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1

在2016年11月杭州召开的ICPDC国际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上,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斯汀?哈尔博罗教授谈到近几年在中国高校任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创作主题、内容、形式总是非常相似,缺乏个人独创性。这一现象是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材料设计相关课程之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

1高校材料设计课程的常见内容设定特点及其问题

1.1教学内容、评判标准、主题要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材料设计类课程中,一般是围绕外在形式表现进行设定,例如基?A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教学内容多以“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为主线展开,通常要求学生熟记并掌握若干基本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和手法。课程匹配的主题则往往就是形式主题,缺乏内容主题,或者偏向于套用一些显得“高大上”的内容主题。

1.2教学方式、特点

此类教学方式引导下,一方面,学生对艺术设计基本的形式法则和手段可以有一定的直观了解,然而进入个人实际创作后却经常无所适从,无法将这些教学形式和个人主题创作相结合。这样事实上容易形成学与用之间的衔接不良甚至脱节,并且会因此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简单匹配“高大”主题或者干脆缺失内容主题,相应地针对基于个人真实经历体验的个性主题表达的探讨权重就很小甚至没有,这就难以避免地引起作品出现主题同质化、内容空泛化、形式套路化、缺乏独创性的现象。

显然,学生习作在主题、内容、形式各方面出现雷同的课程,需要针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评判标准,进行反省、进行革新。

2基于故事情境创作的纤维材料设计教学思路的设定

2.1总体思路

在我开设的《纤维材料设计》课程中,基于个人真实经历体验的内容主题被置于首位,个人想法是否经由合适材料及合适工艺的运用得到有效、有力的表达,成为学习的评判标准;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个人主观思想意识与纤维材料工艺之间的结合点,是教学的核心重点;有力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作欲望,能将所学用于个人创作道路,是这个课程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简而言之,我把《纤维材料设计》设定为立足于故事情境的设计创作教学,而不是材料和工艺的形式法则传授。

2.2目的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从个人真实故事出发,以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需求为主导,学习、了解艺术设计创作中材料、形式的意义,理解形式如何服务于内容、主旨。学生根据预置命题方向进行个人具体主题的拟定,并运用相应的纤维材料完成创作表达。要求学生积极尝试不同材料,避免直接从技术到技术、重工不重艺的盲目性创作。

2.3教学方式、特点

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的理论讲解和优秀作品赏析。结合集体分析借鉴的、大量个人化的区别性创作探讨是课程的主要特征。

2.4教学内容设定

为提高教学组织的时效性,应尽量通过选择学生身边得来较为便捷的材料和易于掌握的工艺来达成教学目的。根据对纤维材料工艺种类、技术难易程度的考量,以基础性的、简化之后的手工工艺为主,选定“缀织工艺”、“模具印花”、“基础刺绣”、“羊毛毡化”等四种类型手作,做为工艺研习内容,对应四个阶段不同侧重点的故事情境创作教学。

纤维材料的物理属性是固有的、其精神属性都是人为赋予的,故事情境创作命题方向应针对不同种类纤维材料、工艺的特点来进行设置,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历、所处的客观环境等综合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命题方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具体主题,形成表达需求,以此来主导自己对材料工艺的研习。这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努力实现个人表达需求的同时完成对材料工艺的研习掌握――也只有能用于自己表达需求的材料工艺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1)第一阶段基于情境故事的缀织工艺设计

缀织是把经纬线交织一起的编织手法,这种编织工艺古今中外均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会选择当地不同的材料进行这样的编织,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织物应用在生活中。也由于选用材料的不同,这种织物工艺手法会有很多变化。传统的缀织织物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情境创作(环境故事):结合缀织的工艺特点,在命题上以环境特征表达为侧重方向,进行相应的创作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截取自己对此处印象最深的片段,比如光线、气味、触感、空间层次等,作为表达来源。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整理,搜集相应的纤维材料,学习和运用缀织工艺进行创作。作品要求视觉与触觉感受并重。

(2)第二阶段基于情境故事的模具印花工艺设计

模具印花的工艺历史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载体之中,印花工艺具有强烈的“形式复制”特点,很适合用来表达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一些物品的故事,同时也是在一定层面上探讨“复制”的含义。

情境创作(物品故事):结合模具印花工艺“形式复制”的特点,命题围绕图形故事的表达展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某个时期曾经用过有一定纪念价值的物品进行提炼,首先通过照片、文字记录,说明物品背后的故事,再进行平面化图形设计,结合模具印花工艺将设计好的图形印制在布面上。曾经做过的命题有《童年》、《未来时光》等。主题强调有叙事意义的二维图形设计提炼。

