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1

1.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目前在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并不合理,在教学安排上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消极。这就使得课堂效率明显降低,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此外,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造性,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仍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

2.中职学生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学得并不是很好,对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有时候不能及时的理解。除此之外,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由于在升学阶段的考试不是很理想,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没有更加努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升学考试中失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一部分中职学生还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自卑,缺乏自信等。中职学生这一系列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中职学生特有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策略分析

1.讲解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多,并且相对比较抽象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解的形象直观一些,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件等。有些教材上的内容单凭实验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理解,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工具。例如在学极管整流电路实验中,输出波形容易失真,如果仅仅通过实验演示,出现的波形大多是失真的波形,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学生很难找出哪部分波形信号是失真的,哪些信号是干扰信号。对于输出波形的分析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应用EWB教学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就能够将理想的输出波形清晰的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除此之外,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对课本上所提到的电子器件实物进行一定的了解。如在学习电容、电感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从网上查找一些图片,让学生对电容、电感等器件加深了解。这样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中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联系,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的内容本身就是与实验进行结合的,脱离了实验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很难提升。在设置实验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演示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不断动脑。同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亲身实践,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的解决。例如在学极管质量的判别时,教师要先对二极管的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尤其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问题,让学生先了解PN结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但是如何利用这一特性用电工仪表对二极管的质量进行判断呢?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结论:用万用表变换不同的电阻量程范围进行实验能够方便快速的测出二极管是否损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多鼓励、少批评,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3.灵活运用教材,寓教于乐对于教材的选用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做到恰当合理。中职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教师应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行选择教材。教师应对教学大纲有一定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并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感兴趣,应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成不同的游戏,不再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教材上的内容,不在乎教师怎样进行讲解。例如在教授载流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电子,学生所坐的座位当作空穴。选出来几个学生与教师表演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教师就和几个学生在教室里跑动,这样课堂气氛充分被带动起来,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行为逗的哈哈大笑,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材中难理解的内容完全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灵活的运用。

三、结束语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2

1.1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建立严格的安全、环保岗位责任制,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在实验室明显位置张贴相关的安全提示,并且在学生上课之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将安全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制定任课教师配备实验教师的二员制实验课制度。任课教师负责学生操作的安全,实验教师负责设备和实验场所的安全。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保障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1.2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学校每年制定符合各个实验室的实验教师培养计划,一是选派他们参加国培和省培,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二是实验教师定期到学生定岗实习企业下车间锻炼,提升实验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使得教师操作技能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近年来,在督导组和学生测评中,90%的教师得分在良好以上。

1.3教学理念建设

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电工电子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分为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课程实验模块和专业应用实验模块三个部分,各模块分别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20%、30%和50%,分别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并且采用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制为主,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质。通过研究创新思维训练与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实事求实、勇于开拓的研究创新能力。

1.4实验教学建设

电子技术实验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以教学及实验大纲为基础,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验室和中职学生特色的校本实验教材,同时结合“基础应用+实践提高”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对基础性实验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详细写清实验原理、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要领和方法。采用“双体化”实践教学方案,②课程实验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训练,以团队形式完成规定的实训项目,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实验环节规范化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果

2012年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教育部评委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我们依托实验室开展理实一体化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以中职生技能竞赛为抓手,突出了本专业实验教学的实施,近年来学生在省市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23人次。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5%。

三、结语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组的探索,经历了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课程体系的确定、课程标准的编制等实践,开发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利于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浙江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两年来,笔者一直参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许多经验与思考,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参与专业调研,明确课改方向

专业课改离不开对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教学现状的调研。调研是开展课改的基础性工作,是课改的第一步。课题组对调查问卷和调查对象的抽样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和具体的调查问卷。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①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对现有中职毕业生的评价。②中职毕业生就业分布、适应情况和稳定情况,毕业生对在校专业学习的感受和评价。③中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现状、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④专业教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途径的评价和建议。⑤中职在校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对自身的评价及未来发展的思考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回收948份。并对部分企业、学校、学生进行了深入回访。召开了针对校长、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进行的座谈会二十多次。实地走访了100多家有关电子行业的相关企业。

