间,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进一步有系统、有方向地发扬、传承与推广国酒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做产品、做品牌上升到做文化,而且是与中华文化和传统礼仪行为甚至生活行为紧密相连的文化传承,进而推动白酒整体品牌的打造。

如此,中国人对自我文化天然的亲和度及认同感将很容易得到消费人群及潜在消费人群的认同。最终,不止是在文人雅士间,在坊里民间的各种传统礼仪节日,酒话、酒令等各类酒文化活动也将得到极大的繁荣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中国酒的文化行为消费。

行业要做什么?

从行业层面来看,白酒行业协会除了积极支持并规范上述所提的企业与当地酒协的各类酒文化推广活动外,还应起到酒行业的社会文化扩音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主动接洽并配合国家的全球战略形象文化推广,考虑能否上升到政策战略的高度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建设、各使馆外交文化年或文化月推广以及汉语桥这一每年政府文化的建设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当然,这就势必对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是否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中国酒与中国哲学、中国儒释道的关系?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国家软实力的展现舞台巧妙地对接等。

如此,中国白酒的影响力也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中国政治的影响力一起走向世界这个大市场、大舞台。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范文4

关键词:魅力课堂;关爱学生;情感体验

一、魅力来自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历史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对于历史这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需要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学习很多。我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争做一名有魅力的历史教师而钻研,为打造魅力历史课堂而探究。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有一位特级历史教师曾总结了备课三部曲:第一步:使自己懂;第二步:使学生懂;第三步: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弄懂书本每一字、每一个词的意思,每备一课,我都查阅大量资料,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位老教师曾说过一句话:“教书三年自教自。”意思是说,一个新教师教学的最初三年也是自我教育的三年。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我初步完成了高中历史自我教育,算是做到了备课的第一步:使自己懂。备课的第二、三步,就是要结合学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得有一桶水”,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历史教师只有占有比书本内容多十倍的知识,才有可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

2.广泛阅读书籍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我阅读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以及部分国别史。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历史教学》,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除此之外,我还比较喜欢听、看名家解读,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我把自己日常阅读汲取的知识融在平时的教学课堂里,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常用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材料教学法、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等。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魅力历史课堂的必修课。以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对于罗马法的概念这种纯理论性的历史知识点,要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对于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用情景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脉络。这一课的内容属于世界古代史,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范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本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增添课堂的魅力。

二、魅力来自于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想成长的阳光和雨露。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鲁迅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D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坚定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怀揣一个关爱之心,跟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许多学生亲切地称我琳姐。在课堂上,学生能放松心情,放下思想包袱,思维活跃,这样我的历史课堂在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中,不断地有精彩的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是爱的力量吧。爱能让我的课堂轻松愉悦,爱能让我的历史课堂魅力四射。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心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是新课标的突出要求。与非人文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特有的情感因素是历史课堂的优势,充分运用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情感,又能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并最终形成学生的自我情感态度和历史观、价值观。历史课程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主要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面的历史人物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事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反面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和逆历史潮流的历史事件能引起学生的愤慨。认识历史人物不仅要知道他做了什么,更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不顾大家都劝说,坚持要去参加?这个时候打造一个课堂细节,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获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