(3)第三阶段基于情境故事的刺绣工艺设计

刺绣工艺种类、式样繁多,但就基本的刺绣针法、构成特点来说中外相通。对于初次接触刺绣工艺的人来说,在面对较为复杂、繁琐的刺绣工艺时,往往会失去信心。结合声音音质、节奏等特点融合点、线、面构成规律,再去学习相应的刺绣针法时,可以更容易理解刺绣工艺表现的构成原理,情境创作(声音故事):结合刺绣工艺的构成特点,命题上以声音的视觉化表达作为侧重,强调质感、节奏感的呈现。要求学生记录一段印象深刻的纯声音,时长控制在20秒左右,根据声音的音色、音质及节奏特点用点、线、面这样的基本元素构成单位进行视觉转化,再结合相应的刺绣工艺针法进行创作。主题强调听觉、视觉、触觉感受并重。

(4)第四阶段基于情境故事的羊毛毡化工艺设计

羊毛毡化工艺是时下热门于网?j的手作工艺,羊毛毡化工艺由于材料的独特性,可塑性极强,工艺上也可以结合其他种类共同表现,因此特别适合用来进行综合性创作,表达较为复杂的故事情境。要求学生综合前述所学的工艺来完成个性化的突破尝试。

情境创作(自主故事命题),主要针对那些可塑性、可变性较强的材料工艺,本单元选择了羊毛毡化工艺。在经过前三个单元的故事命题训练之后,让学生自我总结该材料的工艺特点,自由和设定相对应的个人创作命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感官信息转化、材料转化的意义。

2.5进度安排

课程总体上需要8周48课时,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包含4个环节:故事文本撰写(2课时,重点)、基础工艺操作(4课时,重点)以及课外进行材料和工具准备、针对性的创作思路辅导(4课时,重点+难点)、集体评析(2课时)。

3实践教学成果展示

3.1环境故事色彩表达的缀织工艺实践探索

学生实践作品《青草地》如图1上左,作品形象来自作者漫步草坪时的所见,为了突出草坪柔软舒服的触感,在编织时特意放置了海绵填充物制作出草坪凹凸起伏的效果。

3.2物品故事视觉图形化的印染工艺实践探索

学生实践作品《一期一会》如图3,一期一会指的是人生中仅有一次的相会,然而每一段往事都是人生中不可重复的,每一份手工印染的创作也是无法复刻的,作者根据回忆记录下童年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温馨情境。

3.3声音故事提炼的刺绣工艺实践探索

学生实践作品《晓夜森林》如图2,夜深人静时,乐曲声音清脆嘹亮,像远处传来的呼唤,每一个音符仿佛都能嗅到雨后的森林泥泞的味道。根据清脆的声音,作者将每一个音符分解成清晰的小结。

3.4综合性羊毛毡化工艺实践探

学生实践作品《我的异想世界》如图4,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的梦境,主观地去想象一个异想的世界,“将梦经由自然物质的肌理和色彩在我手里诞生为现实世界的存在,它们不断地在生长和变化,这是我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4结语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兴趣

中国分类号:G718.5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采取课程渗透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优化教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方法上的指导。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幼儿教师岗位作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婴幼儿卫生保健、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重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在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并结合课程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教法类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切实提高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2]。

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训练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训练,就是通过设置专项学分、组建学生社团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训练活动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检验教育技能技巧。学校高度重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活动,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响应和配合学校开展各项课外训练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形成较完善的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活动的机制。组织一批热心学生课外训练活动的专业教师作后盾,积极参与与自身专业联系密切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的指导,为学生参与课外训练活动提供“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项目。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回馈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巩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三、重视教育见习与实习

重视教育见习与实习,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对应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学习企业的岗位标准,找到自身现有水平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必须高度重视并自觉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3]。

实习准备阶段:联系实习幼儿园,落实实习班级教育、教学进度及生活安排等具体问题,制定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动员,组织实习生钻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其相关教材,选择或自制玩具与教具,写好2~3个教案或活动方案,试教后反复修改,反复练习。

熟悉情况阶段:指导教师请实习幼儿园的领导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动态及其特色;请教研组的教师介绍钻研教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经验和保育、保健的先进措施和事例;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教育活动,活动前要熟悉活动内容,活动后要进行评议,学会讲评方法;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如何制定班级教育计划,特别是根据班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育与教育方案,保持教育计划的连续性;与实习班教师交流,深入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并且制定班级管理计划。