经过调研了解到以下信息:①企业对毕业生的未来需求:未来3年内,多数企业(55%)都表示会增加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数量。②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企业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维修、装配、调试、质检等四个方面,可见:企业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于生产一线。③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企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其中吃苦耐劳是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比例达到了80.3%。从专业素养来看,企业最为看重的是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企业对员工的道德和能力素养要求是十分明确的,这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④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过多、实践操作偏少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问题比较集中的反应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理论课太多,实践操作太少,选择比例在55%以上;二是文化课多、专业课少,选择比例近40%。同样,在问及制约专业课教学的最大瓶颈时,有57.1%的专业负责人选择了课程结构不合理和教师能力不适应。⑤专业教师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需求调研还发现,教师当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而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模拟场景教学法。⑥教学模式改革遇到很大的问题和困难。专业教师认为推进项目教学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学校实训设备设施不足,57.7%的专业教师都有此反映;二是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56.8%的专业教师有此反映。

通过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职业能力要求,了解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思,以便根据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为省电子行业发展服务。

二、参与工作任务分析会,与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

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本专业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通过“岗位定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会议,初步确立了“元器件准备”、“装配”、“检测”、“调试”、“总检”五个工作项目,明确了核对型号、元件成型、分类排序等15个工作任务,并列出了具体的职业能力。

专业核心技能决定着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及教学项目的开发,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也是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需求的重要体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结构和布局相对比较复杂,涉及电子产品的制造、电子产品的使用与维修及电子产品的营销等行业,在具体的专业能力上也就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专业要发展,就必须确定核心技能,然后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而不是所有领域都普遍发展或盲目自由发展。因此,明确专业核心技能及核心课程就显得非常迫切。

通过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应用电子技术的核心技能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电路图的识读技能、电子产品的装接与调试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明确了专业核心技能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必须把握电子制造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既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原有专业的建设水平,又要有步骤的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不断拓展专业方向。

三、参与核心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编写

1.依据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或核心技能)为基础来设计。尽管有了上述的理论支撑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定位,但要真正形成专业核心课程,这对于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且最了解学情的专业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碰到了一些比较纠结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1)问题一:知识体系与行动体系的转变问题。现有的专业课以知识体系呈现,而调研发现学生更乐于上以行动体系呈现的专业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办法:传承专业优点,重组课程结构。在我们这个专业中,《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老牌专业课,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但也存在着理论深奥、实践缺乏的弊端,教师上课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不感兴趣。如何传承它不可或缺的优点,又能增加实践,成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这就需要我们把知识对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进行序化,寻求两类知识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叠加。核心技能提供了一个将其进行排列组合的参照系,我们组合平时经验,重新确定课程,重组教学内容,把一些必需的基础知识点落实到《元器件与电路》、《功能电路的装配与调试》两门新确定的课程中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教师教,实现了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的跨学科整合。

(2)问题二: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现有的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存在着纯理论、纯实践的问题。

解决办法:围绕核心技能,优化项目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中,《电子工艺》课与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最相符,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的学校已经开始项目教学的尝试,开发了一些校本教学项目,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正是有这些可贵的先行者的尝试,课题组决定将《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列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精简传统教学门类,改变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问题三:忽视专业发展问题。课程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何用更好地接轨行业发展?

解决办法:关注发展动向,开发综合课程。为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工作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课题组围绕核心技能培养而设计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适合课堂教学的《PROTEL应用与PCB制作》、《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软硬件合一,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别是《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中的生产流水线可以说是核心技能的综合体现,使学生更具发展后劲。经过行业、企业专家、高校课程专家、专业课教师等多次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和论证,达成共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元器件与电路、功能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PROTEL应用与PCB制作、电子技术综合与应用。如果说核心课程是规定动作,那么,专门化方向课程就是自选动作。各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原有基础,立足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设体现地方经济特色的专门化方向课程。

2.团队分工协作,编写课程标准。

(1)借鉴经验,明确编写思路。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的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的改革思路。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及各成员在实践中的经历,借鉴了前期课改的成果与经验,从而明确了编写课程标准的思路。