教育、教学活动实习阶段:教育、教学实习包括集体教育活动、自由活动与生活活动在内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合计不少于12节。实习生尽可能实习各种类型的保育与教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节。每个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送实习班教师或班主任审阅、签字,试教以后才能正式组织活动。实习生在听原任教师组织活动和幼儿园安排的集体观摩之外,每组还必须听同小组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活动3~4节。实习生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实结阶段:实结期间,每个实习生均应填写实习生鉴定表,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和教育调查,检查自己的工作态度、方法、效果和操行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4]。

四、强化技能训练与竞赛

强化技能训练与竞赛,是指依据国家或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学前教育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组织全员参与性的竞赛活动。

结合岗位分析,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题库”,对学生开展全程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钢琴弹奏、舞蹈表演、声乐演唱、手工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教育情景剧创编与指导、儿童诗歌朗诵指导、儿童故事演讲指导、制订教学计划或方案、教学反思、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能力。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并穿插单项竞赛或全能比赛,总体目标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强化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结论

我们期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加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置身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学前教育师资的职业化培养途径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高歌.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实践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5:74+76.

[2]吕媚媚.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1:28-31.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3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程比重偏低。目前,我校学前教育的课程方案仍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渠道,实践课程中见习与实共只有五周,实践课程仅占总课时的6.25%。近两年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扩招,实习基地校不足,学前教育学生实习的时间还有下降的趋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偏向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的方向势必会造成毕业生无法胜任幼儿教育教学任务,应转向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2、实践课程安排过于集中。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在二年级,其中二年级上学期集中见习两周,下学期实习三周。把见实习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一年级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幼儿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集中见实习的优势是便于校方的安排与管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儿童进行较深入和全面的观察与了解,比较与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加深实践体验。缺点在于易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间的割裂,不能对第一手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深入的理论分析、总结与提升,这样会使教育实践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3、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够灵活。这几年的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几乎固定不变,特别是实习都是从5月中旬到6月上旬,安排这个时间的出发点有觉得幼儿园的六一总是最繁忙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幼儿园的体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已经不再是一年只围着六一转的传统教育了,现在幼儿园有许多更大规模的更新的活动。这要求我们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必须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在安排好学生的课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实习基地校的工作进程。

4、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钩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以集中见实习为主要形式,主要安排在二年级,而是一年级安排的《幼儿卫生学》和《幼儿心理学》这两门功课,完全就没有安排见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这两门功课时,只是不断地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填充,等到二年级去参加见实习时,当初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是忘得差不多了,就是感觉到理论课程用不上。

二、原因

1、学生增多而实践基地偏少。随着近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起,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实践基地并没有相应增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中职教师的指导能力有待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应是突出技能性教学,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然而,绝大多数中职专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亲身经历又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

3、学前教育专业教材过于陈旧。教材的编写没有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的需要,往往理论性很强而技能性却不突出。在这种模式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只能是理论知识较丰富,而实际运用能力、操作技能却不强。

4、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中职学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往往因循守旧,遵循往年的惯例,与实践基地的互动联系少,没有将双方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化的管理:

1、联系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见实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面对学前专业学生不断攀升的趋势,设立几个合适的幼儿园实习基地,满足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实习基地的扩充,不仅可以缓解幼儿园接待实习生过多的困难,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不同幼儿园的风格特色。

2、设立模拟教学教室。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还可以设模拟教学教室,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将教室布置成幼儿园活动室室的样子,在其间进行模拟教学活动,能动地开展自己的实践活动。

3、指导教师实行阶段分工。一是幼儿园教师主要负责本班实习生的实习期指导工作。为提高教师的指导质量,可以对幼儿园教师实行一定的评价机制。二是中职各任课教师负责各门课程中的见习活动的指导工作。中职教师不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等同于见实习,由于实习基地毕竟有限,幼儿园也有自己的日常活动要开展,不可能完全配合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需要,所以中职教师还应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日常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各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穿插着教学设计和模拟教学。

4、实践课程必须进行重新的安排。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见实习是其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部分,而见实习课程的安排的合理性,决定了实践的效果,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见实习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现结合本校及实习基地的情况,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如下的安排。

中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安排的初步框架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实践内容 入门教育