(2)整合资源,团队分工协作。依据行业专家所提出的核心技能,比对现行的教学课程,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重新构建教学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标准。多次学习研讨后,课题组进行了分工,选取专业特色较强的五个学校,由每个学校的一个骨干教师牵头,分别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尽管大家有了各自的任务、课程的名称与方向,但完成的思路、格式、内容都各有各的风格。当然,也出现过一些分岐与争论,最后作出了调整。

第一,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间的分岐。由于课程内容由工作任务分析表来确定,大家对于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都作了推敲,对于哪一个工作任务、哪一项职业能力应该属于哪一门课,大家在争论中存在分岐。考虑到各门课程的内容、课时的均衡性等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协商,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拆分,根据任务的逻辑性,分别归类于各门课中,避免出现一门课的容量很大,而另一门课的容量较少。

第二,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的分岐。在确定课程内容中,笔者认为“知识的总量没有变,但知识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内容编排上,有的内容重复出现而有的内容却有所遗漏。有的功能电路就是一个电子产品,存在着内容的交叠性,而工作任务分析表中没有出现,但对于这个职业来说非常重要,大家都没有编排进去。我们既要避免内容的重复性,又要关注到每一项职业能力的落实,这就需要多协作,多沟通,多反思,以避免上述现象。

第三,教学内容的筛选、排序间的分岐。与职业能力对应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多样性,如《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中列出了20多个电子小产品,确实都有趣味性、实用性与可实践性。但作为以核心技能为基础确定核心课程内容,要围绕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排序、取舍,合并同类项,有的则作为选修或删去。《电子技术综合应用》中的生产流水线更是五花八门,侧重点各有不同,课程中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专业需要选用具有典型性与通用性流水线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能力,制定课程标准。

第四,内容编排、格式上整体性的分岐。由于大家分组完成,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内容编排、格式等方面存在分岐。除在平时多多沟通,协作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外,在单独的五门课分别完成后,课题组利用暑假集中讨论,以达到统筹兼顾、总体整合,合理编排内容与标准的目的。课程结构设计,既有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宏观课程结构设计,又有核心课程内部的微观课程结构设计;既体现了职业岗位工作特点,又注重学生职业成长规律。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4

课题来源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级科研立项项目"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KC11。

前言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近年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调研。据数据统计,有70%的学生认识基本的仪表并知其功能,但只有40%的人会使用基本的仪器仪表;有60%的学生认识元器件并知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但只有48%学生会检测元器件;有55%的学生能自行分析简单电子产品的工作原,但只有22%的学生会组装电子产品。通过调研发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超过实际动手能力。又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截止2013年4月初,全国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率为55.17%,普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率83%,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0%,发现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院校,更低于中职学校。这就值得思考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是笔直结合在高职院校的工作经验,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对高职教育的认知不明确在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导致很多人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尽管相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的学科中心主义而言,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范畴能延伸到项目和实践活动,但并未完全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比不过本科生,技能上比不过中职生。

2.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淡化了实践教学的权重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文件时多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考核也是基于这些文件而做出的,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只停留在时间安排上,缺乏具体的配套实训教材,实践教学由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大,没有过程控制,学生最终考核成绩都是以卷面成绩定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不把实践教学课当成一回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

3.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

在教学团队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逐渐成长起来的,基本没有参与过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加之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为了教学、评职称,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钻研书本理论和撰写论文上,想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只能是心有余地而力不足。

4.实践设备落后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做保障。又加上电子领域发展是比较快的,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就需要即时更新实践设备。

5.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需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始终占主要地位,而一些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不广泛。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从思想上重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要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思想决定行动,所以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必须在职业教育界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否则加强实践教学就是空谈。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系统化的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根据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的要求而构建的。将课程的设置与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能承担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又能承担技能课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的措施:

(1)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专业实践训练;

(2)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

(3)通过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4.建立高标准的实践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学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具有的特点如下: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具备鲜明的高职教育特点;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何实现与发挥产学结合功能;

(3)推动开展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

(4)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社会、企业教育资源

5.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二三分段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11-03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是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改革计划的通知》(桂政发[2014]64号)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搭建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提升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操作娴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在2015年2月份签订协议,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模式。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下面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中高职衔接“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一、“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衔接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有差异的。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初、中级人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的中职教育仍然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而高职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经过市场调研,并且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情况,我们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为:中职阶段(前两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销售等技能,能熟练使用电路基本测试仪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后三年)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信息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具有通信网施工、监理及通信网维护、优化网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保证没有意愿升到高职继续教育的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也要保证有意愿升入到高职继续进修的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衔接

要实施中高职教育的相互衔接,如果没有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必将会严重影响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难以保证各层次的职业教育质量。因此,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组成的团队进行市场调研,走访行业专家,根据企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调研材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转换为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中高职层次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制定课程标准,进而制定出了一套能指导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图1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团队老师充分把握中、高职教育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阶段的要求,注意理论深度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扩展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又要保证避免交叉重叠。把中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和高职电信类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从而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我们把体系中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及素质拓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分为中职开设课程、中职高职衔接课程和高职开设课程3类,如表1所示。

表1 “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表

基本素质课 德育课 防艾、爱国、环境教育(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礼仪规范课程(1)、法律常识(2)、演讲与口才(1)、职业健康与道德(2)、职业生涯规划(2)、就业与创业指导(2)、军事训练及入学教育(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安全教育(2)

文化课 语文(1)、数学(2)、英语(2)、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实用电子技术工艺(1)、电子线路(1)、电子技能实训(2)、电工作业(2)、电类专业应用数学(3)、电子电路测量技术(3)、电路分析基础(2)、专业综合辅导课(3)、数字电子技术(3)、模拟电子技术(3)、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2)、电子电路综合技能(3)、C语言程序设计(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物联网应用技术(3)

综合实训项目 专业综合设计(2)、暑期专业顶岗实践(2)、毕业顶岗实习(2)、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含毕业教育)(3)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3)

专业拓展领域课程 电子领域方向 办公设备(1)、动画设计(1)、家用电器(1)、电工技能实训(2)高频电子技术(3)、VB程序设计(3)、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3)

通信领域方向 计算机组网与维护(2)、办公巩固与网络(1)、高频电子技术(3)、通信电源技术(3)、数字通信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3)、光通信技术(3)、三网融合技术(3)、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3)、通信工程制图(3)、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3)、网络规划与优化(3)、LTE组网与维护(3)

其他类教育活动 技能比赛 国家级(2)、省部级(2)、院级技能比赛(2)等

备注:括号内阿拉伯数字1为中职开设课程,2为中职高职衔接课程,3为高职开设课程

三、“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的衔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行双(多)证书教育,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中、高职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核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毕业生必须在中职毕业或者高职毕业时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电工操作证、通信设备维护中级证、单片机设计员中级证、AutoCAD操作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华为工程师认证的一种。中职阶段考取相关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操作员、电工上岗证),在高职阶段考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级证、通信工程监理师等),并鼓励多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培养

可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1 计算机操作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 电工操作证 南宁市安监局

3 通信设备维护初、中级证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4 程序设计员初、中级证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5 AutoCAD制图员(1-4级) 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 通信工程监理工程师 工信部

7 华为工程师认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四、“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的衔接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中职教育阶段就开始实施。大部分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以前的基础教育中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往往都比较难以管理。为了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到无缝对接,我们成立“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老师)。团队老师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的老师组成,主要成员由专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辅导员组成。团队老师主要任务除了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仍需承担共同管理学生的任务。具体管理措施为:

(一)团队老师共同做好中职新生入学教育。中职新生入学教育由团队老师共同完成,充分让学生理解“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个人要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必须性。从今年的实施情况开看,中职学生的入学教育我们做得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在两年之后选择升入高职继续进修。

(二)团队老师组织学生参观高职院校校区。在2015级中职新生入学之际,团队老师已经组织学生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参观,主要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校内实训环境的参观。大部分学生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表示认可。

(三)团队老师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团队老师计划每年在中职举行技能比赛。比赛期间,评委由团队老师以及企业代表组成。在高职技能比赛期间,团队老师组织中职的学生进行观摩,以树立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四)团队老师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表彰大会上,组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进行成功典型案例教育,与中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及工作经验,帮助中职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五、“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衔接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于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中高职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和作用出发,建设不同层次的实训室。我们主张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具有实用性、基础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高技能性、应用性以及管理性。校内实训基地分为中职校内实训基地、中高职共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及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高职共用基地设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承担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综合类实训项目,中职教学阶段需要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以实训专周的形式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具体校内实训室如表3所示。