幼儿卫生学见习 幼儿心理学见习

幼儿园保育园见习 幼儿教育学见习

幼儿园管理学见习

实习

实践形式 座谈会、入园参观、见习 见习、教育调查、活动设计、模拟教学 见习、教育调查、活动设计、模拟教学 实习

课时安排 一周 一周 一周 四周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幼儿园英语活动日益普及和双语教育的推广,各类幼儿园迫切需要能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下,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在本文指汉语和英语)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幼儿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学前教育者。为了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更应该具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国内研究者王斌华指出,“双语教学” 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指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学前双语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同时或间隔性地运用汉语和英语组织幼儿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其目的是在发展幼儿母语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与兴趣教育,并让幼儿接触、感受多元文化、习得两种语言,为其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幼儿英语教学原则是“重在培养兴趣,关键在发音准确,力求使幼儿在不感觉有任何负担的愉快情绪下,学会丰富的英语词汇,掌握简单的日常用语,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为今后的提高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原则就要求教师发挥极高的创造性,而扎实的英文功底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水平应该达到:①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中等篇幅的慢速英语对话,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②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③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④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9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⑤翻译能力:能初步摘译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文献资料,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二)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幼儿教师口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①语感训练,以模仿为主,结合唱歌、表演、手指游戏等方式,语音训练包括音素、节奏、停顿、语流、语调等;②专业词汇的学习,课堂上则采取竞赛、游戏、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包括食物、动物、植物、衣物、文具、玩具、幼儿日用品、幼儿活动设施器材等;③幼儿园一日活动用语,以情景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师把几个小情景串在一起,4 人为一组角色扮演,一名学生当幼儿园教师,其他学生当孩子。幼儿园一日用语包括幼儿入园及晨检、早操、用餐、午休、盥洗、以及区域活动包括娃娃家、结构区、棋类区、科学区等;户外游戏、意外情况处理等;④课堂用语训练以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要求运用课堂各环节的用语、指令用语、表扬用语等。课堂用语除了英语活动的常用语外,还有各类教学活动包括手工活动、绘画活动、音乐活动、数学活动、科学活动、体育活动等。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1.开展模拟课堂教学

把幼儿园活动搬进课堂,学生充当小朋友和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模拟授课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与练中获得双语教学能力。具体的方式为: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在各科教师的协助下,围绕该主题开展一项综合性的幼儿园英语活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活动的呈现是以舞蹈、音乐、表演、体育、美术活动等为载体;活动过程是以英语为组织语言。最后达到的效果为:学生能够科学的利用学前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活动,能够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开展活动,并能够用英语语言流利的组织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和技能,开展幼儿园双语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见习、实习活动

教育实习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三个步骤去认知、理解、运用课堂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实习时,学生每天撰写实习日志,及时总结每天的工作体会。完成幼儿园实习后,每位学生提交教育实习报告,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此外,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业务园长或优秀幼儿英语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有:学前双语教育相关的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介绍,先进的双语教学法、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双语教材的使用指导、双语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学前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动向,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参与实践教学。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仍在探索阶段,急需能够开展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为幼儿园培养大批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达到“产学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祁宏伟,李培学.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5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学任务繁重这两个特点。

(一)实践性要求较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技能,从而可以很好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因此该专业所学音乐课程也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技能,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学生音乐授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教学任务繁重

中职有效教学时间仅2年,甚至更少,在这2年之内,学生不仅要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还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知识,因此分到音乐教学中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在音乐教学中,又包含了声乐、钢琴、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钢琴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将钢琴知识传授给毫无基础的学生,其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如下几点现状:

(一)缺乏特色

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学。但是纵观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差异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比如,在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课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了《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让学生欣赏,但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基础,对于乐谱、视唱、即兴伴奏等都是零基础,而钢琴等乐器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音乐学习基础是很难在短短两年内得到较大提高的,尤其是中职生自主能力较差,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音乐学习常常是困难重重。

(三)学习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中职音乐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应该更偏重于实际,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单纯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欣赏技巧,而对于学生今后常用到的音乐教学技巧和钢琴即兴伴奏等则重视不足,或者对曲目演奏、演唱的训练过多,而对于曲目教学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脱离了工作实际。比如,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共和国之恋》等难度较大的歌曲,但在实习期间对于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却无从下手。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总结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摆正位置,教学内容没有为就业服务,所以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学到获益终身的知识与技能。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前调整教学计划,力争所教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幼师教学场景,将儿歌作为常用的练习曲。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理论与技巧时,联系学前适龄儿童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揣摩和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添砖加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整改。如此一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四、结语

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6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现状,将从改革课程实施形式、方式,建设教育实践基地,重视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组织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进行策略研究,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促进师范生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实践性课程;高等师范院校;策略研究

2010 年 7 月 29 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作为教师培养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要更加注重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要发挥实践课的功能,并有意识地创设实践环境,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训练。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促进师范生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现状,对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提出以下策略:

一、改革教育实践性课程单一的实施形式,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施形式

根据调查显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性课程实施形式单一,往往采用集中的教育见实习。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的统一分配和带队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到规定的幼儿园或者实习基地集中参加教育见实习活动。一般来说,高师院校的教育见实习时间也是固定的,多集中在第 6 学期进行见习,集中在第7、8学期进行实习,见实量一般为10周左右。由于实习时间短,教育理论得不到及时的验证和反思,对理论起不到有效的反馈作用,制约着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因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的领会和技能的形成必得经过多次的检验和思考才能完成,所以,仅仅 8 周左右的集中实习和 2 周左右的教育见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改革教育实践性课程实施形式,采用分散实施和集中实施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增加时间,教育见实习还应多样化,必要的时候可以大范围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学环境下增加实践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进行教学反思,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在认识和理论上的不足,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让学生去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幼儿园进行多次检验和锻炼,可以丰富学生的教育实践经验,让学生对教师专业有明确、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职业情感。

二、改革教育实践性课程实施的方式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性传统形式是教育见习和实习,事实上,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模拟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教育实践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学生获得的体验和实践经验更深刻。

2011 年 10 月 8 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对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做了如下要求:“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模拟课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更多样的实践教学正运用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中。以绘本为主题的实践课程为例,我们可以建立绘本实训室进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还可以模拟幼儿园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绘本的现场教学。当然,这要求我们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且,这种活动往往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通过模拟讲课,学生观摩,教师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可以结合绘本的特点,运用教育学中的原理或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对教学环境的高度还原下熟悉各种教学法,学会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多领域教学活动。学生在模拟实际教学情境中进行了角色转换和深入实践,更能深刻领悟所学的要点,并在分析和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理论。

现场实践的实施方式多是见实习活动,即学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现场实践的形式往往更具直观性和现场性,更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智慧,因而也被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广泛地采纳和运用。事实上,采用模拟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实训方式,可以使教育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三、建设优质教育实践基地,营造“双赢”局面

“教师教育不是纯理论教育,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靠课堂、书本的学习,教师职业训练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育……要进行通盘考虑和总体设计,突出教育实践环节,保持实践的连续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①因此,在进行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建立建设优质、高效的教育实践基地,这是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根据师范生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和优质幼儿园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实现校园结合,学用对接。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幼儿园进行理念引领和专业指导,同时把幼儿园建成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检验所学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幼儿园检验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水平,幼儿园在学校的专业指导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营造“双赢”局面。

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和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或者社会培训机构建立良好的双向交流关系,共同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不仅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要把有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请进来”,实现双师制。通过双师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定期开展讲座或现场评课,进行双向交流研讨,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层次有着显著效果。

四、重视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教育实践过程的指导

学校是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高师范校要做好进行顶层设计,发挥组织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优化以幼儿园需求为问题导向、以塑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建设为牵引课程改革实践体系,形成“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在岗研习”三岗联动的实习模式和实践模式,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新模式。其次,学校要改变一刀切的政策,改革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分配和高度集中的制度。高等师范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而又有弹性的政策,在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形式、方式上力争多元化,照顾到教育实践环境的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力争做到区域之间、学生现实需要之间的平衡。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管理,还要加强对教育实践过程的指导评价,特别要发挥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当前的教育实习普遍缺乏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许多院校忽视对指导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不是教育专业老师,并不具备指导教育实践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还有部分老师抱着带队走走过场的应付态度。由于我们的实习生缺乏有效指导,自身又没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在实际教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只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和规范指导制度,才能做到有效指В学生的实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因为指导教师对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有效指导和科学评价,能够帮助师范生明确教育实践性课程的价值和要求,寻找和发现教学规律,反思自身不足,找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五、改革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改革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教育实践的反馈、激励、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评价主要侧重于终结性评价方面,即以等级性的评语考量学生,主要以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的评语作为评价依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实习生,而不是重在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变化和发展上。事实上,学生的教育实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和情感变化,才能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改革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还要重视教育实践的反馈、激励作用,重视学生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实结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自省能力。只有通过反思和自省,学生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省意识增强了,教育实践的水平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因此,在改革实践性课程评价方法上,应该给予学生一个更加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指导教师的评价为主,结合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多方位评价,使评价更具发展性和多元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注释】

①陈小娅.教师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在部分师范大学研究教师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与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选编(2006年卷)[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庞建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