表3 “ 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层次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室作用及主要承担课程实训

中职 电路基础实训室 开设电子元器件的识读、选用及检测,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知识、焊接技术,安装与连接工艺,整机安装技术和装配实例。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实用电子工艺、电子线路等课程教学。

电脑设计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认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实训,主要承担课程办公设备、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安装、布线与测试等基础技能型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组网与维护等课程教学。

电子设备维修实训室 开设常用电子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主要承担家用电器课程教学。

高职 电路设计实训室 主要承担电路设计以及制作电路板的实训,只要承担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电气控制实训室 承担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触电急救模拟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电工作业等课程教学以及电工操作证、电工上岗证等职业证的考试培训。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开设计算机组网、网络开通和网络安全维护的实训项目,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移动通信实训室 主要开设3G系统结构组成、3G无线侧的BSC和基站的建设与日常维护项目,主要承担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电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课程教学。

网络优化仿真实训室 开设无线网络优化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无线网络数据采集与测试、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工程设计与概预算等课程教学。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 开设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等实训项目,主要承担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

中高职共用 专业综合实训室 主要承担中职、高职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承担专业综合设计、电子技能等课程教学。

电子电路综合技能实训 主要承担综合电路的实训项目,如基于TTL电路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数字音量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等项目,主要承担电子技能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综合项目开发与实训等课程教学。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暑假顶岗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有15家以上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以及第五学年进行集中的暑假顶岗实习以及毕业顶岗实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蒙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二三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已经得到了合作双方院校的通过。2015年8月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102人,3个教学班,按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培养。合作双方将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中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学与职业,2011(16)

[2]殷侠,孙丽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中职电工电子类学生的现状,阐述了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些探索、思考。

现今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从人类对宇宙和大自然的探索,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再到衣食住行,到处都能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存在和巨大魅力。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对电子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电工基础性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本门课的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和学习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

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多元化,又呈现出综合化,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自觉不强。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材改革,适当增减、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注意深入浅出。

1.1 去繁化简,尽量避免讲复杂的内部原理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的使用十分普遍,教材对于器件的讲解,过分注重器件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复杂的推理计算。这种经典的处理方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表面上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了解、装、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在备课时应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应处理,去繁化简。如在介绍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只要求学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又得出了通频带的概念,学生了解这些也就够了。

1.2 从教学内容上要联系实际,前后呼应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实际电路或系统均被抽象成理想化的电路模型。所阐述的电路理论都是建立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选用的例题与习题也很少涉及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感到难以将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清楚电路理论所学的各部分内容在后继专业课中的应用。因此,尽管教师反复强调《电子技术基础》课的重要性而学生却难以领会,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改变这一状况,要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工程实际中或生活用电方面的电路问题,穿插到各章相应的内容中去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电路理论并不抽象,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着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讲,当他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真正的学习就会开始。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教学中通过生活经验引入法、演示实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等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应用的教学时,常规的实例都是整流电路,虽然这部分知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演示较复杂也缺乏生动性。如果此前插入用一个二极管对白炽灯调光电路则效果非常生动有趣,因这个电路非常简单实用学生观察后可主动动手制作;又如在讲基本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让学生观察电视机,音响功放等学生熟悉的家电电路中对这些电路的应用。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引起学生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当众多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时,教学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的感知

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我们告别了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转贴于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电路组成比较复杂,相关电路工作原理也比较难理解,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与演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学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发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把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现象具体、易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颖的立意,精选的教学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个教学课件。

4 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利用他们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把电子技术一般基础知识介绍给他们,把他们引到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的学习领域。在实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了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把课本的知识引入到生活运用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布置他们制作音乐卡片、收音机等。讲完理论后,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到厂矿企业参观实习,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在实验室看不到的设备。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学到对电力系统及运行和电子制造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学生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5 结语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按照教育教学纪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每一位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这就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推进中国的职业教育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